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8篇

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6

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8篇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基于我国新的历史方断口社会主要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8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基于我国新的历史方断口社会主要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 0 1 8年中央—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在当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五大振兴具体路径。这不仅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律,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四82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彭州市宝山—·’一村抢抓发展机遇,以党建为统领,以建设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农村为目标,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形成了集水电开发、矿山开采、林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为—体的拥有2 7家企业的综合I生集团公司,基本建成美丽幸福的山区特色现代化新农村。截至2018年底,全村固定资产达106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7亿元,人均收入72093元,上缴税收6466万元。宝山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村庄经济百强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在201 7年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排名第14位,名村幸福指数排名第2位。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X一、彭州市宝山村的主要做法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地处龙门山中段,距成都市区76公里,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有耕地1200亩,全村辖1 5个村民小组,共有2035人。宝山村党委下设1 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 3人。宝山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基层党建为核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领秀天府、幸福宝山”为目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治理内涵,打造乡村品质文化空间,全面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使宝山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走在彭州乃至西部地区前列,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组织振兴农村基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将广大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振兴合力。在宝山振兴发展过程中,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宝山村以“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用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统筹农村各项工作,把党的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村党委、村委会、村集体企业领导层面三者保持较高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947(2020)02—0082—05摘要:彭州市宝山村抡抓发展机遇,以党建为统领,以建设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农村为目标,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我国农村发展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影响力弱化、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虚置、经济实力弱化等问题,文章对彭州市宝山村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党建统领;新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作者简介:课题细细长:刘应其(中共彭州市委党校);成员:何周富(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杜宇啥(中共彭州市委党校)、周璐(中共彭州市委党校)。一舞蠡Ⅲ罄]20№o101-19万方数据

 一致,实现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的紧密团结,为宝山村各项事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宝山村拥有一支一脉相承、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领群众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锻炼了一批肯吃苦、担风险、干实事的党员干部,为宝山各项事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三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月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学习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文件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养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力,为宝山各项事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四是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宝山村在抓好党建基础工作的同时,狠抓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点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在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既坚持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同时又做到民主和集中相统一。完善民主监督,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为宝山村各项事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推动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宝山村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道路,在稳定发展电力、矿业、林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上,主动实施战略转型,走符合自身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实现宝山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观光旅游刨品牌,走度假型、康养型道路,确定“以观光农业为基础,田园综合体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以森林康养为基础,配套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以休闲运动为基础,户外运动和自然资源为核心的度假旅游”的发展思路,建成了以龙门春天项目、宝山温泉度假酒店为核心的覆盖全村的康养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回龙沟太阳湾为核心的滑雪、攀岩、徒步、全地形车等多类户外运动度假产业以及以宝山梯田为核心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兼顾“经济性、景观性、互动性”,打造现代农林景观,建设集体验参与、休闲观光、高附加值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新产业,发展文创经济。通过文刨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推进田园景观文@jgn农业创意体验、花艺体验、茶文化体验、场景文化氛围提升、文创空间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产品价值,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振兴“生态兴,则文明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于优美生态环境和良好人居环境需求愿望越来越迫切。宝山村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以生态为本,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境内山川水流之间,森林植被保存完整,林草覆盖率达89;|;。坚持多年的植树造林,使人工林与数万亩原始森林连成一片,构成了壮美神奇的森林大观园。二是推进生态景观建设。大力推进“一花一叶”生态景观工程,栽种蔷薇花、银杏和红枫等绿植,打造五彩梯田和慢道系统,培育“林盘绿道”生态,鼓励和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及阳台增花添绿,共同塑造维护花园式景观。三是加大村域环境综合治理。对村民集中居住区、环线道路进行美化、绿化,修建生态公厕、景观垃圾池,改善排水管网布局,实施厕所革命及网络覆盖。(四)以良好乡风文明为支撑,推动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习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必要任务,也对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引和推动作用。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实现“共同富裕、幸福宝山”的价值观为核心,形成集宝山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为一体的宝山文化体系。一是保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围绕宝山村文化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不断丰富村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村里建成了涵盖影视厅、展览厅、书吧等文化服务的宝山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茶艺培训班、宝山暑期少儿书画培训班、妈妈课堂等,提升村域范围内各类人员综合素养。二是加强宝山精神和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深入挖掘宝山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改革创新的宝山精神,通过文化引领人、教化人、塑造人,增强居民的荣誉感、获得感。三是培育和发展现代乡村文化。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村风、民风、家规、家训”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领道德风尚。万方数据

 成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村民掌握各种现代文明礼仪、健康保毽健、卫生习惯和生活常识等知识,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和震健康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村民身边的典型和带头人,广泛开展致富能手、文明示范户、敬老孝老模范户、清洁家庭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培养和挖掘道德模范典型,用典型激励群众,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推动人才振兴lIl—一84■■—●■■—■■■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宝山始终把人才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实施宝山人才战略。宝山人才智库目前有120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00人,为宝山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二是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利用村庄发展学院和乡村图书馆开设“宝山讲堂”,科学制定讲堂授课内容,量身订制文化菜单,加强村民培训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开展感恩教育、法制培训、技能培训等素质教育工作。三是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根据宝山产业转型和乡村旅游发展需求,整理人才需求清单,从薪酬、股份分红、员工福利、职位晋升等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构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二、彭州市宝山村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宝山村始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重党建、强产业、优生态、兴文化、聚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宝山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宝山村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水电业、矿业、林业、旅游业,形成集水电开发、矿山开采、林产品;bnT、旅游开发为一体的产业格局。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宝山村通过稳定农业发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通过发展水电、矿业、林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筑牢了经济基础,在推进农业、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N成------产业互融互促、产村相融的格局。三是旅游业带动效应增强。宝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区域内农家乐、精品民宿以及旅游型农业、旅游商品;bnT业、商品流通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目前有农家乐380余家,床位19000余个,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2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二)凸显绿色生态本底,建成生态宜居新村宝山村以“美丽宝山”为奋斗目标,秉承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思维,从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推进宝山净化、美化、绿化工程,建设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一是生态环境维护良好。宝山村立足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好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加减法”,凸显生态乡村的本底。二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方面,宝山村进行人居院落文化瞳入,将宝山文化、乡村文化植入乡村主题院落中,并进行科学布局。村域内统一规划建设了景观大道、游憩设施、运动设施、环卫设施、安监系统、路灯照明等公共设施配套,修建了环村绿道和生活驿站,不断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改善村民居住和出行条件,着力提升村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高水平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宝山讲堂”帮助村民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村民绿色发展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的普遍共识。(三)提升基昙治理效能,走上乡村善治道路宝山村在乡村振兴中围绕村民的美好愿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思路,分析本地乡村治理的现实状况,创新治理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山特色的乡村善治道路。一是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宝山村通过坚持村民自治、深化民主法治、注重人文德治等举措,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党建引领与融合发展”“依法治理与文明浸润”等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补齐了社区治理短板,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二是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宝山村注重发挥村两委、村企业、村民(职工)、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村民主体参与机制,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培育本土优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构建起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型村民等有机统一、协同配合的治理共同体,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四)坚持以文育人导向,形成良好文明风尚万方数据

 宝山村在不断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为村民“送文化、送知识”,改变村民落后生活方式,培育村E撇生活f介值观。一是村目粼素质得到提高。宝山村通过制定和完善了《宝山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细III)等-,系NIII度,发挥新乡贤榜样作用,帮助村民约束规范言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养成了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的好习惯,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形成了良好乡风。村内无酗酒滋事、涉黄涉毒涉赌等恶习,村民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也不参与邪教组织。二是村民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每年举办蔷薇花风车节、冰雪温泉节、市民音乐节、旅游文化节、国际友城音乐周等大型活动,既扩宽村民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又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感受宝山幸福多彩生活。三是创建了宝山文化品牌。宝山村通过创新“文化+旅游”模式,形成了宝山培训、修学、研学等文化旅游体系。以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保护,新建了中国名村收藏馆、宝山村史馆、宝山茶文化博物馆、宝山书画院等文化...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0 卷 第6 期 农 业 工 程 Vol. 10 No. 62020 年 6 月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 2020收稿日期:2020-02-01 修回日期:2020-03-19作者简介:刘祖昕,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农业规划咨询。E-mail:liuzx_918@126. com在线投稿www. d1ae. com发达国家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经验及启示刘祖昕,李纪岳,赵跃龙(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研究所,北京 100125)摘 要: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成功的共同点是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强有力的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着力提升农民从业素质及传承发展乡村文化。该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强调应合理借鉴其成熟经验,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法律保障、构建精准高效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及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制度。关键词: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95(2020)06-0114-06Main Approach and Enlightenment ofRural Revital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LIU Zuxin,LI Jiyue,ZHAO Yuelon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Research,Academy of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5,China)Abstract:Common poin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cess in realiz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clude establishmentand improvement of a legal guarantee system,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ystem,constructionof a stro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large-scale operation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mportant role of organization,persist in optimizing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ro-ductivity,vigorously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focus on promoting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adhere to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taking multiple 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areas,focus on improving quality of farmers" employment,and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rural culture. It should reasonablydraw on its mature experience,strengthen legal guarante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build a precise and efficientagricultural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ystem,deepen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accelerat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public service systems,adhere to green development to lead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build moder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Keywords:developed country,rural revitalization,enlightenment0 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 “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达国家在特定历史背景和不同发展阶段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在梳理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图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实践,总结提出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启示与借鉴。1 主要经验1. 1 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发达国家运用自身成熟完善的法律制度,通过立法途径保护本国农民利益、增强农业竞争力,逐步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农业法制体系。英国建立了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以水产养殖业为例,英国有近 300 条适用法律法规,涵盖环境评估和检测、废水、饲料、种苗、取排水、外来物种管理、生

 刘祖昕 等:发达国家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经验及启示物多样性、食品安全、化学品使用、鱼类健康、雇工健康和安全等方面[1] 。德国在推进 “村庄更新”过程中,通过 《建筑法典》《联邦土地整理法》及 《联邦国土规划法》等法律对城乡土地规划做出具体规定,确保严格遵循不因新增建设用地而侵占耕地的准则[2] 。法国 1995 年颁布实施农业现代化法,对促进青年农民安置、减轻农民税收和社会负担、促进农业企业现代化、强化国家与省级农业政策协调、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加强农村空间管理等做出具体规定[3] 。美国则通过制定或修正农业法案来实施财政支农政策,1929 年颁布 《农产品销售法》,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农业生产,1997 年出台 《土壤和水资源保护法》 确立了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2014 年美国 《农业法案》取消了直接补贴政策,增强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支持水平,并新增农业保险项目[4] 。日本在 《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基础上,出台了综合食物、生产、经营、农村振兴、技术、粮食、林业和水产等 9 部分共计 200 余条法律和实施细则,覆盖日本农业农村各个领域 [5] 。1. 2 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本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各国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日本政府自 2005 年开始将直接补贴侧重于支持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覆盖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2010 年实施户别收入直接补贴制度,并改进为新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制度,既包括水稻、小麦及大麦等生产补贴,也有水土保持补贴、水田综合利用补贴和弃耕地再利用补贴等资源与环境保护[6] 。2014 年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广示范补贴、收入补贴、农地流转和农业就业补贴、市场价格支持、农村建设与食物安全补贴及六次产业补贴等[7] 。1. 3 构建强有力的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美国金融体系发达,形成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行的金融支农格局,通过政府补贴、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增加农业贷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等各种渠道,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英国农业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无抵押透支形式开展农业短期贷款业务,此外,为方便政府调控和监督,减轻直接财政负担,还专门设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农村信贷联合会,以略低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向农民提供中短期贷款,由政府支持的农业抵押公司负责向农民提供长期贷款。德国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业金融制度,形成了以地方抵押信贷协会、土地信用银行、地租银行和信用合作银行为主体的农业金融体系[8] 。农业领域金融信贷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年限一般以 12 年为期,利率为2%~5%,远低于市场利率。日本为弥补商业金融对农业支持的不足,构建了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相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设立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基本农田改造、农地流转、设备采购与改造等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为 1 ~55 年[9] 。1. 4 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达国家增强本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美国可耕地面积近 2 亿 hm 2 ,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 13%,人均耕地面积达到 1. 33hm 2 。大规模家庭农场比例近九成,农业规模经营效应非常明显。农业生产既获得了规模报酬,又拥有更强的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成为美国农业保持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德国采取向购地农户发放低息贷款、资助大型农场和资助农户开辟新建规模化农场等形式推动农业规模化,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业劳动力改行或提前退休等方式解决土地集中后产生的农业劳动力就业和收入问题。法国通过土地集中,对小农经济模式进行改造,将土地流转到具有较高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手中。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和农民年轻化。日本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1970 年修改 《农地法》,鼓励通过租赁、代耕代管方式提高经营规模,1975 年《农业振兴法》允许以村集体为单位与承租方签订集体租赁合同,1999 年出台 《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明确了农地所有人及承租人不得改变农地使用用途,将土地流转期限由 20 年修改为 50 年以内,2008 年修改 《农地法》,全面放对工商资本租地务农。1. 5 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德国是合作社的发源地之一,农户参与合作社程度高,不少农户同时参加多个合作社,政府制定实施《工商业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法》,详细规定了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成员组成、组织机构、法律责任、社员出资、盈余分配、社员权责及解散清算,并为合作社提供贴息贷款、减免税额、创业资助和投资补助等政策支持,资助额最高可达投资总额的 25%,合作社不必缴纳营业税和机动车辆税。日本农协为农民走向市场、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服务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产前,协助农民制定生产经营规划,提供资金信贷、技术引进、品种推广及耕作制度安排等服务;产中,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供应生产资料、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定损及政策资金发放等服务;产后,指导和帮助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择优分类与包装,并提供运输服务。法国90%以上的农场加入了商业化运作的农业合作社,形5 1 1

 农业工程 农业经济管理成完善的农业组织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一体化的产业链网络,促进了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了农业竞争力。1. 6 坚持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法国鼓励发展农村工商业,在落后农村地区划定“新工业区”,政府设立 “地区发展奖金”“农村特别救济金”和 “手工业企业装备奖金”等,用于奖励在农村地区发展符合当地需求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手工业等,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美国在大城市出现人口过度集中、大量中产阶级向郊区迁移等现象的背景下,结合各地区位优势和特色,大力建设富有个性化功能的小城镇,形成带动乡村发展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逐渐建立以城市为中心、以个性化小镇为聚居区、以大型农场为农业经营主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促进人口、土地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城乡、工农的均衡发展[2] 。日本通过引导企业下乡促进生产要素、生产力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一方面,增加中央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拨款和贷款,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互联互通水平,改善农村环境,为企业下乡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下乡予以专项补贴,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下乡积极性。德国强调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几乎无差别的教育、卫生、交通、邮电和能源等多方面保障,先后实施村庄改造、LEADER 项目和 “我们村庄有未来”等乡村发展项目,其核心都是促进乡村能够吸引人、留住人和服务人。1. 7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法国政府自 1952年起成立或委托各种公私合营企业,承担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地方农业、工业部门也参与管理,并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中,中央投资一般占总投资比例为 60%~75%,银行和专业金融机构也不断增加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1955—1965 年,法国开展大规模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铁路和航运同发达的工业区相联通,极大地便利了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气化和自来水供应延伸到边远和山区农村。德国在推进村庄更新进程中,由政府主导,采取公私合营方式开展房屋更新、道路更新、水电气设施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其项目资金由政府出资完成或部分由私人推进、政府给予一定补助[2] 。美国通过立法,逐步构建起覆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与公共事业、就业与社区发展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乡村发展政策体系。美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搭建合理的投融资体系,建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资金主要有农村合作银行筹措,并由专门基金公司负责组织实施[10] 。1. 8 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延伸农业价值链的重要路径。农村三产融合是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相关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一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互补和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2010 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颁布《六次产业化地产地销法》,倡导农户同时经营第一产业 (种植)、第二产业 (加工)和第三产业 (销售与服务等),发挥 3 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获得农产品价值的增值。法国将波尔多葡萄酒、普罗旺斯薰衣草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成法国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名片。同时,依托完备的乡村旅游营销运营体系和高度自律的行业管理体系,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发挥政策传达、法律咨询、品牌宣传、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和实地调研等职能作用,促进乡村和旅游的高度融合,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农产品 “地产地销”,带动人口向农村回流,成为法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1] 。1. 9 坚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Comprehensive Nutrients Manage-ment Plan,简称 “CNMP”...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1 网络 安进秋

 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什么季节,各地游 客来到×,都对美丽和谐的×村寨连连赞叹,流连忘返。近年来,

 ×大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广大农村面貌 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 鉴。

 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当前,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向乡村延伸。要下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盘大棋,关键还是要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突出抓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团结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领头羊”。常言道:“村看村,户看

 户,群众看着村干部。”振兴乡村,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必须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推进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中, 坚持党建引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从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基础保障等方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先后安排数十万名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入户、结对帮扶,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注重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认清自己肩负的职责,为乡村建设和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创新推广屯级“一 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模式,在×万个自然 村建立了“一组两会”制度,通过户主会拓宽村民议事平台,通过理事会强化村民民主自治,实现村民自治与村庄管理的有机统一。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更主动、更积极。

 奏响乡村治理变革“新号角”。乡村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 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实施村规民约完善提升计划,

 针对脱贫攻坚中的“等靠要”、懒汉行为等问题,完善奖惩机制, 形成“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从而对推动

 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醇化良好乡风、改善农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四个阶 段,目前正在推进幸福乡村建设,集中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不仅整治了乡村环境,有效释放了农村公共空间,拓展了乡村集体收入,而且还弘扬了公序良俗、 强化道德约束,提升了乡风民俗文明程度,使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和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 治理构成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石。乡村治理的效果不仅决定着乡村 振兴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与稳定,而且折 射出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因此,要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就必须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重角度,前 瞻性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消除那种简单的“要人要钱要物” 思维,强化治理思维,在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把 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市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2 网络 张本波

 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一、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并不是逆城镇化过程,而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整体而言,×的城镇化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初步进入城乡融合的稳定发展阶段。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约为× ,其中×、 ×、×、×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 、× 和× 。随着城镇化 的推进,城镇人口及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 双向流动。首先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 支持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其次要防止农村的空心化,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 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二、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融 合的路径也不一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一村

 一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既有第一产业主导型,如××的盆景、××村和××村的草坪、××村的苗木等, 这些地方都是从不起眼的农产品入手,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 也有第三产业主导型,如××村、××村等依托田园风光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业;还有第二产业主导型,如××村以家具制造为起点,逐步发展起集大小民营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的富民工业园,并进一步以职教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职教+” 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 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其次要 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实现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 村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产业发展需 要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这些成功 的乡村,并非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反而是把一些常见的自然 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特色改造和深度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的 宝藏。

 三、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 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但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能根 据每个村庄的情况量体裁衣。在×的调研中,我们既看到×庄、

 ×村等乡村依靠本乡本土人才的自我更新,成功走出了创新发展 的致富之路;也看到×、×村等乡村,在自身发展理念滞后、改

 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把出走的能人请回来,引领大家走上创新 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 带来的创业机会,投身乡村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如××村 一群年轻的创业者,通过创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代理品牌网 络进行销售,当年销售额即达到×万元。

 破解乡村发展人力资源瓶颈,关键是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 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来看,乡村发展的空 间相较有限,更多的人、财、物向城市集聚是大趋势,即使在发 展相对较好的×乡村,离乡进城也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因而乡 村人力资本开发应立足乡村振兴需求,明确目标人群,以新型职 业农民、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精准 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有意愿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能够大 施所能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另外,应把整体乡村人口作为战略资 源,促进全员素质稳步提升,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基 石。

 四、乡村振兴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村发展向前迈出的每一 步,都伴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聚 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 策改革创新,如××区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 颁发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全国

 首推“投资债券贷款”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解决 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 动、平等交换。加快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 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 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 省域调剂机制。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 需求。

  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1 网络

  经验 乡村振兴 县级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

 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办法和监管机制。落实镇街 村居和保洁公司责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将保洁经费直 接与保洁效果挂钩,力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真运转、见成 效。连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县美丽办联合县委县政府 督查室和相关县直单位成立了×个督导组进行了不间断督导,全 县的农村环境面貌获得了稳步提升。

 2.

 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投入×亿元,全县×个镇街同时开工, 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生态宜居村梯次推进。去年完成×户改厕任务,计划×月底基本完成改厕任务。

 3.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村亮建设方面,2019年灯基础施工 已完成× ,已安装灯×盏。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4.

 强化村庄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区、水系、道路、农田林 网、镇村造林大绿化行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绿化系统,确保创

 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打造了×个省级森林乡镇, 对×处镇街驻地进行了绿化提升,重点打造了×个森林村居,其中×个村庄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截至目前有×个镇街,×处镇街驻地,×个村庄已完成绿化建设,建立了×处镇街全民义务植 树基地,镇街驻地绿化覆盖率达×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全县 累计种植乔木×万余株,灌木×万株,累计建设绿地×万平方米, 累计投入×万元。

 5.

 大力实施坑塘治理。制定了美丽乡村坑塘整治任务包保分 解表。按照坑塘整治要求,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坑塘现 状调查。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了坑塘整治工程电子档案,做到一村 一档,一坑一档,档案内容包括面积、位置、现状照片、治理责 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为推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半 月一调度,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我县从 201×年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 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幸福金乡”的重要基 础和保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 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个,×× 小镇、××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镇被评为省级美 丽宜居小镇,××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瓶颈问题。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尤其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其余部分主要靠县财政投入,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计划项目资金安排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因为整治多、整治任 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蒜质量下降和种植污染严重。大蒜种植存在很多问 题:一是品种问题,我县大蒜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现象严重, 缺乏知名大蒜品种。二是大蒜重茬病害严重。三是由于化肥、农 药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板结、污 染现象严重。以上原因造成大蒜产量及品质大幅下降,如不及时 解决,将会影响到金乡大蒜的霸主地位。大蒜品牌利用不到位。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镇街、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 导,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 管负责人靠上抓,科室、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

 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凝聚所有人 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各项补贴方式方法,大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 点工作,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产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信贷政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和领 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 制。结合美丽乡村达标率覆盖考核工作,出台考核细则,对各镇街 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 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 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 传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和成果,大力推行绿 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

 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科...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建设与发展-207-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1 月、9 月,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乡村振兴做出了部署规划。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战略,体现了中国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对新时期如何解决中国农村发展困境的战略布局。自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晋中市积极贯彻落实。2019 年,晋中市提出了建设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总体规划,首先着力建设“一片”,即打造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现晋中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已建设完工,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因此,本文以“五个振兴”为轴线,对晋中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的路径进行梳理,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1  晋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背景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辖区总面积 1.64 万 km 2 ,辖 1个市辖区、9 个县,代管 1 个县级市;总人口 336.56 万人,乡村人口较多,占比约 46%。晋中市土地总面积 17.37 万hm 2 ,居山西省 11 个地(市)第 4 位。1.1  “三农”建设之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市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三农”建设发展也取得重大成就。首先,农业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来,全市粮食产量逐步提升,从 17 亿 kg 增长到 19 亿 kg。全市肉类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田水利条件改善,2016 年末,全市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数量为 1.02 万眼,排灌站 1.35 万座,灌溉用水塘和水库 409 个。其次,农村环境大幅改善。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99.9% 的村通公路,88.1% 的村有生活垃圾处理站。另一方面,农村基本社会服务进步。2016 年末,全市 98.3% 的乡镇有图书馆或文化站,81.4% 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95.8% 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99.2%的乡镇有小学。84.6%的村有卫生室。最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3-2017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8991 元增长到 12297 元,增长了 36.8%。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2013 年的 29.9% 降到 2017 年的27.7%。农户住房条件改善,2016 年末全市农户中拥有自己住房的占比 99.3%。1.2  “三农”发展之困境虽然晋中市农村发展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发展困境。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失衡严重。2013 年、201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3714 元、3092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8991 元、12297 元,城乡居民收入差额从 2013 年的 14723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8630 元。其次,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晋中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2016 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 65.7 万人。从文化素质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 91.3%,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 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 1.0%。从年龄结构上看,35 岁及以下占比 13.1%;36 至 54 岁占比48.0%;55岁及以上占比38.9%。最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晋中市是资源型城市,资源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现在许多地面是采空区,还存在大量的工矿废弃地。晋中市位于黄土丘陵区,东山地区农业发展条件极差,部分村庄 80% 是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另外,晋中市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实践与经验启示——以晋中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为例李  敏(内蒙古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农村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2018 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晋中市通过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建设形成了产业支撑型、能人带头型、文化铸魂型、生态治理型、党建引领型五类模式,进而推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绘好乡村振兴之“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打造乡村振兴之“军”、传承乡村振兴之“魂”、塑美乡村振兴之“形”、筑牢乡村振兴之“垒”六条经验,以期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 关键词 ] 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晋中市[ 中图分类号 ] D616        [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  2021-01-22[ 作者简介 ]  李敏(1996—),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李  敏: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实践与经验启示

 城乡建设与发展-20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年第 32 卷第 11 期(总第 511 期)分农村依然存在着垃圾乱倒,废弃物乱堆放的现象。晋中市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三农”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晋中市的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需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困境,实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晋中市提出了建设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2  晋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晋中市百里乡村示范廊带全长 135km,涉及榆次、寿阳、太谷三县(区)的 50 个村。晋中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上,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2.1  产业支撑型晋中市坚持“一村一产”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太谷县沙子地村是中国枣乡,盛产壶瓶枣,该村依托山西农谷技术优势发展示范园,采取“农户 + 合作社 + 龙头企业”经营模式,大规模种植红枣,种植面积达133.33hm 2 ,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型壶瓶枣林区,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同时,建立发展网络销售平台,引进乐村淘电商,在天猫旗舰店、京东店开设销售网点,帮助农民销售,实现了产销对接。并建设设施示范园、红枣博览馆等展区,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2.2  能人带头型晋中市坚持“人才兴”则“农村兴”,大力促进人才培养。太谷县白燕村村民张某,探索种植白皮松树苗取得成功后,成立了绿美园艺合作社,将种植经验传授给村民,带领村民发展苗木产业。目前,全村苗木种植面积达 286.67 hm 2 ,农民人均收入的 85% 以上来源于当地的苗木产业。该村的产业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 5 个行政村、2000 余农户,提高了这些农户的收入。张某不仅带领村民实现了发家致富,而且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白燕村成为了全国白皮松储藏量最大、规格最全的苗木生产基地。2.3  文化铸魂型晋中市把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太谷县范村镇闫村把文明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通过开展“立家规、晒家风、挂家训”和“每周一学一阅读、一月一展示”道德讲堂等活动,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了一个民风淳朴的和谐村庄。被评为“省平安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4  生态治理型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以来,十分注重生态建设。寿阳县华南村依托地域资源,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该村森林和苗木绿化基地的生态资源,并结合寿星文化、古代建筑、传统村落等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寿阳县平头镇以绿化苗木体验基地和物流园区为依托规划建设花木培育、健康养生、生态体验、现代物流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栽种各类树种 12.3 万余株。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教育、康养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2.5  党建引领型晋中市把党建作为第一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张胡村秉持着党建引领做保障、干群一心谋发展的理念,形成了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某,真正做到了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并通过对乡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任务分配等发挥乡村党员的示范作用。带领着村民建设新村、发展苹果产业、种植蔬菜大棚。不仅使村民住上了新房子,也使其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户均一套高效棚、人均二亩优质果”。3  晋中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晋中市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建设打造了众多示范点,不仅有效推动了 3 县(区)乡村振兴,也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提供了经验。3.1  绘好乡村振兴之“图”——统筹规划,科学推进规划是指导乡村振兴有序开展的第一步,准确合理的规划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2018 年 12 月 29 日,《晋中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 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成为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规划》根据晋中市“三农”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目标,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阶段作出了划分和部署,细化实化了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政策措施,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在《规划》的指导下,晋中市提出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的建设规划,邀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著名教授团队制定了《“醉美晋中”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总体规划》,对廊带的建设做出了精细的部署规划。建设工程启动后,晋中市、县两级精心组织实施,经过 3 个月的有序推进,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如期建成。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先进行统筹规划,然后科学推进。只有做到规划科学合理,总体思路、发展布局、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明确有序,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才能够有效整合人力、财力、物力,有效推进工作。3.2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产业融合,增强发展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晋中市在推动产业振兴上,一是注重改革创新,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民的承包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土地效应,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村庄情况规划不同的产业,宜种则种、宜林则林、宜旅则旅,形成了蔬菜生产区、果品生产区、苗木区、有机旱作农业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三是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着力于优化一产,在一产的基础

 城乡建设与发展-209-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许多村庄建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旅游产业,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乡村变景点,农舍变民宿”。实践证明,通过创新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够实现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农民经济富裕,农村长远发展。3.3  打造乡村振兴之“军”——引进人才,培育新农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晋中市秉持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加强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支持、融资担保、土地使用等方面予以保障与支持。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晋中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年农民联合会(简称“青农联”),青农联涉及农林牧副渔、休闲观光农业、立体循环农业、农业电商等各个领域,致力于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队伍。青农联成立后,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对农民展开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跟踪回访”的系统化培训方式,全方位提高参训人员的水平,培育了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证明,乡村人才振兴必须改变人才由农村单向向城市流动的现状,要吸引走出去的人才把经验、技术、资本带回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想要破解农村人才瓶颈制约,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更要着眼于培育本土人才,提高本土人才的发展能力与技术水平。3.4  传承乡村振兴之“魂”——创建文明,弘扬良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晋中市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建。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勤劳向善、仁爱孝悌、诚实守信;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建立“十星级文明户”创评表彰活动、树立“四德榜”,促使“星级文明户”、乐奉献的村民不断涌现,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乡风。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和发展现代乡村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定期在农村播放电影,组建艺术演唱团队开展巡演;在村庄里绘制了一面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墙,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实践证明,乡村文化在维系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凝聚乡村民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化振兴根在传承,重在创新。既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打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只有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文化乡村,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焕发乡村文明的新气象。3.5  塑美乡村振兴之“形”——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晋中市在生态振兴方面,一是除脏治乱,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在一些住房条件差的村子展开旧村综合整治,拆除山沟里的土窑洞,新建二层居民楼,改善了村民的住房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了污水全收集、管线全入地、改厕全覆盖,改善了村容村貌;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二是造绿添彩,对村庄、道路进行绿化建设,串点成线,将“盆景”变成“风...

篇五: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21年第12期 ·浙江经济/区 域坚持集成改革、绿色发展、整体智治、 “两进两回”,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村文 / 何家浩 唐勇2008年10月2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考察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留下“走在前列、作好示范”的殷切嘱托。缪家村在党的方针指引和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迈出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村的雄壮步伐。缪家村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集成改革和综合施策,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根本上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农民增收致富。1994年,缪家村还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不足5万元,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2020年,缪家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0元。集成改革,创新土地“三全”工作缪家村充分发挥集成改革的系统性效应,依托全域土地整治、全域农田流转、全域农房集聚,创新“三全”工作,按照“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结构优化、产业美化、农民增收”原则,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资源节化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红利转化,形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保四化”模式。一是创新“三全”,扩大发展空间。缪家村围绕“规划”“拆旧” “建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地田房三大领域改革有效整合、集成推进,通过细化村庄规划、土地确权、 “三权分置”等,实现新增高标准农田2361亩、耕地162亩、500亩以上连片稻田1片。缪家村全新规划2500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板区,重点建设4个农业功能区,即优质水稻种植区、生态水果采摘区、特种水产养殖区、精品花卉培育区,打造集观光、展览、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中心。二是参与“飞地抱团”强村富民,变“输血”为“造血”。嘉善县改革财政扶持体系,每年划拨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薄弱村抱团,将资金、土地等要素投至省级产业平台,形成“飞地抱团”模式,并首先实践于大云镇。缪家村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强村计划·抱团飞地”项目,高标准建设中德生态产业园,建成后首年就获得10%保底分红受益。三是土地收益用于公共服务,使全体村民受益。嘉善县调整土地出让金分配办法,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部分中提取10%建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缪家村在整治过程中,土地流转面积从1800亩增加到4500亩,以租金、养老金等形式切实保障“失地”村民的权益。绿色发展, “三生” “三产”融合建设美丽城乡缪家村依托景区资源向绿色求发展,深化“千万工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扎实推行“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行动,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开创“工业+旅游”先河、 “农旅”结合多种业态,创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产城一体、景城融合的智慧产业园区。一是“腾笼换鸟”打造产业新城,带动创业和就业。创办生态产业园,依托“工改工”建设项目推进老旧工业区“二次创业”,缪家村歌斐颂巧克力甜蜜小镇引导失地农民积极发展民宿、餐饮等旅游配套产业,吸收失地农民及青年就业,占企业员工的50%以上,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二是发展物业经济,创新环境整治模式。缪家村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小组,全村分区督查,落实责任倒逼整治成效。同时发展“物业经济”推动环境整治专业化,与江家村、曹家村联合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促进村级资产多元化运行,推动美丽乡村高效建设。三是“三生”— —缪家村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启示60

 /浙江经济·2021年第12期“三产”融合,培育美丽经济新业态。缪家村推动歌斐颂巧克力工厂、云澜湾温泉等项目串联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花海公园与主题婚纱摄影基地,带动旅游经济。2020年,该公园与80多家的婚纱摄影机构签署协议。2021年,以缪家村为主要区块的大云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3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87万元。“两进两回”,吸引青年乡贤回村创新创业缪家村积极响应“两进两回”行动,引导科技、资金、人才流回农村,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建立完善的“两进两回”机制,进一步畅通各类资源回乡。一是乡贤回乡,带动科技、文化项目进村服务。乡贤“80后”医学博士、上海长征医院医师缪锦浩通过“云诊室”,配合省级医疗资源,在线义务为病人诊断病情。嘉善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海龙,将传统民间泥塑艺术引进课堂,定期为村民开展泥塑教学。全国劳模农业领头人柴金甫,引领100多户农户进入鲜切花种植业,又成功试种铁皮石斛,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二是青年回乡,推动创业富民。大学生杨珍回乡创业,养殖生态甲鱼“华神鳖”,精心育苗,抓住电子商务机遇,产品远销青海、西藏等省市。海归精英莫雪峰以纯正巧克力“血脉”为特色,拓展巧克力文化体验、养生游乐等功能,项目年产高品质纯可可脂巧克力2万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三是技术下乡,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嘉善县渔业首席专家陆立刚下乡为养殖户讲授虾类生态养殖新技术,推广优质虾类养殖模式。整体智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缪家村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数字化改革和信息化深度应用,使“整体智治”不断赋能乡村治理,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一是“共享法庭e站” “云睛”系统助推基层数字化司法监管。嘉善深入推进“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缪家村设立首批“共享法庭e站”,为当地百姓提供异地线上司法服务。积极建设“云晴”系统,以制度引领小微权力监督向基层延伸,实现权力的数字监督。二是“智慧旅游”平台促进经济发展。聚焦数字经济产业,缪家村作为先行示范点助推大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智慧旅游”升级,建成“智慧旅游”综合管控平台、实时预警平台、旅游数据分析平台、导游导览、综合管理APP、虚拟游等8个系统。三是创新数字化治理。缪家村推进“智安小区”等系统化、集成化构建,利用人脸识别、电动车RFID防盗感应等系统实现智能防控,同时搭建大数据中心,实现治安管理智能化。2020年9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网格学院在缪家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通过构建“1+N+X”课程体系,为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夯土筑基。经验启示坚决贯彻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不动摇。缪家村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提出“走在前列,做好示范”的殷切嘱托以来,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坚持走集体发展、全域发展和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缪家村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集体发展、全域发展,大胆首创,甘于奉献,先富带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把数字产业、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深入到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建设数字乡村,争创共同富裕示范村,让“未来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支撑盘活资源要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动摇。缪家村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创新发展的思维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土地“三全”,盘活资源要素。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也实现集体经济增大做强、乡村文化繁荣昌盛、社会治理井然有序、农民家庭增收致富。深入贯彻落实“两进两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不动摇。缪家村贯彻落实“科技、资金进村青年、乡贤回乡”,以返乡创业的青年职业农民为代表带动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旅、工旅和文化旅游纵深发展,逐步实现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跨越。(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区域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村61

篇六: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体会:发展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经验与启示(最新)

 X 省 X 市 X 县 X 村原先是一个仅 62 户、人口不过 300,耕地不足千亩的小村,经过多年发展,2007 年,X 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 通过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政经分开”,发展共享等壮大了集体经济,2017 年积累增长到 20 多亿元,农民纯收入 8 万元以上,成功探索出一条振兴乡村实现农民共富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X 村模式”。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多方面启示。

 一、X 村发展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基本经验和成效 (一)以产业共融为依托,形成一二三产业发展倒逼机制 近年来,X 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关中印象体验景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倒逼机制,走出一条“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基于品牌溢价多维度产业共融”的发展路径。X 村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从农家乐到乡村度假,再到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在西安、X 开设城市体验店,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倒逼食品加工业强化质量,反推手工作坊发展,相继扩张

 成立“前店后厂”的合作社模式和加工企业,加工业的升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催生出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促进了三次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二)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实现集体与农户的利益均衡化 X 村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坚持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强调清晰个人产权,以股份合作社机制为保障,建立了新的集体经济。其股权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本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 38%,其余 62%量化到户,每户 20 万元,每股年分红 4 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二是交叉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 460 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入股的店铺。三是调节股。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通过股份合作纽带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

 (三)以政经分开为保障,建立乡村治理新模式 X 村打破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政经混合”的治理模式,让村级“三驾马车”实现“三个分开”。一是职能分开。党支部定方向,强化领导、引导和监督职能,紧扣壮大集体经济核心,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敢想敢干,一心为民;村委会回归管理、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二是管理分开。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选任、撤免、职责、考评、薪酬等方面进行分离管理。党支部书记不兼任经济组织领导成员,以便其发挥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村委会委员不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也不直接参与集体经济经营活动。三是账目分开。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同时分设行政账和经济账,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离。

 (四)以发展共享为目标,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X 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秉承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在兼顾公平效率的前提下,调整利益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不但使本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更带动了周边近万人增收致富,还吸引了一批人才来到 X 村开启创业之路。一是以

 “长”补“短”。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将高收益、低收益的商户利益绑定在一起,发展慢的商户共享高收益项目分红,发展快的商户督促指导低收益项目,消除了“不平衡”心理,实现了“家家有生意、户户能赚钱、大家齐致富”。二是以“强”扶“弱”。先后组织周边村近千户群众在 X 村开展创业增收。为贫困户提供摊点 108 个。将烟霞镇 128 户贫困户以每户 5 万元的形式纳入合作社,扩大实施进城体验店项目,逐步实现整镇脱贫。三是以“点”带“面”。以 X 村为龙头,推行“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集中周边东周、西周等十个村,联合建设 X 大社区,实现了“富一村带一片”的效果。四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搭建农民创业平台,通过农民学校对村民进行教育和培训,然后提供优惠政策和基本条件,让村民分期分批低成本或无成本进入。村集体投资建设农家书屋、酒吧街、创意产业等统一风格的社区和景区,对这些新业态免收费用,有的甚至由村上给予补贴,填补了旅游项目空白,吸引了众多人才带着自己的特色项目来到 X 村,共同推动 X 村的发展。

 二、对我市振兴乡村的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X 村的发展,离不开敢想敢干的带头人,精诚合作、敢打硬仗的党员队伍,良好的民主议事制度。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村级党组织应带领农民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当家作主,结合实际自主发展,直接承接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把集体经济发展好,防止村民的“去组织化”和边缘化。

篇七: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66-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0期(总第472期)党的十九大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村均 76. 2 万元、支出 50. 1 万元,55. 9 万个村中没有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在 5 万元以 下 的“空 壳 村”有 41. 8 万 个,占 村 总 数 的 74. 9%。战旗村作为集体经济示范村,起到了带头作用。2018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郫县战旗村工作,充分肯定了战旗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工作,也为新时代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1  战旗村概况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 1903 亩,幅员面积 2.06平方公里。9 个农业合作社,506 户农户,1704 人。村党支部下设 9 个党小组,有党员 67 人。全村有 8 个集体企业(全部实行租赁经营),5 个私人企业。地区生产总值 1.347 亿元。村集体自有资金 1280 万元(固定资产 820 万元,货币资金 460 万元)。2  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及成效2.1  战旗村集体发展历程根据笔者实际调查和访谈,了解到 1950 年—1965 年,战旗村名为集凤大队,主要发展农业。在第一任书记的带领下实行条田改土,规划水利、公路、土地等。1966 年更名为战旗大队,1978 年—2000 年是土地联产承包时期,开始发展工业,建立全村第一个砖厂,村民集体出钱,并办了肥料厂、面粉厂等。2001年以后,进行产权治理与开发土地资源,2006 年,村委会引导村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战旗村农业股份合作社。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重新修建了文化大院。2010 年战旗村投资建设了妈妈农庄项目,2015 年,抓住政策机遇,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公司合作,每亩使用权为 52 万元,期限为 40 年,对战旗村进行一次性付款。目前战旗村实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以旅助农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形成了村 - 企 - 社农业产业模式。目前战旗村 1704 人,人均收入达到 2.8 万元。2.2  战旗村振兴路径及成效根据笔者对战旗村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战旗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体的经验做法的,主要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这五个内容展开分析。(1)战旗村产业振兴。通过调查,战旗村的产业振兴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抓好农村改革、发展集体经济、解决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多项措施共同实行。以对农户进行思想引导教育、奖励模仿农户为主,提高农户思想认识。目前,战旗村已经实行农商文旅结合的模式,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2)战旗村生态振兴。在生态方面,战旗村早在 2001 年后就开始产业转型,关闭了五家污染企业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大力治理战旗村面源污染,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的方式处理垃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定期对农民进行生态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全面实现生态旅游的品质,营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2.3  战旗村文化振兴在文化振兴方面,战旗村构建“高校 + 支部 + 农户”机制,连续 11 年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起到了带动作用。目前村民每户门前都有关于国学经典的标语。同时,战旗村开展了“农民夜校”培训,自发组建老年歌舞队、腰鼓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开办乡村振兴学院,修建了战旗村文化大院,一天可对 2000 人进行培训。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文化振兴。2.4  战旗村人才振兴目前,战旗村已经揭牌成立起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乡村十八坊等旅游和产业项目的打造中围绕教育下功夫,为当地乡村振兴教育理论培训 + 实践基地的打造提供支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战旗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战旗村针对自己特有的产业和品牌,引进一批适合战旗村发展的人才,为吸引人才也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对外来人才的生活提供保障。2.5  战旗村组织振兴战旗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先进的带头性作用,并且有一套自己的村支部人才培养模式,选举有高超治理能力的人来担任村支书,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要求。战旗村实行五权分立的模式,由村党支部提出,全村村民同意,村委会执行,由乡贤成立的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最后确定实施。战旗村的领头人善于抓住政策机遇,外出借鉴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吸收先进的理念和发展经验,找到适合战旗村的发展模式,带领战旗村村民共同富裕。3  战旗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及启示3.1  领导班子带头,创新基层治理战旗村之所以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因为领导班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旗村八任书记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下转 167 页)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马浩淼(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改革开放后一直致力于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当下更是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主要在于党委领导班子的建设、政策机遇的把握以及群众路线的坚持。[关键词]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经验[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7-20[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编号:CX2019SP104)。

 -167-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0期(总第472期)1  新宁脐橙产业简述新宁脐橙栽培历史悠久,为农业部和外贸部确定的中国四大出口脐橙生产基地县之一。自 1989 年获农业部优质农副产品评比金奖后,1997 年至 1999 年又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2000 年注册“崀山牌”商标,2002 年和 2006 年崀山牌脐橙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2007 年 2.05 万亩脐橙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 12 个脐橙基地和 4 个包装厂获得出境水果注册登记,崀山牌脐橙已于 2008 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09 年,农业部又批准新宁为绿色食品(脐橙)原材料基地县。2017 年 5 月,湖南爱匹匹科技公司接到国家商标局正式颁布的“崀橙”商标注册证书。“崀橙”商标统筹了新宁脐橙的品牌推广,让新宁脐橙在果农原本一盘散沙的自然售卖的原始状态走向集约化、系统化、立体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经济“四化”新时代。石湾村脐橙作为新宁脐橙的组成部分,也是石湾村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及特色产业。据调研,脐橙每逢 11 月 -3 月就会收获,分为 952、2904、883 等品种,年产量大致为一万到两万斤。石湾脐橙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C,甜度适中多汁,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 ;能够预防坏血病、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降低患者心脏病的可能,预防胆囊疾病 ;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香甜 ;果实 11 月中下旬成熟,较耐储,可以储存在第二年的 6 月份仍然肉质脆弱 ;个头大、没有核,大大提高了石湾脐橙的口感。石湾脐橙具有如上优越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故而对其进行的研究,是我们对石湾村建设美丽乡村调研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上接 166 页)作落到实处。第一任支书将大兴最先带领村民进行村庄建设,第二任书记罗会金,首先带领村民进行土地规划,成立了农机站、提高了文化生活、试图实行农户集中居住的模式,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和表彰。第三任书记李世炳,鼓励村民建设新村,让家家户户都住上舒适的新房子。第四任书记杨正忠,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了集体企业。第五任书记易奉先,跟随中央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创办企业,直到第八任书记,一直延续引领党中央号召的宗旨,为战旗村村民谋福利。习总书记在视察时也提出,任何地方搞得好都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基层治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3.2  抓住政策机遇,促进乡村振兴战旗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注重三农问题,中央、省、市、县都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抓住政策机遇来发展农村经济,是战旗村的一大亮点。战旗村通过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度改革等,让战旗村 1704 人,都成为了村集体资产股东,实现了共同富裕。战旗村及时抓住政策机遇,敲响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第一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其内涵相当广泛及丰富,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更大。所以,应该紧跟国家政策,把握政策机遇,促进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3.3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许多地区农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也是思想上的贫困,战旗村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构建“高校 + 支部 + 农户”机制,通过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带动农户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对政策的了解,从精神上有一些新的转变。坚持党的领导,更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以战旗村村民为中心,抓住惠农政策机遇,确保工作的深度落实。[ 参考文献 ][1] 宋绍繁 , 杜锁平 , 曾浪 . 与时代同频共振 走改革兴村之路——战旗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2).[2] 龚天婴 . 由表及里——多视角探索战旗村背后的成功因素 [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1).[3] 章继刚 . 发展创意农业建设幸福家园——中国创意农业第一村的发展之路 [J]. 企业研究 ,2018(12).[4] 蒋筱青 . 战旗村 : 发展 , 不停歇 [J]. 四川党的建设 ,2018(21).[5] 黄晓芳.用土地制度改革撬动农村经济[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8(09).[6] 李友民 . 乡村振兴 :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成效与启示 [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04).[7] 车文斌 . 党旗引领成都战旗村探路乡村振兴 [J]. 当代县域经济 ,2018(04).[8] 王奇珅 . 落实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基于郫都区战旗村的基层治理实践 [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06).新宁县石湾村脐橙特色产业发展报告肖雨辰(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摘 要]石湾村比起其他村落,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应脐橙生长的环境优势,故而当地以脐橙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在搜集了大量新宁脐橙的相关资料后,通过观察石湾村脐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走访当地的老果农,总结出石湾村脐橙产业的发展特色。通过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可以以小见大,发掘其产业总体结构布局的现状。故而本篇论文是石湾村美丽乡村产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关键词]新宁脐橙;石湾村;特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7-17[作者简介]肖雨辰(2000—),男,安徽淮南人,邵阳学院 201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古代韵文学。

篇八: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学习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与思考两篇

 第一篇

 20XX 年 X 月 X-X 日,在市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赴浙江大学学习乡村振兴和人才工作培训班,近一个星期,先后听取了浙江大学、浙江省委农办等五位专家教授的授课,参观了安吉余村、尚书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所学、所看、所思感触颇多。

 浙江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之地。2003 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10 多年来,在浙江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成为浙江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浙江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

 一、浙江乡村振兴值得我们学习的主要经验 浙江乡村振兴的经验很多,其中我认为最主要、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六条: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整体建设水平。浙江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更多地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

 (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 2003 年开始,浙江省先后用“三个五年”计划,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风景美”向“风尚美”的转变。

 (三)坚持“规划先行”,“顶天立地”。把做好乡村振兴的首先任务,顶天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乡村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立地就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按照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四美”标准,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四)坚持用“七大招”塑造乡村美丽外形。为了塑造有活力和有情调的美丽乡村,浙江省在布局有道、层次分明、植被乡土、海绵河道、会呼吸的道路、用材得当、特色民居等七个方面下功夫,不搞大折大建,因村制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五)坚持拓展农业新功能,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顺应新一轮城市“上山下乡”,积极引导城市的消费、投

 资、创业转向美丽乡村,通过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山林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或引入创意公司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发挥人的智慧,“无中生有”,催生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的新机制。

 二、浙江乡村振兴经验给我的启示 启示一:推进乡村振兴要保持历史定力。不能犯急躁病,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求速度。

 启示二:推进乡村振兴要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坚持把乡村振兴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建设的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城乡抓乡村振兴建设;坚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与改革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推作用;坚持市级统筹部署、县级为主平台、乡镇为主战场、村级为主阵地的各部门各层级分工协作,协调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启示三:推进乡村振兴要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打造美丽乡村底色,必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

 指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点,让绿色发展实践在鄂州大地蔚然成风。

 启示四:推进乡村振兴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根脉。注重挖掘乡村历史和民俗文化,讲好美丽乡村故事,让人有一种向往感、进入感、归宿感,让人们停下脚步,细细口味,真正让他们走进乡村,品味乡村、读懂乡村。做到“一个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产业就有一个故事”。

 启示五:推进乡村振兴要有形神兼备的特色。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大包大揽,在农房建设改造方面,注重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个性与特色,因地制宜,不搞千房一面,千村一面,每一个村庄建设上都能彰显自己独有的特色。

 启示六:推进乡村振兴要构建多化元的产业支撑。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特色产业来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内涵。要通过地道的乡村美景、淳朴的农家文化、良好的服务体验,构建农商旅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

 三、推进鄂州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着力实施好“七大工程”。

 (一)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要根据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总体规划,在原有全域城乡统筹“1311”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鄂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农村村庄建设和人口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科学划分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未来城镇化拆迁区。明确保留村湾、迁建村湾和需要重点保护的古村落。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约束力执行力,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市乡村振兴。

 (二)实施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业,下大力气从更高层次上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建“梁子湖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湖北(鄂州)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推动农产品迈入高端市场。进一步扩大鄂州农业的美誉度和产品竞争力。

 (三)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乡”工程。在“城边、山边、湖边”等条件较好的地方重点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抓好农事节庆、生态民宿、共享农庄、颐养产业、休闲运动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乡村景区。

 (四)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

 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五)实施乡村人才培养集聚工程。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六)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打造山水乡愁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民俗活动,办好民间传统节会,做好雕花剪纸、牌子锣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注重挖掘茅圻、万秀、熊易等村湾乡风文明建设经验,创建文明村镇。

 (七)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工程。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性供给。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集体组织为依托的股份合作社或农业发展公司,以此为主体统一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租赁房屋,破除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障碍。把土地资产变为农民资本,让小农户享受到规模经营的效益。积极稳妥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财产权流转交易

 市场、允许农民房屋财产权交易。结合市民下乡工程、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实行迁村腾地、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等,发挥农房最大化效益。

 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与思考两篇

 第 二 篇

 20XX 年 X 月 X 日至 X 日,市委组织部在浙大举办的 XX 市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专题研修班,学习课程设置紧凑、丰富,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观充分融合,对我个人来讲,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理念,也深深体会到很大的差距。立足自身,对标先进,既有压力,更大的是做实做好当前工作的动力,体会颇深。

 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这次学习最大的体会是干好各项工作首先是要思想解放。每一个思想解放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走在前列,浙江就是其中最好的体现。无论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在人才吸引、经济新业态培育上,浙江都是得益于思想的解放。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路径的选择不拘泥于常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仅有政府主导下大力推动的,也有本村致富带头人联合村民自我探索的,还有引入创投公司谋划设计的,形成了各有特色、亮点纷呈的特色村落,是两山理论最生动的实践。于我们而言,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敢想、会

 想,不能墨守陈规、目光短视,在一个村发展里面规划设计理念要新、具体落实的办法要新,才能取得新效果。

 二要对标先进。这次学习就是一次对标,要对标先进才能找到差距和不足,才能高点谋划。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优、交通区位佳的村,要时刻以浙江等一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好的地方为坐标,时时调整定位和发展方向。鄂州素有百湖之市、雨米之乡的美称,资源禀赋可以说比浙江相关地市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前都优越,一张白纸可以勾画更美的图画。就西山街办来讲,7 个行政村中大多数为城中村和城郊村,除去整村棚改的朱家垴村和因鄂钢建设征收土地的鄂钢桥村,其余村都有发展美丽经济的前景。鄂钢沿线的村重点在改善环境,做好十小企业和散乱污企业关停搬迁后的土地复垦复耕工作;华光等受污染和破坏较小的村,重点在发展乡村体验经济,用好生态资源和吴楚大道交通资源;小桥村要充分发挥葛山的山水资源和葛洪的道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观光,各村根据自身实际谋划乡村振兴。

 三要守住底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习总书记“两山”理论要求,守好生态、用好生态、发展生态。首先要守住生态底线,乡村发展绝不能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这就违背了乡村振兴的初衷。要保护好生态才能发展美丽经济,用好生态资源,这是根本底线。其次要守好文化底线,美丽经济的发展乡村各具特色的文化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不能一味盲目的学习其他地方经验,抛开自身文化优势另起炉灶,这就是舍本逐

 末,要充分挖掘、宣传、推广自己的文化特色、故事、历史名人。要始终铭记习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教诲发展乡村美丽经济。最后要守好时间底线,纵观各地先进村发展轨迹,没有哪一个地方是通过一两年就能实现发展超越的,都是通过点滴积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搞好一个村的发展要有慢工出细活的觉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既要有差距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有长远发展久久为功的定力。

 四要选好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能做事、肯做事、做成事的领导班子。今年是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年,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大组织保障。首先是选好党组织书记,领头人的能力、品行决定了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能良性运转、团结带领全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针对 7 个村的换届,西山街道开展了一轮履职尽责的考察,对于重点村采取全方位走访小组长、党小组长、在村有威望的老同志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意见和建议,挖掘更加适合的人到村两委中来。其次是选好两委,搭配好两委班子,才能更好发挥团体的作用和效能,在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等方面全方位考察两委候选人,努力实现两委团结和谐有干劲有冲劲。最后是选好能人,把村里有能力的、热心集体事业的人,不断团结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储备好后备干部,建立村级“智库”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监督督促。结合

 当前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条件的村正在探索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以公司模式发展村集体产业。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经验启示及探讨 振兴 乡村 启示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