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5篇

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2

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5篇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大热天中,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清风了。 风能把贴近皮肤表面的那层又热又湿的薄气层吹走,不仅直接带走了大量热量,更重要的是皮肤表面又能大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5篇,供大家参考。

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5篇

篇一: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天中, 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清风了。

 风能把贴近皮肤表面的那层又热又湿的薄气层吹走,不仅直接带走了大量热量, 更重要的是皮肤表面又能大量、迅速地蒸发汗液。所以, 一旦大热而又无风, 古代诗人们会渴望风至:

 “傍檐依壁待清风”。

 如果风不来, 诗人会想到借风:

 “坐将赤日 忧天下, 安得清风借我曹”。

 如果借也借不到, 有的诗人会想到买风。

 可是施肩吾说, “火天无处买清风”!

 其实, 即使有地方买,也买不起, 因为韩琦说过, “谁人敢议清风价”? 即清风无价。其实, 人们心中渴望的还不仅仅是夏日 自然界的清风, 还有社会上四季的 “清风”, 即官员的廉政。

 古人常称廉洁奉公的官员为 “两袖清风”。“两袖清风”的最早出处已经无法考证。

 但有可能与苏轼 《前赤壁赋》中这一段话有关:

 “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我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古人衣少袋, 袖中可放 “物”。

 现在连两袖中都是清风了, 岂非已经 “苟非我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乎!不过, “两袖清风”大概要到元代才开始流行用来形容为官清廉。

 况钟是明代苏州知府, 九年任满离任赴京时, 苏州七县民众依依不舍, “七邑耆民饯送数百里弗绝”。

 他十分感动, 吟了四首饯别诗。

 其中第二首是,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 马前洒酒注如泉。”但流传更广的可能还数于谦。

 于谦时任兵部侍郎, 他巡抚河南回京时, 别人劝他弄大批贡品礼物送给皇帝和朝中权贵。

 但他不带一物, 并做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其实, 前面提到的 “谁人敢议清风价”的韩琦《北塘避暑》也是一首廉政诗。

 全诗是, “尽室林塘涤暑烦, 旷然不如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 无乐能过百日 闲。

 水鸟得鱼常自 足, 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 万柄莲香一枕山。”此诗乃韩琦晚年,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罢相贬守北京 (今河北大名)时作。

 前两句说, 他在北塘避暑舒服极了, 宛然不是在大热尘世。

 当时俗士们大都借管弦之乐来消夏, 他却以沐浴清风自娱, 同样能过好百日 夏季。

 第五、六句接着阐发人生哲理, 即要像水鸟那样知足乐天, 要像岭云那样来去无心。

 第七、八句讲醒酒之后以什么清心提神? 仍然不是物质享受而是 “ 万柄莲香一枕山”!

 所以韩琦的 “清风价”实际上乃语义双关:

 荡涤自然界烦暑的清风固然无价; 荡涤社会上污泥浊水的廉政 “清风”, 同样无价!清 风 无 价4新闻热线:

 01 0—58884050E-mail:

 juyanhua1 980@1 63.com■责编句艳华201 4 年 6 月 1 4 日星 期 六嫦娥副刊CHANG E FU KAN本报社址:

 北京市复兴路 15 号邮政编码:

 100038查询电话:

 58884031总编室:

 5888404858884050 (传真)广告部:

 58884124广告许可证:

 018 号本报激光照排印刷:

 人民日 报印刷厂每月 定价:

 24.00元零售:

 每份 1.50元■玉渊杂谭■桂下漫笔■艺苑新买一册 《书 城》, 卷首语就是一篇 深刻 检讨自己沉湎在朋 友圈 的反省文章, 结尾如此:

 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看后不禁放下杂志, 琢磨了 片 刻 , 片 刻 之后, 我并不以为 然。近来反思微信绑架生活的文章不少, 对碎片 化阅 读的质疑也是由来已久。

 最初我的态度亦然, 莫言不就说过嘛, 他不 爱上网 , 这个链接那个链接, 总是忍不住去点, 一上去没有一两个小时下不来, 结果发现什么 都没干。尽管我泡在网 络年月 已久并落下了 肩 周 炎, 而且也热衷星座八卦以 窥探自 己和偷窥他人, 但我仍旧 不喜碎片 阅读, 在我的心目 中, 只有拿着一本有质感的纸书 才 是诚恳的姿态。

 不过, 国 家图 书 馆副 馆长陈力 曾让我记忆深刻 , 他特别 不讳言自 己是个微博微信控, 热衷刷屏, 还把推荐自 己喜爱的文章当 做乐 事, 他的看法是, 有些知识确实需要大部头, 但有些零碎的知识, 小体量的文章足可胜任, 而且更易于传播。虽 然我理解对于一位图 书 馆长来说, 大众阅 读无疑意义重大, 但我并不太认同 。但在之后的日 子里, 我逐渐对微博微信的态度产生了 改变, 开始趋向于陈力 的观点。

 说的大而 化之一些, 是今天已经容不下一个住在瓦尔 登湖畔的返璞归真者, 说具体一些, 那就是, 活在手机终端, 已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微博、微信朋友圈, 不仅能提高快节 奏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效率, 甚至还提高了 交际质量。与 之前的 人人网 、开心 网 不 同 , 微博微信的 内容水平 有了 较大的 提高 。

 由 于 大多 数传 统 媒体开始 建立微博和公共微信平 台 , 以 及众多 民间 公共平 台 的 开通, 一 些 本已 萧 条的 报刊 杂 志 , 借 助手 机倒 增加了 读 者, 大量的 读 者互 动 是传统媒体完 全不 可 望 其 项 背 乃 至 都 无 法预 知 的 。

 不 知 道各位是否 有同 感 , 早 晨起来看 看 朋 友圈 , 看 看 自己 订阅 的 公共账号 , 和边吃早餐边看 报纸的 感 觉其实 不 就是一 回 事么 ? 更加意 外的 是, 一 些 人已经发出 兴奋的 呼喊:

 诗歌将要在微信通道中 获得重 生 !

 我 想 , 假如 鲁 迅的 时 代 有了 微信, 他那 些漂 亮 的 杂 文也一 定会成 为 朋 友圈 中 人人转发并连连点赞的 热 文。当 然我们也可以看到, 商业销售 , 心灵鸡汤等没有太大价值的内 容也在微信上流传, 也有一部分人,患上了 手机迷恋症, 但我认为 我们应该有一种平和心态:

 朋友圈只不过是虚拟化了 的现实生活, 它必然和我们时而 灿烂时而 糟心的生活一样, 有光明 有猥琐, 有营养有垃圾。

 一些热衷于庸俗乃至低俗内 容,以及把手机当 成器官的一部分的人, 即便没有手机,也不见得会有更加良善的嗜好, 易于迷失者, 生活就处处是陷阱。

 现实生活中, 我们有所为 而有所不为 ,择善而 从之, 时时都在把握着自 己的 航向, 顺应之中, 亦有所坚守和选择, 而面对手机中那个多 彩而多棱的世界, 其实也该如此。何 必 排 斥 朋 友 圈“平生一面旧城东,三十八年记忆中”,出自周汝昌先生的一首诗, 是追忆三十八年前与胡适先生因 “红学”而结缘相识那一幕情景的。

 而今,两代 “红学”泰斗都已驾鹤西归,空将那一段 “红学”佳话留于后人传说。2011 年的夏季, 我有幸与周老有一面之缘, 久久不能忘怀。今年, 为了纪念周老逝世两周年, 我社新推出了周老关于少年故乡 回忆的情感散文集 《少年书剑在津门》, 与前年推出的 《周汝昌与胡适》互相辉映, 成为最好的纪念。

 书出版之际, 我请这两本书的编者、周老之女周伦玲老师题签, 以志书缘。打开题签本,欣喜不已。

 《周》一书题曰:

 “平生一面旧城东,三十八年记忆中。

 录家父周汝昌诗句。”非常传神地再现出我与周老的一面之书缘。

 更令人击节赞叹的是 《少》的题词:

 “因书而识,因识而书。”我与周老、周伦玲老师是因 《胡》一书而识,基于这种彼此信任的识,而又接着推出了 《少》,所题可谓是知味者之言。三年前, 我正彷徨无措时, 幸遇李华敏老师点拨,想重新出版 《我与胡适》一书。

 想什么时候能够当面聆听周老教诲, 则此生足矣。机会终于来了。

 那一天, 我早早便向火车站赶去。

 周老年事甚高, 不能长久面谈, 每天的十点至十一点, 正是周老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一路步履匆匆, 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周老在红庙北里的住处。

 犹豫十几分钟后, 我还是敲响了周老的家门。周老正坐在沙发上闭目 养神, 见我来后, 微笑着与我打招呼。

 周老很是高兴, 问了我许多社里 (指百花文艺出版社, 编者注, 下同)的情况。

 周老最著名的《曹雪芹小传》最早就是由我社出版的, 我社还曾连续出版过多年的 《红楼梦学刊》, 所以周老对我社有着极深的感情。周老知我远道而来, 很是关心我, 屡次嘱我多喝茶。

 话题很快转向了 《我与胡适》这本书, 此书最初由漓江出版社于 2005 年出版, 出版之后引起红学界的巨大轰动, 也引发了许多著名的笔战。

 周老耳背甚重,我们交流颇有障碍, 幸亏有周伦玲老师当 “翻译”, 才能顺利进行。周老最大的心愿就是趁他这唯一的历史当事人还健在, 一定要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真实的历史场景与细节, 以供后人研究之用。

 周老在写作此书时即定下准则:

 “此书的核心精神是一个真实的 ‘ 实’ 字, 文以简明朴实为基调, 不务粉饰文句或渲染气氛。”聊一会儿后, 周老有些劳累, 便闭目 养神一会儿,我与周伦玲老师等又聊了起来。

 据说周老在写作此书时, 身体状况已不太好, 每天只能工作两个小时。书是硬磨出来的。周伦玲老师说周老写作此书还有一用意, 那就是《红楼梦》这个主题是 “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撰写此书也是想在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也略尽一己的绵薄微力, 增添一点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

 在我所接触过的文化老人中,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是融入他们血脉的文化情怀。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周老不时闭目 养神, 不时与我交流几句。

 最后表示此书就交给百花社出了, 但他有个条件。

 那就是, 不能照原样出版,必须增加一些新的文章, 并对原稿进行重新修订, 否则宁愿不出。

 原因何在? 周老说得很朴实:

 “要对得起广大的读者朋友。

 ”此论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周老已累 了, 我不忍心再打扰, 便起身告辞。

 谁知这竟是最后一面。《我与胡适》原书共分上下两编, 新文稿新增加一编, 作为补缀编, 这样全书共分为:

 上编、下编、补缀三大部分。

 补缀这部分是由周老口 述的, 由其子周建临老师整理而成。补缀部分是亮点, 周老在篇中详述了一个细节,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周老在 《兄弟三人觅懋斋》中披露道:我曾问 过燕大历 史系 名教授邓之诚老先生, 我说《懋斋诗钞》就在学校图书馆,为何这么多 年来没人借阅,而我成了 第 一个借书人呢? 邓先生的回答让我目 瞪口呆,他说早知此书在燕大,但没有告诉胡适,因为胡适已经成为 “半个中国人”了 ……邓先生的意思是说他已经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了崇洋媚外的错误路途。从中不难看出, 爆得大名的胡适先生在中国所遭遇的尴尬, 传统人文主义者邓之诚先生的无奈与抗争。

 假若当年胡适先生通过邓之诚先生最先发现了《懋斋诗钞》, 那么 “红学”又将会有怎样的进程呢? 假如……只是历史是不能假如的。种种原因, 新书稿的编辑工作未能按时完成。

 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周老逝世了。

 周老未能在有生之日 看到新书面世,我实在是羞愧不已,只好化愧疚为力量, 更加慎重地对待遗稿。

 虽时常感觉到疲累,但一想起周老的重托,总会奋然前进。为了与原书 《我与胡适》区分开来, 周伦玲老师建议定名为 《周汝昌与胡适》。

 两代红学泰斗的交往秘史的全面呈现, 用此名似乎更为名副其实。是书出版后, 获一致好评。

 我也因此与周伦玲老师建立了互信, 成为朋友。

 此所谓 “因书而识”。

 后与周伦玲老师共同策划推出了 《少年书剑在津门》。

 此所谓 “因识而书”。5 月 31 日 是周老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 , 我诚惶诚恐地捧着这两本书 , 敬献给周 老。

 我 终 于能松了 口 气, 可以毫无愧疚地对周 老说:“ 我 没有辜负您的重托。

 ”同时, 我也自 信这两本书的编校质量是经得起世人检阅的。平 生 一 面 旧 城 东——我与周汝昌先生的书缘■书人书话文· 徐福伟1934 年 2 月 3 日 , 胡适首次游中山陵。

 在日 记中, 留下这样的记载:“墓的建筑太费, 实不美观。

 若修路直到墓前,除去那四百级石筑, 既便游观, 也可省不少的费。

 今乃倾一时的财力, 作此无谓之奢侈, 空使中山蒙恶名于后世而已。”胡适为何对中山陵的堂皇与奢华不以为然啧有烦言?原来, 就在那年一月 份, 胡适随同绩溪的一些名宿正到处呼吁, 极力提倡全国人民破除迷信、节约办事、建筑公墓。在为配合运动所写的 《公墓启》一文中, 胡适呼吁大家采用 “最文明的葬法”, 也就是火葬, 如果采用土葬, 要选定公共墓地, 破除风水迷信, 尽量做到 “省地” “省费”。正因强调节俭, 胡适看到中山陵的堂皇与奢华,看到那四百级台阶, 心中自然不快。虽然提倡公墓改革, 胡适钟情的是改良而不赞成革命, 对于丧礼和墓地改革, 他也主张一步一步去完成。

 “一揽子解决” “一步到位”的 “彻底完成”在胡适看来, 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取的。

 为达目 的, 不择手段更是胡适所深恶痛绝的。有时候, 采用非常手段, 确实能摧枯拉朽 “根本解决”某些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

 但所谓 “根本解决”的不过是现象,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不会因为这一 “根本解决”而完成质的飞跃的。1953 年, 上海市政府曾雷厉风行, 清除了 10 万积柩。当时的风俗是, 人死后, 往往把灵柩寄存在一些会馆山庄。

 当时的上海, 这种被戏称为 “死人宿舍”的会馆山庄多达72家, 寄存积柩达10万具。

 政府经过突击手续, 将所有积柩拉到公墓区集体安葬。当时的报纸指出了此举的重大意义:

 “清除十万具积柩, 可以多出五千间房子, 解决了一部分干部住宿问题, 精打细算, 这是一个实例, 应该吸收这宝贵的成就。”然而, 胡适却认为这种短期内 “根本解决”, 其实是 “蛮干”:

 “须知十万个死人棺材的根本解决, 确是可以用 ‘ 大力’ 办到的。

 几万万个活人的生活与生活方式, 是不能这样蛮干的。”“蛮干”, 有时确实有效, 但 “蛮干”也会带来一些令人心痛的后果。报载, 安庆市为推行殡葬改革, 规定今年 6 月 1日 后 , 所有逝者一律火葬。

 有六位老人短期内 想不通, 自 杀身亡。

 殡葬改革, 大势所趋。

 政府的动机无疑是好的, 但如果我们遵循胡适所谓 “一点一滴的进化”的原则, 不...

篇二: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五号, , 飞天揽月

 素材标签

 航天事业

 梦想

  科技强国

 自强 控素材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 40 多年。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控角度

 角度 1. 意义非凡,承前启后。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 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对于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整体规划而言,嫦娥五号任务是收官之作;对于未来的月球探测而言,又是一个奠基之作。从这个角度看,嫦娥五号任务意义非凡,堪称探月工程乃至中国航天事业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嫦娥五号任务的收获也将是惊人的。嫦娥五号的使命,可以看成是通过复杂航天技术将一块来自月球的石头交到科学家手中的过程。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家来说,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回的物质,不仅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了解月球的演变,甚至还能确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

 角度 2. 自立自强,拾级而上。

 嫦娥五号任务是一次高难度、高风险的深空探索之旅。相对于此前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成功实现的绕月探测、落月探测来说,嫦娥五号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术跨越。从地外天体采样,到从地外天体起飞,再到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返回地球,对于中国航天都是第一次尝试。而只用 20 多天完成从奔月到返回地球,如同探月工程专家所形容的,如此短的时间内拍出一部“太空大戏”,难度可

 想而知。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开了一个好头,但对这一次探月之旅来说,一路上的风险不可预料,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航天征途上,为梦想而努力奔跑的不只是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累计飞行超过 3 亿公里,不断抵近目的地火星;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送去源源不断的服务信号;空间站建设也在按计划展开……选定目标,把握节奏,全力以赴,经过十几年努力即将实现“绕、落、回”的我国月球探测,是中国航天探索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毫无疑问,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是这样沿着一个个梦想的阶梯拾级而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角度 3. 国旗展示,关注细节。

 嫦娥五号还实现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独立展示”,这面旗可不简单。虽然是一面红旗,但是科技含量非常高。仅选材就花了 1 年时间,最终决定采用某种新型复合材料,保障了五星红旗能够抵御月表恶劣的环境,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而且红旗展示系统涉及解锁、支架展开、支架固定等步骤,整个系统只有 1 公斤。原本有多种展示方式,但是通过试验发现,只有卷轴形式展开的国旗比较平整。而国旗之前被密封收纳在“旗杆”里,期间要经受高温高热的考验,密封圈至关重要。月球重力环境也不同,所有细节都要模拟月球环境,甚至细节到了弹簧,就知道这次月面展示科技含量有多高。而这次五星红旗展示不仅关乎尊严和荣誉,也是对未来载人登月宇航服材料,以及月球基地材料的一次探索,这也让美俄欧止不住感叹。

 角度 4. 九天揽月星河 阔,嫦娥取土位置新。

 嫦娥五号的取样地址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嫦娥五号将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附近着陆,此地从未有其他国家的探测器到访过。风暴洋相对较年轻,富集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该地存在大约 13 亿至 20 亿年前的玄武岩,获得这些年轻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将有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

 正如 11 月 5 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号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此前对美、苏获取月壤样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 35 亿年前达到顶峰,然后减弱并停止。但对月球表面的观测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 10 至 20 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这与嫦娥五号着陆地区的年龄相仿。如果嫦娥五号采回的样本能够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角度 5 嫦娥奔月,发射首功。

 “嫦娥五号”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作,发射的成功为探月三期工程的圆满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火箭院第 6 次执行探月工程任务,此次发射的“嫦娥五号”重量更重,约 8.2 吨,是此前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重量的 2 倍还多,因此要由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来发射,将其送到近地点约 200 公里、远地点约 40 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大火箭”与“嫦娥”

 携手奔月。

 为了让“嫦娥五号”更节省推进剂,在研制阶段,火箭开展了精细化的“窄窗口多轨道”关键技术验证攻关,可以在连续 3 天内,每天有 50 分钟的窗口,每 10 分钟一条轨道,共规划 15 条轨道,每条都可以将探测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样“嫦娥五号”踏上奔月旅程后,可以减少轨道偏差的修正次数,既能节省燃料,也能更快地到达月球。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嫦娥五号”奔月,虽然要求比较高,但“大火箭”却照样应对自如。

 角度 6 中国探月精神的延续 如果能圆满完成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会创造中国探月工程的多个首次。这历史一瞬的狂欢背后,藏着的却是比人们所见还要艰难百倍的漫长摸索。人们都期待,“嫦娥五号”的奔月能为这个满是坎坷的 2020 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如今,中国的探月三期工程已经走到了胜利收官的阶段,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探月工程的谢幕。事实上,探月工程的四期任务早已铺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作为嫦娥五号备份的嫦娥六号将成为我国探月四期的排头兵,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因此,中国的探月事业又将带着全新的热情从新的起点开跑,航天工作人员们“严慎细实”的探月精神也将不断延续。

 角度 7 目光长远,中国奋斗 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 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整个探月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基础和保障,离不开无数中国航天人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和雄厚积累,离不开全国人民从各个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关注。正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说,这是中国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

 太空中的每一小步,对应着科研领域的一大步。“嫦娥奔月”的背后,是中国科技领域创新自强的盛大图景。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蕴藏了科技创新机制的突破与变革。中国创造正以昂扬的姿态惊艳世界,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打造世界创新之高地。

  控速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将刷新世界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新纪录,中国有望成为继苏美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如今,中国正处在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节点,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

 探月精神,以高昂斗志阔步前行,不断建设现代化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敢想敢为,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关于月与嫦娥的诗作不胜枚举,古人以无瑕明月表达志向、寄托相思,借嫦娥奔月抒发对宇宙星空的无限想象。几千年过去,不畏困难、永怀梦想的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成功登月,还率先在月背留下了中国足迹,今天又将通过嫦娥五号到月球上采集月壤岩芯,厘清月球年龄,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而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迈进“十四五”新征程,不仅是航天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编织属于自己的理想蓝图,奋勇拼搏、努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成就光荣与梦想。

 勇攀高峰,做探索星空的圆梦者。创新决定未来。宇宙广袤无垠,神秘莫测,探索星空的漫漫征途,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唯有突破才能独占鳌头。回首人类历史上的探月历程,上一次从月球取得土壤样本还是在 1976 年 8 月 22 日,苏联月球 24号带回来约 170 克,距今已经过去了 44 年。今年,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成为人类探索月球新的里程碑,有望创造五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约 2 公斤样品,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为了实现这些突破,研制团队协同攻坚、迎难而上,攻克了产品重量、体积、功耗等技术难题,打造了有着“太空邮差”称号的嫦娥五号轨道器,采回的样本将填补月球火山活动认识上的空白。中国航天有实力、有魄力,敢于独自前行,勇于开拓进取,以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重重阻碍,登上科技高峰。

 合作共赢,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自 2004 年实施探月工程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嫦娥五号发射成功,赢得全世界普遍关注,月球村协会主席、意大利籍科学家评价说,“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探月任务可惠及世界”。多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主动开放部分资源,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但是,要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开发太空资源,需要全世界通力合作,特别是航天大国、航天强国更应该体现责任担当,作出应有贡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航天人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好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

 航天技术 和航天人

 这是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此次奔月之旅,不仅要成功落月,还要实现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个首创性任务环节,被形象比喻为一趟月球“挖土之旅”。这不仅将成为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也将为进一步认识月球提供重要支撑。期待“嫦娥五号”平安、顺利返回,为大家带来来自月球的问候!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皎洁明月总是寄托着人们缱绻不尽的情感,更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豪情。但与神话传说中嫦娥靠仙药飞升广寒不同,今天,我们靠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在向着星辰大海的进发中,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带着他们的付出和担当,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控范文

 傲 嫦 娥 奔 月 , 中 国 骄 傲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 2200 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务,是我国探月计划的收官之战,其探测器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下一个里程碑。千百年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嫦娥五号”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于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银河中与辉煌成就“邂逅”,与伟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标志着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迈得更稳更远,不断谱写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

 回眸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贯穿其中,从零“起飞”,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登月、火星探测、

 国际空间站等一系列的航天名词出现在人们眼前,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充分彰显着中国责任、中国速度、中国智慧。

 航天事业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向往。航天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中国共产党把航天事业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举措,始终坚持以国为重、以民为重的发展取向,用系统科学的发展思维,有序推动行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其已经深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民生领域的保障与改善,都离不开航天技术,航天事业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浩瀚宇宙的向往,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比航天事业更能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此紧密地融为一体,“嫦娥五号”带着人民群众的梦想破浪前行有多远,就与人民群众的寻常生活贴得有多近。

 航天事业推动我国科学技术...

篇三: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 科技工作体会文章 】感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走好科技事业新长征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总结百年科技建设经验的思想精华,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百多年来,党始终把发展科技摆在重要位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令世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绘就了科技强国的百余年恢弘画卷。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确认识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辉煌成就,才能更好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

  2 主义正确道路坚定走下去。

 (一)

  近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并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引发一系列以科技革命为核心的社会变革。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动荡、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科技人才匮乏。但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产生了对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进行了有效实践。

  军工、电讯是红军最先发展的两大技术领域。红军军事工业起步于井冈山时期,1927 年在茅坪步云山办修械所,1928 年在茨坪办红四军军械处。1931 年 1 月,红军利用战斗中缴获的无线电器材,建立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形成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理念。在革命根据地,迫于形势需要,党优先发展农业、军工等战争急需的科技领域。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作为当前的紧急任务。1940 年,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并开学,开创了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先河。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对发展科技事业有着深切的紧迫感,重视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1949 年 6 月,党中央组织召开“中华

  3 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成立大会,指出中国要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科学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革命根据地强调为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需要发展科技事业。科学技术研究除推动生产建设外,还要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党成功开展科技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内仅有 30 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科学技术专业人员不超过 5 万人。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科学院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正式开启党领导全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956 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年初,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年,《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核

  4 潜艇正式下水,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计划有序开展;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58 年试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无线电弹道测量和安全控制系统、光电经纬仪、大型相控阵雷达、超远程跟踪雷达、核辐射测量仪等装备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创立并发展“陆相生油”理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

  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我国加快了科技在经济社会的推广应用。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国产飞机试飞,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转。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成功育成,并在全国推广,大幅提升了我国水稻产量。成昆铁路穿越千山万水,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机器、电力、化肥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

  在党的坚强带领下,我国逐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有力保卫了国家安全,科技事业于艰苦奋斗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大会通过了《1978—1985 年全国科

  5 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 年,他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为起点,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极大解放了科技生产力。我国渐次启动了“星火计划”“863 计划”“丰收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 计划”等,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两系法杂交水稻等技术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究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等取得极大进展,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传播大踏步进入光与电的时代;核能技术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开工建设,快中子增殖堆进入建设准备阶段。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使我国逐渐迈入世界科技大国行列,造福了千家万户。

  1995 年,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2002 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人才作为第一创新要素的突出作用。2006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发布了面向 2020 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党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

  这一时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随着一系列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的实施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结构上趋于优化,科技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方针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作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部署。

  多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我

  7 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统揽全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搭建起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在人才培养、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推出新举措、新方略、新政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捷报频传,天和核心舱搭载着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嫦娥探月工程圆满揽月,北斗导航、载人深潜不断取得重大进步。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竣工,自主研发建造的 10 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下线,港珠澳大

  8 桥正式通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掘进装备、高速铁路、杂交水稻等跻身世界前列。

  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创新指数排名从 2012年的第 34 位快速上升至 2021 年的第 12 位,是唯一跻身前 15 位的发展中国家,并在知识和技术产出、商业成熟度等多维度排名居世界前列。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 2.7 万亿元,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持续缩小,R&D 人员全时当量、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快速增长,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二位。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布局加速推进。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迅速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规模高速发展,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成为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科技瓶颈的前沿阵地。

  9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

  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辟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征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必将继续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党的奋斗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

  10 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实际的科技创新道路。要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各类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着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紧紧抓住问题要害,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的活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八个坚持”的重要论断,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1

  必须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的科技合作模式和机制,有效利用和组合全球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提升斗争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12 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转...

篇四: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讲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

 新知导入2013年5月,习近平爷爷来到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隆兴中心校,给同学们送来了钢琴图书,还参加了五二班的感恩奋进,放飞梦想主题班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热烈 :其中一位同学的梦想是“”

 新知导入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新知讲解习近平爷爷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想。从《西游记》到凡尔纳科幻小说,飞船、潜艇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新知导入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什么是梦想

 新知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脚踩筋斗云,飞来飞去,降妖除魔人在天上飞

 新知导入凡尔纳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有能够周游每底的“鹦鹉螺”号潜艇人在海底走

 新知讲解这些都是《西游记》作者和《凡尔纳科幻小说》作者在写作时的想象,在当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也同时寄托着我们人类的美好梦想。

 新知讲解今天我们可以乘飞机在天上飞翔,可以坐潜艇在海底遨游 。有梦想就会有创造

 新知讲解今天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梦想就会有创造

 新知讲解有梦想就会有创造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

 课堂讲解年 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虽然它只能下潜 米,航速也只有四节,但也是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救援型载人潜水器。

 年6月8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 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有梦想就会有创造

 新知讲解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有梦想就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有梦想就会有创造

 新知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新知讲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新知讲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梦 中国梦 我的梦

 新知讲解中国梦的搭建,为个人放飞梦想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和肥沃的土壤。个人在追逐个人梦的同时,又为中国梦奠基了一块块基石。梦 中国梦 我的梦

 新知讲解民族的梦想、国家的梦想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的梦想体现出来的。中国梦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价值追求的总和。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梦 中国梦 我的梦

 新知讲解梦 中国梦 我的梦中国梦,具体来说它就是要使我们每一个人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新知讲解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梦 中国梦 我的梦

 新知讲解中国梦的实现不但会深切地改变中国,也必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新知讲解习爷爷多次强调: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为人类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中国贡献。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黄粱美梦

 新知讲解“ ”这句话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新知讲解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新知讲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新知讲解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拥有的世界就会越大,未来就会越美好。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123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梦想从学习开始。我们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篇五: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娥探月》汇 报 人 :

 X X优 秀 科 普 类 立 体 书

 作 者 介 绍A U T H O R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王 倩研究员,现担任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技质量处处长。从事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论证、国际合作和科学普及,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任务主管,是嫦娥四号任务、月球探测后续任务和外日球层任务论证组的核心专家。宁 远 明主要从事航天器总体技术研究,先后参与中国探月工程嫦娥2号,嫦娥3号月球车、嫦娥4号空间科学载荷总体技术研究,长期参与中国航天科普教育工作。作 者 介 绍

 作 者 介 绍马莉,资深童书编辑,互动童书作者。著有科普立体书《了不起的世界名人》《托尼•沃尔夫翻翻书》(四册)《礼仪常识互动游戏书》等,版权输出至台湾等地区。李雷雷,乐乐趣资深童书编辑,广泛涉猎恐龙、宇宙、海洋、动物等科普领域,先后编辑出版《宇宙太空》等翻书,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普知识。王晓旭,青年画家、雕塑家,绘画功底扎实,创作风格多变;

 图 书 简 介B O O K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嫦娥探月立体书》,是王倩等编著书籍,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嫦娥探月立体书》入选“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70余组互动机关,深度揭秘中国嫦娥工程!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人类探月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人类进一步了解月球做出了重要贡献。作 品 简 介

 本书主要介绍宇宙太空的知识和嫦娥探月的历程,包括即将开展的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及火星探测任务的介绍书中设有翻翻页、小册子、大立体等70余组互动机关,让小朋友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曲折与精彩,更开启他们的航天梦想,未来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内容丰富全面,从宇宙起源,到嫦娥探月,到中国未来航天计划……深度介绍了中国即将开展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及火星探测任务;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参与编写,内容专业权威;插画写实精美,展现美丽的宇宙太空,演绎嫦娥探月的精彩过程;作 品 简 介

 读 书 心 得R E A D I N G E X P E R I E N C E

 如果宇宙中的物质不够多,物质之间的引力不足以战胜宇宙膨胀的力量,宇宙就会永无止境地膨胀下去,温度越来越低,最终形成“大冻结”。在没有云的夜晚,天上挂着一轮宁静的月亮,它有时圆圆的,像一块白玉盘;有时弯弯的,像一只小船。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踏足过的地外天体。它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在无边的宇宙中,银河系是数千亿个星系中极其普通的一员,但又是不平凡的一员,因为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系里。一个火星般大小的天体撞向了地球,撞击导致天体破裂,一些岩石和碎片被抛到了太空中,这些岩石和碎片依然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缚。慢慢地,岩石和碎片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读 书 心 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一步步地探索月亮,从最初的靠肉眼观察,到后来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再到美苏科技竞赛时,人类进入太空甚至踏上月球这一切的发展真是让人无法置信。本页通过一条时光长河将这一过程展示了出来,便于读者连贯地阅读和记忆。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56年10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先生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多年来,五院的航天工作者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读 书 心 得

 2019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属于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它将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从月球上采集月岩、月壤样品返回地球月球样品采集回来 ,工作人员会使用一个特殊的器械——手套箱,在真空的环境下对样品进行分装。这样能够防止样品污染地球,也防止样品被污染。2018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它包括中继星、着陆器和巡视器。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进行一次月球之旅,这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呢。嫦娥四号将更加全面深入地探测月球的地质和资源,让人们更加了解月球。读 书 心 得

 书 籍 摘 抄B O O K E X C E R P T S

 宇宙非常大,大到你难以想象。它包括你生活的地球、身边的花草树木、天上的日月星辰……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宇宙是怎么来的,并且渴望知道它的未来向月球挺进,中国的嫦娥工程,关于月亮,有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所以中国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宇宙的未来会怎样,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多少。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在约140以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很多质量大小不一的恒星从星云中诞生了嫦娥一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绕月探测卫星,它拍摄的全月球三维影像图,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月球表秒100%覆盖。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历史性的突破书 籍 摘 抄

 嫦娥一号在彭越图中计划实施3次修正,由于轨道控制得非常精准,实际上值修正了1次。嫦娥一号在捷径月球是,受月球盈利的作用,速度不断加大,如果不“刹车”减速的话,就无法进入预定轨道,实现绕月飞行。嫦娥一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枚月球探测器,由于对月球的具体情况没有充分了解,科学家为它制定了堵在却稳妥可靠的飞行路线。嫦娥一号飞到月球上空200前面高时,第一次“刹车”进入了E轨道,之后2次“刹车”,通过F轨道过渡进入工作轨道,开始了绕月探测工作。书 籍 摘 抄

 谢 谢 观 看汇 报 人 :

 X X优 秀 科 普 类 立 体 书

推荐访问: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悟 嫦娥 读后 感悟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