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自查报告 > 人才培养报告8篇

人才培养报告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人才培养报告8篇人才培养报告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市人才工作大局下,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培养报告8篇

篇一: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市人才工作大局下,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引进培养各领域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推行,构建起一支有能力、高素质、肯奉献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人才团队,年均选聘科技特派员 1000 名左右,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 75%以上,产业覆盖率达到 100%。形成了“现代农牧业推进到哪里,科技人才就出现在哪里,科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农牧业服务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建成稳定的“三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了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选拔“三区”科技人员 343 人,服务了全市 10 多个产业,获得国家支持经费 686 万元,列自治区第二位。三是组成快捷的科技信息报告员人才队伍。**年,在“星火计划 12396”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远程可视诊疗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科技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农牧业信息报告员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实现了疑难问题“有问必答、有急必救、快捷及时、主动服务”的目标。四是聚集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几年来,共引进高层次的院士专家团队四个,组成专家 60 多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中国工程院翁宇庆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和国家燕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任长忠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五是锻造一批产业行业 “尖兵”。针对主导产业,引进和培养一大批产业行业领军人才,开启了上有院士专家、下有科技特派员做产业行业引路人的“尖兵”模式,为产业行业快速发展壮大铺路搭桥。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牧业领域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单一。二是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长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不成比例。三是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单

 一、分布不均匀,浮在上层的多、深入基层的少,挤在行政事业的多、分布企业与社会的少。四是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知识老化,而自主培养能力有限,创业载体匮乏,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不足。五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聚才用才主体作用不突出。

 三、未来五年科技人才缺口 一是新材料、新能源方面高端人才紧缺,特别是石墨碳素、金属制品、化工化学、医药、电工器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极度缺乏。二是农牧业本土人才紧缺,在农牧业生产经营中,过分依赖外聘专家。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

 四、“十三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是对人才观念的挑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人才是第一重要资源”的观念较为淡薄。二是对人才素质建设的挑战。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规模偏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与市场要求不完全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并存,大众化人才较多和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短缺并存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对人才配置的挑战。人才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需要随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成为必然。四对人才竞争的挑战。市场经济步伐加快,造成了人才资源的短缺,人才短缺引起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将带来人才流动的日趋加剧。五是对人才机制的挑战。近年来,我市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开发、引进、培养和使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一些人才体制、政策措施的不配套和相对滞后,又影响和妨碍了人才队伍的开发和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市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大力加强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稳定增长和文化人才队伍素质的逐步提高,为全县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

 力支持。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繁荣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提高竞争力,关键靠人才,靠队伍。我局一向重视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召开局务会议研究布置人才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为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指导,指定康青春副局长亲自抓人才工作。二是摸清全系统人才现状,积极做好各类人才库登记工作。对基层文艺人才进行调查摸底,经过梳理,分门别类建立了包括声乐、舞蹈、戏剧、旅游服务、体育等人才库名册。三是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十三五”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切实推进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拓宽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全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类培训等形式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建立健全机关公务人员定期知识更新、业务进修、执法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二是组织文化站干部、社区(村)文化干部实地学习参观兄弟县市文化阵地创建,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三是组织文化馆业务干部进社区、村落、学校进行声乐、舞蹈、摄影、戏曲等不同类别的艺术辅导。四是开展对各乡镇文艺团队骨干进行声乐、舞蹈、戏曲、摄影等表演技能培训,**年培训各类人才 460 余人次。五是以全域景区为目标,牢固树立“一切皆为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县将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核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招聘专兼职解说员 5 名,同时成立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核定 12 名人员编制,保障旅游业快速发展;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多次选派工作人员到庆阳、信阳、长沙、咸阳、石河子、达州等地参加各类培训班,提升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机制 组织开展全县优秀文艺团队、优秀文化站干部和优秀社区(村)文化干部的评选和表彰工作。开展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回报社会活动。积极组织文化工作者下基层演出宣传,为群众送出精神食粮。**年,组织开展文艺下基层演出 78 场,组织广场文艺演出 32 场。

 另外,今年白明俊同志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顾永存同志被评为全

 区第几次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四、**年工作思路 1、继续实施人才工程,确保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工作的整体有序推进。

 2、继续落实人才职称评聘晋升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

 3、继续关心人才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创造性,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优良的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为推进我市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我局专题研究部署了相关工作,认真制定了本年度民政人才工作规划,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抓好人才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人才管理。

 我局始终坚持由局长主抓民政人才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处理人才工作日常事务,及时掌握民政人才动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安排部署并注重抓落实,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其他科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并按照全市人才工作年度安排,及时报送人才工作信息。

 二、加强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为促进民政干部结构不断优化,充实新的力量,我局采取多渠道引入青年人才方法,以提高我局机关整体战斗力。**年我局公开招考公务员 1 人,事业单位人员 2 人,拟遴选工作人员 3 名,为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充实了局人才队伍。二是加强组织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局党组始终注重干部职工的学习与培养,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干部职工参加省、市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年全局共有 56 人次参加各类政治理论或业务培训班,并组织了民政干部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积极支

 持局机关职工参加国家人事部、国家民政部举办的"社会工作师"职称考试。

 三、加快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为加快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我市社工人才素质,提高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通过率, 6 月 2 日—6 月 4 日,我局举办了**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培训学员 600 人次。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师资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授,整个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案例分析;既有对考试重点的分析,也有习题练习与辅导。这次培训不仅强化了学员的备考能力,全面提高了考试通过率,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

 四、开展民政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 为进一步了解公共法律知识,掌握民政有关法律法规,我局积极组织做好**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工作,我局专门制定了《**市民政局**年全市民政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工作方案》,并于 6 月 4 日,组织了全市民政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专业法律知识考试,来自市局科室、各县区民政局及局属单位的共 46 人参加了此次考试。并配合市法制办做好专业法律知识测试的上机考试。此次考试,不仅强化了人员的法律理论知识,更进一步强化了**民政干部的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意识,为推动民政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五、落实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为加快我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提升民政技能人才服务能力,充分适应民政事业服务社会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47 号)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动员人员参加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今年,我局共有 30 名民政行业人员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六、举办**年全市基层民政所长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全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素质。11 月 23 日,市民政局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基层民政所长培训班,182 名乡、镇、街道、民政所长参加培训。此次培训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和民政法规、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救济救灾、基层政权建设等具体民政业务知识,既有专家辅导讲座,又有学习讨论;

 既有理论课程,又有警示教育。

篇二:人才培养报告

020 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 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公开和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院组织开展了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与实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与设计。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组织各系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相关处室人员继续深入学习《指导意见》,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院实际统筹规划,对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和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教务处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学院指导意见》),广泛征求系部意见,并经学院党委审定通过,对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二、调研与分析。各系按照《学院指导意见》要求按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开展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经验做法,结合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听取行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意见,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

 三、起草与审定。(第一批 353 个,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精神,我院七个系共 42 个专业参考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 年)》,结合实际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完成了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院教务处对各系提交的初稿进行了初审,各系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各专业组织了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方案进行了审议,最后提交学院党委会审定通过。

 四、发布、实施与更新。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

 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学院教务处、督导室和各系部根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和实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建立起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附:1.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 2.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印发《关于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汕尾职业技术学校关于 0 2020 级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各教学系(部)、相关部门: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做好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教学系(部)要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指导意见》、开展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经验做法,结合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听取行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意见,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 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针对性。

 二、各教学系(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严格按照《2020 级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和《2020 级高师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见附件)有关内容,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 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

 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 教学进程安排表和有关 学时比例统计表等。各专业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

 (二)规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 公共基础课程和 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的中职阶段应当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高职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

 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 6 6- -8 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 6 6- -8 8 门专业课程。

 (三)合理安排学时。每学年安排 40 周教学活动。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总学时数不低于 3000 (建议 3000- - 3100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 1/3 (建议 1000- - 1050 );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 2500 (建议 2500- - 2600 ),二年制高职(含五年制高职后两年)总学时数不低于 1670 (建议1670- - 1730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 1/4

 (建议三年制 625- - 650 ;二年制 420- - 430 )。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 50% 以上(建议 50%- - 70% )。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 10%( 建议10%- - 15%)。

 一般以 16- -8 18 学时计为 1 1 个学分。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学校相关规定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四)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要积极推行 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 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 6 6 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五)严格毕业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加强过程性考核,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坚决 杜绝“清考”行为,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三年制高职毕业学分为 145 ±5 5 ,二年制高职毕业学分为 99 ±5 5 ,五年制高职毕业学分为 265 ±5 5。

 (六)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 “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

 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七)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 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原则上由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组成, 专业(技能)课由学科专业课程或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兼教学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

 高职类专业课程体系原则上由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组成, 专业(技能)课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

 各校级专业群内专业要结合专业群建设要求,着重 调整共享课程建设。整合岗位群内共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重构群内专业基础课程( 共享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按不同职业面向及岗位核心能力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模块课程)。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及新业态新需求,灵活设置素质拓展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制(修)订专业 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 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大力促进 书证融通,鼓励专业积极参与实施 X 1+X 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八)根据《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19〕1 号)要求,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 36 学时,记 2 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 2-3 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 112 学时,记 2 学分。课程内容含“必讲(必训)”内容(以“*”标识)和“选讲(选训)”内容(其他未标识者),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确保完成“必讲(必训)”内容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选讲(选训)”内容,但必须完成总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严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调减、占用教学、训练内容和时数。

 (九)除公共基础课(必修),其他课程各专业原则上参考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实际安排。

 三、工作要求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课程名称和代码的规范性,各学期的主要课程要大致均衡,要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

 (二)认真细致核计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严格控制总学分和总学时。

 (三)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任务重、要求高,各教学系应坚持高效优质的原则,组织本系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制订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四)各专业要结合实际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各教学系(部)要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学校审定。

 (五)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工作安排 各专业请于 6 月 30 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的制订工作,系部提交材料:1.xx 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2.xx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附参加论证会人员名单);3.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纸质文档一份(含所有附件;加盖系部公章)。以上所有材料电子档发送至 48255709 @qq.com。联系人:罗秋育。

 附件:1. 2020 级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2. 2020 级高师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3. 关于编印《汕尾职业技术学校 2020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版面设计与审批程序要求 4. 教学目标描述参考用语 5.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6. 汕尾职业技术学校课程编码方案(2019 版)

 7. 2020 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及课时分配表 8.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9. 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汕尾职业技术学校

 2020 年 6 月 24 日

 2020 级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第一部分

 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对照高职现行专业目录规范表述(见附件)。

 二、入学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其中五年一贯制高职入学要求一般为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 3 年为主,2 年、...

篇三:人才培养报告

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二 O 一一年十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3 一、 学院历史沿革........................................................................................................ 3 二、 学院基本情况........................................................................................................ 3 第二部分

 迎评促建工作................................................................................................... 5 一、 统一思想, 全面动员............................................................................................ 5 二、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5 三、 以评促建, 成效显著............................................................................................ 5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与成效....................................................................................... 7 一、 明确办学定位, 科学谋划学院发展.................................................................... 7 二、 注重内培外引, 师资结构渐趋优化.................................................................... 9 三、 突出特色建设, 专业改革稳步推进.................................................................... 9 四、 推进课程建设,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10 五、 重视实践教学, 提升职业岗位技能.................................................................. 12 六、 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4 七、 关注就业质量, 积极提供社会服务.................................................................. 15 第四部分 办学特色......................................................................................................... 17 一、 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

 培养“锥形人才” .............................................. 17 二、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创农商学院...................................................... 17 三、 独具特色的素质课程教学:

 开展拓展训练...................................................... 18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19 一、 继续强化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9 二、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 19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的通知》(教高〔2008〕 5 号)

 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遵照《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 ,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的办学要求, 坚持“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的评估方针, 自 2010 年 4 月以来, 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评建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内涵建设成效明显,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对照评估指标等级标准, 我院进行了分项自评, 综合自评结果为“通过” 。

 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请专家予以考察审定。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一、 学院历史沿革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是 2006 年 3 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实施国家计划内招生。

 五年来, 在省政府、 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学院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实施品牌战略, 深化内涵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办学条件日趋改善, 办学特色日益凸显, 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经、 管、 工、 文、 艺术协调发展, 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二、 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共有芙蓉、 方兴两个校区, 分别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 650号和大学城汤口路中段, 占地面积 30. 8 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3. 5 万平方米;建有百兆、 千兆混合式主干的校园网络, 配有教学用计算机总数 764 台, 多媒体

  教室座位 3040 个,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573 万元; 截至 2011 年 8 月底, 图书馆馆藏图书 87 万余册, 其中纸质中文图书 29 万余册。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院系两级管理。

 设有会计系、 商务管理系、 工程经济系、 旅游系、 艺术系、 思政部、 公共基础部、 锥形人才研究院 8个教学单位; 设有教务处、 学生处、 评建办、 党政办、 组织宣传部、 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 人力资源部、 财务处、 总务处、 保卫处、 国际合作部、 会议中心 12个管理机构及信息中心、 图书馆 2 个教学辅助机构, 工会、 团委 2 个党群组织。

 学院开设会计与审计、 金融管理与实务、 商务英语、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工程造价、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机电一体化、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广告设计与制作、 动漫设计与制作等 27 个专业, 截至 2011年 8 月底, 在校生总数 5197 人。

 学院共有教师 292 人, 其中专任教师 148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 48 人、 高级职务 30 人, 校外兼职兼课教师 95 人,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三、 取得的主要荣誉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 学结合发展道路,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

 2009 以来连续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 95%以上。

 学院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2010 年学院获“优秀人才培养学校”、“十一五经济发展成就贡献奖” 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等称号。

 学院还先后被授予“中国农化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物流培训基地”、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安徽职业教育行业十大重点推广品牌”、“品牌安徽(合肥)

 贡献奖”、“2009 安徽最具创新力高等教育机构” 等荣誉称号。

 2009 年学院承办了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 我院学生获口语大赛一等奖, 代表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参加全国大赛获三等奖, 学院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2011 年学院承办了“金农会杯”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 有来自全国 47 所高代表队参加角逐, 我院荣获 3 块金牌、 6 块银牌、 3 块铜牌, 金牌总数名列第四, 共荣获 12 块奖牌, 奖牌总数位居第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 (CCTV-5)

  首次对赛事进行现场直播。

 第二部分

 迎评促建工作 一、 统一思想, 全面动员 学院于 2010 年 4 月 28 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部、 教育厅有关评估的文件, 准确理解《评估方案》 的基本精神, 结合《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 及时制定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实施方案》 , 把握各评估指标及观测点的内涵与等级标准, 把全院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评估方案》 的要求上来, 全院各单位把自评自查自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010 年 4 月以来, 学院定期召开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分析研讨评估指标体系, 安排布置学院评建工作, 规范管理, 按评估标准提出要求; 多次召开由全院教职工参加的迎评工作大会; 在学院网站上开辟了迎评促建网页; 编印了评建简报和迎评宣传手册(分别适用于教职工和学生)

 ;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 方法, 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同时多次邀请省内教育专家做评估指标解读; 利用院长办公会和教学例会, 重点解决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广泛宣传, 深入动员, 形成了“人人重视评建, 人人关心评建, 人人参与评建” 的良好局面, 思想更加统一, 行动高度一致。

 迎评强化了内部管理, 夯实了发展基础,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真正做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 学院的办学水平、 办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迎评促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0 年 4 月, 学院成立了迎评促建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 负责评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各项评估指标的落实, 评估材料的准备、 收集、 整理等, 并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迎评促建工作; 各系、 部也成立了相应的评建工作小组。各单位明确了迎评工作的责任人, 确保迎评期间及时、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学院评建领导小组提出了“统筹规划, 明确分工, 同步推进, 限时完成” 的迎评工作总体思路, 并将整个迎评工作从时间上大致划分为准备阶段、建设阶段、自评阶段、 检查整改阶段、 正式评估阶段等五个阶段。

 三、 以评促建, 成效显著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评估指标体系, 结合实际,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使全院各级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对评估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对评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加深了理解; 二是加深了对高职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理解, 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学院健康发展; 三是推动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了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四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工程、 培养工程、 引进工程、 保障工程, 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五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 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优化; 六是促进了各项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化和科学化, 行政管理和后勤集团的服务意识、 管理效率和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校园内管理的网络化、 信息化系统基本形成; 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充分显现, 学生管理更加规范,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强化; 八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建、 工会和共青团等组织工作,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迎评促建中创先争优, 设立党员示范岗, 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家深刻认识到评估对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人都以奋发有为的主人翁姿态、 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立足岗位, 从我做起, 踊跃地投身到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中。

 迎评促建工作给学院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广大教职员工看到了学院美好的未来, 增强了教职员工投身教育办好高职的信心。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与成效 一、 明确办学定位, 科学谋划学院发展 ( 一)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 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 建校以来,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秉承“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质量为先、 特色竞争、 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 凝炼出“普施众惠、 不畏艰难、 实事求是、 追求极致” 的精神。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在广泛开展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并结合安徽省服务业、 流通业、 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 先后制定了《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 及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了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建设内容以及保障措施,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二)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人才需求办学, 办学定位准确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教学为中心, 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一线、 符合“锥形人才”培养标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办学类型层次定位: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 同时兼顾技能培训和国际合作办学的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

 安徽省一流、 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服务业人才为目标, 以财经大类为主体, 旅游大类、 土建大类、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科类专业协调发展, 带动其它类专业建设, 凸现专业特色, 打造专业品牌。

 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 立足合肥, 面向全省, 辐射全国,为国家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 不断形成我院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与创新相互促进、 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 三)

 重视人才培养, 凸显教学中心地位

  领导重视教学工作, 聘请教育部评估专家贾海基教授分管学院教学工作, 强化...

篇四:人才培养报告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一、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 (二)专业代码:660205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要求:无色盲、色弱,无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癫痫、无精神病等影响高空带电作业)

 三、基本学制

  3 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 主要面向水电、制冷安装、企业电工等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制冷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水电安装维护、空调运行维护、冷库运行维护、空调安装、电冰箱、企业电工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制冷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冷库运行维护 制冷中级证 冷库运行维护员 2 空调运行维护 制冷中级证 空调运行维护员 3 空调安装工 制冷中级证 空调售后服务 4 水电安装 电工中级证 小区水电工

 2 5 企业电工 电工中级证 企业电工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能力模块名称 各模块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各能力模块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 基本素质 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 2.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法律、法制观念 3.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规范。

 4.具有一定应用写作能力 5.具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汉字信息处理及文字编辑能力 1.德育 2.应用文写作 3.礼仪 4.心理健康 5.哲学与人生 6.职业生涯规划 7.计算机应用基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序号 能力模块名称 各模块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各能力模块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 1 一般职业能力 1.能识别图纸,钳工基本技能 2.熟悉安全作业知识及规程 3.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 4.制冷的基础知识 5.电工基本知识与技能 1.工艺 2.钳工技能训练 3.机械制图 4.制冷技术基础 5.电工技能训练 2 核心职业能力 1.制冷设备安装与维护及 2.动力控制线路安装与 3.PLC 编程及安装调试 4.电动机维护与,变压器原理与制作 1.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 2.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3.可编程及其应用 4.电机与变压器 5.冷库技术 6.汽车空调检修 7.空调技能 1 对 1 培训速成 3 综合职业能力 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 1.毕业实习

 七、主要接续专业

 3

  楼宇智能化专业、智能制造方向专业 八、课程结构图 公共基础课 办公软件、安全教育、物理、职业生涯规划、语文、思想(一)、电工英语、数学、心理健康、礼仪、思想(二)、历史、哲学与人生、思想(三)、体育 制冷和空调设备安装与专业 专业技能课 水电安装技能训练、电子小制作、钳工实训、电力拖动、电工初级证培训、家用电器原理与(电视机)、PLC 实训、电子 CAD、电工、制冷中级考证培训、电子化智能楼宇实训(二)、手机、电机与变压器、上岗证考证培训(电工、制冷)、电冰箱技能、空调设备安装与、冷库、汽车空调、暖通空调系统实训、空调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

 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信息技术(办公软件)

 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120 2 安全教育

 防艾、禁毒,溺水、交通,人身等安全 40 3 物理

 物理基本知识,原理,简单电路规律 40 4 语文

 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进行规划 160 5 思想(一)

 掌握常用文书格式,培养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40 6 电工英语

 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坚定信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 120 7 数学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电工电子英语读物和专业资料的能力 120 8 心理健康

 让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智慧的勃发,能够享受到数学逻辑思考带来的快乐。

 40

 4 9 礼仪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40 10 思想(二)

 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培养学生文明有理、道德高尚。

 40 11 艺术

 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坚定信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 40 12 历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等 80 13 思想(三)

 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坚定信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 40 14

 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坚定信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 40 15 思想(四)

 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坚定信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 40 16 体育 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学生意志品质。

 160

 (二)专业技能课 1. 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冰箱技能 掌握电冰箱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故障检修,培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0 2 空调设备安装与 掌握空调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故障检修,培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 3 冷库 掌握冷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故障检修,培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0 4 空调 让学生掌握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对简单故障检修分析,检修 40

 2. 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水电安装技 让学生能读懂水电安装相关施工图,掌握水电安装基本技 120

 5 能训练 术,评定水电安装施工质量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电力拖动 培养学生掌握电力控制线路的原理,能独立据原理图正确安装调试电路,并对简单故障进行检修 80 3 PLC 实训 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技术、系统配置、数据处理等 120 4 电机与变压器 让学生掌握电机与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知识 60 3. 专业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机电一体化实训 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各模块工作原理,编程调试,培训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120 4. 综合实训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汽车空调、暖通空调系统实训

 让学生掌握汽车空调、暖通空调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对简单故障检修分析,检修 60 5. 顶岗实习 (1)实习内容 通过顶岗实习,体验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掌握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日常维护的各项内容,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纪律观念、服从意识、端正的劳动态度和吃苦精神,并参与电子产品、制冷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工作,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考分析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作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实习结束完成实习报告。

 6 (2)实习时间 学期:1-2 周跟岗实习动员培训;3-20 周跟岗实习;学期:1-20 周顶岗实习。

 (3)实习单位 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行业等以及大型商场、高档小区物业单位。

 (4)成绩考核 技能考核:占考核成绩 40%,由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操行考核:占考核成绩 40%,由企业和带队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认识态度、实际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等综合情况评定。

 实习报告:占考核成绩 20%,由带队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情况予以评定。实习报告中包括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和实习体会,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知识,找出本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凡无故不参加实习者实习成绩按零分计,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组织管理 ①制定实习计划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对实习的岗位和要求以及每个岗位实习的时间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

 ②落实实习前的各项组织工作。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做好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提出具体的实习纪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由所在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90 分为及格)并代表学校与学生签订书面顶岗实习协议(一式两份)。在同一单位

 7 跟岗、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如超过 20 人,学校原则上要安排 1 名专职人员到实习单位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学生数如超过 100 人,学校派出的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少于 1 人。实习单位也要指定专人负责指导。

 ③加强实习管理。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实习过程中,通过书信、、网络以及不定期安排教师到各个实习点巡回检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实习驻点教师主要职责:管理实习生、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书面向所在招生就业科、教务科汇报等。学生要定期写出实习情况书面汇报并交实习驻点教师或班主任。

 ④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并纳入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

 ⑤安全保障: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生产操作规程、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具有安全保障,学校一律不得组织未办理劳动保险的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习。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以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和教职成厅〔2019〕6 号

 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8 (二)教学安排建议 学 期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信息技术(办公软件)

 120 20X6

  安全教育

 40 20X2

  物理

 40 20X2

  语文

 160 20X4

 20X4

 思想(一)

 40

 20X2

 电工英语

 120

 20X4

 20X2

  数学

 120

 20X4

 20X2

  心理健康

 40

  20X2

  礼仪

 40

  20X2

  思想(二)

 40

  20X2

  艺术

 40

  20X2

  历史

 80

  20X4

  思想(三)

 40

  20X2

 40

  20X2

  思想(四)

 40

  20X2

  劳动课

 160 20X2

 20X2

 20X2

  

 20X2

  防艾等主题教育

 160 20X2

 20X2

 20X2

  

 20X2

  体育

 160 20X2

 20X2

 20X2

  

 20X2

  公共基础课 小计 1480

  水电安装技能训练 120 20X6

 电子小制作 80 20X4

 机械制图 40

 20X2

  电冰箱技能 80

 20X4

  专业技能课 电力拖动、电工初级证培训 80

 20X4

 9 PLC 实训 120

  20X6

 空调设备安装与 120

  20X6

 岗前培训 60

 2X30

  跟岗实习 540

 18X30

  电工、制冷中级考证培训 70

  5X14

 电动机与变压器 60

  10X6

 冷库 40

  10X4

 空调 40

  10X4

 制冷系统考证 中级考证 70

  5X14

 顶岗实习 600

 20X30 小计 2120

  合计 3600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可结合教学内容、专业和学生实际,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等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注重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各种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加强直观性教学,增强教学互动。

 2.教学中应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优先采用行为导向、项目法、分组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3.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巡回指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管理 1.注重“思技并重、人人发展”,全面培养学生。教学质量以学生的成长、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

 10 2.按照课程设置执行教学安排;举行学期考核、技能大赛,作品展等,进行评教、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管理。

 3.每学期安排 1-2 次企业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座、讲课及评价等不少于 8 课时。

 4.按照学生自选报名、教师推荐建议、确定名单、开始实施、阶段评价等环节合理安排师资及实训条件开展技能分向教学,保证技能分向综合实训的顺利进行。

 5.制定专门的实训室课表,每学期固定课程、实训室、工位,严格执行实训室使用制度,并做好常规管理并记录。

 十二、教学评价 1.考核与评价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

 2.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笔试、作品展示、综合作业、实验、实训操作等。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兼顾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

 3.体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考核与评价成绩中平时作业和课上练习成绩占一定比例(一般不多于 40%),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占一定比例(一般不低于 60%)。其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分值比例不应低于 10%。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一)校内实训室 主要工具和设备设施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名称 数量(台/套)

 1 电子 CAD 实训室 电脑 40 台套

 2 制冷实训室 空调、冰箱

 3 电子技能实训室 电子实训台

 4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 电工电子实训台

 11 5 智能楼宇实训室 智能楼宇实训项目设备

 6 冷库实训室 相关设备

 7 空调实训室 空调设备

 (二)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单位名称 备注 1 中兴电子

 2 顺德美的

 十四、专业师资 (一)专业教师结构

  专业教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生师比<20:1,其中外聘教师 7 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70%。

 (二)专任教师要求 1.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在企业从事相应专业工作(含企业挂职锻炼)累计达半年以上,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累计 3 年以上企业相应专业经历(含企业挂职炼),并具备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3.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三)外聘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相同或相近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

 3.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五:人才培养报告

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近日,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 初步了 解了 几个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天目学院近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在调研的对象中, 同样作为综合类院校, 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

 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最具代表性, 可以作为天目学院未来发展壮大的参考目标。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较高, 比较而言, 宁波理工学院更贴近天目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

 调研学院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 2001 年 6 月, 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 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 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 占地约 1200 亩, 建设总投资 8.4 亿元, 总建筑面积约 36 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 总面积 2 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 100 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 投入 1.66 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 55 个, 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 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 名校, 继承、 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 科学研究服务型、 社会服务区域型” 的发展定位, 围绕“抓学科建设、 促教学质量、 上科研水平、 办应用型大学” 的办学思路, 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 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 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形成了 以本科教育为主, 研究生教育、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设有经济与贸易、 外国语、 传媒与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化学工程、 机电与能源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 管理、 法律等 9 个学院(系), 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35 个本科专业, 面向全国 12 个省(区)

 招生, 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1 万余人。

 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 复合型、 外向型创新人才, 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 学风。

 学生经 4 年学习, 成绩合格, 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 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

 现已有 7 届 1.7 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 95%左右, 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 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形成了 以工科为主, 理、 文、 法、 经、 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 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现有省级重点专业 1 个、 重点实验室(共建)

 1 个, 市级重点学科 4 个、 重点专业(群)

 5 个、 重点实验室3 个, 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 个, 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 1999 年 7 月, 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由浙江大学、 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 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健教授, 现任党委书记是浙江大学党委委员胡礼祥教授。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 占地 1000 余亩, 校舍面积 40 万余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雅, 基

 本设施先进, 办学条件齐备。

 学院依托浙江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

 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商学院、 传媒与人文学院、 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 9 个学院, 36 个本科专业, 70 余个专业方向。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学生 13500名左右。

 学生德、 体合格, 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学院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由学院颁发根据国家统一规格印制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

 2003 年起, 学院依托浙江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 调研首先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在这两个学院中的设置和地位。

 浙大城市学院有专门的计算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其中的一大类。

 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品牌专业, 该专业实行多重驱动的 21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杭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 掌握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

 设有.Net 数据库应用开发、 Java应用开发、 电子商务、 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五个专业方向, 学生在完成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后, 进行一年的专业方向学习和一年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宁波理工学院有专门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专业是其中的重点专业, 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宁波市首批重点专业, 目前设有两个方向:

 网络应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适应多层次需求的计算机类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模式方面, 发展探索式学习方法, 强化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在知识、 能力、 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C)、 数据结构与算法、 操作系统与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实验、 嵌入式系统原理、 嵌入式 Linux 系统及应用、移动终端开发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宁波市首批重点专业, 和软件工程专业一起列入宁波市服务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 人才为培养目标, 以“高年级导师制”、“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和“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 为主要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是 2008 年新开设专业, 依托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 熟练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能力、 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坚持理论够用, 实践为主的原则。

 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按照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设置, 侧重培养学生工程管理、 软件开发、 数据库应用、 网络应 用等方面的能力。

 从这两个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尤其是宁波理工大学, 可知, 计算机专业是基础学科, 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中有其不可或缺的基础位置。

 但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 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会脱离社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必须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 不可最求大而全的专业方案。

 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 有多达 5 个专业方向, 宁波理工同样也有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这提示我们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 需考虑切合实际的专业方向。

 紧密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他多个专业的基础, 这两个学院中有多个紧密关联的专业。

 浙大城市学院的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个本科专业。

 浙大城市学院的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设通信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开设了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共 7 大类专业方向。

 对比以上的简单罗列, 天目学院目 前在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开设上专业方向性不强。

 而这些专业的开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基础的核心课程。

 其他相关专业情况 其实, 不仅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计算机相关, 很多有工科和理科背景的专业均对计算机有较高的要求。

 像宁波理工, 只有外语学院和法学院从第二学期开始不再开设计算机类课程, 其他专业在第二学期以后都或多或少有开设计算机类课程, 其中第二学期基本都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

 譬如金融学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括号中代表学期), 大学计算机基础(1), VB程序设计基础(2); 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1), C 程序设计基础(2), 运筹学乙(4), ERP 理论与实务(7),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甲(6); 而其他偏信息类的专业则相关课程更多。

 同样浙大城市学院中的商学院中的所有专业都要求掌握“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 工程学院自不必提。

  小结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 可以看出, 单纯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并不不是重点, 关键在于和其他专业结合后, 确定计算机应用的方向。

 电子信息, 工程, 经贸, 管理, 财务, 生物, 工程设计, 都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基础铺垫, 发展相应的专业方向。

篇六:人才培养报告

1 页 共 35 页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集合八篇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 1

 在快速发展的 21 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

  第 2 页 共 35 页 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

  第 3 页 共 35 页 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

  第 4 页 共 35 页 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 2

  学校以财经类专业为主体,开设会计、金融事务、商务外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工艺美术等七个专业,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第 5 页 共 35 页

  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长沙市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2、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

  第 6 页 共 35 页 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的劳动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向社会推荐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界定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按照这一表述,中职学校应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长沙市区社会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学校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中职办学层次,适

  第 7 页 共 35 页 应长沙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要求

 (一)知识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经济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计算机应用、点钞、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等,并且通过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如普通话、口才、礼仪等。

 (二)能力结构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体能力要求有:

 A、点钞和小键盘数字录入。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

 B、记账、算账、报账、理财。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能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C、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出纳、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

 D、市场营销。能针对中小工商企业及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展市场调查与分

  第 8 页 共 35 页 析,推销各种产品和服务。

 E、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有执行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结合,大力推进工学交替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包括市商业银行支行行长及人事处长、商业企业财务经理及主管会计、高校教师和本校领导及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会计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每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专家骨干座谈会,沟通信息,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大纲与方案等;为完善会计专业的建设,学校从 20xx 年 5 月起组织有关教师多次到相关企业、银行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论证报告。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调研交流一次,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研究工作。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及操作标准或岗位职责,制定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课程中体现新方法、新规范和地方行业特色。积极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学校会计专业设置建立在良好的市场就业基础之上,毕业生有明确的实习就业岗位和指向。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每年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一次人

  第 9 页 共 35 页 才市场调研和本校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交教务处,交流情况,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建设好会计、金融事务两个校级精品专业,力争把会...

篇七:人才培养报告

019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9 2019 年 年 2 12 月

  I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 104 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 2462 亩。

 河海大学源于 1915 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 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 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52 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钱正英为首任院长。1960 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5 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河海大学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 3500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1476 名,博士生导师 530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2 名,双聘院士 16 名。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师82 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 300 余人,国家级团队 8 个,省级团队 22 个。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 5 万余名,其中研究生近 2 万名,普通本科生近 2 万名,成人教育学生 1 万余名,另有外国留学生千余人。

 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2 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 5 个学科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 A+,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2 个学科位列 A 类,学校概况

  II 跻身全国前 10%,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 个学科获评 B+,位列全国前 20%。拥有 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 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 16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博士覆盖点),4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9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58 个本科专业。

 河海大学坚持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 26 万余名毕业生。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73 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5%以上。2005 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河海大学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强化科研特色和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 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 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紧密结合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西部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工程科研项目。2000 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40 余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 860 余项。

 学校注重国际化内涵发展,目前已与百余所境外知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途径提升教师国际合作交流的层次,多形式增加交流学生人数,实现双向对等交流。加大引智工作力度,推进“111”引智基地等国家重点引智项目和人才引进计划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截止 2019 年底已有 6 个“111”引智基地,项目数名列江苏省高校前茅,年均引进国外专家和优秀人才超过 100 人次。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广泛协同大型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增设海外办学基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河海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内涵式发展,正在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III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河海大学2019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四个方面:

 1.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19 年 11 月 30日。使用数据涉及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调查”。调查面向全校 2019 届毕业生,第一阶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7077 份,回收率为 89.13%,第二阶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4154 份,回收率为 52.32%。使用数据涉及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3.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2019 年度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调查针对 2019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展开随机抽样调查,911 个用人单位参与调查,有效样本 911 份。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部分。

 4.河海大学 2019 年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面向用人单位和校友,主要通过座谈以及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回收 1232 份有效问卷,其中,《河海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613 份,《河海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校友单位卷)》189 份,《河海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问卷》430 份。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报告说明

  1 学校概况....................................................................................................I 报告说明..................................................................................................IV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分析..........................................................1 1.毕业生总体规模.................................................................................................. 1 2.毕业生的结构...................................................................................................... 1 2.1 性别与学历交叉结构................................................................................ 1 2.2 生源地结构................................................................................................ 2 2.3 学科门类分布............................................................................................ 2 2.4 各学院毕业生人数分布............................................................................ 3 3.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3 3.1 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3 3.2 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 4 3.3 就业地区分布............................................................................................ 5 3.4 就业省份分布............................................................................................ 6 3.5 就业十大城市............................................................................................ 6 3.6 就业行业分布............................................................................................ 7 3.7 单位性质分布............................................................................................ 8 4.国内升学.............................................................................................................. 9 5.学生创业情况.................................................................................................... 11 第二部分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12

 1.弘扬爱国精神,强化就业思想引领................................................................ 12 1.1 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报效祖国...................................................... 12 1.2 树立就业典型,激励学生扎根基层...................................................... 12 2.深化生涯教育,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13 2.1 健全工作实施体系,系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13 2.2 加强课程师资建设,推动生涯教育提档升级...................................... 13 3.开展就业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13 3.1 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4 3.2 大力推进基层就业,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14 4.拓展合作渠道,营造繁荣就业市场................................................................ 14 4.1 搭建立体平台,精准对接招聘需求...................................................... 14 4.2 建好就业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共赢...................................................... 15 5.优化管理服务,开展就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5 5.1 明晰工作规范,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15 5.2 关注校友发展,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15 目

 录

  2 6.完善双创指导,促进学生双创能力提升........................................................ 16 6.1 创新机制,形成双创工作合力.............................................................. 16 6.2 多措并举,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16 第三部分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17

 1.就业适配性........................................................................................................ 17 1.1 专业相关度.............................................................................................. 17 1.2 职业期待吻合度...................................................................................... 17 1.3 工作满意度.............................................................................................. 17 2.就业稳定性........................................................................................................ 17 3.就业薪酬............................................................................................................ 18 4.求职情况............................................................................................................ 18 4.1 求职途径.................................................................................................. 18 4.2 求职成本.................................................................................................. 19 5.用人单位评价.................................................................................................... 19 第四部分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1

 1.校友综合评价.....................................................................

篇八:人才培养报告

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代码】63080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管理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掌握先进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能够从事网站推广、外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站运营或推广、网店经营等工作,具有使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营销人才。二、职业岗位分析为适应社会对网络营销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我院在广泛征集企事业单位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将网络营销专业的专业培养方向确定为网络营销策划、网络营销运营推广与网络技术服务。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网络营销岗位从业资格证书。就业面向电子商务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中小企业营销或电子商务部门、政府银行及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医院、教育机构等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能够承担网络销售管理、客服、促销活动的策划、网站数据分析、网络市场信息收集及整理、产品结构及店铺经营优化等工作。经过和企业专家的认真分析研究,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如下表: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职业岗位表工作岗位 岗位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负责提升流量转化率的 能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相关促推广及策划活动,促销活动的策划 销活动的策划,具备创新设人员计能力运营运营专员类负责进行商品销售分析、市场竞争分析、店 能够准确进行商品销售、店铺运营数据分析,并进 铺运营数据分析,具备店铺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店 及产品优化能力铺经营策略的优化市场调研人 负责进行网络市场信息 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员 收集及整理 研,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

 负责通过数据分析判断 能够制定修订网站管理评估数据分析人网站的健康状况,评估 方案,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员运营计划执行的效果 题,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分析、评估、建议网站的关键词,能够根据网站阶段性投放策略及时调整投放计划,能分析、评审搜索引擎付费关键词的相关性、合理性并改进投放效果,能创建相关的、精准的关键词列表、优化广告文案,提高点击率负责网站关键词在各大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技术类SEO/SEM升网站流量,增加网站用户数了解代码、会分析网站访问日志美工人员负责网页及网店图片设 具备视觉营销的思维,设计计制作及相关美术策划 能力强,并熟悉网页设计技巧负责为用户、介绍产品能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及服务、提升用户转化业务、网络品牌管理率负责用户的售前、售中及售后的相关服务能利用相关网络工具为客户提供服务,具备网络交流沟通能力网络销售人销 员售类在线客服三、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1)掌握从事网络营销相关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2)掌握大学英语、语言表达及应用文写作方面的知识。(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4)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5)掌握营销策划、数据分析、广告策划、客服、网店运营等的基本理论知识。(6)掌握网络市场调查与策划及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知识。(7)掌握美工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8)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及一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9)了解网络营销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

 (二)能力1 1 .专业能力(1)能够进行网络信息创建与传播。(2)能够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3)能够进行商务数据分析及挖掘。(4)能够运用网络营销技术出来营销相关实务。(5)能够进行网络综合运营与管理。(6)能够进行网页及网店图片设计制作及相关美术策划。(7)能够进行相关促销活动的策划,具备创新设计能力。2 2 .方法能力(1)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和 Office 软件;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2)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的外语口头交际能力。(3)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4)自主持续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提高能力:能不断更新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自我提高意识强。(5)自我控制、管理与评价能力:具有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能正确的评价(自我、他人)能力。(6)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愿意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3 3 .社会能力(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3)良好的工作品格和严谨的行为规范。(4)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协商沟通能力。(5)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劳动组织能力。(6)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7)能与网络营销企业、关联上下游企业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8)能进行自我批评与检查,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三)素质1 1 .基本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2)科学文化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3)身体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能处理好男女之间的友谊、爱情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2 2 .职业素质(1)职业道德: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不谋私利,廉洁自律,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保守职业秘密。(2)职业行为:具备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文明生产,团结协作,热爱集体,求新追优。(3)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健康的择业心态,正确的择业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择业态度。四、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中专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五、课程体系与主要课程(一)课程体系按照“瞄准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基本路径,依据网络营销上中下游的各个岗位及岗位群的不同,以及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由此构建基于推广及策划、运营、市场调研、数据分析、SEO/SEM、美工、在线客服、网络销售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二)主要课程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广告、营销策划与实务、搜索引擎营销、微营销、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网站美工、商务数据分析、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等。(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网络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技能的网络营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实践教学中,按照人才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结合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室设备设施、校企合作企业及实训实习基地,系统构建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安排如下表。实践教学安排进程表开设学数 周数 时 学时 学分 备注期12236306060901223号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123456小计网络信息创建与传播实2训搜索引擎营销实训网络营销综合实训34“双十一”网络营销实4战毕业设计顶岗实习56180 4480 6900 18 3016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 报告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