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8篇

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5

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8篇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55篇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精选文本【一】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8篇

篇一: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 5 5 篇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精选文本【一】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吧。韶山冲是毛泽东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纪念馆吧。古田会议使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了光辉的里程碑。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过了 28 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毛泽东主席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

 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精选文本【二】

 为进一步激发对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不断增强争先、创优和奉献意识,清明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神圣的红色土地——百色,缅怀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百色英雄纪念碑前,我们循着讲解员的述说,聆听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等革命先辈的英勇壮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先辈们至死不渝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都将个人的命运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感悟一:坚定理想信念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更好地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感悟二: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的责任包括他对家庭的、对工作的、对国家的、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

 只有在责任感的不断激励下,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和当前的时代、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每天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更不一定能够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每一项任务,因为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担负起这个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各类名人传记中我们亦不难看到: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力求尽心尽责,丝毫不会放松。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粮食工作人员,将时刻牢记“民以食为天”, 从自我作起、从现实做起、从平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因为我相信,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感悟三:坚持就是胜利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永远不要企望自己一帆风顺,这不切实际。”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经历,构成了他传奇的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般的复出,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与他具有的崇高信念、坚忍不拔的耐力、坚毅顽强的意志密切相关。

 在生活的经历中,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懂得。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关键还是坚持。成功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何正视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关键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两面性,挫折和失败一样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能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劝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当然,面对挫折时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的人甚少,所以成功的人永远只是少数。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常以“功到自然成”告诫自己,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

 眼前。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精选文本【三】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多少年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借着建党九十周年的东风,本单位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 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 年 10 月 19 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 25 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 13 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大唐芙蓉园,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

 泱大国,幅员辽阔。观大唐芙蓉园,仿佛重回我大唐盛世,使我们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则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代表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发展稍有进展,一些人便忙不迭的开始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同时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给国家的复兴带来风险。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使我们综合国力持续上升,重回世界巅峰。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观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精选文本【四】

 我有幸参加了县自然资源局党支部组织的迎“七一”党性教育活动。在四川省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和仪陇县朱德故里瞻仰革命历史,追忆老一辈无产阶级先烈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深切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1932 年 12 月红四方面军自鄂豫皖经陕南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到 1933年 10 月,红四方面军就从 1.5 万人发展到 5 个军 8 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 10 余万人。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兵工厂、

 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人口 500 万,建立起 23 个县和 1 个市,被毛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在创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苏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全苏区城乡,到处可见父子参军,夫妻参军的动人场面,村村都有担架队、运输队、洗衣队、儿童团的矫健身影。他们前仆后继,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肩负着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任务。通江当年 23 万人口,有 4.8 万人参加红军,10 万多人参加地方武装和民众组织,先后有 5 万余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以前我对朱德同志的了解仅仅是看过许多他的战争纪录片,里面或多或少的有点关于他的内容,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很和蔼的人,总是乐呵呵的,人很随意,但在真正严肃关头又是那样的严谨。他戎马一生,功绩卓著;他忠职勤政,鞠躬尽瘁;他胸怀天下,气度恢宏;他谦虚谨慎、纯朴、忠厚。这就是我对他的总体感觉。他弃教从军,以武救国,他抛官...

篇二: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革命战争时期“三农” 问题及当代启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农” 问题及当代启示

  [摘 要]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 也就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十年内战时,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并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 关心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

 这一时期, 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 开始认识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对“三农” 问题进行探索。该中国出台的一些政策, 对当代中国的“三农” 问题也有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问题; “三农” 问题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农村” 问题的探索及实践

  (一)为“农村” 的建设扫清障碍

  1927 年 4 月 27 日,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意义, 明确规定:

 “现在阶段之中, 革命的主要任务, 是土地问题的急进解决。

 ” (1)

 1927 年 3 月, 毛泽东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了这个思想:

 “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 不法地主阶级, 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 帝国主义、 军阀、 贪官污吏的墙角, 打倒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 (2)

 中国民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基本条件就是肃清农村中封建势力的残余及宗法社会式的政权。

 只是一开始中共寄希望于南京国民政府, 这显然是错误的。

 大革命失败后, 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开始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 于 8 月 1 日和 8 月 7 日先后发动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虽然都失败了, 但标志着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在 10 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为“农村” 的建设, 打倒土豪劣绅、 不法地主阶级、 帝国主义、 军阀、 贪官污吏等社会蛀虫进行探索, 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一阶段, 我国还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之下, 受着两座大山的压迫, 中共领导觉醒了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这一时期为扫清农村中的封建残余、 为农村的发展建设作出努力。

  (二)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中共于 1928 年 10 月,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9 年之后, 中共又相继开辟了湘赣、 湘鄂赣、 湘鄂西、 鄂豫皖、豫东南等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的规模不断壮大。

 这一时期, 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都在农村, 因此, 中共这时对“农村” 的建设就是对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 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中, 提出当时中共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我们的经济原则, 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 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 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 保证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 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 第二, “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工业生产, 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 而目前发展“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 。

 第三, 根据地的经济成分, “是由国营事业、 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

 ” “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 不但不加以阻止, 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 。

 “合作社事业, 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 。

 “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 经过长期的发展, 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 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地位。

 ” 第四, 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应当是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 财政的支出, 应根据节省的方针。

 第五, 苏区对外贸易的方针, 首先是为着自给, 其次才是出口, 并要“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必要的商品流通, 例如, 食盐和布匹的输入, 食粮和钨砂的输入, 以及粮食在内的调剂等” 。

 第六, 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农民的生产和实际生活问题; 必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2. 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杨超等编的《毛泽东思想史》 认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 规定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

 第二, 工农民主共和国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三, 工农民主共和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进行土地革命。

 其施政纲领是, 在政治上保证广大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经济上没收帝国主义在

 华资本,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分配给雇农、 贫农和中农, 让工人监督资本家企业的生产; 在文化教育方面保证劳动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 在外交方面实行废除不平等条约, 与各国重新订立完全平等的条约。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理论构想和政策:

 政治方面, 政权以工农为主,同时容纳其他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阶级; 经济方面, 保护和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在土地革命战争末期提出的与国民党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理论构想和政策:

 第一, 主张“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 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 ; 第二, “实行人民的言论、 集会、 结社自由” , 开展全国性的民主运动, 释放政治犯和开放党禁等; 第三, 由工农民主共和国发展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领导; 第五, 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性质, 它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资产阶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它的前途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可能, 但又有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应争取后一前途。

 第六, 在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情况下,革命根据地改为全国的一个组织部分, 红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

 3. 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史稿》 一书中指出: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提出了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在于使教育和劳动联系起来, 在于使中国广大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

 <!--endprint--><!--startprint-->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农民” 问题的探索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加强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领导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随着大革命的失败, 中共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也逐渐认识到要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的必要性。

 土地作为农民阶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直接决定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 因此, 要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 调动农民阶级革命的积极性, 必须首先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让广大农民阶级获得真正的利益。

 (一)

 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 是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

 题而进行的。

 这一时期, 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改善农民的生活,颁布和实施的政策有:

 第一, 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 毛泽东等同志通过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 于 1928 年 12 月, 起草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由于《井冈山土地法》 规定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不得买卖。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农民阶级生产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在1929 年 4 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 中得到修改: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这一改正, 明确了土地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地主阶级。

 这一政策, 得到了农民阶级的拥护, 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34 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 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了 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消灭地主阶级。

 ” 到这一时期, 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才完善。

 这一阶级路线, 明确了土地革命的革命对象是谁, 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谁等问题。

 这一时期, 共产国际在土地分配政策、 富农政策、 土地所有权政策都产生过一些影响。

 如富农问题, 中共六大当时提出“不要加紧反对富农” , “联合富农” 等口号。

 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影响, 中共先后制定反对富农、 打击富农的政策。

 (二)

 提出“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 确保农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 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之后, 总结几个月来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 。

 “三大纪律” 即“第一, 行动听指挥; 第二,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第三, 打土豪要归公。

 ” “六项注意” 即“(一)

 上门板; (二)

 捆铺草; (三)

 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五)

 借东西要还;(六)

 损坏东西要赔。

 后来, 六项注意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包两项内容, 从而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其中大多涉及农民的利益。

 三、 当代启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主要领导人就已经注意到发展“三农” 问题的重要性。

 在当今, 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在总人口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 “农民” “农业” “农村” 问题, 也是当今中共必须重视的问题。

 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三农” 问题的探索, 对于当代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

 借鉴价值, 因此, 应该扎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稳定挡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实现对农村的改革, 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44 页

  (2)

 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5 页

篇三: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土地革命的看法

 我对土地革命的看法 土地革命,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 年春, 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 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

 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 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1928 年 12 月, 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 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虽然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但是它开创了一个先例, 使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 有了革命的动力。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 农业的地位到现在还是不可动摇的, 因为这是衣食住行的根本。

 所以, 我国的农民在国民总数中的比重一直是最大的。

 而农业的根本就是土地, 没有土地, 就没有农业生产; 没有农产品, 就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

 因此, 土地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广大农民最需要的, 也就是土地。

 有了土地, 他们才能靠自己的勤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远古时期, 大家公有土地, 一起耕作, 一起生活, 这样的日子还好一些。到了奴隶时代, 农民作为最底层的人, 土地虽然有, 但是由于生产水平较低以及战乱、 天灾等因素, 日子过得也是很痛苦。

 到了封建时代, 皇恩也算是浩荡, 基本上每个好皇帝会确保广大农民有地可耕, 但是那些官僚、 财主、 豪绅们并一定不乐意, 所以征收、 兼并、 抢夺等样样都有,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得不到保障, 日子依旧是苦。

 等到中华民国时期, 按照资本主义在欧美良好发展的情形,这次农民本应该当家做主人, 手中有地、 家中有粮的, 可是这个新成立的政府比较腐败, , 农民依然没好日子可过。

 毛泽东分析革命形式以及本着“发动群众” 的原则, 主持制定了第一个土

 地法, 但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 1929 年 4 月, 毛泽东又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 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 年 2 月, 毛泽东进一步总结经验,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 可以自主租借买卖, 别人不得侵犯:

 生产的产品, 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 均归农民个人私有, 任凭自由买卖。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至此,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 根据地开展了 热火朝天的“打土豪, 分田地”的斗争,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 因此,只有制定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 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 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 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在大革命失败、 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情况下,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 根本的原因, 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仅仅依靠了农民, 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在 3 年多的土地革命过程中, 从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到二七会议、 南阳会议, 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给富农以经济出路, 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自始至终遵循着党和人民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及其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步骤进行, 运动开展得既彻底而又有秩序。

 到 1952年底, 全国农村除西藏、 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尚待解放的台湾省以外, 土地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全国共有 3 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分得了 7.4 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 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 700 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从此, 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翻身解放。

 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 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 打倒了地主阶级, 摧毁了 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赖以实现反革命复辟的社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 翻身农民成为农村主人, 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 加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广大农民说得好:

 “过去头顶地主的天, 脚踏地主的地, 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法, 到现在已经非常完善, 几代农民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农民当家做主人早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也已重新焕发光彩, 而更多的农民也会从中获利, 未来的农业状况必定会更加美好。

 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 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

 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 12 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 100 多次, 遍及 14 省 140多县(市), 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这些起义, 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 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

 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篇四: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13年10 月第4 期中共四川I省委党校学报Jo u rn a l o fP a r tyC o U e g eo fS ic h u a n P r o v in c eC o m m itte eo f C C PO c L2 0 13N o .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及启示郭宇,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芜湖24 10 0 0 )[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争[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错综复杂。

 中共党内、 中共同共产国际之间、 中共同非马克思主义党派之间等就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形势、 性质、 阶段、 重心等诸多问题发生了论争。

 论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共对国情的深入认识, 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D 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8 —59 55( 20 13)0 4 —0 0 21—0 4一、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土地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纷繁复杂, 按主题大致可分为:( 一)中国社会性质之争土地革命时期, 就中国是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中共党内、 共产国际及国统区思想文化界之间等发生了持续十年的论争。

 以托洛茨基、 季诺维也夫等为代表的共产国际非主流派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托洛茨基派认为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

 他们认为:

 “中国封建制度之崩坏” “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早” , “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特有的矛盾形态, 不但占领了城市, 而且深入了乡村” ,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中国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 且经过国民革命,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已经掌握政权” …。

 因此, “中国目前是个资本主义社会” 口1。

 对此, 斯大林为代表的共产国际主流派及其指导下的中共中央持反对意见, 认为:

 “中国并没有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 , “地主阶级的私有土地制度并没有推翻, 一切半封建余孽并没有肃清” , 蒋介石政府是“地主、 军阀、 买办、 民族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p 1, 即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 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同时, 国统区内, 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国民党“新生命派” 、 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改组派、 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以潘东周和王学文等代表的地下共产党人及进步文人组织的“新思潮” 派等也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发生论争。

 陶希圣认为中国社会“新生了以帝国主义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阶级” H 。

 , 并将其概括为“半殖民地” 性质。

 国民党改组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勉强承认中国社会的封建性, 但否认中国社会的殖民性, 夸大中国社会资本主义性, 主张改良运动, 反对土地革命。

 “新思潮” 派认为:

 “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一个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只不过发展初期的萌芽形态, 并不能占得主要地位” b ], 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势力占优势的社会。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 后来发展到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等论争,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革命性质和发展阶段之争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不同认识, 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联共( 布)内就中国革命性质是否是社会【收稿日期]20 13—0 7 —28e作者简介】

 郭字( 19 9 0 一), 男, 安徽六安人,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高正礼( 19 67 ~), 男, 安徽宣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恩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 10 Y JA 7 10 0 13)阶段性成果。万方数据

 20 13年第4 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主义革命产生了论争。

 托洛茨基、 陈独秀和彭述之等认为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因此, 中国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瞿秋自、 毛泽东等予以批驳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并没有完成而是中断,根本上无所谓‘第二次’ 的革命” , 也不存在“从此开始了第二次的纯粹的社会主义革命” 。

 №1与此同时,中共党内部分人急躁冒进, 企图迅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认为:

 “国民革命时期过去, 中国革命便已经变成纯粹社会主义的革命” , “中国苏维埃已经是无产阶级独裁制” 。

 瞿秋白等给予批驳:

 “论到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已经是无产阶级独裁制, 那便不正确了” ,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并没有完结” , 因而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1受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理论” 的影响。土地革命兴起阶段, 瞿秋白等在革命发展阶段上奉行“无间断革命论” , 认为:

 “中国革命带着长期的性质,但是是无间断的性质” , “中国革命的进程, 必然要彻底解决民权主义任务而急转直下的进于社会主义的道路” 。

 悼1李立三等人, 特别是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期间更是坚持“不断革命论” , 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损失。

 直至19 35年, 经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等才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作“两篇文章, 上篇与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 下篇才能做好” , “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 不是托洛茨基主义的‘不断革命’ 论者。

 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的一切必要的阶段, 达到于社会主义。

 ’ ’ ‘91( 三)中国革命重心之争土地革命时期, 中共党内及其与共产国际等围绕中国革命坚持“城市中心论” 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这一焦点发生了诸多论争。19 27 年7 月 国民革命失败后, 中共和共产国际都坚持“城市中心论” 。

 19 27 年11月 , 中共临时中央强调:

 “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

 ” ¨ 叫瞿秋白认为:

 “单是农民暴动而没有暴动的城市做他的中心和指导者, 便不能团结集中而形成伟大的胜利的革命权力。

 ” ¨ 刈李立三“左” 倾冒险主义认为:

 “‘以乡村包围城市” ’“只是一种幻想, 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 中心城市工人暴动才能“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 。

 D 2]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后, “城市中心论” 达到顶峰, 斥责建立农村根据地思想是“落后意识与保守观念’ q ” 3,批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是“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 [ 1引, 要求红军“迅速的夺取中心城市与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 ¨ 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土地革命实践中逐步放弃了“城市中心论” , 于19 28 年底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 到19 30 年初, 认识到“农村工作是第一步, 城市工作是第二步” , ¨ 副并正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他们认为:

 “红军、 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m 1, “先有农村红军, 后有城市政权,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 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 ¨ 驯( 四)土地革命路线之争19 27 年7 月 后, 中共和共产国际内就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 土地分配办法、 富农政策和土地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发生了众多争论。

 例一, 是否没收小地主± 地。

 中共中央于19 27 年夏指示, 对小地主实行团结和保护的政策, 要将其“联合在农民协会之内” ¨ 9 |,而毛泽东主张没收小地主土地, 认为“小地主多……单只没收大地主土地, 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和需要” m 1。

 后来, 中共中央也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 口“。

 例二, 按人口还是劳动力分配土地。

 中共中央出于更合理地利用土地。

 促进农业发展, 要求各根据地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而毛泽东等主张按人口分配土地, 认为按劳动力分配的弊病在于“凡孤寡、 老、 幼、 小脚女人及一切不能耕田的人, 均不够食” “以劳动力为单位只于富农有利” 陋o 。

 例三, 联合还是消灭富农。

 土地革命兴起阶段, 中共中央要求对富农实行保护政策, 而毛泽东通过调查认为:

 “富农往往与小地主利害联系在一起” 【2引, 于是在根据地执行了没收富农土地的政策。

 19 29 年6 月 , 鉴于苏联实行消灭富农政策, 共产国际执委会也指示中共采取消灭富农的策。

 此时, 毛泽东等经过实践, 应对富农实行限制政策, 而不是消灭政策。

 例四, 土地所有权归政府还是归农民。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后, 中共和共产国际等曾在中国推行土地公有甚至国有的政策,认为“土地革命, 包括没收土地和土地国有, 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基本的、 内在的社会经济内容” 渺J, 强调“土地的根本问题是土地国有” ∞。

 。

 对此, 蔡和森、 周恩来等持异议, 认为:

 “在没有全国工农政权建立或几省的政权建立, 国有土地是不可能的” m 3, “不能将土地归苏维埃公有即解释为国有” [ 2引。

 毛泽东、 贺龙等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经过反复摸索, 实行了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此外, 中共和共产国际内部还就中共白区工作的工作路线产生了争论。

 “左” 倾冒险主义者强调白区万方数据

 20 13年第4 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工作“必须坚持执行进攻的路线” , “不断地提高和扩大斗争” ∞1; 要求对被资产阶级收买、 控制的黄色工会采取公开对抗的斗争; 一味强调政治斗争, 忽视经济斗争, 要求“使经济罢工转变为政治罢工” [ 29 ]。

 对此, 刘少奇、 周恩来等提出不同主张, 认为白区工作不能执行进攻路线, 因为“低潮的形势并没有根本改变, 工人斗争还属于防御性质” m o ; 反对打倒黄色工会, 认为鼓励工人退出黄色工会的做法“实际上就是要使我们脱离黄色工会下面的群众” [ 31|; 要求关心群众经济斗争, “群众的经济斗争同时就是政治斗争’ ’ [ 3 2|。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论争的启示时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和启示。( 一)论争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的建设不仅受到国民党军阀的“进剿” 、 “会剿” 和“围剿” , 而且受到共产国际、 “左” 倾机会主义统治下的中共中央等一再批评和指责, 还受到根据地内部“左” 、 右两方面倾向的干扰, 始终伴随着争论。

 为了应对敌人的攻击和“围剿” , 答复中央的批评, 说服根据地内的消极情绪, 毛泽东、 方志敏、 贺龙等领导根据地军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 游击战争和政权建设等方针政策, 最终成功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一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论争催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其形成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 周恩来和刘少奇等在反对教条主义和“左” 倾冒险主义、 克服党内右倾悲观情绪等过程中,比较系统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形势、 任务、 动力、 步骤和前途等基本观点。

 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代表作, 既是土地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是答复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成果。

 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是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等悲观情绪的回答; 《井冈山的斗争》 是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意在争取中央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视和了解; 《反对本本主义》 “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33|; 毛泽东后来曾说,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大争论的结果” m 1。

 因此,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种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 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p 纠( 三)论争锤炼出一批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主人和主体, 但革命领袖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概括、 提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异常突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争中, 形成了以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任弼时和陈云等为代表的, 既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又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领袖, 他们构成了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成为当时和后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力量, 其中毛泽东是苏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路线的代表, 刘少奇是白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路线的代表。( 四)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不论是中共、 共产国际和联共( 布)内部, 还是国统区的思想界, 他们就中国社会性质、 革命形势和性质的争论都推动一些人去了解、 学习, 甚至研究马克思主义, 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除了在各革命根据地得到广泛传播, 也在国统区一度得到相当程度的传播。

 据统计,19 28 年至19 30 年, 国统区新翻译出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哲学的贫困》 、 《劳动者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等马恩著作近4 0 种, 《国家与革命》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唯物论与经验批评论》 等列宁著作14 种。

 ∞刨其中的缘由, 主要归功于中共领导的文化战线上的反“围剿” 斗争, 但是国统区一些知识分子参与论争, 研究中国社会性质、 革命形势和性质等问题的需求, 也是重要原因。

 另外, 国统区知识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 农村社会性质的争论, 涉及要不要革命、 怎样革命、 革命的前途是什么等问题, 内在地蕴含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争论。

 这些争论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 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改组派、 托派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歪曲, 对于促进国万方数据

 20 13年第4 期中共四...

篇五: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最长的一篇,这篇著作四万余字,论及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贯穿着人民战争的观点和军事辩证法,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基本原则,奠定了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坚实理论基础。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所谓战略战术者,说过来说过去,无非就这四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你就打不着我;打,我就要打上你,打准你,吃掉你。” 在战争规律的阐述中,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适应性的问题。一套理论、一套战术在某时某地行得通,换个地点,换个时间不一定照样通用,任何方法都必须有它相适应的条件。同样,中国的战略战争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事例,这样只会自寻死路。只有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研究出适合中国的战略方针,我们才能牢牢掌握战略指导的核心,引导战争走向胜利。

 不仅仅在战争中,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也是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件案件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只有根据案件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不照搬照抄前案做法,才能取得成功。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动态、发展、全面的看问题,在查办案件中,运用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思维,立足于案情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断适应,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紧跟时代步伐,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要在“善学、知责、敢拼”上下功夫。

 一要善学。把青年时期学习成才和一生的进步成长结合起来,牢

 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挤劲与钻劲相联系相促进,认真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真正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毛泽东主席就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读书涉猎范围极其广泛,文史哲等无所不至、无所不通,仅《资治通鉴》就读了 17 遍,《二十四史》整整读了 24 年,正是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才成就了他伟大又传奇的一生。

 二要知责。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和承担的历史使命,锤炼党性、磨炼心性。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正确掌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年从严治党大局,自觉在大局中学思践悟,加强读书学习与提高履职本领相结合,求真经,谋大局,做实事。真正做到既实现“量增”,又推动“质高”,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

 三要敢拼。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职业荣誉感,聚焦中心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坚守责任担当,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冲劲、干劲、韧劲,自觉地、最大限度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推进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做到以干促学、以学促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满怀真情,投入激情,坚持工作和家庭一肩双挑,努力在全神贯注中读出思想、学出精神、悟出真理,在纪检监察伟大事业中施展抱负、实现价值、走好人生每一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 20 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通读与领会《毛泽东选集》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对规范自己言行,指导自己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我自学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文章,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毛泽东在第一节“如何研究战争”中提到:

 “一切战争的指导规律,依照历史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得出结论:事物都是有规律并发展的,我们要想取得某种成功,就必须对事物和对象进行全面彻底分析研究,了解事物的特点,掌握其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在专案组谈话工作上亦是如此, 精细化初核,对留置对象精准“画像”。要对拟留置对象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强化信息化初核理念,多渠道、全方位的收集获取各种关联信息,然后排列组合、定框描像。根据留置对象的自身特点,做到对症下药、一针见血。

 在第三节“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中,毛泽东以战争为例,论述了全面与局部的关系,指出“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一定要失败的。”真可谓“行为做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个专案的成功取决于专案组各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成审查调查工作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统筹兼顾,协同作战,共同发力,才能推进审查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毛泽东在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学习”的论述中讲到“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是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要想获得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必须要具有学习精神、求知的毅力、获知的方法、还要善于总结。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将获取的经验转变成自己新的理论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了解这本著作既是毛泽东对土地革命战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中国革命战争伟大的军事纲领。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我们从战争历史过程中总结了经验,从杰出军事家中看到了智慧。毛泽东用睿智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对事物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会在日常工作中克服自身不足,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丰富工作方法,提高组织能力,强化业务能力,努力发挥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工作中善于抓主要矛盾,把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要求与本机关实际相结合,把工作需要与群众意愿相结合,把个别情况与普遍现象相结合,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能够影响和带动全局的重点工作,集中全力,扎实推进,务求实效,随着工作进程和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还要及时转变工作重心,确定新的中心工作,与此同时,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出版时正值日军侵华和国共内战高潮的中国革命最混乱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本书中系统的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如何认识、学习、运用中国战争规律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同志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而写的,但对今天的我们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研究战争规律时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不能呆板的互相移用。” “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进行。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的战争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规律。”“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他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这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他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 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述这些,对于今天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来说,仍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反腐败也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我们都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性质和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也做不好这件事,所以我们要想取得对这场特殊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研究,了解其特点,掌握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的特殊性。掌握了规律,我们的工

 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前预防,将贪腐行为、思想扼杀在源头。具体到案件办理中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准确的解决问题。

篇六: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ldquo;四史”学习教育资料党史故事 100 讲

 (土地革命战争篇)

 2021 年 7 月 12 日上午

 第 7 集:

 南昌起义 八七定向 南昌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反抗,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群众举起屠刀,随后各地反动势力也纷纷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随后在 8 月 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召开八七会议,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

 第 8 集:

 秋收暴动 开辟井冈 秋收起义是 1927 年 9 月 9 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领导人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第 9 集:

 广州起义 群雄四起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1927

 年 12 月 11 日,广州起义正式打响。经过激战,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广州城。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第 10 集:

 朱毛会师 组建劲旅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最迫切的事情。最终,朱德、陈毅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第 11 集:

 中共六大 低潮奋起

 1928 年的中国,刚刚面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之下。走在低潮的革命战士,急切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复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第 12 集:

 古田丰碑 奠定军魂

 1928 年底,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的带领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 1929 年 1 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

 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红四军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加之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教育和培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部滋长。

 第 13 集:

 红色割据 打破 “ 围剿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失去信念。相反,他们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火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接下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何长久存在,以及中国革命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战略问题,便提上了毛泽东的案头。此时,毛泽东等人对于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不仅如此,党内对于革命的前途问题所持有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那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经过了哪些挫折与挑战呢?在四面重兵的包围下,如星星之火一般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毛泽东对于中国革

 命的发展,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续问题等重大革命问题,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第 14 集:

 血战湘江 遵义转折 1933 年 9 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国民党当局以 50 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没有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1934 年 4 月,广昌失守,整个中央苏区的北大门门户洞开,国民党官兵蜂拥而入,此时中国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党中央被迫转移出中央苏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第 15 集:

 雄关漫道 三军会师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商量对策,陕甘支队先行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篇七: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心得体会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27)“大革命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1931-1945)“抗日战争时期”、再到(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捍卫国家民族利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重温这段历史,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得益于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彰显了我党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和政治立场。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

  19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问世,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唯一主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共产党人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即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强调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坚定地永远站在人民一边,永远为人民利益奋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伟大实践。马克思在《法兰

 西内战》一文中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性质只能是“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并且是公开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进行的”革命。并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公仆”的理论,明确要求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勤务员。

  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深刻阐述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彰显的正是“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人民至上是对我们党全面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深刻总结

  回望中国革命的沧桑岁月,历史会惊叹:“是什么,让从南湖艰难启航时仅 58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一个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压榨、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重压迫,经济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之林的新中国。”我想,成功的密码就是“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指出其根本的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要把中国最广大的劳苦大众,即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7 年 9 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他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开篇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地把为工农大众求解放作为党和红军的根本目标。同时,党领导的军队也有了“人民子弟兵”的称谓。这一称谓成为这支军队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成为熔铸于全体官兵血液中的使命和担当。

  1930 年,党和红军正处于井冈山斗争极其艰难的岁月,毛泽东同志豪迈地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充满信心地说:“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

 正因为此,才有了淮海战役中,543 万民工自发自愿,全靠肩挑背负,小车推送,为前线部队运送 1460 万斤弹药、9.6 亿斤粮食等庞大军需物资的壮美画面。

  才有了渡江战役中,船工们自发将赖以生存的木帆船、渔船 2 万余条纷纷献出支援解放军,并创造性地帮助解放军制作“水上土炮艇”的动人场景。

  才有了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后,为不惊扰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感动了整座城的温馨一幕。

  正因为此,才有了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空前、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累累战果。

  把人民至上的要求化为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执政以来,最关切的是人民,最大的事情是为人民谋福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人民至上作为党的根本遵循,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涵。当今时代,人民至上更重要地体现为满足、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落到实处。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同时,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秉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会行稳致远。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心得体会 2

  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通过对我党百年历史的重温,百年风云铸就的辉煌,我深刻感悟历史不只是一面镜子,还是我们前行的导师。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一些浅薄的思考,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对磨难与挑战给予的启示,题目为《踏古思今述往来向史而新伴我行》。

  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幕幕场景穿过时间的隧道,浮现在眼前,我不仅看到:1919 年的天安门广场上,聚焦北大等十几所高校的 3000 余名青年学生,愤怒的向全世界全中国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看到嘉兴南湖的浩渺烟波上,十多位外地青年从中午 11 时到傍晚 6 时的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选举出中央领导机构的激动画面;看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胜利的旗帜在空中飘扬;还隐约看到了工农红军被迫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的荆棘漫野、鲜血成河;看到了面对日本军惨无人道的侵略,中国军队为之艰苦卓绝的抗战八年……

  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0 年的伟大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惧风险,于磨难和困境中捕捉创造机遇的 30 年。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他们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浴火重生,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再一次翻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我常思索,是什么力量的支撑,在面对重重天险、饥寒

 交迫时他们依然不屈不挠?是什么力量可以支撑,在面对烧杀掳掠、威逼利诱时他们依然奋勇向前?是精神,是精神的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跨越磨难与挑战的精神密码。沿途中,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抗战精神等宝贵财富,时刻启示着我们,走得再远、再辉煌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诚然,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形成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明镜照形,而在今天,我们对于工作与学习的探索又何尝不是如此。去年此时,因岗位的调整,到就业科工作。常自我调侃,来到就业科后真切感受到就业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是来自于自身的“业务恐慌”和“本领恐慌”,还来自许多不确定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都直接或间接与己有关。一年里,我应对于工作的方式,却惰于思考工作的方向;面对学习似乎也很久没有再系统学,深刻学,对任何事物方知其然不求甚解。在建党百年之际,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看到我党一路走来,尽其力量护佑和平安宁,敢于担当造福天下苍生,使我深受震撼。古人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该把“我们”摆入历史的长河中,对延续的时间和空间负责。因为“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有历史,我们的血脉里传承者红色基因和百年信仰。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必将党史学习融入岗位实践,继续履好职尽好责,与信仰同行。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心得体会 3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无数人为了拯救与发展中国,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任鸿隽的科学救国,然而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起初效仿西方,从城市进攻,结果节节失利。到了井冈山,中国共产党开创性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这样一条道路,引领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敌人力量较弱的南昌附近,发动起义,结果损失惨重。在秋收起义中攻打长沙受挫后,转而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都闪耀着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真理光辉。1927 年大革命失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明确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面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状况,中国共产党决定用革命的枪杆子反对反革命的枪杆子。这就是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开端。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当时中央要求的目标是攻打大城市——长沙。但实际情况表明,攻打长沙不可能取胜。毛泽东同志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打长沙,转兵向南,这是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起点。在进军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同志在永新县三湾村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一是缩编、整顿部队;二是实行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三是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著名的“三湾改编”也是实事求是闯新路的体现。接着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井冈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农村根据地建立,中国革命新道路由此开辟。这是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最大成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派出骨干力量抓边界各县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和发展等工作,通过古田会议又加强思想建党工作。毛泽东同志尤其重视军队建设,规定部队完成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规定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中,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总结概括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对红军游击战争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农村革命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是农民。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上实行的一系列改革,给农民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了土地革命。中国农民渴望着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粮食归为自己。中国共产党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他们的这个梦想。人民感激共产党,分分参军。共产党军队的规模的扩大正是靠着这些人民群众的帮助。人民群众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是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忆峥嵘岁月,传承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如果说过去的“干”是“杀出一条血路“,我们现在的改革更好比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度、要求已然更高。那么今天所呼唤的实干,则是循着规划的路径,按照法治的轨道,将蓝图细化落实。改革只有植根群众、吸取“地气”才能枝繁叶茂。今年党史教育贯穿全年,我们要结合人社工作实际,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对群众面临的困难思考有深度、解决困难有力度、为民服务有温度。把党的各项惠民惠企政策落实好,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作为基金监督部门,要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努力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实践中体现我们人社部门的担当和作为。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心得体会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实践经验概括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再次重温这段辉煌历程,依然深受启发。

  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

 成了毛泽东思想并日益转化为推动革命进程的思想伟力,成为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前提;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为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建军思想,探索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一迫切问题,使党培育出三大作风,确立了...

篇八: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党史与党建 2 0 0 7 年 7 月号党建史鉴党建史鉴党建史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①这是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回眸历史可以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大多经历了建立、 整顿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党的队伍扩大了, 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了。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对现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一、 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党的基层组织状况1 9 2 7 年7 月,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的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许多共产党员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

 到这年1 1 月, 共产党员数量已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 万人急剧减少到1 万余人。这期间,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转变, 也要求党的组织工作的转变。会上通过的《 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 , 对党的工作方式由公开转变为秘密及党组织整顿问题作出指示。

 关于党的基层组织,议决案规定: “ 一切支部应当立刻进行秘密工作, 并即按照此种目的而改造。

 ”每小组尽可能地每星期集会一次, 进行一切党的基本工作。②会后, 在党的领导下, 各地武装起义烽起, 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入农村。这时,党的基层组织需要恢复和建立, 党的队伍需要扩大,党处在“大发展时期”。

 ③由于党员的急剧发展, 农民党员的大量增加, 党的基层组织出现许多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1 . 关于党组织的发展。

 在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展党员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急剧的发展, 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一是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在 “拉夫式的吸收”、 “群众集会公开征求”或“收编式的发展”等方式下, 党的组织迅速扩大。例如, 海丰县采取利用群众集会公开征求党员的办法,员由3 0 0 0 人猛增到1 8 0 0 0 人; 支部由2 0 0 个增至4 6 0 余个。

 ④同年6 月以后, 湘赣边界党员数量一时增加到1万人以上, 党支部的负责人多是新党员。

 突击发展党员, 出现了“乡村中党的组织在南方虽甚发展但多半是群众的组织, 且常随着农村暴动胜败而起落, 有时一县可发展到数千数万党员, 有时一个也没有”的现象。⑤党员队伍虽然扩大了, 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 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求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⑥造成党员队伍的严重不纯。二是党的队伍阶级成份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愈来愈多的有觉悟的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党的组织,各地党组织在斗争中大量吸收农民入党, 党的队伍中农民比例迅速增长。例如,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 9 2 8 年4 月前, 党员成份比例为, 农民占十分之九,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商人占十分之一。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⑧根据中共中央的统计, 到这年5 月, 发展的党员“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农民同志”。

 ⑨这时的党员队伍已 “从知识分子占多数的党转到农民同志占百分之七十六。———产业工人同志占党的极小数量”。⑩2 . 党的基层组织部分地表现出家族观念、 地方主义等不良现象。例如湘赣边界, “党在村落中的组织, 因居住关系, 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 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永新的党要公开脱离特委, 成立‘ 独立国’ ”。+.-还有土客籍问题的存在, 即“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 历史上仇怨非常深, 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这种现象反映到党内,致使两部分党员之间出现不团结。3 . 大多数党支部不能发挥作用。例如鄂东北区在1 9 2 8 年的4 个月中, 党+/● 杨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其历史启示01

 上海党史与党建 2 0 0 7 年 7 月号几乎没有党支部生活, 在组织上非常散漫。

 !党的组织, 基本上没有支部生活, 尤其是农村的党支部。各县多数的支部会议有的仅仅是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 甚至是会会面就算了事。为了纠正党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示,对怎样建设党支部以及党员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

 1 9 2 8 年6 月4 日, 中共中央在致朱德、毛泽东及前委的信中指出: “在组织的发展上要特别注意工人佃农雇农的成份之增加,的农民非真有阶级觉悟的不可吸收,产阶级化”。

 “对于乡村要注意干部的训练, 要使每一个支部都能训练出十至二十个干部成为党及群众的中心”。“在你们占领的区域要经常的开办党的训练班训练干部”。!$#同年1 1 月2 5 日, 毛泽东根据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实际状况,中提出: “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边界各县的党, 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 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 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 9 2 8 年7 月, 党的六大通过的《 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 , 针对党支部存在的问题指出: “支部是群众中的核心。”“没有支部生活,“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 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大会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明确规定党支部的任务是,鼓动和宣传,在无党的工农群众中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 使工农站到党方面来; 以党的组织的力量积极参加工农的一切的政治的经济的斗争,级斗争的观点讨论他们的要求,动, 为取得工农的一切革命行动的领导而斗争, 努力工作以吸收工农参加中国的与国际的无产阶级一般的革命斗争; 征收和教育新党员, 散布党的出版品,在党员及无党工农中进行文化的和政治教育的工作。!&amp;#1 1 月1 1 日,中共中央在告全体同志书中指出:“政治的宣传鼓动, 群众的组织, 只有支部才能深入;日常的斗争, 只有支部才能灵敏的领导, 如果仅仅高级党部定几个空架子的计划, 发布几种宣传的文书,而支部不起作用, 党和群众终究没有接近的时候。

 所谓支部生活, 并不是仅仅开会, 听政治报告, 缴纳党费就算完事, 最要紧的是讨论当地的政治问题, 工作问题, 无论是一工厂, 一学校, 一军营, 一农村, 一街道, 范围虽小, 都有他的不同的政治环境与工作的方法, 要能把党的政策正确运用, 首先要了解一切实际的情形。

 这是每个支部的任务, 每个同志的任务。

 必&quot;#豫西南中共中央接连对于富裕以保障党之无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是一便产生不出干部人才”;用有计划的共产主义的以革命的阶组织群众的革命行须能充分执行这些任务,核心, 每个同志都成为群众的领导者。”!1 9 2 9 年1 2 月,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 专门阐述了党的建设的原则、 措施及其重要性。他要求, 对不合乎条件的党员实行“厉行洗除”, 并规定了发展新党员的五个条件, 即: 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 包括阶级觉悟) ; 忠实; 有牺牲精神, 能积极工作; 没有发洋财的观念; 不吃鸦片、 不赌博。

 对党员的教育, 毛泽东提出: “各种训练同志的会议, 及其他训练办法如训练班、 讨论会等, 都要有计划地举行起来。

 ”关于党支部会的召开, 强调“支委会及支委以上各级党部,应该有计划地每月规定支部大会及小组会讨论的材料, 并规定会期, 严密地督促开会”。要求在召开支部会前“负责人事先要准备议事日程, 议事日程要具体化”; 会议期间, 如果有同志提出“有重要意义的超出题外的发展, 不但不要大杀风景地去喝止他,而且要珍重地捉住这一发展的要点, 介绍给大众, 成立新的议题。

 这样会议才有生趣,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了教育的意义。”!(#毛泽东的这些指示, 虽然是针对红四军中党的建设而作, 但他提出的入党条件、 怎样召开支部会议等方法,同样适用于纠正革命根据地党支部中存在的问题,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二、 革命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与提高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机关, 针对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组织整顿,提出改进措施,育, 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月, 先后建立了5 个县委和2 个特别区委。

 根据地内党组织已形成了一个由县委到区委以至支部的完整系统。1 9 2 8 年5 月2 0 日, 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选举产生了边界党的特委, 毛泽东任书记。为了纯洁党的组织, 9 月以后, “厉行洗党,分加以严格的限制”。在整顿中, “永新、 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 重新登记”。其结果是, “党员数量大为减少, 战斗力反而增加”。)1 0 月, 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 党必须彻底改造, 从支部改造起, 肃清组织上和政策上机会主义的领导。”“严密防止 ‘ 独立国’向。”“党员成分必须是先进的觉悟的忠实的勇敢的贫苦工农分子, 对于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富农, 须严格限制。”“党的发展, 特别注意质量, 在介绍党员然后支部才能成为群众的’#同时会议也才真正实现特别是毛泽东在红四对革命根据地党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从1 9 2 7 年1 1 月到1 9 2 8 年4对于党员成*#的倾党建史鉴党建史鉴党建史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 0 0 7 年 7 月号当中, 介绍者应对被介绍者做许多宣传和考查工作。凡介绍一个新同志应在一个支部会议上通过,区委批准, 反对拉夫式吸收党员, 必须使每个党员成为无产阶级的战斗员。

 ”!&quot;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 对党支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支部是党的基础群众的核心, 支部本身要有严密的组织, 要有日常生活, 要能经常开会, 要讨论党一切政治问题, 要分配每个同志工作, 要有系统的训练同志, 要交换同志间工作经验, 要有计划的领导群众一切斗争和宣传组织群众,要能建立起群众中的中心工作, 切忌代替了群众组织。”“注意支部会议, 使党的正确路线深入下层组织,大群众工作。

 ”“支部会议使同志个个发言, 讨论实际和理论的问题, 尤须加强同志政治上的认识。”!闽西革命根据地, 1 9 3 0 年2 月2 8 日,委在第二次扩大会议上, 针对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如工作开展不起来, 支部会枯燥无味, 彼此都无工作报告, 同志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支部会中又不能解决, 致使一些同志“ 视开会为畏途, 而逐渐不到会”等, 决定进行整顿。提出“把党内一切消极怠工、不听调动、 富农自请脱离党, 金钱观念过重于党, 连三月不缴党费, 三次不到会, 破坏捣乱、 昏庸不活动及吸鸦片的分子完全驱逐出党去;市工人、 农村贫农及积极活动分子入党, 以改造党的成份”。同时提出下级要有经常报告和通信, 上级应经常指示下级工作并要迅速;纪律, 不可犯惩办主义和命令主义; 介绍同志要依照党章及训练材料所规定之手续,项要求。并指示要开办专门人材训练班,部。!%#中央革命根据地, 1 9 3 1 年1 1 月, 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 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 , 针对支部工作不健全, 没有独立工作能力, 不能在群众中起有组织的核心作用等问题,须有彻底的转变,要使支部真正成为党与群众的连环。必须培养支部在党的政治路线与策略之下独立工作的能力。

 ”支部必须负起对于政府和周围群众组织经常的领导的责任。在党组织的发展方面, “要绝对消灭赣东南与一部分红军中过去不经过本人同意的正当介绍手续, 而秘密拉夫式发展党的办法。

 对于非无产阶级分子入党后, 必须严格执行候补期”。关于党内教育工作, 强调“要实际斗争与理论问题能够很好的联系起来”。!&amp;#从1 9 3 2 年开始,中共苏区中央局每年在根据地范围内发动一次支部改造运动。即组织发动支部全经过#1 9 2 9 年9 月6 日, 《 湘赣边界使支部也能认真争取广$#中共闽西特同时尽量吸收城要使同志自觉地遵守不得紊乱越权等五创造新干提出: “党的支部工作必体党员, 对本支部过去的工作, 进行总结检查, 发现缺点错误, 制订整改措施; 同时对支部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 在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洗刷那些不称职的支部领导成员, 选举那些觉悟高、 工作积极、 革命斗争坚决、 群众观点好的党员担任支部领导。

 这种做法, 对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但也出现过夸大支部领导缺点错误、 乱扣帽子、 无限上纲、过火斗争等现象, 伤害了一些同志。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还开办各种训练班和学校, 组织广大党员、 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部、 宣传部及红军总政治部等机关,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

 1 9 3 2 年1 月红军总政治部编印的《 新党员训练大纲》 作为党员学习的教材, 组织党员学习。着重讲解共产党是什么, 共产党的主张, 共产党的组织, 共产党的纪律和共产党员的任务。

 通过学习, 广大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原来文化水平低和理论基础差的贫苦工人、 农民, 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 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 增强了党性观念, 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 9 3 0 年4 月1 日, 六霍六县联席会议针对如何开展党支部工作,即: 经常召开党支部会议, 至少每周一次, 讨论政治理论及上级党部的通告、 决议、 指示文件; 讨论日常工作, 决定每周工作计划, 分配每...

推荐访问:土地革命战争篇心得体会 革命战争 心得体会 土地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