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双碳心得体会7篇

双碳心得体会7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双碳心得体会7篇双碳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心得体会发言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视察时就推进“双碳&r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碳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双碳心得体会7篇

篇一:双碳心得体会

落实 “双碳”战略 心得体会发言

 2022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视察时就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总书记的这番论断,既点明了我们在“双碳”战略中“主动而为”的战略立场,更指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方略。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双碳”战略更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战略中,深刻理解“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战略出发点至关重要。

  一方面,从世界水平来看,我国目前降耗任务依然艰巨,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沉疴未除;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在技术层面、生产和消费方式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此时此刻下决心推进“双碳”战略,绝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随大流”,而是一场主动为之的深刻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的一招先手棋。

  要下好这盘棋,就必须贯穿科学辩证的方法论。

  “双碳”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既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更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进度时序的关系,唯有“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方能经得住改革对我们的多重考验。

  改革虽极其复杂,但并非无章可循。早在主政宁德之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之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指导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出了一条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日的“双碳”之路,依旧可以在基层乡村进行最广泛的实践,并汲取最朴素的智慧。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力军。天为罗盖地为毯,太阳、风、水皆可用。“变肥为宝”“落红化泥”,山野间的每一缕阳光、每一股清流都是生物能源凝聚的现成宝藏,对推动能源改革、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潜力股。土壤是天然的固碳库,茂林是无穷的碳汇银行。乡村的好空气、好生态已经纳入经济循环圈,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改变。

  乡村更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样板间”。如何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乡村最有可能探索出一条路子来。为国人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空间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入肌理的发展模式之变。

 举一纲而万目张。只要进一步增强“主动为之”的战略主动性,把握节奏、统筹推进、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篇二:双碳心得体会

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含生态文明思想双碳研讨发言材料(共 5 5 篇)

 学习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篇 1)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按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行动 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局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秘书长屡次就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公务出行绿色转型作出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要义,抓好示范带动,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在行动上当好先导,省直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机要通信、应急保障和离退休干部用车均配备纯电动力或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并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比例,今年第一批车辆更新中新能源公务用车占比达 57.9%。要在政策上强化保障,我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行动计划以来,我们针对问题现状,抓紧组织协议供货公开招标,引入 50 余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增扩政府采购目录,制订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方法、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通知等多份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公务出行绿色低碳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 严格配置把关,开发上线了车辆更新系统,根据各单位申请公车的不同性质,自动适配新能源汽车备选车型,强化配置刚性约束;严格把握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求,进一步细化标准、提前测算、统筹考虑,

 全年“一本帐〞一抓到底。加强宣传推广,利用节能宣传周契机,会同节能处组织新能源汽车宣传推广活动,得到机关干部职工热烈响应;赴市县考察调研、印发通知、组织培训,指导全省各级机关事务部门做好新能源公务用车更新配备,采取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带动形成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气氛。创新保障模式,节能降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既要管控好新车配备这个“增量〞,也要管控好公车运行这个“存量〞。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秘书长亲自部署推动,建立了一套跨部门、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新模式,通过深化运用“全省一张网〞平台,整合开发异地车辆资源,有效减少公车长途行驶,实现“协同、节约、便捷、共享〞的目标。

 三、提升标准举措,推进绿色出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机关事务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细化工作任务、责任主体、完成节点,强化目标管理、技术赋能、监督考核,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确保“十四五〞期末各项指标到达要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联动,组织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形成全省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共同发力的工作局面,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进一步做好效劳配套,开展调研座谈,广泛征求各单位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问题,会同局有关处室、单位完善办公区充电设施;协调汽车厂商,做好新能源汽车售后效劳、维修保养、体验管理等配套工作;上门走访对接,宣传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新模块新功能,提高干部职工绿色出行意识

 和使用量,以实际行动落实“两个更好效劳〞要求,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全面贯彻落实新开展理念推进公共机构双碳工作不断深入 ——学习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2)

 一、碳达峰碳中和背景 1997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确定了 6 种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危害比重占 69.6%,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约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 27%,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碳排放强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面临经济开展和减排的双重挑战。2023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 2030 年前到达峰值,努力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公共机构开展绿色低碳引领行动的意义 (一)公共机构辐射影响力强 ,是节能降碳示范引领的必然要求。公共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容易受到社会关注和舆论监督,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上,更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能降碳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公共机构覆盖面广,是节能降碳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全体人民意识转变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型方面,公共机构责任重大。我

 省公共机构约 x 万家,涵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多种类型,覆盖面非常广,干部职工众多,是宣传绿色低碳开展理念、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窗口。

 三、推进我省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的举措 (一)加快能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动公共机构终端用能以电力替代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和利用,提高用能清洁化水平。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光伏发电设施,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和热泵技术,满足建筑采暖和热水需求。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建设。

 (二)提升建筑绿色低碳 运行水平。强化公共机构建筑绿色运行管理,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以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能、提升用能效率为路径,实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鼓励将楼宇自控、能耗监管、分布式发电等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打造智能建筑管控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

 (三)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宣传。持续开展示范创立活动。推动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与节约型机关创立、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遴选等示范创立活动融合。培育干部职工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办公理念,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绿色低

 碳办公方式。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

 (四)强化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制度、标准体系,健全碳排放管理、反食品浪费等制度,制定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效劳、碳排放核算等地方或区域标准。开展碳排放评价,将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评价体系。强化队伍和能力建设,积极联合科研院校、节能效劳公司等社会力量作用,围绕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制度标准、管理机制等开展协同研究工作。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践行绿色开展使命 ——学习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3)

 一、准确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内涵 首先,要更加深刻地领会把握这一重要论述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充分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不单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开展必须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相协调的问题,更是我们国家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开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其次,要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论述所涵盖的根本要素。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根底,充分回应国内外开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厘清了开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

 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立和破、降碳和安全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

 第三,要更加强烈地感悟这一重要论述所要求的思想方法。认识到抓好贯彻落实,不是以我为主生搬硬套,简单地以“双碳理念〞指导工作,而是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做到在新部署下找准工作切入点,找准破题的关键。

 二、观照现实,自觉践行绿色开展使命 1. 做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资源重复利用的有效手段。要立足小区现实,着力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住户自觉分类投放的习惯。持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后半篇文章,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全覆盖,形成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的闭环管理,促进资源绿色再生。

 2. 发力节能降耗。“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近年来,我处先后通过对换供热站与采暖设备节能改造、太阳能路灯改造、选用节能灯具等,实现了设施设备运行节能减排;通过对老旧热水管道、暖气管道、热水立管的维修更换,杜绝跑冒滴漏,实现提质增效降损耗;通过及时关闭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降低待机能耗;通过对食堂、机房、换热站、电梯等重点领域运行过程的监测监管、标准运维,减少能源损耗。

 3. 选用绿色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避不开新能源与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优化组合、合理使用。就和平花园而言,居民对新能源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区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住户越来越多。鉴于此,生活效劳处去年在小区新装了局部电动汽车充电桩根底上,今年借助

 老旧小区改造,又预留十五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点。此外,我们还利用办公楼顶空置屋面,引入第三方敷设太阳能光伏板,分享阳光电源。使用光伏电,既降低了本钱,又减少碳排放。

 4. 推行绿色生活。积极宣传倡导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争做低碳达人。从减纸减塑做起、少用一次性制品、杜绝过度包装,反对餐饮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消费观、绿色生活观,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 积极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 xx 一份子,也是 x 区街道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一直在效劳和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工作。下面结合这两个决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谈谈体会。

 一、进一步增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去年 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次省市全委会通过的关于“双碳〞目标的决定,进一步坚决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我国的国土 97%以上是乡村,从这个角度去讲,承担起“双碳〞目标职能的主体是乡村。因此,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人,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承担着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肩负落实“双碳〞目标的使命和担当,乡村生态振兴也必定是落实“双碳〞目标的新阵地,我们

 在在落实“双碳〞目标时,必须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协同推进,让“双碳〞目标助力乡村的生态振兴和绿色开展。

 二、指明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乡村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阵地。我们必须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使农业农村充分发挥减碳和碳汇潜力。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兴农,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水平,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低碳农业,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统一起来,推进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开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底和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开展,支持乡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开展农村新能源产业,并因地制宜、就近利用,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

 三、需激发广阔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人,农村的低碳开展离不开他们的广泛参与,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创造和参与热情。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村民参与〞的“双碳“目标实现机制和目标,如引导充电业务运营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大型村镇、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建设充换电站,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还可研究开发基于碳中和的碳金融产品,建立乡村居民碳信用账户体系,让农民从减排固碳中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要开展“接地气〞的低碳生活宣讲和环保知识培训,让村民对低碳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自觉参加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中,促进村民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习惯。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学习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5)

 一是要加强学习,深刻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开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开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2023 年以来,省政务大厦管理中心屡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专题交流研讨,会同局节能处党支部赴国网安徽综合能源管理考察调研碳达峰工作开展情况。今年 6 月,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节能处开展了支部联学联建活动,帮助支部成员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了“双碳〞根底知识和实现路径,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为扎实做好“双碳〞工作打下了坚实根底。

 二是要深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示范,打造推进“双碳〞工作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2023 年,在局党组的部署下,省政务大厦管理中心启动了全省首家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委托国网安徽综合能源开展...

篇三:双碳心得体会

达峰、碳中和主题心得体会汇编(3 篇)

 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集团公司围绕实现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追求,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行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在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责任和挑战,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要在这场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创新驱动低碳转型,以技术引领低碳发展,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为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排,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降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以技术促进产品升级,积极投身低碳、无碳能源生产与供应,引领各行业降低碳排放。这也给中国石化低碳技术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装备升级,推广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技术,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甲烷控排能力,减少自身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有序开展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引领化石能源的低碳使用。同时积极投身氢能、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开展配套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加快能源业务低碳化转型。

 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瞄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技术先导型公司的发展根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低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的竞争利器。扩大对外合作,加强交叉融合创新,充分利用 5G、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相互赋能,寻求突破点,加速油气低碳技术进步,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低碳技术链布局,完善现有研发体系。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全技术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石油石化领域低碳创新的主力军。完善优化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技创新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创新科研人员薪酬体系。打造优秀创新文化,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强党建引领保障,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速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关于“双碳”要关注这几点

 12 月 8 日至 1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所释放的几个最新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会议关于“双碳”的内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

 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第一个信号。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由此,中国能源产业正式进入“双碳”时代,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迎来大爆发。

 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光伏、风电产业开启了跃进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从业人士普遍过于乐观,出现了不少非理性的声音。二是在产能扩张上,不仅业内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扩产,以抢占市场,“圈外”投资者也蜂拥而入,纷纷加入了这场战役之中。为此,中央再次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同时也强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众所周知,在“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最大的矛盾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矛盾。我们也听到了诸多不理性声音,不少行业专家甚至提出“去煤化”,呼吁快速实现能源替代。尽管这样的论调不符合产业规律,但依旧不绝于耳。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第二个信号是纠正了褒“新”贬“旧”的观念,再度确认了煤炭的地位。长远来看,新能

 源会逐步走上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短期看,不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新能源电力还远远无法做到完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以煤电为主的传统电源。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正当其时。当下,煤电依然是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此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第三个信号是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此后,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形。

 时至今日再次提及,说明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并不能画等号,能源“双控”虽然在执行上更加直接、简便,但并没有反映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排放强度的差异。其意义不仅是纠偏,而是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更加

 科学合理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让实现控排的手段更加有力,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8 日~10 日在北京举行,在能源方面,会议指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宽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在认真研究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多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起着基石的作用。今年一些地区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出现非理性猛涨,导致的电力紧缺,影响了国内许多企业。针对今年碳减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xx 创新实验室研究员,xx 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xx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今年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电力紧缺的情况,说明我国碳中和进行的过程中,能源安全稳定、充足供应也非常重要,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离不开煤炭,还要利用煤电,但是煤炭要加强清洁化。

 张立宽也直接指出,近期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国情省情一味搞“运动式减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

 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就是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然,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那就要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使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林伯强特别提到了新能源和煤炭的配合问题,他表示,新能源是干净的但是不稳定,煤电是稳定的但是不够清洁,两者之间需要加强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未来煤电需要进行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备用能源,应对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以及极端气候等,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煤炭和新能源的组合如何优化呢?张立宽分析,一要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这一传统高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减少弃光弃风导致的能源浪费,实现煤炭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

 二、两项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对于我国碳排放的考核方式,未来也将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外,为什么原料用能也可以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部分,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不作为燃料、动力、热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的部分,比如煤炭行业一直倡导的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转变,也就是作为原料那部分的煤炭不再计入能耗双控。

 过去碳排放的考核,一般是省市县简单地层层分解,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未来这种考核方式将彻底转变,将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考核机制。

 为什么碳排放总量将代替能耗总量来考核呢?上述业内人士举例分析:比如一个地区或一家企业虽然是用能大户,但如果使用的基本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没有产生突出的污染和排放,未来或将不受能源“双控”约束,毕竟我们目前有些产业确实是高能耗产业,但用的是清洁能源没有高排放,那就应该用一种减污降碳的科学考核机制来对待,让考核更包容、更公平、更科学。对此,张立宽认为,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变考核方式,实现科学考核,这有利于统筹发展与减碳的平衡,有利于把握控碳减碳进程,有利于企业减负和地方发展。

 新的考核机制,将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张立宽看来,改变考核机制目的就是激励和加快新能源的发展,破除阻碍新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推动其科学合理发展,相信随着新的考核机制逐步确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进一步实现优化组合,新能源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也就能更好地实现安全可靠、更大规模地替代传统能源,更有效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两次提到了能源保供问题。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会议还提到,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能源安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后盾。张立宽认为,当前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终端用能的地位十分关键,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涉及能源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必须牢牢把住电力安全稳定充足供应这条底线,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逐步退出传统能源,甚至传统能源在完成“兜底保障”作用之后一段时间内或许仍有“应急保障”之需。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

 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篇四:双碳心得体会

落实“双碳”战略心得体会发言

 2022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视察时就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总书记的这番论断,既点明了我们在“双碳”战略中“主动而为”的战略立场,更指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方略。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双碳”战略更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战略中,深刻理解“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战略出发点至关重要。

 一方面,从世界水平来看,我国目前降耗任务依然艰巨,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沉疴未除;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在技术层面、生产和消费方式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此时此刻下决心推进“双碳”战略,绝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随大流”,而是一场主动为之的深刻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的一招先手棋。

 要下好这盘棋,就必须贯穿科学辩证的方法论。

 “双碳”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既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进度时序的关系,唯有“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方能经得住改革对我们的多重考验。

 改革虽极其复杂,但并非无章可循。早在主政宁德之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之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指导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出了一条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日的“双碳”之路,依旧可以在基层乡村进行最广泛的实践,并汲取最朴素的智慧。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力军。天为罗盖地为毯,太阳、风、水皆可用。“变肥为宝”“落红化泥”,山野间的每一缕阳光、每一股清流都是生物能源凝聚的现成宝藏,对推动能源改革、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潜力股。土壤是天然的固碳库,茂林是无穷的碳汇银行。乡村的好空气、好生态已经纳入经济循环圈,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改变。

 乡村更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样板间”。如何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乡村最有可能探

 索出一条路子来。为国人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空间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入肌理的发展模式之变。

 举一纲而万目张。只要进一步增强“主动为之”的战略主动性,把握节奏、统筹推进、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

 国务院最近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控制增量、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依靠科技、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工作部署。打好节能减排这场攻坚战,各方面需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一项“硬任务”,通力配合,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现实生活中,有限的能源资源,脆弱的自然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加大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党中央、国务院从去年以来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也作出了许多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必须看到,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很大,只有全社会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不折不扣,才能实现已经确定的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相关主管部门对此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从而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到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节能减排,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

 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要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二是积极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中,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认真总结经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同时,要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四是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并完善相关政策。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

 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和惩处,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实施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推进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健全排污收费及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还要建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目录,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政策,研究建立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五是强化节能宣传。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还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篇五:双碳心得体会

实现“双碳目标 ” 心得体会

 & 循序渐进实现“双碳目标”

 心得体会发言

 全力实现“双碳目标 ” 心得体会

 近期, “碳达峰” “碳中和” 成为热词。

 2021 年 6 月 22 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 。

 公告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

 这是我国推进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全球范围, 发达国家大多在 20 世纪后半期或 21 世纪初就实现了碳达峰。

 从国内来看, 我国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快, 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迫切需要向依靠知识、 技术、治理支撑增长的发展阶段转型。

 加强节能减排, 尽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不仅符合我国自身发展利益, 也有利于形成国内低碳行动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良性互动,对于实现“双碳” 目标,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双碳” 时代, 做好节能减排, 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等必要的行政手段, 着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以汽车行业为例, 作为节能减排

 的重点领域, 汽车业优化生产方式、 推进绿色发展, 对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十分重要。

 生态环境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三部门近日就联合发布公告, 明确自 7 月 1 日 起, 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 禁止生产、 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 进口重型柴油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应当注意的是, 要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目 标, 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节能减排手段, 除了控制“增量” , 还要调整和优化结构,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

 有统计数据显示, 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 15%, 过去 9 年, 这一领域的碳排放年均增速在 5%以上。

 我国从 2009 年就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中应用, 当前新增公交车中超过 90%是新能源汽车。

 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领域应对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必然选择, 也是解决传统能源所带来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 我们必须加快能源结构优化, 鼓励相关领域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 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行业的内在要求。

 当前, 全社会对“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的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 继续探索高耗能领域、 行业的发展路径, 离不开科技创新。从汽车业利用新能源技术完成“减碳” 来看, 行业自身创新发展中的节能“内环” 效果在逐步显现, 而减排的“外环” 助力也必不可少。

 建筑、 交通等行业

 都在不断探索与互联网融合,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 提升分析监测能力, 实现智能减排减碳。

 这就要求我国不断强化国家科技创新力量, 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 加快推广减污降碳技术应用, 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机制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支持绿色能源、 清洁能源等举措,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助力“双碳” 目标的实现。

 循序渐进实 现“双碳目标”

 心得体会发言

 3 月 5 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先立后破, 而不能未立先破。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 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这不行。这一重要论断再次警醒我们, 能源转型不可“拔苗助长”,必须立足基本国情, 把握好转型节奏, 实现不同能源品种间的平稳过渡, 先立后破。

 历史经验表明, 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早在 2020 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化石能源。

 但 2021 年夏季以来, 受气候影响, 欧洲风电供给明显下降, 大幅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

 从结果看, 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 以当前的技术和基础设

 施规模, 尚无法有效保障能源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此 外, 欧洲“超前”的转型力度已经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这些因素都将阻碍转型进程。

 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目 标往往也会导致误判。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各届瑞典政府都会针对瑞典能源供应转型制定大胆的计划。

 该国在 2006 年便做出承诺, 将在不使用任何核能的前提下, 于 2020 年成为世界上首个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根据这一目标, 瑞典必须在 6 年内将一半的一次能源供应转换为可再生能源, 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直到 2019 年, 瑞典仅有 30%的交通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

 事实证明,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 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 10 亿千瓦大关,占比超过 40%。

 可由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燃煤机组经济运行小时数, 发电量占比不足总发电量的 30%。

 尤其是装机增速更快的风电和光伏, 装机容量占比接近 25%, 但发电量占比不足 10%。

 再加上光照、 来风、 来水情况都要“靠天吃饭” , 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系统中尚难担当中流砥柱。

 接下来, 在持续加大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投资力度的同时, 必须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

 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与此同时, 包括煤炭、 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 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 又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的“稳定器” 。

 一方面, 我们应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系统中“压舱石” 作用的同时, 做到“吃粗粮干细活” , 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发展现代煤化工, 优化煤炭产能布局。

 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 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 最大限度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 应充分重视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作用。

 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 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天然气是碳排放量较低的化石能源, 灵活性强, 大力发展天然气对于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双碳” 目标的提出,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桥梁” 作用日益突出。

 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坚持立足国内, 持续提升国内气田增产增供水平, 加快推进“全国一张网” 建设, 提升互联互通能力, 进一步完善储气调峰体系, 增强多元化进口能力, 多措并举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油气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

 能源转型在做到“开源” 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节流” 。

 节能是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左右, 年度实际完成降低 2. 7%, 距离完成指标尚有一些差距。

 未来, 要继续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 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从源头和入口 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篇六:双碳心得体会

落实 “双碳" " 战略心得体会发言

 2022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视察时就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总书记的这番论断,既点明了我们在“双碳"战略中“主动而为"的战略立场,更指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方略。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双碳"战略更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战略中,深刻理解“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战略出发点至关重要。

 一方面,从世界水平来看,我国目前降耗任务依然艰巨,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沉疳未除;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在技术层面、生产和消费方式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此时此刻下决心推进“双碳”战略,绝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随大流",而是一场主动为之的深刻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的一招先手棋。

 要下好这盘棋,就必须贯穿科学辩证的方法论。

 “双碳”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既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进度时序的关系,唯有“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方能经得住改革对我们的多重考验。

 改革虽极其复杂,但并非无章可循。早在主政宁德之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之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指导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出了一条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日的“双碳”之路,依旧可以在基层乡村进行最广泛的实践,并汲取最朴素的智慧。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力军。天为罗盖地为毯,太阳、风、水皆可用。“变肥为宝"“落红化泥",山野间的每一缕阳光、每一股清流都是生物能源凝聚的现成宝藏,对推动能源改革、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潜力股。土壤是天然的固碳库,茂林是无穷的碳汇银行。乡村的好空气、好生态已经纳入经济循环圈,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改变。

 乡村更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样板间"。如何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乡村最有可能探索出一条路子来。为国人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空间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入肌理的发展模式之变。

 举一纲而万目张。只要进一步增强“主动为之”的战略主动性,把握节奏、统筹推进、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活动总结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校于 2022 年 x 月 x 日至 18 日开展了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活动中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对今年的节能型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使节能宣传既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统一领导、认真组织落实。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李焕连为组长,副校长王学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大家统一思想,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强化全校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积极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

 二、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校园、进课堂。教育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节能环保对及个人的意义。学生能自觉节约每一张纸,自来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

 三、积极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了一次以“践行节约、建设家园”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为加强对此次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我校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以讲节能小故事、讲演

 比赛、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珍惜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了一次环保科普知识讲座。本校通过广播的形式举办了一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科普知识讲座。全校学生听取了讲座。通过听讲座,增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开展了一次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活动。学校在学校升国旗仪式上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人类的能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四、进行了一次节能知识竞赛。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学习和宣传,学校结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知识竞赛。

 第五、举办一次节能征文活动。组织三年级以上各班以“我为节能献一计”、“节约水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主题,进行了征文活动,大家踊跃参加。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第六、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树立教职工自觉爱护水电设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意识。要求在人离开时要及时关水、关电、关电器,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在公共场所自觉养成人走灯关、水关,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同时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对各处室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我校通过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节能意识,并使大家知道要想使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节约使用能

 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杜绝一切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且进一步普及了节能知识,在学校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节能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形成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篇七:双碳心得体会

实现 “ 双碳 ” 目标心得 体会

 近期,“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2021 年 6 月 22 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这是我国推进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全球范围,发达国家大多在 20 世纪后半期或 21 世纪初就实现了碳达峰。从国内来看,我国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迫切需要向依靠知识、技术、治理支撑增长的发展阶段转型。

  加强节能减排,尽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不仅符合我国自身发展利益,也有利于形成国内低碳行动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良性互动,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双碳”时代,做好节能减排,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汽车行业为例,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汽车业优化生产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对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十分重要。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三部门近日就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 7 月 1 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

 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进口重型柴油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应当注意的是,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节能减排手段,除了控制“增量”,还要调整和优化结构,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有统计数据显示,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 15%,过去 9 年,这一领域的碳排放年均增速在 5%以上。我国从 2009 年就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中应用,当前新增公交车中超过 90%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领域应对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传统能源所带来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能源结构优化,鼓励相关领域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行业的内在要求。

  当前,全社会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继续探索高耗能领域、行业的发展路径,离不开科技创新。从汽车业利用新能源技术完成“减碳”来看,行业自身创新发展中的节能“内环”效果在逐步显现,而减排的“外环”助力也必不可少。建筑、交通等行业都在不断探索与互联网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分析监测能力,实现智能减排减碳。

  这就要求我国不断强化国家科技创新力量,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减污降碳技术应用,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机制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支持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等举

 措,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推荐访问:双碳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