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柳的典故5篇

柳的典故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柳的典故5篇柳的典故 常见典故常见典故常见典故常见典故 解读解读解读解读 一一一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故事【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的典故5篇,供大家参考。

柳的典故5篇

篇一:柳的典故

典故常见典故常见典故常见典故

 解读 解读解读解读

 一一一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故事 【成语故事】公元 960 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974年 他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

 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典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宋· 岳珂 《徐铉入聘》 【释义】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势力范围内不允许别人插足 【相近词】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示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之语一统之世真是胡越一家唐太祖之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典故 大致意思就是,我没有杀无辜的人,无辜的人却因为我而死去了。

 “我不杀伯仁 伯仁由我而死”  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 3 级公务员即大至相当于副总理级别。而“伯仁”是另一个人姓周名 yi(左岂右页)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 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 3—4 级公务员 大至相当于国务委员或某部部长。

 话说王氏当时也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大致相当于武汉军区司令员 兼荆州刺史大致相当于湖北省省长 。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牛皮哄哄很不买朝庭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偶尔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个人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王敦自认为水平高过刘槐刁协却偏不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晋元帝不知如何考虑的并未答应。即便如此王导听了也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中央办公室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有一天早晨王导他们正站着的时候晋元帝宣周伯

 仁进见 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

 王导见了大声叫道 “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 ”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

 晋元帝觉得有理 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一向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 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如此表现那个气啊就甭提了不仅如此更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了呢。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路直逼三下五除二就占了南京外城了。晋元帝一看不好一边连忙打发刘槐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总而言之王敦做了大官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中央军委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胡北省省长。

 到此王敦当然要大开杀戮了对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当然要杀。但是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啊很有名望王敦

 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感情是外示无情其实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元的表书痛哭道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

 王氏当时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有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军兼荆州刺史。在祖逖死后 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 不买朝庭的账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有时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人对这二人言听计从。王敦认为自己比刘槐刁协二人能干却不受元帝重用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直扑京城晋元帝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处死。王导听说后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 但是我们一心为公 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殿前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一天 王导等人正站着的时候 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

 周伯仁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说 “我家 100 多口人就靠你了 ”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 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如此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了呢。

 王敦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溃不成行 一路直逼占了京城。晋元帝一看不好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敦总揽朝政,大开杀戮了周伯仁也不例外。

 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啊 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后来王导看到周伯仁的奏折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这就是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由来. 典出《世说新语·尤悔》 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 ”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

 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 “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 “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 “如此唯当杀之耳 ”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 “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 然后在《晋书·列传三十九》中这句话就成了“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 ”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 “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 “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

 ”导不答。又曰 “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 “若不尔正当诛尔。

 ”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所以正解是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中国古代典故一 01、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 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02、  “武陵人”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后比喻隐居的人。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 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 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 “与子交手兮

 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白居易 《琵琶行》 中的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

 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 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 “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 《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 “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中国古代典故二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元人徐再思 《双调水仙子· 夜雨》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 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李煜 《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篇二:柳的典故

与理解释 “垂杨” 与 “杨柳”◆师为公  唐代大诗人王维 《老将行》 诗 “昔时飞箭无全目 , 今日垂杨生左肘” 两句中, “垂杨”一词颇为费解, 至少需了解以下两层关系才能得其确诂 :首先要明白 , “垂杨” 是单音词“柳” 的同义代换词, 它是七言诗体形式要求的结果 ;因为古汉语中 “杨” 是柳的一种 ,“垂杨” 即 “垂柳” 。其次, “柳” 是 “瘤” 的通假字, 源出于 《庄子·至乐》 “俄而柳生其左肘” 句, 王诗第 二句化 用 《庄子》 文, 变“柳” 为双音词 “垂杨” , 故王先谦 《庄子集解》 说:“瘤作柳声 , 转借字 。” 其中第一层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 真正将它说清, 必须进入汉语、 汉文化的 “杨柳” 世界游弋一番!古今人说解王诗, 由于不得 “垂杨” 与“柳” 的词义关系要领, 生发出种种讹误。《清诗话续编·诗辩坻卷第三》 :“ 《庄子》`柳生其左肘" , 柳类是疮疡。摩诘误以为树 ,《老将行》 遂云 `今日垂杨生左肘" , 误矣 。”清人沈起凤 《谐铎·巾帼幕宾》 亦云:“ `垂杨生肘" , 《南华》 不妨错解 。” (案:《南华》 是《庄子》 的别名)王维是汉文化史上诗、 书 、画、 乐兼擅的旷世奇才、 天才 、 全才, 以常情度之 , 不应有清人上文所说的 “错” “误” 与硬伤 。其实, 反而是清代文学之士不治文字训诂之学, 少见多怪。朱东润先生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曰:“杨和柳是同类植物, 这里因诗歌平仄声调的关系, 又改柳为杨 。” 此说有两点不妥 :“同类” 说是以今律古 , 因现代植物分类学上有 “杨柳科” 条 , 又分 “杨” 类、 “柳” 类两种 , 但是并不符合古人对 “杨”“柳” 概念的理解 。

 “平仄” 说从动机上探求改字原因亦误 ,因 《老将行》 是古体诗 , 似不需虑及于此 。同理 , 杨树达先生 《汉文文言修辞学》 从修辞角度说此例 :“变柳为杨 , 以叶音也。” 亦嫌牵强 。《唐诗鉴赏辞典》 认为 :“古人常以 `柳"谐 `瘤" , 并且 `杨" `柳" 通假 。在这里诗人以 `杨" 谐 `疡" (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 。” 说 “杨”“柳” 通 假, 属想 当然 之词 ,“杨”“柳” 二字古今语音均相去甚远 。谐 “疡”谐 “瘤” 之说使语义重出, 莫衷一是 , 而且假借字与本字各自谐词生义的类型在汉语史上尚无用例 。

 (当然, “柳” “瘤” 通假是正确的 ,二字应为同源词 , 因柳树常生一种枝干结疙瘩的怪病 , 如人畜体外的附赘悬疣 。)在汉语史上, 从中古到晚近的漫长岁月中 , 辨析 “杨” “柳” 同异的文字训诂学家与日俱增, 至清代而集其大成, 考释最为详备 ,从中可以看出二字怎样从古汉语的同义词过渡到现代汉语的异义词。结合古代文献 , 梳理诸家学说 , 可得出以下结论:上古时 “杨” 是 “柳” 的一种, 其习性与功用是 :生于水浦, 枝条皮色赤 , 强劲而富有弹性 , 可以为箭。

 《尔雅·释木》 :“柽 , 河柳 ;旄 , 泽柳 ;杨 , 蒲柳 。” 这是汉语对柳树的最· 19 ·语文建设 1996 年第 10 期DOI :10.16412/j.cnki .1001 -8476.1996.10.008

 早分类 ;中古 《广韵》 :“杨 , 赤茎柳 。” 突出其色 。因此, “杨柳” 一词可理解为偏正短语 ,“杨” 为下位词 , “柳” 为上位词 。《诗·小雅·采薇》 “杨柳依依” 毛传:“杨柳 , 蒲柳也 。”亦可单称 “蒲”, 《诗·王风·扬之水》 “不流束蒲” 郑笺:“蒲 , 蒲柳 。” 《左传·宣公十二年》“而蒲之爱” 杜注: “蒲, 杨柳, 可以为箭 。”由于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作用, “杨” “柳” 在使用中词义有渗透与同化 , “柳” 亦可以 “杨”字训诂, 出现了二者同义互训的现象。《说文》“柳, 小杨也。” 段玉裁 “杨” 字注引晋·崔豹《古今注》 :“蒲柳生水边 。” “水杨 , 蒲杨也 ;枝劲细, 任矢用 。” 故郝懿行 《尔雅义疏》 说 :“ 《诗》 言 `杨柳依依" `有菀者柳 " `东门之杨" , 皆一物耳。

 《尔雅》 柽 、 旄 、 杨通谓之柳, 蒲柳又谓之杨, 是皆通名矣。”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亦云:“散文则 `杨" `柳" 亦通称耳, 《诗·采薇》 `杨柳依依" 传 `蒲柳也" , `有菀者柳" `东门之杨" 亦未必两物。”有了上述认识, 汉语汉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 。例如 , 《战国策·西周》 “楚有养由基者 , 善射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 百发百中” 的典故, 成语概括为 “百步穿杨” 。再如, 观音菩萨手持的插着柳枝的净瓶, 名为“杨枝净水瓶”;唐代刘禹锡受民歌影响创作的“杨柳枝词” 诗 , 又名 “柳枝词” 。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 , 古汉语中称 “白杨” “青杨” “天杨” “癷杨” 等 ,以别于单说的 “杨” 字。

 《渊鉴类函》 卷四百十五引崔豹 《古今注》 曰 :“白杨叶圆, 青杨叶长 , 柳叶亦长细;癷杨江东呼为夫癷 , 圆叶弱蒂 , 微风则大摇, 故名高飞 , 一曰独摇。蒲柳生水边, 叶似青杨, 亦曰癷柳 , 亦曰水杨 ,即蒲杨也。” 这段文字既划清了 “白杨” 与“蒲柳” 的界限 , 又指出了 “白杨” 的特点 :叶圆、 风响、 高大。至今俗间还有 “钻天杨”“鬼拍手” 等称呼, 分别突出白杨高大 、 随风沙沙响的特点 。到清代已分别 “杨” “柳” 为二物 ,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说 :“杨与柳别, 杨枝劲脆而短, 叶圆阔而尖 ;柳叶长而狭 , 枝软而韧 。” 近代汉语应是 “杨” 字词义转移的过渡期。上古书面语中 , “杨” 字单说或作词素出现的少数用例也有被人误解的 ,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 认为 《左传·定公六年》“献杨螲六十” 及另一例 “则白杨、 青杨之属 ,非薄柳矣。” 其后的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则批评说 , “ 《左定六传》 `献杨螲六十" 注 :`杨, 木名 。" 此实柳也。”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推断 “癷字的词义为 “今之白杨树”, 亦聊备一说。中古时期已普遍使用 “白杨” “青杨” 等名词以区别于蒲柳之 “杨” , 但 “杨” 字的词义转移并未完成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杨”字在隋炀帝时又具有新的文化义项, 反而大大增强了它与 “柳” 的粘着性。

 《古谣谚》 卷九十引 《开河记》 说: “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 ,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 。上大喜 , 诏民间 , 有柳一株赏一缣, 百姓竞献之 。又令亲种, 帝自种一株 , 群臣次第种, 方及百姓 。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 然后百姓栽。" 栽毕 , 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 曰杨柳也。” 其后 《醒世恒言》 二十四卷 、 《隋唐演义》 四十回, 演绎了以上历史 。炀帝此举在汉语文化上有两个直接结果 ,一是使词汇学领域 “杨” “柳” 同义, “通名”得以持续延展 。例如 , 《全唐诗话·李泌》 引《邺侯家传》 云:“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 , 岁宴复憔悴。" 国忠诉于明皇, 上曰 :`赋柳为讥卿 , 则赋李为讥朕可乎 ?" ” 可见“杨” “柳” 同义。又 《全唐诗话·滕迈》 :“滕郎中又云:`陶令门前薻接 , 亚夫营里拂旌旗 。" 但不言杨柳二字 , 最为妙也。” 陶令门前植柳, 号五柳先生;亚夫军细柳营:此是双音词 “杨柳” 词义为 “柳” 之证。二是使双音词“杨柳” 染上了六朝金粉的文化意蕴 , 成了一个独立的意象词 , 被唐宋文人频繁地写进怀古或写景的作品 , 形成了唐宋两朝的 “杨柳”热 。《渊鉴类函》 “杨柳” 条目下收罗古诗文用例十分丰富 , “杨柳” 词义均解为 “柳” 。最新的 《汉语大词典》 收录以 “杨柳” 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 义皆指 “柳” ;如 “杨柳腰” ,· 20 ·语文建设 1996 年第 10 期

 就是 “柳腰” 的同义词。还应该指出, 炀帝御赐的 “杨柳” 本专指垂柳 , 所以唐宋文人作品中的 “杨柳” 均有旖旎柔媚的脂粉气, 因而俞文豹 《吹剑录》 说 :“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岁女郎 , 执红牙板 , 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深得其意境 。“垂柳” , 郝懿行 《尔雅义疏》 认为即 “旄柳” 。他说 :“旄象毛发下垂, 今之垂丝柳, 枝叶阿傩如将委地, 尤宜近水 , 郭注 `生泽中"也。今东齐人或谓之麻柳, 麻旄声相转 。” 它又名 “垂杨” “垂杨柳”, 而现代汉语中的杨树绝无 “垂” 的形象 。梁元帝 《折杨柳枝》 诗“巫山巫峡长 , 垂柳复垂杨” (见 《渊鉴类函》), 后句用 “复” 字而不用 “间” 字等, 说明是同类重复出现。《水浒传》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一节十分精彩 , 那就是一棵垂柳 。杜甫《隋堤柳》 “夹岸垂杨三百里, 癨应图画最相宜” , 李商隐 《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 , 终古垂杨有暮鸦” , 显而易见 , “隋堤柳” “垂杨”即 “垂柳” “杨柳” 之别名。唐代长安有折柳送别之俗 , 刘禹锡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 惟有垂杨绾别离” , 从民俗学角度再证 “垂杨”即 “柳” 。如果我们继续探寻可知, 今人所说的柳絮, 俗称柳绵, 古汉语中说成 “柳花” “杨柳花” “杨花” , 而且以 “杨花” 使用频率最高 ,因 “杨” 谐 “扬” , 易于联想出柳絮飞帘扑幕而无孔不入的恼人景象。

 《世说新语》 “谢絮”之典 , 唐·姚合写入 《杨柳枝词五首》 之四说 :“二月杨花触处飞, 悠悠漠漠自东西 。谢家咏雪徒相比 , 吹落庭前便作泥。” 宋·陈岩肖 《庚溪诗话》 卷下:“六一居士 《诗话》 载:梅圣俞 《赋河豚鱼》 诗云:`春洲生荻芽, 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 贵不数鱼虾 。" 此鱼常出于春暮, 食柳絮而肥 , 南人多以荻芽为羹, 最美。” 明·谢榛 《咏春柳》 诗:“黄鹂时复唤春游, 陌上杨花漫不休 。” 上述诸例 , “杨花” 即“柳絮” 甚明。《渊鉴类函》 及唐诗宋词中大量用例 , 概作此解 。青杨、 白杨是无花的 , 其吐叶时的伴生落蕊状如毛毛虫, 体重不能飘飞 。故又可从常识帮助理解词义 。还应指出, “杨” 字单说, 尤其是与 “柳”对言时, 在中古已渐渐可理解为 “白杨”, 如柳永 《少年游》 :“衰杨古柳 , 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 。” 正如索绪尔所说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 语言与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据上所述 , 我们对王维 《老将行》 诗的“垂杨” 一词及与此相关的诸多疑惑 , 就可以涣然冰释了 。◆陈霞村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标题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 、 历史家魏征曾于贞观十三年 (公元 639 年)上疏唐太宗, 对唐太宗执政后期生活上日趋骄奢 , 政治上任情赏罚 ,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并总结历代王朝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 发出 “居安思危” “慎始敬终”· 21 ·语文建设 1996 年第 10 期

篇三:柳的典故

贺知章七言绝句 【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恰似剪刀的二月春风。作品鉴赏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 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 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 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 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 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 《唐诗笺注》 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咏柳 曾巩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 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用它的飞絮想想把日月蒙住

  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江汉》为唐朝诗人杜甫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译文】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浣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赏析一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 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 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 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 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 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 然而 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二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 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

 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  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颈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 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

 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颔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

 上句写姑娘 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 结伴同行 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 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 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 《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赏析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  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 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 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同时也从反面...

篇四:柳的典故

惠 柳下惠前 720—前 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人物

  姬姓周朝前 1046~前 256建立后武王分封开国元勋其弟周

 柳下惠 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鲁国建都曲阜但留朝执政由长子禽父字伯禽代为就封史称鲁公。其弟名惠下柳其五代孙名“称”即第十二位鲁君鲁孝公前~前 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称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孙曰无骇。公元前 715 年无骇卒。当时诸侯以字为谥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为无骇之子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为始祖的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事迹

 柳下惠 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记载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恨不得志。100 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识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国语》记载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 631 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我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的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

 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巷伯》记载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纯正蒙求》记载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编辑本段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柳下惠墓和圣墓位于山东新泰之柳里以北。最早关于新泰和圣墓的记载见于明·嘉靖《泰山志》卷二《遗迹·帝王》载“柳下惠墓在泰安州治东南一百里至今村人尚多展姓者村名曰柳里村。”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编辑本段 评价

  柳下惠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

 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

 《左传》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列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谴责。

 编辑本段 百世之师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编辑本段 柳姓始祖

  据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周公孙鲁孝公子展展孙无骇以王父之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于河东河东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孙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后人鲁孝公有个儿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用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后来展禽以柳下为食邑于是展禽的后人开始以“柳”为姓氏。柳氏在秦国兼并诸侯国之后则迁居到河东今山西永济然后从河东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是根据当时存在的私家姓氏谱谍编撰而成的可见在唐朝时柳姓族人就认为柳下惠是他们的得姓始祖。后来河东成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是河东人因此人称“柳河东”。

 编辑本段 年表

  公元前 720 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时火光入室文鸟鼓舞禽生于鲁地。

 公元前 715 鲁隐公八年禽六岁。其父鲁大夫司空无骇卒。

 公元前 701 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

 公元前 695 鲁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岁。远行归夜宿郭外。时天大寒有一女子趋讬恐其冻死乃令坐于怀中以衣覆之至晓不乱。

 公元前 694 鲁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岁。仕鲁参末议。

  公元前 693 鲁庄公元年禽二十八岁。仕鲁上大夫士师。一仕。

 公元前 692 鲁庄公二年禽二十九岁。黜士师职。一黜。同年。生长子

 公元前 691 鲁庄公三年禽三十岁。其母卒。

 公元前 687 鲁庄公七年禽三十四岁。春三月复用为士师。二仕。

 公元前 685 鲁庄公九年禽三十六岁。黜士师职。二黜。

 公元前 684 鲁庄公十年禽三十七岁。生次子。

 公元前 681 鲁庄公十三年禽四十岁。复为士师。三仕。

 公元前 680 鲁庄公十四年禽四十一岁。复黜士师职。三黜。

 公元前 672 鲁庄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岁。春复为士师。四仕。至五月复黜士师职。四黜。

 公元前 671 鲁庄公二十三年禽五十岁。邻人见鲁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谓之曰“鲁聘夫子三黜无忧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公元前 667 鲁庄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

 公元前 665 鲁庄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岁。常与乡人油油然聚首言欢不堕厥节时虽欲去止之复留。

 公元前 662 鲁庄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岁。鲁用委吏就之不辞。

 公元前 657 鲁僖公三年禽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众。

 公元前 650 鲁僖公十年禽七十一岁。孙生。

 公元前 648 鲁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岁。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终止。

 公元前 646 鲁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岁。齐师攻鲁求鲁岑鼎。鲁予赝鼎齐人知其诳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乃以真鼎往。禽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

 公元前 645 鲁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岁。子椿卒

 公元前 643 鲁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岁。臧文仲使国人祭海鸟爰居禽力辨其非。

 公元前 636 鲁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种柳树。

 公元前 634 鲁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岁。夏齐孝公伐鲁北鄙。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 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公元前 632 鲁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不下百余人。

 公元前 625 鲁文公二年禽九十六岁。八月丁卯祭太庙夏父弗忌为宗伯将跻僖公于闵湣公之上宗有司谏之臧文仲不加制止。展禽斥之。

 公元前 621 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冬十二月三日...

篇五:柳的典故

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鉴赏】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 “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 “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 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  “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 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 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 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推荐访问:柳的典故 典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