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3篇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9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3篇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3篇

篇一: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 1 月 24 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思想、科技、社会变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思想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相协调的问题。然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可再生的问题早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全球性问题,不再局限于问题本身,也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你不保护,我不保护,谁来保护?你不担当,我不担当,谁来担当?中国历来是负责任、敢担当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另一方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变局,须应变局开新局,识危机抢先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要来一场思想变革,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增强必胜的信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科技变革。众所周知,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枯竭、资源锐减等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社会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走科技变革的道路。比如,要推动能源革命。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等。比如,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等。再比如,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十分考验我们党的组织领导能力。必须要通过党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启动、推进、并最

 终打赢这场内涵丰富的社会变革。比如,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比如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尤其要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切实转变思想、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夯实“双碳”战斗堡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基层党组织是党一切工作力量的基础,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和落实。实践充分证明,党组织坚强有力,各项工作推进就有力,反之工作推进就会滞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必须要不断建好建强各级党组织,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组织引领,让“双碳”理念深刻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精心系统谋划,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全面系统推进。一方面要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推进“双碳”工作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方方面面,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双碳”工作绝不是单一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以实现“双碳”目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真抓实干,让“双碳”推进力度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一方面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执着,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久久为功。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发展能力,增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的能

 力,抓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培养。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技术竞赛,谁能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发展主动权。要坚持创新思维,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强大动力。要大力培养引进绿色发展人才,厚植人才支撑。

  严督实导,让“双碳”任务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推进“双碳”工作落实到位,必须要严格督促检查,否则就会出现落实不力、落空等问题。首先要压实责任,党政同责共同推进,细化明确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强化力量整合,推动“一把手”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形成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做到既有约束又有激励,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骨干力量”,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奋力推动“双碳”目标落实落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双碳”目标落实落细,迸发绿色发展的盎然活力。

  夯实信念“压舱石”,绷牢“双碳”工作“思想弦”。“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惟有意识坚定,行动才有方向和力量。作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前进阻力较多、风险挑战密布,坚不可摧的思想信念必不可少。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夯实信念“压舱石”,认识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生态治理对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的迫切性,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入脑入心。自觉把实现“双碳”目标作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由之路”,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主动沿着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勇毅前行。

 释放高效“行动力”,谱写“双碳”工作“新华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双碳”工作决不能止步于“口号”和“形式”,而是必须集策集智、发奋发力、用情用力的务实工程。当此时,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责任扛在肩膀上,以“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得”的紧迫感、“坐不得”的责任感,让党旗在推进“双碳”工作的各条战线高高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绿色转型,难免经历“短期阵痛”、面临“急难险重”,要拿出敢啃“硬骨头”、接“烫山芋”、挑“重担子”的魄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展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攀登“双碳”工作的更高峰。

 树立长效“风向标”,疏浚“双碳”工作“源头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水之山,必有其源。”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走深走细走实,并非一蹴而就的,离不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力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围绕长治长效,既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精心做好“碳达峰十大行动”,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统筹兼顾,树立“全国一盘棋”意识,出台相匹配、可衔接政策,实行层次清晰、可行性强的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项任务,拓宽“双碳”成果惠及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增益高质量发展。要致力构建与完善“双碳”工作激励约束等体制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指导实践,打出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发展”的强有力“组合拳”。

篇二: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达峰、碳中和主题心得体会汇编(3 篇)

 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集团公司围绕实现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追求,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行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在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责任和挑战,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要在这场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创新驱动低碳转型,以技术引领低碳发展,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为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排,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降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以技术促进产品升级,积极投身低碳、无碳能源生产与供应,引领各行业降低碳排放。这也给中国石化低碳技术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装备升级,推广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技术,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甲烷控排能力,减少自身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有序开展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引领化石能源的低碳使用。同时积极投身氢能、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开展配套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加快能源业务低碳化转型。

 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瞄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技术先导型公司的发展根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低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的竞争利器。扩大对外合作,加强交叉融合创新,充分利用 5G、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相互赋能,寻求突破点,加速油气低碳技术进步,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低碳技术链布局,完善现有研发体系。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全技术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石油石化领域低碳创新的主力军。完善优化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技创新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创新科研人员薪酬体系。打造优秀创新文化,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强党建引领保障,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速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关于“双碳”要关注这几点

 12 月 8 日至 1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所释放的几个最新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会议关于“双碳”的内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

 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第一个信号。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由此,中国能源产业正式进入“双碳”时代,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迎来大爆发。

 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光伏、风电产业开启了跃进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从业人士普遍过于乐观,出现了不少非理性的声音。二是在产能扩张上,不仅业内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扩产,以抢占市场,“圈外”投资者也蜂拥而入,纷纷加入了这场战役之中。为此,中央再次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同时也强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众所周知,在“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最大的矛盾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矛盾。我们也听到了诸多不理性声音,不少行业专家甚至提出“去煤化”,呼吁快速实现能源替代。尽管这样的论调不符合产业规律,但依旧不绝于耳。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第二个信号是纠正了褒“新”贬“旧”的观念,再度确认了煤炭的地位。长远来看,新能

 源会逐步走上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短期看,不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新能源电力还远远无法做到完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以煤电为主的传统电源。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正当其时。当下,煤电依然是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此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第三个信号是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此后,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形。

 时至今日再次提及,说明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并不能画等号,能源“双控”虽然在执行上更加直接、简便,但并没有反映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排放强度的差异。其意义不仅是纠偏,而是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更加

 科学合理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让实现控排的手段更加有力,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8 日~10 日在北京举行,在能源方面,会议指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宽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在认真研究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多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起着基石的作用。今年一些地区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出现非理性猛涨,导致的电力紧缺,影响了国内许多企业。针对今年碳减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xx 创新实验室研究员,xx 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xx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今年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电力紧缺的情况,说明我国碳中和进行的过程中,能源安全稳定、充足供应也非常重要,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离不开煤炭,还要利用煤电,但是煤炭要加强清洁化。

 张立宽也直接指出,近期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国情省情一味搞“运动式减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

 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就是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然,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那就要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使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林伯强特别提到了新能源和煤炭的配合问题,他表示,新能源是干净的但是不稳定,煤电是稳定的但是不够清洁,两者之间需要加强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未来煤电需要进行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备用能源,应对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以及极端气候等,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煤炭和新能源的组合如何优化呢?张立宽分析,一要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这一传统高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减少弃光弃风导致的能源浪费,实现煤炭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

 二、两项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对于我国碳排放的考核方式,未来也将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外,为什么原料用能也可以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部分,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不作为燃料、动力、热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的部分,比如煤炭行业一直倡导的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转变,也就是作为原料那部分的煤炭不再计入能耗双控。

 过去碳排放的考核,一般是省市县简单地层层分解,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未来这种考核方式将彻底转变,将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考核机制。

 为什么碳排放总量将代替能耗总量来考核呢?上述业内人士举例分析:比如一个地区或一家企业虽然是用能大户,但如果使用的基本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没有产生突出的污染和排放,未来或将不受能源“双控”约束,毕竟我们目前有些产业确实是高能耗产业,但用的是清洁能源没有高排放,那就应该用一种减污降碳的科学考核机制来对待,让考核更包容、更公平、更科学。对此,张立宽认为,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变考核方式,实现科学考核,这有利于统筹发展与减碳的平衡,有利于把握控碳减碳进程,有利于企业减负和地方发展。

 新的考核机制,将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张立宽看来,改变考核机制目的就是激励和加快新能源的发展,破除阻碍新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推动其科学合理发展,相信随着新的考核机制逐步确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进一步实现优化组合,新能源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也就能更好地实现安全可靠、更大规模地替代传统能源,更有效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两次提到了能源保供问题。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会议还提到,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能源安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后盾。张立宽认为,当前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终端用能的地位十分关键,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涉及能源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必须牢牢把住电力安全稳定充足供应这条底线,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逐步退出传统能源,甚至传统能源在完成“兜底保障”作用之后一段时间内或许仍有“应急保障”之需。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

 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篇三: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贯彻《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见》

 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 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这将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 税收、 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的协同作用, 推进“双碳” 目 标实现。

 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布局绿色低碳发展, 这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 将重塑国家间、 企业间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调整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和强化生态系统治理的任务很艰巨。

 尤其是当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 部分能源品类的外采率居高不下,能源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 政府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的财政支持力度, 2016 年至 2020 年安排生态环保财政资金达 4. 4 万亿元,年均增长 8. 2%。

 但是, 预计实现“双碳” 目标的转型资金或将达到百万亿元规模。

 在财政收支处于长期紧平衡状态下, 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是难以为继的。

 因此, 应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 加大激励和约束

 力度, 统筹有序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既要加强财政资金对“双碳”工作的支持力度, 还要发挥财政在投资基金、 政府债券、 PPP 等领域的引导作用, 健全市场化、 多元化投入机制, 形成“四两拨千斤” 的撬动作用。

 可通过转移支付、 政府投资、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支持方式, 加强对“双碳” 的资金保障和投入力度。

 一方面, 持续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光伏、 风电、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给予补贴,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及充电桩设施等给予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政策。

 另一方面, 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低碳转型、 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等财政支持力度, 推进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污降碳。

 随着产业发展, 也需动态调整政策门槛和支持力度,合理把握财政补贴标准及“退坡” 后的衔接安排。

 除加大财政支出外, 还可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强化引导和杠杆作用, 健全市场化、 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 发挥好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鼓励中央、 地方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产业基金, 并开展基金、 贷款、 债券等多种业务联动投放, 合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

 二是 将具有公益性、 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

 券支持范围,推动绿色政府债券发展。

 近年来, 政府债券在能源、 农林水利、 生态环保等涉及“双碳” 工作的领域, 每年规模达数千亿元, 未来政府债券范围扩容与稳定支持将更好助推该领域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策划、 技术、 运营等专业优势, 用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 PPP 项目 , 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

 、 全要素资源统筹一体化开发等模式, 以此来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率、 降低财政负担。

 此外, 政府还可采取投资补助、 资本金注入、 财政贴息、 政策性融资担保、 以奖代补等方式, 激发社会资本、 公益组织等在“双碳” 领域的投入。

 当然, 在健全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的过程中, 也要推动财政补贴、税收调节、 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 提升整体政策效能, 以更好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和可融资性。

 同时, 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痛点, 重点探索创新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固碳等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的价值补偿或实现方式, 并培育好、 发挥好碳排放权、 用能权、 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作用。

 此外, 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市场。

 通过多种财政工具助力和政策协同, 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金融资源共同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更好实现“双碳” 目标。

 篇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的重要一项, 财政部前段时间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明确了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原则、 主要目标、 支持重点方向和领域。

 这有利于让财税政策进一步体现绿色发展要求, 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两手发力, 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建立健全‘双碳’ 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 “十三五” 以来, 我国加快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制度体系, 推动“两只手”更好协同发力扶绿、 促绿。

 比如, 中央财政持续强化对相关领域的资金保障,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科研活动和清洁能源发展; 通过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推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融资等方式, 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 激发市场主体开展绿色投融资的热情; 不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有效促进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 积极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十三五” 以来, 我国以环境

 保护税、 资源税、 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 , 以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等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 的绿色税收体系框架构建形成, 在有效抑制企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为的同时, 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双向调节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这些财税政策的制定实施, 既注重对生态保护、 创新发展 的激励, 又强化对破坏生态、 粗放发展的约束,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主动护绿、 增绿、 谋绿, 需更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指挥棒” “牵引机” 作用。

 此次《意见》 立足当前发展阶段, 以支持实现碳达峰工作为侧重点, 明确财政政策将通过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 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五类政策手段, 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 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 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等六大方面工作, 并清晰勾勒出政策实施蓝图。

 这份文件, 为有关方面强化财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也为市场主体投身绿色低碳产业释放了强烈的稳预期政策信号、 做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把财税扶绿、 促绿的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要

 在提高政策效能上下功夫。

 一方面, 要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推进。

 各地财政部门要统筹考虑当地工作基础和实际, 制定和实施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财政支持措施, 推动财政、 税收、 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与此同时, 要坚持结果导向、 奖优罚劣。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中央财政对推进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支持, 对推进相关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地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 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此外, 还要加强交流、 内外畅通。

 强化多边、 双边国际财经对话交流合作,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推广国内外先进绿色低碳技术 和经验,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积极争取国际资源支持。

 行而不辍, 则未来可期。

 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把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一项项落实落细, 就一定能推动“双碳” 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生活的家园也必将越来越美丽宜人。

推荐访问: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形势 政策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