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古代牙坏了4篇

古代牙坏了4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5

古代牙坏了4篇古代牙坏了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清江南地区的牙人与牙行姓名:楼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冯贤亮20080401 论文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牙坏了4篇,供大家参考。

古代牙坏了4篇

篇一:古代牙坏了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清江南地区的牙人与牙行姓名:楼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冯贤亮20080401

 论文摘要牙人牙行作为交易的中介,自有交换以来就存在,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显其重要。明清江南地区是公认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牙人和牙行的活动空前活跃。对这一时期这一区域,牙人与牙行的发展状况、特点、管理、作用等做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牙人牙行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系统的整理。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牙人牙行的历史追溯、牙人牙行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牙人牙行的组织和运作等,但是长久以来牙人、牙行的问题都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没有论述牙人、牙行的专著,专题的论文也不多,且研究的角度多从经济史,缺乏从文化和区域社会史方面的研究。第二章主要是对牙人牙行历史的追溯。中国牙人由来久远,春秋时期已有相关记载。而牙行作为牙人开设的经营中介业务的商行至迟五代时已有。他们在前现代中国社会十分普遍,几乎涉及所有商品交换领域。但是,总的说来,与牙行发展繁盛的明清时期相比,从文献记载上看,宋元及其以前时代,牙行在贸易中的中介活动显然还不够广泛,还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第三章探讨了明清江南牙人牙行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明清时期江南的牙行与前代相比,更加繁盛,参与贸易的范围更加广泛,资本积累加强并向其他行业渗透,从业人员也大为增加,商业信用有所提高,并形成了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对于牙人的充当有明确的要求,牙行的内部运作和外部贸易也相当规范和成熟。第四章讨论了政府对牙人、牙行的管理,一是通过法律法规,一是通过税收。历代政府对牙行都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明清时更加完备。牙人、牙行所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充当政府管理商人的助手。所有的措施规定,既是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管理和商税的征收,也有利于商事纠纷和商业诉讼的顺利处理。第五章观察了牙人牙行的社会地位。从文人、商人和一般人群三个角度出发,文人鄙视之,商人与其既对立又合作,一般人群有求之。第六章研究了牙人牙行中的女性世界。女性牙人通常被称做牙婆,多为世人所诟病,在文学作品中也常为反面角色。但其实牙婆就是一种职业,妇女从事一

 定的职业,经济上有一定的独立,本身就是妇女地位提高的前提和表现。第七章论证了牙人牙行对商业活动本身的影响。积极的方面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消极方面也很明显,牙行制度的存在,造成垄断,制约着自由竞争;由牙人牙行担保的赊账行为在拖欠钱两的情况下会对商品经济造成阻碍;对明代中期以来江南地区社会风气的日益奢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八章分析了牙行繁荣的原因及其在近代如何走向衰落。繁荣原因主要有国家大一统,社会安定;长距离运输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市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形成了很多商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镇。牙行的衰落首先与它自身的一些固有弊端有关,而且这些弊端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演越烈。至于清末,西方资本进入中国的强大冲击,新式商行、公司、商店的出现,牙行成为了过去历史的一部分。关键词:明清江南牙人牙行

 AbstractAsthe tradi ngi nterm edi ary, thethe exchange exi sted and becam e m ore and m orei m portantw i th the econom i cdevel opm ent.At M i ngandQ i ng D ynasty,the SouthYangtzeRi verRegi onw asrecogni zedregi onofcom m odi ty econom y, w herethere w ereunprecedentedl yacti vebrokers and broker-houses.It i s ofi m port academ i c val ue andpracti calsi gni fi canceto m ake asystem ati cresearch on thedevel opm ent si tuati on,m anagem entcharacteri sti cs andeffect of the 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i n thi sregi on duri ngbrokerand thebroker-housepresenced si nceashi ghl y devel opedthi speri od.Thethesi si s di vi ded i ntosevenchapters:The fi rst chapteri s asystem i ccol l ati on about the research resul ts ofBroker and Broker- house i n 20thcentury.Theseresearch resul tsm ai nl yi nvol ved the broker’Shi story, acti onof broker and broker- house i n thecom m odi ty econom y, andtheorgani zati onand theoperati onof the brokerand the broker- house.H ow ever, forbroker-houseprobl em sdi dnot cause SH 伍ci ent academ i c attenti on.So farthere have been nom onographsorpapersabout thi sprobl em ,and m anya l ong ti m e.the broker and theresearcheshi storyof cul tural andregi onal soci ety yet.The secondchapter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InChi na,thebroker had al ong hi story,duri ngtheSpri ngandAutum n Peri od it had been i n rel atedrecords,asani nterm edi ary busi ness fi rm s setup bybrokers.thebroker-house had beenexi sted i n the Fi veDynasti esat l atest.Inpre.m odemChi nesesoci ety, the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 w erevery general ,i nvol vi ng al m ostfi el ds ofcom m odi ty exchanges.H ow ever, general l y speaki ng,l ooki ngfromthe l i teraturerecordi ng,com pari ngto theM i ngandQ i ng Dynastyw here the broker-house hadprosperous devel opm ent,i ntheSong andYuan Dynasti es and before,the acti on ofi nterm edi ati on w as obvi ousl y not enough,and thereale from the perspecti ve of econom i c hi story, l acki ngofi s m ai nl yon the retrospecti ve hi story of theal lbroker-house i ntradi nghad beensti l l

 possi bi l i tyfor furtherdevel opm ent.The thi rdchapteri s toexpl oretheorgani zati onandm anagem ent ofthe 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 i n the SouthYangtzeRi ver Regi oni nM i ng and Q i ng D ynasty.Atgenerati ons,the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 becam e m oreprosperous,w i th m ore w i descopeof trade i nvol ved i n and thestrengtheni ngof theaccum ul ati onofcapi tal .Itpenetratedsi gni fi cant i ncreasi ngl y em pl oyeesand com m erci alcom m odi tyci rcul ati on netw orksystem .Therew ere cl earrequi si ti onsfori nternaloperati on and externalbroker-house w as al soqui tem ature and standardi zed.Them anagem ent of the 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by governm enti s di scussed i n the fourth chapter, fi rst,through l aw s andregul ati ons,second,throughtax.Tow ards thebroker-house,governm entsof eachdynastytook di fferent l i nes ofm anagem ent m easures,w hi chw ere m orecom pl etei n theM i ngandQ i ng Dynasty.Them osti m portantrol epl ayedby the broker and the broker-house w as to act as the assi stantgovem m entonm anagi ngbusi nessm en.Al l of these m easureregul ati ons,the m anagem entcom m erci al taxl evy,but al so benefi thandi ngcom m erci alcom m erciall i ti gati on sm oothl y.The fi fthchapter i nvesti gatedthe soci al status of the broker and thebroker-house i n theeyesof thel i terati ,busi nessm enandgeneral peopl e.The l i terati despi sed them ,busi nessm enopposi tedw hi l ecooperatedw i ththem ,andgeneral peopl eneeded them .The si xthchapter expl oresthe fem al e w orl d of the broker and thebroker house.Fem al e brokers w ere usual l y cal l edYapo,w ho al w ayscri ti ci zedby the l ayfol k, andoftenappearedl i terature.But i nfact,Yapoi sj ust aprofessi on,andthephenom enonthatw om en took a certai noccupati ons,w i thsom e econom i c i ndependence,W as the prerequi si teandperform ancefor thei m provem entof w om en’posi ti oni tsel f.The seventhchapterdem onstrated thei m pactof the broker and thebroker-house on com m erci al acti vi ti es.Inposi ti ve aspect,they prom otedthi speri od,com pari ngw i thprevi ousi ntootheri ndustri es,w i thcredi t,andform ed abei ngabroker, thetradeoftheof thenotonl ytostrengthenofthebusi nessm andi sputesandandasnegati ve rol es i n the

 theprosperi tyof m erchandi seeconom yand i ncreasedthe country" sfi scalrevenue.The negati ve aspectw as al so obvi ous,thatthepresenceof thesystemof the broker-house causedm onopol y, restri ctedfreecom peti ti on·In cases ofm oney ow ed,credi ttransacti onguaranteed bythe broker andthe broker-house w oul di m pedethe com m odi ty econom y;and prom otedl uxurysoci al ethos w hi ch occurred si ncem i d-M i ng Dynastyi n the SouthYangtzeRi verRegi on.The ei 曲thchapteranal yzedbroker-house and howit decl i ned i n m odemti m es.The m ai nreasons ofthecausesoftheprosperi tyofprosperi tyw ere the nati onal uni tyand the soci all ong.di stance transport,andthel arge—scal e devel opeddom esti c m arket;w i th the devel opm entproducti onbases andprofessi onaltow ns w ere form ed al l over thecountry.The decl i ne of the broker-house w asi nherent di sadvantages,andtheseshortcom i ngshad not been sol ved butbecam e n10re and m ore seri ous.As for the l ateQ i ng Dynasty, becauseofthepow erful i m pactcausedbythe enter of w esterncapi tali nto Chi na,theoccurrence of newbusi nesses,com pani es,and shops,thebroker-househadbecam e apartof thehi story.Key w ords:M i ngandQ i ng Dynasty;J i angnan;broker;broker-housestabi l i ty, the devel opedof com m odity econom y, al otof com m odi tyfi rst rel ated to som e of1ts ow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二龆日期:盈2星:』:步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摊:/彦终日期:22Q 匿!至:查』’

 明清江南地区的牙人与牙行绪论牙人,即中介人,它的产生是经济自身发展的产物,据有学者考证,早在春秋时期牙人就存在于一定的商品贸易活动中。事实上,可以想见,它的产生应该与商品交换同步,只是在商品经济极少发展的情况下,小生产者和家内手工业者,只限于在当地市场上出卖制成品,这种交换具有偶然性,只是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来衡量物品的等价,并没有形成专业群体。但是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一直是商品贸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唐宋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 商业到处对于各种已有的在它们不同各种形态上主要以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生产组织,都多少发生分解作用’ ’ 1,因而“ 对于以前作为直接使用价值而生产的商品,赋予交换价值的形态"2,使得这种专门职业的人大大增多了。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网络的拓展,牙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问,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阶层,并且开始把触角伸向了交换领域的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换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身影。因此,他们的活动揭示了交易活动的过程和细节,他们也成为影响商品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牙行,即是牙人开设的经营中介业务的商行。随着商业的繁荣,大宗而经常的远地兴贩,要求有售卖收买的便利,于是富裕的牙人便开设起“ 牙店",以供远道的商人住宿和卸载货物,并在店里直接为客商“ 发卖” 和买。这种“ 牙店” ,通常就称为“ 牙行"。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牙人、牙行的问题都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没有论述牙人、牙行的专著,甚至为牙人、牙行专门开辟一个章节的著作也不多见。因此,对于明清时期江南牙人、牙行展开专门、系统的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前人的研究还未有专著出现,并且研究的角度多是从经济史。在文化和区域社会史方面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于牙人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1( 德) 马克思( K.) 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卷三,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0页。2( 德) 马克思( K.) 著,日知译:《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形态》...

篇二:古代牙坏了

文史知识 201 2.08牙痛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而且远古时代就已经在折磨人类了。

 在距今约六千年前的江苏邳县大墩子新石器遗址中, 就发现了许多患有龋齿和牙周病的人骨。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 牙痛多与口腔细菌有关。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人们也隐约意识到牙疼是由于某种小虫子在作怪。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等人于7世纪初完成的《诸病源候总论》 , 是一部专门研究各种疾病病因及症候的中医经典著作。

 该书卷二九写道, 牙痛的病因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髓气不足, 阳明脉虚”; 另一种则是由于牙虫而引起的, “虫食于牙齿, 则齿根有孔, 虫居其间, 又传受馀齿, 亦皆疼痛”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诸病源候总论》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604- 605页)。书中还写道, 对于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牙痛, 可以用针灸来治疗, 但对于第二种牙痛, 只能用药物把牙虫杀死,才能止住疼痛。既然牙痛是因牙虫造成的, 那么捕杀牙虫就成了治疗牙痛的关键。

 为此,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治牙虫的方法, 下面略作介绍。第一种是药物。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方》 卷二二中收集了许多治牙虫的药方, 其中不少药方中配有细辛。

 直到今天, 依然可以在药店里找到含有细辛的牙痛药。

 不过, 也有的药方显然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甚至可能是有害的,例如书中所介绍的“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瘥”(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 华夏出版社, 1993, 420页)

 。第二种是熏烫。《外台秘要方》 卷中国古代民间治牙“妙法”—— “捉牙虫”

 撰文/沈懿轩文化史知识

 65二二收录的“杀齿虫方”是:“雄黄末,枣膏和为丸, 塞牙孔中, 以膏少许置齿,烧铁篦烙之, 令彻热, 以瘥止。

 ”(《外台秘要方》 , 422页)

 此方想必颇为残酷, 一般患者恐怕难以忍受。

 相比之下,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卷一七中所收录的方法要温和多了,“用天仙子一撮, 入小口瓶内烧烟, 竹筒引烟入虫孔内, 熏之即死, 永不发”(中国书店, 1988, 21页)

 。第三种是针灸。

 元朝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中写道:“风牙虫蛀夜无眠, 吕细寻之痛可蠲。

 先用泻针然后补, 方知法是至人传。

 ” 这里所说的“吕细” 是穴位名, 其位置“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李宁点校《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0,92页)

 。第四种是巫术。

 唐代“药王” 孙思 邈在其名 著《千金翼方》 卷一 一中, 推荐了几种治牙符咒, 例如:

 “人定后, 向北斗咒曰:

 北斗七星, 三台尚书, 某甲患龂, 若是风龂闭门户, 若是虫龂尽收取, 急急如律令。

 再拜, 三夜作。

 ”(王勤俭等校注《千金翼方》 ,第二中医大学出版社, 2008, 254页)这个方法固然简单易行, 但估计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 最多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第五种就是设法直接把 牙虫活活捉出来, 即“捉牙虫” , 也有的称其为“撬牙虫” , 如清末满族作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 第三十八回中就写道,涿州的天齐庙里就有“许多撬牙虫的、卖耗子药的” 。

 捉牙虫主要流行于民间, 执业者通常为女性, 被人称为“药婆” 。

 在清朝乾隆年间王初桐所著的《奁史・术业门》 中有如下文字:

 “药婆, 今捉牙虫, 卖安胎、 堕胎药之类。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 三姑六婆》 中也提到了“药婆” , 由此推测, 捉牙虫的方法在元末就可能已经出现了。遗憾的是,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捉牙虫的资料很少。

 推测其故, 大概由于此种赖以谋生的独门绝技只能私下口头传授, 不能写成文字公诸于众。

 圈子外的人们, 根本无法了解其奥妙, 更无法载录。

 普通的学者, 或许还会觉得这种司空见惯的江湖骗术根本不值得书写。

 倒是鸦片战争后初次踏上中国土地的一些西方人, 出于好奇, 留下了关于捉牙虫的一些记载。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英国传教士哥伯播义 (Robert Henry Cobbold)

 的著作。哥伯播义是英国安立甘会(the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

 的一名牧师, 他于1848年4月到达上海后转抵浙江宁波, 此后长期在此生活。

 1851年,哥伯播义返回英国。

 两年后, 携夫人再中国古代民间治牙“妙法” ——“捉牙虫”

 66文史知识 201 2.08次来到宁波, 直到1857年才与家人一起离华返英。

 哥伯播义是宁波方言拼音方案的推行者之一。

 他除了撰写《真理摘要》 等中文著作外, 还出版过英文著作《中国人自画像》(Pictures of the Chinese)

 。

 此书不仅可读性极强,而且配有大量插图, 形象而生动地记录了19世纪中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书中有“有效的疗法”(the Infallible Remedy)

 一节, 专门讲述捉牙虫(图1)

 。哥伯播义在书中把捉牙虫的妇女称作“女郎中”(female quacks)

 , 认为她们的特征是:

 小脚, 发式整洁,随身携带长柄雨伞。

 她们不停地喊着“捉牙虫, 捉牙虫” , 在大街小巷中穿行。

 此外, 如果遇到别人的暴力攻击,她们也有很强的自卫能力。

 哥伯播义了 解到, “这些女郎中认为牙痛通常是由小小的蠕虫或蛆虫引起的; 这些牙虫的巢穴就位于牙齿的根部, 如果把它们从牙根赶走或劝诱出去, 那么持续的疼痛就会立即停止。

 但如何捉拿牙虫则是其行业秘密, 她们对此守口如瓶”。当时生活在宁波的西方传教士、 外交官对神秘的捉牙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出现了热烈的争论。

 哥伯播义的一位朋友认为, 这一定是骗人的把戏, 因为西方医生根本没有在牙床或牙齿里发现过这样的虫子。

 但英国领事馆的一位外交官却对捉牙虫深信不疑, 因为他曾亲眼目睹过。

 哥伯播义本人对此半信半疑。

 他说:“在宁波一带约有两千位妇女以捉牙虫为业, 如果都是江湖骗术的话, 她们如何谋生呢?人们会愚蠢到没病也要去找她们看病吗? 如果捉牙虫没有任何疗效, 人们会傻傻地掏钱给她们吗? ”

 生活在宁波的一些西方人也曾体验过捉牙虫。

 有位西方女子牙痛难忍, 在宁波的英国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病急乱图1

 哥伯播义书中的捉牙虫图

 67投医, 她后来请来了捉牙虫的女郎中,结果很快把牙痛治好了。

 在场的一位西方船长出于好奇, 谎称也患了牙痛。

 女郎中居然从这位船长的口中捉出了大约二十条虫子。

 此外, 为了防止女郎中们串通一气, 西方人曾要求女郎中单独一人在房间里徒手捕捉牙虫。

 出人意料的是, 女郎中还是从病人口中捉出了牙虫。这种治疗方法如此奇特而神秘, 促使一位来自美国的医生特地搜集了一些牙虫标本, 将它们小心翼翼地保存在酒精中, 邮寄到美国的博物馆去展览。哥伯播义最后决定自己也去试试。一天, 当哥伯播义与几个西方人在中国先生指导下学习中文时, 听到街上有人在喊“捉牙虫”, 于是佯装牙痛, 将女郎中请进屋里, 并且答应付给她优厚的报酬:

 每一条虫子三便士。

 他们先请她为中国先生捉眼虫。

 只见“女郎中从头发上拔下一根发亮的钢针, 再让人从厨房拿来一根筷子。

 她一手捏钢针, 一手握筷子, 两手交替摆弄, 用钢针从中国先生的眼中挑出了一条像蛆虫那样的大肥虫。

 接着, 那位女郎中又从哥伯播义一个朋友的口中捉出两条牙虫。

 最后,她从哥伯播义嘴里捉出一条牙虫。

 当哥伯播义等人要求继续为屋里的其他人捉牙虫时, 被她婉拒了。

 哥伯播义等人仔细观察了捉牙虫的整个过程, 但看不出任何破绽。

 不过,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 却使哥伯播义产生了怀疑。

 哥伯播义清楚地记得, 这个女郎中总共捉出了4条虫子。

 可是到了算钱时, 却发现杯子里有6条虫子。

 那个女郎中争辩说, 有两次她是同时捉出了一对虫子, 只是周围的人没有看清楚。这个女郎中拿着钱离开后, 无论哥伯播义他们如何邀请, 再也没有一位女郎中愿意为他们行医了, 可能是怕露了马脚。

 不久, 哥伯播义等人遇上了一位双目快要失明的老妇人, 而她原先竟然是从事捉牙虫的女郎中!

 这件事使哥伯播义彻底明白, 所谓的捉牙虫原来是一种骗术。

 他们赶快写信到美国, 让博物馆不要展出那些已经寄出的牙虫。哥伯播义说, 他在浙江省见到过不少捉牙虫的女郎中, 但“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是否也有这种人”。

 其实,这种治牙方法在古代中国的不少地方都有。

 例如, 至少在19世纪30年代, 广州就有一位名叫关联昌(别号“庭呱” )的画师就绘过一幅题为“医牙” 的线描画 (黄时鉴、 沙进《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59页)

 。

 画中的女子右手抓着写有“牙科” 的牌子, 左手扛着一柄长伞, 伞顶上挂有“凤阳精捉牙虫” 的招牌(图2)

 。

 据此推断, 凤阳“药婆” 的手艺当属一流, 或者说来自凤阳的“药婆”中国古代民间治牙“妙法” ——“捉牙虫”

 68文史知识 201 2.08牌。

 不过, 宁波方言歌谣中有“阿婆箝牌捉牙虫” 的句子, 可见“药婆” 扛着招牌是很普遍的。

 关联昌的这幅画属于外销画, 是专门出售到西方国家去的, 这说明当时一些西方人也和哥伯播义一样对捉牙虫充满了好奇。斗转星移, 时移世易。

 今天的中国,再也看不到以捉牙虫为业的药婆了, 但我们不应当忘却这样一群特殊的“专业妇女”。

 因为在她们的身上, 可以看到古人为医治牙痛所做的努力, 可以看到古代妇女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还可以看到中国文化阴暗面中欺骗的因素。本课题受 “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资助(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图2

 关联昌绘外销画中捉牙虫的女郎中最为著名, 否则她就不会打出这样的招牌了。

 哥伯播义书中那位捉牙虫的“女郎中” 同样扛着一把雨伞, 但伞顶没有招本书荟萃当今文史学界一流的专家学者, 编委、 作者、 同人, 从不同侧面, 回忆《文史知识》 办刊之初的趣人轶事, 和三十年办刊历程的感人点滴, 为您娓娓道来那难忘的与《文史知识》 相关的岁月。《文史知识》 三十年《文史知识》 编辑部编 3 2开

 纸面精装

 3 2开

 定价:

 3 2: 0 0元

篇三:古代牙坏了

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 ̄ 2005年4月第35卷第2期Chi n J MedHi stApr il 2005, Vol  35.N0. 2 ・考古与文物・  古人类牙齿生理解剖及口腔疾病 龚怡 杨圣辉 牙齿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不易腐烂风化,所以 古人类的牙齿、颌骨、头颅多以化石的形态被保留下 来。从猿到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漫长过 程,了解古人类牙齿的解剖生理及其口腔疾病的特 点,并与现代人类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解人类牙齿的 演化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的进 化、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有所认识。 一、 人类起源及牙颌解剖生理学变化 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相 互影响,人体形态及功能是亿万年来长期种系发展 的结果。通过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生物 化学和遗传学研究,就可以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古代到现代牙颌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活动, 比较其异同,就可以追溯其形态变化的痕迹,了解其 进化发展状况。因此,要了解人类牙颌演化发展过 程,就必须研究不同时期牙颌形态结构、牙体尺寸比 例、牙齿萌出、牙齿与颌骨的生长发育关系。 人类历史可按生产工具的性质划分为石器时 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 石器时代(约170万年一1万年前)和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一4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  晚期,也就是人类发展的猿人、 古人、新人三个阶段。 用古地磁法测定最早的人类化石可以追溯到170万 年前,云南元谋发现的两颗中切牙化石,牙齿粗壮, 唇面较平坦,与现代人牙齿相比,具有典型的古老性 质。【 l' 2J 现在对古人牙齿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是从不 断挖掘的人类化石中来认识人类的发展。在这方 面,古人类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人类在不同时期 体质构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做了深入细致的 研究,其中牙齿化石为人们了解人类演化提供了精 确记录。考古学界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普遍认为人 类是从某一种灭绝的古猿类演化而来。近年来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医史教研室 DNA序列研究显示,人与猿分别的时间是距今600 700万年前, 又分别向后期人类和现生大猿类方 向演化。从古猿到现代人类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演 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 人和现代人的过程。 , 4』  19世纪中叶, 达尔文和赫胥黎根据比较解剖学 和胚胎学的证据, 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人类起 源于古猿。古人类学家们也借助于丰富的化石资 料,阐述了不同时期人类头颅、 颌骨和牙齿的解剖学 特征。南非医学院解剖学教授雷蒙・达特,1924年 发现了距今440万前的“南方古猿非洲种”化石, 其 脑量和前突的上下颌骨,具有猿的性状;而与人类牙 齿近似大小,又具有人的特性。然而,距今240— 150万年前“能人”的脑容量已明显扩大,头骨形状 更为进步,牙齿缩小,而且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到了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60—50 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北京种”,已经具有一系列比早 期人类进步的特征,平均脑容量1 088r rd, 但比现代 人粗壮:头骨较厚,眉嵴粗大突出;嘴巴前伸,没有下 颏,钳状咬合,多颏孔;牙冠和牙根部都较现代人硕 大粗壮0[ 5-9]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 期,人类原始性质极其微小,基本与现代人相似,咀 嚼器官及咬合力量逐渐变小,引起咀嚼肌、 颌骨、面 貌及牙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头颅发达,下颌明显后 退形成颏;咬合关系变为中性咬合。所以,在从猿进 化到人类的漫长岁月中,人类体质发生了很大改变。 新石器时期气候从温暖潮湿向寒冷干燥转变,  气候恶化减少了野生食物的来源, 骨骼同位素资料 显示,小米谷物成为当时高度耐寒和干燥的食品。

  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咀嚼压力增加,引起牙齿 严重磨耗、颞下颌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生骨疣形 成。[10-1 2] 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发明了农业和畜牧 业,从狩猎型经济向农业型经济转变, 单一饮食,减 少了动物蛋白摄人和野生果实维生素、矿物质的获 取,影响了群体健康,导致身高明显下降,牙齿、 颌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医史杂志20o5年4月第35卷第2期Chi n  J  MedI -Iist/ kor il 2005, vol  35。

 No. 2 形态、解剖学特点与现代人类更加接近。 图1 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 现代口腔解剖生理学研究显示:人类在演化过 程中,牙齿为了适应颌骨退化和咬合力减少, 形态也 随之缩小。【l3j因此,研究牙齿大小、牙体形态、釉质 结构、磨耗程度及颌骨生物力学五个方面, 均以研究 食性作为有力证据,在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演化上 具有重要意义。【14- -17]  二、龋病、牙周病的演变及其研究 龋病、牙周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从 古今中外对龋病、牙周病的认识历史来看,人类自有 史以来一直与这些牙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从有文 献记载开始,经历了对龋病解剖学观察、流行病学调 查、病因学研究、龋病检查及治疗方法和充填材料的 不断丰富和龋病预防的发展。 1.龋病 古代对龋病的认识: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 代,已经用甲骨文记录龋病,龋字意为齿中有虫形, 这是我国最古老且珍贵的龋齿文献。春秋战国时 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重要 著作《黄帝内经》, 它真正系统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 人到医学领域,在口腔医学方面有许多论述:根据压 痛部位诊断龋齿;治疗龋齿则采用针刺疗法。对龋 病病因学的认识,西汉医学家淳于意做了明确记载: “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太阳明脉,既为苦参汤, Et漱三升,出人五六E I,病已, 得之风,及卧开口,食 而不漱。”对口腔不洁与致龋的关系已有所认识, 对 龋病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分析了致龋原因,又叙述了 治疗方法及预后。这是我国最早的龋齿医案, 是一 部全面完整的病案记录。u8 J 龋病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国内学者曹波1990年 报道,在广西柳江土搏甘前洞出土的智人化石中, 左 侧第一磨牙和右上第二磨牙都有龋病遗迹。在贵州 开阳仫佬寨洞穴中, 发现了晚期智人牙化石中, 也有 龋齿痕迹o[ 19] 随着古人类化石材料的挖掘,为人们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地点龋病发病状况提 供了充分的资料。目前,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40— 150万年前非洲南部的“南方古猿”, 其牙齿上发现 有明显的龋病痕迹。【20  J赞比亚卡布韦人头骨的牙齿 上,也发现龋病;另有报道,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新 人的牙齿上也患有龋病。 1  J国内学者韩康信观察了 湖北鄂西地区267枚巨猿牙齿化石,发现有很高患 龋率,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境内巨猿物种龋病的普遍 性。 J在原始人类疾病考察中, 不同时期不断发现 有龋病痕迹。【23 J  图2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龋病 近代对龋病病因学的研究:

 龋病病因学研究经 历了100多年历史,W.D.Mi ller从l9世纪末进行 了一系列细菌学研究,阐明了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 学说,对龋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Keys在20 世纪60年代提出龋病致病原因的三联因素学说、  Newbr un在70年代又提出时间因素概念,形成了四 联因素学说,更进一步丰富了致龋病因学说的内容。 其基本理论是:龋病是由细菌、宿主、食物、时间共同 作用的结果。[ 24]由于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的发展,从不同学科水平深化了对龋病的认识。 现代对龋病病因学的研究:1949年以后,对食 物与龋病的关系、唾液和血液中乳酸含量与龋病的 关系、乳酸杆菌与龋病的关系都进行了研究。随着 分子生物学、单克隆抗体等技术的应用,对致龋菌的 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致龋机制, 采用分子遗传学DNA重组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致 龋菌基因文库的构建,从而建立了分离和纯化与龋 病有关特定基因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基因表达与 调控,最终寻求控制龋病的方法。【25-27  J 2.牙周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医史杂志2005年4月第35卷第2期 Chi n  J Me dHistApr il 2005, Vol  35, No. 2 古代对牙周病的认识:古代牙颌资料显示,旧石 器时代早期,蓝田猿人下颌右侧第一磨牙颊侧牙槽 人类文化一行为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 关,这会在史前人类的牙齿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从 骨上,有明显萎缩和边缘变厚的牙周病理变化痕迹。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牙槽骨上,也有牙周病痕 迹。新石器时代,在江苏省大墩子遗址的l13件人 类下颌骨中,有46件患牙周病,占下颌个体数的 40. 7%。【 28J河南成皋广武镇遗址的l5件人类下颌 骨上,有l0个生前患有轻重不等的牙周病,两例牙 这些牙齿中提取信息,可以研究当时人类牙齿磨耗 程度与磨耗方式、牙齿疾病、与生活习俗和环境有关 的咬合习惯及牙齿修饰等的对比研究, 从而得到当 时人类食物构成、健康状况、行为模式的信息。再与 现代人类的牙齿健康状况、牙齿疾病资料相比较,以 了解现代人类的情况。 槽骨破坏严重,有的牙根几乎全部暴露,牙周病患病 率为66.7%。[ 29]  图3 新石器时期人类牙周病 三、牙齿磨耗与饮食、环境因素的关系 牙齿的磨耗是在正常咀嚼过程中,牙面与食物 等外来物质刺激或牙面与牙面之间互相磨擦,造成 的牙齿釉质、本质、甚至牙根部骨质缓慢地、渐进性 的生理性磨损。表现在人类牙齿上的磨耗实际上是 两种方式作用的共同结果,磨耗程度决定于牙齿硬 度、食物种类、咀嚼习惯和咀嚼肌张力等因素。[3o, 31 ] 古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牙齿的磨耗程度或速率及磨 耗方式时,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 还包括了食物结 构、食物制作技术、牙齿及整个咀嚼器官的健康状 态、上下颌骨咬合关系、人类行为模式等。[32,33]食物 结构是造成人类牙齿从萌出到个体死亡持续不断磨 耗的恒定因素,食物硬度大且富含颗粒成分,就会造 成牙齿磨耗速度加快。如果牙齿营养状况较差或釉 质发育不良,也会导致釉质硬度降低,牙齿磨耗速度 加快。牙齿磨耗还与人类在演化过程、文化发展及 生存环境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模式密切相关。[34, 35] 人 类的行为模式包括:生活习俗、咬合习惯、将牙齿作 为非咀嚼性的工具使用等所造成的牙齿磨耗。这种 作用在狩猎一采集经济为主的古代居民中表现明 显。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及生存环境与食物构成、  四、第三磨牙萌出障碍的演变过程 猿人阶段口腔特征适合第三磨牙正常萌出, 从 猿进化到人类的漫长岁月中, 人类体质发生了很大 改变,咀嚼器官及咬合力逐渐变小,引起咀嚼肌、 颌 骨、面貌、牙齿形态明显改变;头颅发达,下颌后缩, 形成颏;咬合关系变为中性咬合;[36, 37] 造成牙列拥 挤和第三磨牙萌出障碍。 新石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发明了农 业和畜牧业,从狩猎型经济向农业型经济转变,单一 饮食,减少了动物蛋白质的摄人和野生果实维生素、  矿物质的获取,影响了群体健康,导致身高的明显下 降。[ 38-40]由于骨量减少,颌骨的后缩,造成牙齿排 列空间不足,第三磨牙萌出障碍。由于新石器时期 人类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与现代人接近, 第三磨牙 阻生类型与现代人类也是接近的,可发生第三磨牙 的近中、水平、低位、骨埋伏等多种阻生状态。 图4新石器时期人类第三磨牙水平骨埋伏阻生 五、牙齿疾病研究展望 了解人类牙齿演化过程,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过 程,研究古人类的牙齿情况、龋病、牙周病的发病特 点及其演变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提高对龋病、牙 周病发病因素一宿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并与 现代人类牙齿资料进行比较,了解古代人类的行为 模式、生存环境、食物构成、群体结构、健康状况、疾 病状况等因素在牙齿演化上的重要性。进而, 我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6・  中华医史杂志20o5年4月第35卷第2期 Chi n  J MedHistApr il  20o5,vl 0l  35, No. 2 还要对古代人类牙齿、颌骨钙化程度进行钙、磷、氟 18郑麟蕃,吴少鹏,李辉奉.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北京:

 北京医 等元素含量的测定,并与现代人类进行比较;对古代 人类牙齿、颌骨致病菌进行有机物和微生物探测及 DNA、   的分析研究。 古代DNA研究是近年来由分子生物学、考古 学、人类学和古生物学等交叉产生的研究新领域。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提取和分析研究存留在 古代人类牙齿中的DNA分子,可直接分析古代材 料中的遗传信息。[42-4 6J 参考文献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  1—30.  易风.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4, 6—1 0.  吴新智.浅谈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大自然, 2004, 1:

 2—4.  刘武.人是怎么进化的.文物天地, 2004,1 52( 2):

 14—23.  刘武.人类祖先故乡何处.百科知识, 2004, 296(3):

 4—9.  王大全,杨秋.人类的祖先和朋友们.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O01.145—257.  7刘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大自然, 2004,1:

 5—10.  8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 37.  9刘武。高峰,郑良.牙齿尺寸比例及形态特征与食物结构的关系 一元谋古猿的食性分析.见:第八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11 3—125.  10 Angst  JL.Heal th a  cr uci alfact ori nthe ch ̄ esf rcmhunt ingt o de—  w pi ng farm ng i n  er n 1 Vl edl terra ̄l 1.I n:Cohen MN,Amd理 GJ,edi ts.Pal eomt l- dogy at  t he  ori gi nsof agr i ̄ture.Or lando,FL:

 A- 础 I血Press,1984,51—73.  11 Ekater im A.Pechenk na.Di et and heal th Changes at the End of  the Chi ne ̄Neol ithi c:The Yangshan/Longshan Transi ti on i n Shanxi  Pr ovi nc e.Amer ica  jour l ̄of phys ical ant hr opl ogy. 2002,  117:15—36.  12一H. G威尔士.世界简史.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40— 47.  13皮听,何三纲.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1—4O.  14 P S.Ungar.Richard F.Kay.The di et ary adapt ati ons of European Miocene cat arrhi nes. Proc.Nar1.Acad.Sci ence.UsA 1995.92:

  5479—5481.  15 Teaf ordMF,UngarP.Di et andthe  evol uti onofthe  earl iest human ar lcl  ̄tol 's. PNAS。2000, 97( 25):13506— 3511.  16 Edward F.Hal Ti S,Rosari o  H.Potter, Ji uxi ang Li n.Secul ar  Trendi n ToothSi zeUrbanChine eAssessedFromTwo—Generati onFami ly Dat a.Amer ican Journal  of Physi cal  Anthropol ogy,2001,115:312 318.  17 Suzuki  N.Ge ̄erati oml di ferences  in si ze and morphol ogy of tooth crows i n the young moder n Japanese.Anthr opol  Sci ence.1993,  101:405—429.  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 2—1O.  19曹波.化石人类的口腔疾病.化石,1990,1.  20 Cl ement AJ.Cari es i n the South Af ri can ape—nm.Brit  Dent J,  1956.101:4—7.  21 Brothwel l DR.The macrosc opi c dent al pat hol ogy of som earl ier human  popu lat ions( M).Dent  Ant hr op ol ,1963. 271—285.  22韩康信,赵凌霞.湖北巨猿牙齿化石龋病观察.人类学学报,  20o2,21( 3):1 91—1 97.  23李经纬,林昭庚主编.中国医学通史.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28.  24岳松龄.现代龋病学.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1993.  25黄力子.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中华口腔医学杂 志,1997, 32:

 34.  26王冰.龋病儿童唾液的免疫生化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3, 28(1):

 50.  27罗宗连.唾液抗体对龋病发生及变链菌粘附的影响.中华口腔 医学杂志. 1993, 28(3):

 164.  28韩康信.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考古学报, 1944,  2:125.  29周...

篇四:古代牙坏了

 密级

 国际十进分类号(UDC)

  第四军医大学 学 位 论 文

  陕西出土陕西出土6000年和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齿结构、年前古人牙齿结构、

  组成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组成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题名和副题名)

 孟

 勇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丁

 寅

  教授(主任医师

 指导教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名称口腔临床医学(正畸学)论文提交日期2011.04 答辩日期2011.05 论文起止时间2009 年 11 月至 2011 年 04 月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独独独独

 创创创创

 性性性性

 声声声声

 明明明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与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保保保保

 护护护护

 知知知知

 识识识识

 产产产产

 权权权权

 声声声声

 明明明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四军医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第四军医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第四军医大学。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含电子版,保密内容除外)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并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内容的浏览和下载服务。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陕西出土陕西出土 6000 年和年和 1000 年前古人牙齿结构、 组成年前古人牙齿结构、 组成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研 究 生:孟

 勇 学科专业:口腔临床医学(正畸学)

 所在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导

 师:丁

 寅

 教授(主任医师)

 辅导教师:邵金陵

  教授(主任医师)

 关键词:关键词:古人类 流行病学 龋病 牙齿磨耗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分析 食物结构 牙釉质厚度、密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二二 O 一一年四月一一年四月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目目

 录录

 缩略语表······························································································································1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5 前

 言······························································································································9 文献回顾····························································································································13 一、龋病的相关研究 ································································································14 二、牙齿磨耗的相关研究·························································································16 三、牙釉质厚度、密度的相关研究·········································································18 四、牙齿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相关研究 ·························································22 正

 文····························································································································27 实验一

 陕西出土 6000 年和 1000 年前古人牙齿病理特征的流行病学对比研究···28 1 材料与方法············································································································28 1.1

 样本收集·······································································································28 1.2

 研究项目和诊断标准····················································································29 1.3

 观察与记录···································································································30 1.4

 数据的分析处理 ···························································································30 2 结果························································································································30 2.1

 6000 年和 1000 年前古人龋病的流行状况··················································30 2.2

 6000 年和 1000 年前古人牙齿磨耗的调查分析··········································33 3 讨论························································································································35 3.1

 龋病方面·······································································································35 3.2

 牙齿磨耗方面 ·······························································································36 实验二

 陕西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釉质厚度、密度的对比研究···················38 1 材料与方法············································································································38 1.1

 样本···············································································································38 1.2

 测量设备·······································································································38 1.3

 扫描重建并测量 ···························································································38 1.4

 测量辅助平面的确定方法············································································39 1.5

 牙釉质厚度的测量内容················································································40 1.6

 牙釉质密度的测量内容················································································42 1.7

 数据采集及处理 ···························································································42 2 结果························································································································45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1

 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的牙釉质厚度分析·············································45 2.2

 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的牙釉质密度分析·············································47 3 讨论························································································································49 3.1

 牙釉质厚度、密度的研究方法····································································49 3.2

 牙釉质的结构和功能····················································································50 3.3

 牙釉质厚度、密度的分布············································································50 实验三

 陕西出土 6000 年和 1000 年前古人牙齿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52 1 材料与方法············································································································52 1.1

 样本·······································································································...

推荐访问:古代牙坏了 古代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