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9篇

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9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4

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9篇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经济师》2018年第3期参考文献:[1]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9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9篇

篇一: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济师》2018 年第 3 期参考文献:[1] 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 高梦婷.以情商培养助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3]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赵景会(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嬗变后的当代科学内涵, 论述其重要意义及必要性,继而探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3-204-02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随着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使工匠精神逐渐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加之,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从企业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强调企业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而关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鉴于此,本文拟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没有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 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所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认知层面: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铭记敬业意识,秉持认真踏实、克己自律的态度,积极主动付诸于实践,认真、忘我地投入的职业品性与职业精神状态。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一致。

 因此,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应该将敬业精神作为内核,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行为层面: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工匠精神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持续专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

 工匠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首先, “认知”方面:表现为从书本中获得理论知识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各行业能手、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其次, “行为”方面:表现为工匠们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锤炼,将所学的技能和诀窍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需求、新的理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合理改进,坚持守正创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勤于行、巧于作、精于业的基础上,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勇于探索, 破旧出新。

 在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异常熟悉和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三)终极目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们树立自己关于质量及品质方面的意识, 并确立其标准,铭记匠心,多次锤炼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术业有专攻,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到精通、专注和极致,并将专攻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我国有不少坚守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工匠,且数十年如一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都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周东红加工而成。

 30 年来,周东红秉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只要经他手捞且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会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在学术方面,以更好、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好中求更好、精益求精的目标。青年是民族之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代表,应该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与塑造自己,使自己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二、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在互联网 + 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易受熏染的群体,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并受到其传播的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被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以至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 “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并积极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摒弃不良观念, 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当 代 大 学 生 工 匠 精 神 的 弘 扬 和 培 育●李 倩 李亚亚????????????????????● 产学研经济204 — —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8 年第 3 期断钻研,提高效率和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二)有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内在要求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培养道德品质。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二者高度一致。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努力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实现根本任务。

 另外,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并影响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校实现更长久的发展。(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从而肩负起经济转型发展中创新的使命。

 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起推动作用。三、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探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对我们自身、高校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用其指导和塑造我们的精神风貌。

 具体可以从自身、高校、社会等方面入手。(一)明确自身地位,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则应该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明确自身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新时期“工匠精神”中的内涵一致,因此,就要求我们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抵制由网络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端正态度,做到一丝不苟、持续专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二)促进高校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高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高校,并有效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学校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1.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培养工匠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传授思政课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中,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铭记匠心,持续专注、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和了解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践行,做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传帮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要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做好学生工作,尽可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深远持久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比如在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走进校园;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进行优秀爱岗敬业教师评比活动,打造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各方面素质不断完善的综合型人才。

 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面,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此,高校应搭好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训练基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中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业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感悟其本质,做到知行合一, 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外, 高校还可以采用“导师—— — 学徒制”。“学徒制”与创新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可在院系内,也可跨院系在交叉学科间实行,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

 通过这些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崇尚学术,躬行实践的良好习惯,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不断超越自我,迎合创新的时代需要。(三)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力。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在广泛地传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网络碎片化认知。

 鉴于此,政府应该努力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营造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积极宣传。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并建立优秀工匠的专栏,使更多的人去浏览和翻阅,并进行互动,增加点击率,发挥典型和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意加强网络监督,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传播正能量。总之,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并用其指导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0)

 [2] 张佳景,魏杏芳,董志.网络碎片化认知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作者简介:李倩,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亚亚,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 产学研经济205 — —万方数据

篇二: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浅析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曾雅楠作者简介:曾雅楠,女,汉族,江西宁都,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着重要变化。知识经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提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资源,如何培养在核心生产和一线工作的创新应用技术型的复合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工匠精神理念是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积淀和延续。关键词: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人不断地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产品精心雕琢出来,追求完美的一种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我们称其为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而言,其最终目的就是设计和制造世界同行业内最优秀的产品,超越同一行业领域其他人制作的同类产品。学者们表示,始终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超越的创造者精神、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内容的制造和服务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就目前工匠精神的研究实践及应用的情况而言,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方面。(一)追求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要重视细微之处,努力追求极致与完美,主动花费充分的时间及精力对于某一事项、学习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修正与改善,尽可能变得完美。(二)追求认真、严谨工匠精神必须要禁止机会主义。在当前实际生产经营中,要确保、精确到每一个细小零件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三)专注、耐心及敬业精神一个工匠人的专注和耐心决定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工匠精神要求专业、敬业。为制造出统一行业领域内最好的产品,对其职业精神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此外,当代工匠精神也包含不追求名利的良好品质,专注工作、学习,并且是源于自身对工作及学习的热爱。二、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工匠精神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现代职业道德和文化,对其继承和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时代参考价值和广泛的经济社会实践意义。在当前注重高职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和培养工作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以及高职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弘扬高职生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制造业经济体和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出口国,中国 220多种工业产品的年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制造业 500 强之首。虽然我国的制造业有一定规模,但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实现当前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十分紧迫。我国要加快推进制造工业强国的建设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精神是在坚持中追求完美突破和实现完美创新。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职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一批创新技能型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储备人才,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业技术强国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二)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传统的职业院校发展以就业率和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重要依据,现如今,对于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评估更多的以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为此,在产学结合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不断调整应用学科和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并优化稀缺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未来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对于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但需要特别注重和提升其理论的素质和提高实践技能,更需要培养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品质,工匠精神本身就是这种优秀职业精神和品质的重要体现。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由大众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三)有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高职生提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是高职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 “三观”的关键时期。培养工匠精神,能更好地帮助高职生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其钻研的精神和强烈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正确的职业道德,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和就业观念,为其将来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其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工匠精神中还包含淡泊名利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能够有效地促使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能够使其专注于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热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以更理想的方式发展,最终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11三、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作为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充分培育工匠精神。规范并长期的坚持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据 “00”后高职生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性的开展培育工作,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一)注重日常教育,把工匠精神纳入德育的主阵地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实践活动中,积极地营造弘扬和培育高职生 “工匠精神”的氛围。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品德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高职生充分认识 “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成长、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高职院校要把 “工匠精神”的理想价值、意识取向和行为表现等一系列要素更好地融合于这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使高职生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例如:将职业生涯规划转化成教育学生的职业必修课程,为学生的技术修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定期观看和弘扬 “工匠精神”的宣传片,从源头上切实抓好对培育高职生 “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举行围绕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理想价值追求、职业规划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使学生深刻了解如何实践工匠精神;通过评比、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使 “工匠精神”在高职生心中生根开花。(二)坚持价值引领,把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探索和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如榜样引领教育,激励高职生弘扬工匠精神,有效地促使高职生主动地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学校设计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读本,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辅助教材,通过教学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使工匠的精神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三)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弘扬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不仅要努力培养好高职生的基本专业知识,也必须努力培养高职生的卓越、奉献、诚实、创新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要实行工匠精神的融入,帮助高职生充分理解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是高职生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一个必要条件,推动和引导着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和形成。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必须要和生产实践理论教育有机融合,加大工匠精神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比重,加强工匠精神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和联系,积极地推进理论与生产教研的融合。在仿真模拟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以 “学徒”的身份和角色跟随老师,以 “准员工”的身份和角色跟随老师进行真实的生产操作或管理工作,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参训学生的专业服务、责任和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品味和理解工匠精神的各种文化内涵,使得工匠的精神能够溶于内心,落到实际行动当中,做到知行合一。(四)优化校园文化,把工匠精神导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工程刘献君教授在其专著 《人类之治》中对涂又光教授提出的 “泡菜理论”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认为学校育人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2] 高校校园文化要强化优良校风、教学实践活动精神和各种学习活动精神的建设,以高职生为校园文化核心。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 “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3]为给高职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重要基础,高校要着力为学子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建筑等物质文化资源,设置文化 “上墙”、石头 “题字”等方式,进行文化熏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资源和搭建平台。此外,各高职院校通过微博、微信、APP 等宣传阵地,通过文章、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好工匠精神故事,便于高职生理解和内化。在高校制度文明建设的层面,高校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一系列符合新时代高职生的发展规律的日常政治学习和实际社会生活工作行为的规范性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有效地引导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进一步形成严谨自律的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五)坚持以身作则,使工匠精神培育成为高校教师培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广大高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认真接受传统教育、率先垂范,用工匠精神重新武装和严格要求自己,让工匠精神重新发展成为培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广大高校教师继承和发扬其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守工匠精神,把教书育人当作最高的价值、最高精神追求的工匠精神,用对师德的熏陶和对人格的感召、用对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去教育和培养人、关心人、教育人。其次,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牢固树立弘扬工匠精神的理念,不断地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技术专业化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 “德艺双馨”的原则和标准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 “教书匠”。再次,遵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解大学生个体、需求差异、思想动态多元化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认真的做到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使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校园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为学生所吸收。总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既是高职生的一门素质教育必修课,也是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融入高职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其成为学风和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生自身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贵在 “知行互动”[N]. 人民日报. 2014 -2 -26 (02).[2] 秦岭.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4.[3] 秦岭.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9.

篇三: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培育 “ 工匠精神 ”

 的 路径建议思考

  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备扎实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专业教师的授课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处理好“较真儿”与“差不多”、“显性”与“隐性”、“眼前”与“长远”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工匠精神”的准确理解 “工匠精神”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当然也不是今天人们的创造,纵览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其实历史上我们并不缺少工匠和工匠精神,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很

 好地将它传承下来而已。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如鲁班、华佗、李时珍、黄道婆、庖丁等,他们都有着令人惊讶的高超技艺,并且也都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工匠艺人们的技术劳动及创造却受到人们的轻视,甚至被贬斥为“奇技淫巧”;而西方的工匠精神自其萌芽之初就被看作是一种“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柏拉图认为,工匠从事产品制造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取报酬,而是为了追求作品本身的完美与极致,工匠所具有的技艺明显有别于挣钱之术。

 二、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在工作中,笔者通过与一些教师同行的沟通交流和与不少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的接触和了解,现在不少企业都反映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基本都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即使个别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的,只要他(她)愿意学,也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在岗培训加以提升;但普遍反映毕业生比较欠缺的是踏实肯干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爱岗敬业态度,甚至有部分毕业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工作,还戏称自己为“佛系青年”。这也反映出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态度方面的要求要远低于对

 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为了纠正这一偏差并为“中国制造 2025”服务,我们必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更加强调“工匠精神”

 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都离不开具体的专业,同样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不能离开专业,这首先就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实际保持紧密的联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和依据,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和公共课程等如何开和课时比例等都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规定,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既然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中反映学生存在“不够踏实认真”和“不能爱岗敬业”等方面的问题,那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应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对专业技能的强调之外,还要加强通过人文素质课、思想政治课等进行的踏实、乐业、敬业等精神的培养。防止培养出来的是技能过硬,却不爱工作甚至是不愿工作的毕业生,因为无论如何只有踏实努力和热爱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对

 专业技能和生产工艺进行精益求精的追求,最终产生行业精品、形成可贵的“工匠精神”。只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设定,才能有相关的课程开设,也才能在具体的课程授课中着重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靠单独哪一门课程,而应该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都要强调和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素材,通过全时段、全科目和全方位的“工匠精神”熏陶和培育,最终才有可能达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设定和要求。

 (二)教师的“ 言传身教” 要体现“ 工匠精神”

 都说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当然需要为他们进行授课的教师首先具备“工匠精神”并且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包括任课教师对教学任务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专业技术技能的精益求精、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生学习目标的严格要求和学生专业技能的严格把关等各方面,学生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形成认真负责、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习惯,一旦踏上工作岗位,自然

 也就能体现出严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符合“工匠精神”的素质要求来。

 (三)校园文化的打造要充满“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课堂上的专业教育,还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制度建设、实物展示和价值信念三个层面共同营造尊重工匠、培育工匠和学习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从一入学就向学生传达“崇尚技能、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价值信念,培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技能、对技能不断追求卓越并能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日常管理中也应有“尊重工匠、挖掘工匠、培育工匠”等相關的制度保障。

 三、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除了主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师授课过程和校园文化的打造都需要紧紧围绕“工匠精神”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必须要有“ 较真儿” 的精神,摒弃得过且过的“ 差不多” 想法

 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要有“较真儿”的精神,必须敢于较真儿、勇于较真儿;而不是凡事都只追求一个“差不多得了”得过且过式的做法,我们平时的工作及社会生活中就是有一部分人、很多时候秉着“差不多”及得过且过的想法,而不去钉是钉、铆是铆地较真儿,也就无法产生卓越、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

 只有在任何场合和地点、面对任何人都敢于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式地较真儿,完全摒弃掉那种“差不多行了”式的得过且过做法,才能够促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正如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所说“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 6 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 6 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正是有了这种跟自己较劲、跟数字较真儿的精神和做法,才造就了高度精密和精准无比的德国制造业,并且德国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贯彻这种看似“冥顽不化”的执着做法,比如被称为“日耳曼战车”的德国国家足球队…… (二)必须要区分“ 隐性” 与“ 显性” 的差异,理性对待职业技能比赛

 所谓的“隐性”就是指存在于人内心的毅力、秉性等不易察觉但却能对人的行為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长期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而“显性”则是指那些能够看得见的、引起人

 们关注的外显的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隐性”因素更多是本性使然的、是工匠们自觉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如无论有没有外在检查都自觉去做到更好的精益求精精神,或是对出自自己手的产品(服务)坚持比行业标准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或者是在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方面追求极致等;与之对应的“显性”则是指比如通过技能比赛等这些风光出彩的机会,可以迅速让人们获得较高知名度等机会。

 在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过程中,也应分清楚“隐性”与“显性”的差异,比如对于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等,是能够彰显一个学校及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但是不能过分夸大职业技能比赛的作用,甚至以此取代对专业非比赛选手“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通过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培育,逐步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养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出彩表现或获得奖励而去刻意为之的功利行为。

 (三)必须要兼顾“ 眼前” 与“ 长远” ,避免急功近利

 培育“工匠精神”还必须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韧和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切忌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并且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诸如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等一些需要长远习得和内化为自觉下意识行为的方面,应该保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被一些短期的眼前

 利益所蒙蔽和影响,越是长期有效和长远管用的,培育和习得的周期也就越长,是急不来的。

 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中不要计较短期的眼前利益,能够超越世俗和名利观念,时刻坚守自己本行业的“初心”,并且要教育学生不要被当下的困难所吓倒,要始终保持一颗“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心,真正做到如设计建造了紫禁城的明朝木匠蒯祥那样“一生专注做一事”,将一件事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如在不少行业稍微有点名气就大肆各处开连锁店的当下,仍有不少老作坊、老手艺人仍然坚持不扩大规模、不开分店,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传统工艺、传统做法,倔强地坚持自己的职业初心而不被短期诱人的经济效益所迷惑。这种手艺人及老匠人的坚守、对自己从事行业的热爱和专注,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篇四: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18 卷 第 2 期 职 业 技 术 Vol. 18 No. 22019 年 2 月Vocational Technology February, 2019DOI:10. 19552/j. cnki. issn1672 -0601.2019.02. 007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工 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崔 文芳,严海欧,陈 静,秦德志,王利平(内蒙古农业大学,呼 和浩特 010019)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所关注的“工 匠精神”,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人才观而提出的。文章对在职业教育大学生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角度介绍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 -0601(2019)02 -0029 -04Cultivating Ways of“Craftsmanship Spirit”forColleg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CUI Wenfang,YAN Haiou,CHEN Jing,QIN Dezhi,WANG Liping(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9,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craftsmanship spirit”concern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alentconcept brought b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andpromoting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among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craftsmanship spir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Keywords:craftsmanship spirit;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on收 稿日期:2018 -06 -10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团队项目:基于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为平台的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崔文芳(1977—),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玉米高产氮高效生理基础研究。0 引 言“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精神。[1] 而 作为教师,工匠精神激励着教师心无旁骛,爱岗敬业,忠于内心,身正为范,不断追求卓越。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长期工程,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今年的“两会”上李总理指出:“工匠精神”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作为当代的高职教育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总理之所以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缺少工匠精神,尤其我们高职教育学生更为缺少。据统计,全球“长寿”企业中日本最多,3146 家,德国 837 家,荷兰 222 家,法国 196 家,这些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中 国工匠精神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工匠精神的缺失。作为青少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是未来高尖端行业的中流砥柱,可以说,祖国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紧密相关。1 职业教育召唤“工匠精神”1. 1 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对事物要有更高的追求。职业教师的工作并非如很多人认为的重复性的脑— 9 2 —

 第 18 卷 职 业 技 术力 劳动,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实际在教学中,一位专业水平较高的职业教师应具备严谨的工匠精神,即具备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笔者在本系农学及园艺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植物生理发展中某些生理指标新的测定方法、新的仪器,给学生推荐专业期刊、网站及查阅资料的方法等,教师不仅自己要不断进取,同时要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经常给学生介绍查阅和了解新信息的方法、途径,并时刻注意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有意义。一个有上进心、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仅要长期研究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经常认真地研究探讨某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改革,及时总结心得体会,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师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落后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随专业的时代发展,才能使自己处于本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应该有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只有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具备扎实和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用全新的知识和理念来教育和引领新时代的学生,才能为现代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会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1. 2 教师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现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教学过程本身是带有艺术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并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针对现在的多数职业教育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这些学生对课堂教学缺少兴趣,课后不复习,缺少探索精神,职业教师更应针对生源特点使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深入体现,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学能力:一是教研室内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教研室的功能之一即是便于教师集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系专业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专业教学观摩活动,并组织课后讨论,每位教师都要参加观摩和讨论,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室活动,每位教师轮流进行讲解,活动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专业科研内容,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师资培训和企业锻炼,定期安排学生去大型企业参观。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选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这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利于教师把新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在不同季节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企业的新技术,了解生产中应用的新设备,我系各专业学生均开设专业实训课程,每年利用实训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去周边相关企业参观。针对我们专业来说,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只有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才能熟悉和了解现代生产实用技术,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操作规程,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强化校内实训,提高操作技能。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已建成一批多媒体教学平台,但缺少视频展台、实践操作台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室,校园、实验室、实训室尚缺少网络化。应充分利用网络,鼓励教师开展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本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网络化,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信息。四是以教学和科研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科学研究成果本身的大量实例材料用于教学,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大量文献— 0 3 —

 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工 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第 2 期材 料和在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虽然不能全部形成科研成果,但是其中某些生动形象的例证,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而又枯燥的创造过程,教师把科学研究期间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介绍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献身精神,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发奋刻苦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恒心。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科研的发展,旨在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以不同形式鼓励教师参与和开展科研工作,以老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定期开展专业科研讲座,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基金项目,成立教研科研创新团队等。在教研科研过程中,教师开阔了科研教研思路,加强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等素质的培养,同时能够把积极向上不断钻研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总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大胆改革,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能够独当一面。1. 3 教师要发扬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教师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进取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都会影响学生,会不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以身作则,科学严谨,不断进取,学生也会默默地以其为榜样,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每时每刻发扬严谨的工作作风,用言行举止感化学生。2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学生要把学习工匠精神贯穿在整个学习中,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要有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注重学习方法,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多理解,多实践,实践出真知。第二,学习要专注,一时的踏实学习很简单能坚持,但是能在整个求学生涯始终都保持这样持之以恒的态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长期坚持下去才是“工匠精神”的真实体现!第三,学习要持之以恒。不但要勤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勤于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就业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为自己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这样将各种知识融合起来,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第四,在实践中创新,将实践的经验与收获作为创新的资源和动力。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精神,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学习还是实践,“工匠精神”都应当深入人心,在实践中创新和历练,从中不断获取宝贵经验,并不断发扬“工匠精神”。2. 1 挖掘利用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资源高职院校把在课堂上传授“工匠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工匠精神”主要来源于各种专业的书本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源。为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植物生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些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例子,例如:如何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从生理角度如何提高作物产量?合理灌溉为什么可以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怎样能做到合理灌溉?如在课堂上介绍玉米专家李少昆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校长和其他卓越的科研人员的一些科研事迹,他们的工匠精神是与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夜以继日地钻研探索,孜孜不倦地反复实践,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宝贵的资源如果在教学课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工匠精神,还可为学生未来踏踏实实地从事本专业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2. 2 实训课程实践“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大学的第一年是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还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热情和青春的活力,应该及时使学生投入到各种专业实践中,只有在技术基础课理论与实践教— 1 3 —

 第 18 卷 职 业 技 术学 过程中主动培养学生务实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他们才能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并提高专业技能。对于学生,重点是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还要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其深刻内涵,理解了才可能主动向培养目标努力。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会开设实验课和专业实训课,在实验课和专业实训课程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的农学与园艺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独具特色,以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作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行“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该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不断传承和弘扬光大。第一步,基础技能的实训:在第一、二学期,学生以工人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最基本经验技能。第二步,专项技能的实训,在第三、四学期,学生以准技术员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第三步,综合技能的实训,在第五学期,学生以准经理人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综合经验技术。第四步,职业技能的实训,在第六学期,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学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该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工匠精神,持续到毕业,非常有利于学生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3 结语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领地,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途径将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技术人才,不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但是具备了“工匠精神”,在学校里认真、踏实地学习一门技能、具有“工匠精神”的有技能基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最受...

篇五: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20 年第 01 期收稿日期:2019年12月3日。我国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是在2016年。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开放、平等特征的体现,它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与时代内涵。只有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水平,进而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是我国电商企业“工匠”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对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1 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我国数千年的悠久文化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各行各业涌现出诸多优秀技术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企业的崛起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在不断追求速度与效益的背后,我们似乎忘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期,不管是生产制造业,还是学术界,都必须加强对”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的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具体来说,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就是创造,但工匠们所具备的创造精神并非某一刻的灵感涌现或顿悟,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积累的,通过对前人的技术工艺、产品等进行改良,从而实现推陈出新,使产品和技术达到精益求精,这才是工匠们创造精神的充分展现。第二是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大多数人都认为制造就是按照相关生产要求与技术规范对某类产品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事实上,这一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和简单的复制活动不同,工匠们在制造产品的时候始终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与高标准的审美,从而为所有产品注入独有的生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产品的二次创造。第三是知行统一的实践精神。所有优秀的工匠都是从学徒做起的,学徒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技巧和诀窍,这就是”知“的过程,在学习完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以后,学徒需要反复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技术,这就是”行“的过程。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2.1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2015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职业学校的办学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架构已经基本形成。职业院校每年能为社会各行各业输出1千万左右的毕业生,其中,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大约有10万,仅占总人数的1%。而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未来的10年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未来电子商务行业也将在国民经中占据更大的比例,很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人才,这就给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学校应当积极把握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之中,从而为输出高质量的技能型电商人才做准备。与此同时,这也是促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2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电商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障近几年,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以淘宝为例,其每年双十一的成交量都在百亿以上。电商企业的飞速崛起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加入到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学习。然而,电商企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明显的问题,如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卖家信誉偏低、冒牌货泛滥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然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高职院校作为电商人才输出的一大主要基地,应当尤其注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其在掌握必要电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始终以严谨专注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工作,从而适应新时代下电商行业转型与发展的现实需求。2.3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电子商务业务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大必备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讲,网络是当代电子商务能否实现长远发展的先决因素。在电子商务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贸易理论知识、网页美工、网络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工匠精神本身所提倡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等,恰好是现代电子商务业务升级发展过程中所必备的,由此可见,培育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实现电子商务业务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3 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主要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作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一种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商务活动。和传统商业活动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对于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具体来说,这一技能型人才应当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应掌握全面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灵活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网站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第二,应具备能适应电子商务企业、传统企业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等岗位需求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虽然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专业理念不够清晰。电子商务专业理念的重点在于商务活动的营销与市场理念,需要用正确的商务理念来加以理解,而非简单地概括为商品交易,应当具备系统化、专业化的商务知识作为支撑。第二,专业目标定位较为模糊。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目标定位上都比较模糊,大都把目标笼统地定位为培养电商行业的人才,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不可能培育出电商领域的全才,而只能通过教学培养出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第三,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定位上还不够清晰,在平常的教学中,基本把时间浪费在了“什么是电子商务”等基本概念的讨论上,这些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分析与设计、信息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就是当今我们经常谈到的“互联网+”,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与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4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4.1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实际开展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以前,应对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在之后的教学课程设计中进行有机融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时候,应注重对其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等的培养,严格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等内涵完美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黄 兰,黄守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摘 要: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就必须积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养一批优秀的大国工匠。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理念,尤其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专业,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本文笔者就针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思考·探索175

 2020 年第 01 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此同时,教师也必须坚持以身作则的基本原则,积极主动地践行工匠精神。例如,教师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的时候,可通过教学设计把当今企业所采用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相关操作技巧的时候,教师应当把数据平台操作的一丝不苟的要求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并形成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精神。4.2 在专业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实践工作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学生也只有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并树立起追求工匠精神的意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时大约占总课时的40%,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被组织于仿真的工作条件下开展模拟工作实践,也就是专业实训。在实训课程教学之前,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课程设计,此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课堂上可直接进行。近些年,一种全新的、把多门不同课程融于一体的实训形式逐渐出现,这类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相对较为复杂,教学时间也比较长,通常需要专门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集中实训,但这种实训方式的仿真性也更加突出。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为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可根据设计好的工作时间每天上下班,并在和实际工作环境基本相同的格子间中开展模拟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同时也能感受到真实工作时的氛围,从而树立起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意识。4.3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单单依靠自身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尽管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仿真条件,但模拟出的企业环境和真实企业环境之间仍然是有区别的,只能暂时作为一个学习平台,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企业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引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对应的合作关系,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之中去锻炼和体验,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工匠精神。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可选择当地一家电商企业进行合作,由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电商企业进行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锻炼技能的平台,并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质检部门还应当定期对学生与正式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评选出表现优异的人员,并给予其适当的奖励,通过采取此类激励措施,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重要性,并主动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5 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对我国电商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要塑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型人才,学校除了做好相关教学与实训工作以外,还应当适当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元素,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训、校企合作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必须注重对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具备正确得职业态度,从而对学生起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参考文献[1]丁昭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3):85.[2]丁昭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3):78-81,85.[3]曾玲.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育途径探索[J].今日财富,2017,(003):127-128.[4]刘敏,王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的路径探讨 —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赢未来,2018,000(016):P.21-22.[5]王丽菊.论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电子商务,2018,(3):79-80.[6]陈则怡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9,(19):116,118.[7]张俊.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1):61-65.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作者简介:柯江林(1993-),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3日。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一起,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逐渐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冲出与对抗的竞争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合作共赢等新型理念越来越得到了全球的认可与支持。与此同时,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极大的改变,非传统性全球问题的突出如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的矛盾、新型网络犯罪问题的兴起等对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此外传统性全球问题亦未能得到彻底解决,贫困饥饿等仍萦绕在当今时代的各个角落。这些问题的解决难以单凭一国之力,而是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且由西方国家构建的旧的世界秩序早已不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的构建就显得是十分必要的。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处同一个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外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便提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在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突出的全球性问题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1 共同体概念主要泛指有同一基础、一致利益的联合体,不仅包含了自然社会中所形成的诸如血亲共同体、组织共同体,亦包含了诸如有共同理想、奋斗理念的思想联合体等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一步发展,不同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的利益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并号召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加入...

篇六: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ull; 高职教育研究 •带 、 气球 、 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金丝线均价格低

 廉 , 制作成本低 ; 仿真血液经过输血训练灌注入

 气球后用于采血练习 , 通过装置实现再利用 ; 本

 装置制作简单 , 方便拆卸更换容易老化破损的材

 料 , 如头皮针胶管和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乳胶手

 套 、 高密度海绵垫 、 气球等 。

 综上所述 , 本研究

 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转化前景 , 可在职业

 院校及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SUE

 MOORHEAD,

 MARION

 JOHNSON,

 MERIDEANMAAS. 护理结局分类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6.[2]

 吴文秀.护理学生进行静脉输液技术训练输液

 器循环利用的研究 [J] . 中医临床研究 , 2017( 14 )

 :

 :

 125-126.[3]

 石玉.静脉输液技能仿真训练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

 与应用 [A]

 〃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3 年河南省护理

 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 [C] .河

 南省护理学会 , 2013 :

 :

 4.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耿云霄黄国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广东广州 510520 )【 摘

 要 】

 本文以积极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研究目标 , 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培育

 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 、 学校育人使命具有一致性 。

 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顶层设计缺

 失 、 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困难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等现象 , 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过程

 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话语方式 , 从构建协同教育机制 、

 营造 “ 以美引善 ” 的校园文化 、 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以及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活动等方向培育工

 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 关键词 】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2016 年开始 , “ 工匠精神 ” 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的爆款 , 各行各业都在践行国家的号召 , 弘

 扬工匠精神 , 厚植工匠文化 , 崇尚精益求精 , 培

 养各自行业内的 “ 中国工匠人 ” 。

 作为育人主阵

 地的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 创

 新教学方式 , 拓宽育人途径 , 协同社会 、 企业联

 动 。

 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 , 一方

 面能有效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 促进其服

 务社会 , 实现人生价值 , 另一方面对促进民族团

 结 , 实现 “ 民族一家亲 ” 有积极意义 。1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应然要求1.1 国家的发展需求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一致性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并行不基金项目 :

 广东食晶药品职业学院课题 “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 ( ( 201 町 G20 )

 ; 广东食岛药品

 职业学院校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

 悖的 。

 理想信念既是青年确立价值目标的重要

 依据 , 也是推动事业成功的支撑力量 。

 高校思政

 工作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和灵魂 , 根据新时

 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青年的认知情况 , 大胆

 创新教育方式 , 用理想信念武装青年的头脑 。

 将

 “ 工匠精神 ” 的内涵要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 , 是大

 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支撑 , 对学生职业认同教育

 起着引领作用⑴ 。

 学生应以理念养成为内驱力 ,

 促进个体自我与社会职业角色相融合 , 通过职业

 认同的培养过程不断实践 “ 工匠精神 ” 的品质要

 求 。

 青年承担着实现两个 “ 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

 重要历史使命 , 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休戚相

 关 , 青年强则国强 。1.2 学校的育人使命同培育合格祖国青年接班人

 的一致性教育是塑造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有效手段 。

 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应贯穿 “ 工匠精神 ” 的精

 45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益求精 、 专注敬业等要素 , 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

 行改进 , 不断促进育人方式的多元化 、 多样化 ,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 、 能动性和创造性 ,帮

 助大学生认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

 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完备的职业能力 , 有自信

 和激情能在相关职业领域取得成就⑵ 。

 将 “ 工匠

 精神 ”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 使大学生

 潜移默化地吸收和理解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 , 对

 构建和谐社会 、 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 也是高

 职院校需要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 。2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不足2.1 顶层设计缺失致使大学生教育理念发展迟滞学校顶层设计者观念意识相对落后 , 仅停留

 在 “ 大学生不出事 ”的层面 , 忽略了大学生的

 发展诉求 , 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 , 教育内

 容与形式趋同于非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

 以思想政

 治课为主体灌输工匠精神理念 , 以专业课和实训

 课为主体展开工匠精神体验的 “ 双主体 ” 培育模

 式 , 阻碍了大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熏陶的通道 , 使

 其缺少全方面多层次的浸润 。

 大学生对工匠精神

 的理解有共性和特性之别 , 高职院校应了解 、 改

 变和创新教育形式 , 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

 征的开放教育模式 , 及时调整 、 丰富教育内容和

 形式 ⑶ O2.2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 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在交友 、 学习等诸多方面的适应过程中会消耗较

 多的精力和关注力 , 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

 间用于弥补第一课堂的差距 , 从而导致他们较少

 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 无暇提升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3]

 o 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较全面的

 了解 , 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 ,

 学习热情容易消退 。2.3 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仍需统筹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社

 会 、 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相互配合 , 可以从思想观

 念 、 工匠制度 、 教育导向 、 工作实践和文化传承

 等路径切入 , 进行价值重塑 , 构建制度 、 文化 、

 课程和实践等多种培育路径 ⑷ o 学校是培养大学

 生工匠精神认同感的主要阵地 。

 但是重技能 、 轻

 素养的教育导向易使学校教育有功利化倾向 , 导

 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以工资高低 、 环境好坏为取

 舍标准 , 缺乏奉献 、 敬业精神以及忠诚意识 , 整

 体就业能力不强 。

 目前国内的企业虽然认可工匠

 精神是优秀员工的必备要素 , 但缺乏强烈的培养

 意愿 。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 激励机制 、 员工

 培养等方面 , 较少明确涉及工匠精神 。

 大学生进

 入实习单位后 , 体会不到工匠精神在企业的落地

 和保障 ,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显著阻碍高职大学

 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3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需注意

 的问题3.1 用碎片化时代的话语方式增加理想信念教育

 效果青年是互联网运用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 00 后 ” 大学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主体 , 在网络

 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新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 , 他

 们独特的学习方式 、 自我表达的意愿 , 去组织中

 心化的强烈意愿 , 都对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

 新要求 。

 增强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

 需要结合碎片化时代的生存特点创新话语方式 。

 第一 , 去中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交往方式 。

 碎片化时代 , 个人对网络资源的占有无限放大 ,

 以往教育者掌握资源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 使得教

 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角色身份 , 由单极权威型直线

 灌输式话语方式转为多级平等型辐射互动式话语

 方式 ,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 拒绝 “ 自说自话 ” ,

 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 “ 一言堂 ” , 转变理想信

 念教育的话语叙事方式 , 以话语关系为依托 , 围

 绕双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⑸ 。

 第二 , 浅

 层具象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描述方式 。

 在碎片

 化时代 , 用更少的精力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为需

 要 。

 “ 高大上 ” 的话语方式带来大学生理解方面

 的距离感 , 出现交流意愿和频率降低 。

 高职院

 校的教育主体需要增加将主流话语转化为 “ 生活

 化 ” 话语的能力 。

 以 “ 三贴近 ” 为工作思路 ,

 从传播媒介 、 内容形式等方面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话语的感染力 、 穿透力和说服力 , 有意识地运

 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话语讲清大道理 、 讲好小道

 理 、 讲倒歪道理 , 使它们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资

 源凶 。3.2 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紧密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

 46

 • 高职教育研究 •重要的精神支持 ,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具体实践 , 契合了现实需要 。

 第一 , 树立崇尚劳

 动新风尚 。

 在中国梦的语境下高职院校要引导大

 学生以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

 观和价值观 :

 诚实劳动能实现人生的梦想 、 展示

 人生价值 、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二 , 有机融

 合和体现新时代的价值导向 。

 在个人微观层面 ,

 匠人所秉持的精业 、 诚信等职业理念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 “ 爱岗 、 敬业 、 诚信 、 友

 善 ” 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

 重简单劳动 、 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 。

 第三 ,

 共享共建全媒体平台 。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好两微

 多端的全媒体平台 , 挖掘 、 塑造和宣传典型人物

 体现出的创造精神 、 实践精神等相关要素 , 以故

 事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内

 涵 , 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弘扬 、 传承 “ 工匠精神 ” 的助推器 。4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路径4.1 基于工匠精神构建大学生协同教育体系第一 , 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协同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

 来 , 打破思想政治教师负责理念信念教育 , 专业

 教师负责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壁垒 。

 针对大学

 生的学习特点 , 建立激励机制和长效运作机制 ,

 将专业教育 、 思政教育等显性教育活动同学生课

 外兴趣活动 、 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活动有机统

 一 、 融合和调动起来 , 使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大学

 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 多维度 、 多形式地对大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

 第二 , 建立跨

 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

 基于习近平的精准 “ 滴

 灌 ” 理念 , 构建跨部门的学生信息大数据平台 ,

 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 收集整理不同类型

 的学生信息 , 进行 “ 用户行为分析 ” 。

 通过调

 研 、 分析 、 度身定做等环节 , 在遵循大学生成长

 规律的基础上 , 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 , 开

 展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

 例如 , 针对

 大学生群体 , 可以从教务处提取学生成绩信息 ,

 从学生处获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从团委了解学

 生第二课堂活动轨迹 , 从心理中心了解学生的

 心理健康情况 , 从后勤处获取学生的消费行为习

 惯等 , 多种途径搜集大学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数据 , 据此分析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 、 习

 惯特点 、 消费水平 、 家庭状况 、 心理状况及其关

 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 , 让数据发声 。

 大数据

 技术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应用方向 ,

 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汇总 、 整理 、 归类和分

 析 , 让这些信息得以量化和显现 , 初步描述大学

 生呈现出来的行为轨迹和注意力焦点 , 尝试对大

 学生的感受 、 情绪态度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具象化

 评估 , 这对落实精准 “ 滴灌 ” 理念的有效性 、 精

 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也是在学生管理工作

 精细化 、 精准化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

 第三 ,

 建立多层次平台合作模式 。

 校企合作 、 产教融合

 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 锻造工匠精神的重要途

 径 。

 企业 、 学校 、 行业协会等相关利益方需要共

 同努力 , 大力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与支持 , 协调

 搭建技术人才和工匠精神共育平台 。

 行业协会牵

 头调研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人才供需状况 , 参与

 制订有具体内容 、 可操作性强 、 有行业认可的标

 准体系 , 协助企业 、 高校等构建区域性 、 行业性

 公共技术培训及服务平台 ; 企业制订师傅带徒津

 贴制度 , 落实优秀师傅奖励计划 , 为学生提供实

 习场所 , 承担与学校共建专业 、 共编教材 、 共同

 派出师资等工作 ,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 学校建立

 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 打造 “ 双师型 ” 队伍 , 完

 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衔接 ,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

 发展的方方面面 , 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

 构建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平台 。4.2 基于工匠精神营造符合青年适应性的校园

 文化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敬业专注 、 精益求精等品

 质通过对个人认知产生影响而发挥作用 , 可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 ABC 理论 , 从三个方

 面建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

 第一 , 提升素

 质 ( 认知者因素 )

 。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

 的审美素养教育 , 通过 “ 以美引善 ” 激发其对美

 好事物的热爱 , 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

 以美育追

 求为工匠精神的内驱力之一 , 只有形成对人类命

 运关注的情怀 , 才能激发人们最持久 、 最强烈的

 热情 。

 第二 , 塑造情操 ( 认知对象因素 )

 。

 校园

 文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 以参与性和自我体验为

 主 , 包含人际关系 、 集体舆论 、 心理氛围等诸多

 要素 , 能从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深度与广度 。

 社会实践 、 社会调查 、 社会公益等

 活动借助解决一项项现实情景问题 , 潜移默化地

 4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 坚忍不拔的意

 志力 、 ...

篇七: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政策建议研究 ①李 丽,张 宏(昆山开放大学,江苏 苏州 215300)[摘 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支柱, “十四五”规划的落实离不开人才支撑,每一个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性需求都非常紧迫,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这是职业院校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必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塑造,培养具有高尚职业素养的“职业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才。因此,基于“工匠精神”内涵,对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提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相应的施教之策。[关 键 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政策[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5-0068-02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应有之义优秀的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十分注重细枝末节的处理,对产品有极高的要求,力求完美,追求极致。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优秀工匠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认真负责、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价值追求。“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充实,将这种精神贯穿到实践教育中。个人认为,其中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敬业。对工作能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己的工作必然全力以赴,工作之余也当尽量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其二,精益求精。哪怕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能力。其三,专注。工作,其实就是一种服务,要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旦开始工作,便心无杂念,不贪、不欺骗,关注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其四,创新。工作中能够不拘泥于常规,追求完美,大胆创新。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和践行工匠精神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制造而言,工匠精神是精髓,也是灵魂。由于缺乏“工匠精神”,导致我们的发展出了很多问题。从个人层面看,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职业院校的正确认知,进入职业学校后,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想法颓废生活,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待加强;从宏观层面看,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领域中,企业和工人重量不重质,在细节方面不够重视,大而化之,产品质量不佳,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大而不强、品质不高、创新不够,其一就在于“匠人”们的素养不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并不是避难所,工作不仅仅是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无论是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大环境来讲,还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我们每一个个人的发展来讲,都非常需要工匠精神,时代在呼唤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实现 2025 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工匠精神”。实现这些,更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艺的技术工人,这就对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政策建议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性需求,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一)德技并修,融入工匠课程在“职教 20 条”中特别强调,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这指明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技”兼备的学生,改革就业目标导向、技能目标导向、知识目标导向的弊端。就业目标导向、技能目标导向和知识目标导向的学校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就业目标导向的学校过分强调实用性,人性的养成沦为人力的训练,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就从“育人”退化为“制器”;技能目标导向的学校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沦为共性的打磨,被“科学”地打造为量化、格式化的一代;知识目标导向的高职院校始终不能打破“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桎梏,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自我意识的表达和创新。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要汲取经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把①基金项目: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现状调查与培育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ZZZ26;主持人:张宏)。作者简介:李丽(1981—),女,山东曲阜人,昆山开放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张宏(1973—),男,安徽贵池人,理学博士学位,昆山开放大学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人才培养68 - -万方数据

 课题 人才培养学生放在首位,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通过德育教化学生,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引导学生树立工匠情怀。例如,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通用素养、行业法律法规等课程,定期要求学生进行思想汇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技能,报效祖国。(二)践行“1+X”,夯实匠人技能在“职教 20 条”中,鼓励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这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无论从前哪一行工作,都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干好业务、服务好人民。践行“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措施,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唯有夯实学生的知识、技能,才能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考核评价模式,将学校学历教育考核评价与“X”证书的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按照证书的考核标准统筹安排任务,逐步实现同步考核评价。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成果管理办法,学历的教育成果与“X”证书的成果要相互认可,学生在校期间关于本专业应考取、可考取的证书有哪些,进行证书考核方面的教学指导,放宽考取证书的门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把毕业、是否党员作为考试的限制性条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考评内容应当与计算机二级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相结合,对学生程序的编写、文档的编辑、图片的合成处理等相关方面进行考评。这样,学生既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证书的通过率。(三)双管齐下,打造工匠教学在“职教师资 12 条”中提出要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我看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活动,没有教师不成教,没有学生不成学,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要求教师也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工匠型”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贯彻到教育教学中,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扰,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层面,要积极地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教学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打磨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对教师要开展党课学习、思想教育,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够互相指正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产生职业倦怠感,出现不良的师德作风。高职院校对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机制,将教师的道德情操纳入考核机制,教师是否存在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对待学生是否认真负责,这些都应当成为考核评价教师教学的因素;教师层面,为人师表,要注意到自己日常中的一言一行,文明用语,诚实守信,成为学生的好老师,不能歧视学生,更不能对学生施加暴力,要留心观察,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成长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素质人才。(四)校企合作,锻造工匠能力“教职 20 条”鼓励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生产劳动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不能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个体,必须将两者融合,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办学形式方面,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必须融合起来。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的文化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须融合起来。第三,在改革创新方面,企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必须融合起来。在落实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高职院校要以市场的现实性需要为导向,体现出就业导向,结合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例如,企业的结合,通过市场调研,现代企业急需的物流、汽修、计算机、高铁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学校在这些专业上可以体现一定的倾向性,在资金和资源的匹配上优先考虑。战略方针的结合,国家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批的人才,高职院校是否考虑将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纳入课程设置,在设计方面可以融入乡村文明规划,在农学方面可以融入产业种植技术,在物流方面可以融入产品销售模式。总之,在社会主义的指导下,人的价值逐渐凸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有生力量, “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是要整治行业的不良社会风气,改变行业的精神面貌,重塑制造者的性格和精神。在这个“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应当把握时机,变法图新,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伟大宏愿,这有赖于工匠们能够掌握精湛的技艺,精心打磨,引领创新,社会祈盼高职院校能够培育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不断进步中审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标国家下达的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多方施策,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保障制造业领域的产品质量,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增效提质。参考文献:[1]李华宾,张丽芳.通用职业素养指导与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胡林.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20.[3]唐妍霞,李艳,吕全影.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N].中国教育报,2019-03-20(4).[5]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研究,2014(10):91-93.[6]田秀政.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编辑 马燕萍69 - -万方数据

篇八: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代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培育路径 ①姜 虹(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摘 要]中国实现“智造强国”,社会需要“大国工匠”,高职院校可从拓展思路、建设机制、夯实基础、加强渗透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关 键 词]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7-0056-02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提到工匠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中国古代不乏“杰出匠人”,现实中国亦出“大国工匠”,国外企业也有成功经验, “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1] ”,加速构建与制造业强国相匹配的“大国工匠”体系,提取、借鉴、归纳、总结,是高职院校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一、新时代工匠精神探析(一)从中国和世界工业文化发展史中寻找工匠精神的成功案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实践立场指出,改变世界就要改变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从宋代的科技整体水平远超于当世;从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再经“科技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可以总结出一点,在各行各业频出能工巧匠的国家里,必定非常重视工匠阶层的地位和待遇,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社会舆论导向,所以才成就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二)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界定“中国智造”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五千多年的中华史,经历了朝代更迭、豪杰并起、文化融合、生产发展、文明进步的积淀。透过一件件出土文物,不仅使当代人得以窥见前朝的时代特色,也能充分感悟到古代匠人群体对职业和专业的执着坚守、对梦想的极致追求。“大国工匠”都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传人,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坚持质量至上,重视每一个细节,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体现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突破创新的高贵品格和崇高精神,这些正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精神”的特质。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高职院校应当从拓展思路、建设机制、夯实基础、加强渗透四个方面着手,涵养、激励师生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磨砺、锻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以满足实体经济和制造强国对以敬业、求精、执着、创新为职业追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 。(一)拓展工匠精神培育思路,实现思想育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要善于运用合作思维、创业思维、跨界思维,拓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思路。首先,要敢于打破思维界限,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尝试跟多个他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从本校专业教学实际出发,发展具有“专业+思政”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与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或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自身实际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路径。其次,近几年,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积极运用“双创”理念培育能够实现“双创”目标的合格人才,但是相比于本科院校变现“双创”的雄厚实力,在思想育人工作中,高职院校更应着力于运用创业思维改变在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即教会他们善于寻找有利契机和有效方法,预见符合自身学业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脚踏实地地行动。再次,在国家启动“双高计划”后的第一个五年周期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发展跨界思维,敢于突破体制障碍、领域界限和政策壁垒,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多方联系、密切交流,努力寻找共通的教育理念,争取在教育导向上逐步达成共识,并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狠抓落实,从以教育管理①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9 年度一般资助项目“齐文化‘一课三平台’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 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 (2019106);2020 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齐文化通俗读本” (2020-SKZZ-69);山东省 2015 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研究项目“齐文化的普及化研究” (15BZBJ04)。作者简介:姜虹(1972—),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齐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课题 院校治理56 - -万方数据

 为导向转向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分学科专业开展思想育人工作,转向融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思想育人工作,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多元文化。(二)建设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实现制度育人工匠精神是促使中国制造业由量变转向质变的灵魂动力,必须通过有效措施和长期行动才能养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人才培养,制度先行。国家应努力建设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促使其形成一种文化的力量,并通过启发、教化和培育,使禀赋不同的个体水平得到整体有效的提升,使之凝聚成一种民族精神。首先,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发展人才竞争策略、抓好日常工作管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双师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同时,应实行校企专业人才“双向流动”制度,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创造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让他们享受到更加优厚的待遇,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作为刺激因子,切实发挥出以绩效考核激励人才竞争发展的杠杆作用,聚焦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学生做好充足的师资储备。其次,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速、职教形态变化新要求,及时补充或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设计,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授课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创建能与国家战略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符合产业行业交叉发展总体要求的、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建设综合体系。第三,高职院校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协调、统筹落实教师工资、职称等福利待遇的配套措施,激励广大教师把对育儿、养老、房贷、职业发展等的外在生活压力转化为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精神动力,潜心钻研,用心教学,勇于实践,锐意创新,争做“既会说、又会做、能干好”的新型职业教育教师,把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三)夯实工匠精神培育基础,实现实践育人首先,高职院校应聚焦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加快推进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和产教融合,从学校实际出发,自主建设或者与企业联合建设一批既能突出学校现有专业教学特点、又能符合市场就业需求导向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通过搭建高水平实战平台,真正实现老师现场教、师傅贴身带、学生动手做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一定强度的、比较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一段时间的参与实际操作和生产锻炼,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真实工作岗位应当具备的操作技能,磨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锤炼敬业求精的职业品格。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成立校际合作联盟,建立校企合作网络,鼓励、指导、培育更多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可以帮助师生提前了解政府、产业、市场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真实需求和对技术标准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帮助学校进一步拓展、改进、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合作资源,构建更多能够激发学生产生自我发展、自我革新内在需求和行为动力的“双创”平台;再一个方面是通过参与实境锻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现有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激发他们产生自我学习的持续动力,并从才干增长和素质提升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四)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实现文化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任何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其养成过程需要在主动或被动吸收、借鉴、继承前人或他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素质。高职院校也应利用少说教、多示范的隐形教育模式,使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意识状态下提升品格修养,涵养工匠气质,打造匠人情怀。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一是要充分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特别是要善于汲取地域传统文化中关于工匠精神论述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企业锐意改革、勇于求变的创新精神,抓住教师授课的关键环节,利用开设讲座、开展心理辅导、聘请企业专家或优秀技术人才到校做报告的机会,向学生讲述、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匠人故事,充分发挥世界各国文明演进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工匠楷模对师生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二是要多开展一些直观的、情境化、浸入式的体验活动,如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动手设计工艺作品、开设手工制作课程、观看工业文化展览、参观工业文化遗址、参加戏剧小品表演等,把工匠精神培育切实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传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春风化雨”式的濡染涵养师生“匠心”,以细心、进取心铸造师生“匠魂”,以恒心、耐心锤炼师生“匠技”,形成具有“中国精神”特色以“敬业、求精、执着、创新”为职业追求和职业理想的校园文化。参考文献:[1]沈英甲.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创新机制壮大“大国工匠”队伍[N]科技日报,2020-01-17.[2]高楚云.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N].湖南日报,2017-07-31(4).◎编辑 薛直艳课题 院校治理57 - -万方数据

篇九: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1 交流探索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冯 彤摘 要: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现阶段,学校在思想和制度层面对于工匠精神存在认知偏差,成为落实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困境。为此,需要了解工匠精神新时代下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15-0191-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15.093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社会中营造敬业爱岗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家的倡导和要求下,社会和各大产业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将工匠精神作为指引来要求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不但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就业,完成育人的目标。一、工匠精神内涵工匠是指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磨炼出来的专业人才,他们在专业上有着较深的造诣,具有一定的工艺专长。在封建社会,我国出现工农业分工后,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业的人才,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工匠人。他们始终以铸造优质的产品为立身之本,并将技艺传承作为一种情怀,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清晰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手艺人。发展到近代,我国各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使更多行业出现手工艺者,工匠精神在原来的基础上被注入新的内涵。在传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理念下,增加了追求精益、爱岗敬业、创新理念等。其中精益求精主要是要求工匠人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产品进行二次创造,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体现工匠品质,展示工匠人的卓越追求。爱岗敬业主要是要求工匠人对工作有热爱的态度,面对时代的要求能够激发自身的能量,不断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为岗位贡献力量,也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创新理念主要是指不再要求手艺人一味地进行手工劳作,而是更加尊重个体的发展,为其添加新的生命活力,为实现中国创造提供良好的动能。二、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影响高职培育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文化和制度层面上。首先,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影响,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受人管制的工作,不但自身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工匠精神也有着理解上的偏差。他们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对于劳动型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内容理解不深刻,认为劳动岗位的社会地位不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物质追求,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专业技能研究上,无法以工匠人为目标展开工作。同时,大部分家长也存在着错误的想法,认为工匠精神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在岗位中的磨炼过于辛苦,对于学生的工匠追求不给予支持。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和教育部门还未建立可供人才培养的政策内容和制度,高职院校在实施育人工作时容易陷入误区,难以建立高效的工匠育人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工匠精神需要长久的教化,在教学层面难以执行,短时间的引导和教育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实施的主动性不足,容易造成工匠人才的培育形式化和边缘化,无法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良好发展。三、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牵头作用,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环境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与牵头作用,提倡培育人才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高职人才培育的思想认同和价值共识,重塑工匠精神培育新环境,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体系与规章制度,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与重视,并认同工匠精神观念文化,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将工匠精神引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培养出来的高职人才都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在此过程中,可通过鼓励高职院校管理者,借助传播媒介、学校教育、文化。

 。. .。

 。

 192 交流探索宣教等方式,从多渠道、多平台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最美工匠评选等实践教育活动,设置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奖学金、助学金、学分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高职学生通过参与此类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工匠精神。其次,还需要高职院校弘扬精益求精、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利用传统新闻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等,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作用。并协同新媒体社交平台、短视频 App、教育网站等,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时效快、传播面积广等优势,将工匠精神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认同。此外,还可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与牵头作用,支持公平竞争的制度文化建设,以公平公正的制度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落实政府提出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强制度文化教育,通过开设专业课程、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以及社团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宣传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制度,以主流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二)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潜移默化渗透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育人模式,通常是以两年学校学习、一年企业实习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学前和育人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践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丰富自身实习实训经验的机遇。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潜移默化渗透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由校园延伸至学生实习企业内部,融入学生企业实习各方面,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保证学生将所学工匠精神完全吸收内化。首先,需要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政府牵头作用,积极出台各项关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政策福利与制度体系,针对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学校和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以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积极性。其次,还应鼓励合作企业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即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校内外工匠精神培育的无缝对接。此外,要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学习动态,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更好地实施针对性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应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周记与校内学习记录,在记录内容中写下每周实习的内容和体会,并及时通过实习实践系统上传或以电子稿件的方式发送给校内指导教师,便于校内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与进展,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打造融合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弘扬工匠精神主阵地首先,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内现有的实体环境,在教学楼、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宿舍、食堂等校园环境中融入职业元素、产业元素,借助校园宣传栏、展板、海报等传统媒介,展示我国优秀工匠的典型事迹与经典语录,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力度。其次,需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打造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演讲比赛、职业教育周系列活动等,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将工匠精神实质内涵根植学生内心。总而言之,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国创造的希望,应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加快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学生更应当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成长为大国工匠。这不但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也可使学生担负起发展产业和社会建设的使命,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优秀品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 李蕊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图形图像制作》课程为例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4):111-115.[2] 任蓓蓓,王琛艳,鲍英基,等 .“工匠精神”背景下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 [J]. 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4-105.[3] 张波,王安杏,袁梦媛,等 .“大国工匠”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建构——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3):109-112.[4] 柳学芳 .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五级赛制的高职化工类专业“金蓝领”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03):266-267.作者简介:冯彤(199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管理学。。

 。. .。

 。

推荐访问: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 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践行 工匠 职业院校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