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9篇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9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4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9篇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党史学习教育: 从创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1921--1949) 每年大事记 目 录 1921:开天辟地一声雷—&mdas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9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9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学习教育:

 从创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 ( 1921- - 1949 )

 每年大事记

 目

 录

  1921 :开天辟地一声雷——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

 1922 :新生政党举大旗—— 中国共产党担起领导中国革命重任

 1923 :革命征途共携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抉择

 1924 :求同存异承大义——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表现历史担当

 1925 :革命浪潮滚滚来—— 中国共产党引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6 :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推动北伐战争和领导工农运动

 1927 :风云突变波涛涌——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1928 :屠刀不泯革命志——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的坚持与探索

 1929 :党指挥枪铸军魂——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探索与实践

 1930 :星星之火可燎原——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的变革与新生

 1931 :山河破碎抗争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2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共产党抵制“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

 1933 :高天滚滚寒流急—— 中国共产党在反“ 围剿” 斗争中的奋勇抗争

 193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1935 :生死攸关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主力胜利完成长征

 1936 :合作抗战开新局——中国共产党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 :生死存亡筑长城——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 :理论之光廓迷雾——中国共产党为持久抗战谋篇布局

 1939 :团结斗争促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展反投降、反分裂、反摩擦斗争

 1940 :中国希望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理论构建的成熟与抗日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1941 :剑犁并铸度劫波——中国共产党勇击内外浊流的战略抉择

 1942 :思想建党聚伟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自我革命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1943 :淬炼成钢斗志坚——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继续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4 :赢得人民才自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联合政府”政治主张

 1945 :两种命运大抉择——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七大和全力争取和平建国

 1946 :解放战争求解放——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7 :迎接革命新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从积极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 :风卷残云如卷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战略决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9 :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21 :开天辟地一声雷 ——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 公元 1921 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的成立绝不是偶然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必须把视野放到更长远的历史中去,透过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看清历史的趋势,明晰历史的必然。

 (一)

 1840 年,一个民族屈辱记忆深刻的年份,被称为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对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地位和社会性质,使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而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革命的任务。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近代以来历史大背景。

 从 1840 年到 1905 年的 66 年中,中国的上空一直笼罩着西方列强侵略战争的硝烟。比较大的战争有:1840 年到 1842 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到 1860 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 年到 1885 年法国侵略中国的战争,1894 年到 1895 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1900 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等。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列强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与侵略战争始终紧密相伴的,是妥协和退让,是割地和赔款。英国割去了香港,日本占领了台湾,沙皇俄国攫夺了中国东北西北约 15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侵

 略战争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让清政府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仅此一项,中国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不过 8000 多万两。

 在国内,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占农村人口不到 10%的地主,占有 60%~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 70%的贫民和雇农,却没有或有很少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近代中国革命理所当然面临两大根本任务: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推翻他们对中国的统治;反对封建主义,推翻他们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

 事实上,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掠攫夺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的同时,中国人民的反抗和革命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风起云涌。同时一批先进中国人率先醒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也产生了一批主张改良革新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掀起变法维新运动。

 (二)

 然而,风起云涌的起义也好,视死如归的维新也罢,终究归于失败。

 失败说明了什么?说明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怎么办?只有另寻他路。

 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发展,还随着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的失败,一个可由“伟大”来称誉的人物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响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 年,他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性质,其制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16 字革命纲领,首次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代腐朽专治的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标,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

 1911 年,旧历辛亥年。经过酝酿、准备以及零星般起义的失败,进入 10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火山喷发般地爆发了。

 这场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它推翻了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清王朝的统治,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大解放。

 毛泽东给予辛亥革命这样的评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以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称孙中山为“先生”。

 (三)

 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也是一场失败的革命,但是归根结底,终究还是失败了。

 失败了说明什么?说明此路还是不通!

 党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比如,缺少明确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广泛发动人民大众;没有形成能够领导革命的先进的、坚强有力的政党,等等。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中国由此进入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其间还导演出复辟帝制的闹剧、丑剧。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而与此相联系,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

 起来。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达到了 200 万人左右,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而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产业工人这一主体外,还包括与产业工人处于同等或类似地位、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各类非产业工人,其总数最多时达到 4000 万人。他们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又同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因而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

 历史对无产阶级充满了期待。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人们再次发出了中国走什么路、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的疑问。

 失败使人反思,黑暗促人警醒。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必须先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必须改造“国民性”以求得“思想的解放”。于是,一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刻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的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预兆和前奏。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发起了猛烈攻击,一下子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但是,从政治上讲,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思想障碍。而历史其实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不是中国的出路。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之中,早已有人质疑过。李大钊在 1916 年 5 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 1917 年 8 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随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带来极大鼓舞。

 走俄国的路?俄国的路是不是中国的路?人们越来越相信。

 十月革命不仅让中国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是如何变成活生生现实的,更重要的是,还给中国送来了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马克思这个19 世纪西方人的名字,在中国先进分子中越来越深入人心,他的思想的光亮,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前进的道路。

 第一个高高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是李大钊。从 1918 年 7 月开始,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充满信心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 年后,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四)

 一个伟大政党的破土而出绝不是轻轻松松的。

 积时积势,终于迎来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在五四运动中,一个重要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运动的中心在由北京转向上海的同时,运动的主体也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它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启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积思积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走在最前列的,依然是李大钊。1919 年 9 月、11 月,他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肯定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一些在海外留过学的先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如留日归来的杨匏安,于 1919 年 11 月至 12 月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文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做了相当系统的介绍。留日学生李达还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出版。

 当然,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愿看到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1919 年 7月,他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放肆嘲讽“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胡适承认,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人不要被马克思、列宁“牵着鼻子走”。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问题要“根本解决”的主张,是“自欺欺人的梦话”。

 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1919 年 8 月他撰写《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宣传主义与研究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一方面,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所指导。另一方面,“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际上,在这里,李大钊不仅是在有力批驳胡适,也是初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思想。

 如果说问题与主义之争还主要在胡适与李大钊之间进行的话,那么,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应中国国情而与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间的论争,除李大钊外,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等人都纷纷撰文加入。这场争论持续一年多时间,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次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甚至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论争。

 历史地看,论争不是坏事。在争论中,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进步青年去认识、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一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首先是李大钊和陈独秀,紧接着是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说:“1920 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

篇二: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进程

 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 1. 阶级基础

 2. 思想基础

 3. 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进程

  1 1. . 酝酿萌芽阶段

 2 2. . 积极准备阶段

 3 3. . 正式成立阶段

 1.酝酿萌芽阶段

  (1 1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 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1920 年8 月13 日)

 2.“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 1.1920年1月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探讨成立共产党的可行性问题。

  2.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3.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 维经斯基亲自来华进行指导

 维经斯基( 1893- - 1956 ),俄国人,是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

 1920 年4 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二、积极准备阶段

 1 1 、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党的早期组织

 2 2 、全国各地党组织代表陆续到达上海

 3. 共产国际也派出代 表 尼克尔斯 基 和 马林

 毛泽东

 ( 1893 - 1976 )

 字润之, , 湖南湘潭人

 , , 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董必武

 ( 1886- - 1975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

 李达

 ( 1890- - 1966 )湖南永州人。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

 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 人民出版社。

 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

 刘仁静

 ( 1902 ~ 1987 ),湖北应城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一大”的 13 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年仅 19 岁。

 1929 年因参加托派活动,被开除出党。

 文革期间 受到批斗。

 1987 年死于一场车祸。

 托派 ,即托洛茨基派,苏联工人运动中以托洛茨基为首的政治派别。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组织反对派,宣传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王尽美

 (1898 ~ ~ 1925) ,山东省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公博

 ( 1892 ~ ~ 1946 ),广东南海人。

 第一面人生:中共一大代表

 第二面人生:国民党大员 ( 历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工人部部长)

 第三面人生:中国第二号大汉奸( 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1938 年又随汪一起叛国投敌,成为“汪伪政权”的得力干将。)

 何叔衡

 (1876 ~ ~ 1935) 湖南宁乡人, , 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

 1935 年2 2 月 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陈潭秋 ( (1896 ~ ~ 1943 )湖北黄冈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 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 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 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1943 年9月 月27 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李汉俊

 ( 1890 — 1927 ),湖北潜江人。

 1922 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 37 岁。

 张国焘

 ( 1897 年 ~ ~ 1979 年)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38 年私逃改投国民党,被开除党籍。1979 年客死多伦多。

 邓恩铭

 ( 1901 ~ ~ 1928 ),贵州荔波人。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1928 年 12 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反动派残酷地将他杀害。

 周佛海

 ( 1897- - 1948 )湖南沅陵人,曾国藩的私塾弟子,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国民党政府要员, 后沦为汉奸。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捕入狱,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中。

 三、正式成立阶段 1. 大会的开幕(7 7 月 23 日)

 —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 ( 现兴业路 76 号) )

  2 2 、大会的过程(7 7 月 23 日至 30 日)

 3 3 、大会的闭幕 ——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7 7月 31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一 一 、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

 1 .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 .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消灭阶级。

 3 .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4 . 联合第三国际。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 “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

篇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 50 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史时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这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在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中获得了雄浑的回响,愈益显示出真理的光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所以尽管最初人数很少,却立刻使旧社会一切腐朽势力深感恐慌。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

 一:国名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年)

 国名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应数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合作,虽然最后国共的关系是走向破裂,但是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在北伐战争之后爆发了五卅运动,1925 年 5 月 30 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举行了 50 万人的示威游行,声援中国人民的五卅运动,并为中国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举行集会和发起募捐,声援五卅运动。6 月 7 日,日本 30 多个工人团体举行盛大演讲会,决议声援中国工人团体,同时向日本政府和资本家提出抗议。英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阻止船、舰、车辆运输军火到中国。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

 四一二事变后,位在南京的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1927 年 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率先在南昌起义。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

 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 12 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 100 多次,遍及 14省 140 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三:抗日战争时期。

 看日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经过又是艰辛怎么都不必多说,身为中国人的我们都十分之清楚,但是我们最终是胜利的,每一个中国人也都铭记于心,他是我们的先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在 1945 年的那一天,中国人在那一天欢欣鼓舞,在那一天神清气爽,在那一天欢呼流泪……在那一天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1945 年 8 月 15 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 9 月 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 月 9 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之中中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飘摇,最终换来的今天的安乐和平,也使中国的地位抬升,使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满足。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

 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

 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

篇四: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17 年, 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中国以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于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 逐步传播开来。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的呼声, 划破长空, 震撼中国大地, 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便达到 400 多种。

 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 、 《每周评论》 外, 还有《少年中国》 、 《觉醒》 、 《湘江评论》等。

 1918 年 4 月, 毛泽东同蔡和森、 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

 1919 年 7 月, 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 。

 不久, 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 。

 当时,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他们编辑的《新青年》 , 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在他们的推动下, 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 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 年 4 月, 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 先后会见了李大钊、 陈独秀等人, 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

 之后,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 于 1921 年 7 月下旬, 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陈公博、 周佛海十二人, 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

 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达到共产主义” 。

 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 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 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 其间经受了 1927 年和 1934 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 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 终于在 1949 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 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同时, 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迅速地掀起了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高潮, 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 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 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犯了“一切联合, 否认斗争” 的错误, 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 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 反动性认识不足。

 因此,

 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

 结果, 当蒋介石、 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 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 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 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 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 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 1927 年到 1928 年上半年, 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33. 7万多人。

 但是, 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 被杀绝, 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的尸体, 又继续战斗了。

 1927 年 8 月 1 日, 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 月 7 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 月, 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 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

 随后, 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

 自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 1928 年, 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 100 多次, 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 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 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1927 年 10 月, 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

 1928 年, 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 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到 1933 年, 全国红军发展到 33 万人, 共产党员也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 1 万人发展到 30 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党内的“左” 倾错误, 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

 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 1933 年, 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 不得不在 1934 年 10 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 年 1 月, 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但是, 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 使全国红军由 30 万人减少到 3 万人左右, 共产党员由 30 万人减少到 4 万人左右。

 1937 年 7 月, 抗日战争爆发, 针对当时实际情况, 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 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 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 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 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 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 放手发动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 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人民军队的主力, 由抗战开始的 3 万多人, 发展到 120 多万人, 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 4 万多人, 发展到 121

 万人, 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 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 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 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 提出了“针锋相对, 寸土必争” 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

 在武装斗争总题上,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仅仅经过 3 年多的英勇奋战, 就消灭了蒋介石的 800 万军队, 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

篇五: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回顾历史 授课人:

 同志们大家好:

 现在由我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今天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但愿这堂课对大家再学党史有所启发和帮助,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共有 13 人,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 50 多名党员。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会议选举陈独秀出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大家应该都知道八一南昌起义,但你们知道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吗?在 1927 年 4 月和 7 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大量逮捕和残酷屠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 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 1927 年 7 月 12 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1927 年 8 月 1 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南昌起义正式发动,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是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1949 年 6 月 15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三、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 15 日,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

 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四、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938 年 9 月 29 日至 11 月 6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 1935 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 1938 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同日,首都北京 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歌声中,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 门礼炮齐鸣 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党课学习内容就讲到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9 年 9 月 30 日

篇六: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历史(1921 年1 949) 回顾• 1921-1923, 中共召开一二三大• 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民革命。

 蒋介石、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中共于1927年八月一日发动南昌起义反抗, 并召开八七会议。• 1927-1933,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思想诞生。• 1934-1936,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确立毛为领导• 1937-1945, 抗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1945-1949, 解放战争, 七大确立以毛思为指导,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1956, 恢复与改造, 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6-197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文革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 回顾历史分期历史年代时段特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三大改造曲折发展严重破坏停滞不前改革开放过渡时期恢复时期1 949-1952改造时期1 953-19561 956-19661 966-19761 976-19781 978年至今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文革时期二年徘徊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 重要的历史转折(标志是: ___________)——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①毛泽东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 倾错误②两年徘徊时期主要领导“两个凡是” 的错误思想③1 978年上半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④1 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A.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扭转了“左” )B.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发展经济)C. 确定了以“解放思想” 和“实事求是” 为核心的方针重大决策:

 1 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理论轨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成熟并体系化)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他理论: 两大文明的关系; 科技地位;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 外交思想-两大主题; 和平外交; 扩大开放等提出时间1 982年中共十二大思想涵义中国特色问题的提出(补充)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战略“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是市场经济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 这个简洁概念1 987年中共十三大1 992年的“南方谈话”1 992年中共十四大1 997年中共十五大

 重点:

 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体现①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三步走战略;②“南方谈话” 核心: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 +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 标准+提出两个“不等于”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③其他理论内容: 两大文明的关系+科技地位+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外交思想两大主题; 和平外交; 扩大开放等。

 1 984年1月 26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区分概念】1 、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P1 10提示:

 参见P108第一段。

 三、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1 、 “三个代表” 提出的背景: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国内: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2、 “三个代表” 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1 、 “三个代表” 提出的背景:国际:国内:2、 “三个代表” 的主要内容:3、 “三个代表” 对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作用:A. 是中共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B. 是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C. 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其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平稳过渡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

 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系统练习:1、 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在,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十五大;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 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十六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4、 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的思想理论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是。; 回答;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E、“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DE

篇七: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丨 1935,生死攸关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主力胜利完成长征

 1935 年,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红 军 主 力 以 非 凡 的 智 慧 和 勇 气 , 运 用 灵 活 机 动 的 战 略 战 术,书写了大无畏的英雄凯歌,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根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新形势新要求,党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推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阶段。

  (一)

  按 照 黎 平会议、猴场会议作出的行动计划,中央红军改向贵州北部进军,而不是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为此,红军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自古就有天险之称的乌江。

 乌 江 是 贵州的第一道大江,流急滩多谷狭。为打破敌军妄想阻止红军渡过乌江天险的企图,中革军委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作为先遣团,于 1 月 1 日由龙溪到达回龙场渡口。调查发现附近村庄不仅没有船,就连一只木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

 也全被敌军搜走。团长急中生智,决定扎竹排,乘竹排过江。他们挑了 8名 熟 悉 水 性 的 战 士 组 成 突 击 队 , 但 试 渡 没 有 成 功 。

 红 军 没 有 被 困 难 吓 倒,当晚红一师又立即组织第一、第三两 个团熟悉水性的 36 名同志组成突击队,进行夜间武装渡江。

 2 日上午,红一团用火力封锁对岸,以防敌人破坏跨江绳索。红一团还同红三团一起赶扎了 30 多个竹排,搭成浮桥。下午,强渡开始,红一师在岩门地区集中红一、红三团所有轻重火力,向对岸老渡口和观音寺工事里的守敌猛烈射击,掩护红一团在渡口狭窄处强渡。至 4 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由此渡江完毕。1 月 2 日至 6 日,中央红军分别从余庆县的回龙场、瓮安县的江界河、开阳县的茶山关全部渡过乌江天险,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敌军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企图化为泡影。

 1 月 7 日凌晨,红军完全占领遵义。在军委纵队及有关部队即将进驻遵义城的时候,红军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要求各部队进城时严格遵照执行。

 1 月 8 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各军团、军委纵队,命令红二师先头团“明日应向娄山关侦查前进,驱逐和消灭该地敌人,并相机占领桐梓”。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地形十分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央红军如果不及时控制娄山关,下一步行动将受到极大限制。根据军委指示,刘伯承、聂荣臻与红二师领导研究决定,命令红四团为先头部队,向娄山关挺进。经过激战,占领娄山 关

 关口,然后乘敌溃退之势,一鼓作气向桐梓方向追击,攻占桐梓城。经过十余天征战,中央红军控制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的广大地区。

 遵 义 是 黔北的首府,是汉苗黎等各族商旅云集之所,市面十分繁华,是红军长征以来所经过的第一座较大的中等城市。红军进城时,群众兴高采烈,鸣鞭炮欢迎,这是红军自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以来经历的最激动人心的场面。

 1 月 12 日,红军总政治部召开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革委会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贯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帮助组织筹粮、筹款、制作服装和印刷文告,动员青年参加工农红军。在红军总政治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军团都派出许多工作队深入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组织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广大群众积极帮助红军筹备物资,护理伤病员,踊跃参加红军。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遵义地区就有 4000 余人加入红军。

  (二)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通过这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

 会议集中全力研究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尖锐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与会者多数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进军途中,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中央政治局通过遵义会议决议,并及时向全军传达、贯彻。

 3 月中旬,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 义 会 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而这些成果,又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遵 义 会 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 , 展 开 了 机 动 灵 活 的 运 动 战 。

 红 军 作 战 指 挥 坚 持 从 实 际 出 发 制 定 战 略,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力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四 渡 赤 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这一胜利,是在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部署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队的数十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在遵义一带围歼红军。1935年 1 月 19 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机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1 月 28 日,红军在土城战斗中因敌军不断增援,再战不利,乃奉命撤出战斗,1 月 29 日凌晨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在这里,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川滇敌军很 快 又 从 南 北 两 面 向 扎 西 逼 近 。

 这 时 红 军 决 定 暂 缓 执 行 北 渡 长 江 的 计 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敌军,于 2 月 18 日至 21 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再占遵义城。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取得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 3000 余人的胜利,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气焰,鼓舞了红军斗志。经过激烈战斗攻占娄山关,控制了制 高点点金

 山,敌军为夺回失去的主阵地,兵力增加到六个团,组织多次反扑,均被红 军 击 退 。

 蒋 介 石 在 打 了 败 仗 之 后 , 调 整 部 署 , 向 遵 义 、 鸭 溪 一 带 合 围。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 3 月 16 日至 17 日三渡赤水,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动重兵围堵。红军突然又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 3 月 21 日晚至 22 日四渡赤水。随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蒋介石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红军出乎意料的行动,使他慌了手脚,急调滇军前来增援。滇军一被调出,红军立刻大踏步奔袭云南,兵锋直逼昆明。这时,昆明防守力量空虚,云南当局急忙 调集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务。红军又突然掉头北上,于 5 月上旬渡过谷深水急的金沙江。

 至 此 , 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 歼 红 军 于 川 黔 滇 边 境 的 计 划 , 取 得 了 战 略 转 移 中 具 有 决 定 意 义 的 胜 利。

  (三)

  中 央 红 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在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为顺利通过彝族区,由刘伯承兼司令员,聂荣臻兼政治委员,率中央红军先遣队向大凉山彝族区进军。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长期遭受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以及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 济文化落后,生活极其贫困。由于历史

 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他们对汉族不信任,不准汉人的军队进入他们的地区。红军要路过这里,困难很大。为了顺利通过彝民区,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号召彝族人民同红军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同时,在部队中普遍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教育,严格要求指战员尊重彝族风俗习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以模范的行动来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 影 响 。

 红 军 总 参 谋 长 刘 伯 承 同 彝 族 果 基 部 落 首 领 小 叶 丹 杀 鸡 歃 血 为 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通 过了这个地区。

 中 央 红 军通过彝民区后,即向大渡河兼程前进。蒋介石飞抵昆明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加强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重蹈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失败的覆辙。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是不会重演历史悲剧的。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冒大雨经过 70 多公里急行军,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战胜惊涛骇浪,冲过重重火网,在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无法架桥,全军数万人马不能在短时间内渡河。敌情紧急,中革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红军先头部队红 四团以无比坚强的毅力,不顾饥饿,不怕疲劳,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于 5 月 29日晨经过 160 公里的急行军,赶到泸定桥,发起夺桥战斗。

 22 位突击英雄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冲到对面时,敌人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奋不顾身箭一般穿

 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狼狈逃窜,红四团英勇地夺下泸定桥。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跨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 4000 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 幻无常,有“神山”之称。有首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中央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夹金山进军。红军指战员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发扬阶级友爱精神,同心同德,团结互助,互相搀扶着艰难地向前迈进,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艰难险阻,终于征服了大雪山。

  (四)

  6 月 12 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城东南的达维镇,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6 月 18 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兵力达到十多万人,士气 高涨,战斗力大为增强。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 共 中 央到达川西北地区后,发现这里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山深谷,人口稀少,经济贫困,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

 甘地区,地域宽阔,物产较丰富,又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特别是邻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中共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 继 续 北 上 , 建 立 川 陕 甘 革 命 根 据 地 , 以 便 在 北 方 建 立 抗 日 的 前 进 阵 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却到新疆、青海、西康等地,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强 大军事压力。为解决这个重大战略方针问题, 6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上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周恩来、毛泽东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张国焘也表示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却又提出南下四川、西康的方针,给两军会师后蒙上了阴影。

 8 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

 8 月 21 日,右路军踏上了穿过大草地的艰难征程。大草地环境险恶,荒 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淤泥潭,稍有不慎,踏进泥潭,就可能被吞没。红军指战员经过长途跋涉,体质十分虚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交迫之中,很多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不幸牺牲。右路军走了 6 天 6 夜,才走出草地,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可是,张国焘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9 月 12 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召开扩大会议,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团结在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

 倾向作斗争,促其北上。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俄 界 会 议后,中共中央 率领 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打赢了突破敌人封锁进入甘南的关键一仗。越过岷山,于 9 月 18 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恰逢此时,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共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9 月 27 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

篇八: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党史

 展示成就

 开创未来

 -- 党史新中国发展史宣讲提纲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8 年波澜壮阔,98 年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98 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下面,我们通过八个阶段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

 1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1 — 1927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都相继失败了。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 1919 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 200 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 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 5 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 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 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 9 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 11 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 年 3 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 7 月23 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 年 7 月 23 日-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 12 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

 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 年 7 月 23 日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 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

 1927 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 3 、抗日战争( 1937- - 1945 )

 1937 年 7 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4 、解放战争( 1945- - 1949 )

 1946 年 6 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66)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

 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 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 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6 6 、文革时期( 19 66- - 1976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

 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7、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并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

 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 8 、新的时代( 1990- - 2012 )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 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六届一中全会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9、中国梦时代(2012 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观国情、察世情、看党情、抓发展、促改革。经济建设上,提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政治建设上,提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文化建设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社会建设上,提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思考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全面深化改革,为治国理政注入不竭动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引领中国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治国理政拓开宏阔格局;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根治腐败,以“偏向虎

 山行”的勇气力促改革;以“能打仗、打胜仗”...

篇九: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共产党建立的过程

 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1920 年 8 月,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 李汉俊、 李达、 陈望道、 俞秀松等, 陈独秀任书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 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 年 10 月, 由李大钊、 张申府、 张国焘 3 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大钊为负责人。

 罗章龙、 刘仁静、 邓中夏、 高君宇、 何孟雄、 缪伯英、 范鸿劼、 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 年秋, 董必武、 陈潭秋、 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 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 年秋, 施存统、 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 年秋冬之际, 毛泽东、 何叔衡等在长沙, 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 年底至 1921 年初, 王尽美、 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年春, 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 分道扬镳后, 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员有谭平山、 陈公博、 谭植棠等, 陈独秀、 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 年, 张申府、 周恩来、 赵世炎、 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 有的叫 “共产党”, 有的叫 “共产党支部”或 “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 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 有组织、 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创办工人刊物, 开办工人学校, 领导工人成立工会, 开展工人运动, 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样,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国际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 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 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 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到 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 200 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 年初, 李大钊、 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 月, 俄共(布)

 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 了解中国情况, 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 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 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 5 月开始, 陈独秀邀约李汉俊、 李达、 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 月, 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10 月,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 在湖南、 湖北、 山东、 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

 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 有的叫共产党, 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 由于它们性质相同, 因此, 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 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统一建党思想, 1920 年 9 月, 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 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

 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 11 月, 又创办了《共产党》 月刊, 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 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 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 在上海有《劳动界》, 北京有《劳动音》 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广州有《劳动者》 等, 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

 在此基础上,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 举办工人夜校, 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 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 年 3 月, 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 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 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 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 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 工会、 行会、 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维经斯基回国不久, 1921 年 6 月, 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北京、 汉口、 广州、 长沙、 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 7 月 23 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 年 7 月 23 日—31 日, 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纲领规定:

 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 废除资本所有制,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 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

 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张国焘负责组织, 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从此, 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 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 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 召开于 7 月, 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 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 因此,1941 年 6 月在党成立 20 周年之际, 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 7 月 1 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          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 过程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