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3篇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2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3篇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 现代部分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3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3篇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

师范大学中国 语言文学系 考研[文学基础] 科复习 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考研笔记

 现代部分

 第一章 1917-1949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双簧戏:

 1、 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 正式拉开了 这场“文学革命”、 “封建复古主义” 思潮斗争的序幕。

 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 化名 “王敬轩” 写给《新青年》 编者一封信, 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 两信同时发表名 为《文学革命之反响》, 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 年成立于北京,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

 周 作人、 茅盾、 叶圣陶、 许地山、 朱自 青、 冰心等。

  重要刊物:

 《小说月 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

 积极提倡“为人生” 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

 它承接了 “五四” 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 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1921 年在日 本东京成立, 发起人有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

 《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

  理论主张:

 尊自 我, 重主观, 强调艺术是自 我表现、 内心自 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 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 社:

 1923 年成立, 主要成员 有胡适、 徐志摩、 闻一多等, 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

 《晨报副刊》《诗镌》《新月 》( 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 的理论文章, 提出诗歌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以闻一多、 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 诗派”。

  语丝社: 成立于 1924 年, 以创办《语丝》 周 刊而得名 。

 主要成员 有鲁迅、 周 作人、 钱玄同、 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 多发表杂文、 小品、 随笔, 形成生动、 泼辣、 幽默的语丝文体, 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 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 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文学革命批评了 “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 的旧文学观念, 宣传了 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 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 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 进了 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 进行了 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 以白 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 由开放, 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现代最早、 成员 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 重要影响; 创作方面, 创作了 许多现实主义小说, 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 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 土文学”。

 除文学研究会外, 当 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 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 主干人物有郭沫若、 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 郁达夫的《沉沦》。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 诗派, 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 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 选择和接受的主要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 象征诗的特点:

 朦胧、 含蓄、 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 造社和太阳社。

 创 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 成仿吾、 冯乃超等; 太阳社的成员 主要有蒋光慈、 钱杏邨等。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以下简称左联)

 于 1930 年 3 月 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 钱杏邨、 鲁迅、 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 著名 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演讲, 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

 推动了 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 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 文艺大众化运动。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 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

 1932 年 9 月 成立, 发起人穆木天、 杨骚、 蒲风、 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 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京派: 是 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 有周作人、 废名 、沈从文、 李健吾等。

 称之为 “京派”, 是因为 其作者在当 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 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 文艺》。

  “京派” 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 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 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 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 发展了 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 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以刊登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闲适、 性灵。

 《论语》 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 幽默中含讽刺。

 1934 年后, 讽刺锋芒日 益减弱, 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 1938 年 3 月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在武汉

 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 郭沫若、 茅盾等。

 老舍为总务部主任, 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 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 号是“文章下乡 、 文章入伍”, 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 密切与 工农兵群众的联系, 起了 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 就时间而言, 是指 1937 年 11 月 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月 珍珠港事变日 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这期间曾 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 的论争。

 戏剧特别活跃:

 于伶《长夜行》、 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 诗派: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 》 而得名 , 以艾青、 田间为 首, 其他有绿原、 亦门 、 曾 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 》《希望》, 以抗战现实为内容, 以自 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 是 40 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 有辛笛、 陈敬容、 杜运燮、 杭约赫等。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 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 西方象征诗派、 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战国策派:

 活动于抗战中期, 因陈铨、 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

 主要成员 有陈铨、 林同济。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 狂欢· 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 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二章

 鲁迅 分析《呐喊》、《彷徨》 对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 和《彷徨》 的总主题是反封建, 对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 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 主人公主要是农民、 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 Q、 孔乙己、 祥林嫂, 他们以自己被侮辱、 被损害的血泪人生, 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

 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 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 表现了 封建社会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揭示了 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 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 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 杀害革命者, 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 但却治不了 病。悲剧在于, 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 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 作为人民一员 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 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 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 更着重暴露了 人们精神上的“病苦”, 以惊醒“不幸的人们” 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呐喊》 中的阿 Q、 闰土、 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 中的阿 Q、《故乡 》 中的闰土、《风波》 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 共同点:

 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 , 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 不同点:

 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 勤劳、 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 能干,二十多年后, 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 一类农民形象,虽与 外界有接触, 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 使他自 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 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 被地主压迫, 他不正视现实, 常以精神胜利法自 我陶醉, 而忘却了 自 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 Q、 闰土、 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揭示了 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

 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 , 生活极其悲惨; 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 却没有改变自 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提出了 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农民问题。

 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 发农民的思想觉悟, 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简析《呐喊》 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 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主要有《阿 Q 正传》 的后半部, 是侧面描写, 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 阿 Q 受到影响要“革命” 了 , 他的“革命” 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在县城, 清朝的知县老爷、 把总还是原官, 但官的名 称改了 , 而且也参加了 革命党。这些描写, 深刻揭示了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对封建势力妥协, 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 篡夺了 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 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评价《狂人日 记》 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 记》 的思想是:

 “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揭露得异常深刻:

 揭露了 礼教的“吃人” 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 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揭露了 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人人“吃人” 也“被人吃”。

 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 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 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 也有青年和小孩。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 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 也表现出严格的自 审精神, 寄希望于未来, 发出“救救孩子” 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 是清醒的启 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 《狂人日 记》 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 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 一个患“迫害狂症” 者的故事, 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 象征和暗示等手法, 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 记体形式; 以心理描写为主, 是**的心理描写; 简练的白 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 记》 是中 国第一篇现代白 话小说, 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 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 显示其现代意义。

 艺术形式上, 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心理的细致描写, 日 记体的格式, 成熟的白 话, 具有现代意味。

 分析评价《阿 Q 正传》 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 Q 正传》 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就之一:

 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

 塑造了 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 Q 的典型形象。

 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 但不正视现实, 用盲目 的自 尊自 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 慰, 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 Q 无法清醒认识自 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做出改变自 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阿 Q 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

 深恶造反、“男 女之大防”。

 是个集中了 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

 阿 Q 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

 阿 Q 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因此, 阿 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

 提出了 农民问题, 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

 阿 Q 过着被剥削 、 受压迫的生活, 但是他缺乏觉悟。

 作者把阿 Q 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

 他有革命的要求, 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 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 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

 小说通过阿 Q 的悲剧, 在客观上揭示了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提出了 民主革命中启 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

 再现了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阿 Q、 假洋鬼子、 赵太爷等。

 白 描手法的成功运用。

 如阿 Q 瞪着眼睛说:

 “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啦!

 你算什么 东西。

 ” 形象地表现了 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 在写实中又加入了 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 对阿 Q 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 是...

篇二: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

古代文学史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清文学史脉络。

 2、 掌握各个文学史阶段的主要文学现象及文学成就。

 教学时数

  2 课时 重点与难点 各个文学史阶段的重要文学现象。

 一、 文学史概念 1、 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学内容乃至文学形式。

 2、 文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二、 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学史分期 (一)

 中国历史分期:

 (二)

 中国文学史分期:

 1、 中国古典文学史:

 (先秦至 1840)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1644 至 1840)

 2、 中国近、 现代文学史(1840 至 1949)

 3、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 至今)

 三、 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 (一)

 先秦文学 1、 总体特点:

 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

 1、 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2、 从本质上说,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

 神话:

 与西方神话相比, 中国神话没有系统, 散乱地保存在《山海经》 等书中。

 (2)

 诗歌: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诗歌 305 篇, 按照音乐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

 《诗经》 运用赋、 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3)

 历史散文:

 以记事记言为主, 主要有《左传》 、 《国语》 、 《战国策》 等

 (4)

 诸子散文: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 产生了诸子散文, 如《论语》 、 《孟子》 等,《庄子》 的文学性最强。

 (5)

 楚辞:

 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 以六、 七言为主, 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多用语气词“兮” 。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 、 《九章》 , 其代表作《楚辞》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与《诗经》 并称“风骚” 。

 (二)

 秦汉文学 1、 总体特点:

 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1)

 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

 赋

 “其始作也, 洪淋淋焉, 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进也, 浩浩沂沂,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 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其旁作而奔起也, 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 (2)

 文学创作的兴盛 (3)

 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4)

 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史记》 论及儒学及一般学术时, 用“文学” 一词

 不指学术而带有词章意义时, 用“文辞” 或“文章”

 2、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

 辞赋:

 汉赋经过了骚体赋、 大赋、 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

 乐府诗: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 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 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 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

 文人五言诗:

 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 五言诗长于抒情。

  (4)

 《史记》 :

 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

 《史记》 以人为经, 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在史学、 文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总体特点:

 (1)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 首先表现在社会上层包括帝王在内, 普遍热心文学创作。

 由于文学受到重视, 文学作品日渐繁多, 就开始了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视之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意识, 南朝宋文帝时, 在国家学校中设立文学馆, 反映了文学在这时已独立这一史实。

 在上述背景下, 文学理论呈现出空前繁荣, 《文心雕龙》 、 《诗品》 等文学批评著作出现 。

 (2)

 文学集团的活跃 和文学创作的兴盛互为因果, 出现“竹林七贤” 、 “二十四友” 、 “竞陵八友” 等文学集团, 更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兴盛。

 (3)

 追求美的创造

 文学不再被看作是政教工具, 而注重表现个人内心的感受, 在题材、 风格方面更加注重美, 如在题材方面, 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 谢灵运、 谢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追求华美的修辞, 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风气。

 (4)

 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由于作家自我意识加强、 重视个体价值, 再加上当时哲学思考蔚然成风, 文学与哲理的融合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

 2、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

 诗歌 :

 陶渊明是本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

 另外, 南北朝民歌特色鲜明。

 (2)

 散文:

 形式更加多样, 檄、 碑、 诔、 序、 记、 书信等各体文章 (3)

 辞赋:

 抒情小赋占主要地位,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

 (4)

 小说:

 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 和“志人” 二类。

 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 志人小说现存较完整的是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四)

 隋唐文学 1、 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1)

 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自初唐后半阶段, 宫廷文学就逐渐失去了在诗坛上的主导地位, 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2)

 唐诗所反映的社会层面扩展 与前一条相联系, 唐代诗人源于各个阶层, 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比较深刻,再加上朝代的变化, 诗人具有干涉社会政治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就显著扩展了。

 (3)

 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人们习惯上唐诗分成初、 盛、 中、 晚四个时期, 在每一个阶段, 都有一些自标一格的杰出诗人出现, 他们共同汇聚成唐诗的盛大局面。

 (4)

 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从根本意义上说, 唐人比前人更加注意到诗歌是一种美的构造。

 从语言形式上说, 语言更加凝炼。

 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 其它文学形式及成就 (1)

 唐传奇 唐传奇脱离了志怪小说记录奇闻异事的性质, 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2)

 散文: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古文” 主要是对于盛行于六朝、 在唐代仍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称“时文” )

 而言, 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3)

 变文 唐代变文在艺术上比较粗糙, 但对后世白话小说和民间讲唱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意义不可忽视。

 (4)

 词:

 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的歌楼妓馆, 是歌妓们演唱的小曲, 所配合的是唐代新兴的燕乐。

 从总体上说, 由于词是酒宴上的歌曲, 内容以委婉抒情见长,很少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

 (五)

 宋代文学 1、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

 宋诗: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表现在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 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 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

 (2)

 宋词:

 词在整个宋代沿着“婉约” 、 “豪放” 两个路线发展。

 (3)

 散文 2、 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直接影响了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的嬗变与演进。

 (六)

 元代文学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 杂剧:

 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 , 与唐诗、 宋词并举。

 2、 散曲:

  格律形式:

 韵脚较密; 韵部按北方口语划分; 可以添加衬字。

 语言风格:

 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 句法完整。

 例: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 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

 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 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七)

 明代文学 1、 明前期文学(明初到成化末年 1368——1487)

 :

 衰微冷落 2、 明中期文学(弘治到隆庆 1488——1572)

 :

  复苏时期 (1)

 出现两个文学集团:

 “吴中四才子” 、 “前七子”

 (2)

 俗文学的兴盛 3、 明后期文学(万历到明末 1573——1644)

  进入高潮, 又遭挫败 (1)

 理论上的自觉 (2)

 “公安派” 诗歌 (3)

 晚明小品 (4) 通俗文学:

 小说, 戏剧 (八)

 清代文学 《红楼梦》 :

  一部具有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的爱情小说 1、 宝黛爱情 2、 由宝黛爱情看其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 (九)

 中国近现代文学 1、 中国近、 现代历史:

 救亡图强 2、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 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欲新道德, 必先新小说; 欲新宗教, 必新小说; 欲新政治, 必新小说; 欲新风俗, 必新小说; 欲新文艺, 必新小说; 乃至欲新人心, 欲新人格, 必新小说”

 ——梁启超 3、 对鲁迅的误读

 “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作业与思考题 1、 各个文学史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

 2、 各个文学史阶段的主要文学现象是什么?

篇三: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小说传统

  在中国, 小说的诞生跟西方有着不同的传统。

 据鲁迅考证, 《庄子· 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 第一次提到“小说” 的名字, 但这里的“小说” 指的是“琐屑之言”, “非道术所在, 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 [1] 这里的小说, 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 里的“小道” 大概意思相近, 就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 闲言碎语和东家长西家短的东西。

 孔子认为即便是这么一些“小玩意儿”, 也值得加以研究。

 跟现在所谓的“小说” 意义相近的最早提法, 见于班固《汉书·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班固把《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子》《师旷》 等十五部“小说” 编在《艺文志》 的末尾, 可见,在中国, “小说” 一开始就不是入流的。

 这里我们说的小说, 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把“故事”、“传奇”、“演义”、“小说”、“讲史” 全都一锅烩了 , 但是这些名 称, 原本各有所指。

 我们现在, 统统用长篇、 中篇和短篇加以概括, 方便是方便, 但是失去了 特点。

 粗略地区分, 大体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讲史, 这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正统,《列国志》《隋史遗文》《隋唐演义》《东西汉演义》《两晋演义》《三国演义》《南北宋演义》《精忠传》 等, 都是这一类。

 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有“以史为鉴” 的良好愿望, 官修的史书非常正规认真。

 “讲史”“演义” 这一类的小说, 就是以正史为依据, 以前朝的真人为主人公, 以真事假事为演绎搞出来的一类娱乐大众, 寓教于乐的艺术样式。

 夏志清教授说:“中国人浸淫于儒家经典既久, 自 然养成他们深求寓意的习惯……他们相信故事和小说不能仅仅作为艺术品而存在:

 无论怎样加上寓言性的伪装, 它们只有作为真事才能证明自 己的价值。

 ” 也就是说, 听说书的听众, 喜欢追根究底。

 说书者必须给虚构的故事加上真实的材料, 至少附会一些典故, 这才能让他们安心地听下去。

 文化传统的影响, 导致我们的在文艺接受心理上, 喜欢有头有尾的东西,“无一个没有出处”, 那才是上品。

 夏志清教授还指出, “作为古典叙事文的最高典范,《史记》 尤其常常被拿来作为批评小说优劣的标准。

 甚至《红楼梦》 这样一部很难使人联想到正史的作品, 也曾被拿来与之相比。

 ”

 作为正统叙事文典范的《史记》, 给小说作出了 一个标高, 古代文学批评家下意识地就拿小说来跟它附比。

 这就好像说“某某是市长, 我是他村里的老乡 ” 的心理相类似, 给自 己找一个依据。

 在中国, 小说的地位是车浆贩水之徒鸡鸣狗盗一类人的艺术, 远不能跟西方小说在艺术门类中的地位相媲美。

 很多作品的作者不详, 有些知道作者, 但是关于作者本身的资料也很少。

 像《 〈 三国志〉 通俗演义》之于罗贯中, 《水浒传》 之于施耐庵, 至今仍然对其作者地位充满了 疑惑。

 第二类是志怪神魔荒诞不经的作品, 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里说的那类“明代神魔小说”, 还有《聊斋志异》 之类的奇谈, 都可以归属到这一类。

 如“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 一万八千岁……” 如“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踪》《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宝太监下西洋》《三遂平妖传》 等。

 这一类的归纳,我打乱的通常学者们按照朝代时间顺序分类归纳法。

 从先秦诸子寓言到清代的聊斋, 都统统可以放在这个瓮里。《论语》 说,“君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一类“小说”违背了 圣人教诲, 更不入正统方家法眼。

 姮娥窃以奔月 ……” 如《绿野仙

 第三类, 是“世俗小说” 时髦一点可以说“写实小说”, 鲁迅把大部分归纳为“人情小说” 类里。

 这种小说从“唐传奇” 发韧, 把世俗生活的场景引 入小说,记录现世人生和社会, 类似于西方文艺理论说的“风俗画”。

 后来这类“风俗画”渐渐演变成了 主流, 从《金瓶梅》《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形记》《醒世姻缘传》《二十年目 睹之怪异现状》《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 等,蔚为大观。

 这类小说被“五四” 以后的作家学者特别看重, 主要是其中的“现实主义” 因素, 提供了 “五四” 的作家学者移植西方的文艺理论的丰厚土壤。

 第四类是“才子佳人小说”。

 如《玉娇梨》《好逑传》《平山冷燕》《铁花仙史》《梦月 楼》《两交婚》《玉楼春》 等。

 着名 学者郑振铎似乎对“才子佳人” 小说不甚以为然, 说它们“死守着才子佳人的陈套而不知变通, 故在其中, 佳作却绝少见到。

 ” 并对《玉娇梨》《平山冷燕》 和《好逑传》 在国外不止有一个译本且很受欢迎感到不解。

 实际上, 西方文化背景跟中国的差异也许就在这里, 西方更关注“人与情”, 写人和写爱情, 虽然未必在艺术上有多大的创见, 但是跟他们对于世界对于社会的看法类同, 能引 起共鸣。

 爱情, 尤其是曲折迷离的爱情, 如上面所列举的小说, 跟薄伽丘的《十日 谈》 里的一些故事, 就很能类比。

 这恰恰不是“演义” 和“神怪” 所能达到的效果。

 另 外, 用我们现在的文艺理论加以硬套,“才子佳人小说” 可以归纳到类型小说当中去。

 当今流行的情爱小说, 在套式上, 并不比这些“才子佳人小说” 高明多少, 而在故事的叙述技巧上,“才子佳人小说” 还要更胜一筹。

 很多学者把《红楼梦》 也放到“才子佳人小说” 范畴里去, 但它达到了 同类小说无法企及的地步。《红楼梦》 的特异之处在于它超越了 这类小说“有情人终成眷属” 俗套和明显的说教内容, 且在人物类型的塑造上, 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从以上的类别和介绍中,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小说, 主要的核心还是顺应传统的道德伦理, 而不是特别关注于人的本身。

 所谓的道德伦理, 也就是“大道”“正道”。

 无论是以上的哪一种类型的小说, 都喜欢“惩恶扬善”“劝恶从善”, 讲忠义, 说道理, 谈轮回报应说。

 《金瓶梅词话》 这样的“淫秽小说”, 最后也要得出“轮回” 和“报应” 的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 使小说在写到人时, 很少能正面描述。

 传统小说不是没有表达男 女情爱方面的内容, 而是说, 这种表达对传统伦理道德缺乏超越性, 它们基本上还在这个伦理道德的控制范畴内, 不会造成真正的危机。

 这跟西方小说作为一种与正统伦理宗教作斗争的源流相比, 显得非常不同。捷克着名 作家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 里曾特意地指出, 小说的最重要的艺术精髓, 就在于其“幽默” 和“暧昧性”。

 这种特性, 正好是跟宗教的要求相悖——所有宗教对于世界的判断, 都是彰明的, 不容置疑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明确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长篇小说《十日 谈》 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部小说诞生的时间, 跟我们明代小说勃兴时期相近, 正处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尊重个人价值的整体文化诉求相一致。《十日 谈》 里写到的青年男 女之间的自 由情爱, 恰恰为宗教伦理所不能容忍。

 顺着这条线下来, 我们可以看到像拉伯雷的《巨人传》、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卢梭的《爱洛依丝》 这一系列的作品, 都是跟正统的基督教、 天主教的正统宗教伦理进行斗争的作品。人性的力量的体现, 在这里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还遮遮掩掩, 到了 浪漫主义时期, 干脆就来个暴风骤雨式的轰炸, 把人性张扬到了极致状态。

 这里的代表作是雨果的《悲惨世界》 和乔治· 桑的《康素爱罗》 等作品。

 在悲惨世界里, 钟楼怪人和埃斯特拉达的爱情, 在浪漫主义文学里, 是一种

 典型的结构:

 一旦作为神圣的人存在, 无论他们的身世是多么的卑微, 他们的爱情和欲望, 都要得到充分的肯定。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姿态, 在小说发表的当时,就一直受到了 宗教势力的打击, 但是非常符合当时欧洲新文化的愿望。

 在他们这种狂飙突进式的表达里, 传统的宗教势力和伦理底线, 都受到了 巨大的压力。

 在绘画上,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油画、 雕塑大师把最大的精力投注在描绘美好而生动的人体上, 跟文学这种精神具有一致性, 都是致力于歌颂人类自 身的美好, 对窒息人性的传统道德伦理加以大力的鞭挞。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内容上的不同 现代文学 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