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10篇

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10篇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高考英语二轮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怀着期待和“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心情,我听完了4月14号的二轮复习备考的讲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10篇,供大家参考。

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10篇

篇一: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英语二轮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怀着期待和“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心情,我听完了4 月 14 号的二轮复习备考的讲座。

 讲座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讲课老师娓娓道来,讲得也非常细致透彻。听了之后,使我有一种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之感。其中,老师在讲词汇以及完形填空中的多义词这一部分时,我发现和我竟然和老师的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再也没有比思想的交汇更令人欣喜的吧!

 讲到词汇,尤其是一词多义,这短短几个字,足以使学生心生畏惧。有同学不止一次的找我倒苦水:“老师我背了,可是我早上背,吃完早饭就忘了!午饭前背,午饭后就忘了!好像我做了一场假努力,可是我真的背了呀!”;“随背随忘,随忘随背,到后来还是忘!觉得自己背了个大寂寞”;还有一些同学说:“好不容易背住了某个词的一个意思,可考卷上成功的避开了我知晓的这个词义,考另一个意思去啦!”还有一些同学经不起这样的拉锯战,索性不再做出记忆词汇的尝试了。……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面对学生对记词的种种吐槽,我想出了诸如“让单词记忆画面化”(比如我讲shower 一词,我就提供了一个搭配 a shower of leaves,我想让学生感受英文表达的唯美,我引导他们想象画面:深秋时节,黄土地色的树叶从树上簌簌而下,是不是像极了一场 shower?其中一个男生说:“真美!落叶缤纷!”我赞了

 他!又继续引导:能不能来一句诗呢?数个孩子齐答:“无边落木萧萧下!”:“就是它!美不美?”:“美——!”我及时总结:“这就是简单词 shower 带来的画面美,记住画面,记住 shower”);还有“创建词义之间的根状图——即思维导图”(比如我讲 branch 树枝的时候,让学生画一幅画,提示语:在很 rich 的 soil 上, 有一棵大树,树叶 leaves 很茂密, trunk 也很粗,可想而知 root 也很深,根深方能叶茂嘛!branch 随风舞动!)通过自己画导图,学生记住了好几个生词!这个方法对待一词多义很好用,比如讲座中老师提到的 drive 一词等教学实践方法。以后我还会慢慢摸索,多多尝试!

 讲座常听常新,在前辈和各位大师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向阳逐梦,踏浪前行!

篇二: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2 2022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2014 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拉开了中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序幕。2014 至 2021 年,先后有 21 个省份已启动新高考改革。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2 年秋季启动,2022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 2025 年参加新高考。神木中学积极响应新高考政策,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高考实施领导小组,出台了《神木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多轮新高考培训,充分理解新高考政策及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新高考相关的内容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参考。

 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 2022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 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 2025 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

 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 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 1 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 2 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序号 物理组合 序号 历史组合 1 物理、化学、生物 7 历史、政治、地理 2 物理、化学、政治 8 历史、政治、化学 3 物理、化学、地理 9

 历史、政治、生物 4 物理、生物、地理 10 历史、地理、生物 5 物理、生物、政治 11 历史、地理、化学 6 物理、政治、地理 12 历史、生物、化学 3、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 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 2 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

 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4、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 1 门在其余 4 门中选 2 门? 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 2 门首选科目中选择 1 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 3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50 分,总分 450 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1 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2 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00 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6、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7、为什么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 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 100 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 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8、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3 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6 个学科。

 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

 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 150 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 100 分。

  篇二:2 2022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高考评价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主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篇三:2 2022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对象、考试安排、考试组织、成绩呈现等方面都做了重大改革,不再用 ABCD 等级划分,而是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合格考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完善和强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现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考生总成绩的选择考科目,学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扬长避短选择。三是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导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提高办学质量。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合格考的考试对象是哪些?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符合报考条件的可直接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篇三: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培训 总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精神,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香鹿山镇三中于 8 月 26 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网络培训。此次培训由河南省教育厅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目的是打造教师阳光、积极、乐观、健康的教育生活,从多个角度深入研讨“新课标究竟新在哪里”,共同研讨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探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引领教学实践改革的方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次培训活动采取先集中学习后分学科学习的方式进行。香鹿山三中全体教师于上午观看了崔允灏老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整体解读》和石芳老师的《如何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崔允灏老师从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新教学、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对此次课程修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石芳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课标十年间的变化、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等。下午,韩震

 老师、蔡可老师、史宁中老师、梅德明老师、徐蓝老师、韦志榕老师、黄恕博老师、郑长龙老师、曹保义老师等多位专家分别为我们更加详细的进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等学科标准的解读。

 学习照片

 此次新课标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老师们在学、思、悟中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如何让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节课堂,如何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老师们任重道远。

 我校全体教师必将继续发扬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精神,脚踏实地,踔厉奋发,为宜阳教育赋新能!

篇四: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共三篇)

 第一篇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

 “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

 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

 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

 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 6400 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 4 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 4800 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 5 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 5 个方面 22 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 1 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 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 1.7 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

 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 1-2 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第三篇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

 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

 的事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资源配置、评优评先、考试招生等方面突出立德树人这一关键任务,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篇五: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

 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 “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

 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

 《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 6400 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 4 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4800 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 5 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 5 个方面 22 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 1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 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1.7 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

 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 1-2 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

 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髙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

篇六: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足新课标整合新教材 渗透新理念备战新高考 ——2022 年高考备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2022 年 3 月 4 日至 6 日,区教育局组织我县高三部分教师赴西安参加了“陕西、甘肃、青海三省 2022 届高考备考冲刺复习指导暨命题趋势研讨会”。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专家、南京市考试学研究会副会长丁玉祥教授就《新课程新高考视域下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典型问题及教学应对策略》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结合江苏先期高考改革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惑,分享了新高考心路历程,受益多多。下面就丁教授新高考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二。

 一、 新高考方案的制度框架问题 (一)高考科目改革。取消文理分科,采取 “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 6 选 3 考试。“3”指的是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3 科,不分文理;“1” 指的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选择 1 门科目,物理、历史单独划线;“2”是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 4 门中选择 2 门科目。

 (二)选科方式多样。在“3+1+2”的考试模式下,学生选科多达 12 种组合,高考总成绩 750 分。3 门必选科目全

 国统一命题总分 450 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各省自主命题,其中物理或历史每科满分 100 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其它 2 门再选科目每科满分 100 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实施选课走班。在“3+1+2”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分层选课走班教学成为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选课走班,使静态班级变为动态班级。这样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将出现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模式。

 (四)学考制度改革。将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一、高二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高一期末进行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业考试,高二第一学期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五科学业考试。高三第一学期末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作为高考录取的主要依据。

 (五)录取方式多元。新高考夏季高考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通过以“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按专业录取和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多样化招生

 等举措,打破了高校 “一把尺子选才”的局限性,使更多学有专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二、 新高考方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选科走班如何组织实施。构建一个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在落实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选科走班是根据学生选修课程还是根据教学层次难度不同走班?二是选科过程中学生学科兴趣和院校专业组对选科的要求如何兼顾?三是“4 选 2”实行赋分制,原始分转化为等级分的过程中,越优秀的群体选科易扎堆,相同原始分的等级分相对低,考得高的未必最终得到高分,那学生群体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如何克服?四是学校现有的办学空间、辅助教学设施能否保障选课走班?五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六是怎么解决语数外全国命题与选择性科目全省命题给高考带来的冲击?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学业考试如何有效进行。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的学业考试呈现两种方式:一是全科目(13 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性考试内容范围为各科必修课程,除音、体、美、通用技术由市(州)组织外,其它科目均由省考试院组织;二是三科目(语数外)高考及选择性科目的等级考试(选拔考),语、数、外高考全国组织,选择性科目考试省上组织。合格是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等级性考试结果将

 有差异地计入高考成绩,因此在教学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业水平测试及选科如何安排?二是如何因应考试要求,合理安排选考科目?三是英语听力两次考试,如何组织教学?四是面对选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生涯规划如何进行指导。新高考改革,不但在课程学科有了大的变化,而且更加突出了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高考改革后的的考录方式,由原来的“选学校”变为“选专业+学校”,考录方式与未来专业和职业息息相关,因此,把握好生涯规划,才能让高中学习、未来发展更为顺畅!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学生如何从高一入学后,根据三年后高考的选考要求,确定起始年级的科目重点?二是学生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综合发展自我能力,适应综合评价要求?三是学生如何根据自己学业发展状况,动态调整自我选考科目以适应高考最佳状态和效果? (四)招生录取如何实现双赢。高考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方面,更体现在高校招生方面,通过改革使得高考的“立德树人,为国选才”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彻底改变了“一考定终身”,招生“惟分数论”的现象,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新高考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录取模式,比如高职院校提前单招录取,强基计划录取,综合评价录取,各类定向招生录取

 等,让学生在在报考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在报考时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如高分学生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问题;志愿高分学生的专业稳定性问题;分数与个性特长的矛盾问题,充分利用政策录得理想院校和专业的问题等。

 (五)纷杂矛盾如何有效化解。新高考改革的过程,就是破旧立新,不断化解矛盾,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更好地关注,比如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学校是否能尽快适应?教师团队否能摆脱原有经验,快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多种选课方式,选择特长培养还是全科均衡发展?高校推行的各种自主选拔招录应该怎样提前规划,为我所有用?部分教材版本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克服?赋分制带来的冲击如何面对? 三、 新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问题 为了让新高考改革有序平稳推进,从 2014 年开始,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指导性文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指导意见》等实施意见,不断推动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因此,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组织应积极应,强化落实。

 (一)加强学习培训,让教师们更新管理理念,牢固确

 立立德树人与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

 (二)加强新课程新高考管理文件学习梳理,对学校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地修订。

 (三)加强课程方案研究,基于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精心研制学校课程规划。

 (四)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建构大单元教学范式,提高课堂实施的效果。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加强选科走班指导,实现学生选科利益和学校利益最大化。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开展基于数据诊断的精准教学及学习评价。

 (七)加强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制度重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共享意识。

 (八)加强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减轻学生过程的学业负担。

 四、 高中教学管理的规范执行问题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新高考改革于 2014 年开始启动,浙江和上海率先试点新高考,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四批,甘肃做为第四批试点省份,从 2021 年秋季开始,也开始推进高中新课改,试行“3+1+2”高考模式。但从推进的情况来看,新高考还面临一些新问题:一是新课标与老教材的关系处理不当问题。二是新课程实验要求与实验装备配置

 不匹配问题。三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新课程要求不匹配问题。四是教师对新课标与新高考命题研究精准度不够到位问题。五是学生对新课程学习要求的适应性不足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新高考实践过程中加以解决。

 五、 新高考模式下新课程实施中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新课程方案学习,提高理解新课程文件的准确性。研读领悟文件精神,认真领悟课程调整意见,不打破其现有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格局,稳步推进教学。要成立高中新课程工作实施的管理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分类管理和学科指导,从行政和业务两个维度对新课程实施给予管理约束和路径指引。

 (二)加强新课程实施年级教师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行动力。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新高考培训。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参与培训的老师进行一次专题教研活动,确保学习领会能落地。三是抓实抓牢学校常态教学的校本研修。各高中的教研组要及时召开专题组内教研活动,将新课程实施的意见要求传达到位;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力争解决问题。四是不断完善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校本研修制度,围绕课堂教学评环节进行深度研课。聘请专家进行课标解读,使教师理解课标、把握课堂、剖析课例、把握教学深度与难度,力争保证课程实施不走样、不变形。

 (三)组织新课程专业技能竞赛,开展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监测。组织新课程专业技能评比。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组织学校教师围绕课例,开展各类专业性技能评比,以评促培,以评促用,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技能。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精选典型案例,供学校的备课组借鉴使用。加强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落实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学科教学质量不失真、不下滑。

 (四)组织学科教研专题研训,掌握新高考发展方向。重点是组织好四个方面的专题研讨会,一是开展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管理问题的研讨;二是开展新课程命题特点与趋势的专题研讨;三是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讨;四是开展新高考试卷结构和特点针对性研讨。

 (五)开展学科教学视导,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一是开展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的教学视导。校长要带人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思考如何打消教师课程实施中的诸多疑虑,最大限度保证教师不理怨、不抱怨,为新课程教学的深度推进,奠定扎实基础。二是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的精心指导。建立专兼结合的生涯指导专业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帮助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与国家社会需要的关系。三是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

 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精准度与匹配度。新高考最大特点之一,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通过基于数据的诊断分析,帮助学生和家长消除恐慌和疑虑,避免选科焦虑心理。教师要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生涯指导的教学实践经验, 并结合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特征与未来职业倾向,指导学生选择性考试科目精准确定,对其未来所报考高校专业的科学规划提供紧密型、跟进式生涯指导服务,从而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与学习中培养兴趣、发挥个体特长和优势,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丁教授以前瞻的视觉,远见的卓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描绘了新高考的“路线图”。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并进,稳步推进,将高考改革进行到底!

 

篇七: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22 年新高考各学科命题考查重点、方向及命题原则详细解读 一、2 2022 年高考命题方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0 年正式发布由各个学科秘书主持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集中回答了各科高考 “ 为什么考 ”“ 考什么 ”“ 怎么考 ”的核心问题,这将成为未来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将成为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从 2020 年开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试卷,都将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2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重点强调了五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 常态化下考试组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切实做好考试防疫工作。强化考试安全保密管理,严密防范考试舞弊。

 二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招生倾斜力度,做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三是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教学、评价、考试、招生各环节有机衔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深入实施强基计划,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完善职业院校分类考试,着力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进一步加强招生录取规范管理。完善招生信息公开,严格招生录取管理。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五是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宣传服务。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强化治安、交通、卫生防疫等综合保障。加强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考成绩、高校录取分数线等发布工作,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等行为。

 1.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2022 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优化试题呈现方式, 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 机械刷题” 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2.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

 各试点高校要深入总结近年强基计划实施情况,坚持试点定位,着力选拔真正对基础研究感兴趣、有培养潜质的学生。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办法,优化工作程序,合理安排高校考核的时间,完善考核内容和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等。要加强学生入校后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本硕博衔接培养通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近几年教育部发布的高考命题指导方向看,“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注重情境化试题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这些都是新高考命题的风向标。

 在今后的高考题中,将很难看到以前重复的题目,靠刷题备考的模式很可能风光不再。更多地出现开放性的试题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灵活性、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也 增大了考试的难度,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之间的 差距将会被高考分辨出来。

 二、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1 —2 2022 年部分内容比较 一、总的指导原则:1 2021 年: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考试招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2022年:2022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工作,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二、关于高考综合改革:1 2021 年:

 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项工作,精心制定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加强全流程全员模拟演练,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投档录取等各个环节,确保改革平稳落地。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

 一标准的招生模式。2 2022 年: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加强改革协同,推动教学、评价、考试、招生各环节有机衔接。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选科指导,从有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

 要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开足课时,不得组织学生提前选科。尚未启动改革的省份要认真借鉴改革省份经验,抓紧完善基础条件,研究谋划本地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启动改革准备工作。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三、关于深化考试内容改革:1 2021 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2 2022 年:高考命题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四、关于招生宣传:1 2021 年: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各地各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要协调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大统筹协调,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2 2022 年:

 严格规范招生宣传。各地各高校要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及时、主动、准确、全面做好政策解读、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考成绩、高校录取分数线等发布工作,坚决扭转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

 要加强对中学、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要加大统筹协调,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不得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

 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高校制作录取通知书应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三、2 2022 年新高考考查重点 考向 1 1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高考关注主干内容,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考向 2 2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以必备知识为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个知识网络之中。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

 考向 3 3 :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

 考向 4 4 :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

 考向 5 5 :2 2022 年命题如何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重点提示:在 2022 复习备考过程中,大家一定要避免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要求与具体试题机械绑定。比如,新时代的高考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考查目标应该通过试卷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而不是机械地落实到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类试题上。具体如下:

 1.日常生活情境内容融入到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

 2.命题选材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关联教材知识)。区分题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

 3.高考是最大的政治:命题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弘扬时代精神。学过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同一考点高考可以变换角度与变换题型再考。

 4.以生考熟。陌生中考熟悉.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的题目,老师也没讲过题目,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四、2 2022 年新高考命题原则 一、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

 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要求考生:懂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应用。

 二 、弘 扬 时 代 精 神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三、学过的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地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四、同一考点变化考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五、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六、考察思维,解题容易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七、思维穿透力考察考生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八、课外和课堂结合考察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新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

 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九、考...

篇八: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总结 陈雨维 转眼间我们的线上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了,首先感谢本次培训的各位老师,尤其是对漆老师和李惠军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两位老师刷新了我的认知思维。经过十多天的线上学习,对我的收获很大。对此我认为,这样的培训非常有意义,只可惜有疫情的原因没有能当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深感遗憾。

 通过这次线上培训,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不仅刷新了我的理论知识,更开阔了我的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聆听专家讲座还是学员交流课,我都学到了好多知识。从聆听专家讲座到学员交流课,都让我有所感动,有所收获,可以说这次培训对我帮助很大。在学员交流汇报课中,来自新疆各地州的老师们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教师,我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教学中一些问题,觉得很难给学生讲述清楚。通过漆老师和李老师的讲解,我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尤其是李惠军老师的讲座,可以说对我影响很大,他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谦虚,治学的严谨,对待历史问题

 的一丝不苟。此刻我才意识到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李老师可以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听完李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需要不断阅读,不断的学习,阅读史学研究成果或史学经典著作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基础,也是偶发历史灵感的重要前提。

 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自身的史学素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进行整合,不断升华。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对待问题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李惠军老师兴趣骤增,一个花甲老人对待问题的态度是那么真诚,那么用心、那么用情。

 接下来几天, 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分别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月琴教授的直播课《践行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和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军的《例谈从教材文本到教学方案的转化 》直播课例课。李老师的例课,课题鲜明,触动了我的内心。在听到李老师的例课时,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知识储备的不足。让我从心灵深处开始反思自己,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很多不足,多多向李老师学习,虽然学习也敢不上李老师的高度,但是我希望尽量缩小这种差距。李老师通过短暂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他的教育理念,使我很受感悟,我希望我也能够快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历史老师。

 在后面我又聆听新疆师范大学教师漆志忠教授专门针对高考而开展的高考命题讲座。漆老师刚开始就给我们一个要求,作为一个高三教师,我们要尽可能掌握前言知识,历

 史的前言知识,以备更好的掌握高考命题走向。高考是指挥棒,也是一把尺。高考试题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对高考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也对新疆高考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切合了我们掌握高考命题的走势趋向。漆老师又进一步就学考与高考的区别,在此基础之上强调了高考的选拔性又强调了高考的基础性。对于基础知识要进行全面理解,扎实灵活运用。“背”与“备”相结合,对不了解的知识深入学习,对书本要全方位的理解,只有对书本全面理解的同时才能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的出重难点。让我们从高考真题出发,借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趋势。漆老师提出教学的边界问题,只有阅读才能更新知识,才能增长知识。多读书,才能净化心灵,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发现问题。跳出教材书,探讨问题,发现问题,优化教学。变化是高考的特点,教师不能教傻学生,要让教学跳出教材,而不是僵化思维。要加强学生的思维力度及思维过程,考察学生从史实到史识,转化思维模式,不能让教科书的思维模式固定了我们的认知,发现新思想和新观点。对历史概念多角度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漆老师运用高考例题,讲解历史命题趋势。漆老师的讲座使我获益良多,改变了我接下来的教学方式,对我帮助很大。

  感叹时间的流逝,此次培训已告一段落。想学的东西太

 多而又无法全部掌握。老师们的课例讲解,让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的不足,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以理服人,我会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注意发挥作用,热心帮助其他教师,使他们能和我一起更快、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

 最后,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学习,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风向,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的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这样是漆老师和李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最后谢谢两位老师的教导,希望以后能当面聆听两位老师的讲座。

篇九: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英语二轮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我于 2022 年 4 月 X 日有幸参加了北师大版高考英语二轮备考网络培训,这次培训主要学习了课程标准,通过听观摩课和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培训结束后,我感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参加这次网络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对北师版英语教材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高三英语二轮复习中,要仔细研究考纲,提高复习课针对性。同时应注重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精选精讲精练,加强方法指导,注重落实。避免漫无目的,大水漫灌,切忌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疲劳复习,毫无效率。

 其次,要明确复习原则,理清整体思路。作为教师要研究纲领性文件,科学备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研究各地历年高考英语真题。平时要多注重对高考英语命题规律的把握,抓住高频考点,命题热点和集中点,做到对本年高考题命题方向的大胆预测。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具体方面的指导清晰明确。词汇方面抓好记忆背诵,单词这块阵地绝对不能放弃。词汇是高中英语最基本的要素,要穿插到整个高三的复习当中,复习的形式尽可以多样化。可按照字母来复习,也可按单词的词性复习。比如,每节课课前 2 分钟让学生循环听背单

 词直到这个单元复习结束。又如,课前 5 分钟听写。让学生备听,把主权交给学生,听写时随机叫学生去黑板上写。书面表达方面,督促学生对优秀范文的背诵。书写时间 20—30 分钟,安排学生每两周选择一到两个体裁的短文进行自我训练。对于学生的习作,每次考试结束后坚持面批,和学生一起审题,分析该怎么写,同时让学生自查作文中有没有写到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强调句型,倒装,非谓语动词等。该学期保证每个学生面批 3 至 4 次.

 总之,此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二轮复习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将结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添砖加瓦。

 高考英语二轮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怀着期待和“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心情,我听完了 4 月 14号的二轮复习备考的讲座。

 讲座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讲课老师娓娓道来,讲得也非常细致透彻。听了之后,使我有一种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之感。其中,老师在讲词汇以及完形填空中的多义词这一部分时,我发现和我竟然和老师的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再也没有比思想的交汇更令人欣喜的吧!

 讲到词汇,尤其是一词多义,这短短几个字,足以使学生心生畏惧。有同学不止一次的找我倒苦水:“老师我背了,可是我早上背,吃完早饭就忘了!午饭前背,午饭后就忘了!好像我做了一场假努力,

 可是我真的背了呀!”;“随背随忘,随忘随背,到后来还是忘!觉得自己背了个大寂寞”;还有一些同学说:“好不容易背住了某个词的一个意思,可考卷上成功的避开了我知晓的这个词义,考另一个意思去啦!”还有一些同学经不起这样的拉锯战,索性不再做出记忆词汇的尝试了。……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面对学生对记词的种种吐槽,我想出了诸如“让单词记忆画面化”(比如我讲 shower 一词,我就提供了一个搭配 a shower of leaves,我想让学生感受英文表达的唯美,我引导他们想象画面:深秋时节,黄土地色的树叶从树上簌簌而下,是不是像极了一场 shower?其中一个男生说:“真美!落叶缤纷!”我赞了他!又继续引导:能不能来一句诗呢?数个孩子齐答:“无边落木萧萧下!”:“就是它!美不美?”:“美——!”我及时总结:“这就是简单词 shower 带来的画面美,记住画面,记住shower”);还有“创建词义之间的根状图——即思维导图”(比如我讲 branch 树枝的时候,让学生画一幅画,提示语:在很 rich 的soil 上, 有一棵大树,树叶 leaves 很茂密, trunk 也很粗,可想而知 root 也很深,根深方能叶茂嘛!branch 随风舞动!)通过自己画导图,学生记住了好几个生词!这个方法对待一词多义很好用,比如讲座中老师提到的 drive 一词等教学实践方法。以后我还会慢慢摸索,多多尝试!

 讲座常听常新,在前辈和各位大师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向阳逐梦,踏浪前行!

篇十: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22年高考化学备考全程规划 年高考化学备考全程规划

 (一)科学规划复习,提高复习效率n 一轮 考点过关:解决学会与学懂,全面复习避免遗漏。n 二轮 专题突破:熟练考点、形成网络,总结常见题型解题规律。n 三轮 模拟训练:主要是训练速度和应试技巧,同时查漏补缺。

 n 要重视轮次复习的作用,明确各阶段复习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n 适当压缩一轮复习的时间,

 以提高二轮复习的效果。(进行选修与必修模块的教材整合)n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科学计划各阶段教学内容,认真出好每次考试题或模拟题。

 1 、处理好教材和教辅关系,合理利用教辅(1 1 )认真研究和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辅读物,在精选各种版本教辅资料基础上,由备课组分工负责阅读研究各章节,提出使用建议,由备课组讨论修改和整合后再使用。(2 2 )要坚决删除教辅读物中教师间有学术争议的题、偏离教学大纲的题、公认的明显的难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知识超出教材的题、能力超过考纲的题、解题套路已烂熟于心的题,减少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2、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析教材 读教材 挖教材熟悉把握深刻理解把握实质迁移应用概念的深化重点的再现规范的强调实验的全扫描观察力的补救数据的认知图形的认知表格的认知曲线的认知模型的认知实物的认知资料的认知

 要针对考试大纲、复习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精选各类教辅资料的习题,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发挥训练题的实效,通过训练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避免不加选择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甚至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要研究试题的命题方法,认真命制高质量的单元测试题和各阶段诊断题。一般来说,一道高质量的试题应从试题的基本要素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体现。

 3 、编制高质量训练题,努力做到精讲精练

 高考复习中的低效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搞 题海战术 ,把高考复习搞成 “ 学生做题,老师讲题 ” 或 “ 学生考试,老师讲卷 ” 的恶性循环;二是 按部就班 ,按照教辅内容逐一讲解,复习过程缺少老师个人的思考与总结;三是 不了解学生 的学习水平,不研究学生的学法和考法,教师一讲到底;四是 不重视轮次复习 的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力争一次到位;五是 一味追求新题和难题 ,新题和难题教师讲往往讲得很精彩,但不一定符合学生水平和高考要求,再者,高考命题者都是尽量回避市面流行资料上的各种试题。4 、要减少高考复习中的低效行为,提高复习效率

 (1 1 )角度, 既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三化学教与学的价值,引

 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2 )梯度, 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在能力要

 求上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让不同的同学

 通过自身努力均获得发展。

 (3 3 )精度, 在关注知识面的同时,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抓住重点;

 在练习的设计与使用中,精心挑选或改编、创新设计习题,做到精练、

 精评,充分发挥习题的基础性与导向性的功能。5 、要优化复习内容,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6 、重视练考,增强能力

 7 、规范讲评,提高成绩由 错误 到 醒悟由 失误 到 彻悟由 彻误 到 勿误最后做到 无误

 学生自主备考的过程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问题走近老师带着问题走向思考带着思考走向能力带着能力走进考场教师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带着考纲走进规划带着规划走进教材带着规划和教材走进备课和学案带着教案和学案走进教室带领学生走进问题、深入思考教师是 导游 —— 在 “ 讲 ” 与 “ 不讲 ” 之间寻找平衡教师是 导演 —— 让 “ 导 ” 与 “ 演 ” 和谐交融教师是 主持人 —— 在 “ 倾听 ” 与 “ 述说 ” 之间统整

 对化学科学素养的总体要求

  综合运用新的情境已有知识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各项能力培养为再生点, 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实现对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二)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素养

 近几年 高考化学试题,源于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

  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基础知识复习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

  重,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

  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恰当的使用化学语言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对于题给的信息能准确把握,

  并善于挖掘出其隐含条件,领会命题者意图。1. 重视基础知识,注意能力培养

 从近几年化学试题不难看出,所考查的内容突出化学热点知识,但不追求面面俱到。因而,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应将精力放在重点和热点知识上,注意把握规律和特例,总结解题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历年高考化学试题都对化学实验特别重视。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化学实验,要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特点和走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从近几年的化学试题不难看出,题目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的成果,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善于挖掘背后的化学问题。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善于捕捉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化学问题,从多角度关注社会,从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以致用。

 高考试题涵盖了中学化学的许多主干知识,题目比较灵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掌握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而不是利用 “ 笨 ” 办法去解决。例如,我让学生在有机推断题中分析结构简式时,将反应前后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反应前后的结构式变化,并分析断键或成键的位置,从而顺利确定结构简式,所以解决有机推断题的方法是:前后比较看变化,照猫画虎写产物。

 (三)

 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备考策略习 观念决定行为。要想改变长期以来高中备考复习“高 高耗低效” 的局面,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1. 由 “ 全面覆盖 ” 转向 “ 精简教材 ”高考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由考查 “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 转向考查 “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 ,要求高三备考复习必须彻底摒弃 “ 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盲目备考 ” 的一贯做法,采取 “ 精简内容、高效复习、精准备考 ” 的策略,实现由 “ 高耗低效 ” 向 “ 高效低耗 ” 的转变。

 2. 由 “ 简单重复 ” 转向 “ 温故知新 ”复习的核心功能就是 “ 温故而知新 ” 。高效率的复习

 是以新带旧,即利用新知识引领旧知识的复习,利用新问题深化旧知识的理解。“ 新 ” 有三个层次:

 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提升能力是备考复习的根本目的。

 3. 由 “ 拘泥教材 ” 转向 “ 整合教材 ”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是 《 考试大纲 》 , 《 考试大纲 》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不同程度的对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体系做了调整,甚至重构。化学将选修模块列入必考内容,这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的具体命题思想。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考实际,打破现行教材的体系, 还原命题细目表, 打破必修和选修的界限,根据考纲和考题确定高频考点、中频考点和低频考点,整合教材内容,重构学科体系,精准备考复习。

 4. 由 “ 统一标准 ” 转向 “ 分层要求 ”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水平不同,决定了升学目标的差异。由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也就有所区别。这就需要从 “ 一刀切 ” 转向分层要求,实施分层策略,对不同升学目标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精简要求,增强复习针对性,提高 复习 效率 。

 例:尖子生 —— 冲击北大清华 ——95% 到 100% ;突破一本线 ——75 ~80% 左右;进入本科线 ——60 ~70% 左右;艺体特长生 ——50 ~60% 左右 。

 5. 由 “ 关注教 ” 转向 “ 关注学 ”导:教师导学导思 。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生基础确定复习目标和内容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导学提纲,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学生自主 学习和合作 学习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复习,强化理解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问题;尝试异步学习,提倡 互助合作 交流 ,提高复习效率。用:学生应用练习 。编好用好与导学提纲配套的习题,保证每堂复习课后不少于半小时自习课习题训练;每周根据复习进度精心选编周测使用的单元或专题检测卷,对本周复习内容进行大题量限时训练 ,同时达到“ 滚雪球 ” 复习的效果 。

 复习阶段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时间安排 8 月初--- 下年1月底 月底 2 月初---4月底 月底 5 月初~6 月初内容安排《 考试大纲 》 的全部内容专题网点高考热点学生弱点题型突破查漏补缺全真模拟目标要求章节全面复习夯基拓展深化逐渐适应考试构建专题网络限时训练综合巩固突破提高题型逐题突破查漏补缺热身

 全真模拟测评

  “三轮”复习目标定位能得分, , 得高分 会考试, , 考好试 会解题, , 解对题一轮 二轮 三轮

 从阶段属性上来看

 一轮复习属于 积累阶段 ,通过抓基础,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适当提高要求,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属于 爆发阶段 ,通过抓提高,完善知识网络,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滚动提高;

 三轮复习则属于 稳固再升阶段 ,其通过抓稳定,把一、二轮的复习成果稳固下来,并在练习和归纳中再提升。

 (四)二轮备考与复习建议研究化学中的常考知识点1.基本概念篇(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基本概念篇(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2.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3.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5.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含盖斯定律)和能量问题。

 和能量问题。6.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的电离、pH 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三种守恒 关系、弱电解质 关系、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7. 电化学( 新型电池、原理和金属腐蚀等)。

 。

 8.简单计算(有关物质的量计算、三种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简单计算(有关物质的量计算、三种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度积常数)。9.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包括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状态的判定、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包括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状态的判定、平衡移动、平衡图像、等效 移动、平衡图像、等效 平衡的应用)。

 平衡的应用)。10. 生产生活中的新知识,STSE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11.原子结构、电子式、熔沸点比较、元素周期律(表)、化学键; 原子结构、电子式、熔沸点比较、元素周期律(表)、化学键;1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官能团及性质、应用;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官能团及性质、应用;13.重点实验(实验安全、操作、药品保存、物质检验、控制条件的方法); 重点实验(实验安全、操作、药品保存、物质检验、控制条件的方法);14.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研究化学中的常考知识点

 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复习的实践性1. 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

 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2. 查漏补缺 ,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 ,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漏做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验。3. 进行实验设计训练。根据实验习题的 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 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题目的功能定位要准确:平时复习(课堂)选题与单元检测选题单元检测题与模块考试题的选择单科考试题与综合模拟试卷题的选择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1.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

 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2.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

 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方程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的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准度等。3.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

 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

 提升关键—— 学会反思1. 反思涉及知识:题目命制意图及考查知识点的方式与技巧2. 反思解题方法: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若把设定条件进行变换,题目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又该如何解答?3. 反思解题规律:解答本题时的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有技巧性且最简单?4. 反思失误原因:失误属于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 还 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走过哪些弯路?这些问题是如何改正的?我的 “ 老毛病 ” 又犯了吗?解答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全面总结反思:反思题中的陷阱所在、自己的推理 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反思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简明、严谨、完整?解答过程是否优化?哪些思维回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

推荐访问:2022新高考改革培训内容总结 高考 改革 内容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