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助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江城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江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地区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两端发力,统筹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吸引消费回流,不断增强江城在全市消费市场的吸聚带动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消费聚集区。

 (二)总体目标。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科学推进、对标先进、彰显特色、创新驱动、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推进全区重要的商务中心、消费商圈、商业文创街区(镇)、特色美食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镇)等建设,全面提升国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让环境更优美、商业更繁华、业态更丰富、城市更智慧、消费者更满意。到 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500 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 100 亿元,境内外游客人数持续增长,

 建成 1 个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5 个高品质商圈、5 个特色名街名镇,基本建成辐射渝西川南黔北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消费聚集区。

 二、主要任务 (一)消费载体提质工程。

 结合城市提升和城市更新,注重存量提升和增量拓展相结合,加快建设消费重要承载区,着力构建品质高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彰显的消费空间版图,不断增强对渝西川南黔北消费人群的吸引力。

 1.提能打造商务中心。加快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双福、新城、几江半岛、德感片区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依托山水人文本地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建筑,“擦亮”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双福片区利用生态公园、都市文旅、商贸产业三大特色资源,通过“产商文旅居”全业态布局,塑造“公园+消费”城市品牌。新城片区打造地标级特色消费聚焦区,统筹商务金融区、临江特色商业区、高铁新城商贸区,发挥城市展示功能,打造吸引全市客群的地标服务业城市会客厅。几江半岛片区实施城市提升计划,优化母城商业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商业提质扩容升级,融入文化和历史元素,打造沿江人文风景岸线,展现山水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重点打造文创、旅体游购式商业中心。

 2.优化提升消费标志性商圈。突出江城特色,融合元素,推进商圈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精品聚集、服务优质、环境舒适的标志性商圈。优化“一轴两翼”商业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双福、新城、几江半岛三大片区商圈建设,以吾悦广场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为引领,高标准建设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乾和新天汇,推动遗爱池商圈、N37 烟雨之城等建成投用。加快推动老城区重百步行街、

 小什字片区、元帅广场等便民商圈改造提升,提质扩容美食文化街,突出时尚消费、夜间消费,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优化形成布局完善、业态丰富、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城市商圈发展格局。

 3.融合拓展消费体验新场景。依托“一轴两翼、拥江发展”的城乡空间结构和江北生态创新城、江南文化康养城规划建设,创新“消费+人文”“消费+生态”“消费+智能”等业态,打造生态绿色、创新融合、多元包容的消费新场景。丰富西部科学城江城片区科技消费元素,设置新型智能消费体验馆,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科技消费场景。依托沿岸灵秀风光,联动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商业商务楼宇,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江岸经济”“云端经济”,打造山水特色体验消费新场景。融合生态、人文、旅游、娱乐等优势资源,打造商务广场、美天·梦锂天地、吾悦广场、影视城等主题式、公园式、数字化休闲消费新场景。

 4.提档升级消费特色名街名镇名区。融合特色文化、山水资源、优势产业,推进中山古镇、白沙古镇、塘河古镇、吴滩古镇等特色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镇改造升级,打造特色消费名片。推进三五三九文创商业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几江半岛大道美食文化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用好全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商贸百强镇、边贸小镇资源,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商业名镇。充分发挥江城丰富人文与历史资源优势,依托江城区爱情文化、楹联文化、古镇文化、长寿文化、名人文化、文化六张文化名片,打造爱情文化长廊和文化记忆一条街,开展江城石佛寺遗址保护展示工作。

 (二)消费资源集聚工程。

 瞄准优质商品和服务,加快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打造消费资源配置枢纽,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资源聚集地。

 5.打造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大力引进国际贸易品牌企业、中高端消费品牌企业、大型商贸企业、优质服务企业,在城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采购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企业功能总部。大力招引具有品牌运作能力的国内外投资商、运营商,在城投资、建设、运营优质商旅文体综合、高端医药消费品牌及特色医药消费项目。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6.培育知名品牌优选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城开设区域性品牌首店、体验店、旗舰店、连锁店,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业态供给,满足品质化、时尚性、便捷性消费需求。充分利用西部东盟商品、农副产品分拨中心等集散效应,多渠道扩大进口特色优质品牌商品。

 7.建设优质服务引领地。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培训咨询等领域专业服务机构,推进楼宇经济提质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实施“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旅融合,促进体育、旅游、养老、文化等复合经营。加强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动家政等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开展企业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引领带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提升。

 (三)城货精品培育壮大工程。

 发展根植江城、服务江城、面向全国的品牌,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城货精品”,推动“江城产品”向“名品”转变,提高江城品牌知名度。

 8.振兴江城老字号。鼓励“老字号”“企业深挖江城文化内涵,传承精湛传统技艺,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推动老字号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文化创意和营销推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动老字号传统店铺向旗舰店、体验店等转型。鼓励老字号进机场、进高铁、进商圈、进社区、进景区,支持设立老字号集合店。支持老字号企业参展参会,扩大老字号商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企业申报“老字号”“老字号”。

 9.挖掘文创新内涵。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整合全区文化文物资源,创新开发一批文化创意产品,重点在已成功开发的四面山、白沙古镇、博物馆馆藏文物、江城石香插、江城花椒、“江城有礼”等系列文创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创产品主题元素,加大文化文物单位研发力度,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快功能创新、工艺创新,开发新品类、新类型,做精做细文创产品,打造江城文创 IP。培育发展电子竞技、体育动漫、体育游戏等新兴产业,培养一批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企业。

 10.彰显“江城造”影响力。以建设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发展粮油(休闲)食品、酒水饮料、造纸包装、特色家居等优势消费品工业,鼓励优质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优做强富硒产业,加强科技支撑,补齐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健全服务链,推进富硒功能农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健全“1+8+N”品牌体系,增强“一江城彩”“生态硒城”“江城花

 椒”品牌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完成资源调查,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打造精品,提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将打造成文旅商品。

 (四)特色服务品牌塑造工程。

 紧跟消费新趋势,植入江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美景等特色元素,加快商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深度融合,推动江城服务消费。

 11.做靓“不夜江城”城市名片。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依托“一江两岸”资源优势和城市商圈商街体系,突出“山、水、城、桥”四大元素,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加快构建示范带动、集聚发展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以几江半岛、新城、双福为重点,打造夜间经济核心区。推进一批特色夜市街区提质扩容,打造一批兼具烟火气、风和时尚潮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实施城市灯光亮化工程,提升两岸区域和重点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点、城市公园等消费场所照明档次,打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城市夜景。

 12.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着力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创造文旅市场新需求,依托四面山、石笋山、骆崃山等生态资源,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石门大佛等文化资源,鲁能美丽乡村、金色黄庄农业嘉年华、雨仙农谷、鹤山坪等乡村旅游资源,串联綦河画廊乡村旅游区(城东线)、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城西线)、大四面山生态旅游区(城南线)、原乡人文风情旅游区(城北线)、一江两岸城市旅游区(城中线)等五条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五条线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

 13.打造富硒美食之乡。加快美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江城富硒美食文化守正创新和“老字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富硒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富

 硒美食品牌,促进江城尖椒鸡、酸菜鱼等特色美食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提升特色餐饮消费,加强富硒美食文化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富硒菜品,持续举办富硒美食文化节。鼓励餐饮企业申报列入“中餐特色美食企业名录”,创建钻级酒家、绿色饭店。

 14.建设生态康养胜地。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医疗服务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提升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加强康养基地规划,加快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纳文化旅游主题产业入驻,打造四面山旅游度假区文旅综合体和特色康养目的地。通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森林质量,为森林康养产业打好基础。探索发展我区乡村健身休闲和运动休闲产业,推进朱杨石笋山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文化、旅游、康养、养老为一体的综合特色小镇。

 15.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发展登山、攀岩、探险等山地运动和游泳、漂流、滑水等水上运动产业,培育露营、丛林穿越、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产业,推广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网络,新建双福体育公园、新城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等区级重大体育工程,规划建设江城区竞训中心。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体育旅游综合体。

 16.建设文化消费高地。着力挖掘和转化名人文化、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古镇文化、楹联文化、文化资源,形成独具江城特色与品味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挖掘提炼旅游资源中的文化要素,创作一批反映江城各旅游景区特色的故事、小说、音乐、书画、摄影、演出等文学艺术作品,培育一批文艺特色精品,在现有的文化活动基础上,深耕做精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江城区文化艺术中

 心、天下第一长联阁等区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五)数字消费融合创新工程。

 抢抓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消费升级机遇,积极引导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消费场景和细分消费领域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集中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新业态、新平台、新渠道、新模式,进一步丰富数字消费服务业态,带动消费迭代升级。

 17.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鼓励在商圈、社区、车站、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建设沉浸式超级体验店。推广视频技术,积极稳妥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围绕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发展垂直电商,支持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提升本地网络消费服务支撑能力。

 18.推动服务消费数字化提升。推动服务消费数字化提升。鼓励发展网上餐厅、智慧旅游、在线文娱、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服务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鼓励引导餐饮、家政等行业推进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提升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全方位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服务水平。发展“互联网+体育消费”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带动体育消费。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鼓励推行预约挂号、在线取号、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分时段诊疗、药品配送和远程会诊等服务。鼓励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历史遗迹、文化古迹、著名景区虚拟再现产品。

 19.推动消费平台数字化赋能。推动消费平台数字化赋能。鼓励支持消费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强化营销管理、产品质量等监测。依托消费大数据,探索发展C2M(用...

推荐访问: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 中心城市 工作方案 加快建设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