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考优秀作文评点【完整版】

高考优秀作文评点【完整版】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优秀作文评点【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考优秀作文评点【完整版】

 

 高考优秀作文评点[议论类] 学会成长(2007 年全国卷 I)

 陕西考生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你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社会为什么总是在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

 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点评:

 原载“陕西阅卷负责人点评”:

 见解独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有力,这篇作文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在切题方面,文章始终抓住“孩子摔跤”的比喻意义做文章。对漫画含义理解全面,文章与命题咬合紧密,显示了考生很强的切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胆识。“学会成长”,“学着聆听”,“学着理解”,“学着适应”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在行文布局方面,无论整体或局部,结构安排清晰严谨。在语言表达方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不仅是为了外表的华丽,而是为了更加透彻地说理抒情。

 命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而本文置漫画家长学校社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含意于不顾,只是抓了漫画的标题“摔了一跤”做文章,应该是审题有误而偏离题意了的。

 启示:

 审题之误,是考场作文最大的失误,是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考生当慎之又慎。

 №02 谁为青春买单(2007 年全国卷 I)

 河南考生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

 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

 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点评:

 文章主要通过正反举例论证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要自我磨砺,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的青春买单。文章能针对现实,关照自我,能正反论证,辨证分析,能层次清楚,观点鲜明,这些都不错,但即便就文论文,也难说是上佳。文章的突出亮点在以“谁为青春买单”架构全文,切入点好。

 看到河南考生的三篇“满分”作文,有一篇理解题意非常准确的,惜乎文字欠佳;这篇文章强调成长过程中要靠自我磨砺是好的,但针对的都不是材料含意所指教育者的夸大挫折过分关注,可惜。

 启示:

 架构文章,切入点和立骨处都是至为紧要的。

 №03 爱,更需要“复制—粘贴”(2007 年全国卷 II)

 甘肃考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一首歌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句,是对一个社会中冷漠人群中最震撼人心弦的呼唤。

 习惯了在快捷的信息网路上生活的人们,每天不知进行着多少次的“保存”、“复制”、“粘贴”、“删除”之类的操作。可你试着将一些人类的美德类似地操作过吗?请让我告诉你一个美妙的操作,把爱先“保存”再“复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粘贴”,试一试,你将因此而快乐一天,甚至一生。

 第一次从《读者》上读到丛飞的故事,让我感动到流泪,更让我羞愧到脸红。二十岁了居然没有自发地捐过一次钱,习惯了对身旁受难者的冷漠,甚至特别地轻视他们。念小学的时候,还知道偷家里的一块干粮给乞食者,后来慢慢的就不这样做了,开始去呵斥他们,大家都这样,原来我们学会了把爱“删除”这个操作。

 从内心说,把爱“删除”是不快乐的,你内心永远会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但你永远会记得小时候当你把食物偷递给乞食者时,他给你的那一个发自内心的感激笑容。

 学会把爱“复制”、“粘贴”你就是爱的天使,我崇拜丛飞,崇拜白芳礼老人,还有小李和他的同学们以及这些传播爱的领头人,但我更爱捐出自己全部压岁钱的那个同学。因为她知道不只是接受,更重要的是付出。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是一个盛放爱的晶莹透亮的水晶盆,一张拉不下的面子,仅仅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真的有点可憎。

 爱,需要每一个人去“保存”、“复制”和“粘贴”,而不是仅靠一人或一个基金会去传播。社会需要丛飞、白芳礼、李亚鹏和王菲的爱,更需要的是每一个伸手投足间的爱,爱可以“积小流成江海”。

 爱,没有“删除”,也不只是“保存”,它更需每一个人去“复制”,去“粘贴”,只要人人都“粘贴”一次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

 本文通篇以比喻形象说理,为结构文章找了幅骨架。文章标题别致新颖,比喻形象生动且具时代气息。文章首尾呼应,突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主旨。主体部分正反说理,阐明对爱“粘贴”能让人“快乐一天,甚至一生”,而“删除”“是不快乐的”,是“可憎”的,以彰显主旨。

 我理解,“复制——粘贴”,还只是一种等值等量的简单回报或传递,而我们民族还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那么,在“复制”“粘贴”之间还有一个“放大”的操作,即“复制——放大——粘贴”当更好。

 启示:

 让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吧!

 №04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2007 年北京卷)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

 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

 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点评:

 原载点评:“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在一个决定前途命运、两个半小时完成所有试题的场合,一个中学生会怎样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于是阅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考生选择了谈"恬淡’,不约而同地让伟大的古人李白、陶渊明、苏轼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不知何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写"春天美好的品格’,让华益慰、王顺友、"微尘’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事实的论据。正当大家慨叹让最不懂寂寞的学生写一篇"何谓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了。于是阅卷六组的全体老师兴奋起来,奇文共赏,一人点评一句——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只能叹一句:就是文学院的大四学生,又有几人能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如许文字?(原载点评,点评人佚名)

 启示:

 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可化为文章的骨血和灵魂。

 №05 有句话常挂嘴边(2007 年天津卷)

 天津考生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在几千年内成了大多数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从尧舜禹汤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再到明清民国,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饱历来就是一小部分高贵之人的专利。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赶上老天爷不高兴,或者有个兵灾匪患什么的,小小百姓就都得勒紧腰带过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饿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所以,见面问一声“您吃了吗”就没有丝毫的虚套在里面,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照与呵护。我们可以想见,其时其地的人们在说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时语气的真诚与虔诚,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无奈与渴盼啊。“您吃了吗”,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我今天吃了吗?我今天的肚子充实了吗?明天的早餐我准备好了吗?

 也有过所谓的“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仓廪丰实,这时的大部分百姓...

推荐访问:高考优秀作文评点 高考 评点 完整版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