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6篇

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6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4

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6篇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心得八篇【与】 文乡村振兴战略论文范文10篇篇》《合集》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6篇,供大家参考。

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6篇

篇一: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员 干 部 要 为 实 现 人 民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担 当 作 为心 得 八 篇 【 与 】

 文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论 文 范 文 10 篇 篇 》 《 合 集 》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心得八篇 【篇一】

 近期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关于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党性觉悟、理想信念、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关心服务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际,取信于广大居民,真正成为居民的领头人,主心骨。带领全体党员和社区居民把拥军路社区建设成美好家园。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征程,每一名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做社区工作的前提就是怀有热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整体的抱怨,在工作中调整心态,这样才能做好社区的各项琐碎工作。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作为最直接面向群众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端正工作态度。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居民的事无小事,在社区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敢于指出问题,并能善于处理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谋幸福。热爱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社区工作。善于担当作为,全面增强自身本领。

 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

 新时期干部为什么要担当作为,我对此有一些认识。党今天的成就是历代领导人带领干部群众奋斗担当的结果,建立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都需要每一个干部去作为去担当。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必须去担当去作为。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和居民的沟通,处理好与居民的关系特别重要,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他们自然就会支持你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除了要在工作中多与居民沟通交流,还要平时博学多思,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社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勤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还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灵活性地开展工作。

 今后我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不论任何场合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力所能及的发挥好党员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砥砺奋进,让社区居民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结合社区的现状和特点,大胆的开展工作,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尽全力为社区多做贡献,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篇二】

 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

 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 1944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着“人民”的立场,始终紧紧围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一定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关键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忠诚履职、勇于担责、敢于负责,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一件一件去办,一样一样去解决,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篇三】

 从“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主题中,可以发现,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我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理解成为五个层面。

 一、人民美好的物质生活体现在经济层面。衣食住行,是人得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要素,只有在充足的物质保障基础上,人们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二、人民美好的精神生活体现在文化层面。精神生活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情况下,精神生活就越发显得重要。精神是否愉悦是美好生活的主要体现。

 三、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政治层面。政治层面可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四、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社会层面。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稳定和谐,秩序良好,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美好生活。

 五、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生态层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驾护航,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所以人民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所以要呼吁各级党组和广大党员同志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凝聚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篇四】

 敢担当善作为,要涵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为崇高理想、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政府、我

 们的各级干部、我们的青年,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小康;未来的奋斗目标,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敢担当善作为,要涵养精益求精的答卷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述,鞭策着广大党员干部不负所处的新时代。当前正值小康决胜期、改革攻坚期、结构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许多亟待认识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既需要兢兢业业,还需要亲力亲为、求真务实,回应好时代需求、响应好时代呼唤、化解好时代矛盾、解答好时代答卷。

 敢担当善作为,就要涵养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每个党员干部甘于牺牲自己、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伟业,就是因为有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才智服务人民、回报时代。

 【篇五】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抓实干,推动各个民生领域实现巨大发展,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居民收入不断提升,贫困人口不断下降,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改革举措,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团结凝聚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篇六】

 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体现了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也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益提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要为实现“人民的好日子”担当作为,埋头苦干。

 秉持初心,勇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民服务,让责任上身,让工作上心,时刻以发展的重担警醒自己,以组织的重托激励自己,以为民的重责鞭策自己不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艰苦奋斗。

 强化本领,善于作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十米”的冲刺期,面对极度贫困等“硬骨头”,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磨练过硬的本领,精准发力,善于作为,找准关键点,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敢担当、善作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七】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那么何谓美好生活?其实仔细想想它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之中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美好生活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公正和平等的共同体基础上,它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堆金叠玉的物质条件之上,也不是那些言行超凡的圣人

 贤士的精神追求。我们需要根据当代国情,在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和谐,也更具有兼济天下精神的共同体。为了能实现当代美好生活,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争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敢担当勇作为合格党员干部。

 坚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思想信念。这种思想信念既是珍惜当下、争分夺秒、奋发向上、永不满足,更是当代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精气神”。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以高姿态、高标准、新思想、新方法来开创工作新局面,只有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平心定气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进一步体现我们真正的生存价值。

 保持“拉满弓,绷紧弦”精神状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需要以一种“拉满弓,绷紧弦”的饱满工作状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用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启新时期、新挑战的奋斗之路,坚信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明鉴,在工作作风、宗旨意识、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措施、知方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铲除思想和行为上的劣根,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高共产党人的政治站位,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

篇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社部 门作 为宏观经济调控 的重要参与者 ,社会管理 和市场监

 管 的重 要执行者 ,公共服 务 的重 要提供者 ,社会 公平正 义的重要维

 护者 ,就是要把立足岗位、立足职责、立足使命,作为践行群众路线

 的最佳 平台 ,始终把 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群众 的根本利益作 为我

 们 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

 、 研究新情况 ,把握新特点 ,迎接做好当前群众工作 的新挑

 战。人社部门是民生保障部门,具有业务的综合性、政策的复杂性、

 政治的敏感性,群众的广泛性特点。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

 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 ,是检验我们为民

 服务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呈现出的

 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人社工作面临现实挑战。

 ( 一 )市场地位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地位由

 基础性作 用到决 定性作用 的重 大转 变,对政府部 门适应改革提 出了

 新要 求。一是职能转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要求政府从资源配置的

 台前退到幕后 ,把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让位于市场 ,由市场规律决定

 资源的配置 ;二是 简政放权。李克强 总理指 出 :改革是需要勇气的 ,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

 痛 ,甚至 有断腕 的感觉 ,但 这是发展的需要 ,是人 民的愿 望。三是 压

 力加大。人社部门机构合并重组后,职能使命进一步增加 ,业务范围

 3 2 1 就业与保障

 文 /刘

 澍

 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保障民生责任进一步加重。

 ( 二)群众基础的变化。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做好群众

 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随着

 岁月的流逝 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

 群众基础 ,大多数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但

 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

 同。二是结构 变化 。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 ,群

 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群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

 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三是观念变化。民主

 法制时代,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互

 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使群众拥有了前所

 未有的话语权。

 (三 )干部队伍的变化 。随着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发展 ,以及各种

 思想 文化的冲击 ,干部 队伍 在人 员构成 、个体价值趋 向等 方面 也潜

 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一是干部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

 少利益群体 ,干部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 ,导致受社

 会关系影响的因素增多。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

 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

 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当干部以及加入党组织的目的和动机上呈现

 出多样性。三是一些干部党员宗旨意识日趋淡化,为人民服务思想

 变异 ,权 力主体意识错位 ,形象作风严重腐化 ,不仅直接影 口向党群 关

 系,而且成为众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二、强化意识 ,转变作风,让践行群众路线之举蔚然成风。在全

 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增强群众观点和意

 识 ,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和方式,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能为提高人民福祉做贡

 献,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应当倍加珍惜。

 (一 )要以思源的心态 想着群众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 共产党人 比

 作 “种 子” ,把人 民喻为“ 土地 ”,并 强调 “ 种子 ”只有 深入 “土地 ”才能

 发生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生命线,是

 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脱离了群众,损害人民的利益,就

 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回顾党的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党在

 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怎样的变化,但群众路线始终像

 一

 条红线,贯穿和体现在党的发展历史中。为此,作为民生保障部

 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把群

 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二 )要以清廉的形象深入群众。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

 老百姓当中接地气、听民声、查实情、惠民生 ;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

 所 急、给群众所需 、解群 众所困 要带头 正衣冠 、照镜 子、洗洗澡 、治

 治病 ,带头整治“ 四风 ”。只有动真格重行动 ,才能赢得人 民群众 的认

 同,才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领导力。要切实纠正和杜绝庸懒

 散、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以及下基层像走马

 观花、蜻蜒点水赶场子 ;干工作图浮光掠影、轰轰烈烈做样子;解决

 问题搞形式大于内容的花架子、假把式捞政绩等问题现象的发生。

 这样既损害了形象、败坏 了声誉、腐蚀 了肌体、玷污了纯洁,又伤害

 了感情、降低了信任、削弱了血肉关系的纽带。

 (三 )要以务实的作风帮扶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归根结底 ,

 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一是办好大多数人受益的

 事。一切民生政策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都要着眼于保障大多数人的

 利益,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争取办一件成一件。二是办好雪中送

 炭的事。为政之道在于安民,真正关心群众的领导干部,都要急人之

 难,救民当先。不仅要“锦上添花” ,更要“雪中送炭”。三是办好力所

 能及的事。我们为人民办实事,必须立足实情,依据主客观条件,尽

 力而为,量力而行 ,防止超越阶段,防止不切实际,防止调高胃口。要

 结合“ 四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人社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优势,采

 取定时、定点、定人(部门)、定指标的方法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党

 建、行政、业务、扶贫、解困等方面,进行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子,开展

 全方位挂钩帮扶活动 ,使上下携手并进,城乡齐步发展,人民共同富

 裕 ,让践 行群 众路线之举蔚然成风 、发扬光大。

 三、深化改革,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李克

 强总理指 出 :“以民生所望为施政所 向 ,把努力 实现人 民对未来生活

 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 ,以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去造

 福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

 的纲领性文献,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

 新要求。

 ( 一) 要把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的重要手段。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众多优势就要求我们以发挥市场

 在人 力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 用为 目标 ,推 进相关领域 改革 ,尤其

 要更加 自觉地坚持市场就业方向,加快市场整合 ,大力发展人力资

 源服务业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

 决定作用 ,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工资决定

 和正常增长机制。也就是劳动者要想充分就业就必须依据市场需求

 设定就业 目标;要想有尊严就业就必须提高能力素质;用人单位要

 想稳定用 工 ,吸引人才就 必须提供 高质 量就业 的条件 ;政府要 想发

 展经济 ,稳定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必须提供政策支持、公共

 服务、社会保障,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氛围,从而

 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 二) 要把加快职能转变作为政府部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有

 效途径。好的商品价值高,差的商品价值低,并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

 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政府直接

 干预过多、人为介入、身陷其中,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

 但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

 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所有领域都市场化,更不能认为政府对市

 场可以撒手不管。而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

 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减少“寻租”机会,营造公

 平竞争环境,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盘活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主要精力放在

 制定规划、政策、标准和加强监管上来 ;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

 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 )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人社部门深化

 改革的根本 目的。让广 大人 民群 众共享改革成 果 ,是党和政府 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归根

 到底就是要就进一步解放对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束缚 ,让一切劳动、

 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 ;让人民群众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就

 业、参与竞争;让人人都公平享有成才和实现梦想的机会。这就要求

 我们努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

 碍和就业歧视 ,维护就业公平 ;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统筹城 乡的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 ,整合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破除养老保险“双轨

 制” ,在更大范围体现制度的公平性;要求我们兼顾不同群体之间的

 工资收入关系 ,努力缩 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之间的工资收入 差距 ,

 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增进人 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

 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关乎广大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

 容 ,在全面深化 改革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改革的艰巨性,正视改革面临的挑战,勇于担当,以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始终把人 民对美好生活 的

 向往 ,作 为我们 的奋斗 目标 。

 ( 作者单位 :福建省 人社厅办公室)

 就业与保障 】33

篇三: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iddot;17·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月下一、青年政治信仰的新时代内涵青年的政治信仰是指导青年群体和青年个人实践,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巩固国家政治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导。其表现为青年对国家政治的支持和拥护,对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学习以及宣传,更有外化的符合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自近代的历史实践表明,符合时代价值,展现时代脉动的青年的政治信仰,其往往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缩影。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是当代青年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决策等的推崇和坚信,这种坚信是来自于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下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论述是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呼唤新青年,青年是改写时代的力量主体,也是引领时代进步的强大生力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将实现自身的美好生活同实现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融合在一起。二、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症结由于青年处于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的社会自立初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的相对缺乏,新时代,青年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受到负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价值观转移。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具规模到不断成熟,在此过程中,青年受到资本逻辑的“异化”影响越来越大,物质利益的变动催生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动,一部分青年人在物化的氛围下也逐渐失去了对崇高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固定个人计算机和固定有线网络的使用限制,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跨越地域和时差,通过高速的网络转载和传播,使社会政治领域内所充斥着的各色各样的社会理念、社会制度及社会理想更容易和频繁地呈现在青年面前,部分青年存在着人生观异化、价值观异化、道德观异化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入主义泛滥,导致一些人缺失诚信、迷失信仰甚至违法乱纪。为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三、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一)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担当成就美好生活的重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一论断准确分析了青年与时代的关系。当前,青年一代的成长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要力求在青年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空气一般植根于青年群体的心中,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勇于创新,通过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一代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中有家国,爱人民,甘为真理付韶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成就美好生活。(二)规范自媒体网络传播,营造健康有温度的网络环境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平台的更新换代,青年对自媒体网络平台的使用需求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对青年政治信仰培育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自媒体时代赋予了每个人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的自由,但也由此滋生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泛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自媒体尚需完善、青年甄别信息能力有限,立法部门要对自媒体及个人上网行为应积极予以进行规范,并纳入法律规范中去进行管理,通过法律规范制约网民的不良行为,为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净化自媒体传播环境,营造健康有温度的网络环境。(三)青年放飞青春梦想,艰苦奋斗发挥才能新时代铸就新青年,新青年又能够创造新时代。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青年一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创造的幸福的时代契机也是考验青年们的挑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一席话语高度提炼了劳动对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使命,在新时代挥洒青春汗水。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作者简介:梁一波(1993.11- ),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培育的思考梁一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需要青年一代敢担当,有使命。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建设是青年人敢作敢为的大前提。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党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建设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明确青年政治信仰的新时代内涵及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症结,为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建设指明方向,探寻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的培育路径。关键词:青年;新时代;政治信仰;美好生活;培育

篇四: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代新担当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担当的基本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结合岗位职责和需要,全力履行自身义务。作为镇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虽然繁杂,但在工作中只要认真、按时、保质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就会得到领导的认可。“讲担当、敢担当”一直是我的追求,通过此次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有担当能作为就要有责任。自十八大以来,许多领导干部甚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懒散拖沓,究其根本原因是少了“责任”二字。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就要担负起该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就要有勇气担当起相应的责

 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有始有终,绝不会以工作岗位调动为由,半路甩手,使工作无疾而终。

 其次,有担当能作为要有能力。只有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在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时,才能妥善处理,避免解决问题的同时造成更大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通过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加大知识储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去主动迎接新任务、新挑战。

 最后,有担当能作为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规矩,即使工作完成了,问题处理了,那也是不担当、乱担当,是不会担当。规矩就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在我从事的组织工作中,我始终紧守规矩,遇事据理力争,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篇二】

 作为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参与者,我们要紧紧国

 绕“对标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担当”这个主题,紧密联系朝阳实际,着力解决思想和工作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持续激发加快发展的活力动力。

 一是创新理念,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作为“小巷总理”我们每个人都要拉高思想境界的“标杆”、推动发展理念的“起跑线”。全力打造满意社区。落实“微笑服务”做居民满意的“办事员”;定期公开服务项目、发放办理事项流程手册,畅通一站式服务通道;全力打造活力社区。把各项工作融入文化建设,依托活动室、志愿者广场等场地开展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打造开放社区。利用新媒体开展“微课堂”宣传惠民政策,发布党建与廉政信息,建立微信互动平台,提升服务的针对性。

 二是拉高标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文明创建、信访维稳、社区建设和管理等

 重点工作。以整合服务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社区服务机制为核心,加快构建起由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开展的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市场提供的便利服务组成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较为完备的生活、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服务。

 三是锤炼作风,进一步强化实干担当。作为社区干部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在一些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在市委、区委部署要求的推进落实上,都要扑下身子、躬身前行;制定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完善目标承诺、工作督查、激励保障、监督考核等各项制度,让先进有压力、中间有动力,后进有奔头,形成比实干、比效率、比政绩的工作氛围,确实做到干一流的工作,带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

 【篇三】

 “新担当新作为”,在新时代下有新的内涵,作为基层干部的我认为第一个方面要体现在本职工作的担当,按照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担当;第二个方面是能力提升上的担当,就比如很多规章制度,都是上级部门各职能科室制定的,各科室既是制度的解读者,也是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解读不了,这就是一种不担当;第三个方面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的担当,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仅仅一对一解决是不够的,要通过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的机制;第四个方面是在容错机制上的担当,发现下属科室存在问题的时候,要有包容的心态,不能一棍子打死,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干事、会干事、有担当的人,要包容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有新担当新作为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学习、全面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提升自身能力。在业务工作上要有开拓

 创新精神,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同时要多深入基层,与基层职工交交心,倾听基层的声音,提升政府的影响力。

 【篇四】

 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在陕西延安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陈希指出: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

 前行的不竭动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就必须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尽心竭力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讲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担当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

 多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想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要主动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的事业需要更多的干部前赴后继,实干担当,广大基层干部更要以时不待我的拼劲,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除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还需要广大基层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我们坚信,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经得起风浪考验,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绩。

 【篇五】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尤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決战決胜阶段,矛盾更集中、问题更突出、利益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尤其需要各级干部在推动改革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基层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敢担当善作为,争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有新作为,做到勤勉干事、担当干事、激情干事,离不开党组织的关怀,离不开轻松有爱的干事环境。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一方面要为作风正派、无私无畏、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敢啃硬骨头敢闯敢试的干部解压松绑,鼓励他们轻松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要大力发现储备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各方面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并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大力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只有更优秀更出色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后浪推前浪的

 承担起新的担当和作为,才能确保干部的德才兼备,干部的干事创业,国家的年富力强、持续发展。

 新时代以实干担当促进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善学、修德、明志,树立宁静致远的心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激发克难攻坚的智慧,生发实干的正能量。我们都知道.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时代楷模廖俊波,全国模范检察官苏知斌,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担当者,实干者,奉献者。他们都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时谋民生之利,随时解民生之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还要加强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实践,要带着问题学,帯着使命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在新时代中发挥

 新作为,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使自己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篇六】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陈希部长在第七届中新领导力论坛上强调的话语在耳边久久回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受之鼓舞,深陷沉思。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究竟怎么样与时俱进的讲担当,这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深入思考。

 中国共产党几经风雨发展壮大,凭借的是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担当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凭借的是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担当精神;改革开放浪潮的成功,凭借的是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担当精神;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呼唤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政治信念。《论语》中讲“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也多次强调“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他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要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敢于担当的综合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注重学习是最基础的。习总书记强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

 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加强学习是素质锻造的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做到“四学四多”:学理论、学技能、学方法、学经验,多看、多问、多听、多记,学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学技能,注重写作、口才、网络办公等实际技能的学习;学方法,要善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潜心挖掘,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构成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经验,学习借鉴同事、领导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自己的经验。只有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素养,厚积薄发。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机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基础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

 心得体会八篇 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心得体会八篇 【篇一】

 近期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关于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党性觉悟、理想信念、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关心服务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际,取信于广大居民,真正成为居民的领头人,主心骨。带领全体党员和社区居民把拥军路社区建设成美好家园。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

 了新征程,每一名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做社区工作的前提就是怀有热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整体的抱怨,在工作中调整心态,这样才能做好社区的各项琐碎工作。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作为最直接面向群众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端正工作态度。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居民的事无小事,在社区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敢于指出问题,并能善于处理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谋幸福。热爱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社区工作。善于担当作为,全面增强自身本领。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善于总结工作经验,

 特别是善于总结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

 新时期干部为什么要担当作为,我对此有一些认识。党今天的成就是历代领导人带领干部群众奋斗担当的结果,建立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都需要每一个干部去作为去担当。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必须去担当去作为。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和居民的沟通,处理好与居民的关系特别重要,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他们自然就会支持你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除了要在工作中多与居民沟通交流,还要平时博学多思,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社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在平...

篇五: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得体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心得体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国梦”的向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是不断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继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全国人民一起走向温饱”;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党离不开人民,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党员干部要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入党的初衷和当官的目的都不是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而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决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不要做迷信风水的“大师”,也不要做亦官亦商的“双面局长”,更不要做贪污腐败的“苍蝇老虎”,牢记 7.26 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扑下身子,扎根基层。身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要做勤勤恳恳的“办事员”,广大党员干部要扑得下身子,敢于扎根基层,面对面的与百姓交流沟通,真正了解百姓所需,要做到身入基层,深入群众,心入群众,而不是只是在车上搞搞调研,听听汇报,要做一个深入农村的“泥腿子”,“土色”才是党员干部的本色,牢记 7.26 讲话精神,扑下身子,扎根基层。

  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扯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的政绩不是看你有多能喊,而是看你有多能干,“纸上谈兵”不如实地操练,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信条,将上级政策严格落到实处,不要搞一些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要摘掉“套子”,求真务实,少点“精准扶贫变成精准调表”的笑话,牢记 7.26 讲话精神,撸起袖子,甩开膀子。

  7.26 讲话不只是一次讲话,更是给党员干部进行的一次讲课,我们要“多做笔记”、“多写心得”,时常温故知新,牢记 7.26 讲话精神,向着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篇六: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是规划建议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 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基本问题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其是否先进,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它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不是代 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不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人民的理论。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 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还是代表少 数人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几个成员,在当 时林林总总的各党各派中并不起眼。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不断 发展壮大,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 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把它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前进方向、正确 道路,也找到了中国革命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 组织起来,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开始就清晰鲜明地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中国革命由 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面貌焕然一新。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史。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做工作必须 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像一根红线,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贯穿 起来,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 秘。归结到一点,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 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建议》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并贯彻体现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方方面面。比如,关于“十四 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关于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强调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作者简介:陈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编审。— 1

 —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2020年 第 6 期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中等收人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 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 进展;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强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人民收人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 会治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等等。所有这些重要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 使命,彰显了“十四五”规划建议鲜明的人民性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谱写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 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都是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 新中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 战,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 军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并多次表示,他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困难群众,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他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 一件事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据统计,我国贫困人口 从 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 2 % 降至0_ 6 % ,连续7 年每年 减贫1000万人以上。2020年 11月 2 3 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 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52 个挂牌督战县经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已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全部宣布退出。加上2016至 2019年已脱 贫摘帽的780个贫困县,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议》充分总结“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针对我国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人分配差距较大,生态 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 性的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比如,聚焦城乡区域发展和收人分配差距较大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 众诉求和期盼,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 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 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原则中明确提 出“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在“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围绕这些重要 — 2

 —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陈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则和要求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再比如,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民生福祉 达到新水平的主要目标,包括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 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 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等等。所有这些,都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原则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起好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 一 切依靠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的基本观点。列宁曾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 的最深的泉源。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 个政党 ,一 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 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 设 、改革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 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 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 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把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 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这些当年广为传颂的故事和歌摇,生动反映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也深 刻诠释了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利益的忠实代表,听党话,跟党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作为实现自身解放、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实践,万众一心为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是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 奋斗出来的!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用几 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人民用辛勤和汗水、智慧,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 可能,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最宝贵 经验。这次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 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人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 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继续发展既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又面临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面对我国新发展阶段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 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完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动员和凝聚14 亿多中国人民的镑礴力量,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胜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辉彼岸。(责任编辑:丁开杰)

 — 3 —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推荐访问: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反响 美好生活 反响 深刻认识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