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5篇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1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5篇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22022年小学中秋节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在这秋色宜人的九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5篇,供大家参考。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5篇

篇一: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2022 年小学中秋节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在这秋色宜人的九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此,富强小学全体教职工向您送上节日的问候!为确保孩子安全,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假期,现将我校 2022 年中秋节放假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安排

  9 月 9 日下午放假,9 月 13 日返校。

 具体放假时间为:9 月 10 日(星期六)—9 月 12 日(星期一)

 二、温馨提示

 金秋九月,中秋喜相逢,假期临近,各地人员流动增多,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为了让您和孩子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假日,特向您温馨提示:

 (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1.疫情尚未结束,假期请家长及孩子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离武,更不要出省,请勿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二)防溺水安全

 现在虽已是秋季,但天气还是十分炎热,所以预防溺水依然不可以松懈!不管是外出游玩还是在家休息,我们都要承担起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责任,避免悲剧的发生:

 1.请各位家长要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2.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①不私自下水游泳;②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③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注意交通安全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四)加强传染病防治

 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尤其不要到人群拥挤、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孩子有感染,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返校时向老师说明情况。

 (五)注意饮食卫生

 提醒孩子不乱吃零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劣质或变质的东西,防治疾病产生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六)学习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请家长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孩子

 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源、传统习俗等。

 2 2022 年小学中秋节放假通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了让您和孩子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假日,根据《教育主管部关于 2022 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中秋放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2022 年 9 月 10 日—2022 年 9 月 12 日,共三天。

 上课时间安排:

 2022 年 9 月 13 日(星期二) 全体学生正常上课

 二、安全教育

 为确保孩子过一个健康、安全、有意义的节日,在此,特温馨提示如下,敬请您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

 1.做好疫情防控

 (1)中秋假期请减少流动,就地过节,提倡用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问候亲朋。假期建议师生非必要不离安、不出省,不到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当地宣布封闭封控管理地区的城市。

 (2)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常通风、用公筷、少聚集、保持一米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食物煮熟煮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3)外出时要随身携带医用口罩,出入商场、超市、酒店旅馆等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和密闭场所进行长时间活动。

 (4)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腹泻、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就近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期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避免接触他人。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及类似症状病例接触史。

 (5)请广大家长朋友在 9 月 21 日将学生的健康码和行程卡主动发给班主任老师,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孩子请暂缓返校并及时就医。已确诊传染性疾病的孩子请自主在家隔离,凭复课证明返校。

 三、防溺水安全

 中秋期间,注意防溺水安全,请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其他安全

 (1)外出活动安全教育和管理:假期期间学生外出郊游等活动增多,请家长教育好子女注意游玩安全,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地域,家长对子女外出要做到知去向、知活动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要注意交通安全:假期人来车往,教育孩子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一定要养成“一停,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不能在马路上嬉戏玩耍;坐公共汽车时要守秩序,等车停稳了再上下车,不要把头、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3)注意饮食安全和疾病的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不采食野外瓜果、蘑菇。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要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特别要教育子女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止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五、学习生活

 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有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以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关心时事,关心他人,体

 验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强身健体;开展健康有益的家庭文化休闲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孩子的安全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维系着您的家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最后,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假期,家长能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学习、阅读、娱乐、锻炼和休息时间。

 愿每一位孩子在平安和健康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2 2022 年小学中秋节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秋佳节将至,XX 小学全校教职员工向您及家人表示节日的问候,对您给予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在这团圆的日子里,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假期,现将将 2022 年中秋节放假具体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敬请您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

 一、放假安排

 1.放假时间:2022 年 9 月 10 日(星期六)至 2021 年 9 月

 12 日(星期一),共 3 天。

 2.复课时间:2022 年 9 月 13 日(星期二)。

 二、传统习俗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 8 月 15 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中秋有许多传统习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中秋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2、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放天灯

 中秋节放天灯也是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据琼海一些老手艺人介绍,天灯的主要做法是用竹篾和白纸事先糊出一个水桶般大小的外形酷似灯笼的一个小型天灯,然后再将这些天灯用绳子垂直连接成一条“火龙”,将其挂于高处。

 三、假期温馨提示

 (1)疫情防控

 1.非必要不出行。

 节日期间不要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或避免跨省旅行;如确需出行的,要提前向所在单位报备,并关注目的地和沿途地区风险等级,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2.非必要不返长。

 建议在境外工作和学习的人员就地过节,旅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在当地解封前暂缓返长,建议家长、家属劝说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亲戚、朋友等人员暂缓来长,如确需来长返长的人员,请提前 7 天向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报备,并需持 48 小时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长后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隔离、核酸检测。7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每天早晚两次向村(社区)和单位报告健康监测情况。

 3.非必要不聚集。

 提倡节日期间不聚会、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和逗留时间。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要向单位和(社区)报备。

 4.非必要不网购。

 节日期间尽量到商场超市购买生鲜食品,不购买或食用无法提供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肉类和冷冻冷藏食品;不网购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物品及来路不明的物品。

 5.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公

 筷公勺”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室内外环境“大清扫、大消毒”,始终保持高警觉防范意识。

 6.做好自我防护。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请及时到定点医院(长沙市一医院、湘雅医院、省中医附二等)发热门诊就诊,不要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就诊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可能减少与他人接触,并主动向医生如实告知过去 14 天旅居史和接触史,配合相应的身体检查。

 7.主动接种疫苗。

 国外疫情高发、国内疫情散发,不确定性持续增加,请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凡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疫苗禁忌症的人员,要全部做到“应接尽接”。同时,接种第一剂次超 21天人员,要及时到当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第二剂次,尽快完成全程接种,有效提高免疫能力。

 8.加强自身健康管理。

 注意个人的日常防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老师。2022 年9 月 12 日,需将学生及父母三人健康码、行程卡发班主任老师查验,方可返校上课。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异常情况暂缓返校,待治愈后凭医学诊断证明返校。

 (2)防溺水安全

 坚决做到防溺水“七不”:一不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擅

 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三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六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七不擅自下水施救。

 坚持做到防溺水“三要”:一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二要到有防护设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三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能手拉人等盲目施救。

 (3)消防安全

 学习一些消防知识并进行家庭消防安全排查。要重点做好“三清三关”:清理阳台,清理走道,清理厨房可燃物和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充电的电瓶车;居家生活要注意关火、关电、关气源,最大限度掌握防火、灭火常识。

 (4)交通安全

 1.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2.乘坐公共交通要遵守秩序,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

 3.不在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不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玩滑板车等。

 4.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吃东西,防止紧急刹车时,食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5.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及三轮车。

 6.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坐副驾驶座。

 (5)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一定不要购买、食用“三无”食品、过期食品。

 3.多吃蔬菜少油腻,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4.少吃冷饮,不可暴饮暴食,警惕急性肠道传染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6)心理安全

 1.多与父母、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交朋友。

 2.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并尝试自己解决。

 3.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积极传播正能量,保持作息规律,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习、锻炼、劳动等。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做好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工作,让孩子在平安和健康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 2022 年中秋假期。

 祝您及您的家人中秋节快乐!

篇二: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节 在闽南清明节是比较盛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不同的是这两种活动有些地方在同一天进行如泉州、厦门等地的闽南人常通在清明节的中午准备五味筵碗和润饼或称“簿饼”、“春饼”的菜肴等祭品在神庙、祠堂和家中祭祀神灵、祖先、厝主、地基主、门口公等午餐后除老人、病人、幼儿其他人都去参加扫墓而漳州等的习俗是清明节扫墓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即寒食节才祭祖。

 扫墓时一般一门祖坟都需要备办两份供口与纸钱一份祭拜坟地的后土之神或土地公一份祭祀祖先。到墓地后先清理坟墓四周的杂草把墓园内外整理干净给墓碑上的字重新上色。然后先在后土或土地公的神位前摆放祭品点烛、烧香、烧金祭祀。接着才祭拜祖先并在坟墓的墓碑、墓龟、墓围各处压上五叠或散压俗称“墓纸”的五色长纸钱待一炷香烧完表示祖先已享用好供品才在坟前烧些俗称“金纸”或“大银”、“小银”的纸钱给祖先在阴间使用最后放鞭炮表示扫墓结束。

 在宗族组织比较严密的地方墓祭通常是从开基祖的祖坟依次往下祭祀。在祭扫本宗族前几代祖先的祖墓时有的宗族也会使用祭文。本宗族的人集体从事墓祭结束时会在墓地上分食祭品有的则将供品分发给周围的人以示祖先德泽永在。

 端午节 在闽南方言当中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 “五日节”、 “午日节”或“天中节”等根据文献记载闽南过端午共同的习俗有三类一类是驱毒、驱虫、避邪类如端午节午时用兰草水洗浴、炒盐作为午时盐、采草药作为午时茶一类是吃碱粽子、发糕等端午仪式食品一类是划龙舟兼有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 、 小孩胸佩香袋、 泡雄黄酒、 炒午时盐等。

 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前导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龙头压阵为沿途的民众入室舞旗拂扫。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走“贡王”的民俗为当地乡亲喜闻乐见。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清代进士黄开泰有一首《端阳走贡王竹枝词》记其盛况“满城竞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

  厦门市的端午习俗也热闹非凡据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记载“五月五日端午悬蒲、艾、榕枝于门粘符制采胜及粽相馈遗。竞渡于海滨„„或十余日乃止。”另外端午期间厦门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抓鸭子”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然后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场面火爆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情。

 普度与中元节 普度在农历七月进行主要的祭拜对象是俗称“好兄弟”、“门口公”、“老大公”、“头目公”、“人客”、“大众爷”的孤魂野鬼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据说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中会将

 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致祭并带回在地狱生活的经费与用品因此在闽南人的观念中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在这个月中人们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唯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如果不幸有人在这个月里亡故也只举行出殡仪式而不举行归虞等“引魂”仪式唯恐引家鬼魂入户时孤魂野鬼也跟着入宅而不走从而造成今后的麻烦。

 在闽南七月初一称“开鬼门”或“开地狱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度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在阴间使用、穿着。晚上许多地方还会在门口悬挂“路灯”给“好兄弟”照路用。

 过去许多村落的庙宇在七月前要举行“收兵”仪式即将村庙神灵派出镇守在村落四界阻挡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营神兵神将收回并封上庙门让“好兄弟”可以安心进入村落接受人们的祭祀与供奉。七月初一还在要庙前竖起高高的灯篙或招魂幡 俗称“起灯脚”或“竖旗” 以此向四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整个七月阳间将逐日有人供奉食品与用品。这以后则轮流在村落与城镇的每个角落或街道做一场正式的“普施”仪式。轮到的村落或区域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也会来凑热闹祭祀用的食物到了中午晚上则可以宴请宾客。

 农历七月三十是俗称“关鬼门”或“关地狱门”的日子。有竖灯篙或招魂幡的村子都要将其倒下熄灯“路灯”打开庙门祭祀神灵请求将五营神兵派出去继续镇守村界。各家各户则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子摆上菜碗及酒、饭、米、水等主人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至此普度月宣告结束。

 农历七月十五闽南人俗称“七月半”或“鬼节”多做粽子或油炸食品过节有的地方也做各种米粿或糕仔。是日也有祭祀活动人们通常准备丰盛的菜肴在中午时分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河边的城镇和村落有的还有在晚上放水灯的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仲秋之中称“中秋节”闽南俗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在闽南地区各地在当天大多有祭祀神灵或祖先的风俗。闽南俗语“八月十五番薯芋”说的就是在八月十五时要用刚收获的番薯、芋头、柚子等祭祀神灵和祖先特别是土地公。

 这一天闽南妇女常夜里外出听香她们先在家中的神佛前祷告后手执一炷点燃的香到某个方向躲在暗处待听到一句话后赶快回家再在神佛面前“跋杯”求问是不是“香”如“圣杯”落地时一正一反谓之有“杯”就可根据听来的话猜测其意以解决她们心中的疑惑与困惑。

 在厦门、晋江的安海和台湾金门等地中秋节盛行一种“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该习俗源于明末清初。当时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缓解士兵们的思乡之情激励士兵与手下一起推敲巧制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中秋夜欢聚博饼。今天厦门鼓浪屿上还有当年博饼的雕塑。

 一套中秋会饼中共有大小不同的 63 块饼。依大小顺序分别为状元饼 1 块榜眼对堂饼 2 块探花三红饼 4 块进士四进饼 8 块举人二举饼 16 块秀才一秀饼 32 块象征古代四级考试。之所以有 63 块饼是因为在古代数字的使用是有等级之分的。81 是帝王所用之数72 是千岁和亲王所用之数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 63。

 博饼的玩法是一群人围在一个大瓷碗边轮流向瓷碗内投掷骰子一次同时投掷 6 颗骰子根据骰子的排列组合来决定投掷者应分得什么样的饼。一直玩到所有的饼分配完毕为止。

 博饼一共有 57 个博规见下表

 名称

 排列组合

 得饼说明

 状元插金花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 可得状元和两个对堂不被追缴 红 六 勃

 六粒红四点

 可追缴全部的饼但得主要请大家吃饼只是请多少要由得主决定

 幺点六勃 六粒红一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要请客 黑 六 勃

 六粒六点二点、三点、五点

 会饼由大家平分

 五 王 五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五 子

 五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状 元 四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对 堂

 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

 得对堂一个可被追缴

 三 红 三粒红四点 得三红一个可被追缴 四 进

 四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四进一个不被追缴

 二 举 两粒红四点 得二举一个不被追缴 一 秀

 一粒红四点

 得一秀一个不被追缴

 附

 注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当五子得主的另 1 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 2 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 2 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即按排在表中最上层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

 在会饼全部分配完毕前自第五个三红得主起后来的三红得主均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三红得主的三红饼一个同样自第三个对堂得主起后来的对堂得主也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对堂

 得主的对堂饼一个

 状元饼的分配则按大小来算排在表中上层的为大如果同时出现五王或五子则按剩下的那个骰子的点数大小来算点数大者胜如果同时出现多人有四粒红四点则按剩下的 2 粒骰子的点数之和的大小来算大者胜如果点数相同则先掷出者胜。

 在晋江、石狮一带中秋夜还有烧塔仔或点塔仔的习俗。那里的小孩在中秋前夕捡来碎瓦砖头在家门口垒起一个上尖下大、空心的塔塔上有眼塔下有门内放柴草点燃后火焰光亮从塔眼中冒出来照亮整个庭院。

 七夕 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大部分闽南人认为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生日。“七娘妈”是保佑孩子的神灵织女是她们中的一位。有的地方在清早时分家里的主妇就会将早已准备好的胭脂、香粉、七娘妈花灯用丝线捆扎然后扔到屋顶以便让喜鹊衔去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然后降临人间接受供奉。同时也用红纸包点糯米扔到屋顶犒赏喜鹊。

 绝大多数人家特别是家里有 16 岁以下小孩的家庭都要祭祀七娘妈俗称“拜七娘妈”通常在院子中的檐下排设香案供上牲醴、果品、清茶也供上七娘妈花凤仙花或千日红、脂粉、彩色纱线、七娘妈衣等等专用于祭祀七娘妈的祭品。而且多数祭品需七份。香案边上放上清水和新毛巾以供七娘妈净手洗脸。

 祭完七娘妈后还得备一份芋头油饭或糖饭到内室祭拜床母特别是有幼儿的人家更需如此。床母也称“婆姐”传说是七娘妈的侍女是直接守护儿童摇篮和小床的神明。

 闽南人认为七娘妈是孩子的守护神所以他们常以将小孩过继给七娘妈做契子女到 16 岁的形式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成年俗称“做契”。

 在闽南地区人们也把七夕称为“乞巧节”向七娘妈中的织女乞巧祈求有一双巧手以发家致富装点美好的生活。

 还有些地方则认为七夕是女儿节少女们要在这天准备胭脂香粉、镜子、茉莉花等在月下设香案祭祀七娘妈祈求良缘、美貌和前途。

 七月初七也是俗称魁星公的魁斗星君的生日昔日闽南的学童与读书人都要在这天祭祀魁星公以保佑他们能写出锦绣文章求得功名。

 冬至 冬至日是廿四节气中的一重要节气闽南各地都将此日视为与清明、七月半、年兜同样需要孝祖的日子俗称“冬节”、“冬日”还有“冬节小年兜”的俗谚。

 闽南人在冬至有搓糯米汤圆的习俗以寓意阖家团圆。冬至的早晨先在厅堂的神案上供三碗汤圆全家吃冬节圆以表示增加了一岁即“添岁”。

 闽南的多数地方这天举族在祠堂里冬祭。宗族的长老们会凑钱备办各种食品在祠堂中代表整个宗族祭祖。这种祭祀通常一年两次春祭一般选择在清明节而冬祭则多在冬至日这两次祭祖比较正式、正规都是宗族公共事务而且有一套繁缛的仪式过程。

 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但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至少是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有的延续到元宵节过后。

  “年兜正月”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但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至少是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有的延续到元宵节过后。

  闽南地区百姓过春节总称为“年兜正月”。“年兜”除夕讲究吃“正月”讲究玩。除夕夜全家团圆家家户户围炉吃团圆饭连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亲人也要赶回来过年。有的无法回家也要在桌上摆上一副碗筷酒杯。在全家围炉吃好酒菜之外还有人人吃长年菜的习俗每人都要煮一棵有头有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

  吃珠蚶也是闽南很有含义的风俗用清水煮开九成熟的珠蚶是下酒的佳肴。吃完珠蚶要把壳留下筵席散后将蚶壳洗干净然后由家里长辈将蚶壳撒在床下嘴里还要念着“蚶壳钱明年大赚钱”。据传这一习俗与古代用贝壳当货币有关。所以当地百姓把蚶壳也叫蚶壳钱。

  除夕夜平民百姓家还要在厅堂放一钵头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因为闽南话的春与剩同音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

 早年民间还有跳火盆的风俗。现在有的村庄还有。吃完年夜饭后年轻人就在村落旷地上堆柴烧火一个接一个跨跳过火。许多观众在旁边念着“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也有人念“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里。”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主要是玩或走家串户拜访亲戚...

篇三: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地中秋节风俗

  各地中秋节风俗

 各地中秋节风俗 2016-09-08 浏览:分享人:徐涛超手机版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

 ●山东 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

 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四川 除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 20 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

 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贵州 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面粉 500 克、猪板油、糖稀、清水拌匀 揉成水油皮;面粉250 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别下剂后,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 40 克一个的酥皮坯剂子,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细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枣、瓜蓉、熟粉、冰糖、盐拌匀成馅料。

 将适量的馅 料包入皮坯剂中,收口朝下,压成扁圆形,放入刷过油的烤盘中,入烤炉用面火 210℃,底火 180℃的炉温烤 15~20 分钟至表面金黄、里面成熟即成。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层次分明;馅心甜中带咸,香甜爽口,营养丰富。师傅说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

 烤肉。

 此外,台湾一食品公司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节期间暑气未消的特点,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饼。何为雪月饼?雪月饼就是冰淇淋月饼,清凉降温,口感滑爽,内馅分三种口味———香槟甜心、夏威夷派对、维也纳咖啡。此款月饼还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装、具有保温作用的保力龙包装盒,保证雪月饼在一定时间内不融化。

篇四: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迁民风民俗--传统节日习俗 除夕辞旧

  除夕是指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大尽是三十, 小尽二十九)

 , 这一天宿迁人称“三十晚” 。

 在这一天, 各家在外地的亲人都要赶回家团聚, 共吃团圆饭。

 晚饭前, 家家贴春联, 即贴对子、 贴门头, 挂红灯笼, 在家用器具上倒贴福字, 寓意福到了。

 晚餐开始, 燃放鞭炮, 这一顿饭称年夜饭, 特别丰盛。

 饭后全家老少齐集一堂“辞岁” , 点香烛, 化纸箔, 供神灵祭祖先, 居家老小叩头膜拜, 随后由晚辈给长辈磕头,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

 接着, 包饺子, 包汤圆。

 饺子馅有荤有素, 汤圆馅亦有糖、 有芝麻或菜类。全家人围着炉火。

 现在是观看电视, 边喝茶、 嗑瓜子、 吃花生、 糖果, 边聊天、 叙家常, 一起守岁, 其气氛最为温馨祥和。

 有的人家还为小辈点长命香。

 直至清晨, 鞭炮声彻夜此起彼伏响声不断。

 做生意的人街上店铺营业日以继夜, 特别是理发业和浴池则通宵达旦, 俗话说“有钱无钱, 剃头洗澡过年” 。

 在旧社会,穷人过年即是过关, 因为少租少债, 催租讨债的登门, 大年夜四处躲债不敢归家。

  春节迎新 正月初一春节, 是农历新一年的开始。

 拂晓各家便争相燃放鞭炮, 有的人家还早早地到村口井台上去抢“富贵水” (或曰元宝水)

 。

 家家吃三十晚包的饺子和汤圆。

 早饭前, 照例是先盛上两碗饺子敬神祭祖。

 早饭后, 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

 妇女和孩子则穿新衣、 新鞋, 戴新帽。

 是日, 亲友一般不互相拜年, 次日女眷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这一天文艺活动特别活跃, 丰富多彩, 有花车、 花船、 高跷、 龙舞、 蚌精等, 全家人结队外出观看, 直到尽兴而归。

 有的人家在这一天还忌讳不能扫地, 不准泼水, 说是以免把金银财宝扫地出门、 泼跑了。

 不准使用剪刀, 以保福气、 财气从初一到年底连续不断。

  正月十五城隍庙会

  过去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宿迁城都要举行“城隍庙会” 。

 这天一早, 城区和附近农村的群众,都自发地集中到项羽故里北首的城隍庙, 侍候城隍老爷“出巡” 。

 城隍老爷“出巡” 仪式极为隆重, 出巡时, 锣鼓鞭炮喧天, 笙管箫齐鸣, 同时伴以花样繁多的文娱表演, 有高跷、 旱船、 狮子、 黑驴、 蚌精、 抬阁、 架阁等。

 扮演的节目有《西游记》 、 《西厢记》 、 《水漫金山》 、 《空城计》 、 《时迁盗鸡》 、 《铁弓缘》 、 《八仙庆寿》 等。

 特别是孩童扮相俏丽, 服饰鲜艳, 天真烂漫, 深受欢迎。

 附近农村民众为看庙会多先期进城投亲友处宿歇, 亦有露宿在东大街商店门前石阶之上, 候次日观赏。

 出巡队伍由南向北, 浩浩荡荡, 蔚为壮观, 吸引满城观众前来观看。

 城隍神“出巡” 至商业中心——东大街时, 各商店多备有香烟、 糖果、 茶食等专为犒赏, 欢迎文娱节目在自己的店前演出。

 街道两旁人群如潮, 围得水泄不通, 可谓“万人空巷” 。

 城隍神像“出巡” 至东大街财神庙以北的“敕封显佑伯行宫”后稍事歇息, 接着演员在行宫的戏台上表演节目, 出巡活动达到高潮。

 演出结束后, 众人再把城隍神像抬回城南城隍庙内。

 是日晚, 极乐庵前校军场一带还举行各式手扎纸灯展销。

 建国后, 城乡 物资交流大会取代了城隍“出巡” 庙会。

 但晚上的灯市、 灯会和花样繁多的文娱演出仍沿续至今。

 正月十六走北边

  宿迁城里的老百姓有个风俗习惯, 每逢正月十六晚上, 都要挑着灯笼、 敲锣打鼓、 载歌载舞, 出城往北山走上一段, 人们称之为“走北山” , 也叫“走北边” 。

 “正月十六走北边, 腰不疼腿不酸。

 ” 这句话一直在城里传承着。

 为什么正月十六走北边呢? 说起来还有个故事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下相县, 县城在今项王故里附近。

 有天夜里, 县太爷正在睡觉, 忽然梦见衙门前的石狮子跑来向他禀报, 说黄河要在正月十六那天淹没宿迁城, 要县太爷赶快想办法拯救黎民百姓。

 天亮后, 县太爷把梦中之事告诉县太太。

 二人将信将疑, 来到衙门前一看, 只见石狮子果然满眼含泪, 似有苦苦哀求之意。

 县太爷心想:

 是石狮子显灵了。

 过去虽说黄河经常泛滥, 可是在正月里发大水还从未有过哩!

 接着, 他又作详细调查, 认为这一年的气候确实与往常不同, 黄河洪水可能提前到来, 这事不可不防。于是就张榜公告, 正月十六黄河要来家了, 希望大家赶快做好预防准备。

 可是, 群众都不相信。

 县太爷就叫县太太把石狮子托梦之事传给亲戚朋友, 通过亲戚朋友再互相传达, 并且利用正月十五城隍庙会的机会, 叫三班衙役向群众宣传:

 黄河要来家了, 正月十六晚上, 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要离家向北山上转移。

 虽然这样宣传动员了, 还是只有少数人相信, 大多数人怀疑不动。

 到正月十六这天晚上, 县太爷首先带领家眷亲属, 挑着灯笼火把, 由衙役开道向北山上走去。

 来到了现在的马陵山附近, 摆下香案, 对天参拜, 祈祷上苍保佑黎民百姓平安。

 当时, 也有不少群众蜂涌而来,但其中大多数人是来看热闹的。

 认为这皓皓明月, 朗朗乾坤, 哪来的洪水呢? 甚至有的人还感到好笑。

 说实在话, 连县太爷也在犯嘀咕, 石狮子托梦能当真吗? 他也摸不准儿。

 所以, 他摆设香案磕头祷告, 实际上是在磨时间的。

 谁知, 到了半夜子时, 正当人们要回去的时候, 就听西北方传来哗-哗的响声, 排山倒海一般, 不多时,黄河水真的像万头猛兽扑了过来, 一霎时漫了黄河大堤, 吞没了整个宿迁城。

 由于事先有了思想准备, 县太爷暗下又作了一些安排, 虽然洪水来得迅猛, 城被淹没了, 可是大部分市民群众得救了。

  从那以后, 人们便弃城北迁, 转移到马陵山坡, 重新建成了一座新城。

 尽管时光流逝, 人地更异, 宿迁城里的老百姓每逢正月十六晚上, 还是要挑着灯笼往北山上走一走, 北山地势高, 意为步步登高, 讨个吉利。

 这个传统习俗已被代代延传下来。

 二月二做折子(又曰打仓囤)

 过去,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 农民习惯在院内或场上, 用草木灰撒许多大圆圈, 内放一撮谷物, 叫“做折子” 。

 据说, 这样能使当年风调雨顺, 粮食满仓。

 晚上, 有的人到野外点火把向空中扔, 名为“撂刷把” ,边撂边唱吉祥歌:

 “刷把子, 溜溜灯, 一穗小秫打半升……” 。

 然后回家再用木棒敲打房梁, 边敲边说:“二月二, 敲梁头, 大折满, 小折流。

 ” 祈盼五谷丰登。

 孩子们提着灯笼照菜地、 墙根、 院落等处, 意在消灾除虫。

 这一天, 百姓还习俗吃豆芽, 以豆芽喻蝎子, 借此消灾。

 农村还以这一天为“土地老爷生日” ,聚集在土地庙前祭祀。

  端午节插艾蒿

  农历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亦称端阳节,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 之一。

 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 在这天投汩罗江自沉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他, 把这一天定为节日。

 在这一天, 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要自发地举行吃粽子、 划龙船、 插艾草等活动, 以示纪念, 这已成为几千年来的惯例。

 古代, 每逢端午节, 诗人雅士都要举行吟诗、 饮酒集会。

 吟诗, 是为了纪念屈原, 饮雄黄酒, 则是为了消毒, 也是为助雅兴。

 清•顾铁卿《清嘉录》 中说:

 “研雄黄末和酒以饮, 谓之雄黄酒” 。

 集会时, 他们一般要带上酒钵, 边吟诗, 边喝酒, 边击钵。

 据民间传说, 五月五日是个恶性的节日, 屈原死后, 在古人眼里, 五月乃是“恶月” , 百病丛生, 恶疫流行。

 因此, 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 不问男女老少, 贫富贵贱, 都要想方设法避灾避邪, 有的人家还结亲伴友, 外出云游, 有的肩背食物、 手拎酒钵, 露天独食寡饮, 谓之熙游避灾。

 就宿迁民间习俗而言, 逢端午节这一天, 晨起, 家家门前要插艾草、 菖蒲, 主屋门前要挂纸饰的“五毒” :

 蛇、 蝎、 老虎、 蜈蚣和癞蛤蟆。

 屋内床边悬挂钟馗画像, 以驱邪避祟保平安。

 小儿要穿老虎鞋, 手腕、 脚脖上系五彩绒线, 肚脐和肛门涂以雄黄。

 家人要到野外采集药草, 或艾叶、 菖蒲等“百草头” , 用以浸泡热水洗澡, 据说, 端午节用药草或“百草头” 洗澡, 一年内可以不生毒疮, 可防止虫咬和疾病, 保护皮肤健康。

 端午节家家吃粽子, 这是必不可缺的。

 粽子是用青芦苇叶包的。

 宿迁人吃粽子也很讲究, 粽子是以糯米为主, 但馅里多伴以花生仁、 红枣、 火腿、 肉丁、 豆沙等多种材料, 煮熟后吃起来清香味美,非常可口, 有的人家还要吃水煮大蒜头, 因大蒜也是消毒之物。

  解放之前, 逢端午节这一天, 宿迁京杭运河里都要举行划龙船表演或竞赛。

 宿迁城里人家爱把雄黄、 粽子、 红糖、 黄瓜、 萝卜、 咸蛋等置于阳光下“晒正午时” 。

 午后, 男女老幼便成群结队到东关口京杭运河岸上观赏划龙船。

 龙船队伍庞大, 有数十只, 上面饰以彩饰, 非常壮观。

 有的船后斜一长杆, 有杂技演员在上边做各种惊险优美动作, 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宿迁划龙船这一习俗, 一直沿续到建国初期方止。

 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 如今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 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来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活动已拓展为商贸洽谈、 招商引资或各种文化、 体育、 民俗风情活动的展示, 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 搭起经济发展平台。

 六月六晒龙袍、 接热肉

  传说有一年, 乾隆皇帝下江南, 游览大运河后, 来到文峰塔, 在塔南两颗白果树下歇脚。

 其时, 白果树初结嫩果, 一簇簇坠满了枝头, 挂在绿叶丛中, 抬头望去, 实在好看。

 乾隆皇帝越看越有趣, 一时竟忘了离去。

 突然一阵瓢泼大雨袭来, 乾隆的衣服都湿透了。

 一会儿工夫, 天又晴了, 可他这身湿衣服怎么办呢? 这里前不巴村、 后不巴店, 没有办法, 他只好脱下外衣, 找个地方晾晾晒晒。

 因为过去把皇帝衣服叫“龙袍” , 所以后来的人们就在乾隆晒“龙袍” 的地方砌了一座庵堂, 叫龙衣庵。

 恰巧乾隆遭雨的这天,正是六月初六, 所以人们就把六月六日晒伏叫做“晒龙袍” 。

 每逢六月初六这一天, 只要天晴, 宿迁人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家中衣服和被子拿出晾晒, 利用高温消毒杀菌, 以利健康。

 “热肉” 指已嫁女儿。

 宿迁农村每年农历六月初六, 不论穷家富家都要把已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好好欢聚一场。

 据说这风俗是从齐鲁大地传入宿迁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 晋国宰相狐偃, 羞辱女儿亲家赵衰致死。

 赵衰儿子恨岳父不讲情义, 密谋在六月六那天, 乘狐偃做寿机会, 大闹寿宴, 杀狐偃, 报父仇。

 狐偃的女儿获息, 心神不安, 于六月初五午后,趁丈夫不在家, 跑回娘家把丈夫的密谋报父母。

 狐偃大惊, 吩咐家将, 严守相府。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 知机密败露, 吓得魂不附体, 在家等候狐偃来收拾他。

 没想到, 六月初六早上, 狐偃派人把女儿女婿接到家, 让他俩上座。

 这时狐偃对人说:

 “近年我做事有错, 贤婿设计害我, 为民除害, 为父报仇, 我决不怪罪。

 还望贤婿不计前仇, 两家合好。

 ” 众人听了又惊又喜。

 为了记住这个教训, 狐偃每年六月六, 都将女儿女婿接来家团聚一场。

 事情传出去, 老百姓个个模仿,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 图个免灾去难的吉利。

 此习沿袭至今。

  七月七鹊桥相会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巧节, 亦称乞巧节, 少女节、 女节。

 这里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天上织女到天河里洗澡, 被牛郎看见了, 牛郎喜欢上了织女, 织女也爱上了牛郎, 偷偷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发觉后大怒, 立即命天兵天将拘禁了织女, 还要处死牛郎。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对儿女, 后经王母娘娘讲情, 才免于重刑。

 但只允许他们夫妻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因此, 这一天世间所有的鹊鸟都要飞往天宫为银河搭桥, 好让牛郎织女会面, 故又有鹊桥相会之说。

 七月七日这一天, 如果天气下雨了, 老年人就会说:

 “看看, 牛郎织女又哭了!

 ” 如果这一天晚上天气晴朗, 老年人便会带着小孩子们数那天上的星星, 指出哪颗是牛郎星, 哪颗是织女星, 那天空密密的星群便是浩瀚的银河, 美丽的爱情神话一代代在民间延续着。

 过去, 有的姑娘家还要在这天夜晚向织女乞讨技艺, 此习俗已不存在。

 七月十五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和清明节一样同为鬼节。

 此天, 家家户户烧化纸钱祭祖。

 民间信仰认为, 阴间是由地官大帝管辖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地官大帝的生日, 要打开阴间或地狱大门, 这样祖先、 鬼魂都会从地狱来到人间, 从而形成祭祖节。

 祭祖节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家中或在祠堂内祭祀, 称为家祭; 二是墓祭, 即赴墓地祭祀已故的先人。

 中秋团圆

  农历八月十五,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这一天, 为家人团聚的日子, 故又称团圆节, 月饼是家家必备的食品。

 月圆、 饼圆、 居家团团圆圆。

 晚饭后, 月亮东升, 家家在院中敬月、 赏月, 摆上月饼、 石榴、 柿子、 菱角等供品, 向明月叩头膜拜, 感谢上苍赐给五谷丰登, 燃放鞭炮, 欢庆丰收。

 第二天还要把已嫁的闺女接回家来团聚。

 中秋节是传统大节, 仅次于春节。

  九九重阳登高、 敬老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九为阳数, 故称重阳。

 家家吃重阳糕。

 过去, 宿迁城里蒸糕摊贩卖糕时, 还以彩色三角小旗插在糕上, 称为重阳旗, 现已不复见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于这一天集友聚宴, 持螯饮酒, 赏菊赋诗, 游乐登高, 极尽雅兴。

 唐代诗人王维曾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曰:

 “独在异乡 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岑参也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

 诗人借重阳节之际, 吟诗以表达对家乡 、 亲人诚挚热烈的思念, 千百年来, 其诗中所表...

篇五: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 一书中。

 到魏晋时, 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 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 俗呼为八月节。

 街市繁盛, 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

 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 供以瓜果、 月饼、 毛豆枝、 鸡冠花、 萝卜、 藕、 西瓜等品, 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 谚云: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供月毕, 家人团坐, 饮酒赏月, 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 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 过去中秋节有送礼。

 “中秋, 大家互送礼节……, 赏奴仆钱, 铺户放帐帖, 每节如此”。

 现在送礼更兴旺。

 节前, 弄两辆车, 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 挨家挨户送。

 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

 送礼, 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 结款要生意。

 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 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

 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 自来白和提浆月饼。

 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 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 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 就把大油换成黄油。

 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 馅香, “老北京”中秋特爱吃。

  菜式上, 八月秋高蟹正肥, 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 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 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

 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 叫槟榔芋烧鸭, 味道非常好。

  ●山东

 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

 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 大至二、 三尺, 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

 西乡 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 女子亦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 必食西瓜,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 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 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 浇以桂浆, 美不待言。

 “桂浆”, 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 “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 一名糖桂花, 中秋前后采摘, 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 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 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 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 鲈鱼”, 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 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 并使莼菜成为思乡 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

 莼菜又称马蹄草、 水菜, 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

 莼菜的

 根、 茎、 叶不仅碧绿清香, 鲜嫩可口, 而且营养丰富。

 莼菜为春、 秋二季皆可摘取, 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四川

 除吃月饼外, 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 吃麻饼、 蜜饼等。

  在川西地区, 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 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 肥瘦适宜。

 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 宰杀后褪尽羽毛, 开膛取出内脏, 洗净后, 去翅尖、 鸭脚, 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 捞出抹干水分, 置熏炉中, 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 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 食时改刀装盘, 色泽金红、 肉质细嫩、 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制作烟熏鸭, 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

 卤水要用老卤, 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 食盐、 糖色, 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 卤制时间一般以 20 分钟左右为宜, 时间过长鸭肉质老, 影响质量和口感。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 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潮地气候、 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糕饼类, 潮汕各地月饼, 甜的、 咸的、 荤的、 什料的、 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 软糕、 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 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 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 二是潮地中秋节季, 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 柚、 柿、 杨桃、 菠萝、 石榴、 橄榄、 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 三是农产的芋头、 南瓜, 潮人用其制作芋泥、 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其中, 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 过中秋节, 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 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 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贵州

 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 它是用烤的方法, 用面粉 500 克、 猪板油、 糖稀、 清水拌匀

 揉成水油皮; 面粉 250 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酥”。

 分别下剂后, 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 40 克一个的酥皮坯剂子, 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

 芝麻、 瓜子肉、 核桃烤熟, 剁成细粒混合, 加入熟火腿末、 大枣、 瓜蓉、 熟粉、 冰糖、 盐拌匀成馅料。

  将适量的馅 料包入皮坯剂中, 收口朝下, 压成扁圆形, 放入刷过油的烤盘中, 入烤炉用面火 210℃, 底火 180℃的炉温烤 15~20 分钟至表面金黄、 里面成熟即成。

 色泽金黄、 外壳酥脆, 层次分明; 馅心甜中带咸, 香甜爽口, 营养丰富。

 师傅说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 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

 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 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 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 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

 菜饼以面粉为材料, 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

 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近年来, 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肉。

  此外, 台湾一食品公司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节期间暑气未消的特点, 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饼。

 何为雪月饼? 雪月饼就是冰淇淋月饼, 清凉降温, 口感滑爽, 内馅分三种口味———香槟甜心、 夏威夷派对、 维也纳咖啡。

 此款月饼还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装、 具有保温作用的保力龙包装盒, 保证雪月饼在一定时间内不融化。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 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 仲、 季三个部分,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

 此夜, 人们仰

 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 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 的游子, 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 西瓜、 苹果、 红枣、 李子、 葡萄等祭品,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红烛高燃,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在家的, 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 长大后, 以超群品德入宫, 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美丽出众, 后立她为皇后, 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 以美貌著称, 故少女拜月, 愿“貌似嫦娥, 面如皓月”。

 在唐代, 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 满城人家, 不论贫富老小, 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 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 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 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 点塔灯、 放天灯、 走月亮、 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 月下游玩的习俗, 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人们把酒问月, 庆贺美好的生活, 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形式也各不相同, 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 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早在《周礼》 一书中, 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在中秋时节,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 寄托情怀, 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 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 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晒得庄稼枯死, 民不聊生,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 他同情受苦的百姓, 登上昆仑山顶, 运足神力, 拉开神弓, 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 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 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 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 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 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 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 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 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 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 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 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 转身打开百宝匣, 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 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 后羿回到家, 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 抽剑去杀恶徒, 蓬蒙早逃走了, 后羿气得捶胸顿足, 悲痛欲绝, 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

 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是他追三步, 月亮退三步, 他退三步, 月亮进三步, 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 又思念妻子, 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 摆上香案, 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 有五百多丈高, 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 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 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 就这样随砍随合, 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汉朝西河人, 曾跟随仙人修道, 到了天界, 但是他犯了错误, 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 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 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 徐达就攻下元大都, 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 品种更多, 大者如圆盘, 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佳节, 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 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 西瓜、 苹果、 李子、 葡萄等时令水果,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 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 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据《东京梦华录》 记载:

 “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 京城的所有店家、 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 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 夜市热闹非凡, 百姓们多登上楼台, 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 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 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 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 点塔灯、 放天灯、走月亮、 舞火龙等特...

推荐访问: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什么时候 山东 亲戚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