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4篇

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4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0

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4篇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作文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4篇

篇一: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 【 作文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 20 军 59 师 177 团六连的全体战士,接到命令埋伏在长津湖附近的山坡上,时刻准备伏击逃亡的美军。最后美军赶来并没有发现志愿军的攻击,原来六连的 125 位志愿军战士已经全部冻成了冰雕。这 125 位战士,即便冻成冰雕却依旧保持着端枪的姿势。看到这一幕,美军主动脱帽致敬。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著名的英雄连——“冰雕连”的故事。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们喜欢涂脂抹粉,服丹喝药,天天比谁更白更美,走起路来要一步三晃,追求弱柳扶风之态。“五胡乱华”过程中,最后被各路南下的少数民族暴捶。

 同样是男儿,但是战士们和士族子弟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却迥然不同,对此你会有怎样的思考?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本则作文由材料主体、写作导语和写作要求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规范或者说限制了这篇作文的写作内容或要求。

 这道作文题的命制角度非常好。既扣住了当下热点——电影《长津湖》的播放,又结合了历史,给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审美教育,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这

 则材料只选取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典型场景——“冰雕连”。这 125 名战士即使全部冻成冰雕,也依然保持着端枪的姿势,他们因此甚至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史载,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凡是提到名流,都要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称赞起男人,往往说是“玉人”,以称赞他的白皙。这样的审美倾向在当时已是一种社会风气。抹粉的风气相当流行,按照当时的说法是这些男人“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世说新语》专辟“容止”篇,正史《晋书》在为这些美男子作传时也浓墨重彩添上一笔。正在两晋统治下风流潇洒的高门子弟、文人雅客玩得开心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却开始纷纷入侵中原。一时间淮河以北的地区均被游牧外族所占领。而那些前一刻还涂脂抹粉、飘飘欲仙的男性们,后一刻就成了外族的刀下鬼,甚至是口中肉。据历史记载,五胡乱华期间淮河以北地区的汉族人口锐减了 90%以上,剩下了不到 50 万人。

 两则材料可以说相反相成。材料一是电影《长津湖》热播而引出抗美援朝这段辉煌的历史;材料二是魏晋这段历史而暗指当今“饭圈”乱象。两则材料的观点既是对立矛盾的,又可统一为整体,其中有三个对比点。

 一是身份和地位。志愿军战士和士族子弟,前者身份普通,地位低下;后者身份特殊,地位高贵。

 二是理想与抱负的差距。志愿军战士虽然身份普通,但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虽然最后冻成了冰雕,也无一人违纪,并且依旧保持着端枪的姿势,时刻准备消灭敌人。士族子弟本应将自己更紧密地和国家结合起来,可他们都只追求阴柔甚至“病态美”,全然没有“天下的观念”。没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有物质享受甚至病态的追求。

 三是结果的天壤之别。志愿军战士顽强的意志为国献身的精神甚至赢得了敌人的尊敬,而追求“美”的士族子弟被暴捶,两者结果有天壤之别,却在情理之中。个中原因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精神面貌,而精神面貌又受到理想与抱负的影响。如果追求骨气、节操、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阳刚精神,并将包括这种阳刚精神在内的个人理想与抱负和国家民族结合起来,便将创造辉煌的人生,实现人生最

 大的价值,即使是敌人也表达敬意;而如果一味追求个人享乐,崇尚弱柳扶风之阴柔的媚态,身染精神侏儒沉疴,精神钙质严重流失,毫无阳刚之气,缺乏家国情怀,国难当头,不仅无法自救,亦遭敌人侮辱。

 再说写作导语。这部分是对上面两则材料所传达出的信息的明朗化,是写作的范围,关键词有男儿和精神风貌。

 这部分还有一个信息,即“有怎样的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对本次作文的文体的界定,那就是只能写议论文。

 结合以上分析,本则作文材料的立论可以确定为:

 1.时代呼唤阳刚之气;

 2.血性男儿,铮铮傲骨; 3.“阴柔”不该是男儿本色;

 4.摒弃精神侏儒,强化精神钙质; 5.审美可以多元,涵养气质莫缺精神; 写作时可以正向立意,摆事实加以论证即可;也可以辩证分析,根据材料特点,可破立结合。

 论述中或者说分论点应该包含以下几点:男儿莫以“阴柔”为美,要有阳刚之气;涵养阳刚气,离不开坚强的意志;阳刚之气的精华,乃是为国奉献,甚至献出生命。

 写作中,正面的例子可以联系去年中印争端中为国牺牲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烈士英雄;可以联系去年新冠疫情中逆行的医生。

 反面的可以批判当下娱乐节目中的“娘炮”;只重颜值而不重精神的“颜值控”,可以批判去年新冠疫情中鼓吹医生护士做逃兵的许可馨;可以批判将冰雕连战士称为“沙雕连战士”的罗昌平。

 总之,需要在对比中,批判不良精神缺失的不良现象,鼓励追求高昂的精神人格。

 【范文】

 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

 同样是男儿,战士们和士族子弟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却迥然不同,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埋伏在山坡上时刻准备伏击逃亡的美军,却全部冻成冰雕,但他们即使冻成冰雕也依旧保持着端枪姿势,令美军主动脱帽致敬。反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们喜欢涂抹脂粉,喝丹服药,天天比谁更白更美,走起路来要一步三晃,追求弱柳扶风之态,最终被各路南下的少数民族暴锤。作为男子,应该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男子阳刚,女子阴柔”的说法。堂堂七尺男儿,竟学黛玉那般弱不禁风之态,怎不让人看笑话?正如现在的饭圈审美,好好的男孩子,非要塑造成“娘炮”形象来迎合大众的审美观。抛弃男儿的铮铮铁骨,是严重畸形的审美。我们不能让这样的畸形审美污染了社会风气,要坚决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

 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首先要整顿娱乐圈的不良风气。娱乐圈中的那些明星,天天置身于聚光灯下,本应引领真善美之潮流,可现在却忘却身上之责任,一味迎合大众,娱乐大众,以致丑闻不断——睡粉、拜鬼、吸毒……凡此种种,都是“阴柔之态”作祟,是没有精气神的失范,是没有刚毅的缺乏,是抛弃了正气的无良。这种“阴柔之态”比个人喜好涂脂抹粉还要可怕,还要危害无穷。因此,主管部门应严格管控,各媒体应该自觉抵制各种“阴柔之态”,将旗下艺人培养成能够有“铮铮铁骨”——充满正能量——的优秀艺人。对失德失范艺人一律“封杀”。

 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还需要全社会懂得欣赏“刚毅之姿”,培养自己正确的审美观。近年来,我国优秀艺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比如《扶贫路上》《在一起》《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伟大征程》,都体现了老中青三代艺人拧成一股绳,继续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凝心聚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精神!

 电影《长津湖》也是优秀文艺作品之一,影片中雷公舍身将标记弹移走被炸伤,电影在表现他的勇敢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他被炸伤后的痛苦与脆弱,但这种痛苦与脆弱却丝毫没有破坏这个有“刚毅之姿”的英雄的形象,有脆弱的英雄恰恰是真实的英雄,唯其有常人的痛苦,才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作为观众,我们要学会欣赏“刚毅之姿”,要有正确的审美观,不让那些畸形的审美观有可乘之机。

 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态,这不仅仅是我的呼吁,同样是千千万万国民的呼吁。作为男儿,阳刚大气,朝气蓬勃才是真“帅”,我们不能让那些无良商人为了利益,污染了社会风气;我们也不能让名利而畸形审美的国民影响到自己的审美。是的,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姿,正国民审美,清社会风气!

 【点评】

 作者开篇引述材料,并提出论点,开宗明义。接下来从历史出发,强调历史上关于男子的审美标准,从而引出现实,作者巧妙地引出批判的靶子——饭圈乱象。然后从两个角度分析论点,一是整顿娱乐圈,二是人们应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这两个角度恰是论点的两个组成部分,抵制阴柔之态,弘扬刚毅之态。最后

 总结,强调论点的同时,也突出了这样做的意义是“正国民审美,清社会风气”。

 全文条理清楚,文字朴实,引证有力,在历史与现实中游走。情感饱满,说服力很强。

篇二: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21 高三作文“审美美育“原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2021 届高考备考预测原创作文】

 ①沒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无审美力者必无趣。——木心的审美观点。

 ②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吳冠中 ③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 ④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你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⑤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它越来越可爱,永远不会消失;它为我们常备一处宁静的树荫、充满好梦的睡眠、健康、平静的呼吸。——英国诗人济慈 ⑥“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国语.楚语上》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至三则,体现某种内在联系,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 800 字。

 【优秀范文】

 花鸟风月,意蕴横生 世间万物因各自有盛比芳华雍容绚丽之美,有娴若游鸟优雅旖旎之恬淡,也有晓风袭人,心旷神怡之清爽,更有残月盈辉光沐大地缺憾之美,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欣欣向——题记 美为何也?《国语》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美是秩序美是和谐美是喜悦。你看那四季变幻:春光灿烂,草长莺飞;转眼落红满地,万物疯长;倏地秋雨一场,金桂飘香;继而落叶飘零,冬雪纷飞。沉睡中的大地又为新一季枯荣孕育着生机。你看那斗转星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春草之绿,夏花之艳,秋叶之润,冬雪之洁,在这亘古不变而又有迹可循的变化中,自然之美,美不胜收。

 美也体现在人类社会中赓续。人类师法自然,维系着社会秩序而和谐地发展。伏羲描绘河图洛书,周文王推演周易八卦,孔子教育世人“和为贵”。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安定,人人都享有富足和发展的权利,这何尝不是一种和谐美?反华分子把港独扰乱治安的行为称为“美丽风景线”;阴险歹毒的“白富美”荼毒新

 疆棉花。我认为这不仅与美南辕北辙,更颠倒黑白,信口雌黄。这才是破坏秩序,践踏人权,如山洪海啸,对勤劳善良的新疆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何“美”之有呢?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它越来越可爱,永远不会消失;它为我们常备一处宁静的绿荫、充满好梦的睡眠、健康、平静的呼吸。” 美是宁静欢喜美是物性所在。南朝词人“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把春色装在心间,是埃德娜·米蕾的“我将用宁静的眸,看那峭壁流云,看那青草依依,随风起伏”,与自然之浑然一体;是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让心走在茫茫烟雨的求索路上;是秦观“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忽见云开月明的欣悦。

 李子柒热度因美而持久不衰。这是为何?因为人们爱她身上那种古井般的韵味,爱她田园牧歌的宁静美好,爱她热爱生活与中华文化,爱她道法自然不为世俗诟病之恬然。当然,审美需要情趣,需要休养,需要学识,更需要如水心静。

 我们芸芸众生安栖心田,在花鸟风月,横生意蕴中甘愿流连。任踏足何方,皆恬静婉约,引人眷恋;凭沧海桑田,必庄严凛然,隽美无二,此乃我辈上下求索。

 【名师指导】

 一是题目《花鸟风月,意蕴横生》对称整齐,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美的属性这个中心;二是题记优美,紧扣材料揭示,揭示出世界之美的中心;三是开篇应设问开头,引出材料之一,进而提出话题,切入中心自然;然后用两个分论点统帅全篇。如果能够再增加两个分论点:分别论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伦之美、网红之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中心的表现会更加全面和深刻;四是善于思辨。把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结合起来,对那些西方支持乱港分子破坏文明的行为称作“美丽风景线”的伪命题,给予痛斥,顺比投枪,锋利一击,展示出当代中学生的高度政治觉悟,还要注意结合青年实际,表达追求美,创造美的意愿,进而深化升华中心。总之这是一篇写美的上乘之作,望保持并发扬下去。

篇三: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语文作文:有关“学会审美”话题作文指导及优秀范文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苏省如皋市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思点拨】

 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

 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

 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这个观点过于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因而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断。

 根据第二段最后的总结,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

 题目要求考生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紧扣“审美”,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当然,“审美”只是一个写作场域,只是涉及“审美”还很不够,还需要深入精准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进而写得精深。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

 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既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当属最佳立意。

 佳作示范一 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三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

 谢谢大家!

 【点评】

 作者对材料解读深刻透彻,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主体部分有破有立,破得彻底,立得稳实。语言富有文采,文题的对句呈现,第二节的连续引用,多处整饬的排比句等都很引入注目。行文符合面对全校学生演讲的要求,并能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体式符合规范。

 评 58 分。

 佳作示范二 赖有微风递远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是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彩。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

 古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美学生活方式,今有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践行生活美学。美,从来不是外表光鲜亮丽,只是心下沉静、心内有大美,故而散发出柔和的美学光辉。

 审美,于个人,可以陶冶出优雅的生活情操。认识美、欣赏美,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富有美感。不是花前月下才富于美感,不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才富于美感。审美带给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滋养与灵魂熏陶。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便可以营造富于美感的生活。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便可铸就美好的未来。

 审美,于国而言,更是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祖国锦绣山河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壮丽之美,中国梦更是构造着中国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闪耀着天下之大美。此时的审美是沉醉,亦是投身奉献。

 然而,当今社会现实很骨感,但丰盈的美学也必然会丰盈现实,追求美也并不意味着将外表打扮得光鲜亮丽,午后清澈的天空、黄昏天边的晚霞,这都是美。往大了说,构建“美美与共”的世界,这也是一种美。以美育为借口,实际上是拒绝了精神的丰盈,拒绝了生活美学。

 同学们!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以美学点缀生活,才能让精神更加丰盈,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迸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造伟力,推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相信践行生活美学的我们,定会丰盈价值追求,充实精神渴望,跳动中国心,构建一个灿烂而盛大的未来。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美学之风定会正民族风骨,弘扬民族气节,山高水长。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小我之力,构建美丽中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对主旨理解准确、深刻;行文从“于个人”说到“于国”, 颇有层次;文笔大气、优美,多处引用文字让文章氤氲着文化的气息。全篇能揭示出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懂得准确审美,立意积极。

 评 56 分。

 佳作示范三 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的确,一个人倘若一无所知,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仅是浅薄简陋;但若一个人丧失审美,那么世界万千于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无意义。

 何谓美?在我看来,美是人们在对周遭仔细观察品味后生出的直观感受,它与丑相对,因此,审美的过程便也是发现生活闪光点的过程,不论是外表的鲜艳

 美丽还是精神层面的高尚动人,细细省来总会内化为自己的原生动力,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然而,也许会有同学产生这样的疑问:对美的追求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们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这实则是窄化了美的定义,将美等同于外在的“入时打扮”和所谓的追求潮流。不可否认,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让自己变成花枝招展的“无实花”而不注重学生的本职任务,这样的“美”有百害而无一利。但这种“美”的本质是虚荣和浮夸,在“审美”这面照妖镜下,势必会显出其腐朽的本质,压根儿谈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须做到的衣着整洁,谈吐有度之美。反观当下,多少学生以没时间为借口,以学业繁重为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谈,何谈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抛开了美也便抛弃了优雅生活的选择,沦为与野蛮人无异的境地。

 养性之美,更在于精神层面的积淀和培养。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拥有这样一双审美的素心慧眼,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趣之谈,无不向我们后人展示着他们丰厚的阅历和诗意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对美的探索中,他们忘却机心,成为后世美学教科书中的典范。

 而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亦将以古人之光照耀我们的审美世界。不必以生活毫无美感为借口而放弃自身修养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点评】

 本文由材料出发,先诠释了“美”的内涵,接着指出错误的审美认识的实质,是为“破”;然后从修身、养性两个方面谈正确的做法,是为“立”。统观全篇,认识深刻,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文字流畅。

 评 54 分。

 请以“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述你和鲁迅在一起的故事,”写出鲁迅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像《朝花夕拾》、《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等。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

 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略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这一天里,还要和他探讨弃医从文的事情。回到中国的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也发表了中国历史让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此,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时刻都在写作,在作品中,不断唤醒国人的勇气,也去嘲讽那些坏人。于是,很多坏人都想去杀了他,因为他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很多人都会和那些坏人作对,使得坏人们很难得以发展,使得国人的抗战意识高涨。

 鲁迅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弃医从文,放弃自己学习很多年的医术,只是为了能够救国图存,那样的一位英雄,或许可以值得我们能够永远铭记。

篇四: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中文摘要

 21 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 这就要求人不仅有知识、 有能力,更应有发现美、 感知美、 表现美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健全的人格素养,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会迷失自我, 保持良好的心态,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而写作教学又占据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 更应充分发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优势。

 然而, 当今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应试性和功利性, 导致不同程度上忽视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 写作主体健全人格的缺失。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能力的培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有鉴于此, 本文努力呈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 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多层面的,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我主要从学生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来探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途径。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 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分析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教学, 审美能力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an era full of competition and chanllenge. So the people should not only have knowledge, abilities, but even have ability of finding beauty, sensing beauty, expressing beauty, and then to have perfect personality, not to lost ourselves, to attain perfect psychology, to become a person developed in full scale. Chinese as a subject of having humanity characteristic, possesses much more advantages in fostering asthetic ability. However,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at present, stresses more on examination and profit, which leads to ignore fostering the asthetic ability and lose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of the writing main body. So it is of great urgency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appreciating beauty during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article tries to show the idea that we should foster aesthetic ability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to find aesthetic factors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to explor the ways and the methods of fostering aesthetic ability. There are several aspect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tion teaching I mainly search ways of fostering aesthetic ability in every stages of process of writing. My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first one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foster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 second one is the feasibility of fostering aesthetic ability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 third one i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foster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Key word:

 Middle school stud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Aesthetic ability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文献综述

 ⒈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 信息量激增,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广泛。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素养, 难以处理好与其他人或事的关系。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应更多地关注其人文性, 倡导一种以语文情感美育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制。现实和未来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3 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也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 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育的内容、 形式中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 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 打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的心智, 是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

 因此各类学科中, 语文教学是与审美教育联系最为直接、 密切和广泛的学科。

 那么, 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也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进行美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 现行中学作文教学, 以应试为中心, 教师仅仅把抽象的作文知识灌输给学生, 用范文引导学生, 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 很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思考生活。

 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应试书”, 作文与做人脱节, 思想与生活剥离, 内容大都空泛虚假。

 文章看上去慷慨激昂,很有章法, 也似乎很有文采, 但实际上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 空洞、 做作和虚假, 学生习惯以唱高调的方式来表现道德理想, 写出来的文章,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了无生气, 没有美感可言。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 的:

 本文努力呈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理念, 找到作文教学理论与审美相关理论的结合点, 在作文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 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中学作文教学理论的探讨,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途径的探索, 得出了 中学作文教学培养审美能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力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结论。

 从理论参照和依据上, 为重新审视目 前的作文教学抛砖引玉, 试图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实践意义:

 对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研究, 可以让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审美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进一步推动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

 2.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就目 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国外在作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作文的实用性。

 并且, 在把作文当作人与人交流工具的同时, 也开始注重借助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写作兴趣等。

 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将要改变过去呆板的课堂教学, 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教学,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

 叶圣陶认为作文即生活, 作文教学和生活要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 可见他是把生活放在作文教学首要位置的。

 那么, 也就肯定了 作文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要使学生自能作文, 自能合度, 必须进行长期的切实的写作训练, 除了 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 还必须做到多读多写, 自批自改。

 写作是一项技能, 写作过程中有许多基本功, 这些基本功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反复实践, 光靠完成老师布置的几篇作文, 那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 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 教师本人应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他希望语文老师能“经常练笔,深知作文之甘苦,……除课本以外, 经常认真看书读报,熟悉阅读之道, 惟有老师善读善写, 才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是很全面的, 从学生到老师,从学生作文的内容到作文教学的方法都有很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张志公认为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训练基本功, 做到“辞达意明”; 打开思路, 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 感受成功, 让学生快乐作文。

 夏丏尊也很重视多写多练, 他说:“技术要达到巧妙的地步, 不能只靠规矩, 非自己努力锻炼不可。

 学游泳的人不是只靠读几本书就能成, 学木工的人不是听别人讲几次便会, 作文也是如此, 单知道作文法也不能就作得出好文章。”夏丏尊还十分重视读者。

 他说:

 “所谓好的文章, 就是达意表情, 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 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1] [2] [3]他认为:“所谓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 感动, 乐于阅读的文字。

 诸君当执笔为文的时候, 第一, 不要忘记有读者; 第二, 须努力以求读者的心情, 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 不要使读者得着厌倦。”今能文的人, 他们对文章法决各有各的说法, 一个说这样, 一个说那样,但是千言万语, 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 务使读者不觉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

 所谓要有秩序, 要明畅, 要有力等等, 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 就可不必有文章。”另外, 夏丏尊还十分强调文章形式和个性。

 他说:“我主张学习国文应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就是说, 诸君学习国文的时候, 该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去努力。”力, 随人脚跟, 结果必定抑灭了自己的个性。”从以上三位现代语文教育家的主张, 可以知道他们已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 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情感的培养, 个性的发展, 观念具有前瞻性。

 但是, 我们也看到三位先生都过于强调作文教学中的技能训练, 突出作文的工具性。

 即使提到情感培养, 个性等方面, 目 的也是为生存、 生活的外在需要, 并没有转向学生内心世界,从发展学生身心的角度去思考作文教学。

 刘国正提出“精讲多练”, 他说: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大致上是三千课时。

 在这三千课时里, 假如只是教师在表演, 学生在听课, 那么,就等于学生听了三千次故事, 这种状况对学生提高读写能力显然是不利的。假如我们从三千个课时里, 分出三分之一, 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效果大不一样。”“下水作文”, 作文文无定法。

 总的来说, 他仍然属于训练派。

 于漪就比较强调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她说:

 “意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主帅, 是统帅文章结构和语言的。

 文章的意要正确, 要激发人们奋发向上, 追求美好理想; 要新颖, 能开启人们的未见未闻未思; 要有一定的深度; 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脍炙人口的佳作, 除文字上匠心独运外,在思想上往往高人一筹。”魏书生说:“我努力将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魏书生开始从育“人” 的角度看待作文教学, 而不只是把作文当成技能。程翔在《中学语文教学》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 似乎是西方[4]他还认为:“古[5] [6]“文章是表现自己的, 各人有各人的天分, 有各人的创造[7] [8]他也重视平时素材的积累, 主张教师要[9] [10]这样可以看出,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 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

 但是, 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 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 服从‘听话’, 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 学生的个性受到了 压抑, 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 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 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 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 酿成了 许多悲剧。

 这种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悲剧, 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悲剧。

 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演下去了 !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 我们提出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 让语文教育在解放学生个性发挥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程翔极力强调了作文个性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程红兵提出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 从写作主体出发。

 从人出发, 就要抓住思维这一要素, 因为它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居核心地位, 起主要作用,而要写出有独到见解、 有新意的文章, 当然要着重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

 他和程翔的观点十分相近。

 我们总结一下当代我国著名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可以看出二十多年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逐步关注到学生主体, 重视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开始注意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意识到教学是生命的教育, 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塑造, 这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 我们应看到虽然国内外许多教师提到了 作文教学中情感、 兴趣的培养, 个性的发展等等, 但并没有比较系统地, 深刻地, 明确地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学生进行美育, 仅从美育中的某些角度做详尽论述。

 过去提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好像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事, 和写作教学无关。

 其实, 写作本身就是在发现美、 表现美, 创造美, 写作教学也是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 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这就和培养审美能力, 进行美育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因此, 应当在作文教学与审美能力之间找到契合点, 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引言

 在我国, 随着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学科作为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已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又占据其半壁河山,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写作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可以熏陶其情操, 发展其个性, 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和谐...

推荐访问:关于审美的高中议论文 议论文 审美 高中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