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5篇

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5篇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I删㈣世界经济与政治㈣删黼黼㈣黼黼㈣㈣删㈣㈣㈣㈥㈣㈣嬲瓣㈣㈣文章编号:1002—7408(2001)01一0056一02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5篇,供大家参考。

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5篇

篇一: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㈣世界经济与政治㈣删黼黼㈣黼黼㈣㈣删㈣㈣㈣㈥㈣㈣嬲瓣㈣㈣文章编号:1002—7408(2001)01一0056一02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史晓眉(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0)回顾国际人权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一方面看到联合国为促进和保障人权所建立的历史性功绩,推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异。国际社会对人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权行为的判断标准相去甚远。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硬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塞进国际人权领域.挑起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激烈斗争,造成世界的对抗、冷战、动荡和战争。一、美国在国际人权公约问题上的霸权主义表演《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经过联大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委员会长达十余年的审议,终于在1966年第2l届联大上通过了。它的通过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人权理论的垄断。赋予了人权以完整的概念,突破了西方国家传统的人权观念.特别是突破了将人权仅仅理解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框框,丰富了人权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确立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对于维护和促进实现发展权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为日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视两个人权公约的通过并相继在1976年1月和3月生效的事实,企图继续垄断对人权的解释权和评判权,坚持以西方的标准作为衡量人权状况的唯一标准。为了打破西方对人权领域的垄断局面,维护1968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权会议所通过的《德黑兰宣言》的精神,发展中国家经过周密的准备,又成功地促进了1977年12月第32届联大通过的《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当时表决时,有126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表示赞成,丽以美国为首的11个西方国家投了弃权票。这表明,他们在人权问题上是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立的。进入70年代,人权作为西方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工具的作用骤然上升。表现之一是,1975年7月召开的欧安会第三—-56一阶段会议所签署的《赫尔辛基协议》。该协议把人权问题纳入其中。以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人权状况。表现之二是,1977年1月美国总统卡特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地提出了“人权外交”口号,把人权看成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公开支持苏联当时的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在苏联发动的人权运动。1978年美国国务院开始发布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开始充当“国际人权法官”。此后,美国更是利用各种国际场合加大了人权外交的力度,并且与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挂钩。甚至动用军事力量实施空中打击。进入80年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上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关于发展权是否是一项基本人权的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反对发达国家把公民政治权利视为人权发展的前提,一方面又批评联合国设置的人权方面的机制80%以上只重视公民政治权利,而忽视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利。为此,1986年12月第4l届联大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在对宣言表决时,唯独美国投了反对票。这表明,美国拒不承认发展权是一项最基本人权的事实,这和它至今尚未参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蛮横心态是一致的。冷战基本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以冷战思维行事。一方面推行“双重标准”。把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问题任意扩大化、政治化和国际化,在人权大会上任意点名攻击这些国家,企图把人权委员会变成“审判法庭”;另一方面强行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引起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和反抗。在第54届联大上,美国和某些西方大国把人权作为推行“西方民主”的工具,提也“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谬论,仍主张人权自勺.普遍性和进行跨国干预甚至军事打击的必要性。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进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就是这种理论的必然结果。今年,在第56届人权会上,美国继续坚持蛮横立场,第9次提出反华人权提案,最终还是以美国  万方数据

 嗣腮孺翎黝翮撇嬲黼勰㈣黼踟糊册潮姗绷踟麟黝黼渊鳓蝴黝麟黼嘲删世界经济与政治黝黼黼的失败而告终。二、美国在人权理论问题上的歪理谬说当今的世界还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世界,当今的时代还是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内容的时代。人类还没有达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境地,还没有进入“去国界合大地”的大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国家,大小不等,贫富各异,强弱有别,但都是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姿态而存在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谁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和追求。因此,民族国家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中合法的行为主体。民族国家的存在是一个事实,作为民族国家之灵魂的主权的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不依人们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宣扬“主权过时论”无非是为了麻痹别人,以利自己侵占别人主权时不要人家反抗,任其宰割就是了。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极力宣扬“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用人权来否定主权,是绝对不能成立的。首先,在国际法上,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也就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利。国际法不允许一国以任何借口侵害别国的主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主权,就会任人宰割,成为别国的附庸或殖民地,它的人民就根本谈不上享有人权和其它权利。其次,人权与主权的概念是不同的。人权主要是讲人之生存权和社会参与权,包括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权利。主权是讲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人权与主权的内在联系。可以这样说: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首先应争得国家主权,才能谈得上人民的人权。最后,我们还应看到,人权问题在本质上是属于国内管辖的问题,人权原则只能从属于国家主权原则,只有在这一原则基础上,人权的实现才能获得切实的保障。承认“人权问题主要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并不否认人权问题还有国际性一面。至于人权的哪些问题属于国际保护问题,哪些问题属于国内管辖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取得了共识。概括来讲,凡是超出主权国家范围的人权问题,则属于国际保护问题。例如,侵略战争等所造成的人权问题。凡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对少数民族的保护以及依法惩处犯罪分子等,均属国内管辖事项。但是人权问题的国际性并不等于“人权无国界论”。美国鼓吹“人权无国界论”,不过是为其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国际法准则寻找的一个借口而已。三、美国在人权实践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道行为美国对别国高唱“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丽在自己国内实行的却是“主权高于人权”。因为美国的人权记录很恶劣,国内种族歧视猖獗,警察暴政横行,暴力和谋杀肆虐,吸毒与强奸司空见惯。可以说,美国自建国以来都是靠践踏人权发家致富,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它杀戮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以鹊巢鸩居;买卖和奴役非洲黑人以聚敛财富;对外发动战争以“臣民”世界。历史上是如此,今天的美国国内依然存在着人所共知的严重的人权问题。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2月27日发布的(1999年美国的人权记录》载:“近5年来,以联邦人员腐败、行为野蛮和其他罪名定罪的前执法人员共有756人,创造了记录。”美国“种族仇杀事件不断增加,鼓吹白人至上的各种组织纷纷成立,他们把黑人、犹太人和亚洲人当作攻击目标,不断制造骇人听闻的种族仇杀案”,“美国司法部1999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每looO名12岁以上的印第安人中,就有124名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这个比例是黑人的2倍”。对这些问题,美国政要统统说成是“社会问题”。但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挫折和失误,以及~时难以避免的一些社会问题。则统统说成是“人权问题”。在国际上,美国无视人权的主权管辖原则,借用所谓的人权问题将手伸向别国内政,指手划脚;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充当人权法官,审议许多国家的所谓人权问题。更有甚者,美国国会还针对别国的所谓人权问题,对美国的法律增加补充修正案或增设人权条款。如对所谓中国西藏的人权问题通过的议案和近年来通过的《香港回归法》就足以证明。不仅如此,美国还借口和歪曲人权的国际保护法和国际干预原则,干涉别国内政。仅以冷战结束后为例,美国对外军事干涉就达40余次。主要的事件有: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2一1993年出兵索马里;1993年1月对伊拉克实施空袭;1994一1995年逼海地政府下台;1995年空袭波黑塞族阵地;1996年对伊拉克实施导弹袭击;1998年对阿富汗和苏丹进行导弹打击;1999年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近百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在1993年6月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上,美国力图将其人权标准普遍化、国际化,要与会者都要接受。同时。它还竭力主张建立“人权法庭”、“人权高级专员署”等新的国际人权干预机构,使人权的国际干预从一般性的审议,变为强制性干预。它公然要求别国参加这样或那样的人权国际条约和协定,以便利用这些人权国际公约、规章、法令、国际准则,按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解释。但是,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它却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居然是局外人。例如,美国迄今拒不参加联合国在消除种族歧视和妇女不平等、保护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国际公约,对已经批准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它也是提出各种“保留、谅解和声明”,有时还加上种种“附加条件”,自我解释,为己所用。美国其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国际公约与国内法条款一致,“不能为联合国的干预打开大门”。在国内,它强调“主权高于人权”,“国内法高于国际法”,在国际上,它高唱“人权高于主权”,主张“向那些坚持视人权为内政的政府发起挑战”、“人权无国界”等。这些事实证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一方面是为了在其国内践踏人权,另~方面在国际上施行霸权。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的霸权是不会长久的,一切受美国欺负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就此沉默的。它们团结奋斗反抗之日,就是美国霸权主义灭亡之时。IE圜f本文编辑:王润秋)一57—  万方数据

 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作者:

 史晓眉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0刊名:理论导刊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年,卷(期):

 2001,(1)引用次数:

 1次

 引证文献(1条)1.魏惠芳.刘发兴

 以道德民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期刊论文]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ldk200101026.aspx下载时间:2010年5月6日

篇二: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析 美 国 人 权 战 略 的 历 史 渊 源 和 影 响●罗   夷摘   要 :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战 略 的 实 施 与 其 本 身 历 史 文 化 渊 源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天 赋 人 权 和 自 然 权 利 说 是 美 国 人 一 直 坚 定 不 宜 的 信条 。

 二 战 之 后 , 随 着 美 国 国 力 增 加 , 自 身 文 化 优 越 感 催 生 了 美 国 普 世 价 值 观 的 扩 散 , 对 世 界 产 生 了 极 大 的 影 响 。关 键 词 :

 人 权 ; 宪 法 ; 人 权 外 交    马 克 思 认 为 , 美 国 独 立 战 争 时 期 颁 布 的 《 独 立 宣 言 》 是 人 类第 一 部 人 权 宣 言 。

 “ 我 们 认 为 以 下 真 理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人 人 生 而平 等 , 造 物 主 赋 予 了 他 们 若 干 不 可 让 与 的 权 利 , 其 中 包 括 :

 生 存权 、 自 由 权 和 追 求 幸 福 的 权 利 。

 ”1791 年 制 宪 讨 论 当 中 以 宪 法 的 形 式 予 以 肯 定 。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政策 充 满 着 现 实 主 义 和 浪 漫 主 义 情 节 , 美 国 民 主 制 度 承 载 着 政 府 的①保 护 人 权 的 规 定 在 1789 年 和务 实 决 策 和 民 众 对 新 教 的 信 条 , 成 为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战 略 的 特 色 。随 着 美 国 世 界 霸 主 地 位 的 确 立 ,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战 略 对 当 今 世 界 产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一 、 美 国 人 对 人 权 的 认 识美 国 建 国 之 初 , 制 宪 者 们 围 绕 人 权 问 题 有 过 激 烈 的 讨 论 。

 美国 1787 年 宪 法 和 1791 年 宪 法 十 四 条 修 正 案 对 保 护 人 权 作 出 了具 体 规 定 。

 例 如 , 在 有 关 选 举 众 议 院 的 问 题 上 , 坚 持 “ 无 代 表 不 征税 ” 的 原 则 , 将 “ 财 产 权 ” 与 “ 自 由 民 ” 作 为 选 举 资 格 的 基 本 条 件 。“ 众 议 员 名 额 和 直 接 税 税 额 , 应 按 本 联 邦 内 各 州 的 人 口 比 例 进 行分 配 。

 各 州 人 口 数 , 按 自 由 人 总 数 加 所 有 其 他 人 口 的 3/5 予 以 确定 。

 自 由 人 总 数 包 括 按 契 约 服 一 定 年 限 劳 役 的 人 , 但 不 包 括 未 被征 税 的 印 第 安 人 … … 一 切 征 税 案 先 由 众 议 院 提 出 但 参 议 院 得 以处 理 其 他 议 案 的 方 式 , 提 出 修 正 案 或 表 示 赞 同 。

 ”②建 国 之 初 , 美国 对 黑 人 权 利 的 剥 夺 则 是 对 人 权 的 亵 渎 。

 为 求 缓 解 内 部 南 北 双方 在 经 济 利 益 和 政 治 利 益 上 的 冲 突 , 促 成 联 邦 统 一 , 最 终 以 牺 牲黑 人 自 由 权 利 为 代 价 换 取 南 北 双 方 的 妥 协 , 因 此 , 宪 法 规 定 了 3/5的 差 额 选 举 制 度 。

 北 方 趋 向 于 解 放 黑 奴 , 认 为 奴 隶 制 不 应 该 存 在于 现 代 文 明 当 中 违 背 了 美 国 《 独 立 宣 言 》 , 加 速 南 北 自 由 人 口 的流 动 满 足 工 商 业 对 劳 动 力 的 需 要 , 而 南 方 则 更 要 求 保 存 奴 隶 制 ,维 护 其 庄 园 经 济 制 度 以 及 政 治 权 力 。

 在 讨 论 众 议 院 选 举 过 程 当中 , 北 方 代 表 坚 决 反 对 南 方 把 奴 隶 当 作 自 由 人 口 计 算 在 内 , “ 这 个问 题 可 以 用 另 一 观 点 来 看 , 各 方 都 同 意 , 人 数 是 衡 量 财 富 和 纳 税的 最 好 标 准 , 因 为 这 是 选 举 众 议 员 的 唯 一 适 当 标 准 。

 如 果 制 宪 会议 在 计 算 选 举 人 数 时 把 奴 隶 从 居 民 单 当 中 除 去 , 而 在 核 实 税 率 时又 把 他 们 列 入 名 单 , 这 样 , 制 宪 会 议 算 得 上 公 正 或 前 后 一 致③法 理 上 肯 定 自 由 民 的 选 举 , 坚 持 ” 无 代 表 不 征 税 ” 原 则 , 而么 ? ”奴 隶 在 实 际 当 中 只 是 奴 隶 主 的 财 产 , 因 此 , 奴 隶 根 本 就 不 应 该 有选 举 权 利 。

 如 果 奴 隶 具 备 选 举 权 则 应 该 把 奴 隶 当 成 自 由 民 看 待 ,并 赋 予 其 法 律 上 的 人 身 自 由 权 。

 如 果 奴 隶 不 具 备 选 举 权 , 那 么 依据 美 国 宪 法 , 拥 有 较 少 自 由 民 的 南 方 州 在 众 议 院 的 席 位 就 会 减少 , 而 相 对 北 方 就 会 出 现 明 显 的 优 势 , 南 北 权 力 将 失 衡 , 而 这 是 南方 不 能 接 受 的 。

 最 终 , 南 北 双 方 达 成 妥 协 , 产 生 了 3/5 的 差 额 选举 制 度 。

 “ 他 们 所 要 求 的 一 切 是 , 在 另 一 方 面 也 应 该 表 示 出 同 样的 中 庸 之 道 。

 不 妨 把 奴 隶 问 题 当 作 一 个 特 殊 问 题 , 因 为 事 实 上 它是 一 个 特 殊 问 题 。

 不 妨 共 同 采 纳 宪 法 的 妥 协 办 法 , 这 个 办 法 把 奴隶 当 作 居 民 , 但 是 把 他 们 的 地 位 降 到 自 由 居 民 同 等 水 平 之 下 ; 这个 办 法 认 为 奴 隶 是 占 人 的 五 分 之 二 的 被 剥 削 的 人 。

 ”④虽 然 北 方未 能 废 除 南 方 的 奴 隶 制 , 但 在 制 宪 会 议 的 政 治 斗 争 过 程 当 中 , 可以 看 到 政 治 精 英 们 从 法 理 上 肯 定 了 权 利 与 义 务 相 统 一 的 原 则 , 坚持 《 独 立 宣 言 》 规 定 的 基 本 人 权 内 容 。

 美 国 自 1791 年 起 , 开 始 陆续 颁 布 有 关 保 护 人 权 的 宪 法 修 正 案 , 其 中 前 十 三 条 修 正 案 对 保 护人 权 作 出 了 规 定 。

 经 过 “ 马 布 里 诉 麦 迪 案 ” , 美 国 联 邦 最 高 院 拥有 了 独 立 的 司 法 审 查 权 , 而 这 便 成 为 了 美 国 人 民 保 护 人 权 司 法 制度 的 基 石 。美 国 的 政 治 和 外 交 包 含 着 宗 教 和 理 想 主 义 色 彩 , 这 不 仅 仅 与美 国 民 主 政 治 制 度 有 关 , 并 且 与 美 国 人 对 宗 教 的 信 仰 有 关 。

 随 着国 力 增 强 , “ 山 巅 之 城 ” 和 “ 自 由 灯 台 ” 的 情 节 更 是 油 然 而 生 , 基 督徒 的 优 越 感 不 断 充 斥 着 他 们 的 外 交 政 策 。

 美 国 政 治 文 化 与 外 交打 上 了 深 深 的 “ 保 护 人 权 ” 的 印 记 , “ 天 赋 使 命 观 ” 是 美 国 人 一 直坚 持 的 宗 教 理 念 , 认 为 自 己 是 上 帝 的 选 民 , 选 民 有 责 任 去 “ 度 化 众生 ” , 创 造 人 间 天 堂 。

 这 种 宗 教 理 念 催 生 了 美 国 人 内 心 的 优 越 感 。他 们 坚 信 上 帝 赋 予 了 他 们 传 播 先 进 文 明 的 义 务 , 他 们 有 责 任 去 干涉 异 教 徒 的 事 务 或 别 国 事 务 。

 美 国 人 对 自 身 民 主 制 度 给 予 高 度肯 定 , 他 们 认 为 这 种 制 度 模 式 可 以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推 广 , 犹 如 他 们信 奉 新 教 理 念 的 祖 先 开 辟 最 初 荒 凉 的 北 美 大 陆 , 又 或 者 是 开 拓 西部 边 疆 , 一 次 次 的 成 功 使 他 们 相 信 他 们 得 到 了 上 帝 的 眷 恋 和 保护 , 更 让 他 们 相 信 自 己 是 上 帝 的 选 民 。

 如 今 , 他 们 认 为 , 他 们 有 责任 将 美 国 式 自 由 理 念 扩 散 至 全 球 。

 其 中 不 乏 有 成 功 的 例 子 , 例如 , 改 造 中 国 台 湾 的 蒋 家 政 权 、 战 后 日 本 、 韩 国 、 德 国 等 。9. 11 事 件 后 , 恐 怖 主 义 成 为 美 国 上 下 首 先 打 击 目 标 , 传 统 的孤 立 主 义 外 交 理 念 彻 底 崩 塌 。

 美 国 民 众 开 始 支 持 政 府 的 “ 单 边 主义 ” , 对 中 东 进 行 “ 外 壳 手 术 ” 式 的 改 造 。

 美 国 人 认 为 , “ 封 闭 的 政治 制 度 、 经 济 的 衰 落 是 恐 怖 主 义 和 极 端 分 子 的 温 床 , 而 推 进 民 主可 以 消 除 冲 突 的 根 源 , 进 而 维 护 美 国 在 全 球 的 安 全 。

 ”⑤民 主 制 度和 自 由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输 出 会 减 少 战 争 和 冲 突 的 发 生 , 而 民 主 与保 护 人 权 是 互 为 一 体 的 。

 克 林 顿 曾 指 出 , 民 主 的 实 施 必 然 会 使 得人 权 得 到 改 善 , 而 人 权 得 到 保 障 , 战 争 的 风 险 则 会 降 到 最 低 。

 如果 说 , 克 林 顿 主 政 时 期 针 对 “ 科 索 沃 战 争 ” 提 出 “ 新 干 涉 主 义 ” 武力 输 出 民 主 是 强 硬 方 针 的 话 , 那 么 , 人 权 外 交 便 是 美 国 对 外 政 策的 软 实 力 外 交 。

 小 布 什 在 推 行 中 东 改 造 计 划 过 程 当 中 , 美 国 的 学术 界 为 其 对 外 政 策 提 供 了 理 论 基 础 来 证 明 美 国 改 造 计 划 的 合 法性 。法 理 上 , 以 施 特 劳 斯 的 “ 自 然 权 利 说 ” 为 代 表 , 充 分 论 证 了 美国 人 权 外 交 的 合 理 性 。

 自 然 法 是 人 类 历 史 中 一 个 抽 象 概 念 , 可 以—78—2014 年 第 4 期                                 山 东 青 年                                   总 第 483 期

 上 升 到 哲 学 伦 理 高 度 。

 根 据 自 然 法 伦 理 学 说 , 某 种 意 义 上 , 支 配人 类 正 当 行 为 更 多 的 是 道 德 规 范 , 而 这 源 于 人 类 自 然 本 性 和 宇 宙真 理 。

 这 种 理 念 不 受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制 约 , 存 在 于 人 类 共 同 的 理念 当 中 , 而 这 种 理 念 赋 予 了 永 恒 的 德 性 。

 古 罗 马 法 学 家 西 塞 罗 曾说 :

 “ 事 实 上 有 一 种 真 正 的 法 律 , 即 正 确 的 理 性 与 自 然 相 适 应 , 适用 于 所 有 人 并 且 是 永 恒 不 变 的 。

 … … 人 类 用 立 法 抵 制 它 的 做 法是 不 正 当 的 , 限 制 它 的 作 用 是 任 何 时 候 都 不 被 允 许 的 , 而 消 灭 他更 是 不 可 能 的 … … 它 不 会 在 罗 马 立 一 项 规 则 , 而 在 雅 典 立 另 一 项规 则 , 也 不 会 今 天 立 一 种 , 明 天 立 一 种 。

 有 地 将 是 一 种 永 恒 不 变的 法 律 , 任 何 时 期 人 很 民 族 都 必 须 遵 守 的 法 律 。

 ” 而 正 是 在 这 种追 求 “ 自 然 正 当 ” 的 自 然 法 理 念 下 赋 予 的 权 利 可 以 藐 视 现 存 的 道德 和 法 律 , 例 如 , 为 求 捍 卫 自 由 正 义 , 可 以 不 受 国 际 法 束 缚 。这 种 自 然 法 理 念 来 源 于 美 国 英 美 法 体 系 下 的 司 法 制 度 和 司法 理 念 , 美 国 建 国 之 初 承 袭 英 国 沿 用 下 来 的 习 惯 法 和 衡 平 法 , 这种 法 律 体 系 更 讲 究 伦 理 道 德 本 位 。

 二 次 大 战 之 后 , 关 于 对 二 战 的反 思 , 国 际 法 学 界 掀 起 了 一 股 复 兴 古 典 自 然 法 学 的 势 头 , 称 为 “ 新自 然 法 学 ” 。

 要 求 对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以 来 , 受 到 启 蒙 思 潮 影 响 ,倡 导 科 学 主 义 的 实 证 分 析 法 学 进 行 全 面 反 思 。

 许 多 英 美 法 学 家肯 定 了 “ 自 然 权 利 说 “ 。

 二 战 结 束 之 后 , 审 判 德 、 日 战 犯 当 中 , 各大 反 法 西 斯 盟 国 也 是 报 以 一 致 肯 定 。

 在 审 判 二 次 大 战 战 犯 之 时 ,德 、 日 法 西 斯 战 犯 在 “ 纽 伦 堡 审 判 法 庭 ” 和 “ 远 东 国 际 军 事 法 庭 ”上 所 持 的 抗 辩 理 由 运 用 “ 实 证 分 析 法 学 ” 的 漏 洞 , 声 称 “ 自 己 战 争行 为 符 合 当 时 本 国 法 律 规 定 , 不 应 受 到 审 判 和 量 刑 处 罚 。

 “ 盟 国检 察 团 则 运 用 自 然 法 理 念 给 予 了 战 犯 辩 护 团 彻 底 的 打 击 , 指 出 这种 违 背 人 类 基 本 人 性 的 法 律 根 本 不 配 称 之 为 法 , 即 “ 恶 法 非 法 ” 。至 此 , 新 自 然 法 学 在 国 际 社 会 得 到 了 许 多 国 家 的 共 鸣 , 尤 其 是 反法 西 斯 盟 国 的 共 鸣 。

 这 种 理 念 在 二 战 之 后 的 美 国 尤 为 盛 行 , 二 战之 后 , 在 美 国 的 推 动 之 下 , 自 然 法 理 念 充 分 运 用 于 改 造 反 法 西 斯独 裁 政 权 体 制 。

 美 国 在 二 次 大 战 中 以 “ 民 主 化 身 ” 和 “ 救 世 主 ” 的形 象 亮 相 于 世 界 政 治 舞 台 , 得 到 同 盟 国 支 持 , 美 国 人 则 更 坚 信 本身 体 制 和 理 念 的 优 越 性 , 认 为 , “ 保 护 人 权 ” 是 新 自 然 法 赋 予 人 类文 明 共 同 的 理 念 和 德 性 ,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政 策 和 对 外 干 涉 符 合 伦 理道 德 和 正 义 。二 、 美 国 人 权 外 交 的 影 响1791 年 《 美 利 坚 合 众 国 宪 法 修 正 案 》 和 《 法 国 人 权 宣 言 》 共 同开 创 了 一 个 人 权 时 代 。

 以 立 法 的 形 式 将 保 护 人 权 确 立 下 来 。

 美国 宪 法 “ 第 一 条 修 正 案 〔 1791〕 国 会 不 得 制 定 关 于 下 列 事 项 的 法律 :

 确 立 国 教 或 禁 止 宗 教 活 动 自 由 ; 限 制 言 论 自 由 或 出 版 自 由 ; 或剥 夺 人 民 和 平 集 会 和 向 政 府 请 愿 申 冤 的 权 利 … … 第 十 条 修 正 案〔 1804〕 本 宪 法 未 授 予 合 众 国 、 也 未 禁 止 各 州 行 使 的 权 力 , 保 留 给各 州 行 使 , 或 保 留 给 人 民 行 使 之 。

 … … 第 十 三 条 修 正 案 〔 1865〕第 一 款 在 合 众 国 境 内 或 受 合 众 国 管 辖 的 任 何 地 方 , 奴 隶 制 和 强 迫劳 役 都 不 得 存 在 , 唯 作 为 对 依 法 判 罪 者 犯 罪 之 惩 罚 , 不 在 此 限 。第 二 款 国 会 有 权 以 适 当 立 法 实 施 本 条 。

 ”⑥从 宪 法 修 正 案 的 第 一条 至 第 九 条 以 及 后 来 加 上 的 第 十 条 和 第 十 三 条 修 正 案 , 以 宪 法 的形 式 确 立 了 保 护 人 权 方 面 内 容 , 前 四 条 修 正 案 主 要 明 确 列 举 了 公民 ...

篇三: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的人权 姓名:汤文雅

  班级:081 国政 0 班

  学号:200833043

 关键词:人权

 美国 人权报告

  当今国际社会,“人权”之词所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美国常常用“人权自由”来干涉我国的内政,诽谤我国的制度。美国的人权观是双重标准的,是自私自利的,无原则可言。也可以说,美国的人权观是霸权主义的人权观,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美国的这种人权观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同时,对美国的这种虚伪的人权观也越来越厌恶了。

 人权,不仅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提出和确认,使人权概念突破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的狭隘界限。当今国际社会的人权概念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权利,而是将集体人权即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种族平等权等也纳入其中。相对于个人的财产权、自由权和安全权而言,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实现民族自决、维护国家独立的权利,发展中国家人民自由处置其自然资源和财富、发展民族经济的权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和平与安全的权利,都更为重要。集体人权的确认,反映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维护国家独立和人民生存与发展的要求。这是人权概念在国际范围内的重大突破。

 人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助获权、公正权。人权的基本内容仅仅一种最低限的保障,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又出现了很多对人权的扩充。人权的进阶内容一般都是基本内容的融合、扩展、深化 。进阶内容 主要包括发展权和民族自决权。

 生命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如果无法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权,那么一切其它权利都是空中楼阁。无端剥夺人的生命,或者肆意对人施加恐吓、虐待和折磨,就是用一种非人权的待人方式。

 “自由权”这个混合体词语不应存在,“权”已经是个包含了具体的规范,有容许和禁止的条文,而"自由"是含有无限制无约束性的主观感性概念性形容词,把无限局限于规范性"权"之内是合逻辑的表达。

 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如果一个人要生存下去、要有能力选择他喜欢的方式生存下去,一定要有物质作为支持,那么,对自我劳动的所得进行排他性的占有,就是生命权与自由权必不可少的保障。

 尊严也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合理延伸。如果一个人若无尊严,那么他的生命至多是一种无人格的形式。尊严权主要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互敬互爱,文明礼貌。如果一个人的尊严权被否认,就意味者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羞辱,威胁,骚扰,中伤他,那显然他就失去了“作为人类”的资格,这无疑是和人权所不容的。

 获助权常常和“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出现于天灾、人祸之后。由于种种不可预知的灾祸,人的生命权无时不刻受到威胁。在危难关头得到伙伴的帮助,是生命权的必要保障。

 公正权是为了将人权平等的扩展到每一个人身上。公正权不仅是人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权中其它部分的必要条件。

 发展权是一项人权,平等发展的机会是各个国家的天赋权利,也是个人的天赋权利。发展权在坚持个人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集体人权”这一新生概

 念,也就是要求各国,各民族都能平等、自由、友好的交流合作,均等的享受发展机会。

 追根溯源,民族自决权其实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说。民族自决权风靡一时是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二战以后大批受压迫的民族和国家独立自主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国际形势大大改变的现在,民族自决权更加强调的是本民族国家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生活模式,而不受外部干涉的一项集体人权。

 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将机会平等写进《宪法》的国家,当然按现在的眼光看它还是不完善的,因它没有将黑奴和妇女的选举权包括在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任内在《宪法》中增加《权利法案》,确定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基本人权。美国的开国者开辟了除战争和暴力以外,另一条和平竞争的民主法治之道,从第一任总统到以后各任总统,无不通过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大程度和最广泛的平等权利之激烈民主竞争才产生,没有用法律去保护自己及自己的接班人免受竞争,其平等权利一直都是领先于全球的。其实民主法治,只是强制给予人人机会的平等,并没有强制给予人人权力的平等,也没有强制给予人人金钱的平等,更没有强制给予人人精神的平等。民主社会下的权力依然有大小之分、金钱依然有贫富之别、精神(思想)依然有强弱的不同--如诺贝尔奖就不是人人都可得。而正是权力、金钱和精神三种途径里的等级差异,才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欲,激发了人们去追求权力(竞选总统)、追求金钱(做富有之人)、追求精神(做科技、宗教和法律等文化的发明者或发现者)。

 绝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自由的国家,也认为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为人权和民权提供保护的法律系统。美国人在制定宪法时就认为限制政府的权力是保证人民的自由的必要措施。权利法案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不受联邦政府得侵犯。其中最著名的第一修正案的目标是保护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和其他的权利。其他的修正案保护公民受审判团审判的权利、不受无证件的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等等。

 西方世界各国普遍把美国看作人权领袖的模范并认为上面文件所列举出来的权利是世界上人权中最重要的,但美国国内人权组织与不少“第三国家”仍对美国人权状况有多批判,也认为美国对人权的双重标准,是美国于伪善外交政策上的衍生。而这些第三国家大多也同时强调,在衡量他国人权时美国吧自己的标准强加在他国身上是一种帝国主义行径,在 911 事件后,政府要求对更多的人口进行监视,这些来自政府的压力引发了人们对政府侵犯公民隐私权以及对囚犯人格不尊重的批评。对他们来说,被法律正式赋予公民的权利已经受到侵害。这些观点经常被认为是“反美主义”,但是在美国也有很多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持这种观点。其中最基本的争论时例如死刑、警察酷刑、打击毒品和性道德等有争议的议题。

 德国之声在对 2005 年的外国年度人权报告进行评论时认为,尽管美国媒体享受充分的自由使得政府的行为受到监督,但这个监督机制并不能完全杜绝践踏人权的现象。由于在反恐战争中的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公信力正在不断下降。

 在美国历史长河中,在不断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美国也有极度破坏人权的经历,如实行奴隶制,剥夺非洲裔美国人的选举权以及几乎破坏了许多美国土著文明。非洲裔美国人遭受的极不公正待遇在南北战争后只是部分地得到纠正,又过了一个世纪,到了 20 世纪 50 和 60 年代,民权运动继续消除这种不公正待

 遇。民权运动既有勇气十足的领导人物,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在法庭和立法机构展开顽强的斗争;这场运动对于宪法的解释和贯彻起了促进作用,以确保人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尊重。

 在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09 年国别人权报告》中,美国再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而对自身十分糟糕的人权纪录熟视无睹、回避掩饰。

 美国一方面在世界上极力兜售“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互联网自由”,另一方面却完全按照美国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不择手段地监控、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美国的社会暴力犯罪严重,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生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关于生命和人身安全,美国暴力犯罪严重,危及公民的生命、财产很人身安全:美国枪支泛滥成灾。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在美国,公民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警察滥施暴力,侵犯公民权利;美国囚犯比例再创新高,囚犯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美国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缺乏应有的保障:美国贫富差距悬殊,贫困、饥饿和无家可归者增多;劳动者权利缺乏保障,职工养老金大大缩水;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享受不到医疗保障的人越来越多;美国吸毒和自杀等社会问题严重。关于种族歧视,在美国,种族歧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待遇和歧视的状况依然存在;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生活在美国社会的底层;教育领域种族歧视沉渣泛起;司法领域种族歧视触目惊心;土著人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移民遭受非人道待遇;种族仇视日渐抬头。关于妇女、儿童的权利,美国妇女儿童状况令人担忧:基于性别的就业歧视相当严重;美国妇女饱受家庭暴力和性侵犯之害;生活在贫困中的美国儿童越来越多;美国的学生状况堪忧;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美国是少数对未成年人处以与成年人一样刑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判处儿童终身监禁而不能假释或释放的国家;法官的贪赃枉法把数以千计的无辜儿童送进监狱;美国非法使用童工现象严重。关于侵犯他国人权,美国侵犯他国主权、践踏他国人权的事情时有发生:伊拉克战争造成逾百万平民死亡、逾百万人无家可归以及巨大财产损失;美国对古巴进行长达近 50 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军火销售国,其军售深刻加剧了世界各地的不稳定局势,严重侵害了他国人权;美国不断爆出虐囚丑闻;美国消极对待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权领域的义务;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一贯顽固坚持双重标准,不履行国际人权义务;美国向国外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纪录与其世界头号富国地位极不相称。

 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粗暴地侵犯他国主权,肆意践踏他国人权。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火销售国,加剧世界各地不稳定。美国的军费世界第一。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不仅给美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更给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虐囚是近年来美国在人权领域的最大丑闻之一。美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军事基地,侵犯当地人民人权的事件屡见不鲜。美国对古巴进行长达近50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给古巴带来了超过9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美国打着“互联网自由”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建立名为“梯队”的窃听系统,对全球进行窃听。美国漠视国际人权公约,消极对待国际人权义务。

 美国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公然违反人权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这种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制造国际对抗的做法,不仅违反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而且与国际社会要和平、谋发展、求合作的大

 势所趋和人权领域主张对话、反对对抗的时代潮流完全背道而驰。美国将自己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对自身存在的严重的人权问题讳疾忌医,而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喋喋不休地进行口诛笔伐,充分暴露了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我们敦促美国政府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改正在人权问题上的错误做法,停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美国的人权,并没有它自身夸耀的那样美好,尽管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经常假借“人权”的名义来诽谤或威胁他国,甚至强烈干涉或谴责他国的人权问题,但其自身的人权发展状况却越来越糟糕:在对内政策上,美国统治阶级以人权相标榜,但是并没有给所有的美国人以人权;在对外政策上,美国宣布要为争取或保卫人权而斗争,但美国政府却阻挠美国自身不能或不愿履行义务的各种人权公约的通过,支持亲美独裁政权,反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应享有的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扮演着反对人权的可耻角色。更为恶劣的是,美国利用人权作为外交政策工具,干涉他国内政,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和颠覆活动。

篇四: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析美国的人权外交特征及趋势——以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个案为例加以分析姓名:沈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关系指导教师:颜声毅2002.5.8

 论文概要N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闺绕外交与人权关系的斗争,是当前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外交其基本含义是在外交决策中把促进人权作基本考虑。虽然人权外交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新现象,但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它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人权外交已正式成为美国冷战后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外交可以界定为以促进人权为基本目标的外交政策,也可以理解为以人权为借口来进行外交斗争。前者为美国人所推崇,也是他们尽力树立的自我形象。而后者则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它的谴责。人权问题多年来是我国对外斗争韵一个焦点。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围绕人权问题进行孓类锐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目前已由过去的直接对抗走向对抗与对话并存且识对话为主的阶段,但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我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权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美国在当代,特别是在冷战以后加紧推行其人权外交,且时常运用双重标准来干涉别国内政,这无疑是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总目标服务的。然而,仅仅指出人权外交是美国的政策工具、借口和幌子,尚不足以解释美国人权外交的深层原因和社会背景。研究国际人权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化,迸一步研究和分析人权斗争深刻的国际原因尤显重要。本人试图通过对美国人权外交的演变过程及在冷战后的新特点的阐述,对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人权在美外交中的角色、美国“ 人权外交” 的本质及对未来美政府对华人权外交政策走向这几个方面重点作研究,以期能解释美国人权外交的社会背景及深层原因,有助于进一卡特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提升和强化;里根政府人权外交的双重标准;布什政府的人权外交是以“ 人道主义” 干预为特征:克林顿政府将人权原则重置在对外政策中心位置。在第二章《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中,说明美对华人政策诉演绎,重点阐述两国在人权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和矛盾: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问题。在第三章《人权在美外交中的角色》中,着重阐述:第一、人权目标与外交政策目标的冲突;第二、美国“ 人权外交” 的本质是“ 强权政治;第三、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第四章是《美对华人权政策将向务实倾斜》。当前美政府的人权外交既不像卡特政府的前期那样过分追求人权目标,表现出占压倒优势的理想主义;又不像在里根政府时期那样,为了同共产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推行双重的人权标准,过分明显地把人权外交作为冷战工具;也不像在布什政府时期那样保留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人权意识。小布什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关系时,将继续坚持其对华人权外交政策,在沿用克林顿政府后期的一些务实政策的同时,在策略上和做法上将会作适度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将是有限的,不可能太大。小布什政府将会试图在外交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然而,难点是要达到平衡并非易事,越是要试图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其结果就越可能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试析美国的人权外交特征及趋势——以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个案为例加以分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权问题己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外交与人权关系的斗争,是当前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人权外交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新现象,但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它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在全世界推广西方民主、价值观和人权已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 人权外交” 这一名词是由美国前副国务卿戴维· D· 纽瑟姆于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来的。人权外交其基本含义是在外交决策中把促进人权作基本考虑。人权外交可以界定为以促进人权为基本目标的外交政策,也可以理解为以人权为借口来进行外交斗争。前者为美国人所推崇,也是他们尽力树立的自我形象。“ 从1776年起,美国人就认为,美国必须成为这个世界的人权灯塔。它的人权使命就是为一个堕落的世界树立一个榜样。” 。而后者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它的谴责。美国在当代,特别是在冷战以后加紧推行其人权外交,且时常运用双重标准来干涉别国内政,这无疑是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总目标服务的。然而,仅仅指出人权外交是美国的政策工具、借口和幌子,尚不足以解释美国人权外交的深层原因和社会背景。因为在历史上试图建立某种霸业的国家,如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都没有把在全世界促进人权,或者广而言之推行某种道德理想作为工具,唯独美国是如此。人权外交已正式成为美国冷战后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为个案,对美国人权外交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冷战后的新特征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以研究人权外交中的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矛盾关系,以及人权目标与外交目标相结合所产生的冲突,从而进一步说明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和未来中美关系中所存在的人权因素。一、美国人权外交的产生、形成及主要特征“ 人权外交” 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本世纪初美国前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的“ 理想主义”人权外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零8个月之后,美国认为时机已到,逐步放弃中立政策,打着人权的旗号参加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作战。1917年4月2日,威尔逊在提请国会对德宣战时发表演说称:“ 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美国的历程》一书就美国参战一事这样写道:“ 威尔逊及其支持者已把国家的尊严和所谓人权作为他政策的赌注。” 3威尔逊以“ 人权保卫者” 的姿态所表现出来的美国外交,对后来人权外交的形成有相当影响。随着杜鲁门的“ 支持自由” 政策、杜勒斯的“ 和平解放” 战略、肯尼迪的“ 和平战略”和尼克松的“ 不战而胜” 战略的一一出台,从而逐步形成了美“ 人权外交” 的雏形。。杰克· 唐纳利( J ackDonnel l y) :《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U ni versal H um anRi ght si nTheoryandPracti ce,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278页。2《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册第1分册,第378页。3《炎罔的历程》.商务El j 书馆1988年版.下册第1分册,第264贞

 1953年至1957年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乔治· 凯南的“ 和平演变” 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 和平演变” 为核心的“ 和平解放” 战略。凯南强调“ 要以苏维埃制度内部催发其毁灭的种子” ,要使“ 苏维埃政权逐步瓦解和趋于软化” 。杜勒斯则更进一步说:“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这些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不过解放不就是解放战争,解放可能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 ‘ 杜勒斯还说:“ 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 51970年2月8日,尼克松总统在所谓“ 关岛主义” 的基础上,向国会提出了一份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长篇咨文。尼克松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 不战而胜” 的战略,就是要鼓励社会主义国家“ 本身内部的和平演变” 。后来.尼克松在叙述其任期内外交政策时提出,要解决第三世界的所有问题,就需要“ 强迫那些政府在人权方面达到我们自己的严格标准。”“ 我们应该时刻鼓励建立民主政府和更加尊重人权等进步趋势” 。6在具体对华政策上,杜勒斯把“ 和平演变” 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而由尼克松提出的“ 不战而胜” 的重要手段之一则是推行美国的“ 人权外交” 。( --)^权在卡特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提升和强化“ 由伍德罗· 威尔逊哈里· 杜鲁门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人权,但把人权概念上升为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却是在卡特政府时期实现的。卡特总统的努力使人权在美国对外政策日程中获得了一个永久性的位置。” 7除了美国的历史经验之外,卡特开始倡导人权外交,应主要归因于是他上任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上说,美国面临着侵略越南战争的失败和苏联的强大攻势。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卡特政府采取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推行“ 人权外交” ,企图用所谓“ 道义” 的力量来改变美国的守势。美国学者劳伦斯· 肖普对这一历史背景如此评论道:“ 卡特政府打算用‘ 人权运动’ 给由于越南战争彻底失败而在国内外遭到严重削弱的美国在对外政策上树立信誉和新的形象” ,“ 有助于使美国卷入和干涉世界各地政治斗争合法化。” 8当时任卡特总统国家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就此评论道,“ 我相信,通过强调人权,美国可以再一次使自己成为人类希望的使者,未来的潮流之所在。” 96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的民权运动使公民基本权利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水门事件使公众了解到当权者有可能滥用权力,侵犯公民的权利,因而应当受到制约:越南战争则一方面使美国人民惊异地看到自己号称民主的国家如何侵犯一个万里之外的小国,残酷地杀戮那里的无辜百姓,并把自己的士兵派到战场上去送死。民权运动、水门事件、国会立法以及美国深陷其中的越南战争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造成美国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应,把美国的外交推向同一个方向,即更加注重人权。1977年1月,卡特上任后,“ 人权外交” 作为美国的一项基本政策正式出台。他在就职演说中讲到:“ 对美国来说,最崇高和最有雄心的任务就是帮助建立一个真正人道的正义和平的世界” ,“ 我们致力于人权的决心必须是绝对的” 。” 民主党较之共和党更倾向于推行理想主义的外交政策,一个民主党总统首先倡导人权外交,在美国历史上似乎也顺理成章,41953年月1月15日杜勒斯在美国国会考虑任命他为国务卿时的证词.51957年月2月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6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长征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三110页。7华伦· 克里斯托弗:‘ 美国新外交:经济防务民主》1999年新华版社出版,第23页。8(荧)劳伦斯· 肖普:《卡特总统与美国政坛内幕——八十年代的权力和政治》(中译本),时事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155页.)9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实力与原则》( 中译本) ,世界知识出版祉1985年版,第146页、第6页。⋯ 占米-卡特:《就职演说》,1977年1月20 m 转引自《普代世界大事纵览》,改革{}{版社1991年版,旃472“ 。2

 因为被当作是理想主义典型的美国外交政策就产生于民主党的威尔逊总统时期。越南战争引发了关于美国对外行动目的的讨论,并导致了大量有关立法的产生。国会中的反战者最初也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出发来考查美国是否在卷入越南战争方面走得太远,资源的花费与所追求的目的是否不成比例。但后来在民权运动的影响下,这~问题就被认为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道德问题,因为它与美国人的某些价值观念相冲突。于是,美反对越战的国会力量在70年代成倍地通过了与美外交相关的法案,且这些法案开始用人权标准来制约美国的外援政策。迄今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三项基本法律都是在这一时期通过的,例如:502B条款,涉及所有的安全援助,规定不得向任何一个持续地、全面地侵犯国际上公认人权的国家和政府提供安全援助“ ;116条款,涉及所有的双边经济援助,第一次提出外援要根据~个国家的人权记录。声明说“ 不得向下述任何国家提供援助,这些国家的政府参与不断地、大量地侵犯国际上承认的人权,包括拷打或给予残酷的、非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惩罚,不经起诉延长拘留,或其他公然否认人的生命、自由、安全权利的做法,⋯ ⋯ 除非这样的援助将直接使这些国家中的贫困人民受益” ” ;701条款,把影响双边经济援助的条件扩大到主要的国际银行。这一条款授意财政部指示美国驻这些银行的代表投票反对向上述国家贷款“ ;关贸易的1974年贸易法( 杰克逊修正案) 。它对美国给予最惠国待遇的人权方面作了规定。在卡特对外政策中,人权问题及标准被视作为同有严重侵犯人权记录的国家进行双边讨论重要议题。由于推行人权政策。在卡特任职期间,从1977年初到1978年底,美国政府以人权为名反对向16个国家提供52项贷款,改变了向12个国家转让武器的计划,其中一些被取消。除此之外,美其它的外交行动包括各种层次的外交对话中,常常对对非民主国家的政治提出公开批评,公开表明美国支持受到镇压的反对派的立场,并以人权为由改变文化交流项目。卡特总统在推行人权外交方面引起全世界注目的一个事件,是他在上台一周后即亲自写信给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表示支持他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在多边舞台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在主要的国际人权协议上签字,包括《美洲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社会权利国际公约》,表明美国想要履行它的国际人权责任。卡特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来对某些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它们走向民主化,例如菲律宾、洪都拉斯、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用来影响其他国家政府人权实践的方法,一是采取措施在其他国家鼓励发展“ 民主体制和实践” ;二是逐年发表“ 人权状况报告” ,这是国会1976年的法令所要求的。卡特总统的人权外交在他任期的后两年明显地减弱下来。这是由于国内舆论批评卡特,说他在外交政策上过分重视人权目标而忽视了国家利益,指责他在冷战中出卖了友好盟国,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伊朗。亲美国的巴列维国...

篇五: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Producer 0236 Tang Ling

 Event introduction 1955—1968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merican blacks oppose racial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ionpar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 rise, until the 1970s. But through non-violent protests, strive for African American people"s right of mass struggle.

 Event backgroundagainst bus segregation on, insist to boycott the bus movement of for one year, the Supreme Court ruled segregation of the bus was unconstitutional. In 1957,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 meeting composition, as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s most influential organizations, to coordinate all about the organization"s action, Martin Luther King for chairman. In 1955, Montgomery, Alabama black for

  In 1960, southern states generally carry out in public in the sit-in, show movement scope has been more a city limitations, active impact apartheid system. 1961 and 1962, civil rights movement was against the key respectively on the coach of apartheid system and strive for the southern blacks voting rights. In 1963 movement reached its peak. In April, the most serious segregation of Birmingham, Alabama, black protests erupted struggle, forcing authorities to accept blacks demanded. 1965 through the voting rights act, formal legislation to form in the us after black people were suffrage restrictions in terms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and various aspect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egregation.

 Leading figures• Leadership is the soul of the black civil-rights movement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Was born in Atlanta, Georgia,, father is the church pastor, family circumstances appeared, belong to the middle class, be received a good education. Gold in 1955 obtain Boston university doctorate, see all south of racial inequality treatment, make him in adulthood were active i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 In 1960, southern states generally carry out in public in the sit-in, show movement scope has been more a city limitations, active impact apartheid system.• 1961 and 1962, civil rights movement was against the key respectively on the coach of apartheid system and strive for the southern blacks voting rights.• In 1963 movement reached its peak. In April, the most serious segregation of Birmingham, Alabama, black protests erupted struggle, forcing authorities to accept blacks demanded.• 1965 through the voting rights act, formal legislation to form in the us after black people were suffrage restrictions in terms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and various aspect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egregation.Martin Luther King演讲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OTExNzY=.html

 Eventcause• In 1896 the us Supreme Court to make "universal lacy lawsuit Ferguson case" (Ferguson) Plessey ruling n, establish on black adopt "separate but equal" measures, the legitimacy of coleorhizae in southern blacks human rights cause serious blow,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about the "isolation" part is executed very thoroughly, but about "equality" part of the criterion otherwise, resulting in southern appear more segregation laws, even in factories, hospitals and military adopt segregation.

 Event process• Exercise is the peak in 1963 in August, dr. King of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before square gathered 250,000 masses, and published his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the gathering produced by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 and finally force congress passed the Civil Rights Act in the following, announced that racial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for the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of illegal, become the key events.

 The influence of Negro movement "Black power" movement is a mental change movement, it with a special kind of debate manner. "Black power" overturned American society of image of blacks prejudices are discussed, for black and to construct a positive image. "Black power" is for "American" policy denial, "black power" is not to "assimilation", but to self affirmation

 Thanks!

 Template Provided Bywww.animationfactory.com500,000 Downloadable PowerPoint Templates, Animated Clip Art, Backgrounds and Videos

推荐访问:美国的人权运动的意义 美国 人权 意义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