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7篇

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7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8

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7篇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1 2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B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7篇,供大家参考。

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7篇

篇一: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2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 30 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 A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 15 题,而让学生B B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 15 道题,然后让一些被测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

 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 A 更聪明

 3

 心理学家凯里在某高校作试验,在讲师进入教室前分别告知A A 、B B 两个班他性格是“和蔼的”和" " 严肃的" " 。课后问学生对讲师的印象时,A A 班学生对讲师的好感明显要强于B B 班。不仅如此,A A 班学生与讲师的交流和对话要比B B 班更加自由和积极。

 4

 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指人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

 第一印象有 “ 先入为主 ” 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到后来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对该人采取的态度及行动。

 5

 (1)衣着整洁大方 (2)待人不卑不亢 (3)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4)讲信用,守时间 (5)注意文明礼貌

 6

 7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

 。

 8

 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

 9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心理学家戴恩等都对此作出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11

  名人效应 以貌取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 12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给被试呈现三组照片:第一组是胖胖的女生和偏瘦的女生,让被试选择哪一位是性格较好;第二组是表情严肃和面带微笑的女生,让被试选择哪一位更可爱美丽;第三组是穿着随意简单和着正装的女生,选择哪位更有把握应聘成功。

 13

 •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人在第一组时60%的人会选择胖胖的女生,第二组80%的人选择微笑的女生,第三组60%的人选择穿着得体的女生。

 •该结果证实了生活中晕轮效应的存在以及普遍性。人们倾向于“以偏概全”,放大夸大他人身上的品质。

 14

 •一位蓬头垢面的男子来到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柜台前,询问总统套房的费用,职员很不屑的说:那不是您能住得起的。男子说:“那就暂住5个月吧。”

 15

 • 机关门卫。

  一长相土气的老人来到市政府机关门卫值班室。

  ------同志,请问王××在吗?

  ------喂,老头,你胆子不小啊,敢直呼我们市长大名?

  ------俺是找他有事啊。

  ------别没事找事,去去去,你找他能有什么事?

  ------他是俺儿子。

  16

 •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17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地对新的老师、同学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老师与同学。

 第三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作文、值日等等,特别要注意处理发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第五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18

 19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20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21

  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服务小姐大声喊道:“小姐!你过来!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小姐一边陪着不是一边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再把这些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能不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在旁边的一个顾客看到这一场景,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

  服务小姐笑着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去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却用和气来交朋友!” 22

篇二: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有哪些有趣的心理效应(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 beings)

 人类有哪些有趣的心理效应(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 beings)

 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 beings?

 Psychological effec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most people produce the same or similar psychological reaction in the same situation or in the same kind of stimulus. It is universal and different.

 First,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Savon"s masterpiece "Romeo and Juliet" almost everyone knows the story of love: Romeo and Juliet, but the two sides feud, their love was a strongly hindered. But the pressure does not make them break up, but to make them love deeper, until die. Psychology to the people who love children, "the more dangerous the more forward" phenomenon called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namely,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disturbance love lo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both sides of the emotional love it will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refore more firm. This is a strange phenomenon about love.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explains this romantic effect very well. When people are forced to make a choice, will choose the people to resist psychological height, and this attitude will encourage people to make the opposite choice, and actually increase their choice of object of love. Therefore, when people choose love objects, be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resistance of people"s resistance to love, they will make the feelings of both sides stronger. When such resistance does not

 exist, the two parties may be separated. Love that has experienced many resistance and life and death tests may not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impact of ordinary life. When love is the loss of resistance, two people may have the love but lost the power of love.

 Two, herd mentality

 Scholars have been from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results in the test group only 1/4~1/3 of the subjects did not happen to maintain the independence of herd behavior. It can be seen that it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Conformity is a quality of will in which people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people with a strong herd lack ideas and are prone to be implied; they readily accept other people"s opinions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from life, there are some special people use conformity to reach a certain purpose, som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is the use of people"s herd mentality, put their goods sizzl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re are some thrilling events in life that can cause a sensation, and the masses spread, talk, and participate in it. But there are many cases of artificial propaganda, rendering and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Often a "public opinion" speculation, people tend to follow the "hot"". Advertising and media coverage are common, but people with a herd mentality often follow the crowd".

 Without analysis, "obedient" some propaganda effect, to follow the crowd to follow the crowd, "herd behavior", and even to

 "blind obedience", this is already unhealthy mentality. More independent thinking spirit, less blind conformity, so as not to be deceived, for the health of the psychological.

 Three, halo effect

 The halo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halo effect", th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ong perception, like the moon in the form of halo, diffuse and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which covers other qualities or characteristics,

 So we call it halo effect vividly.

 Sometimes the halo effect wi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uch as you are sincere, so even if your ability is poor, others for you will be very trust, because they only see your sincerity.

 The most typical example is when we see a star of some scandal broke in the media are always surprised when, in fact our minds the image of the star is she on the screen or the media to show the "halo" circle of our true personality, it is we don"t know, just inference.

 Four Matthew effect

 Matthew Effect refers to a good, the better, the worse the worse, the more the less the less a phenomenon. The name comes from an allegory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 In the New Testament of the gospel of Matthew, the twenty-fifth chapter says, "if there is any, add to him, that he may be superfluous; if not, even

 all that he has will be taken."."

 In 1968, U.S. researchers Robert Morton (Robert K. Merton) proposed the term to summarize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research relative to those not well-known, famous scientists usually get more prestige even if their achievements are similar, similarly, in the same project, reputation is usually given to those studies have been known, for example, a research grant award is almost always the most senior person, even if all the work is completed a graduate."

 Robert Morton summed up the "Matthew effect" for any individual, group or region, once in a certain area (such as money, fame, status) success and progress, it will produce an accumulation of advantage, there will be more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and progress.

 The term for economics borrowed, reflecting the poor poorer, the rich richer, the phenomenon of unfai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economics winner.

 This term is often used in social psychology.

 Five, placebo effect

 The placebo effect, also known as pseudo drug effect, fake effect, generation agent effect (English: Placebo Effect, from the Latin placebo "I will comfort"), although cannot get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to the patient, but the "expected" or "believ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and that the illness was to relieve the phenomenon.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is is a

 noteworthy human physiological response, but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is is an illusion caused by the design of medical experiments. The phenomenon, whether or not it really exists,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by scientists.

 The placebo effect was proposed in 1955 by Dr. Henry K. (non-specific Beecher). It was also interpreted as "effects effect" or "subject expectancy effect".

 A completely opposite effect also exists - the Nocebo effect: patients who don"t believe effective treatment may worsen the condition. The anti placebo effect (Latin nocebo solution "I will hurt") can be detected using the same method as the placebo effect test. For example, a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that takes an ineffective drug can cause worsening of the disease.

 The phenomenon is believed to be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ru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rug, thereby offsetting the placebo effect and the emergence of a placebo effect. This effect is not caused by the drugs taken, but rather by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of recovery.

 Medical staff can use placebos to stimulate the placebo effect in patients. When convinced of a drug when the drug can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When a new drug is published and evaluated for its therapeutic value, the placebo effect of the drug is estimated. If the efficacy of a new drug is not 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lacebo,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uble-blind trials,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new drug is

 modest. This is why some new drugs just came out, and people often regard them as a panacea, but after a period of use, the boom disappeared,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in prices. The placebo effect meet the eye everywhere in the process of drug use, even such a serious organic diseases such as angina, placebo also 1/3 of patients have symptoms, many analgesic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placebo effect. Some patients also suffer side effects of nausea, headache, dizziness and drowsiness when using the placebo, which is also a placebo effect.

 People who use placebos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are known as placebo responders. This person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good communication, and have a dependence suggestibility, lack of self-confidence, good attention to their various physiological changes with hypochondriacal tendencies and neuroticism and discomfort.

 The placebo effect is an unstable stat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the disease after the mental state, a sense of discomfort or illness and self evalu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medical staff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climate change. So there is a placebo effect, sometimes obvious, sometimes not obvious, or nothing at all. We should remember that placebo effect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patients, and that about 35% of patients with somatic diseases and 40%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have this effec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 that the quack doctor and the witch doctor are able to perform market activities.

 Six. Expectation effect

 The expectation effect is also called "had Marley Weng effect", also called "the Rosen tower effect". The effect originated from a beautiful legend in ancient greece.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ancient Greek sculptor Piga Marion fell in love with his beautiful ivory carving girl and hoped that the girl would become a real human being. His true love touched Arrau Venus flora Dite, God gave the girl statue to life, eventually had Marley Weng and his beloved girl married. Later, a series of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many psychologists headed by Professor Luo Lin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others such as Luo Lin, et al, and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elligence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ir concern.

 Rosenthal and Jacobsen argu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al effect" of the "fals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m was that "authoritative predictions" raised the teacher"s high expectations for these students,

 It is the high expectations of these teachers that play a magical hint in 8 months. These students after receiving the teachers to infiltrate the positive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and level of teachers to characterize self image, adjust the role consciousness and role of their own behavior, resulting in the expected effect of magic "".

 In fact, "Rosenthal effect"...

篇三: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ght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fact八个有趣的心理事实

 1. ColorsYou’ve probably noticed companies such as KFC, Pizza Hut, Domino’s, McDonald’s all use red color in the logos. Red is a color associated with excitement and youthfulness. It also stimulates the area of the brai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olor.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肯德基、必胜客、达美乐以及麦当劳的标志都是红色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肯德基、必胜客、达美乐以及麦当劳的标志都是红色的。红色使人联想到兴奋和年轻。红色还能刺激大脑中负责颜色的区域。红色使人联想到兴奋和年轻。红色还能刺激大脑中负责颜色的区域。Most of the brands have researched to figure out which color works best to stimulate that particularemotion which can drive the sales of their products. 大部分品牌都研究过什么样的颜色最能激发某种情绪,进而促销他们的产品。大部分品牌都研究过什么样的颜色最能激发某种情绪,进而促销他们的产品。

 2. Studies show that you should not tell a child that he/she is “so smart” but instead commend their work.研究表明,人们不应夸奖小孩“很聪明”,而应称赞他们的努力。研究表明,人们不应夸奖小孩“很聪明”,而应称赞他们的努力。According to Carol Dweck and her team at Columbia University telling kids they are smart makes them want to maintain the image of appearing smart. She says, “we tell them that this is the name of the ame: Look smart, don’t risk gmaking mistakes.” A better compliment would be “you must have worked very hard for this.” 根据Carol Dweck和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研究,夸小孩聪明会使他们努力维持看上去很聪明的模样。她说:“我们在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看上去聪明’,但不可以犯错误。”更明智的称赞应该是“你一定很努力地去做这件事了吧?”。和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研究,夸小孩聪明会使他们努力维持看上去很聪明的模样。她说:“我们在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看上去聪明’,但不可以犯错误。”更明智的称赞应该是“你一定很努力地去做这件事了吧?”。

 3. People who play video games often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have lucid dreams than non-gamers.玩电子游戏的人更容易做清晰的梦。They were also better able to influence their dream worlds, as if controlling a video-game character.他们也更擅长控制自己的梦境,就像控制电子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一样。他们也更擅长控制自己的梦境,就像控制电子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一样。

 4. Eyes make us honest.眼睛使我们诚实。We all know the scene: the departmental coffee room, with the price list for tea and coffee on the wall and the “honesty box” where you pay for your drinks – or not, because no one is watching.我们都熟悉这个场景:在部门咖啡室,墙上列出茶和咖啡的价格,边上有一个付费的“诚信箱”(也可能没有),没我们都熟悉这个场景:在部门咖啡室,墙上列出茶和咖啡的价格,边上有一个付费的“诚信箱”(也可能没有),没人在盯着收钱。Researchers discovered that merely a picture of watching eyes nearly tripled the amount of money put in the box.研究人员发现,仅仅多挂了一幅“注视的眼睛”的画,箱子里的钱就多了近三倍。。研究人员发现,仅仅多挂了一幅“注视的眼睛”的画,箱子里的钱就多了近三倍。。

 5. If you’re in a really heated situation, try to avoid the word “you”.如果你处在非常激动愤怒的状态,请尽量避免用“你”这个字眼。如果你处在非常激动愤怒的状态,请尽量避免用“你”这个字眼。The word “you” is accusatory and is not going to help.因为这个字眼具有指控性,根本帮不上忙 。

 Inversely, if you are asking for a small 6. If you want someone to say yes to something you’re asking for, here are some options:如果你希望别人答应你请求的事,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如果你希望别人答应你请求的事,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If you have a big favor to ask, start by asking smaller ones ahead of time. This is called the foot in the door phenomenon. If you ask for small things, then work up to big thing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ay yes than if you start off with a huge favor.如果你要请对方帮大忙 那就先开口请求favor but still know that they will probably say no, start by asking them for a huge favor. Then when they say no, ask for the smaller one. They’re more likely to say yes, especially if they feel a bit bad about turning down the first request.相反,如果你觉得请求帮小忙的话,对方也很可能拒绝,那就干脆请求帮大忙。这样当对方拒绝帮大忙时,你就可以要求帮个小忙了。这种情况下,对方一般都会答应你,因为他们会因为拒绝了你的第一次请求而感到不好意思。相反,如果你觉得请求帮小忙的话,对方也很可能拒绝,那就干脆请求帮大忙。这样当对方拒绝帮大忙时,你就可以要求帮个小忙了。这种情况下,对方一般都会答应你,因为他们会因为拒绝了你的第一次请求而感到不好意思。如果你要请对方帮大忙 , 那就先开口请求帮小忙。这就是所谓的“门槛效应”。如果你先提小事,然后再扯到大问题上,要比一上来就大开口更容易争取到对方的答应。帮小忙。这就是所谓的“门槛效应”。如果你先提小事,然后再扯到大问题上,要比一上来就大开口更容易争取到对方的答应。

 7. If you find a co-worker to be completely wrong about something especially in a meeting or work situation, it’s better to make yourself the point of reference.如果你发现同事在某件事上彻底搞错了,特别是在会议或工作场合,那么最好拿自己作参考点。如果你发现同事在某件事上彻底搞错了,特别是在会议或工作场合,那么最好拿自己作参考点。For example:举个例子:Bad: Dwight, I think you have got it Better: I don’t think I understood it correctly. From what I understand, it says this _____. Am I wrong on this point?正面:我想我可能在理解上有点偏颇。根据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 ,我的理解对吗正面:我想我可能在理解上有点偏颇。根据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 ,我的理解对吗?completely wrong!!!!!反面:Dwight,我觉得你完全搞错了!!!!,我觉得你完全搞错了!!!!

 8. People who have cars with bumper stickers are more likely to exhibit road rage.保险杠后有车贴的人更倾向有马路杀手行为,所以按喇叭之前还是三思吧。保险杠后有车贴的人更倾向有马路杀手行为,所以按喇叭之前还是三思吧。You may want to think twice before laying on the horn. A study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und drivers who use decals, dashboard hulas, and vanity plat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road ragers than others. Researchers say it comes down to the fact that people who mark their territory appear to be a bit more aggressive.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车贴花里胡哨、车牌个性虚荣的车主更可能是马路杀手。研究人员说,事实表明,标记自己领域所有权的人显得更具有挑衅性。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车贴花里胡哨、车牌个性虚荣的车主更可能是马路杀手。研究人员说,事实表明,标记自己领域所有权的人显得更具有挑衅性。

篇四: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5 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1.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 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 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 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 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 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 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 以便看到水往外溢, 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 他突然恍然大悟, 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 放上一段时间, 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入手, 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

 直到有一天, 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 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 这时, “酝酿效应” 就绽开了“思维之花” , 结出了“答案之果” 。

 古代诗词说“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 酝酿过程中, 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 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 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 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 导致僵局的思路, 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 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 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 去和朋友散步、 喝茶, 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

 2. 阿伦森效应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 奖励、 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 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

 分 4 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 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 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 第三组先褒后贬, 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 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 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 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 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实例】

 1、 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 停放着一部烂汽车, 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 7 点时, 便攀上车厢蹦跳, 嘭嘭之声震耳欲聋, 大人们越管, 众孩童蹦得越欢, 见者无奈。

 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们, 今**们比赛, 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

 ”众童呜呼雀跃, 争相蹦跳, 优者果然得奖。

 次日, 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 说:

 “今天继续比赛, 奖品为两粒奶糖。

 ” 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 纷纷不悦, 无人卖力蹦跳, 声音疏稀而弱小。

 第三天, 朋友又对孩子们言:

 “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

 ”众童纷纷跳下汽车, 皆说:

 “不蹦了, 不蹦了, 真没意思, 回家看电视了。

 ”

 分析:

 “正面难攻” 的情况下, 采用“奖励递减法” 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 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 刚一进单位, 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 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 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 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

 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 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 的成分。

 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

 没过多久, 小刚水也不打了, 地也不拖了, 还经常迟到, 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

 结果, 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 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

 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 高标准” , 另外, 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 , 而“诚实” 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

 4. 安泰效应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 他力大无穷, 无往不胜。

 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

 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 便诱使他离开地面, 在空中杀死了他。

 因此, 要学会依靠大家、 依靠集体。

 5. 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 , 即是用含蓄的、 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 。

 少年儿童较 XXXXX 更易于接受暗示。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 动作暗示, 表情暗示、 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 改变消极的心态, 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 “你一定行” 等语言为孩子打气,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比如:

 领:

 我很棒!

 (XX)

 众:

 你很棒!

 (XX)

 领:

 你也行!

 (XXX)

 众:

 我也行!

 (XXX)

 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 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 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 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 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 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

 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 包括唱歌表演、 律动表演、乐器表演, 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 小组表演、 个人表演等。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当学生在表演时, 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

 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 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 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 的第三句“水草丰盛羊儿壮 ” 时, 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 漏掉。

 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 到了最后一个音“5” 时, 我的手向上一带, 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 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

 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

 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惨了!

 惨了!

 ” “好难啊!

 ”

 等自我暗示, 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状态, 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

 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

 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 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

 6.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 是指既无药效、 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 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 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 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 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

 这种人的特点是:

 好与人交往、 有依赖性、 易受暗示、 自信心不足, 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 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7. 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

 我说挣钱最难, 他摇头。

 哥德巴赫猜想? 他又摇头。

 我说我放弃, 你告诉我吧。

 他神秘兮兮地说是认识你自己。

 的确, 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 人们就开始问自己, 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 即便如此, 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正因为如此, 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 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 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比如, 在公共汽车上, 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 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 掌心朝上, 闭上双眼。

 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 并且不断向上飘; 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 向下坠。

 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 距离越大, 则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 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 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 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 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 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

 正因为如此, 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

 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 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 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 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 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 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 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 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 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 XXXXX 往有些困难, 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 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 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 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 亲切、 好交际, 而有

 时则内向、 谨慎、 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 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 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 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 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

 后, 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 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 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 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

 其实, 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 失意的时候, 对生活失去控制感, 于是, 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 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 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 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

 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 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8. 巴霖效应 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

 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 巴霖效应” 多少解释了为什麽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 准确的” 指出某人的性格。

 原因在此, 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 其实根本属” 人之常情” 或基本上适用於大部分人身上的。

 换言之, 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 以至往往” 说了等於没说。

 例如: 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 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 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 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 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 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 不去迷信星座, 我又得告诉你, 你又错了!

 知道什麽叫做” 天醉人亦醉” 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 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於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 ?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 即使两人都不迷信, 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 在往後交往的时间中, 若有了冲突磨擦, 心中既存的那种” 原来真的不合适” 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 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9.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 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 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 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 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个人的意志力, 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练。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 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10. 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

 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 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 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 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

 伯乐精神、 人梯精神、 绿地精神, 在人才培养中, 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 慧眼识才, 放手用才, 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11. 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

篇五: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的心理学实验 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这里有一个电话号码:7140382。一般人只消读一遍,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拨号,但打完电话后,号码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是,如果多读几遍,记得的时间就会长一些,记熟了,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前一种情况下(只读一遍),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我们把这种保持时间很短(几秒钟到 1 分钟)的记忆称作短时记忆,俗称电话号码记忆。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记忆保持时间可以很长,我们把这种保持时间比较长(1 分钟以上)的记忆称作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小得可怜,而长时记忆的容量却大得无边。如果一个号码有十几位数字,短时记忆就不堪负担了。不信的话,将下面这串数字朗读一遍后立即背出来:

 29088716401943362389 背得下来吗?很难吧。一般人只能背出 5-9 个,可见短时记忆的容量之小。不过,如果你不断地读,不断地背,就能把它记熟,也就是说,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这时,即使数字再多也不怕。有个日本人能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后 2 万位。老人们能回忆起多少年来无数的生活经历。可见,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就好象一个巨大的仓库,短时记忆就如同一辆给仓库运货的小车。

  短时记忆这辆小车是怎么给长时记忆仓库运货的呢?它的手段就是不断地复述。停止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会迅速丢失。我们做个实验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请你读一遍下列字母串,然后遮住字母,并立即做后面的加法题,做完以后再回忆刚才读过的字母。

 字母串:KZSAJTI

  加法题

 479

 145

 396

  +)542

  +)616

 +)321

 580

 920

 591

  +)168

  +) 91

  +)711

  怎么样,背得出吗?也许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吧?

  如果不做加法题,而是不断重复这些字母,你就能把它们记熟。记熟以后,即使有一段时间不予重复,你也仍然能够把字母串回忆出来。所以说,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离不开复述,而且复述要达到一定程度,信息才进入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则没有复述也能保持较长时间。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神经生理基础。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神经系统的某种活动。当活动一结束,短时记忆也就结束了。这种活动如果不断进行,就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某些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长时记忆的物质基础。在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车祸中头部受伤的人,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受伤的,但是对更早的事情却能记得。这是因为车祸没有破坏他们的脑组织,而只是破坏了当时的神经活动,使当时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全部消失,而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却未受损失。犹如运货小车半路上被撞翻,而仓库毫发未损一样。

  心理学家曾经在老鼠身上模拟过上述过程。他们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高出地板几英寸的平台上。出于天性,老鼠跳下平台。不料地板带电,老鼠跳下后四肢受到电击,疼痛难忍。这时,心理学家立即对老鼠脑部通以电流,扰乱其神经活动。结果,当第二次把老鼠放上平台时,只见它又爽快地跳了下来。可见,脑部通电干扰了它的短时记忆,使它忘记了受电击的痛苦经验。但是,如果在老鼠受到电击后,经过较长时间再对它的脑部通电,那么,它再上平台时就不肯往下跳了。这是因为时间一长,神经系统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意味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电流干扰对这变化了的结构是无能为力的。既然对脑部通电干扰已无效,痛苦经验得以长时间的保持,老鼠当然就不肯往下跳了。

 你想知道自己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短时记忆广度是多少吗?你可以进行自我测定。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以掌握自我测定的要领。

 请你把下面一段数字朗读一遍,注意不能读第二遍,然后用纸盖住,并在下面对应的空白处尽快默写出来。不仅默写的数字要正确,而且它们的顺序也尽量不要搞错。

 l 4 3 9 2 8 5 6 9

 默完后进行核对和记分。现在假定你默写的是:

 l 4 3 9 8 2

 9

 那么前 4 个是对的,第 5、6 个位置颠倒了,应算错,第 7、8个没有默写出来,也算错;最后一个也算对。这样就是对 5 个,错 4个。

 按下来请你根据朗读--默写--核对的程序,用下面各段数字一一测验,看看在仅仅朗读一遍的情况下能记住多少个数字。注意,默写时一定要把上面的数字和下面各段数字遮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1)2 9 3 7 4

 (2)5 7 3 9 8 1

 (3)4 1 7 9 3 2 8

 (4)2 3 7 4 6 9 8 5

 (5)5 2 6 4 l 7 0 6 8

 (6)7 0 9 3 2 5 3 6 8 1

 (7)6 2 4 8 5 0 l 8 9 3 7

 (8)4 9 6 7 3 8 2 l 2 7 6 3

 如果你做到第 8 段时仍能一个不错地默写下来,可以请别人再编几段更长的,继续做下去,直到不能全部默写正确为止。要注意,数字应随机排列,不能出现规律性。比如 l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这样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能采用。

 在某一段默写出现错误的时候,数一下这一段实际默对了几个数字。默对的数目就是你的短时记忆广度。我们前面举的例子是对 5个,错 4 个,那么短时记忆广度为 5。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研究和测定,认为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 7±2,也就是 5--9。当然也有少数人记忆力特别强,甚至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少年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一般不如成人。

 你也许会问,刚才我们记的是数字,如果是其他东西呢?比如我朗读一遍就能背出 7 个数字,那末,能否也仅朗读一遍就能背出 7个字母,或 7 个汉字呢?一般是能够的。下面,你就按前面讲的程序检验一下自己的字母和汉字短时记忆广度。

 字母短时记忆广度测验

 (1)V X K B I

 (2)B W Y A M H

 (3)C F K L O Q Z

 (4)M J H E X D A S

 (5)J D A X F K G I V

 汉字短时记忆广度测验

 (1)观的出林生

 (2)因说劳这和称

 (3)产工克定种是社

 (4)发代过始相改致板

 (5)理问活也上人讲状量

 如果你把字母和汉字的记忆广度与已经测得的数字广度相比较,想必是相差无几的。心理学家通过严格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对不同记忆材料的短时记忆广度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通过一次朗读最多能记住 7 个数字,那么字母或汉字一般也都最多只能记住 7 个。在上一篇中,我们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短时记忆就象一辆小车,能向长时记忆仓库运送货物。那么,现在知道了这辆小车上有一定数量(5-9 个,因人而异)的位置,每个位置只能装一件货物。这样,无论运什么,每次最多只能运送一定数量的货物,如 7 个数字、7 个字母或 7 个汉字。

 不过,如果研究到此结束,我们就会埋没短时记忆这辆小车的巨大潜力。不信,请你读一遍下面这个句子,然后立即复述:

 从北京到上海,坐了 24 小时火车。

 这句句子很简单,记忆力平平的人复述起来也无需吹灰之力,可是你点一下句子的字数,就会大吃一惊:整句话竟有 14 个字,难道说,短时记忆广度突然间大幅度增加了?

 其实,如果我们把句子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个句子是由 6 个我们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词或短语构成的:①从……到……,②北京,③上海,④坐了,@24 小时,⑥火车。象这样的词或短语,一般人用短时记忆也能记住 5-9 个。

 由此我们知道,短时记忆广度的单位与其说是个,还不如说是组。也就是说,一般人的短时记忆可以记住 7±2 (5--9)个已经很熟悉的材料组(比如说双音词、词组、成语等)。这种熟悉的材料组,心理学家称作组块(好象是一堆捆得很结实的货物)。我们的短时记忆小车中位置虽然不多,但是每个位置都能装上一个组块,这样,它

 的运货量也能达到很可观的水平,因为每个组块的容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

篇六: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心理学作业趣味心理学作业 题目:1、请就生活中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做分析,从产生原因、心理 机制、内容等方面加以阐述。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请谈谈如何给自己一个轻松的生活、学习 环境。

 要求:每篇字数 500 以上,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抄袭,由空间提交, 时间:

 2011 年 4 月 18 日截止。

篇七: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你听过,但你知道原因吗 1 -

 2 -

 1、虾米的心脏在头部

  我们平时所称的虾的"头"应该叫"头胸部";平时所称的虾的"尾"应该叫"腹部".虾的心脏就在头胸部的背面接近腹部的那一端,呈多角型.通常剥开背面的壳后就可以看到.

  不能吃虾头的原因:虾的头部血管密集,体内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血液来流通,从而聚集在头部的毒素和重金属比较多。

 水源污染严重,虾头把这些脏东西都吸收了,藏污纳垢,吓头内有寄生虫,并且胆固醇也高,所以建议不要吃 。

 3 -

 4 -

 2、三种颜色的猫一定是母猫  猫的基本色有两种:黑和红

 (黄,棕等都是红的淡化色)跟人一样,猫的性别也是染色体表示

 XY是公猫

 XX是母猫

 ...那就有四种配对:XX

 XX XY XY 。决定猫咪毛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对猫的毛色不起作用的,那么母猫(XX)可以携带两种颜色信息,公猫(XY)一定是单色的...又由于白色是“非伴性遗传“,除了携带黑,黄色外,再加上白色,只能出现在XX上,所以一定是母猫!

  白色其实不能算是一种毛色,猫咪身上出现白色是因为白化基因的作用使猫咪原先的颜色显示不出来 ,在它们的下一代种,白化基因可能会失去作用,所以2只白色的猫咪可以生出其他花色的猫哦。

 5 -

 6 -

 3、如果普通家庭里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你们家一定有两万只蟑螂,不计大小

   这个是纯理论意义上的概率算法。一般一只雌虫最多可产90多个卵鞘、每个卵鞘最多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计算,理论上最多也就4500只 7 -

 8 -

 4、没有一张纸可以对折超过9次,多薄的餐巾纸也不行 一张纸折九次时后纸的总厚度是单张的512倍 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 每对折一次,厚度加倍 第一次——0.2毫米 第二次——0.4毫米 第三次——0.8毫米 第四次——1.6毫米 第五次——3.2毫米 第六次——6.4毫米 第七次——12.8毫米 第八次——25.6毫米 第九次——51.2毫米 51.2毫米=5.12厘米,而要想折到5.12厘米,纸必须非常大。所以没有一张纸可以对折超过9次 9 -

 10 -

 5、喂狗吃巧克力可以杀死狗  巧克力含有大量的可可碱和少 量的咖啡因,如果狗食用过多的巧克力,就会发生肌肉肌肉痉挛,甚至休克。服用可可碱和咖啡因后,狗的心跳速率会骤升至平常的两倍以上.  所以对于一只体重3公斤狗来说,一次吃下3.42克的黑巧克力就可能中毒,;一次吃下10克的黑巧克力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呕吐和痉挛;一次吃下60克的黑巧克力就可能因为心动过速和肌肉强直而要了它的命,这只是一板巧克力的重量而已 11 -

 12 -

 6、NOKIA最早是造纸的  基亚的历史最早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1868年,艾德斯坦又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1871年,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名字命名为“诺基亚”,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02年,诺基亚管理者米其林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

 13 -

 14 -

 7、兔子很少吃胡萝卜  在动漫中,胡萝卜往往被画成是兔子的主食。实际上兔子的主食是草和绿叶蔬菜。相比之下,富含淀粉的胡萝卜并不适合兔子的胃口,虽然兔子也会吃胡萝卜,但并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拉稀。

 15 -

 16 -

 8、橘子类的水果,母的比较好吃,母的就是屁股那儿是个圈儿而不是个点儿

  无论什么水果,底部凹得越明显味道就会越甜。像桔子这类的水果还要看看底部有没有一个圆环状,如果有的话就是母的,母的口感会比较甜哦。

  西瓜和橘子一样,公西瓜的肚脐较小,而母西瓜的则较大  苹果:果蒂大的是母的,较小的是公苹果  梨要看头的深浅,深的是母的,浅的是公的

  17 -

 18 -

 19 -

 10、指着高处对某人说“快看”,某人顺着看上去时嘴巴会张开  往上看的时候下巴连接脖子的那块皮肤太紧 迫使人本能的张开嘴 来缓解皮肤的紧凑 20 -

 21 -

 11、脑白金只比王老吉多一味药  脑白金有效成分其实只有胶囊里的褪黑素,又称松果体素,当这种激素在体内含量下降时,表现为睡眠不佳,适时补充褪黑素可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 脑白金的两瓶瓶装水主要成分比王老吉多一味药山楂 22 -

 23 -

 12、鸳鸯真的感情专一吗?  鸳鸯,雄性为鸳,羽毛颜色鲜艳。雌性为鸯,羽毛灰暗。

  鸳鸯在中国是恩爱的代名词,常被称作“守情鸟”,人们惊羡于它们雌雄成双,形影不离。

 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雌雄鸳鸯只是在繁殖期间才会形影不离,等到其后代破壳而出,鸳鸯即会分道扬镳,由雌性独立抚养后代成长。当鸳鸯中的一只死了之后,另一只没过多久便不甘寂寞另寻新欢了。

  最痴心的是天鹅。姿态优雅的天鹅总是出双入对,当它们的另一半去世后,它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有的绝吃殉情,有的撞墙自尽,甚至有的天鹅飞至高处,突然快速冲向湖水之中,跳水而死。

 24 -

 25 -

 13、爱迪生名言: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 小时候总是听见的励志名言,但原话后面还有一句“但有时候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 26 -

 27 -

 14、牛对红色敏感?  牛是色盲,它只会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

  在斗牛场上,那使牛生气的并不是那红布的颜色,而是生气那布老在眼着晃动。其实,红色刺激的并不是牛,而恰恰是全场观众,因为红色能引起人的情绪的兴奋和激动。

 28 -

 29 -

 15、不能边吃葡萄边吃海鲜  边吃水果边吃海鲜不易消化。吃海鲜时若再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会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因为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róu] 酸与水产品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因此吃海鲜后,应间隔4小时以上再吃这些水果。

 30 -

推荐访问:500个心理有趣冷知识 有趣 心理 知识

扩展阅读文章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