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7篇

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7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6

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7篇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第四十八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 净土法门在藏地弘扬得非常广: 萨迦、噶举、格鲁、宁玛在内的所有宗派都学习净土法;显宗里面有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7篇,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7篇

篇一: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十八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

 净土法门在藏地弘扬得非常广:

 萨迦、 噶举、 格鲁、 宁玛在内 的所有宗派都学习净土法; 显宗里面有净土法, 密宗里面也有净土法; 一般在家信众和出家人学修净土法, 很多非常了 不起的高僧大德也学修。

 藏传净土法有很多不共的特点:在理论上, 各教派的上师以教理详细阐述了净土法; 在窍诀上, 藏传净土法有很多殊胜的教言, 如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 在实修方面, 也有很多殊胜的仪轨, 许多人依之修持后不舍肉身而往生极乐世界。

 我觉得汉地的佛教徒应该学习 藏传净土法。

 现在是个开放的时代, 如果有人发明了一种新产品, 也许不到一个星期, 全世界的人都会去购买, 可是对于殊胜的佛法, 有些人除了自 己的宗派以外, 对其他宗派一概排斥, 这是很不合理的。

 从世间的角度来看, 这种人没有开阔的心胸, 他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从出世间的角度来看, 这种做法也不符合佛法, 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 中说:

 “菩萨习五明1, 总为求种智。” 为了获得佛的一切种智, 菩萨对内

 1 五明:

 声明、 工巧明、 医方明、 因明和内明。

 明之外的其他明处都要学习, 更何况佛教其他宗派的道理? 所以, 仅满足于对一个宗派教义的了解是不行的。

 如果佛友们能打开心量, 广闻博学其他宗派的教义, 不但不会对自 己的修行有妨害, 反而会有很大的助益。

 据我所知, 有些人以前只是念佛, 从来不闻思教理, 在学习了藏传佛教的教言后, 他们感到受益匪浅。

 其实, 只要放弃以前的狭隘观念, 从坐井观天的状况中走出来, 主动学习其他宗派的教义, 每个人都能得到这样的利益。

 因此, 各位佛友应该学习藏传佛教的殊胜教言。

  下面开始宣讲正论。

 昨天我们讲到, 不能将僧众的财物送给在家人, 换句话说, 在家人没有权利享用僧众的财产。

 记得弘一大师曾说:若有人问:

 白衣能否享用僧财? 答:

 若是对三宝无有信心者, 可以让他享用, 以避免他产生讥嫌心; 若是对三宝有信心、 相信因果之人,则应对他说僧财难消, 不要让他享用僧财。

 我想, 弘一大师的说法可能有佛经的教证, 但一般来讲, 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要特别谨慎, 不管怎么说, 在家人都没有资格享用僧财, 如果随便将僧众的财物送给在家人, 在因果上肯定

 是不合理的。

 当然, 如果僧众开许了, 或者是为僧众发心做事情, 在这些情况下在家人享用僧财是没有过失的。

 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 对于居士能否享用学院法会的供斋这个问题, 法王曾经反复研究过。

 后来, 根据《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的教证——“凡夫小僧为沙弥、 沙弥尼及居士, 是众生之福田故”, 法王说在僧众开许的情况下居士可以享用僧财, 后来学院的全体僧众一致同意, 允许居士们享用法会期间的斋饭。

 上师如意宝非常重视取舍因果, 受他老人家的影响, 我们学院在这方面也特别谨慎, 除了法会供斋以外, 在僧众没有开许的情况下,从来没有让在家人享用过僧众的财产。

 学院在办一些大的事情, 需要给世间人送东西时, 都是私人发心出钱或从其他途径筹钱, 从来不动用三宝的财物, 特别是僧众的钱财, 连一分一厘也不敢用。

 此外, 学院对出家人定期发放生活费, 而居士就没有这样的生活费, 这并不是我们吝啬、 没有慈悲心。

 如果对居士有利无害,我们也愿意帮助贫困的居士, 但如果没有利益反而有害, 即使有些居士遇到再大的困难, 我们也不敢把僧众的钱财送给他们。

 现在有些寺院收到信众供养的大量钱财,在这些钱财里, 有些是供养佛的, 有些是供养法的, 有些是供养僧众的, 这些寺院的出家人因为没学过戒律, 经常将钱财混用, 更有甚者,还把这些钱财用来做世间的善事2, 或者送给亲朋好友、 领导官员 等在家人, 造下了严重的罪业。

 因此, 作为寺院的管理人员 , 一定要特别谨慎地取舍因果。

 下面我们看一则公案。

 以前, 目 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去海边, 途中遇到一个形似巨大树干的众生, 有无数只小虫吃着它的身肉 , 它发出巨大的惨叫声。

 华杰比丘问:“这是什么原因? ” 目 犍连尊者说:“这个众生曾经是一位僧众执事员 , 名字叫乐达比丘, 因为擅自 享用僧众的财产, 并且把僧众的财产分给亲朋好友, 结果转生为这个众生, 那些得到僧财的在家人转生为它身上的小虫, 这个众生从此命终后还要堕入地狱中。”

 在这个公案中, 乐达比丘死后变成像树干一样的众生。

 有些人也许会怀疑:

 到底有没有像树干一样的众生? 其实, 这样的众生是有的。众生的业力千差万别, 由业力感召 的所依之身也各不相同。

 由于一些特殊的业力 和因缘, 甚至有的人具有动物的身相。

 以前新加坡有一个

 2 用三宝的钱财做世间善事也是错因果的。

 老人的头上长有牛角。

 前几年四川 江油地区有一个人, 他白天与正常人无异, 晚上则变成人首蛇身的怪人, 三年后才恢复成正常人。

 这个消息曾经轰动一时, 当时来我们学院的很多江油居士都见过此人。

 所以, 当业力成熟的时候,各种稀奇的事都会发生。

 现在很多人罹患各种怪病, 有些人因之而死去, 有些人虽然没死, 但病却一直治不好,恒时感受剧烈的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往昔的业力所致。

 在各种业障病中, 随着业力的轻重, 果报也有轻重差别:

 有些病人的业力重, 打针吃药也不起作用, 念经作佛事也不起作用; 有些病人的业力轻, 通过治疗、 作佛事会有一定的作用。

 这就像植物的种子一样,有些种子已经彻底坏了 , 再怎么浇水也不会发芽, 有些种子损坏了一部分, 虽然会发芽, 却存在一定的残缺。

 总之, 这个世界是业力的世界, 业力成熟时是非常可怕的。

 本来, 每个人都应相信这些因果之理, 可是在现实中, 不要说非佛教徒,就是在皈依三宝的佛教徒里, 真正诚信因果的人也不多。

 有些佛教徒嘴上说因果不虚, 但心里并不相信这些道理, 在行为上也没有如理取舍因果。

 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 谁真正诚信因果, 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希望道友们不要自 欺欺人, 应该表里如一地诚信因果、 取舍因果。

 在上面这个公案中, 乐达比丘利用执事员的身份造了严重的罪业, 可见当僧众的执事员是很危险的。

 正因为如此, 圣者龙树菩萨也曾发愿:“但愿我不转生为, 纠察炊事管理僧3。”有些人可能会想:

 当执事员 是很值得羡慕的事,为什么要发愿不当执事员 呢? 这种人的想法是不懂因果的表现。

 实际上, 当执事员 要涉及很多因果取舍, 要如理如法地取舍是很困难的。如果执事员 当得好, 起到了护持僧团的作用,这个功德是很大的; 如果执事员 当得不好, 如在处理僧众的财产时, 有意或无意错乱了因果,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以带领僧众念经的维那师而言, 法王讲过:

 维那师如果经念多了,僧众会不高兴, 如果经念少了, 该念的经就没念; 另 外, 维那师念得过快、 过慢也都不行……所以, 要做到方方面面圆满是很困难的。

 我们学院很多道友都很害怕因果, 以前学院曾经有一个笑话:

 一位管理财务的法师经常说他手下办事的人很好, 别人问为什么, 他说:

 3 管理僧就是管家, 法王说管理僧也包括维那师。

 纠察、 炊事、 管理僧都是僧众的执事员。

 “因为那个人不懂因果, 遇到事情敢说敢做。”那位法师的言下之意是, 因为他自 己害怕因果,遇到不好抉择的问题时不敢采取行动, 而他下面办事的人不懂因果, 什么都敢做, 所以他自己因此而避免了 很多麻烦。

 后来我对那位法师说:“你认为手下办事的人好, 这反过来说明你自 己不好。

 因为你为了 保护自 己, 遇到麻烦的事就躲, 任下面的人去做, 即便他堕地狱也不管。”

 我个人对因果也特别害怕, 毕竟因果非常微细, 自 己在为僧众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乱之处。

 不过戒律里讲过, 僧众有权决定涉及僧众利益的事情, 如果有四位以上的比丘作决定, 这就算是整个僧众的决定。

 所以, 为了避免错乱因果, 在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时,我都是和许多道友共同抉择。

 我们学院也是如此, 在处理大众的财产时, 要由学院理事会的法师、 财务科的管家一起参与, 以僧众的名义作决定。

 要提醒大家的是, 在听了戒律和因果方面的道理和公案后, 一般都会有非常恐怖的感觉,但我希望道友们不要因噎废食, 不能为了 保护自 己而放下为僧众的发心, 如果什么事都不做,耽误了弘法利生的事业, 这也有很大的过失。

 以上主要讲了 在家人不能享用 僧众的财产, 不仅如此, 即便是出家人, 在破戒之后也无权享用僧财。

 如果破戒之人占据僧众的位置,或者使用经堂的坐垫等, 他将堕入地狱或转为患麻风病的旁生。

 律藏中说:“破戒者若跨一步,进一口食一碗水, 仅此享用僧众物, 则为邪命堕地狱。” 意思是, 破戒者若在经堂、 僧舍中走一步, 或者吃僧众的一口食物, 喝僧众的一口水, 这都是邪命养活, 将来必定会堕入地狱。

 按别解脱戒的观点, 不开许破根本戒者与僧众共住, 也不开许他们享用僧众的财物, 否则这些人一定会堕入恶趣感受痛苦。

 在末法时代, 所有的出家人戒律非常清净是不现实的,如果有人觉得自 己戒律不清净, 最好不要再和僧众共住, 也不要再享用僧众的财物, 否则将来的果报是很可怕的。

 当然, 这些人虽然不能再处于僧众中, 但只要能好好忏悔, 也能清净破戒的罪业, 死后不一定会堕入恶趣。

 这里所讲的业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达。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现在很多居士都在闻思这些道理。

 在家人都能这样闻思佛法, 身为出家人就更应该精进闻思了 。

 现在有的出家人觉得:

 只有在家人才需要闻思佛法, 而自 己已经出了家, 不需要再闻思了 。

 这

 种心态大错特错!

 翻开《百业经》 可以看到,很多出家人因为错乱因果, 死后惨堕地狱。

 所以, 任何人都要闻思佛法, 如果对佛法一窍不通, 经常造违背因果的恶业, 决定逃脱不了恶趣的果报。

 对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 也非常需要了解这些因果的道理。

 有些人连基本的因果都不懂, 还说要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十分颠倒的。本来, 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广行上供下施, 如果没有这样积累资粮, 反而大造偷盗等恶业, 即便是偷一粒芝麻许的财物, 那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 连转生善趣也不可能。

 因偷盗少许财物而堕落的公案非常多, 如经论中记载, 曾有一位出家人因偷少许财物而转生为蛇, 还有一个天女因偷一朵花而堕落。

 我们要杜绝一切形式的偷盗。

 不仅不能偷活人的财物, 甚至连死人的财物也不能偷。

 以前, 一位比丘死后, 他的尸 体被扔到尸 陀林。有一个人拿了尸 体身上的东西, 那位比丘转成了非人, 令自 己的尸体突然站起来说:“不要偷我的东西。” 所以, 尸陀林中的财物以及尸体身上的财物也是有主的, 这些也不能偷盗。

 此外, 即便为了他人的利益也不能偷盗。以前有一个叫德洛巴的菩萨, 一次他到一户人家前化缘。

 那里晒着两家人的芝麻堆, 看护的人准备回家去取斋食, 便让德洛巴帮忙看护。德洛巴用勺 子从另 一家的芝麻堆里舀了七颗芝麻, 放到给他取斋饭人的芝麻堆中。

 本来他可以很快登地, 但因为这个业, 结果延误了 几年才登地。

 看看上述公案, 因果的确非常微细, 大家一定要从细微处取舍因果。

 昨天有几位老师到我们学院, 她们在某发心部门看到了非常感人的一幕:

 一位道友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 她马上掏钱赔偿。

 这些老师觉得, 佛教的团体确实不同于世间的团体, 打坏一个鸡蛋都主动赔偿, 如果是在世间, 不要说损坏一点公物要赔偿, 不去贪污、 偷盗都很不错了。

 与世间的理念相比, 佛教的精神的确很崇高, 如果人们都能接受佛法的教育, 对社会一定有很大的利益。

 可是由于人们过于愚痴, 不愿意学习佛法, 也不愿意过正常的、 清净的生活。

 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对颠倒之事那么有兴趣,他们的一切所为都是那么徒劳无义, 我从内心深处觉得这些人太可怜了。

 当然, 很多人是身不由己, 因为周围的大环境都是如此, 自 己也不得不同流合污, 但这样混下去的结局肯定是很糟糕的。

 在一切偷盗中, 果报最可怕的是盗窃僧众的财物, 下面我们看几则盗窃僧财的公案。

 《台州佛教》 刊登过一则公案:

 以前成都宝光寺有一个执事僧, 他将供养僧众的一瓶金银埋藏在床下。

 此人死后变成一头牛, 一天它进入亡僧的室内 , 用角 挖出那个满盛金银的瓶子, 并用舌头舔瓶子。

 众人非常惊讶, 便问:“你是原来的某和尚吗? ” 那头牛点点头。

 于是僧众将瓶中的金银妥善处理, 并且购买此牛放生在寺内。

 以后那头牛常去经堂听法, 最后以狮子卧式死去。

 另 外, 唐代贞 观年间, 汾州有一个叫伯达的僧人。

 伯达性喜饮酒, 在担任库房执事时常盗用公钱买酒喝。

 几年后他死去了 。

 后来该寺买了一头牛, 有一次, 一个僧人忽有所悟地说:“这头牛行步踯躅, 很象以前的伯达。” 牛一听“伯达” 二字, 就回头面向僧众。

 大众觉得它就是伯达, 便对牛说:“你若真是伯达, 就朝这边走。” 牛应声即来, 以头叩地, 眼中泪如雨下。众人见此情景, 都难过得流泪, 大众便为它忏悔受戒。

 后来唐太宗远征辽东, 派官员 到各地收牛以供给军食, 当官员 到达该寺时, 这头牛躲在寺内 不肯出来。

 僧众向官员 说明这头牛的来历, 官员 让僧众告诉牛不要它了 , 众人便安慰牛说:

 “使人只想见你, 不会将你抓走。” 这时牛才出来。

 以前汉地还有一位僧照禅师, 在南岳的僧众之中, 他的苦行禅定最为第一。

 僧照曾经私自 用过僧众一撮盐, 当时以为用一点盐没什么大碍, 也没有特别在意。

 三年之后, 他在行持方等忏法时, 忽然见到罪业相起, 眼前出现大如山一...

篇二: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胜 索达吉堪布

 著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 如果不懂三殊胜, 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 中间若以分别杂念散乱, 最后没有回向的话, 善根是无法增长的。

 所以在藏传佛教中, 历代高僧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 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 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 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 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 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 虽然在很长时间中行持善法, 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 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

 世间上做一件事情, 都离不开善巧方便, 如果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财物制度, 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 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

 同样, 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胜” 。

 所谓的三殊胜, 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 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 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 指不被分别念所染, 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 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 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 做什么善事, 必须要具足三殊胜。

 平时你念咒诵经、 布施供养、 放生、 转经轮等, 开头要有一个发心, 中间不被分别念中断, 最后要作回向, 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

 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佛友们, 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 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上, 只有这样, 你的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

 否则, 刚开始没有发菩提心,中间没有正行无缘, 最后没有回向摄持, 善根不但不会增长, 反而有失坏的可能, 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三殊胜” :

 一、 加行发心殊胜: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发心, 发心可分为不善、 无记、 善三种。

 1、 不善的发心:

 有些人行持善法, 是为了获得名声财富地位等世间八法, 表面上看来, 这种发心并非不清净, 但实际上它不是解脱的根本因, 故称之为不善。

 比如有些人为了发财而听经, 有些人为获得名声而听经, 有些人为了治病而听经, 这些发心都被自私自利的毒染污了, 根本不牵涉解脱方面。

 就像现在的许多人, 到寺院里去拜佛烧香, 完全是围着自己转, 发愿也是害怨恨的敌人, 这些绝对不是善心。

 做善事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 如果心清净, 则可继续行持; 如果心不清净, 那就不要做了, 最好把这件事情放下。

 2、 无记的发心:

 去听经或放生, 既没有想到众生, 也没有想到佛法, 只是随波逐流, 听别人说放生很热闹,自己就跟着去, 把放生当作一种活动而已, 自始至终没有善妙的发心, 只是走路吃饭的那种无记心。

 这样行持善法, 完全是一种无记法, 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 故也应舍弃。

 3、 善的发心:

 又分上士道的发心、 中士道的发心、 下士道的发心。

 1)

 下士道的发心:

 行善是为了来世获得天人的果位、 人间的转轮王, 生到特别快乐的地方去, 有吃有穿, 过得幸福, 这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希求善法。

 2)

 中士道的发心:

 修持善法只为断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痛苦, 得到声闻缘觉的寂灭乐果, 属于小乘行人的发心。

 现在有些人听经闻法, 就是希望自己获得圆满的佛果, 也接近于这种发心。

 因为在求法的过程中, 他根本没有想过众生, 只想自己平息烦恼而得妙果, 这种动机不太合理。

 3)

 上士道的发心:

 这是最好的一种发心, 也即所谓的菩提心。

 这种菩提心, 我已经花很长时间给大家讲了,它的利益功德、 发心方式不用特别广讲, 但此处还是给大家提一下。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 因为依此可获得一切功德。

 佛陀在《王狮经》 中说:

 “为度诸众生, 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 以此得喜乐。

 ” 意思是说, 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 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 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

 因此, 在所有的发心中, 菩提心是最妙、 最好的。

 菩提心依靠什么因而生起呢? 《经庄严论》 等中虽有不同说法, 但最根本的就是大悲心。

 若对众生没有大悲心, 菩提心根本无法生起, 这是历代传承祖师公认的, 佛陀在经中也说:

 “菩萨不用学多法, 只学一法即可。何为一法? 此乃大悲心。

 ” 噶当派上师们看见可怜众生时, 是怎么样修大悲心的, 在布朵瓦、 金厄瓦的公案中均有记载。

 所以你什么时候生起了无伪的大悲心, 什么时候菩提心就会依它而增长。

 以前无著菩萨显现上也是长期闭关并没有见到本尊, 后来对可怜众生产生悲心的一刹那, 彻底净除了罪业, 见到了弥勒菩萨。

 藏地还有一个公案:

 卫藏地方有位屠夫, 生平杀生非常厉害, 后来他看见个别众生时, 相续中生起了大悲心, 放下屠刀, 不愿再杀。

 他回想自己以前造的罪业, 觉得非常可怕, 于是准备跳崖自杀。

 当他纵身跳下去时,结果没有落到地上, 反而直接前往清净刹土。

 (真是很快乐啊!

 )

 以前传承上师们也经常讲:

 卫藏拉萨那边, 有群人上了同一条船过河。

 船行到河中间, 由于超重, 慢慢地沉了下去。

 有个人的悲心相当强烈, 他想:

 “与其所有的人死, 还不如我一人死好。

 ” 随后便纵身跳入河中。

 没想到, 他本来不会游泳, 却飞快到达彼岸而安然无恙。

 所以, 如果真生起特别强烈的悲心, 一方面自然圆满所有的功德, 同时菩提心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前两天在辩论时, 很多道友对菩提心的因做了很好的分析,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 真正做起来时, 有时候跟说的不一定相同。

 要知道, 菩提心依悲心而生, 如果没有悲心, 生起菩提心也很困难。

 即使依靠上师的威力或经论的加持偶尔会生起, 但没有大悲心的话, 这样菩提心也不稳固。

 因此, 菩提心的来源是大悲心。

 菩提心的所缘是什么呢? 就是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

 莲花生大师说过:

 “一切众生, 没有不当过自己父母的。

 ” 所以, 菩提心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 若没有这样观, 离开了众生这个所缘缘, 菩提心就没办法生起。

 《普贤行愿品》 中也讲: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誓愿无有穷尽。

 ”

 菩提心如何修持呢? 若是上根者, 日日夜夜的所作所为, 全部以利益众生的心态来摄持, 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这种人为众生睡觉、 为众生吃饭、 为众生说话, 一切都想着众生, 就像慈母时时关心独子一样, 他也时时关心众生。

 假如做不到这一点, 早上起来时发菩提心, 白天的所作所为要利益众生, 晚上睡觉前也想到众生, 这就是修持菩提心。

 至于菩提心的功德, 《入行论》 第一品中有详细介绍, 佛经中也说:

 “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也远远胜过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十方如来的功德。

 ” 我们不要说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的如来, 就算在一位如来面前这样供养, 现在也没有这种能力。

 因此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 行持任何一个善法时, 首先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 倘若是恶心或无记心, 不可能有很大功德。

 有些人经常花时间做很多善事, 在此之前, 先应该发一个菩提心。

 如果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 那么你在上班、 走路、 做事情, 甚至旅游观光时, 先发心: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 就是为了利益众生, 愿我能对众生有利。

 ”这种发心只是几秒钟的事, 并不是特别困难, 但功德却不可估量。

 所以, 第一个殊胜, 就是以菩提心来摄持, 对大乘佛教徒来讲, 千万千万不能忘记。

 如果有了这种观念, 做什么善事都会先想起菩提心。

 我们每次讲经说法, 都说“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 。

 你们平时念经、 磕头、 修加行时, 也要知道这并不是为了健康无病, 也不是为了名闻利养, 这些世间法, 依靠三宝的加持肯定会带来的, 但这并不是非常究竟,故不要被不善和无记的心态所蒙蔽, 一定要以大乘的殊胜方便——菩提心来摄持。

 如果有了这样的发心, 诚如 《入行论》 第一品中所言, 原来平凡庸俗的分别念, 也会变成价值昂贵、 如纯金般的发心。

 当然, 只有发心还不行, 《前行》 中说:

 “发心不为主, 生心乃为主。

 ” 真正要为众生做事, 这样的念头才非常珍贵, 这也是世俗菩提心, 若具足缘众生和缘佛果的两个条件, 我们凡夫人也可以生得起来。

 总之, 高僧大德们一再强调:

 最初的菩提心不可缺少。

 二、 正行无缘殊胜:

 正行无缘, 梵语叫“勒布嘎” , 即无分别之意。

 真正的正行无缘, 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 凡夫人现在根本做不到。

 但要行持无漏的善法, 获得无漏的功德, 这种定解也不能缺少。

 《阿难入胎经》 中云:

 “若无入定者, 则无清净慧, 不能断有漏, 应当精进行。

 ” 意思是说, 假如没有入定, 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 无法断除有漏, 故一定要精进行持。

 这里所讲的就是真如智慧, 如果没有真如智慧, 凡夫人心不在焉、 向外散乱, 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 功德也不是特别大。

 但真正要做到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 对我们来讲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很多上师认为:

 心能专注的话, 也是一种正行无缘。

 比如我今天听一堂课, 开始时先发菩提心, 为了一切众生而听课, 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 听课的时候, 倘若如如不动地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 也许一句法都听不到, 那不太合理。

 这里所谓的无分别, 指不夹杂乱七八糟的各种念头。

 如果一边听课, 一边想“我要怎么搞生意赚钱, 如何解决家人的生活问题” , 一直起心动念, 产生种种恶念杂念, 这不叫正行无缘。

 正行无缘的意思, 就是有缘福德资粮与无缘智慧资粮融为一体而行持的方便法, 这是伏藏大师大乐洲所说的。

 若没有修持正行无缘, 会有什么过失呢? 还是有很大的过失。

 《受持善根经》 中讲:

 “在数劫中持戒, 长久修持安忍, 但心未被真如摄持, 则成为外道。

 ” 表面上看来, 持戒清净长达数劫, 修持安忍的时间也很漫长,但心没有被真如智慧摄持的话, 那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

 有些外道的持戒、 安忍也相当不错, 守持禁戒、 五火焚身, 也是长期一直在修。

 但外在的形象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心要善, 而且这种善要被入定智慧所摄持。

 正行无缘的含义, 《大神变经》 中定义为:

 “身无动摇, 语无动摇, 意无动摇, 此乃三轮体空之戒。

 ” 就我个人分析, 做任何一个善法, 比如你听经时, 身体要像山王一样如如不动, 不能东看西看、 东倒西歪, 一刹那也坐不住; 嘴巴不要胡言乱语, 尽量专心行持善法, 把世间的语言全部抛开, 有条件应保持禁语; 心无有动摇,当然并不是让你必须入定, 而是根据所行持的善法, 心专注于这上面。

 比如我们去放生, 正行无缘的心是什么呢?就是心里一直想:

 “这些可怜的众生, 今天依靠这种方便, 已经获得了解脱, 但愿它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 将来获得圆满的佛果。

 还有许多可怜的众生没有得到救护, 我要想尽一切办法, 如果今生没有机会, 来世一定要救它们!

 ” 放生的有关事情, 一直在心里浮现, 这就叫心无动摇。

 以此摄持身语意三门, 则是所谓的三轮体空。

 当然, 这种三轮体空, 与安住无分别境界中的三轮体空有所不同, 后者比较好理解。

 但按照很多上师的解释, 正行无缘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也就是说, 行持一个善法时, 尽量不起各种分别念, 这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比如你在听课时, 身体如如不动, 口中不说话, 心全神贯注于上师所讲的内容, 再加以思维分析, 然后进行修持,心就有了专注的力量。

 梵语中的正行无缘, 意思是无分别, 这里的无分别, 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乱。

 任何一个善法, 我们要么不做, 要做的话, 心没有必要一直外散, 产生各种杂乱分别念。

 大家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 应该观察心能不能专注, 不被其他分别念中断, 把事情做得善始善终。

 如果心无法专注, 身体再怎么不动, 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 后行回向殊胜: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 善根如果没有回向, 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 嗔恨烦恼。

 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没有回向, 后来生起嗔恨心, 即使只有一刹那, 也能将百劫或千劫所积累的善根毁坏无余。

 2、 在别人面前宣扬。

 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 积累过什么善根、 念了多少佛号、 捐款做了什么佛事, 这样炫耀功德, 善根就会逐渐毁坏。

 现在有些人行善特别喜欢给别人讲:

 “我今天做了什么, 前天做了什么, 十年前做了什么功德……” 当然, 你回向完了以后, 怎么样宣传都没事, 但如果没有回向, 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 对行善生起后悔心。

 比如你供养寺院一些钱, 当时的发心很清净, 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 产生一种后悔心, 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

 如果回向了以后, 就不会摧毁。

 4、 颠倒回向。

 自己所积累的善根, 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 但有些人却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 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

 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 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 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

 如果没有作回向, 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 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 嗔恨心、 后悔心等, 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

 所回向的善根是什么呢? 《俱舍论》 中说, 有一种善根叫胜义善(又名真如善。

 胜义善是指解脱, 它远离一切痛苦, 最为安乐)

 , 这无法回向给众生, 因为它是常有之法。

 这里的善根, 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

 《华严经》 中云:

 “众生一切善, 过去现未来, 回向普贤地, 愿皆获善妙。

 ” 《华严经》 中的三世一切善根, 需要具足四种善妙:

 1、 所缘善妙:

 应缘一切众生, 并不是缘某个众生; 2、 所依善妙:

 获得的并不是暂时的快乐, 而是断证圆满的究竟佛果; 3、 方便善妙:

 这种善根不是一般的善根, 一定要以智慧和方便摄持; 4、 行为善妙:

 佛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 在世间中极为善妙, 我们也应随着诸佛菩萨的妙行而积累善根。

 据《华严经》 的观点, 所回向的善根应具备四种善妙, 这种善根是最好的, 若回向给众生, 就能成为成佛之因。

 回向的目的, 是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

 《回向经...

篇三: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的特点及思想精髓——陕西师范大学演讲

  藏密的特点及思想精髓——陕西师范大学演讲

  『 2011 年 11 月 9 日下午』

 今天, 你们师范大学的师生开这个学术研讨会, 我本人而言, 虽然说没有什么智慧, 也谈不上是什么智者, 但非常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

 当然, 我不是在这儿故作谦虚, 而是有一点自知之明, 很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学问。

 但尽管如此,跟你们进行佛学交流, 在这方面我还是有很大的兴趣。

 学校这边让我讲一下“藏密的特点及思想精髓” 。

 不过这个题目太大了, 我想了 一下,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入手。

 毕竟藏密的教义浩如烟海、 博大精深, 只用短短 1 个多小时的时间, 肯定无法一一道尽。

 所以, 下面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让你们有个大致的了 解。

 一、 略述藏传佛教的历史

  不少人认为, 藏密就像唐密一样, 只是昙花一现、 兴盛一时的教法, 如今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种想法不太正确。

 藏地从有佛教开始到现在, 尽管经历了 不同朝代的风风雨雨、 兴衰变迁, 但藏密不管是历史、 教义、 仪轨、 修法等, 至今仍完整无损地保留着, 而且非常圆满, 所以它跟唐密不能划等号。

 还有人认为, 藏族喇嘛是学密宗的, 故藏密又称为“喇嘛教” 。

 这种说法也不合理。

 所谓的“喇嘛” , 有出家人的意思, 但学藏密的并不只是出家人, 在家人也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 藏传佛教是世界三大佛教体系之一, 跟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同属于正宗的佛教。往昔印度的佛教传入藏地之后, 融入藏民族的文化中, 成为特别庞大的宗教体系, 这就称为藏传佛教; 而佛教传入汉地、 融入汉族的文化中, 则形成了汉传佛教。

 所以, 藏传佛教并不是藏地土生土长的宗教, 也不是只有密宗这一部分。

 当然, 在座很多人都是研究历史的, 对此应该比较熟悉。

 藏地最开始时也没有佛教, 大概在公元三百多年, 藏王拉托托日年赞的王宫上, 佛像、 《宝箧经》 等佛经、 佛塔从天而降, 并有授记:

 “经过五个朝代以后, 会有人知道经中的教义。

 ” 这标志着藏地正法的开端。

 但也有史料说, 这些三宝所依并非从天上降下, 而是印度班智达带过来的。

 这种历史问题, 如今我们很难给它个确切定论。

 毕竟学术界只承认一些考古依据; 可我们佛教徒不单单承认这些, 还承认非常神秘的各种现象。

 而这些现象, 以学术眼光来看的话, 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所以, 历史学家有时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藏地过了 五个朝代之后, 观音菩萨的化身国王松赞干布出世, 他迎娶了汉地的文成公主、 尼泊尔的赤尊公主, 她们分别带来释迦牟尼佛 12 岁、 8 岁的等身像, 现供奉于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

 历史上说, 文成公主特别精通风水, 观察整个藏地的地势之后, 她不仅要求修建大昭寺, 还在不同地方修建了镇肢寺、 镇节寺等。

 此时, 佛教的经论虽说没有正式传入藏地[1] , 但佛教在雪域高原已经开始扎根了 。

 又过了几个朝代, 汉地另一位和亲公主——金城公主, 生下一个儿子叫赤松德赞, 他 13岁就继承了 王位, 在他统治藏地的期间, 佛教达到了 史无前例的兴盛。

 赤松德赞在很小的时候, 就读过汉地传来的《十善经》 、 《稻秆经》 、 《金刚经》 , 对佛教生起了很大信心。

 长大之后, 他从印度迎请了 莲师、 菩提萨埵等很多班智达, 并派藏地的译师去印度培训, 以广弘佛法、 翻译佛经, 当时的佛教可谓盛极一时。

 后来, 在莲师离开藏地、 菩提萨埵圆寂之后, 赤松德赞又从敦煌请来一位禅宗大德玛哈雅那入藏弘法。

 不过, 玛哈雅那所弘扬的禅宗, 与藏地教派在观点上出现了很多分歧。

 玛哈雅那声称:

 就像乌云能遮蔽太阳, 白云也能遮蔽太阳; 或者说, 金链是束缚、 绳索也是束缚一样, 无论做善事、 做恶事, 这一切都是执著, 应该全部放下来。

 因为受此种观点的影响, 很多人开始不取舍因果, 不断恶行善, 甚至桑耶、 大昭寺的佛像前长年供奉的灯都断了, 藏传佛教内部出现一片混乱。

 这时, 赤松德赞想起菩提萨埵生前的授记:

 “以后教法如果出现混乱或不和, 可从印度迎请莲花戒遣除争议。

 ” 于是他派人请来莲花戒[2], 以平息这一场“顿渐之争” 。

 据历史记载, 莲花戒主要从比喻上击败了 玛哈雅那:

 玛哈雅那认为自己的见解最高, 善恶什么都不执著, 就像大鹏翱翔于天空, 无有任何阻碍。

 莲花戒就问他:

 “大鹏是否从地上腾空? 最后仍落于地上? ” 对此, 玛哈雅那也不得不承认。

 莲花戒继续说:

 “以此足以说明, 最高境界必须以取舍因果为基础, 最后还是要落到不离取舍因果的行为中。

 ” 通过这样的辩论, 玛哈雅那以失败告终。

 鉴于之前藏王曾规定, 谁败了就必须离开藏地, 玛哈雅那只好返回汉地。

 不过也有人说, 玛哈雅那离开时, 一只鞋子掉在了 藏地。

 后人认为这是一种缘起, 因为修宁玛大圆满、 噶举大手印的个别人, 也提倡修行最初就何者都不执著[3], 并遭到萨迦派很多论师的驳斥, 以此表明玛哈雅那的部分见解仍留存于藏地。

 当然, 什么都不执著, 这种见解也并没有错, 无垢光尊者在《龙钦七宝藏》 中说:

 “玛哈雅那的观点, 寻伺者未能接受, 但从实际意义来说, 其密意完全符合正法。

 ” 可是对大多数修行人而言, 由于自己的根基不够, 倘若一开始就不取舍善恶, 如此修行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之所以讲这些, 也是因为现在藏地学密宗、 汉地学禅宗的许多人, 包括学术界都认为, 修行就是什么都不执著, 根本不管自己的基础打得怎么样, 这样是相当危险的。

 总而言之, 藏传佛教起源于印度, 是非常纯正的佛教。

 在朗达玛灭佛之前, 它为藏地历代君王所守护、 所弘扬, 一代一代传承非常清净, 并不是一块小地方的一个小小宗教。

 二、 藏密与汉地皇室的渊源

  藏传佛教从古至今, 除了 在雪域这片土地上广利有情以外, 跟汉地也有特别深的因缘。

 唐朝时, 藏王赤松德赞勘校《大藏经》 的过程中, 就迎请了很多汉地大德前来参与; 藏地的预试七人[4]出家时, 也请了汉地的高僧来作见证。

 元朝时, 藏密在皇宫内院尤为兴盛。

 最早从成吉思汗开始, 藏传佛教就极有影响。

 大家都知道,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 曾多次发动对外征战, 他既要统治汉地, 又要统治藏地, 还

 想攻占印度。

 为了攻打印度, 他派出大批军队路经藏地, 当时很多寺院面临着危险, 大家都特别害怕。

 不过有种说法是, 成吉思汗遇到了萨迦派的扎巴嘉村上师, 从他那里求了一些法, 之后便打消了 侵占印度的念头。

 后来, 在蒙哥当皇帝时, 噶玛巴被封为国师, 获赐一顶金边黑帽。

 忽必烈即位后, 也极力推崇藏传佛教, 派人迎请宁玛派的伏藏大师释迦光, 结果他没有能来, 但把莲师的长寿水伏藏献给了皇帝, 以此忽必烈对前后藏的密咒士提供各种宽厚待遇, 赏赐许多土地用于修建寺院, 同时封释迦光为“巴谢” , 其地位与国师相等。

 之后, 忽必烈又封萨迦派的帕思巴为帝师。

 而且, 此前的萨迦班智达, 也当过阔端的经师, 后圆寂于甘肃那一带。

 元朝总共有十五位皇帝, 尽管他们都是蒙古族, 但无一不信仰藏传佛教, 皇宫里也经常举行各种佛事活动。

 记得有位宁玛派大圆满的修行人叫雍顿多杰华, 元武宗就曾把他请进皇宫, 观看金刚舞, 给皇帝、 皇后为主的有缘眷属, 传授大圆满的灌顶, 讲大圆满的修心窍诀。

 到了 清朝, 格鲁派的班禅大师、 达赖喇嘛等高僧大德, 也备受皇帝的礼遇, 与汉地来往比较密切。

 例如, 顺治皇帝曾派人邀请五世达赖喇嘛进京, 尊者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 率随行的三千眷属, 自拉萨启程前往汉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格鲁派的章嘉国师, 与清朝皇帝素有极深的渊源:

 章嘉一世是康熙皇帝的国师; 章嘉二世是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的国师; 章嘉三世是道光皇帝的国师; 章嘉四世是同治皇帝的国师; 章嘉五世没有明确记载; 章嘉六世是光绪皇帝的国师。

 由于这些皇帝的大力扶持, 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的时轮金刚、 喜金刚、 大圆满等, 在全国上上下下得到了极高的尊崇; 各个教派的上师们, 皇帝也赐予各种封号, 如“大宝法王” 、 “达赖” 、 “班禅” 、 “巴谢” 等, 甚至明朝有一个明武宗, 先后封授了 八位法王。

 所以, 我们以回顾历史的方式, 来了解藏密很重要。

 否则, 现在极个别人对密宗的认识, 远远不符合真相。

 自“文化大革命” 以来, 大家都清楚, 佛教遭到了历史性的打击和毁灭, 此前发生的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由于政治、 历史等种种原因, 人们心目中对它的评价, 与真相差距特别远。

 甚至现今影视剧中对藏密的描述, 大多数也是在误导大众, 故意扭曲藏传佛教的形象。

 其实,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以公正的态度, 原原本本把历史真相说出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你有一些个人目的, 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如果没有的话, 作为学术界的知识分子, 理应从方方面面, 客观认识藏传佛教的历史与现状。

 其实不仅仅是藏传佛教, 包括汉地的有些历史, 也不一定像后人刻画得那样丑恶。

 譬如元朝的许多皇帝, 并不像有些人形容得那么残暴[5], 他们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值得宣扬的东西, 但很多人往往并不了 知。

 同样, 如今很多人对藏传佛教的评论, 也不一定就是事实。

 他们声称藏密如何修双运、如何杀生、 如何吃肉, 一直到处这样诋毁, 这是相当可怕的。

 当然, 藏传佛教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 素食观确实不如汉传佛教, 这也是我们承认并值得学习的地方。

 不过, 我以前在《藏密素食观》 里也提到过, 藏地很多修行人并不完全吃荤, 非常多的高僧大德也都

 提倡吃素, 这是有据可查的。

 所以, 大家若想认识藏传佛教, 一定要通过深入、 彻底的研究, 如果没有这样, 就随意揣测、 妄加评论, 肯定与真相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 藏传佛教分各大教派, 各大教派有许多甚深教义, 这些甚深的教义, 我今天也不可能一一阐述, 你们若想完整地了解, 最好是通过理论、 实修两种途径。

 其中, 理论上的了 解, 除了 看些历史书以外, 还应当系统学习藏地佛教的五部大论, 以及密宗中事部、 行部、 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的教义, 这就相当于你在高等学校学习知识一样。

 而实修上的了解, 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 与传统修行结合起来, 去体悟理论所讲的那些境界。

 只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触及藏传佛教的核心, 否则, 光是看了一两本书, 是很难一窥其全貌的。

 三、 无上大圆满与汉地的渊源

  比如说宁玛派的大圆满, 实际上就特别特别殊胜, 然而这种殊胜, 在文字上几乎看不到。

 包括我们藏地以十七大续部为主的密续, 都没有编入德格的《大藏经》 , 而是单独有一个续部。

 为什么这样呢? 就是害怕泄露秘密。

 当然, 并不是因为它有很大的过失, 才担心被别人知道, 而是由于其教义过于甚深, 根基不够的人一般接受不了。

 像大圆满的一些教言, 你光是从书本上看, 似乎跟唯识、 中观差不多, 可能也看不出来什么。

 但你若按照密宗的传承, 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 遵循上师的教言长期实修, 很容易就能证悟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

 昨天我来西安时还在想:

 你们这里跟大圆满的源流, 还是挺有因缘的。

 我们大圆满跟唐密一样, 历来都相当重视传承。

 像唐密的话, 最初由毗卢遮那佛传给金刚萨埵; 之后龙猛菩萨打开南天铁塔, 从金刚萨埵处得受此法; 然后他又传给龙智; 龙智再传给善无畏、 金刚智。

 后来, 善无畏、 金刚智、 不空在唐朝来中土弘扬密法, 史称“开元三大士” 。

 而我们大圆满, 刚开始是普贤王如来传给金刚持, 金刚持传给人间的嘎绕多吉(极喜金刚)

 , 之后嘎绕多吉传给蒋华西宁, 蒋华西宁传给西日桑哈。

 而西日桑哈, 实际上是汉族人, 具体是什么年代呢?

 应该是唐朝初年。

 他曾去印度依止了蒋华西宁, 得到大圆满的窍诀, 此后又返回汉地,住于清凉尸陀林[6] 。

 当时, 在印度某个城市中, 布玛莫扎和嘉纳思札(益西多)

 共同学习五明。

 一天, 他们二人去金刚座旁的一个花园散步, 突见金刚萨埵在空中授记:

 “你们虽曾五百世转为班智达, 却尚未获得果位。

 若想即生解脱, 应前往汉地清凉尸陀林。

 ” 听到此话, 布玛莫扎立即动身去汉地, 依止了西日桑哈, 得到很多大圆满的窍诀, 并将其中的一部分, 藏于你们西安的吉祥门[7]。

 他返回印度后, 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嘉纳思札。

 嘉纳思札也前往清凉尸陀林, 请求西日桑哈摄受。

 他依止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得到了 大圆满的最高境界。

 当西日桑哈圆寂时, 将《七钉窍诀》 传给嘉纳思札。

 然后, 嘉那思札从吉祥门取出所有经函, 回到了 印度, 住在巴桑尸陀林中。

 此后, 布玛莫扎去拜见嘉纳思札, 请求摄受。

 当嘉纳思札圆寂时, 将《四安住法》 的窍诀传给了布玛莫扎。

 后来, 布玛莫扎将其传给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又传到了 藏地……这就是我们大圆满的源流。

 由此可见, 大圆满的传承始于普贤王如来。

 当然,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 也传过一些密法, 如《时轮金刚》 、 《文殊真实名经》 等, 这些都是佛陀亲口所说。

 但也有一些密法, 是佛陀圆寂后出现于世的。

 然而, 对历史和特殊传承不了 解的人, 可能会有各种想法和说法, 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就好比密宗传承中的“持明表示传” , 一般人就无法想象。

 其实它跟禅宗心心相印的方式很相似, 在禅宗中, 依靠上师的一个表示或一个话头, 有缘弟子即可当下开悟。

 同样在密宗里, 比如莲花生大士对弟子直指虚空在哪里, 有缘者也能马上明心见性, 这就叫持明表示传。

 但作为学术研究的人, 要想搞明白其中的奥秘, 了 解他们的证悟境界, 可以说望尘莫及、 难如登天。

 因为学术都建立在六根的基础上, 可是超胜的境界, 没办法以六根触及, 假如你没有一...

篇四: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三节课 思考题 55、 有些人认为:

 “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 持戒时不能修安忍……” 这种想法正确吗? 为什么?

 56、 我们在闻法的过程中, 如何于一堂课中具足六度? 这样有什么 功德? 你以 后打算怎么做?

 57、 讲法、 放生、 念佛时怎样圆满六度? 请一一说明。

 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58、 按照《毗奈耶经》 的观点, 对哪几种人不能讲法? 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 这会导致什么过患? 正确的闻法方式是什么样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所取之行为”, 第一个“依止 - 2 -四想” 已阐述完毕, 紧接着讲第二个。

 丁二、 具足六度:

 闻法的过程中, 其实还需要具足六度。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 中讲过, 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 六度万行不可缺少, 佛陀在因地时, 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 中。因此, 我们听闻佛法、 修学佛法、 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 若不具足六度, 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有些人认为:“我布施的时候不能持戒, 持戒的时候无法安忍, 安忍的时候没办法行持精进、 禅定、 智慧。

 ” 好像六种波罗蜜多 是东山和西山一样完全分开, 这种说法肯定不对。

 无论是《经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 还是《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 经》, 都讲了 行持一度时其余五度可统统具足, 也就是说, 一个波罗蜜多 可涵摄其他波罗蜜多 , 这即是大乘菩萨的最高境界。尤其《现观》 讲最后几个加行时, 经常提到一度涵摄余度而行持, 此为正等加行圆满或者达到顶点的标志。

 你们不要觉得:“我现在每天都在听课, 布施的机会也没有, 持戒的机会也没有, 安忍的机会也没有……哪能行持六波罗蜜多 啊? ” 不应该这样想。

 即使你没时间召 集可怜的穷人发

 放布施, 只要规规矩矩、 如理如法地闻受佛法,在闻法过程中调整威仪, 也能具足六波罗蜜多 。以前有些人对佛法不太了 解, 非要放弃闻法机会, 出 去化缘得一些财产, 然后到处去布施,觉得如此才能圆满布施度, 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只要具足下面所讲的方便, 即使听一堂课, 也可圆满六波罗蜜多 。

 反过来说, 假如你听法时行为不如法, 则不但没有六度的功德, 反而会产生众多 罪过, 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般而言, 藏传佛教的大德在传法之前,都会宣讲闻法规律, 故在藏地, 除了 没受过系统完整的佛法教育的人外, 大多 数人对闻法方式都比较了 解。

 希望你们也能如此, 不管是哪一个民族、 居住在哪一个城市, 听闻佛法都要做到如理如法, 只有这样, 佛法的功德利益才会在自 相续中生根发芽。

 你们闻法是为了 解脱, 并不是害怕别人对自 己有看法、 有说法, 为了 顾及情面, 才装模作样地加入闻法行列, 暂时听几句 , 这种心态不正确。

 大家首先应把发心调整好, 尽量以大士道的发心来听, 偶尔产生自 私自 利, 也要依正知正念予以遣除, 这样闻法才有真正的意义。

 那么, 听一堂课该怎样具备六度呢? 正如一切法行之窍诀——《现证续》 中所云:“奉献 - 4 -花座等, 随处戒威仪, 不害诸含生, 于师生正信, 无散闻师教, 解疑问难题, 闻者具六支。

 ”

 具体而言,

 一、 布施度:

 “奉献花座等”。

 在闻法之前, 首先为上师摆设妙高法座。法座上若光是一个板子, 其他什么都没有, 上师坐久了 肯定很痛, 所以应该铺陈坐垫。

 上师如意宝讲过, 坐垫不能太硬, 也不能太软, 否则, 假如是一堆软软的海绵, 上师陷在里面,一直爬不出来, 大家都看着, 这样也不太庄严。然后在法座前或者周围, 供养曼茶罗以及花鬘、灯等。

 这即是布施度。

 按理来讲, 对上师的法座应当供养, 但我们新经堂因为特殊原因, 不允许随便摆放供物,好几个道友有意见, 希望大家还是要理解。

 你们在自 家佛堂供养就可以, 再加上对我供灯、供花没什么功德, 最好是在佛像前供养。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 听课的地方同样是经堂, 你们的上师在电视里, 所以可在电视前供一些灯——开玩笑!

 这倒没必要。

 不过, 一起学习 的时候, 对听法的屋子进行清扫、 装饰,给大家提供电视机, 这方面共同努力, 也属于布施度。

 对闻法道友而言, 电视机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的确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电视机也代表上师, 如果有条件, 应该买个好一点的。

 有些居士房子特别好, 但电视机破破烂烂的,上师在里面现种种相, 很不庄严。

 甚至有些人好像只是摆个样子, 二十几个人集中在一起,只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放在桌上, 根本看都看不见, 听都听不见, 这样不是很好。

 现在城市里的条件不是那么差, 若实在不行, 为了 听法,大家凑几百块钱买个屏幕大的电视机, 我觉得这不浪费。

 世人为了 没必要的吃吃喝喝, 浪费了 多 少钱? 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也不要随便应付。

 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出钱买电视机, 结果归那家所有, 太划不来!

 ” 或者:

 “听课的人那么多 , 算了 , 还是用 那台破电视表示一下就行了 。

 ” 这样听课效果不是很好。

 你们现在听法,不一定非要上师在面前, 通过什么方便令自 己得到法益, 对此就应作上师想, 作善知识想。以前一个人讲法, 几个人听, 人多 了 的话, 在一个场合有很多 麻烦, 而今科技比较发达, 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听也可以, 不同地方的人同时听也可以, 对这些方便设备就要作上师想。

 听法过程中, 为此创造一些良好条件, 都是在圆满布施度。

 山下有些居士比较大方, 每次听课都买一些水果、 矿泉水, 这样以后, 自己的布施度圆满了 , 大家也很开心, 结果这个 - 6 -组的人越来越多 。

 有些组什么都没有, 连水也没得喝, 最后人越来越少。

 其实不应该这样,你们并不是为了 吃东西才参加学习 的, 虽 然凡夫人有必要作布施, 但没有条件也不能勉强。藏族有句俗话说:“人穷的话, 让他布施财产是办不到的; 人死了 的话, 让他站起来是办不到的。

 ” 如果实在没有钱, 可以发愿下一辈子布施,但如果你有能力、 有条件, 则应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把钱浪费在毫无实义的事情上。

 概而言之, 听法时尽己所能地作上供下施,就是布施波罗蜜多 。

 二、 持戒度:

 “随处戒威仪”。

 在讲法的经堂里, 随处做些洒水、 清扫、喷香水等善行, 保持那里整洁舒适; 同 时, 遮止自 己身口 意不恭敬的威仪, 长至一部法, 短至一堂课, 一切行为从头到尾如理如法, 这就是持戒度。

 高僧大德和修行好的人在闻法时, 犹如享用 甘露般, 以欢喜心一直听着。

 而有些人可能是业力现前, 每次上师传讲佛法, 就在下面交头接耳, 偷偷摸摸做很多 事。

 其实, 在听法时,做不了 其他什么事, 此时三门应当 如理如法,心怀恭敬, 断除傲慢相及轻蔑他人的行为。

 实际上, 这六度真正去做的话并不困难。若让你安住在远离一切戏论的三轮体空的境界

 中, 对凡夫人来讲不太可能, 但具足这六度的话, 只要提起正知正念, 经常观察三门, 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三、 安忍度:

 “不害诸含生”。

 听法的过程中, 无论是有意、 无意, 都不伤害蝼蚁在内 的含生。

 当然, 一边听课一边杀牦牛等大动物, 可能做不到。

 但如果夏天特别热, 许多 蚊子叮你, 不能一边听课一边“啪”把蚊子打死, 或者看见地上有蟑螂、 蚂蚁, 使劲一脚把它踩死, 这些行为非常可怕。

 同 时也不能损害旁边的金刚道友。

 有些人性格不好、 行为不如法, 平时好像没有时间,只要大家聚在一起闻法, 他就开始把仇恨摆到桌面上来, 用 各种语言攻击别人、 污蔑别人,这是不合理的。

 而且听受佛法的时候, 不管天气再热再冷,传法时间再长, 中间出 现种种违缘, 都要忍受下来。

 我们山上听课的话, 从家门口 走到经堂不花一分钱, 但城市里的人不是这样, 为了 闻法经常要花钱, 若没有一点钱, 不管放生还是听课都很困难。

 有些人为了 一百天的放生, 仅仅是车费, 一年就要花几千块, 对一般人来讲是个天大的数字。

 还有些人本来收入就低, 为了 听法坐公交车、 搭出 租车, 有时候还要跟道 - 8 -友一起请客吃饭, 这样花销非常大, 如果安忍修得不好, 心里会特别疼, 比割身上的肉 还难受。

 还有, 听法的时候, 假如上师讲什么都能接受, 这也是一种安忍。

 有些人可能前世福报不够, 上师讲浅的法, 觉得太浅了 , 没什么可听的, 盼望着早一点下课; 上师讲深的法, 觉得像讲天书一样难懂, 又盼望着早一点下课。然而对善根深厚的人来说, 不管上师讲什么,浅显易懂的法还是高深莫测的法, 都愿意欣然接受。

 我个人而言, 上师讲浅法也好、 深法也好,从不会生厌离心, 而且有种不可言说的欢喜心。就这个角 度来看, 可能自 己前世曾闻思过。

 以前学物理、 化学、 历史时, 我常生厌烦心, 觉得这没什么道理, 并不是究竟真理。

 但遇到佛法以后, 对它每一个道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贤愚经》 和《释迦牟尼佛广传》 看起来是一些普通故事, 但我觉得里面的意义相当深。虽然我不是知识分子, 可知识分子讲的世间故事, 恐怕我不会特别爱听, 而佛教故事再简单,还是乐意接受。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一次《贤愚经》, 那时很多 故事我没有记住, 后来上师临圆寂前又讲了 一次, 当 时我确实非常高兴。

 每个人前世因缘还是有差别, 有些人学习 佛法,

 深的接受不了 , 浅的也接受不了 , 其实不管学什么样的法, 应当有种感恩心、 欢喜心, 这种心态就是具足安忍度。

 四、 精进度:

 “于师生正信”。

 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 要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 怀疑、 嗔恨等不良心态, 满怀虔诚信心、 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 即是精进度。

 我以前看过一个法师在佛学院讲法的录像带, 那个法师讲得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开心得不得了 , 而下面的弟子不知什么原因, 一个个愁眉苦脸, 伤心万分的样子, 十八大罗汉的表情一一具足。

 如果我是那个法师, 可能当下就会停下来, 没必要让大家那么不高兴, 但每个人的风格不同, 我看那个法师特别欢喜。

 按理来讲, 听课时不要特别伤心、 特别愤恨, 每个人应当 欢喜才是。

 为什么呢? 因 为听受大乘佛法的机会, 在千百万劫中极为难得,这并不是偶尔获得的, 也不是有能力、 有勇 气即可获得, 而需要具备无量的福德、 因缘, 所以, 即生有幸遇到大乘佛法和宣说大乘佛法的上师, 要以欢喜的心态和姿态来听受。

 其实, 世间学校的老师讲课也是如此, 假如学生们个个生嗔恨心, 以非常不悦的态度来听, 那老师讲什么都没兴趣——咦, 你们的表 - 10 -情越来越慈悲了 , 这个要长期啊, 不是今天一天就可以了 。

 我们这里有极少数人, 不管是听课时也好, 下课后也好, 我从来没见到他笑过,天天都板着一张脸——你已经知道是自 己了 ,知道了 就可以!

 五、 静虑度:

 “无散闻师教”。

 听法时心不能妄想纷飞, 也不能外散于他处, 倘若心不专注, 佛教的甚深义不可能通过三心二意、 东张西望而得到, 因此, 从最开始到结束之间应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谛听上师所讲的言教, 这就是静虑度。

 平时听课的时候, 放下其他一切琐事, 这也是一种习 惯。

 刚开始若经常这样串习 , 每次听课心就可以收回来; 假如你总喜欢打妄想,想这个、 想那个, 那听什么法也记不住。

 其实,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小孩童, 开始时把他教育好的话, 他的行为始终会如理如法, 但如果他听课已习 惯了 心不在焉, 则非常不容易改变过来。有时候上师在课堂上讲了 最重要的教言, 结果有些人下课后一问三不知, 好像听课时没带耳朵一样, 若问:“你刚才一个小时听了 什么课? ”“啊? 反正上师讲了 一些。

 ”“到底讲了 什么内容? ”“我想一想、 想一想……哎, 现在脑子一片 空白, 什么也想不起来, 改天再说吧!

 ” 这些人实在值得惭愧, 原因 就是当时心没有专注,

 甚至上课时在本子上画大象、 骏马。

 世间经常有这种情况, 老师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 非常起劲, 不听话的学生却在下面一直偷偷地画苹果, 苹果上有几个眼睛……讲完课时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那幅“巨作” 倒完成了 。

 这样的学生, 我以前上学时见过很多 , 希望大家不要像他们一样, 听课还是要专心致志,尽量圆满静虑波罗蜜多 。

 当然, 作为凡夫人,百分之百一丝不苟, 一节课若有二十分钟, 二十分钟全部专注, 这也有一定困难。

 但不管怎么样, 我们人总比旁生强, 像鹦鹉那样的旁生,经常训练的话, 都会说“嗡玛呢巴美吽”, 我们人想养成闻法专注的习 惯, 应该没有多 大问题。

 六、 智慧度:

 “解疑问难题”。

 听闻佛法时, 若对某些法义产生疑问, 则应向上师请教, 或者道友之间研讨辩论, 以此遣除怀疑、 邪见、 增益1, 即是智慧度。

 其实藏传佛教的辩论, 在佛教团体中推广很有意义。

 如果没有进过辩论场, 别人给你提一个法义上小小的问题, 你可能脸都红了 , 认为在对你人身攻击。

 包括现在有些道友做讲记、弄稿子, 旁边一个道友说:

 “你不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改下来。

 ” 他马上面红耳赤地争辩:“你

 1 增益:

 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却以分别念妄执为存在。

  - 12 -懂什么呀!

 这是我的权利, 你没有资格发言。

 ”其实别人是一番好意, 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只要说得符合事实, 你就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没什么不可以的。

 然而, 有些人就像藏地有句俗话所形容的:“除了 灶以外, 没有见过世面;除了 母亲以外, 没有看过外人。

 ” 尤其是从未进过辩论场的人, 别人说一句就接受不了 , 立即怒目 相向、 口 舌相争, 这样没有必要。

 佛教的真正意义, 通过互相辩论才能深入领会, 希望大家也不要听完课以后, 夹着书就跑了 , 应该互相探讨一下。

 探讨的过程中, 开始可能有点不愉快, 我...

篇五: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十五课 思考题 1、 有人认为苯波教就是佛教,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 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在汉传佛教界, 净土法是广为大众接受的法门, 许多人依靠它获得了成就, 这个法门的殊胜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觉得, 许多人需要注意的是:

 欲求往生极乐世界, 除了要好好修持净土法, 还必须学习佛法的教理, 这才是最保险的。

 最近我们宣讲了许多杀生的过患, 大家就很有必要掌握这些道理, 如果连这些道理都不懂, 一边天天念佛, 一边天天杀害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是很困难的。

 所以大家在精进修持净土法的同时, 要尽量多闻思佛法的教理。

 从本质上讲, 藏传佛教的净土法门跟汉传佛教的净土法门是一味一体的, 没有任何矛盾和相违之处。

 就像大地上所有的众生都要依赖太阳一样, 汉地修净土的人都祈祷阿弥陀佛,藏地修净土的人也都祈祷阿弥陀佛, 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虽然现在我们传讲的是藏传净土法, 但各地区、 各民族的佛友们都可以放心地学习, 这对自 己只有利益, 不会有任何危害。

 现在有些孤陋寡闻的人, 因为自 己愚昧无知, 不但不承认藏传佛教, 反而在没有任何合理依据的情况下, 以具染污的邪慧大肆诽谤藏传佛教, 由此毁坏了许多众生的善根。

 这些人的后果非常可怕, 会生生世世堕入恶趣的深渊。其实, 如果站在公正、 客观的角度, 我们完全可以说, 藏传佛教完整地保存了佛陀一代时教的精华, 无数的修行人依之获得了 成就, 在当今这个迷茫、 混乱的时代, 藏传佛教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宝库。

 有些人由于无法理解密法的甚深见解和修行, 始终觉得藏传佛教有问题。

 其实, 密法的甚深行为, 比如双运、 降伏等, 初学者肯定是很难理解的, 但即使无法理解或者生不起信心,最低限度也不能毁谤。

 在任何一个了义的宗派中, 当修行人到达最高境界时, 都可能会有一

 些常人无法想象的行为。

 印度、 藏地、 汉地的许多大成就者都有这样的示现, 像印度的萨哈大师、 龙树菩萨, 藏地的米拉日 巴尊者, 汉地的济公活佛等。

 而且, 双运、 降伏等是密宗的最高行为, 密宗并没有要求所有的人都这样做, 也没有开许以自 相的烦恼来行持这些行为。虽然藏地修持密法的人非常多, 但大家可以看一看, 到底有几个人在真正行持双运、 降伏!

 因此, 希望汉地的佛友对藏传佛教及其祖师莲花生大士有清净的信心, 千万不要轻易加以毁谤。

 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法最开始、 最主要的弘扬者, 如果对莲花生大士和他的法脉有邪见, 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有解脱的机会; 如果对莲花生大士有诚挚的信心, 经常恭敬祈祷,这个人的修行必定会善始善终。

 这以教理和历史上的许多公案都可以证成。

 要祈祷莲花生大士, 最好是念《金刚七句祈祷文》妙音, 相随手鼓伴乐猛祈请, 邬金我从妙拂吉祥山, 如爱子泣慈母心不忍, 予以加持立此坚1。

 莲师亲自 承诺过:“七句祈祷深情之

 1 《金刚七句祈祷文》:

 吽!

 欧坚耶洁呢向灿, 巴玛给萨东波拉, 雅灿却格哦哲尼, 巴玛炯内义色扎, 括德卡拙芒布果, 切洁吉色达哲杰, 新吉落谢夏色所, 格热巴玛色德吽。

 意为:

 吽!

 邬金刹土西北隅, 莲茎花胚之座上, 稀有殊胜成就者, 世称名号莲花生, 空行眷属众围绕, 我随汝尊而修持,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热巴玛色德吽。

 誓言。” 所以, 就像一个孩子哭泣时, 慈爱的母亲无法忍受, 会立即来到孩子面前一样, 任何人只要能念诵《金刚七句祈祷文》, 莲花生大士及其眷属会立即从铜色吉祥山来到此人面前,并对他赐予加持。

 祈祷的关键是信心, 只要有信心, 就一定会得到加持, 莲花生大士也承诺过:

 我恒时处于有信心者面前。

 如果在祈祷的过程中, 自 己的信心、 智慧大增, 或者身体颤抖、 汗毛竖立, 这说明已经得到了 莲花生大士的加持。

 最近我翻译了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金刚七句祈祷文释· 白莲花》, 这里面详细地宣说了祈祷莲花生大士的利益, 以及观修、 祈祷莲花生大士的方法。

 它的内 容非常殊胜, 通过外、内、 密三个层次来诠释, 内和密的修法是以密宗的不共窍诀来解说的, 要听闻或者实修内 、密的修法, 首先要接受灌顶, 但是外的修法要求不高, 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修持。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印度南方南卓高级佛学院讲学时, 曾经传授过这部法, 我当时在场, 所以我有清净的传承, 以后因缘成熟的时候, 我想为大家传讲。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祈祷莲花生大士呢? 因为我强烈地感觉到, 末法时代的修行人, 唯有祈祷莲花生大士, 才能遣除一切邪魔外道的干

 扰, 保证自 己的修行圆满。

 以前赤松德赞国王和菩提萨埵堪布在藏地弘扬佛法时, 许多邪魔外道特别猖狂, 对佛法制造了种种违缘, 当时以寂静的方式实在无法调伏这些非人。

 后来在菩提萨埵堪布的建议下, 赤松德赞国王迎请了无与伦比的邬金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 依靠莲师的威力, 次第调伏了永宁十二地母为主的藏地一切鬼神, 这些鬼神在莲师面前立下誓言,承诺今后要保护佛教和内 道的修行人。

 如今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 有许许多多的寺院和修行人, 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 这就是莲师的弘愿和殊胜加持力所致。

 1987 年, 法王如意宝去五台山时曾说:“如果我们能在菩萨顶塑一尊庄严 的莲花生大士像, 同时在其他寺院也塑许多莲花生大士像,以后无上密法就会在汉地得到广弘, 汉地的无量众生将得到解脱。” 在塑像的过程中, 最初由于一些宗派的排斥, 稍微遇到了一些违缘, 但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 我们遣除了 一切违缘,最终在五台山的五十多所寺院塑了 莲花生大士像, 尤其在菩萨顶塑造了一尊法王特别加持过的莲花生大士像。

 前一段时间我问五台山的一些道友:

 这尊莲花生大士像还在不在? 他们说还完好无损地存在。

 正如法王授记的那样, 自从在五台山塑莲花生大士像以后, 依靠莲花生大士的加持, 以宁玛巴为主的藏传佛法在汉地得到了广泛弘扬, 如今汉地许多人对无上密法有强烈的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 我一直在考虑:

 现在汉地以菩提学会为主的许多佛友都在修加行, 等这些人加行修圆满后, 最好能给每个人发一尊莲花生大士像作为奖品。

 如果这些人将莲花生大士像供奉在自 己家里或者寺院里, 从个人来讲,一定会遣除相续中的烦恼, 现前证悟的智慧;从总体来讲, 佛法一定不会衰败, 显密圆融的教法会如阳光普照般得以广弘。

 虽然我没有预测未来的神通, 但依靠莲花生大士的愿力 和传承上师的教言, 我相信必定会有这样的加持。在座的诸位法师、 居士今后回汉地时, 也应该请一些莲花生大士像带回去。

 我本人从小就对莲花生大士有不共的信心, 内心深处一直坚信:

 莲花生大士就是一切诸佛的总集!

 平常在放牛、 玩耍时, 我也经常祈祷莲花生大士。

 我觉得自 己前世肯定和莲花生大士有缘。

 当然, 大的因缘是谈不上的, 不然早就已经开悟了, 但小的因缘应该是有的。自 己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当年莲花生大士给莲明公主灌顶的时候, 我是不是在场的一只蚂蚁

 啊? 当然, 这些想法都是自 己的分别念, 不一定非常可靠。

 道友们一定要了知莲花生大士的功德和恩德。

 法界中有无量的诸佛菩萨, 像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等, 这些佛菩萨的总集就是莲花生大士, 许多经典和续部中都是这样说的。

 莲花生大士来到这个世间后, 对南赡部洲的许多地方都作过加持, 尤其对藏地作了不共的加持, 可以说整个藏地的山山水水, 连牛蹄许的地方都没有不加持的, 据一些传记记载,他老人家也曾去过汉地五台山作加持。

 虽然一切诸佛的功德是平等的, 但是由于往昔的夙愿及缘起, 在当今的末法时代, 莲花生大士比其他诸佛菩萨的加持更为猛厉。

 尤其在遣除修行佛法和弘扬佛法的违缘方面, 莲花生大士的加持是无与伦比的。

 从我自 己的体会来看, 多年以来一直和汉族佛友们交流佛法, 这期间始终没有出现大的违缘, 我想这肯定与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分不开,否则, 在这样污浊黑暗的末法时代, 仅仅凭我的修行力很难做到现在这样。

 每个修行人都想一生修行顺利, 临死之前能够有所成就, 出家人希望自 己的戒律清净, 在家居士希望修行不遭到任何违缘。

 要实现这样的愿望, 一定要得到莲花生大士为主的三宝、 三根本的加持。

 当然, 要得到这种加持, 平时一定要以信心精进祈祷, 如果只是想获得诸佛菩萨加持, 而没有付出任何努力, 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时的精进祈祷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杀生果报的公案。

 从前, 一位叫萨嘎玛的居士有三十个儿子,他们谋杀了胜光王的一位大臣之子。

 那位大臣设法使胜光王与那三十个人产生仇恨, 最后胜光王砍下三十个人的头, 并装在箱子里寄给萨嘎玛。

 这些人前世的因缘是什么呢? 很久以前,曾经有三十个盗贼偷了 一头母牛, 他们在一个老妇人家里杀牛, 也给了那位老妇人一些肉 。旁生虽然不会说话, 但心里很清楚, 那头母牛临死时发了恶愿, 它就是后来的胜光王。

 老妇人就是萨嘎玛, 三十个盗贼就是萨嘎玛的三十个儿子。

 因为这样的罪业, 他们需要于多生累世中偿还业债造下杀生的恶业后, 有些人经过很久才会感受果报, 有些人在现世就会感受果报, 这些情况是不定的。

 世间也有这样的情况:

 有些人2。

 2 《贤愚经》 中有此公案, 萨嘎玛在此经中叫毗舍离, 此经中说毗舍离有三十二个孩子, 其余情节大致相同。

 偷东西后马上就被抓住了, 而有些人偷东西后经过很久才被抓住; 有些人今天杀人, 今天就被逮捕了, 有些人杀了 人, 过了很久才落入法网。

 我家乡 就有一个人, 他十五年前杀了 一个人, 最近才被公安局逮捕。

 所以业力何时成熟是不定的。

 下面我们看几则杀生现报的公案。

 前一段时间, 发生了这样一件奇闻:

 在广东某屠宰厂, 有一个人在杀猪时, 被猪一脚踢进了 滚热的烫猪池中。

 当时, 屠宰台附近的其他工人都未能救援, 这个人自 己从烫猪池中爬出后, 全身多处被烫伤, 尽管他随即被送往医院救治, 但因全身多处感染, 最终不治身亡。死者的家人将屠宰厂告到当地法院, 认为该厂对死者的生命安全未能履行保障义务, 要求给予赔偿, 经法院调解, 后来该屠宰厂赔了 三十万元。

 很多人说当时的场面特别奇怪, 那头猪一脚就把那个人踢到池中了。

 所以, 杀生的果报降临时, 既奇特又可怕。

 以前在江苏扬州城外有个农民叫 四六, 他喜好种植花木、 整理园圃。

 有一天他在挖土时发现一个蚁穴, 里面有无数只蚂蚁, 因为他性情残忍好杀, 就将一盆沸水直接倒入蚁穴, 把这些蚂蚁全部烫死了。

 那年八月 的一天, 他在梦中看见无数的蚂蚁爬遍自 己全身, 醒来时发现身上有无数红色斑点, 次日 小斑点都化为红疱, 每一个红疱里长出一只蚂蚁, 并且狠狠地咬他的肉 。

 四六痛苦难忍, 怎么治疗也没用,数日 之后就在哀号中死去了。

 还有些人的遭遇更稀奇、 更可怕, 以前我在《悲惨世界》 中引用过一个可怕的公案:

 1997年某地一个工程师研制了一台杀猪机器, 若将活猪送入机器, 几分钟后, 猪的皮毛、 肉 、 内脏、 血、 骨头等就会从不同的出口输出。

 机器安装成功后, 准备试运行的时候, 他的衣服被机器挂住了, 一股强大的吸力将他卷入机器。仅仅几分钟的时间, 这台机器就将他的头发、血、 肉 、 骨头、 内 脏等从不同的出口输出。

 同事们目 瞪口呆, 家属们哭声震天, 谁也没想到他自 己会成为第一个实验品。

 看了这些公案后,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非常恐惧, 其实学习因果的道理后, 就应该对恶业产生畏惧之心, 这才说明闻思起到了效果。

 前两天我们讲《般若摄颂》 的时候, 讲到随喜他人善法的功德、 听闻般若的功德、 传播《般若摄颂》 法本的功德时,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微笑, 大家都觉得自 己有解脱的希望。

 现在我们讲到杀生的过患, 听了这些可怕的果报, 再想到自 己从前杀了那么多众生, 每个人都有一

 种非常恐惧的感觉, 觉得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其实因果律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做好事, 会有极大倍数的功德回馈, 如果我们做坏事, 也会有极大倍数的痛苦报应。

 懂得这些道理之后,我们要努力断恶行善, 这才能避凶趋吉、 离苦得乐。

 我觉得向大众推广佛法, 让更多的人懂得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

 现在的人们由于普遍缺乏因果的观念, 造的恶业实在是可怕。

 暂且不说其他的恶业, 仅以吃一顿饭来讲, 许多人就已经造下了无量的罪业:

 现在每天有多少人在饭店 里点杀!

 每天在饭桌上发生了 多少场惨剧——吃猴脑的、 吃活鱼的、 吃活虾的……。

 遭杀的众生固然可怜, 但杀生的人更为可怜!

 为了挽救这些造恶业的人, 我们要发大心来传播佛法, 使更多的人明白因果的道理。

 此外, 不仅杀生有严重的过患, 甚至与杀生之人接触, 也会沾染严重的罪业。

 有些人可能不懂这些道理, 也可能是没有正知正念, 经常接触猎人、 屠夫和渔夫。

 其实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注意, 不要毫无顾忌地与这些恶人交往。有些经论中说, 猎人、 屠夫的父母、 妻子、 子孙都要堕一次地狱,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从事杀生之人, 全家人都会受到牵连而堕落天龙八部的诅咒, 时常出现种种不悦意之事。若与杀生之人同饮一个山沟的水, 即使今生没有受害, 后世也会受牵连而感受痛苦。

 不要说与这些杀生之人长期相处, 甚至一刹那攀谈也会染上罪障以藏地对猎人、 屠夫都很忌讳, 很害怕和这些人交往, 一般根本不和他们一起吃饭、 喝水。这些恶人的身...

篇六: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 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沈卫荣

 1984年, 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沈卫荣开始随中央民族学院王尧教授学习藏语, 从此进入藏学研究领域。

 1990年, 他赴德国波恩大学主攻跨文化宗教和宗教史研究。

 在对藏学近30年的研究中, 著述颇丰。

 关于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历史、它与汉地与印度之间的关系, 西方“西藏热” 是如何兴起、 其本质又是什么, 如何看待国内现在的“西藏热” 等等, 沈教授为我们做了一个细致深入而又视野宽阔的解答。

 苯教、 佛教与教派 三联生活周刊:

 在佛教传入西藏前, 西藏本地的原始宗教是苯教。

 苯教与藏传佛教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沈卫荣:

 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 所谓苯教实际上就是佛教, 它本来就是从西域——大食, 藏文叫 Staggzig——传过来的。

 它比后来认为正宗的佛教更早传到了西藏, 被称为 Bonpo, 翻译成“苯教” , 实际上它也可能就是佛教。

 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开始兴起, 苯教就被当成了佛教的一个对立面, 有很多冲突。

 苯教究竟是佛教, 还是土著宗教, 现在还很难说。

 大部分人, 特别是苯教徒, 认为苯教跟佛教是不一样的, 它们是另一个传统。

 但到现在为止, 苯教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大多跟佛教是一样的, 所以也很难说是另一个宗教。

 但西藏的历史书上都这么说:

 佛教兴起跟苯教产生冲突, 所以吐蕃赞普们, 喜欢佛教的就拼命发展佛教, 苯教徒出来作怪, 引起冲突, 甚至最后导致了“朗达玛灭佛” 。

 三联生活周刊:

 你认为, 是否真正发生过“朗达玛灭佛” ?

 沈卫荣:

 灭佛运动也不能确认是否真正存在过。

 因为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史书都是很后来的人写的, 以前如何真的不知道。

 我们在敦煌的古藏文献里没看到文书说有灭佛这样的事情。

 从现在的研究看, 灭佛至少没有像我们焚书坑儒, 把东西都烧掉, 藏传佛教前弘期, 也就是灭佛以前的佛教文献都留下来了, 在藏文的 《大藏经》 中还都保留着。

 所以说灭佛运动时, 寺院被拆了, 佛经都烧了, 喇嘛都还俗了, 看来很靠不住。

 后来又说“朗达玛灭佛” 以后, 有100多年是西藏历史上的黑暗期, 佛教都没有了, 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样子的。

 那段时间是藏传佛教后期传统形成非常重要的时期。

 藏传佛教后来都变成密教了, 而密教都是从这时候传过来, 整个密教的传统都是在那时候形成的。

 有个美国学者甚至别出心裁地把这段时间称为西藏文化的“文艺复兴” 时期, 而根本不是什么“黑暗期” 。但这个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三联生活周刊:

 苯教现在西藏还是很流行吗?

 沈卫荣:

 苯教现在不特别在西藏本土流行, 因为西藏也是分区的, 卫藏, 东边原来分两个区, 一个安多, 一个康区——安多现在是青海和甘肃, 康区现在是四川和云南。

 苯教现在比较多的是在青海和甘肃, 四川和云南也有, 西藏本地反而很少。

 三联生活周刊:

 藏传佛教内部还有很多教派, 不同教派间主要是以地域来划分,还是其他因素?

 沈卫荣:

 最初, 印度传过来的这些教法, 有一派一派的传承, 比如萨迦派的就信“道果” 的修法, 噶举派信“大手印” 的修法, 宁玛派信“大圆满” 的修法……有大概七八个这样的传承。

 原来只有不同的传轨之间的分别, 而没有明确的这些派别之间的分离, 不是说噶举派跟萨迦派一定没有关系, 萨迦派就一定跟噶当派——后来变成格鲁派的有差别, 它原来只有不同的教法传承的差别, 后来才慢慢形成这种所谓的派别的。

 实际上粗分就是两大派:

 旧派和新派。

 旧派就是宁玛派, 也就是红教; 新派分了很多派。

 实际上不管旧派、 新派都是密宗, 旧派就是旧译密咒, 就是早期翻译的密教文献, 而宁玛本身就是古老的意思。

 宁玛派从其文献翻译的时间可以说是最早成立, 它们是在朗达玛以前就翻译密教的经典。

 但它也可以说是最晚成立, 因为, 它真正成为一个教派, 有自己的寺院是很晚的, 17世纪的事情。

 新派就是新译密咒, 新派就是新翻译的密咒, 普通认为是从后弘期大译师仁钦桑波才开始的, 其下有萨迦派、 噶举派, 也就是俗称的花教、 白教。

 白教里面还有很多派, 噶举派里面曾经有八个支派, 例如噶玛派, 而后者又有黑帽和红帽两个大支。

 最后到了明代初年的宗喀巴时代, 他又创立了格鲁派, 就是黄帽、 黄教。格鲁派最终形成是15世纪早期, 是比较晚的, 但它也是新译密咒的一部分, 属于新派。

 新派里面又分很多派, 有些教派, 比如香巴嘎举、 直贡噶举、 达隆嘎举等, 后来均慢慢不传、 消失了。

 噶举派目前最有影响的是噶玛噶举, 最流行的就是大宝法王他们这一支。

 实际上这也跟当年的政治有关系, 藏传佛教的每一派后来都受到当地的一些贵族支持, 像萨迦派就跟地域和当地的土著贵族有关。萨迦是个地方,现在是在日喀则往西, 本来那个地方就叫萨迦, 萨迦的领主把宗教和政治统一起来, 一个家族把政治和宗教都管起来。

 而格鲁派的宗喀巴来自青海, 他依靠一些地方贵族背后的支持, 才在西藏建立起新的教派, 他是依教法而立的。

 噶举派很多也是这个样子, 也有贵族支持。

 所以现在分裂成很多的派别, 表面看来修法不一样, 传承不一样, 但其修持的内容实际上大同小异, 都是修密教的。

 宗教与政治 三联生活周刊:

 从历史上看, 藏传佛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否激烈?

 沈卫荣:

 他们经常有冲突, 实际上有时候也很暴力。

 1996年在波恩开过一个讨论西藏神话的会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大意是说, 现在大家把西藏神话化了 , 认为西藏佛教徒从来就是非暴力的, 一直爱护环境, 互相之间友好相处, 实际上也

 不尽然。

 有人提到西藏的中部藏区, 也就是卫藏地区, 很早就没有很多木头了,所以当时有些派别之间冲突的起因就是为了 争抢木头。

 怎么抢呢? 我打败你,把你的寺院拆了, 木头拿来建我的寺院。

 还有, 格鲁派长期以来受噶玛噶举派的压制, 差不多两个世纪一直受压, 后来格鲁派联合了蒙古人固始汗的势力, 曾经很残酷地镇压过噶玛噶举派。

 后来因为格鲁派影响太大了, 不管是政治还是宗教, 它的影响实在太大, 引起了其他教派的不满。到了18世纪, 西藏曾经出现过一个“宗教圆融运动” , 又叫“利美运动” 、 “不分派运动” , 这个不分派运动实际上是其他各个小教派联合起来反对格鲁派一家独尊, 所以, 西藏各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是一直有的。

 从这个角度, 说达赖喇嘛从来就是西藏的宗教和政治领袖是不对的。

 实际上西藏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宗教领袖, 宁玛派绝对不会认为达赖喇嘛是他们的宗教领袖, 噶举派也不会认为他是宗教领袖。

 达赖喇嘛不能代表全西藏, 因为西藏有很多不一样的教派。

 三联生活周刊:

 所以, 宗教的发展其实一直与政治密切相关?

 沈卫荣:

 五世达赖以前, 达赖喇嘛并没有任何足以号令全藏政治影响力。

 后来五世达赖到清朝朝贡, 和中央建立了关系, 又得到蒙古固始汗的支持, 才慢慢兴起,开始有政治影响。

 在这以前, 格鲁派一直是被噶玛噶举派欺负的。

 五世达赖喇嘛后, 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进一步加紧, 六世达赖喇嘛实际上是被清朝皇帝废掉的,害死的。

 五世达赖以后, 宗教领袖很多是中央政府直接扶植起来的。

 中央政府支持西藏的某一派是有历史的, 最早萨迦派是跟元朝, 明朝是噶玛噶举派。

 到明朝后期, 中央政府对西藏影响比较小, 三世达赖喇嘛曾经尝试通过蒙古王子俺答汗推介而寻求明朝中央政府的支持, 但被当时的宰相张居正拒绝了。

 后来五世达赖喇嘛可以说是自己找上门的, 他直接和清政府建立了联系。

 五世达赖喇嘛使得西藏有了一个有效的地方政府机构, 而清中央政府对西藏有主导权。

 宗教的发展没那么纯粹, 宗教里面的斗争都很残酷。

 内部要靠外部支持, 外部也要靠内部来实现对西藏的统治。

 格鲁派的宗喀巴属于宗教改革派, 在宗教上影响力一直很大。

 达赖喇嘛能做成这么大的一番事业, 当然跟他的宗教影响有关系,我们不能说达赖喇嘛完全是清朝皇帝扶植上去的, 实际上他们双方是互相借势的。

 三联生活周刊: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最近几年非常“红” ,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子?

 沈卫荣:

 他是个很可怜的人, 20多岁就死了。

 他是康熙皇帝、 蒙古的拉藏汗和五世达赖的亲信桑结嘉措之间相互斗争的牺牲品。

 仓央嘉措是桑结嘉措立的,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 桑结嘉措15年秘不发丧, 康熙皇帝偶然得知消息后, 非常生气。为了惩罚桑结嘉措, 认为他立的达赖喇嘛不能作数, 所以要求把仓央嘉措押解到北京。

 在押解途中, 路过青海他就死了, 实际上应该是被害。

 后来有传说说他失踪了, 或是出家了, 但那也都是出于一些不愿意他这么死去的主观愿望胡编的,

 有人说他辗转到了内蒙古阿拉善, 建立了南寺, 又变成活佛, 流传了下来。

 实际上, 历史上的达赖喇嘛没几个活到成年的, 所以他们转世的频率特别快。

 从五世开始到后来, 只有十三世是真正掌握了政治权力的, 这已经是到了民国时期了。

 三联生活周刊:

 你怎么看待仓央嘉措情歌的流行?

 沈卫荣:

 这多半是目 前汉人, 特别是有“小资” 情调的人想象出来的, 多半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了 所谓的仓央嘉措情歌中去了 。

 目 前流行的一些六世达赖情歌无疑是伪造的。

 我仔细地读过他的原作, 好像一共是63首, 从文字到内容都很简单, 最初是于道泉先生翻译的。

 事实上, 这些被称为情歌的东西是不是六世达赖喇嘛本人的作品也很难说, 在我看来, 这些诗歌很有可能是民间流行的一些歌谣, 它们不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写出来的。

 一般藏传佛教上师们的作品都涉及佛教义理, 文字都极其典雅, 而仓央嘉措的情诗都特别平直, 就是民间那种直抒胸臆的风格, 甚至很难把它们称为情诗、 情歌什么的。

 我是读古藏文的,但在仓央嘉措的作品中并没有读出目前大家争相传颂的这些东西。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打着仓央嘉措的名义推销那些富有“小资” 色彩的东西? 这个现象值得研究。

 实际上是把我们的梦想, 把人类对爱情的追求, 把我们对失落了的过去的怀恋, 全部都寄托到了六世达赖喇嘛身上。

 目前大家对六世达赖及其情歌的热爱真的是非常现象级的, 非常有意思。

 被标签化的密宗 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从现在的藏传佛教上还能看出多少印度的影响?

 沈卫荣:

 藏传佛教的最典型特征是密教, 而密教的教法和修行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以前对密教的来源有疑问, 很多人说密教可能就是汉地的道教, 但这种说法越来越不可信了。

 后弘期西藏所传的跟密教相关的传承都是印度的, 当然西藏对它们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 因为印度本身的佛教传统到13世纪就没了 , 而在西藏却一直发展了 下来。

 现在要研究密教, 尽管源头是印度的, 但研究密教的重心必须在西藏、 必须用西藏的文献, 因为它们在印度已经消失了 , 留下的文献也很少。

 有西方学者认为, 西藏对世界精神文明的最大贡献, 或许也是唯一的贡献就是密教。

 如前所述, 虽然密教最初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但它的发展和流行是在西藏,修密教的人不会去印度, 都要去西藏。

 藏传佛教前弘期是显教, 和我们汉传佛教没有特殊区别, 后弘期才传密教。

 藏传密教形成的地域并不仅在现在的西藏, 而是整个西域, 特别是敦煌那一带。

 今天西藏佛教文化里面多少是印度的成分, 多少是汉地的成分, 多少是西藏自己的成分, 很难划分。

 但毫无疑问, 印度对西藏佛教文化的影响是最深的, 所以西藏有些后世的佛教史家甚至都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印度人, 说成是释迦家族的后裔, 这当然只是佛教徒的一种狂热的说辞, 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历史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

 简单说,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沈卫荣: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实际上同属于大乘佛教, 是大乘佛教的两个不同支派, 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一致的, 只是汉传佛教重显乘, 藏传佛教重密乘。

 当然,汉地佛教里面也曾有过密教, 但按藏传密教徒对密教的四分法来看, 汉传密教还是比较基础的, 比较高档的密乘修行都只出现于藏传密教中。

 大家知道, 佛教有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小乘佛教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而大乘佛教说的是普度众生。小乘佛教就是你自己修行, 得道成佛就是成为罗汉, 东南亚佛教比较多这样的。大乘佛教说, 即使你自己修行不成功, 还可以有菩萨来拯救你, 你只要每天念诵“南无阿弥陀佛” , 念诵观音大悲咒等, 到你死的时候还有菩萨会来救你, 可以带你去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享福。

 大乘佛教说你这一辈子修习佛教就可成佛, 即即身成佛; 而小乘佛教徒则至少要修七辈子才能成为罗汉。

 密教则更进一步。

 一般的佛教徒重视的是戒除贪、 嗔、 痴这所谓三毒, 这样就可以成佛, 而密教则不一定需要戒除贪、 嗔、 痴, 而是要把贪、 嗔、 痴作为成佛的道路, 成为修行的一种方式, 这样可以更快地成佛。

 密宗的修习是成佛的一条捷径, 于是, 喝酒、 双修等表面上看起来和贪、 嗔、 痴相关的东西实际上都变成了密教修行的一部分, 这是密教和显教的根本性不同。

 密教在唐朝的时候在汉地也有过传播, 也曾有密教仪轨流传, 但后来就失传了, 故在汉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密教的传统。

 而藏传佛教接受和发展了印度密教的所有传统, 例如, 瑜伽女的修法、 男女双修等各种属于比较高级的密教修法, 只有在藏传佛教里有。

 这些修法在印度也是到了9世纪左右才比较流行的, 而那时候汉传佛教已经停止从印度输入了, 所以汉传佛教中没有这些内容。

 藏传佛教的传统是11、 12世纪形成的, 但它们自12世纪开始就在西藏以外的地区开始传播, 它们先是在党项(唐兀)

 西夏人中间传, 在回鹘(畏兀儿)

 人中间传,13世纪开始又在蒙古人中间传播。密教在西藏以...

篇七: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极乐愿文大疏》 ? 对此你有何感想?

 2.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者, 为什么 要祈祷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和莲花生大士?

 3.在造论之前, 作者为什么要顶礼上师? 在上师广积二资时, 弟子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

  4.打扫经堂有何功 德? 你怎么 看待扫地这个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 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从今天开始, 我们共同学习《藏传净土法》, 也即《极乐愿文大疏》。

 大家都知道, 法王如意宝一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将所有与之结缘的众生都引往极乐世界。所以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极乐法会共修净土法, 以让四众弟子共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菩提学会的佛友在学完《入菩萨行论》 之后, 很多人积极报名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 即《极乐愿文大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和《般若摄颂》。

 作为我本人来讲, 我深表随喜, 因为净土法门与密宗法或空性法结合起来修持, 其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 故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样殊胜的学习机缘。

 在汉传佛教当中, 学习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 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也极为重视净土法门, 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一定要宣讲净土法, 而且其弘扬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虽然我以前也宣讲过藏传净土方面较为简短的教言, 但要让广大佛友真正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

 强烈意乐, 及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亲见阿弥陀佛的金颜, 可能短时间的学习并不足够, 所以我们才这样安排, 由此大家也能明白我们的初衷与目 标。

 此次传讲《极乐愿文大疏》, 我本人非常欢喜, 因为自 他众生皆可依此善缘而种下往生极乐的殊胜善根。在我一生当中, 这是第二次传讲此法, 以后有没有第三次传讲的因缘也不好说, 所以对自 他来讲, 这样的机会都非常难得。

 如今我将此法的传承供养给诸位道友, 希望大家都能善始善终, 也就是说一定要圆满传承。

 如果中途因 种种违缘致使传承不圆满, 那就应通过光盘或Mp3 来补上。我也祈祷上师三宝和空行、 护法赐予加持,无论如何本法一定要传讲圆满。

 当然, 通过光盘或 Mp3 能不能得传承或补传承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但我认为, 通过广播的现场听受与通过光盘来接受佛法, 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前者能获得传承, 那后者也应该可以。

 当然, 依靠光盘传授佛法完全可以延续法脉, 这也非我所能肯定, 因为很多因果的道理非常深细, 以肉 眼或分别念根本无法衡量。

 但一般来讲, 若你有获得某法传承的强烈意乐,而其他因缘又不具足, 此时如果自 己具有清净的信心,那通过光盘或 Mp3 来获得传承也应该可以, 其理由我以前也讲过。

 本来这次我想讲《极乐愿文》, 但考虑到菩提学会道友的实际情况, 即大家有很多道理需要了解, 而《极乐愿文大疏》的内容又异常丰富, 所以还是决定宣讲 《大疏》。

 再加上, 通过《大疏》 的学习, 能使大家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念, 以及对藏汉佛教为主的世间一切佛法互不相违生起不可夺的定解, 鉴于此, 我也不得不再次宣讲此疏。

 所以, 大家一定要珍惜此次学习机缘,我也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大疏》 作详细宣讲。

 想必大家都知道,《极乐愿文》 乃乔美仁波切著,《极乐愿文大疏》 为喇拉曲智仁波切造。

 两位尊者的传记俱载于《藏传净土法》 中, 其中简略介绍了两位大德从出生至圆寂之间的主要人生经历。

 其实, 在学习任何

 一部论典时, 了解作者都非常重要; 如果佛友们能通过传记对两位作者有所认识, 相信大家一定能坚信:

 学习这部论典的意义极其深远。

 在藏传佛教中,《极乐愿文》 及其《大疏》 一直为历代高僧大德和广大信众所重视, 不管是在卫藏还是在康区, 或者说安多, 它们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弘扬, 至今仍延绵不断。

 对于藏族同胞来讲, 不会背《极乐愿文》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很多在家善男信女每天至少都要念诵或背诵一遍, 在各地举办的极乐法会也都要念诵此愿文, 而法会的举办也要按《大疏》 的要求来进行。

 可见,我们有缘听受这部论典, 确实是千百万劫积累资粮的善果。

 下面我们正式宣讲《极乐愿文大疏》。

 “顶礼上师阿弥陀佛!” 此乃由藏译汉前所加的译礼, 并非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造《极乐愿文大疏》 时所作的顶礼。

 在造论之初, 作者首先顶礼、 立誓, 也附带宣讲举行极乐法会和听法前所应做的准备工作; 接着宣讲闻法方式, 也附带宣讲闻法的重要性等内容; 最后宣讲所讲之法, 即详细解释《极乐愿文》 的颂词。

 首先宣讲顶礼与立誓。

 “顶礼观世音菩萨!

 ” 这是作者向自 己的本尊所作的顶礼。

 “以大悲心发胜菩提心, 以大精进究竟二资粮, 以大智慧现前四身者, 三世一切佛前敬顶礼。” 此乃作者顶礼三世诸佛。

 意谓:

 三世诸佛最初都先对无边无际的众生生起大悲心, 尔后在大悲心的推动下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之后以大精进于三大、 七大乃至三十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 中, 行持布施、 持戒等六度, 从而广积福慧二种资粮; 在圆满五道十地后, 以大智慧(证悟人法二无我的智慧)

 现前法、 报、 化、 本性四身的果位; 在这样的三世诸佛面前, 作者我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至诚顶礼。

 《普贤行愿品》 亦云: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

 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所以,我们亦应随学作者及普贤行愿, 经常在十方三世一切人师子前恭敬顶礼。

 其实, 这样顶礼的功德无量无边, 佛经中云:

 与佛在世时在佛前顶礼相比, 佛不在世时在佛像前顶礼或以观想的方式于佛前顶礼, 此二功德正等无异。

 作为佛教徒, 在吃饭、 睡觉乃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首先顶礼或忆念佛陀, 这至关重要。

 当然, 随顺世间先做放鞭炮等仪式, 或先说“各位来宾、 各位领导” 之类的礼貌之词, 这也未尝不可, 但最重要的就是要顶礼或忆念佛陀。

 作者于造论之初首先顶礼佛陀, 其目 的是为了表明自 己的本师不是外道祖师, 而是断证圆满的佛陀, 当然这也是在说明自 己的身份; 另 外, 这也是为了获得佛的加被, 以使造论顺利圆满。

 “成就无量如海大愿力, 名号赞声光遍诸世界, 令无数众现见殊胜刹, 阿弥陀佛尊前敬顶礼。” 此乃作者顶礼阿弥陀佛。

 往昔, 以法藏比丘为代表的无数阿弥陀佛前世, 曾在世自 在王等如来前, 为无尽众生发下了四十八大愿为主的无量大愿, 之后通过六度万行圆满成就了一切所愿, 现已成佛且正以清净刹土无余陶铸一切众生; 而一切欲往生者, 皆可通过念诵他的名号来往生彼刹, 因此阿弥陀佛的名号遍布十方世界, 且受到广泛称扬。《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 云:

 十方诸佛时时刻刻都在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

 阿弥陀佛能将无数有缘众生引往极乐国土, 令其现见阿弥陀佛的金颜和净土的庄严, 他不可思议的发心和加持, 在十方三世诸佛中极为罕见, 所以作者于阿弥陀佛尊前三门恭敬顶礼。

 相比诸佛刹土, 极乐世界往生易而成就高, 所以藏汉佛教各寺院皆普遍弘扬净土法门, 可以说无论哪个传承都没有不学净土法的。

 但一些对佛教并不了解的孤陋寡闻者却说, 藏地只学密法, 汉地只学禅宗、 净土, 其实这只是个人的偏见, 并非实际情况。

 因此, 大家一定要了解阿弥陀佛是浊世众生的最胜依怙, 其愿力、 功德和加持不可思议。

 “方便大悲自 性观世音, 智慧密藏之主大势至, 获

 无二金刚身莲花生, 有寂庄严三尊赐吉祥。” 此颂乃作者顶礼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和莲花生大士。

 顶礼方式有多种, 如证悟见解、 三门恭敬、 赐予吉祥、 克胜诸方等。

 此处, 作者是以祈祷三位尊者赐予修净土法门者身口意吉祥的方式来顶礼的。

 颂意是:

 十方诸佛大悲心的总集是观世音菩萨, 他在利益众生方面具有广大方便, 是大慈大悲的自 性; 十方诸佛的智慧密藏主是金刚手菩萨, 也即大势至菩萨;证悟智慧与方便无二无别, 或者与观音、 势至二菩萨无二无别, 或者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获得如此金刚身者是莲花生大士。

 这三位尊者对希求往生净土者非常重要。

 就像要亲近国王, 就必须与大臣搞好关系一样; 同样, 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 也应祈祷三大尊者。

 虽然阿弥陀佛与三大尊者, 并不能以国王与大臣的关系来看待, 但在显现上也有比较类似的缘起。

 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认为, 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应好好祈祷这三位尊者。《极乐愿文》 亦云:

 阿弥陀佛右手放光化现无数的观世音菩萨,左手放光化现无数的度母(也有说是大势至菩萨), 心间放光化现无数的莲花生大士。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祈祷三位尊者。

 另 外, 一些伏藏品和论典中都说, 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

 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的祖师, 阿弥陀佛才是净土宗的上师, 故修学净土者不能祈祷莲花生大士。

 现在有个别人说, 学密宗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教理根据。

 今天我接到一位居士打来的电话, 他说有人说他是净土宗的根机, 不是密宗的根机, 所以他很想从密宗退下来。

 我回答说:

 佛陀曾说, 只有我及如我者才能了知对方的相续, 其他人并不能如实了知。

 所以, 如果有人问我:

 我是不是密宗的根机? 我只会说:

 我的肉 眼根本看不出来。

 而那人知道你是学什么法的根机, 那他肯定是大菩萨, 因为其他身份都不能如实了知别人的相续。

 有些人说:

 不能杂修, 一心念佛才能往生。

 对个别人来讲这确实很好, 但所有的人都一概而论恐怕也不行。

 而且, 净土经典并没有强调不能学其他的法, 也没有所谓的不能杂修、 杂学的说法。

 藏地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 汉传佛教的净土经典在藏传佛教基本都有, 这些经典我都反复看过, 但里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教证。

 如果没有教证作为依据, 那往生净土这种甚深的道理, 我们就不能以自 己的想象来解释。

 我想, 某些人肯定不知道别人的根机, 只不过听过一些上师的讲法, 然后就以自 己的理解到处宣扬。

 当然, 你自 己这样专修也未尝不可, 但中断别人的善根, 甚至对莲花生大士的密法传承也加以毁谤、 舍弃的话, 那就非常可怕。

 的确, 藏传密法非常殊胜, 但我们也不会说, 你只能学这个法, 其他任何法都不能学。

 虽然这样说后, 自己的弟子可能会更“忠诚”; 但在不知道他人根机的情况下,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这样随便发言

 所以, 希望大家一定要广闻博学, 并真正了解往生净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因缘, 当然这一定要有经典的依据, 并不是哪一个人说了就算。

 现在, 有些人把莲花生大士看作一位比较出名的老师, 或者比较有智慧的博士, 这充分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 不过, 在这样的前提下生起这样的分别念也情有可原, 但我们确实应该了解佛教的真实历史。

 其实莲花生大士的加持无与伦比, 如今藏传佛教能如是兴盛, 很多伏藏品和论典都说, 这就是莲花生大士的加持。

 对此我深信不疑, 因为在广大的藏地, 佛法至今尚能完好无损地存在, 而且还不断涌现往生者或成就者, 那除开莲师的加持之外, 谁还具有这样的威力呢?这一点, 学过藏传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

 “依止何者尽除诸劣意, 救度三有众罪之黑暗, 指示稀有殊胜善道者, 无等诸上师前敬顶礼。” 这是作者顶礼自 己的诸多传承上师。

 意思是说, 只要能如理依止具有法相与功德的上师, 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劣意必定会清净无余, 以上师的方便, 三界可怜众生皆能远离

 身口意的罪业黑暗, 故于开示极稀有的殊胜解脱妙道的无等诸上师前, 作者恭敬顶礼。

 相比上师, 父母、 领导、 梵天、 帝释天都不能为我们开示解脱妙道, 所以上师的功德和恩德无与伦比, 因此大家应该从心坎深处对上师生起感恩之情。

 在三千大千世界中, 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替代上师的恩德, 谁也无法与上师相提并论。

 如果没有上师开示出世的妙道,我们将始终在轮回中漂泊, 从而感受无量的痛苦。

 所以,凡是感受到佛法的滋养与温暖的人, 都应不断感恩自 己的上师, 因此作者也于诸传承上师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圣者观音化身乔美尊, 所著愿文妙论如意宝, 赐予无数有情胜利乐, 应如佛语百般赞颂之。” 此颂顶礼乔美仁波切, 也极力赞叹《极乐愿文》。

 这里是说, 乔美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当然这也为人们所共称。

 我记得《乔美仁波切密传》 中, 对他从小到 52 岁之间的修行经历讲得非常清楚, 如有幸饱览一定会对尊者生起极大的信心。《密传》 中说, 他 5 岁就对心性有所认识, 在 6 岁时看了《米拉日 巴道歌集》 后, 就能安住在泯灭八识的深度寂止中, 即使与人交谈也能安住于乐明无念的境界……总之, 他具有许多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修行境界。

 乔美仁波切以无比广大的愿力所造的 《极乐愿文》,就像如意宝一样, 它能赐予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最胜利益。

 自《极乐愿文》 传世以来, 它便在藏地家喻户晓,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甚至很多文盲每天都要背诵《极乐愿文》, 其普及率之高罕有能比肩者。

 过去是这样, 现在也是这样。

 而在汉地, 除了《六祖坛经》之外, 像这样为各宗各派广为推崇的教言还很少见到。故大家应如如意宝一样爱重此论。

 正因为此论能利益千秋万代的众生, 无数众生依此皆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故作者高度赞叹它的功德, 可以说它跟《金刚经》、《般若摄颂》 等佛陀亲宣的金刚语没有任何差别。

 如果大家能在平时或法会中认真念诵,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表面上看,《极乐愿文》 不过八

 九十个颂词, 似乎谁都能写, 可能有些傲慢者还会认为,我写一千个颂词也没问题; 但实际上, 二者的价值完全不相同, 可以说就像黄...

推荐访问: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可怕 藏传佛教 可怕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