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3篇

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6

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3篇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 中国奇迹密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万众一心、激动人心的伟大斗争。我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3篇

篇一: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

奇迹密码人民至上心得 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万众一心、激动人心的伟大斗争。我国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全球抗疫的中国奇迹。党中央制定了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制胜战略,它们为什么能够运用、能够奏效?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2 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形成了感召人心的价值磁场和动员人民的号召力量,为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夯实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条主线贯穿党的百年历史。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正因如此,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战争战略,才能激活战争威力之最深厚根源。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人民始终是最有力的支持、最充足的底气、最强大的力量。

  这次抗疫斗争,人民至上的最高价值准则与人民战争的基本制胜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转化,成为中国奇迹的密码,成为党的初心使命和党的制胜法宝一体化的新时代样本。

 人民在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个“第一位”是通过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资源配置、重点救援地区,全面真实细致地体现出来的。中央统一指挥,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都绝不放弃。疫情发生以来成功救治的最大患者 108 岁,湖北治愈的 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3000 多位,为了抢救一位 87 岁的老人,身边十几位医护人员连续忙碌了几十天。这是因为,党和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坚定不移恪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价值准则。人民至上,因生命至上而感人至深、令人信服;生命至上,因人民至上而立足普遍、更具正义。

  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既靠科技力量支撑,更靠构筑人民防线。切断传染源,降低感染率,必须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管控举措,这就需要广大群众自觉服从、尽力配合。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奉献,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各个方面的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很多行业和岗位的人员,如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物资供应、网络电信、消防救援、保安快递等,必须

 冒着感染风险,在岗在位,保证社会正常运行、满足生活必需。病毒无情,毫无防备的疫情让很多企业和劳动者承受损失。但他们为国分忧、等待回暖,表现出了战胜困难的坚韧毅力。特别是广大党员作为群众的带头人和模范代表,身先士卒、顽强拼搏、做出了好样子。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依靠 14 亿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依靠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心、全力支持,依靠无数平凡人物的坚持坚守、分忧担责,取得了载入史册的战果战报。

  疫情防控再次证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打赢人民战争。党只有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人民才能与党同心同德,把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为之奋斗不止。一个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党,就能永不脱离群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篇二: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

近人第 2 季第七集 自强不息日日新观后感(4 篇)

  平语近人第 2 季第七集 自强不息日日新观后感 第一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频繁谈起创新,提及频率超过千次。不管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创新观念早已成为世界发展、国家强大、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关键词。可以说,创新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启示着现在与未来。

 以新视角“对话”过去,在“温故知新”中“吐故纳新”。广阔的世界视域孕育了一部不断养成的习惯史,心怀国之大者的问题视角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源。过去与现在绝非割裂开来的二元对立,而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永续绵延。《诗经·大雅·文王》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是过往的一个旧邦,其使命却是不断自我革新、开拓创新。历史并非恒定的苦难史,而是凝结人类辛勤与智慧的血汗史与奋斗史,创新不仅是时代演进的注脚,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尺。作为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国人民用创新思维谋发展,以创新行动开新篇。从古代的“四大发明”、恢弘建筑到如今的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具象化的事物在不断更新中造福着家国,惠及着人民,也必将对优秀的传统进行传承,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创造更伟大的奇迹。

 ?

 以新行动“回答”现在,在“领异标新”中“与日俱新”。世界上没相同的两片树叶,却相同的使命指引和奋进目标,创新是世界发展的共识,也是全球人民心之所向、力之所聚的共鸣。如何在创新中求同存异是关键。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建设等重大工程部署正是这个泱泱大国最直接的行动体现。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多边主义的深刻践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各个国家相互寻求帮助理解、共同开展和平对话、一起谋求发展进步的思路越发清晰,这些都取决于行动上的创新,离不开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相辉映与万象更新。这也是《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深重体现,唯不断革新,事物才会一直前进,人类才会以实际行动展现更多价值。

 以新观念“畅谈”未来,在“气象一新”中“新益求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的体量来断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人才的驱动。未来更加需要新观念来勾画,新发展理念便是擘画未来的光之信标。可以看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居于首,重要性不言自明。这也表明,抓住创新,就抓住了掌握命运、掌控未来的“牛鼻子”。《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贯彻创新理念,走对创新路子,就要更加笃定向往卓越、追求进步、力争上游、驰而不息的进取姿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死其犹未悔。”过往皆是创新拂过的“历史战绩”,未来也是创新贯彻始终的“进行时”,置身于时代前沿,更要以创新观念、自立自强来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接续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以此在求变中答时代之所问,在求新中谈未来之所变。

 平语近人第 2 季第七集 自强不息日日新观后感 第二篇: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正在热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力,形之所以奋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个金句伴随着精彩的讲解、释义,让我们深深领略了古代先贤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创新驱动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国的创新成果令世人瞩目。我们要深刻领悟创新之道,探寻我国创新浪潮蓬勃发展、科技事业欣欣向荣的力量,并将这些力量共同传承下去,以形成磅礴的伟力,全力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古代圣贤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原动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古代先贤们早就提出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等思想和理念,关创新的著作更是枚不胜举,如集哲学、物理学、数学为一体的伟大著作《墨经》、记录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等。前蔡伦反复试验、研制终成“蔡侯纸”,后李时珍为辨药材本性而亲自尝试终著《本草纲目》,古代圣贤们凭借创新精神、创新智慧,从思想学术到文学艺术,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创造了一项项伟大的成就。现在,我国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传承古代先贤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很大关系,这是“新新”向荣的“原动力”,我们要使用好这一宝贵的“原动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赋能加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新新”向荣的“牵引力”。在《平“语”近人》节目中,围绕为什么要创新,思想解读人指出,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大而不强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在这份初心和使命的牵引下,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依靠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将取得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我们

 “新新”向荣的“牵引力”,步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群众观,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创新之路是别人没走过的路,创新之事是别人没做过的事,创新之法是别人没想过的想法,艰难、未知就是创新的内在属性。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经历 190 多次失败方得“青蒿素”;全体北斗人经过几十年不断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问世。无论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还是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家,无不是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面对技术上的瓶颈、研发的荆棘载途,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驱动下,不断地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最终取得了骄人业绩。“只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就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内驱力”,我们要在创新之路上,继续运用此力克服艰难的干扰、突破思维的桎梏、抓住创新的机遇,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古代圣贤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牢

 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这些“新新”向荣之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让我们共同用创新智慧来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平语近人第 2 季第七集 自强不息日日新观后感 第三篇: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随着《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的播出,“创新”一词迅速被顶上热搜,成为各领域高度关注的紧俏话题。节目围绕“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三个话题,来展示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通过引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个典故,来诠释自主创新、攻坚克难。

 练就“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步步为营”的“绣花功夫”,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时代豪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拥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从思想学术到文学艺术,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华丽地铸就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当代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奇迹,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前所未地迸发出来。身处新时代,面临国内国外新挑战新机遇,广大年轻干部要以党建为引领,厚植党建优势,勤思考勤专研,稳扎稳打,实现创新攻关,汇聚新时代发展新动能,推

 进创新引领基层治理。

 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破浪前行”的“必胜决心”,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继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和部署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创新引领时代风尚,把控时代节奏。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新进展,是攻坚克难、默默付出的无数建设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

 激发“持戈试马,上马持缰,策马扬鞭”的“雄心胆量”,扬“乘风破浪弄潮头,不忘初心遍九州”的“时代风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要勇作“新时代的弄潮儿”,要攻城不怕坚、苦战能过关的必胜信念,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执着勇气,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可实现小步快跑,开创时代新样本,是集科技、智慧、国情为一体的体制机制转型,是国家民族繁荣昌盛、勇立潮头的“源头活水”,不但要下“狠功夫”“硬功夫”,还要“智慧”,“巧劲”,用创新智慧来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

 平语近人第 2 季第七集 自强不息日日新观后感 第四篇:

 最近,《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的主题是“创新”,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从清朝落后挨打的弱小国家,走向引领世界发展的世界强国,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绝境低谷,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数不清的人间奇迹。究其原因,创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任何人而言,创新是自我提高的内生力量,是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创新,意味着抛弃过去重新开始,在思想上需要对原的思维、观念等进行摒弃,打破固的思想禁锢,走出“舒适圈”“安乐窝”。欲创新,必须秉持创新的思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要克服“年龄大了,不想去学;学历高了,不需要学;条件差了,不能够学”的错误观念,要如饥似渴的求知热情和激情。正所谓“博闻强识”“见多识广”,只改变了自身想法,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寻找到创新的源泉。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能将“创新”喊得满天响,而在想法上还是沿用一些“老路子”。要大胆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打破传统的桎梏,迎难而上、敢想敢做,努力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和一种意识。

 ?

 创新,需要敢为人先的敢闯精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如果没敢为人先的敢闯精神,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敢动真碰硬,终将一事无成。如今,我们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要本领不够、才干不足的紧迫感,要敢于探索的意识、敢于创新的魄力。正如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的,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一点身先士卒的意识,没一点舍我其谁的气魄,在任何领域都不可能干出一番新天地,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创新是一种在未知领域内的尝试和探索,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需要担当作为的实践能力。“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创新,人人趋之若鹜,但能否成功、是否效,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要正确认识一个创新成果,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以担当作为的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实践、总结,不怕失败,敢于动脑筋将创新性理念、创造性想法付诸于实践中、见诸于行动上,做思想上的解放者、身体力行的先行者,树立大胆探索意识,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商业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开启工作的新局面,在改革创新中展现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奋发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

 历史检验的成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增添助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没创新,工作就会一潭死水,事业就会停滞不前。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创新的敏锐性,始终将创新作为奋斗的新目标、新方向,时刻走在时代前列,创造不愧于时代的功绩。

  ?

篇三: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

/p>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一

  党史学习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经常回忆,深入思索,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

 .

  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 APP 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二

  从五四精神看最美五月天

  眼前的五月最美,归燕衔新泥、枝叶添新绿,鸟碟翩跹、新意无限。可当我们沐浴春光之时,思绪被牵回 1919 年那个五月里,会发现更美的是那五月的炽热青春、青春

 .

  的激昂奋斗、奋斗的无限豪情。值国家危难、内忧外患之际,3000 多名学生不顾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口号,誓死力争,奋起救国。自此,五四运动惊雷一起,历史便有了新机遇,国家有了新希望。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是五四时期无数青年对民族独立的强烈呼唤。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那时起,青年一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深刻的把握,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准确的判断、对国家前途命运是否光明有了清醒认识。他们大胆提出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导民主和科学,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由此应运而生,它开辟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习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也是抗战岁月里无数青年对和平的忘我追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数年的抗战。战争的残酷吓不倒

 .

  中华民族,我们党以远见卓识和广阔胸襟,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找到符合国情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实现国共合作,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救国。在这段抗战史中,我们清晰的看到青年的力量,寻到他们奋斗的轨迹。林海雪原,弹尽粮绝,杨靖宇牺牲时才 35 岁;日寇面前,宁死不屈,赵一曼牺牲时才 31 岁。耿耿爱国心,深深民族情,抗战时期的青年先辈们用高风亮节和不惧牺牲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民族气节。正是靠这种精神和气节,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抗战动力,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今天五月的万物更新,还是和平年代无数青年在强国道路上的奋力登攀。沧海桑田,时光流转,奋斗不止,“一带一路”战略绘就经济全球化大美蓝图,扶贫攻坚爬坡过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迈入新天地,新时代我们有新成就,也有新机遇,更面临新难题、新矛盾。看今天在社会的角角落落,在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保平安促民生的方方面面,无不闪现着青年一代的身影。守岛 32 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才 26 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才 33 岁,北斗团队得平均年龄才 35 岁,凉山扑救山火牺牲的指战员们平均年龄才 23 岁。社会发展进步的画卷处处留下青年一代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

 .

  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先辈叮咛我们珍惜机遇,历史警醒我们长须自强,新时代呼唤我们勇于担当。时代潮头浪更高,借着这最美五月天,广大青年当身体力行,以更高的眼界、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魄力,投入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当中,让五四精神与鸟碟一起翩跹起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三

  你我之青春 便是中国之青春

  朋友,你是否想过,我们自己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为正是千千万万的渺小普通的你我,汇聚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所以你我之状态,便是中国之状态;你我之奋进,便是中国之奋进;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青春之于人类,如灵魂之于躯体。那是阳光,是生机,是成长的风雨砥砺。蓬勃而上的动力,催促着这世间的一切迈步向前。人们总是很珍惜生命中的这段时光,因为青春难再,我们无法延长这份美好,却能够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比如,将你我的青春,融入时代发展与祖国建设。

 .

  思绪如宣纸上的墨痕慢慢润染开去,我想到了青春的意义。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青春在此便是奋斗。要有“无我”的奋斗精神,丢掉沽名钓誉的想法,舍弃急功近利的企图。心怀“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坦荡与无私,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去努力拼搏,那种畅快淋漓,才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我又想到了杨沫的《青春之歌》,在那个国将不存、民族危矣的年代,林道静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青春在此便是爱国。就如高尔基那黑色闪电般的海燕,任凭暴风骤雨,依然高傲向前。还有《红岩》中那一个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在面对反动派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时的大义凛然,那是怎样的悲壮与正气浩然。谁人不爱惜生命?哪个是钢筋铁骨?但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为了革命夺取最后胜利,他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人生而柔弱,但信仰使你我坚强。没有什么比充满爱国情怀的青春更有力量,那是蓬勃的朝阳,是生命的晨光!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一年让我们深刻领悟,“逆行者”这个名词温暖、勇敢、博爱的含义。在最危险的时刻,是党旗红、天使白、

 .

  橄榄绿……冲在最前面,用沉淀了几千年的坚毅无畏,为 14 亿中国人撑起一片天。这般青春,可谓潇洒,可谓磅礴,可谓勇之大者、义之楷模。

  还有那些为了防疫大局,放弃回家、就地过年的兄弟姐妹,今年的春节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你们的青春里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全体中国人对你们的感谢与祝福。你我携手,便只需笃定前行。青春如此绽放,何惧雨雪冰霜?

  百年恰青春,初心立党魂。历史跨入到 2021 年,我想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当年李大钊先生在撰写《青春》的时候,内心会是怎样的激荡豪迈。“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后来南湖红船扬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换得今朝春色满园。初心闪耀,使命在肩,我们始终向前。哪怕初定江山,也能立马横刀“三八线”;哪怕一穷二白,也能“两弹一星”树威严;哪怕百业待兴,也能改革开放谱新曲;哪怕疫情突降,也能众志成城克时艰……中国奇迹还在继续,因为共产党员的热血与青春永远赓续流传!

  记得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颂扬的是革命者积极乐观的精神。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胆怯,而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迈向一次又一次辉煌,这便

 .

  是中国共产党之青春。我党如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世界幸甚!

  青春是华美的,因为承载着远大理想;青春是激荡的,因为积蓄着磅礴力量。亲爱的朋友,不必唏嘘,何须慨叹。其实青春不会走远,它一直在你的信仰里、你的行动中,不论你是垂髫儿童,或是黄发老者,只要前行,便是中国之脚步!只要屹立,便是中国之脊梁!只要去热爱、去拼搏、去奋斗便是中国之青春!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四

  让“三分之一”注入党的事业强大活力

  “80 后、90 后”党员已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的这一结果,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生机和永葆青春的活力,党的肌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党的生力军持续壮大发展,党的事业永远朝气蓬勃。

  100 年前,一批有志青年汇集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最年长的不过 45 岁,最年轻的只有 19 岁,平均年龄只有 28 岁,此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些年轻人成立起来的。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青春的政党。正如党

 .

  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所言,是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从那时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中,总是集合了了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生命的 2000 多万烈士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瞿秋白、刘胡兰、董存瑞……无数年轻人为伟大事业献出青春和生命。正是无数优秀青年暗夜中的孜孜以求、探索中的前赴后继、前行中的不离不弃,才让我们党走过 100 年风雨历程,仍然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拥有青春的激情与魅力,让一个从只有 50 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 9000 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发展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担负着千秋大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之奋斗。100 年来,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无论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广大青年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党和人民事业必胜的信心,一颗红心向党,成为先锋队的一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务实的

 .

  作风,为党旗增光、让党徽闪光,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党的事业生生不息、滚滚向前,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汇集在党旗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地肩负起历史使命,无私奉献、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壮丽的奋斗之歌。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五

  解好时代“疑难题” 争当优秀“答卷人”

  去年,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够妥善处理好日常的常规工作,更是要有发现难题、直面难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通知》的精神为“航向标”,从工作中的“硬骨头”和“痼疾”中着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向重点和难题发出挑战,竞相争当优秀的时代“答卷人”。

 .

  力戒“耳目闭塞”,炼就洞察秋毫“火眼金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新变化新发展,需要领导干部们坚持好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问题导向”,深刻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方能对症下药。为此,党员干部既要准确识别国内外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又要深刻认识基层各项工作推进中的复杂问题和民生难题,做好化危为机的准备;同时,也要时常照镜自省,对照优秀楷模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转变以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对难题置之不理的处事方法,以敏锐...

推荐访问:新时代新奇迹观后感 观后感 新时代 奇迹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