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5篇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4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5篇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5 文章编号:1000-0000(2018)05-0025-15DOI:10.16469/j.css.201805003 体育科学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5篇

篇一: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文章编号:1000-0000(2018)05-0025-15 DOI:10.16469/j.css.201805003

 体育科学 2018年(第38卷)第5期 CHINA SPORT SCIENCE Vol.38,No.5,25-39,2018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Path, Institution

 and Mechanism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卢文云,陈佩杰

 LU Wen-yun, CHEN Pei-jie 摘

 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本质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要综合考虑历史、现实和国际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要理念先行,解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认识障碍;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破除制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共建共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建立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实施系列工程,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到实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由长期的分离状态向深度融合转变,需要构建相应的体制与机制,实现由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换。

 关键词: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路径;体制;机制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is to explore a road to promote health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 aim to solve these big problems relate to health in the long run and realize the target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s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theory logic, historical logic, reality logic and extraterritorial experiences logic. In terms of path selection to promoting deep fus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specifically,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on concept to solve the cognitive obstacles, deepen reform comprehensively to break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and mechanic obstacles, Co-construct and share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system to supply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precisely, establish regulations to benefit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fusion,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projects to practice the confusion.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 and mechanism for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to transform from long term discrete state to deep fusion state, so as to realize the change from compulsive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to induce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health; deep integration; path; institu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如何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解析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学理、历史、现实和国际经验几个方面的逻辑因素,提出我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及体制机制保障,以为国家的相关政策提供咨询。

 1

  关键概念厘定

  1.1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 要厘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首

  收稿日期:2017-07-28;修订日期:2018-05-04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大项目(2017-A-06)

 作者简介:卢文云,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Email:lwy807@126.com; 陈佩杰,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健康促进学,Email: chenpeijie@sus.edu.cn。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体育科学 2018 年(第 38 卷)第 5 期 26 先要明确“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各自的概念定义。目前对于“全民健身”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比较权威的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定义:“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20] 这只能说是对全民健身字面上的解释。董新光(2003)认为:“全民健身”对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事业和亿万人民的体育实践,是20世纪末期体育的热点和独具特色的社会现象;人们所使用的“全民健身”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全国人民来健身的字面意义了,而是“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战略”、“全民健身工作”等的代名词[2] 。从这个角度,本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是一项由体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覆盖全体公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全民健身相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大众科学地参与运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这一定义阐明了以下几个要点:1)全民健身作为民生工作,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2)体育行政部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实施主体;3)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4)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其关键是要引导群众形成科学的健身行为。

 关于“全民健康”的定义,目前也无比较权威的解释。但关于健康的定义,却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定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一般被定义为机体没有疾病,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无病即健康”。《辞海》对健康的解释为:“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人体各功能正常、器官系统发育良好、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3]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现代的健康观是一个整体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良好、躯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指病弱或疾病。这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解释。因此,“全民健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在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从实践上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为全面提高我国的全民健康水平,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使得健康不再停留于卫计委层面,而是上升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作为治国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纲要》中明确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9] 。综合全民健康的字面意思和实践表现,本研究把全民健康定义为:是由卫生部主导的、覆盖全体公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健康政策、法规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通过合理地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在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实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在内的全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全民幸福。这一定义阐明的要点包括:1)全民健康是国家战略,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2)卫生部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实施主体;3)全民健康的基本路径是共建共享,要求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3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4)全民健康的终极目标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重点要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实现健康公平;要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融合的基本解释为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21] 与“融合”相近的词有“整合”或者“合并”,它们之间的区别犹如物质形态的化学变化之于物理变化,“整合”或者“合并”只是事物之间的物理相加,“融合”则是事物之间发生的化学聚变。青木昌彦(2003)认为,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汇合,或者是向着一个点的运动,或者是几种不同事物合为一体。综上,融合是指事物(系统)之间的联系由联合或合并,向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的化学反应。其中,事物(系统)之间相互渗透、互为一体是融合的核心,本质是事物(系统)之间显现出某种“化学反应”,也就是融合效应。结合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定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民生工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过程;其中,全民健身要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和指向,全民健康要以全民健身为重要途径和手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本质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两者的融合具体阶段如图1所示。全民健身侧重健康的前端,即A、B和B/C段,涵盖体育锻炼、保健、养生等工作;全民健康侧重后端,即C、D段,涵盖疾病治疗、康复等工作;其中B/C段是两者融合的重点。

 从地域范围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两个系统要素间相互协同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资源在两个系统间的优化配置。从融合的具体内容看,包括宏观的决策层融合,主要指两个系统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厘定、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要融合;中观层面的管理层融合,包括资源配置、绩效评估、设施、组织、活动、人才、宣传、科技等方面要统筹;微观层面的操作层融合,包括运

 卢文云,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 27 动促进健康的具体方案、手段和方法上的融合和平台的建立,健身和健康行为干预计划、手段、方法上的融合和平台的建立。

  图1

  不同健康阶段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特征 Figure1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Integration at Different Health Stages

 1.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与机制界定 “体制”(institution)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4] 。机制(mechanism)的概念源于机械工程学科,现广泛用于社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机制”有4层含义:1)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也叫机理;4)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7]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机制是与实现一个系统运行有关的一切组织结构、方法、制度、规章、习惯等体系。理解“机制”的概念需把握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构成系统各个部分的存在是前提,只要系统存在不同的部分,就需要协调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运作方式。机制实质上就是联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运作方式,它或有形或无形,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对实现系统目标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体制与机制的关系看,体制指系统的结构方面,机制指系统的功能方面,体制决定机制,机制为体制服务。因此,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就是指有利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它主要回答谁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工作,如果有多个主体,它们之间内在关系如何,怎样把多个主体搭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机制是指把涉及融合的不同主体之间联系起来的方式,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实现融合目标和效应。它主要回答如何才能实现融合,是一种动态的方式。

 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逻辑 2.1

  路径选择的学理逻辑 从学理上讲,选择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首先要选择两者之间融合的关键出发点,进行以点带面的推进;其次要通过控制影响两者融合的关键要素,使融合过程不偏离应有的轨迹。在融合的关键出发点选择上要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者之间的关联出发考虑。首先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同一性,都是服务全体中国人民,都要求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覆盖。其次,两者的目标趋同,全民健身不排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目标,但其核心目标还是增强体质,维护国民健康;全民健康的根本更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保证健康公平、实现全民幸福。最后,两者在手段和方法上部分重叠,全民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健身行为、提高科学健身水平来实现;而全民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更为广泛,包括医疗干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健康环境创造等方面,特别是随着人类疾病病谱的变化,以及健康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到“疾病预防”的转变,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

篇二: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素材之时事热评:

 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目录:

 1. 健身吧!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 5 5 年计划

 2. 人民论坛网评

 | 全民健身,全民幸福

 3. 太阳鸟时评:以全民健身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4. 圆桌快评

 | 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5. 关注争金夺银,勿忘全民健身

 6. 荔枝网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正文:

 健身吧!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 5 5 年计划

  2021 08/04

 20:28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作出部署。今后五年,健身活动如何开展?活动赛事怎样举办?体育产业怎么发展?一起来看——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

 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16 名。

 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元。

 设施供给 新建或改扩建 2000 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

 补齐 5000 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 1000 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

 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

 赛事活动 开展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大会、全国社区运动会。

 持续开展全国新年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活动。

 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

 政府支持 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

 重点人群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

 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

 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体育产业 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促进体育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鼓励有条件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为目标做强做优做大。

 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

 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社会氛围 强化全民健身激励,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运动银行”制度和个人运动码,开发标准统一的科学运动积分体系,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

 人民论坛网评

 | 全民健身,全民幸福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丨 作者:淦宇 丨 时间:2021-08-05 丨 责编:唐华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也随之加大,“亚健康”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学会自我心态调节和工作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外,加强全民建身成为人民群众增强体魄和提升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全民健身应运而生,有力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筑起民族强健的基石。

 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

 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计划》提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等 8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体健康,还有效确保全民健身在国民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 1,其他是后面的 0,没有 1,再多的 0也没有意义。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需求,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目前,我国人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7.2%,越来越的人加入到每天锻炼 1 小时。从“不运动”到“爱运动”,健身运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锻炼热情,释放的强大正能量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国不断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健康是己任,全民健身是大任。随着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创造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大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和细化地方全民健身配套政策文件和规划措施,进一步降低参与建设、运营和改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制度性准入门槛,提升健身场所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夯实全民健身根基。另一方面,要将全民健身纳入地方政策内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会商研究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将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方丰富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健身”、居家健身等内容,全面拓展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奔跑追梦之路,需要全民健康作为有力支撑,在全民战疫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加强全民健身,更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者:淦宇)

 太阳鸟时评:以全民健身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2021 年 08 月 05 日 09:42:42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向秋 编辑:李雪艳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运动是良医”。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运动健身是主动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和基础。经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对健康体魄的追求、对生命质量的渴求更加强烈,更深刻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健身馆,勤奋运动、挥汗如雨的矫健身姿;小区内,健身器材间穿梭嬉戏的稚嫩童颜;公园里,太极拳、功夫扇勾勒出和谐美景;大街上,广场舞、健身操引领火热健身时尚;城市间,马拉松、万人健步走燃爆运动激情……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首次空场进行的奥运会,但场外关注热度并不低。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体操等中国队优势项目备受人们关注。这些全民运动项目受热捧,与中国全民健身的普及息息相关。在中国,健身操、瑜伽等项目成为时尚,跑步、健步走阵营日益壮大,太极拳、八段锦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如火如荼……参与人群与日俱增,活动项目逐步拓展,投入热情日益高涨,充分彰显了全民健身的强大魅力。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育运动不断激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强大正能量。《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更加便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 38.5%。全民健身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层次将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推进这项千秋大业的决心和魄力。随着《计划》提出的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等 8 个方面主要任务的实施,全民健身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群众参与健身的水平,以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抓落实,将全民健身事业进行到底。展望未来,国家富强、生活幸福、人民健康,必将为中国发展注入更多强劲力量!(向秋)

 圆桌快评

 | 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来源:引力播 | 2021 年 08 月 04 日 18:56:52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计划》明确,到 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16 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元。

  对于公众而言,健身是健康中国的便捷“打开方式”之一。通过健身增强体魄,不仅能消除疲劳、预防疾病,而且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在全社会形成更加

 良好和谐的氛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这句新口号的流行,反映了如今全民健身的热度,也体现出运动健身已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大妈跳广场舞,还是“白领”相约踢球,无不说明人们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更高追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勾画出一幅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健康中国的宏阔图景。今年 2 月,江苏省体育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的通知》,明确 2021 年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目标任务。2021 年,江苏全省要新建改建体育公园 100 个,健身步道 500 公里。“十四五”期间,浙江省重大体育项目将投入 422 亿元;河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22 ㎡;2035 年西安将全面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无论是健身的“小步道”,还是体育的大项目,都是筑起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体育的“塔尖”,那么全民健身则是更为庞大的“塔基”。但这“塔基”仅仅靠市民的热情还完成不了,需要政府去不断推动。苏州金鸡湖环湖步道,内环为步行道,以混合步行道为主,兼顾步行及缓跑,步道总长大约有 16 千米,利用开放式景区,将“景”与“健”融合在一起,既提升了城市颜值,也增加了市民活动场地;上海从云岭西路至苏州河一段,长达 400米的中环桥下空间,建造了 16 片标准篮球半场,3 片五人制足球场、两片标准网球场,这个运动空间里还设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步道,这是上海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破解老百姓“健身去哪儿”难题的缩影。更有城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以不同的方式打造“15 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必将带来健身的火热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每个人的体魄更强健,中国这个“巨人”的体魄就会更强健,一个健康、活力四射的中国,就在不远处。

 关注争金夺银,勿忘全民健身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1 年 08 月 04 日作者:朱昌俊(媒体评论员)

 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首次空场进行的奥运会,但场外关注热度并不低。具体到一些体育项目,排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

篇三: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健康类 素材 ---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目录:

 1 01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2 02 一切为了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

 3 03 数说巨变

 4 04 保障人民健康

 建设健康中国

 正文:

 1 01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雄《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11 版)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着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 1949 年的 35 岁,提高到 2019 年的 77.3 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提升。

  2009 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向所有公民提供公共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进一步增加政府在健康方面的支出等措施,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从全球来看,我国婴儿和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全球 10 万分之 53的中位数水平,也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 10 万分之 43 的中位数水平。

  几十年来,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亮眼的数字之外,是人们满满的获得感。

  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现在,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科技在推动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快速部署研发的五条技术路线的疫苗,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希望、增添信心。

  在一次次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从爱国卫生运动到“健康中国”行动;从 1955 年我国微生物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致病原,找到治疗沙眼的敏感抗生素,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世卫组织函告沙眼在中国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被消除;从屠呦呦在科研攻关中发现青蒿素进而拯救万千生命,到今天中国负责任地将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予以提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早已在实践中被多次证明。这样的大爱,早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正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周期里呈现。

  2 02 一切为了增进人民 的健康福祉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建党百年的恢宏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书写了一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画卷。

  人均预期寿命从 5 35 岁增至 3 77.3 岁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那一天起,党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922 年 7 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福利被写入党的纲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彼时,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人员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天花、霍乱、鼠疫等多种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 35 岁。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950 年 8 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

  1952 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爱国卫生运动。2017 年,世卫组织颁发给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颁奖词中写道,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历经 70 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我国仅有 2600 家医院。截至 2019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1007545 个。

  仅在“十三五”期间,从 2015 年到 2019 年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 76.3 岁提高到 77.3 岁,4 年提高了 1 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 万、8.1‰、10.7‰降至 17.8/10 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 35 岁到 77.3 岁,这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见证。

  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 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健康优先,历来是党和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基点。

  为了百姓就医用药有保障,我国多年来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20 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36131 万人,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

  与参保人数同时增加的,还有参保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2020 年,参加职工医保34455 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 85.2%;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101676 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达 70.0%。

  健康是幸福之基。只有人人健康,才能全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 年以来,各项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 5.3 亿人次,助力近 1000 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2020 年,全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 99.9%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还实施了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

  2020 年初,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至年逾百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婴儿,没有一个患者被放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 8 1292.8 万人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是幸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缘于此,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2018 年,国际医学界权威刊物《柳叶刀》对全球 195 个国家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情况做了梳理和排名——中国 2016 年平均得分 77.9 分,位列全球第 48 名,而这一排名在 2015 年是第 60 位。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有一支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仅在2000 年至 2017 年间,医学科研共获得 597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和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如此,哪怕和肆虐的传染病正面交锋,这支队伍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2020 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346 支国家医疗队、4 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在“生死较量”中拼尽全力。他们中,既有钟南山、张伯礼、乔杰、陈薇等领衔的多支院士团队,也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的“四大天团”……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例达到 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 90%。

  在中国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区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 年 5 月28 日,世卫组织授予中国基层防疫专家吴浩教授世川卫生奖。吴浩是成千上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主编主审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已被译成英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社区防控样本。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 1292.8 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2.77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3.18 人。

  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预防为中心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重点逐渐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转向管健康、促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运而生。

  2016 年 8 月 19 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自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从以治病为中心开始向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描绘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到 2030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9岁;到 2050 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3.15%,比 2019 年提升 3.98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道重大民生课题,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5 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投入取得较高健康绩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如是评价,来自世界银行、世卫组织等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调研报告。

  百年历程,初心不变;知往鉴今,述往思来。为了 14 亿人民的健康福祉,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之路”。

  (本报记者

 金振娅)

 3 03 数说巨变

 作者:《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人均预期寿命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 1949 年的 35 岁提高到 2019 年的 77.3 岁。

 医疗卫生费用

  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个人负担相对减轻,2019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 65195.9 亿元,个人卫生支出 18489.5 亿元,占 28.4%。较上年下降 0.25 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增长 0.15 个百分点。

 公共卫生服务

  2019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 2018 年的55 元提高至 69 元。

 线上诊疗服务

  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共有 1100 余家互联网医院,7700 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 50%以上。

 4 04 保障人民健康

 建设健康中国

 作者:刘国恩《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奋斗者说】

  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 1978 年上大学,继而于 1986 年前往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博士。2006 年,我辞去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终生教职,全职回国并一直在北京大学执教至今。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成长并受惠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快车,其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医疗卫生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是幸福之基。2009 年,国家启动规模空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于长期关注医疗卫生领域,我深度参与了国家医改研究工作。2011 年,我有幸入选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成立的第一届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相关部门一起,针对卫生体系的医疗、医药、医保等三大领域展开了系统的改革研究,一系列改革举措后来陆续推出。

 医疗服务方面,重在供给侧改革,包括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等重要部分。医药方面,推出了包括基本药物制度、“零加成”政策、集中招标采购等举措。医保制度方面,2019 年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并轨,终结了医疗保障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起现代全民医保制度。除此之外,全民医保制度还包括不断完善基本医保目录、探索不同支付模式,以及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等在国家医保决策的关键作用。

  2016 年 8 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10 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出台,绘制了新时期以健康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把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国家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更好地推动高效、公平的全民健康转型,包括转向三“全”健康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人群健康管理、全社会健康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新兴健康产业,包括健康大数据、健康人工智能、健康远程服务、健康机器学习等。

  2020 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中国经历了第...

篇四: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其它相关论文-浅析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与实施措施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是党中央、 国务院在关键时期提出的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为中心的战略性决策,是一项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 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大事的伟大系统工程。

 全民健身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其有效实施。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意义 措施

 在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 支持、 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普及群众性体育,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工作的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做出了“全民健身计划” 和“奥运争光计划” 并重的两大战略决策,并把“全民健身” 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 的高度来抓。

  “全民健身计划” 的提出和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群众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全民健身的健康促进作用对维系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已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因病致贫,因亚健康引起的工作、学习、家庭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对曾经流行过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有必要赋予新的内涵,因为健康的身体不仅关系个人发展、 家庭幸福,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其次,全民健身的“安全阀” 作用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

 竞争激烈、生活紧张,造成精神压力很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

 健身活动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适宜刺激,产生舒适感,加上体育具有的轻松愉快氛围,人们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因此健身运动被称作调节身心健康的“安全阀” 。

  第三,全民健身的陶冶情操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活动因其有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

 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先进评比内容中就有全民健身发展指标。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休闲体育活动,因其积极向上、 健康活泼、 修身养性的性质特征,对提高市民修养水平也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全民健身的互动与合作对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体育、 社区体育、 企事业单位体育、 学校体育、 俱乐部体育等。几乎包含了人们的所有人际关系。

 由于健身活动时的组织形式有别于正式组织的结构形式,组织氛围比较轻松,人际关系比较平等,情感比较融洽。

 因此,活动时人们比较容易交流、 沟通、 合作,对改善亲子关系、 邻里关系、 同事同学关系、 同志关系都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更加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特别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

 要把开展群众体育工作、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人民群众的体质与健康等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体育工作

 状况的重要标准,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业绩。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体育、 办体育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的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以社会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协调好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打造群体活动品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实际需要。

  第二,重视传统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传统特色项目的开展,又要注重引进符合时代特征、 适合本地群众开展的新的体育健身项目,努力做到每个学校、 每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每个社区都有一项以上特色体育健身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运动。

 要进一步重视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扶持,加强财力、 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并通过竞赛、奖励等手段提高各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

 要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动员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 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要进一步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社区特色团队建设,正常开展活动。

  第三,以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努力优化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条件

 目前个地的体育设施总量还不足、 分布也不平衡,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从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加大对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完善布局,建立公共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 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 多样的健身设施。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要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 健身娱乐、 体育咨询、 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黄聚云. 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胡红权. 制约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谐推进的若干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7).

 《学霸文档》

篇五: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2 高三月考作文“奔向小康,健康有我”优秀范文三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上个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制定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方针,解除了几千年来血吸虫病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当前,我国面临 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青年自愿者的身份写封公开信,向广大市民发出“奔向小康,健康有我”号召。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优秀范文 1 强国有我,健康你我 广大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而健康无疑与“万民忧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党也对人民承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毕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所以,我借这封公开信向大家发出号召,奔向小康,健康有我。

 诵小康之诗,歌健康之章。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健康你我正当时。

 早在上个世纪,毛泽东就指出了体育之效,并曾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健康对一国之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下,神州大地上不仅有新冠病毒叫人提心吊胆,还有其他多种疾病绷紧了我们的神经。面临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目睹健康问题对人民、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耳闻高尔基“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的真知灼见,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正当时。

 江山留胜迹,强国有众力。建设健康中国的路上,前方有奋然前行的伟人们,后方是不愿落后的民众。只有我们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才能实

 现全民健康。

 富兰克林曾说:“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对保持健康的义务视而不见的人群。我想劝劝这些朋友们,好好看看前方奋然前行的身影,他们为我们的健康临峰肯攀,遇江则渡,跋山涉水,攻克万难。君可见,顾方舟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其拳拳之心,如何不令人感奋?君可见,吴孟超忙碌于手术台上的身影。那句“只要病人需要,我可以随时投入战争”如何不令人激动?楷模在前,我们行动在后。山成其高,离不开每一粒尘土;还成其阔,缺不了每一道涓流。众人勠力,方可铸就伟大。同时,容我提醒一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孜孜以行。口号要落实到每一位民众的行动中。

 身后是日益强大的国家,身前是全民健康的目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并非夸夸其词。市民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踏着国家建设的进行曲,奔向小康,健康有我!

 青年志愿者 2021 年 9 月 7 日

 优秀范文 2 于健康中汲力,扬小康之灯火 广大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

 从浙江嘉兴的一艘小小红船起航,中国共产党已带领我们跨越了百年时光。中国从满目疮痍变成了如今这锦绣盛世。如今,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处,全国人民都在为全面小康而奋斗,值此关键时刻,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新冠肺炎、肺结核、艾滋病等多种疾病还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肥胖,三高等因素对我们的健康虎视眈眈。没有全面健康,哪里来的全面小康?所幸,血吸虫的消灭,顾方舟先生糖丸的成功研发,以及对新冠疫情的有力狙击,都让我们看见了国家的力量,看见了全民健康的曙光。只是国家的力量固然强大,想要真正实现全民健康,还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的共同努力。

 全民健康离不开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诚如斯言,健康的身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病弱的躯壳则会限制我们的发展。而想要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改正熬夜、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多种

 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坚持锻炼。毛主席“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的话语犹在耳畔,其在湘江泅游的英姿仍未被光阴抹去。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钟南山院士热爱运动,每天坚持锻炼,以高龄奋战于抗疫最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我们理应向他们学习,以体育野蛮体魄,强健精神。

 全民健康离不开健康的精神。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全民健康既包含身体的强健,也包含着精神的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想要做到精神健康,需要学会自己舒缓压力,拥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苏子瞻被贬黄州,泛舟赤壁,享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忘却萧瑟风雨。史铁生被困轮椅,执笔写作,得精神自由与思辨人生,纾解残缺之憾。他们,面对人生的凄风苦雨,没有陷溺在烦忧之中,而是抱持者乐观坚毅的人生态度,因此也就享有了精神的安宁。

 蔡锷将军曾言:“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中国共产党正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而不懈奋斗。全民小康,需要每一个你我携手参与。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行动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广大市民朋友们,奔向小康,健康有我。中国必将舒天朝晖,磅礴东方。

 青年志愿者 2021 年 9 月 7 日 优秀范文 3 时代茂风华,全面奔小康 广大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

 数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已不再积贫积弱,而是屹立东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事巨业宏,不可尽言。所有市民们,都理应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今天我特在此发出“奔向健康,健康有我”的号召。

 志同云起,浩气虹霓。豪气干云,立志铿锵,奔向健康。

 孙中山先生曾说:“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诚哉斯言,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伟大事业的基石。探古揆今,诸多伟人都得益于身体的康健。君可见,晋朝的陶侃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每天坚持来回搬砖;君可见毛泽东“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运动一直毛主

 席的好习惯。邓小平从青年时代起就坚持健身。若无强健的体魄,陶侃何以担当起收复中原实地的重任?若无强健的体魄,毛泽东和邓小平何以主宰天下沉浮,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小康?他们坚持锻炼,就是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倾全力以报祖国。国之富强,人人有责,我们怎能不积极锻炼,为奔向小康做贡献。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躬逢盛世,与之共长,健康有我。

 有人能于浩歌狂热之际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亦有人能让我们于绝境中得救。疫情期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笃志如初、以行证道、躬身入局,护他们之健康。君可见,医护人员们为了大家的健康,整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君可见,研究人员们为了国民的健康,夜以继日地潜心研发疫苗。君可见,疫情后,很多学子笃志报考医学,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富兰克林曾说:“保持健康,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慨然前行者令人敬佩,我们众人又岂甘当观众。奔向小康,需要众人合力,人人都应躬身入局。

 广大市民朋友们,我们应当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成功不必在我,也必不唐捐。惟有将个人的努力汇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万顷洪流中,方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建成健康社会,共赴小康!

 此致 敬礼!

 一名青年志愿者 2021 年 9 月 17 日

推荐访问: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夯实 观后感 全民健身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