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汇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4-01-1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书记,检查考核组各位领导:

正当我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X书记一行专程到我州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对XX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格外关心、大力支持,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中共XX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谨向检查考核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现将XX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州基本情况

XX*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族聚居区、XX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其中X河谷6县市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县,大XX10个县为*族聚居县,X县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境内有*、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15万、少数民族人口占55.34%。州府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举世闻名的航天城、月亮城。XX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XX,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XX解放,1952年在昭觉县成立XX*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XX*族自治州。XX地处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清洁能源富甲天下、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同时,XX又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今尚有贫困村1618个、贫困人口56.1万,贫困发生率12.6%,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坚定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严格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主线,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突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加快群众脱贫奔康这个“头等大事”,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前提保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与推动全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走出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富民和谐之路,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蓬勃生机。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6年2月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以来,在国家民委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样板”的要求,着力在深入细致上用功、求实求效上发力,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一)创新机制,加强领导,高位高效推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州委把创建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单位)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推进方案》,结合各阶段工作推进情况,先后召开全州创建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等10余场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形成了衔接紧密、特色鲜明、延伸到底、全面覆盖的工作体系。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在州民宗委挂靠成立创建办,专门落实4个人员编制,按照人均2元标准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州、县(市)财政预算安排,整合各类资金20多亿元,用于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社会事业发展。分两批组织州级有关部门和部分县市分别到云南昆明、大理、西双版纳和新疆伊犁、吉林延边等市州学习考察,开阔思维眼界,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按照“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原则,围绕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创建工作督促指导力度,把创建活动纳入州、县(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各部门和乡镇,制定创建综合管理制度、督查考核方案和检查验收方案,经常性开展督查督办,形成了“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共创局面。

(二)创新载体,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一是扩大宣传覆盖面。发挥新闻媒体主阵地作用,《XX日报》、XX新闻网、XX广播电视台在主要版面、黄金时段均开设创建专题专栏,制作推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栏目、“民族团结进步”周刊等,深入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信息。二是提高群众知晓率。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作用,把每年*族“火把节”当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设立大型永久性宣传牌500余块,制作宣传展板5000余个,发放宣传单40万份、宣传手册20万册,编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读本15万册,开展宣讲活动1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300万人次,“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三是增强活动感染力。积极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推出“舞美XX”大型民族团结进步歌舞公益巡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州委决定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州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组织7万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宣讲十九大精神、开展暖冬帮扶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创新思路,打造平台,激发动力活力。一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剧《*红》、电视剧《*海结盟》、电影《我的圣途》、纪录片《*问》、火秀《阿惹妞》等深受观众喜爱,央视春晚“XX分会场”反响强烈,电视剧《索玛花开》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魅力中国城》竞演荣获“最具人气魅力城市”称号,XX民族文化艺术中心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族歌舞、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二是系牢民族情感纽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全州各级机关印章、各类牌匾以及法规文件、重要会议等都同时使用*汉两种文字,在村级教学点和农民夜校全面推行*汉、藏汉双语教学,《XX日报》《XX文学》*文版面向全国发行,XX广播电台*语节目常年播出,XX电视台开通*语频道,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三是促进民族团结互助。大力弘扬“*海结盟”精神,广泛开展“结对子、认亲戚”“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就在身边。美姑等县开展“德古”(民间调解员)宣讲活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
盐源等县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
冕宁、会理等县围绕弘扬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组织群众互帮互助,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守望相助、携手同心。

(四)创新工作,示范引领,推进全面覆盖。一是着力典型带动。将州国税局、西昌市春城社区、冕宁县建设村等23个单位作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全州广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标兵的良好氛围,示范带动创建活动纵深开展,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州表彰。二是着力“六进”推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六进”活动,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会东、德昌等县通过“进社区”,打造“庭院文化”,带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增进情感交融;
木里县通过“进寺庙”,构建起活佛带住持、住持带僧人、僧人带信教群众的“三带”教育体系,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三是着力党建联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全州“四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率达96.7%,“苏施”“勋鲁”党支部实现乡镇全覆盖,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占比分别达40.7%、42.7%,通过党员干部教育引领,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五)创新模式,统筹结合,拓展创建内涵。一是与推进脱贫攻坚相结合。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国家和省“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基础上,新增治毒戒毒、移风易俗“两个一批”,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分类区分梯次推进脱贫攻坚,帮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二是与加快转型发展相结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为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不挖山、不砍树,搞旅游、能致富”导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三是与提升群众素质相结合。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四好”村、“四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贫困村全覆盖创办“农民夜校”,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增强贫困群众劳动致富本领,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四是与推进依法治理相结合。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分区类推进社会依法治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突出藏区依法治理,加强宗教事务服务管理,深化拓展治藏兴藏“木里实践”经验,全面落实寺庙僧人“两真两严”帮扶政策,让他们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变“维稳对象”为“维稳力量”。

三、主要工作成效

我们坚持以脱贫奔康统揽示范创建,以示范创建加快脱贫奔康,通过抓创建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两不误”“两促进”目标。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族群众同步奔康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000.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40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5︰52.3︰28.2调整为20.0︰48.7︰3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2044元增加到29549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8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0亿元增加到12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6038元、5673元增加到25963元、10368元。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达2795.4万千瓦,建筑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32亿元增加到145亿元、年均增长35.3%;
全域旅游业快速发展,邛海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增至21个,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3%。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建成以核桃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基地1965万亩、马铃薯基地238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和林业强县9个,“大XX”优质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

(二)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2016年全州完成454个村退出、11.35万人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9%,今年可完成500个村退出、13.67万人脱贫任务。十五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开办村级幼教点3070个、招收幼儿11.5万名,安宁河流域6县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招收“9+3”免费职教学生1.61万名,累计实现就业6127人。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全免费,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6项国家艾滋病防治指标完成率达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住房道路建设有效推进,累计238.6万、59.8%的农村居民实现“安居梦”,全州公路里程增加到2.7万公里,乡(镇)、村实现100%通达,通畅率分别达89.2%和84.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3.04%,森林覆盖率达45.1%。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去年巩固提升29.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行政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8.93%,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七五”普法、“法律七进”深入开展,*区、藏区、安宁河谷地区差异化普法扎实推进,甘洛县和西昌市、木里县分别被评为2011—2015年全国、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民共识。“三大片区”分类治理不断深化,“平安XX”建设纵深推进,西昌市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木里持续成为全国最稳定藏区之一,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城市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有44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96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国务院和省州表彰,XX奴隶社会博物馆、“*海结盟遗址”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昌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州国税局、木里大寺等2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

尊敬的X书记、各位领导,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动态性的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引导培养、加强城市民族等工作中,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过程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作为温暖人心、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过程,作为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加快《XX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把好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机制固化、常态化、法制化,推动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XX,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XX新篇章。


推荐访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汇报 民族团结 工作汇报 示范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