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4篇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4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4篇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内蒙古卷) 一、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个学子对农村的调查纪实》是H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小肖的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4篇

篇一: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18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内蒙古卷)

  一、给定资料

  资料 1

  《一个学子对农村的调查纪实》是 H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小肖的新作。这是他利用三个寒暑假,深入黄土高原农村,穿沟壑、睡窑洞,完成的一部 28 万字的乡村调查纪实。三年来,小肖身上有两个身份,两个身份之间相距 700 公里。平时作为 H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节假日来到 L 县,他就成了黄土地上挥着长鞭驱赶羊群的“羊官”。小肖和村民们一起劳作,下午三四点下地挖大葱,晚上捆扎,第二天早上 6 点起来装车,到了 7 点半准时在县城集市开卖。他说,坐着满载大葱的农用车翻山越岭到县城集市销售,知道山区人起早贪黑赚一两百块钱要付出多少艰辛;骑车跟随乡村教师翻越一道道梁峁,才知道农村教育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置身此地,小肖关注着与都市的红男绿女毫不相关的另一重风景——水土严重流失的沟壑,渴盼脱贫致富的作坊主,困顿无望的留守儿童……他说:“尽管生存环境艰辛,黄土地上的人们从未丢弃坚强、执着、淳朴、宽厚和善良,这些品质都是极其可贵的。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我们需要多一份真情多一份责任与担当。”如今,小肖重新回归了自己的学生生活。他已经升入大四,开始为毕业论文和升学而忙碌。虽然就读于新闻专业,但小肖似乎已经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他打算申请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三农”问题。小肖说:“有的同学选择了转入商科、法律,他们有自己的志向,我想自己的志向就在这里了。”

  与小肖有着相似理想的刘总,现为省工商联副主席,大学生创业协会会长。他的微信签名这样写道,“我有个梦想:带领一百户农民、一百个大学生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1998年,他考上了某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二时,他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超市,

 不仅为自己解决了学杂费问题,还为很多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毕业后,刘总向亲戚朋友筹借了 5 万余元,选择了自主创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日子好了,但刘总还有块心病。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他内心很有感触。他说:“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回到家乡,拿出资金,带动村民们种水田,并在水田里养殖稻田蟹。他承诺如果赚了大家分,如果赔了由自己个人承担。结果遇上发大水,稻田蟹几乎全部被冲跑。刘总如当初承诺的一样,自己承担了 20 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养殖稻田蟹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他制定了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刘总又带领村民成立了农牧林专业合作社,与省龙头企业签订了种植 1000 亩有机水稻的协议,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模式,既保证了土地的增产,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如今,入社成员人均增收千余元。

  村民们富了,但刘总并不满足,他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上。2016年,该市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由他担任会长。协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创业青年进名企”“全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企业名师带高徒”等系列活动。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见草根。刘总讲出了自己朴实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家乡民风依旧纯朴,希望乡亲们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富裕,希望能够助力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资料 2

  老张是一位瓜农,年收入一万多斤瓜。每到丰收的日子,他总是喜忧参半。2016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他开着四轮拖拉机赶往城里叫卖。他本想去政府指定的西河小区卖,可没想到刚走到城里,遇到一女子要买瓜,于是就停下车卖了一个,结果电子台秤就被巡逻的执法人员收走了。老张沮丧地来到西河街道办服务大厅,交了罚款,拿回被收缴的电子台秤的时候,老张说,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不该在路边卖瓜影响城市环境,但罚款太高,一天的辛苦都白费了。更糟糕的是,为了拿回电子台秤,他奔忙了一上午,西瓜都蔫了。

 2017 年 10 月起,老张就不必为此担忧、沮丧了。国务院新颁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同时取消了“没收工具”等规定,降低了罚款数额。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加法和减法,不一样的切入角度,体现不一样的心态和思维逻辑,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败。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六百多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近三百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时,新经济模式下一系列商业活动完全有别于过往的经济行为,其势必会对现行制度和秩序造成冲击。如何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在新的规则出台之前,如何运用相关的法理,借鉴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引导市场建立内部自律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政府的监督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资料 3

  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行业和机遇。21 世纪初,有学者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将其分为若干阶段。最初,是代码共享,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但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不能参与其中进行评论和交流。当互联网进入 Web2.0 时代,用户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向陌生人分享信息、表达观点,但其分享局限于内容或信息,不涉及实物交易,一般也不存在金钱报酬,仅仅是生活共享或是内容共享。

  随着物物相联时代到来,网络平台公司通过互联网重新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和富余劳动力,然后再按需精准配置,实现物尽其用,社会分配从专业化向社会化转变,真正实现了离

 线资源的共享,即线上的分享协作渗透和延伸至线下,并由此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和经济世界。如今,需求方不但可以享受到低价与个性化服务,也得到了社交机会。对企业而言,随着加入网络的节点及节点间的连接增加,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势必会对现行制度和秩序造成冲击,为此,政府应积极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任何商业行为都是以盈利为目标,任何市场的开发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过度的资本运作可能导致市场滥用其优势地位,甚至践踏市场规律采取不正当竞争。政府理应鼓励相关企业采取科学的商业模式,新经济应当创造真正的消费者,而不仅是通过补贴来吸引消费者。

  在新经济模式中,个体成为自由劳动者,劳动力价值能充分实现并完全由自己支配。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可供分享或需求的物品,不仅能为特定的供给者或需求者提供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还有助于掌握交易对象更多的信息,避免不公平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对闲置物资的再利用使得前期投入的成本已得到回收,要么当做沉没折旧成本而收费较低廉,从而令闲置物资的边际成本更低,体现出更大的成本和资源利用率优势。由于这一系列商业活动完全有别于过往经济行为,加强政府的监督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迫在眉睫。在新的规则出台之前,可以运用相关的法理,借鉴现行的法律法规,引导市场建立内部自律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资料 4

  美国某房屋租赁公司曾发生一起事件。一名房东发现她的公寓被从该公司网站上招来的房客洗劫一空。她在给该公司的信上写道:“他们在我的柜子上凿了个洞,劫走了里面的护照、现金、信用卡和我奶奶的珠宝首饰。不仅如此,他们又搜走了我的照相机、老式电脑和装有我所有相片、日志等备份的外接硬盘。他们掠走了我的一切。”这大概是所有人对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经济模式的顾虑了。某调查公司针对美国用户对这一经济模式的调研数据显

 示,参与调查的人群中,57%的人表示,“对这种消费模式感兴趣,但是仍有顾虑”;而在熟悉这种经济模式的人群中,69%的人认为,“除非信任的人推荐,否则将不会相信”。

  共享充电宝在成为许多市民生活“标配”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除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外,使用者可能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曹先生是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说:“每次看到有人使用共享充电宝,我都为他们捏把汗。其实它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黑客。现在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数据公司和社交软件合作,无孔不入地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如今,我们消费时常扫二维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对其进行授权,但是第三方支付其实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本应更方便、更优惠的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有时还会让人陷入更大的麻烦。随着家庭用品加速升级换代,如何让闲置物品流转起来,使旧物出售和消费变成“动动手指就能办成的事”,成为商家瞄准的一片蓝海。不过,由于买卖无需“打照面”、交钱与交货环节分离等原因,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信誉难以尽如人意,“省时省力不省心”,是不少人的共同印象。与一般商品不同,非标准化是二手商品的最大特点,其损耗程度、保养情况等很难得到最合理的评估、考证。如何让踏实放心取代买卖双方的彼此猜忌,除了考验平台的服务智慧、相关部门的治理决心,还有赖于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

  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也让人颇费思量。租车、私厨、保洁……“互联网+”催生了很多以 APP 为平台的服务业务,通过 APP 和客户建立联系进行服务,是否就算是和 APP 的运营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邓先生、孙先生等 7 名厨师,通过某公司的 APP 网约客户,成为上门掌勺的“私厨”。日前,他们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自己和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休息加班费等酬劳。该公司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商务合作协议,孙先生等通过其旗下的 APP 平台,依照客户需求接单提供服务,是否接单和工作时间孙先生等人均自行掌握,他们不接受公司管理,因此双方非劳动关系。有法律

 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劳务是近年来兴起的劳务形式,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方与加入平台的劳动者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法律问题,这就造成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风险加大。

  某些网站只需付费即可杜撰发布不实词条,让人对这场新经济的盛宴又多添了几分忧虑。有网友打趣,互联网平台在实现“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以假乱真的故事。—方面,这一创新模式让人们醉心于知识的汪洋;另一方面,利益构起来的知识岛屿往往会误导人们求知的航向。一位哲人曾说,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平台的开放性与真实性从来都不是背道而行,更不容许贪婪的欲望主导信息的传播。每个人不管是主动分享,还是被动接收,都应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名慧眼识珠的花匠、恪尽职守的护花使者,知识的花朵才会灿然盛开、传递芬芳。

  资料 5

  近日,某个国产知名品牌校园洗衣房正式入驻 R 市大学城,18 台物联网自助洗衣设备开始投入使用,为大学生提供自助洗衣服务。与过去的自助投币式洗衣机不同,大学生只要扫描下载该品牌洗衣 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在线预约排队、在线支付及在线状态查看等。

  由于有着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长期观察和了解,该品牌依托物联网打造出这一创新模式。这种自助洗衣设备一入驻 R 市大学城,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课间查看空余机位,一键下单、手机支付,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自从学校有了这种自助洗衣设备,之前排队洗衣的时间可以用在逛书店和学习上了。现在我们宿舍的六个室友,每人都装

 了洗衣 APP,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名收到洗衣 APP 取衣提醒后前来取衣的学生告诉记者。

  其实,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 200 多个城市 600 多所高校上演。有数据统计,该品牌洗衣 APP 注册用户数达 541 万,且日增 7000 余新用户。事实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该品牌以更好服务用户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就在学校中设立投币式自助洗衣设备,让学校成为其洗衣服务的“重要阵地”。如今,在行业还停留在探索如何刷卡投币解决大学生洗衣排队难题时,该品牌又开始以物联网的理念运作自助洗衣。让在校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智能预约洗衣、手机下单、在线支付、完成提醒功能等一站式贴心服务,彻底解决了大学生的“洗衣难”问题。此外,通过与全国 600 多所高校合作,借助第三方资源入驻,该品牌还为大学生提供 O2O 模式下的校园社交、学生生活、投资机构和商家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在资源扩大的同时实现自我升级。

  无独有偶,S 机床厂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了在国内外机床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萎靡之时的逆势上扬。“我本人在机床行业工作近 30 年,这些年,我冷静下来思考,总结了四句话:第一,我们的员工不满意。任何员工都希望工资越来越高,我们拿什么来给他们发工资?第二,我们的用户不满意。虽然设备都是进口的,但是一些顶尖的机床,国外根本就不卖给我们。第三,我们的领导不满意,说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赶超日、美、德呢?第四,我自己也不满意。回顾过去,基本啥也没干。”该公司董事长不无幽默地说道。2007 年,S 机床厂彻底摒弃模仿和跟随的道路,公司科技部的一帮年轻人从源代码开始写起,用了 6 年时间,原创了多项数控核心技术,诞生了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智能 5 代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及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客户在手机上就能通过 S 机床厂的大数据系统随时查看自己工厂的运转情况、机台的生产情况,从而替代了传统...

篇二: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ingbo10

  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文 |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宁波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坚持争先创优进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改革创新开辟新境界,双向开放呈现新格局,城乡融合展现新风貌,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平安宁波得到新巩固,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靓丽成绩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 年,宁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力高水平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稳进提质、系统推进、变革重塑、守牢底线,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全面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美好愿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扩大投资要强势突破要围绕重大战略实施、发展动能转换和民生供给短板,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凝聚“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工作合力。一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工业投资要“引领稳健”,关键是招引大项目。基础设施投资要“全面提速”,特别是在城市更新、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发力。房地产投资要“优化结构”,积极调整房地产的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公共服宁波三江口。

  易国庆 | 摄DOI:10.16710/j.cnki.cn33-1272/d.2022.01.004

 2 022.0111务投资要“加快提升”,聚焦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二要在加快项目进度上下功夫。对在建项目,要加大投资、加快进度、加大强度、优化工期。对新开工项目,要提前提早开工,全面加快工程进度。对后期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统筹抓好地勘、谋划、审批等工作。三要在精准配置要素上下功夫。资金方面,要扩大投融资渠道,全力争取专项债券,善于把项目资金来源资本金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能耗方面,要全面执行用能强度管理,合力平衡“十四五”用能周期总量。土地方面,要用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政策,迭代“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实施政策整合、空间重构、系统重塑。四要在优化项目推进机制上下功夫。要组织实施好优结构扩投资攻坚行动,分层分级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构建土地、能耗、排放市级统筹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提速、建成达产。二、先进制造要提质扩量要统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筑牢宁波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一是产业平台要强。要扭住“3+17”重大产业平台,加快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打造成为强制造的主阵地。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低效工业区块动态滚动改造。二是企业梯队要强。对“大优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工业企业地标。对“专精特新”企业,要完善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精准服务培育机制。三是产业基础要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强补延”项目,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攻关,打造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标杆城市。四是新兴产业要强。要聚焦重点领域,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关键基础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要做好前瞻性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融合发展,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全覆盖行动。五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强。对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弱项,各级各部门要拿出一批务实举措,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大研发总部、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力度,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猎头公司等机构集聚发展。三、双向开放要畅通循环要发挥港口硬核力量,以“两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向开放,建设链接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的重要枢纽。一要进一步锻造港口硬核力量。加快建设大宗商品集疏运骨干通道,做强数字综合服务、登记结算、储运交割功能,提升油气、粮食等战略物资配置能力,打造国内初级产品保障的重要节点。要对标“四个一流”,调整优化港区布局,统筹抓好港航服务业,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放大“两区”引领功能。要高水平办好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试验区。要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油气全产业链、人民币结算等领域,形成一批全国首创、牵引全局的制度性改革成果。三是进一步推动外贸稳进提质。要健全以订单为导向的生产与贸易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打通生产端和贸易端,形成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闭环。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加快建设新型贸易基础设施。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继续做好甬商回归工作,大力推进以商引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和云上招商。加强全市招商统筹,构建产业布局引领、招商力量联动、招商政策统筹、项目流转共享的大招商格局。五是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成果。唱好杭甬“双城记”,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宁波都市区

 N ingbo12

  建设,把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做深做细做实做优。四、社会消费要挖足潜力要坚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要加快城镇化,做大消费底盘。着重抓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加大城中村、城边村、镇边村改造力度。这次镇海疫情反映出这项工作较为迫切。第二件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以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牵引,推进行政区功能化发展,促进各个组团功能互补、片区联动,全面构建城镇、村庄、农田的有机融合空间,形成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发展格局。需要强调的是,城镇化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要商圈与地铁、城市公交的接驳频次,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流通网络。二要扩大高品质供给,激发消费需求。对健康消费、银发经济,要突出体验,积极引进健康体检、康养保健等高端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企业。对文旅消费、时尚消费,要突出特色,结合海洋文化、阳明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和文旅产品。对进口消费,要突出规模,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建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对网络消费,要突出直播,建设一批直播电商集聚区,扩大优质本地产品直播营销,促进直播业务本地结算。三要强化政策配套,优化消费环境。要探索设立消费促进专项资金,面向文旅、餐饮等领域发放一批消费券,撬动更多居民消费。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品源头管理、质量监督、投诉反馈机制,让消费更安全、更放心。要把服务消费纳入统计监测,更好把握宁波消费态势。五、激活主体要精准施策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积极培育和精准服务一体推进,推动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一要做大主体总量。要围绕市场主体总量进一步突破的目标,首先要加大“双创”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要办好全国双创周宁波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其次要推动行政服务再提速,抓好“宽准入”“易退出”两大端口,优化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简易注销“零见面”。要坚持“企业落户”和“数据落地”两手抓,既要把主体引进来,也要把税收、经济数据留下来。二要提升主体质量。市场主体发展阶段不同,支持措施也要“量身定制”。“个转企”,要加强挖掘引导,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快升级。“小升规”,要注重系统帮扶,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建立健全诉求联动响应机制。“股上市”,要大力推进“凤凰行动”升级工程。“创品牌”,要加强政策辅导、典型示范、氛围营造,大力推进“质优宁波”建设。三要强化助企惠企。要落实好中央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减税让利降费,把市场主体坚决保下来。要用好当前财政较快增长的有利窗口,抓紧兑现前期许诺的各项惠企政策,把亲企、爱企、暖企、重企的形象坚决树起来。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精准滴灌小微、民营、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六、科技创新要培优补短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走好“任务带动、资源集成、体制创新”的迭代升级之路,以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一要加快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抓创新,首先就要抓好平台建设。要对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准,对照宁波创新发动机的要求,加快推进甬江两岸科创区规划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要实施研发总部甬江集聚计划,制定专项鼓励支持政策,吸引在外研发机构回甬共享发展机遇。要用好甬江人才工程一揽子政策,把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成为人才密集高地。二要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要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

 2 022.0113资金杠杆作用。要发挥企业在创新投入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所得税优惠、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要实现新突破。三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好一批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现数量翻番。强化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整机企业与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企业协同创新,推进“三首”产品首试首用。扩大科创基金规模,建立容忍度高、决策流程快的运行机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要上新台阶。七、营商环境要争创一流要全面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要迭代升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152”与“141”两大体系衔接贯通,形成一批整体智治特色应用场景,实现问题发现解决闭环的数字化管理。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多跨协同、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不断迭代升级“甬易办”“企报通”等惠企减负应用。二是提升市场化水平。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动态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全力争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家试点,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做好赋权清单的对接争取,力争取得一批引领全国的改革成果。三是注重法治化监管。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在社会信用、公共数据、专利管理等领域,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既要突出重点领域,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又要改进监管方式,探索开展柔性监管,实现本地区“双随机”事项全覆盖。四是提高国际化程度。要整合涉外服务事项,完善涉外服务专窗,扩大涉企政策、办事项目、基础设施双语服务覆盖面。精准对接外籍人士便利化需求,建立完善常态化服务机制。提升国际化人才出入境便利度,争取为外籍人才在口岸入境、在华居留、来甬创新创业提供更好服务。八、“大美宁波”要先行示范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宁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一要深入实施“双碳”行动。围绕 2030 年前碳达峰总目标,统筹“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四个维度,全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行动,抓好美丽光伏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坚持用能有保有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现新旧能源更替、能源保供等多重目标动态平衡。构建碳账户体系,对于已经获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要做到碳账户全覆盖。建设低碳、零碳示范体系,重点抓好省级试点创建。二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引领,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要加快建设全域“清新空气示范区”,实施剿灭劣Ⅴ类水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2.0、美丽海湾建设三大工程。完善全环节、全链条、全覆盖治废工作机制,建成全域省级“无废城市”。三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湿地修复工程规划,抓好四明山、翠屏山、象山港、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把梅山蓝色海湾工程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生态修复的样板。落实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和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慈溪、象山、杭州湾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抓好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九、共同富裕要更有温度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擦亮七张“浙里甬有”

 N ingbo14

  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幸福民生品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加快缩小“三大”差距。要制定实施“扩中、提低”改革方案,大力开展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南部地区崛起和四明山振兴计划,开展南翼地区、山区、海岛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实施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两进两回”政策体系,深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篇三: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ISSN 1001-6597,CN 45-1066/C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 作者:

 谢治菊,许文朔 收稿日期:

 2022-04-15 网络首发日期:

 2022-04-21 引用格式:

 谢治菊,许文朔.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J/OL].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066.C.20220420.1424.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 ——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

 谢治菊1 ,许文朔 2

 (1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易地搬迁移民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其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为广泛,因此,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易地搬迁让农户移居到“穿越式”空间,使其生计方式发生转变、交往方式得以延伸、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彻底实现了生活的“解放”。不过,搬迁后,农户也面临可持续生计保障难、社会关系网络重塑难、常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困境,产生“悬浮式”身份认同。由此,应从个体培育、家庭导引、社区协同和社会支持层面构建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方位激发搬迁农户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社区认同、重塑社区文化、加速社区融合等手段,实现搬迁农户经济空间、心理空间、服务空间、资源空间的“再生产”。

 [关键词]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生活政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D669

 易地扶贫搬迁意在帮助改善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状态,帮助群众断贫穷根、铺致富路。但在实施过程中,多种问题不断浮现,比较突出的是群众搬迁后原有关系网络断裂、熟人社会瓦解、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角身份色转换困难。若不及时解决,将引发搬迁农户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区隔,使搬迁农户的行为在新环境中受到约束,进而负面影响其环境适应性与社会接纳性,加深隔阂程度。故而,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关系网络重建、生产生活转型、身份认同重塑,是保证搬迁农户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稳得住”的前提。根据 Cameron Crawford 的观点,能够在社区中得到一定的文化关怀,在社会中获得可持续经济回馈、在社区治理中得到政治尊重,在所居住的环境中构建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交际网络,是社会融入的重要前提。[1]138 以此为据,搬迁农户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稳定生活安居乐业的基础,是要消除搬迁农户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通过二者之间的磨合,实现其社会融入。

 一、多维度阐释: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缘起

 我国的移民搬迁较早可追溯到 1983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以川济山,山川互济”

  [收稿日期]2022-04-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研究”(21FZZB017)

 [作者简介]谢治菊(1978-),女,重庆合川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许文朔(1996-),女,黑龙江绥化人,浙江工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

 网络首发时间:2022-04-21 07:34:37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066.C.20220420.1424.002.html

  2 扶贫开发政策,这被认为是我国易地搬迁的雏形。

 [2] 1986 年,姚炳华提出因生态问题而整体搬迁的水库移民的注意事项与解决措施[3] ,这被视为国内生态移民提出的起点,后续的以解决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为目标的宁夏地区的移民搬迁也是一种生态移民。[4] 2015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是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的战略规划与行动纲领,当时计划搬迁的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于 2020 年 12 月完成。2020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等 13 部委印发的《2020 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 6 大方面 25 条举措来解决搬迁农户的后续发展问题。2021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至此,易地搬迁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经过历史检验的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且实施成效显著,截止 2020 年 12 月,全国已经完成 1200 万人的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区 3.5 万个,让 73.7%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使搬迁贫困家庭中有劳动力家庭就业比例达到 94.1%。[5] 上千万人的动迁,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复杂浩大工程,关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深度变革。正所谓“移民外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迁移过程,而是原有生产体系、社会秩序、社会网络被破坏之后的艰难适应过程”[6]69 。

 因此,贫困户“搬得出”,只是做好了搬迁的前半篇文章;只有贫困户搬迁后能“稳得住、可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才算有成效。尤其是,如果移民没有从心理、经济、文化上融入搬迁后的生活,这就不算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变,失败的结局似乎不可避免。[7]135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移民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大致分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和文化融入。

 一是关于搬迁移民心理融入的研究。心理融入是搬迁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Small 等人指出,移民即意味着与原有的生活环境相分离,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关系,同时也失去了原生活环境下建立的社会网络以及原社会环境的支持。在新环境下,由于有新威胁和各种潜在的可能性,移民可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压力,有可能这些压力会使得新环境下的移民患上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这种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心理问题对移民的社会融入有较大影响。[8] Hurtado 认为,心理因素,是对群里适应中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新环境与新社交群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心理是较为困难的,移民原有社会环境的特征塑造了符合原环境的个人心理特征,将心理特征构建与社会适应联系起来,对研究移民社会融入有重要意义。[9] 社会心理特征对移民新环境融入有较大的影响,心理特征的浮动,对外界新事物的接纳程度与心情起伏直接影响到社会适应程度。Beiser 等人提出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可能较多受到一些负面情感障碍,移民只有进行消除其心理

  3 隔阂的社会参与,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10] 对于如何以心理为路径使移民更好地进行社会融入,王春光等人指出,心理融入过程应当以新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为基础,积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11] 这说明,解决移民社会融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持久问题,应当被持续关注。

 二是关于搬迁移民经济 融入的 研究 。搬迁移民在新环境下得以持续生活的基础是生产劳动力与新环境的适应,所以经济因素对于移民搬迁社会融入起决定性作用。尽管有实证研究显示搬迁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得以降低[12] ,但受搬迁后续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就业推荐与其意愿有偏差、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社会服务供给不足的影响[13] ,以及移民原有的经济空间流失、社会空间断裂、制度空间改变的制约[14] ,移民的生计水平整体需要提升,其典型表现是“生计资源减少、生计能力下降、生计融入困难”[11] 。根据已有研究,如果易地搬迁移民的生产劳动力不能与新环境相适应,或生产生活方式与迁入地不相符,将会出现移民反迁和移民陷入贫困的情况,容易产生资源陌生化、经济不稳定,收入农村化、消费城市化等多种经济问题[15] 。可见,移民经济生产的发展或重构,是移民安置的重要保障,也是移民生活水品提高的重要基础。

 三是 关于 搬迁移民文化融入的研究。文化因素是移民社会适应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探索移民社会融入路径的最好着力点。陆芳萍指出,国际移民理论认为,由于移民的迁移,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别较大,会出现群体分割的现象。[16]34 方静文认为,移民的“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环境迁移。所发生的文化碰撞不及时解决会影响移民生活。[17] 他提出,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地理移动,而是文化遭遇的过程。关于移民社会融入的文化融入路径,1984 年,学者 Hurh 提出了文化融入的黏着性,并以文化黏着为视角对美国的韩国移民文化融入进行研究。Schmitz 认为,移民中有更多人将适应社会与文化整合作为文化融入策略,移民进入新环境后,以将故乡文化与新文化相融合作为开启新生活的开篇之题,在多元社会中进行两种文化的融合更有利于移民的社会融入。这意味着,只有搬迁移民在文化上认同了自己身份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在新环境中实现了社会融入。[18]

 从现有研究可知,社会融入的适用对象主要是移民群体,包括跨文化移民、工程移民、生态移民、三峡移民、搬迁移民等,由此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都已比较成熟,也有较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大规模探讨,受搬迁本身的影响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比较成熟的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能够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与科学的参考,因此,现有研究对本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启发,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与不足:一是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较少;

  4 二是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和社会适应,深入探讨其社会融入的成果不足;三是研究理论主要是社会融入理论,结合生活政治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缺乏,这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为深入了解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2018 年 1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集体座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西部地区 G 省、Y 省、Q 省 30 多个搬迁社区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 275 份[19] 、深度访谈记录 90 多个,由此积累的一手研究素材是本文论据的重要来源。

 二、穿越式空间: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环境变革

 社会融入可以被理解为更为积极的生活状态,代表着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加深。社会融入也为个体参与新环境新生活提供了更多机会,解决了个体在新环境中被动、陌生、排斥、困惑的状态,驱动其拥有积极、主动、关怀、团结的生活方式。对于搬迁移民而言,社会融入意义更为显著,具体表现在:一是搬迁移民身份具有双重性,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他们原生活状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院内半亩良田养一屋人口、衣食住行相对简单,教育医疗水平相对低下,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大部分人主要靠低保。就此而论,他们是需要被持续帮扶的脱贫人口。他们易地而居的原因,是脱离“山水难育人”的贫困之地,搬迁到宜居便利地区,走上致富之路。就此而言,他们是一群刚刚“挪了穷窝”的农户。二是搬迁过程具有多元性。易地扶贫搬迁是一场整体性、群体性、系统性搬迁,搬迁农户面临的是由内而外截然不同的新环境。搬迁农户若在新环境下融入困难,会导致其“稳不住”,引发部分搬迁农户回迁,进而导致这一群体返贫。再加上,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身份特征不同于一般社区居民,其需求较为复杂,诉求较为广泛,但搬迁农户性质相似,少数回迁行为会产生辐射示范效应,波及大多数搬迁农户。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得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为广泛,因此,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

 易地扶贫搬迁阻断了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对生态脆弱或生态恶劣区域居民生活方式进行了重构,从而为提升人口素质、提升居民人口福利、改变居民落后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的一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逻辑在于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空间,搬离生态脆弱地区,进而实现脱贫致富,即脱离空间贫困陷阱。当然,易地扶贫搬迁工...

篇四: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月谈》 评论

 2010. 10. 31-2011. 10. 1

 半月谈2010年第20期:

 “十二五” , 改革再攻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此定位即将开始的下一个五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全会强调,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改革。

 这意味着, 今后五年仍将成为“改革年”, 并且是“改革攻坚之年”、 “全面改革之年”。

 中央的这一高调宣示, 与胡锦涛、 温家宝等此前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 客观上式对近几年围绕改革问题所产生的诸多争论的回应, 也指明了 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有助于纠正那些对改革的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 从而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改革共识。

 众所周知, 中国经济社会30多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就是改革开放。

 然而, 进入新世纪以来, 改革遭遇了某种“瓶颈”, 一股怀疑、 动摇乃至否定改革的情绪有所蔓延。

 改革在认知上的这种分歧以及实践中的胶着, 恰恰反映了中国改革大业的艰巨和复杂。

 实际上, 剖析改革进程中引发人们疑虑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它们并非改革本身造成的, 相反, 正是改革不够彻底或者出现偏差所致。

 一方面, 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真正到位, 尚未建立起完备、 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一方面, 是政治、 社会、 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不相匹配, 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掣肘因素。

 中央高层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体认, 五中全会表示将推进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可谓高屋建瓴, 切中要害。

 全会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 行政体制、 财税体制、 金融体制、 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市场以及社会事业体制等六大改革重点, 更是体现了对“十二五”期间改革路径的精准把握。

 人们在解决温饱滞后, 必然更加关注平等、 公平、 正义。

 推进民生新政的深化, 打破利益分享的瓶颈, 必然引发公民权利保障的强烈诉求。

 加快改革的任务, 更多地指向“社会事业”, 指 向 “公共领域”, 指 向 “公民权益”。

 利益集团化、 利益部门化、 利益地方化, 已成政府治理顽疾。

 权力与资本联手形成的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让不少改革成果被吞噬, 使许多改革政策变形, 权钱交易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 腐败敛财的环节链条不断拉长。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已是当务之急。

 从经济体制改革进发, 于社会体制改革突破, 向政治体制改革深入。

 社会体制改革,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配套和延伸,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持、 承载和奠基。

 十六大以来, 中央陆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

 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并强调了四个“更加注重”。

 这些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 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因应了内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 呼应了广大民众的诉求和愿望; 而这些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无一不有赖于改革的全面、 纵深推进, 特别是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改革, 必须坚持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的改革大方向, 这一点丝毫不能摇摆。

 当前,决定改革整体成效的核心问题, 则是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力度, 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毋庸讳言, 虽然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完善,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厘清。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垄断了对土地、 信贷、

 能源资源等重要稀缺品的配置权力, 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受到较多行政干预, 资本、 资源的价格总体偏低。在住房、 医疗、 教育等关乎民生的问题上, 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激发了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则是由于有些政府部门将本该由其承担的责任推向了 市场, 导致公共服务产品过度商品化, 甚至以“公司化”的面目直接投身市场, 从中牟取利益。

 校正政府职能的越位、 缺位和错位, 使政府切实转变为更多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基本服务和保障的公共政府, 仍是当下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

 政府改革在改革的全局当中,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子活而全盘活的作用。

 当然, 在此过程中需要财税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五中全会论及“十二五”改革时, 使用了 “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罕见的词汇, 凸显了改革的紧迫与难度。毫无疑问, 和决心、 勇气一样重要的, 还有驾驭改革的智慧。

 半月 谈2010年第21期: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社会从进入新世纪实现总体小康到“十一五”完美收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已经过半, 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既有的期待已经成为了现实, 新的期待又不断地涌现与提出。

 我们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努力在“十二五”的发展中去顺应、 实现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待。

 具体来说, “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改革深化三个方面。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从“快速发展”到“又快又好”, 再到“又好又快”,到“十二五”我们又改为了“平稳较快”。

 这种变化其实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

 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协调发展, 速度质量效益要协调, 消费投资出口要协调, 一、 二、 三产业要协调, 经济社会文化要协调, 城乡 区域要协调等等。

 又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创新发展, 中国社会不能满足于做世界工厂, 在低端产业打工, 而要通过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赚到产业微笑曲线高端的钱,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再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 要下大力气培育低能耗、 低排放的新兴产业, 下大决心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低碳技术, 让“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成为绿色的工业化。

 还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共享发展, 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实际效能,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把高楼大厦盖起来, 还要让人民群众能住进去; 不仅一部分有钱有地位的人能住进来, 广大群众也同样能住进来, 并且住得很好。

 正因为如此,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四更加一促进”正是对人民群众科学发展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社会必须是和谐社会。

 由于发展阶段性的客观局限, 这些年来, 我们客观上重视效率多了一些, 关注公平稍弱一些。

 以至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 尽管已经总体上小康了 , 但这小康是低水平的、 不平衡的、 有差距的小康。

 邓小平曾经指出:

 “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 大多数人没有, 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群体之间、 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的分配和占有方面不可能是无差别的, 我们要保护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财富及其财富的拥有者, 要继续支持并保护靠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的群体, 绝对不能搞

 平均主义, 不能没有条件地进行“劫富济贫”; 但以广大的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如果不能和没有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 就谈不上社会和谐进步。

 我们不能让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 让一些利益群体超常规地获得利益, 而另一些群众生活的改善却赶不上相应的社会发展进步水平。人民群众对此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意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会和谐就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得各个社会阶层与群体都能享有自己可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权益与利益, 都能在和谐社会的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和恰当位置, 整个社会不仅有高的效率, 更有相应的公平正义, 这样才能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改革必须是全面改革。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碰到的障碍, 出现的阻力, 尽管形形色色、 五花八门, 但细究其根底, 无一不是不适宜、 不合理、 不科学的制度体制在作怪。

 这些体制机制制约着人民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深化改革、 全面改革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比如, 农民工为中国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可是他们很难分享城市的福利, 因为他们没有户口本。

 传统的户籍制度把他们排斥在城市福利之外的同时, 也损害了城市发展的活力、 潜力与竞争力。

 又比如, 由于缺乏制度体制对经济主体自主平等经营权利的保障, 民营企业家不把脑筋用在企业经营、 产品研发上, 而是“不找市场找市长”。

 凡此种种都表明, 尽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体是发展, 着力点却在改革上, 发展要靠改革发力。

 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改革一系列与转变发展方式不相适应的制度体制, 改革一系列阻碍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 为过上更加富裕、 更加和谐、 更加文明、 更加有尊严的生活保驾护航。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半月 谈2010年第22期: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改革, 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意义重大而深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体制的不适应性凸显。

 一方面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不适应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同时, 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公共服务公平性和均等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停留在传统层面, 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

 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 不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需求。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体制改革方面看, 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制度供给不均的问题。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要突破城乡 二元结构局限, 做出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国民的机会均等, 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

 要尽快实现城乡 居民人均财政性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卫生、 基本社会保障, 以及公共文化体育、 公共安全、 公共环境、 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支出的均等化。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下决心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制

 性问题。

 需要同时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动手, 其中初次分配尤为关键。

 要用3年~5年的时间,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基本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初步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 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到2020年, 要使收入分配关系基本理顺, 覆盖城乡 的普惠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我们要尽快放宽对社会发展领域的市场准入和投资限制, 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 提供方式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对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举办的社会服务机构, 给予与公共事业机构相同的“国民待遇”, 在设立条件、 资质认定、 登记管理、 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 信贷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一视同仁, 同等对待。

 对举办社会养老、 社会救济、 社会互助、 慈善捐助、 就业培训、 扶贫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 要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及税收减免。

 要围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这个目的, 按照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特点, 加快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

 对于属于公益性范围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 可采取两种改革路径:

 一种是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强化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一种是政府不再具体承办, 采取出资方向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 即“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 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总量。

 对于经营性公共服务项目 , 则需要纳入社会服务业范畴, 加快社会化、 市场化改革步伐, 放开市场准入门槛, 让社会服务提供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城乡 户籍改革方面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综合承受能力, 给地方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要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按照常驻地原则, 解决好流动人口的就业、 医疗卫生、 子女就学、 计划生育、 政治参与和权益保护等问题。

 推进城乡 基层自治, 重点加强城乡 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特别要大力发展...

推荐访问: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聚焦 共同富裕 调查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