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选推荐】

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选推荐】

 

 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县全面落实国省战略部署和市上决策部署,奋力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联动川南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关键时期。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青神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

 专栏 1 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20 年 2025 年 年均增速 或[累计数] 指标 属性 经济 发展 1.GDP 增长率(%)

 4.2 — 7.5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8.11 10 [1.89] 预期性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11.8 — 10 预期性 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

 9.1 — 5 预期性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1.7 — 10 预期性 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7 35 [8] 预期性 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4.65 53 [7.6]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8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

 0.9 1.3 [0.4] 预期性 9.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件)

 2.84 3.38 [0.54] 预期性 1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

 不低于全省 不低于全市 — 预期性 民生 福祉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7 5 7.5 预期性 12.城镇调查失业率(%)

 不高于不高于— 预期性

 全省 全省 13.人均预期寿命(岁)

 78.16 79 [0.84] 预期性 14.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41 2.6 [0.19] 预期性 1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9 11.4 [0.5] 约束性 16.千人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3 8 [5] 预期性 1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6 96.5 [0.5] 预期性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0.5 —[2.5] 预期性 绿色 转型 19.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5 1 [5] 约束性 20.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持续 下降 按省定目标 — 约束性 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3.2 按省定— 约束性

 目标 22.国考、省考断面达标率(%)

 100 100 — 约束性 23.森林覆盖率(%)

 48.23 ≥48.5 — 约束性 安全 保障 2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6.1 ≥6.1 — 预期性 25.猪肉自给率(%)

 100 100 — 预期性 第二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省市战略,推动现代化青神特色发展加快成势 深刻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坚持全域开放带动、消费投资拉动,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联动川南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加快成势。

 第三章全面深化区域合作 全面把握省委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市委高起点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战略机遇,深化与重点地区的协同互动,强化与毗邻地区的功能协作,加快共建区域合作新机制,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积极融 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贯彻落实四川重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眉山与成都、重庆战略合作协议,坚持北上、谋划东进,坚持联通双城、抓配套服务,主动加强与成渝双核城市的战略对接、政策衔接、交通连接、功能链接,主动承接成渝双核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积极向省上市上争取发展空间、赋能赋权、重大政策、项目布局等方面支持,增强对成渝两地的服务配置能力。推进与崇州、双流、大足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合作载体、合作事项、合作项目、合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建设。强化对外通道建设,实现青神与成渝机场空港、铁路港、综保区、高新区、产业园的互联互通。坚持特色铸基、引优铸大、创新铸强,突出“专、精、特、新”,持续优化“工业+服务业”机械产业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持续提升青神机械制造产业聚集带动能力。深化与沐川、长宁、纳溪、大足、梁平等地交流合作,建立成渝地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联动乐山、宜宾打造成渝地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川渝一家,人文相亲”特色旅游线路重要节点建设,加强与重庆渝北区、涪陵区、大足区等文旅资源共享、客源互推、市场共建、营销互动、交流宣传,加快推进水月楼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建设成渝旅游中轴线的“黄金驿站”。积极参与成渝轴线联盟、渝西川东经济发展协作会、渝洽会等活动。

 第二节全面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贯彻落实全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部署,坚持“融入大成都、接轨大都市”,紧盯成都“南拓”“东进”战略,全面落实眉山与成都战略合作协议,形成“融入成都、全域开放”的开放合作新态势。强化规划政策协同,增强与成眉在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上的衔接。强化基础设施对接,无缝衔接成眉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实现基础同网。强化产业对接,有重点、成配套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强化公共服务对接,配合推进成眉医保、养老保险等同城结算,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同基数、转移接续无障碍,吸引成都和市上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布局青神。深入推进与崇州市战略合作,加强优势互补、产业互动、企业对接。强化与全市各县(区)协同发展,助力全市构建“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积极与东坡、仁寿、洪雅、丹棱南部区域建设联动川南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大力发展南向枢纽经济,带动货物集散,拉动仓储、金融、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集聚都市圈外圈层产业、人口和资源,实现通道共享、市场共育、区域共建。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统筹布局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

 第四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坚守“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科学构建“三区三线”空间格局,积极对接市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全域空间开发与保护,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三区划分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统筹考虑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人口分布和城镇发展等因素,以“双评价”和“双评估”为基础,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合理确定三类空间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优化城镇空间,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和宜居品质,吸引要素集中、产业聚集、人口聚居,建设全县人口主要承载区。优化农业空间,结合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生活用地,严格遵守耕地保护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坚决完成耕地 1.27 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 1.16 万公顷的目标任务,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安全。管控生态空间,重点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生态产品,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第二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为主要目的,统筹考虑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科学勘界定标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开发建设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

 红线管理制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有序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全省“三线一单”划分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重点管控单元应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一般管控单元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第三节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完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组成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动“多规合一”。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实行最严格的国土管理政策,稳定生态用地、农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和扩大未利用地总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管控岷江等江河岸线分区和开发利用,坚决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利用地“三块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制度,确保生态空间性质不变、面积不减、功能不降。

 第五章积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积极融入国内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内需潜力。

 第一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新特征,坚持传统投资和新兴投资两轮驱动、补短板和加长板同时发力,围绕交通水利、城市新区、城市补短板、新型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谋划,发挥好项目带动投资的关键作用。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将投资收益率作为项目生成的硬标准,强化政府投资计划管理,突出在强基础、增功能、惠民生、利长远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新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清理民间资本准入不合理限制,降低民间投资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宽进严管,鼓励社会资本以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打通制约消费扩容提质的“堵点”“痛点”,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

 消费扩大和升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多元化增收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领域,增加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和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文旅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推动“文创+商品、景观、体验”深度融合,大力提振文旅消费。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和新场景发展,拓展“互联网+社会服务”内容,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特色消费集聚区,打造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商圈。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消费领域统计监测,强化消费领域大数据应用,扎实做好消费宣传引导工作,营造绿色消费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节全力畅通供需循环 强化资源要素聚联,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耦合,增强循环畅通能力,用足用好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类惠企政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球全国资源要素汇聚。把握东部产业西移契机,找准在国内产业链中的“生态位”,积极承接内循环产业转移,加快引进培育产业生态型主导企业,打造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

 接,推进传统产业集群、产业带、农产品基地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发展供需直连型数字供应链,引导零售、制造、农业等龙头和互联网企业构建端到端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第三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 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比较优势,做好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机械制造、竹“双百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

 第六章聚力建设全国特色先进机械制造产业聚集区 主动融入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构建,紧扣全市“3135”工业集群打造,坚持质效并重,突出产业特色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建强承载平台,推动工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第一节做大建强承载平台 充分与空间发展规划衔接,加快经开区扩区发展,优化经开区功能分区,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配套、有机连接的空间布局。加快西南表面处理循环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斑布竹产业园、彩虹医药园、立白智能家居产业园、德恩云

 智造等建设,形成“五园一平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经开区节约集约用地,推行“亩均论英雄”,切实提升经开区用地水平和建设水平。加强经开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在园区的布网和应用,强化经开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衔接。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服务创新,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有效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链的延伸,培育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经开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到 2025 年,把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区域性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创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第二节壮大发展主导产业 继续深化以机械制造产业为主导,竹浆造纸、日化家居和医药产业并重的产业格局,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七大生产基地,实现在机械加工、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竹纤维全价利用等细分行业中领跑全国,到 2025 年,确保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20 亿元。

 打造百亿机械制造业。大力发展标准传动件、小规格压缩机、饲料机...

推荐访问:青神县 五年 国民经济 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神县未来五年规划图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