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基督教在广东教会

基督教在广东教会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2-2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督教在广东教会,供大家参考。

基督教在广东教会

基督教在广东的教会

http://www.wendangku.net/doc/e458705a581b6bd97e19ea03.html 2006-11-08 10:24:39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

自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来广东以后,先后有23个基督教较大的差会进入岭南传教。这些教会中,15个分属于6个宗派,分别是:圣宗,有英圣公会;浸宗,有浸礼会、浸信会;公宗,有公理会、伦敦会;信宗,有巴色会、信义会、礼贤会;监宗,有循道会;长宗,有英长老会、加长老会、纽丝仑长老会、美长老会、约者会、同寅会。其余有圣道会、神召会、美以美会、金巴仑会、安息日会、水上传道会等。各教会中,以美长老会和浸信会在岭南势力最大,除粤东的潮汕、嘉应外,均为此二教会的势力范围。德国信宗则占据嘉应及东江部分地区,潮汕地区则为英长老会和美浸礼会的势力范围。其他一些较小的教会,只在这些地区(主要是粤语地区)作零星的传教。

1.伦敦会

嘉庆十二年(1807年),伦敦会的传教士马礼逊来到广州,进行传教活动。这是进入中国传教的第一个基督教传教会。伦敦会的主要宣教区在广州、香港、澳门一带。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36个,正式教堂26座,教会职员135人,受餐信徒1874人。办有小学36所,中学1所,医院4所。是年,该会加入中华基督教广东大会议,在该大会的统一领导下从事布道事业。

即纲纪慎传道会。道光十年(1830年),美公理会牧师裨治文来广东传教,为该会来华之始。稍后该会又派伯驾医生来粤协助稗治文工作,在广州创办眼科医局,为中国有西医院之始。裨治文于同治六年(1867年)离粤北上,公理会在粤的活动暂告停顿。其时该会在粤有宣道堂2处,医院1所,女校1所,受洗信徒仅数人。光绪九年(1883年),公理会再派喜嘉理牧师来粤。喜嘉理先在香港租屋传教,后往四邑诸县及广州传教,开设教堂及宣道所40余处,开办学校29所,男女老少受洗礼者5334人。。宣统二年(1910年)喜嘉理因病回国,其所建立的教会事业因人才、经济缺乏,一落千丈。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27个,正式教堂35座,教会职员136人,受餐信徒3098人,办有小学30所。该会的主要布道区为广州、四邑诸县及香港,民国8年,该会加入中华基督教广东大会议。民国18年,该会的西教士全部被调回国及其他地区,在粤的原有工作全部停顿,次年由华人组织的广东公理传道会接办美国公理会在粤的宗教事业。

3.美长老会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北美长老会遣教士哈巴来到广州,为第一位来华的北美长老会教士。咸丰十年(1860年)哈巴复入广州,先后建立5个支会,并创办医院、医校、护校、书院等。光绪十一年(1885年),哈巴在美筹得60余万元返粤,在芳村创立格致书院,后在此基础上于河南康乐村成立岭南大学。北美长老会的宣教区很广,遍布整个广东话地区(包括香港)及部分客话地区,所办的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也较多。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165个,正式教堂113座,教会职员425人,受餐信徒13559人,办有小学103所,中学6所,大学L所(岭南大学),医院8所。是年,在广东的北美长老会加入了中华基督教广东大会议,成为该组织中最大的教会。民国17年,北美长老会将各项事业移交给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1949年,该会撤至香港。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长老会牧师宾为邻抵香港,稍后进入广州,不久经厦门往上海。此为英长老会进入岭南之始。至咸丰六年(1856年),宾为邻及另一传教士抵达汕头,进行传教活动,但传教两年,未能发展信徒入教。咸丰八年(1858年),英长老会派遣在厦门传教的施饶理来与宾为邻对调,创设一间宣道所和一所小学。《天津条约》签订后,英长老会的传教事业始获得较快的发展,先后在潮汕一带建立教堂,吸纳信徒,创办医院、学校、书馆,并把传教区域扩至客话地区。该会的宣教区集中在潮汕潮语地区和部分客话地区。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131个,正式教堂108座,教会职员336人,受餐信徒6209人,办有小学147所,中学6所,医院6所。民国17年,潮汕基督教长老总会改称为中华基督教岭东大会,下辖中华基督教汕头区会(原汕头区基督教长老大会)和中华基督教五经富区会(原五经富长老大会)。民国18年起,英国传教士逐渐将教会的领导权移交给中国牧师,集中由岭东大会领导。至民国26年,潮汕基督教长老会拥有教堂142座,教徒超过1万人,并在汕头和五经富各设神学院一所(贝理神学院和观峰神学院)。

5、同寅会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美经商的华侨梅灵先生劝同寅会派人来华传教;并于同年与同寅会的色加古、施姑娘、白姑娘来到广州,驻河南洲头嘴,开始布道。此后,同寅会陆续派人来岭南,建教堂,兴办医院、学校。该会的宣教区多在广州、南海、顺德、中山等地。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10个,正式教堂12所,教会职员59人,受餐信徒671人,办有小学14所,医院1所。至民国14年有信徒近 3000人。

6.循道会

清咸丰元年(1851年),循道会牧师俾士经香港入广州,在十三行以商行职

员身份进行隐蔽的传教,为循道会在岭南传教之始。咸丰三年(1853年),俾士在增沙设一福音堂,并创设广州教区。《天津条约》签订后,避地澳门的俾士等传教士再度入粤,设堂传教,并在广州增沙创设圣道书院,培养华籍牧师。此后,该会的传教工作逐渐扩展至粤北、四邑、梧州等地。宣统二年(1910年),广州教区易名为华南教区,下辖广州、佛山、北江、台开、新中、梧州、香港等7个联区。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30个,正式教堂29座,教会职员106人,受餐信徒2013人,办有小学35所,中学二所,医院2所。民国29年时信徒最多,达4000人。抗日战争中,循道会华南教区遭受较大损失,至民国 36年信徒人数减至 1300人。

7.信义会

信义会又名巴陵会。清咸丰四年(1854年),信义会的韩士伯抵香港,入宝安、花县、清远、南雄、长乐、河源等地传教,为信义会教士进入岭南之始。光绪十四年(1888年),该会有力教士入粤,开设教堂、创办学校甚多,又到苗族地带传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该会在广州芳村购地建筑总堂。信义会在岭南的主要宣教区在广州、番禺、花县、新会、顺德、中山、惠阳、博罗、仁化、乐昌、南雄、始兴、英德等地。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138个,正式教堂105座,教会职员123人,受餐信徒5225人,办有小学15所,中学2所。民国15年,有区会14所,支堂78间,宣道室25处,信徒6700余人。民国22年,有信徒7200人。

8.崇真会

因此会总机关设于瑞士巴色,又名巴色会。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崇真会遗教士黎力基、韩山文来广东,协助较早进入岭南的郭士立工作。后转往汕头、潮州及客家地区传教。此为最早抵达岭南的崇真会传教士。此后,崇真会主要在广东客属地区发展教务。该会总会设于广东老隆,下设有17个区会,后调整为13个:香港、李朗、浪口、葵涌、古竹、河源、连平、和平、龙鹤、元紫、

五华、兴宁、梅县。民国8年(1919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36个,正式教堂130所,教会职员135人,受餐信徒1874人,办有小学72所.中学2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会在广东有堂会112处,牧师45人,传道111人,信徒达21756人劝。有中学4所,医院2所,神学院1所。

9.礼贤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礼贤会牧师叶纳清抵广东,在东莞、宝安一带传教,为礼贤会于岭南传教之始。该会宣教区不广,仅宝安、东莞、惠阳、增城、顺德5县。民国8年,该会在广东有布道区35处.正式教堂25所,教会职员70人,受餐信徒2253入,办有小学24所,中学1所,医院1所。民国16年,信徒增至3500人。

10.浸信会

道光十六年(1836年),受美国浸会全国联会的派遣,叔未士夫妇抵达澳门,为美国浸会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道光二十四年,叔未士和罗孝全来到广州,在联兴街设堂传教。道光二十六年,罗孝全在广州南关东石角附近开设粤东浸信教会,洪秀全就是于次年在那里听到了基督教义并认识罗孝全的。同治八年(1869年),在广州成立惠爱八约浸信教会,为美南差会和浸联会在岭南的传教基地。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美南差会决定迁址东山,接着中国人自办的培正学校、培道女校、培贤女子神学院、医院、孤儿院、安老院等陆续迁来,神道学校也建成招生。从此,作为美南差会工作中心的五仙门被东山取而代之。浸信会与长老会一样,是岭南势力最大的基督教派之一,其宣教区遍布广州、香港、东江、西江、北江一带及梧州、桂林等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广州成立“广东浸信者总会”,后数易其名,民国21年始定作“两广浸信联会”。民国15年,总会下有广州区联会、西江区联会、北江区联会、东江区联会、中澳区联会、香港区联会、西南区联会、桂南区联会、五邑区联会等9个地区性联会,有堂点142处,信徒1460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浸信会的大部分事业疏散至香港、肇庆等

地,并参加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该会进行复员工作,并逐步将教会事业移交给中国教牧或信徒主持,使该会的自立自主性更强。至1949年,两广浸信联会下设有12个区联会,各地共有教会和基址145所,工作人员179人,信徒16000余人。

此外,潮汕地区有岭东浸信会,为北美浸会所创,并不隶属两广浸信联会,但同属一宗派。咸丰十年(1860年),受北美浸信会的委派,该会教士耶士摩和约翰抵汕头马屿传教,稍后在角石创设传道所,为岭东浸信会的根据地。此为北美浸信会在潮汕正式传教之始。后教务日益发展,宣教区逐渐扩大至汕头、潮安、潮阳、揭阳、黄冈及客属地区之梅县、鄩乌、河婆等地。据岭东浸信会刊物《嘉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该会有堂会22处,信徒837人,至民国15年(1926年),堂会增至125处,信徒增至4380人。又据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中国基督教团体调查录》至民国37年。岭东浸信会有堂会127处,信徒达8300人,办有医院4所,诊疗所5个,圣经学校和义工训练所各1所。

附: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

该会是广东最大的基督教组织,成立于1919年4月,初取名为中华基督教广东大会议,属于中华基督教联会下属的一个组织。最初参加该会的有英国伦敦会、美国北美长老会、公理会、同寅会及美瑞丹会。1922年6月第四次年会中,又有美国纽丝仑长老会、广东纲纪慎自理传道会、加拿大长老会、广东长老自理总会加入,并改名为“中华基份教会广东大会”。1926年,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该协会以联络各教会,共图自治为宗旨。该机构有四级组织:最低一级为堂会,即由几个礼拜堂组成的宗教单位;第二级为区会,由各宣教区牧师、传教士和堂会代表组成;第三级为大会,由各区会的代表组成,各区会每500人可派代表2人,外国传教士三选其一;第四级,即最高一级为总会,实为执行委员会,由各区会代表组成,每3000教徒选2人,属外国教会的区会则可另派一名西教士为代表。总会的职能是维系各区会、堂会的关系,调解争端,监督各区会、堂会的工作,负责与其他宗派的联系,制定方针大计等。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大会成立后,至1924年该会有堂会(礼拜堂)140 间,基址(福音堂)115处,已封立的牧师50人,男女宣教师220人,领餐信徒16000人,办有各级学校120所,较大的医院5所。至1937年,协会有教堂193处,学校82所,医院8所,教徒21600余人。协会所辖的宣教区较广,几乎包括除粤东潮汕、嘉应各属外的广东省其余地区。为了便于管理,协会根据教会发展的历史和地理状况,划分了10个教区(含香港、澳门两地)。此外另设一特别区,包括上海、湛江两地,主要为旅行两市的教友提供方便。协会还与圣公会、循道会等教派合办有广州白鹤洞协和神学院,为广东基督教人才培养中心,广东不少有名的基督教人才出于此院。

推荐访问:基督教教堂年终总结 基督教 广东 教会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