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8篇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4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8篇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范文(三篇)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rd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8篇

篇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范文(三篇)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

 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 108 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 30 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

 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 960 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

 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二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三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

 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篇二: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5 5 )

 篇)

 依法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3 月 1 日出版的第 5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考当前,科学立法是我们科学防控的“定星盘”,能够沉下心来、冷静分析、仔细研判;严格执法是我们有序防控的“稳定器”,能够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全面铺开:公正司法是我们精准防控的“校准仪”,能够严厉打击、规范秩序、落实有力;全面守法是我们联防联控的“吸铁石”,能够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团结奋战。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纵向落实上要“一竿子插到底”,立足当前、抓紧抓细,全面依法履行职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防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两高”、两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上却出现了偏差,有的拖拖拉拉、执法不严,有的朝令夕改、群众不满,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依法防控,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构建完整的疫情法治链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将依法防控“插到底”“出实效”。

 动态防控上要“一竿子插到底”,结合实际、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赢得战“疫”大考,同样要做好“结合”文章,加强依法防控的动态建设。坚持与疫情防控实际结合。尽管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但各地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形势是不同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防控措施。坚决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坚持与人民所需所盼结合。坚持依法防控,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市场供需、物流配送、城市运转、封控管理到复工复产复耕等各方面,都要从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出发,出台有力防控举措。依法防控,既要“一竿子”插到问题关键处,也要适时对“竿”加以调整,让法治疫情的手段更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长效治理上要“一竿子插到底”,放眼长远、总结完善,健全应急管理体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的起点。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虽然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但教训是深刻的、显著的。“一竿子插到底”既要立足战“疫”时,更要防控战“疫”后,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做好依法防控“加减法”,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一竿子插到底”,将依法防控长期推进、全面推进,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筑牢疫情防控最坚实的法治堤坝。

 抗击疫情,依法防控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的强大武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依法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第二篇:

 “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2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

 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依法抗“疫”,立法是根本。依法治国首先是有法可依。立法部门要加快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关心关注的问题要重点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立法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立法必须是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每一项法律都能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使法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依法抗“疫”,执法是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实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要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依法抗“疫”,守法是目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带头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加强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群众的热切回应和关怀。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观念、接受法治教育,大力营造形成人人守法、共同抗“疫”的良好法治氛围。

 依法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第三篇:

 3 月 1 日出版的第 5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国奉圭臬,治依良法。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的时候,就越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优势,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牢牢抓住“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确保其依法部署防控工作。作为关键少数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这场战役的“前敌指挥”。

 他们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的具体执行者和决策者。他们能否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直接决定着战“疫”的成败。因此,坚持依法防控,必须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牢法治思维,做讲科学、用法规的模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制定防控举措;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市场监管、治安管理等执法工作,对暴力伤医、造假售假、造谣传谣、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严厉打击惩处,以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管住党员群众这个“绝大多数”。要确保其依法履行防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在疫情期间需要履行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牢管住党员群众这个“绝大多数”,引导大家强化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不慌乱、不添乱,严格遵照指令行事,在报告自身健康状况、具体行程,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外出聚会等各方面积极配合,做到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积极利用各种法律规定有理有据地主张权利,避免出现暴力伤医、干预执法等违法行为。同时,要认真学习科学的防疫知识,提升自己自我防护、甄别谣言的能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切实为疫情防控贡献积极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疫情防控的决策者,一定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党员群众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遵纪守法,积极配合,为疫情防控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就一定能早日夺取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依法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第四篇:

 3 月 1 日出版的第 5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于最高层面强调依法防控的重要性,足见其在此项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无规矩,不成方圆,疫情防控更是如此。依法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混乱运行,防止无序开展。推进有“型”抗“疫”,夺取全面胜利。

 法律是有序推进疫情防控的“坐标尺”。行止有度,言字有法。事物的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社会的进步依靠法律法规。法律之于疫情防控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很多工作将无从进行。前段时间,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开展的交通管制和居民出行管控,就是最为直接的例子。法律看似无情,但社会主义的法律却是对人民感情最深刻的表达。法律中的条款都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最终目的,这也体现了我

 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我们要握紧法律标尺,准确定位和检测其间的社会各层面,确保一切都在“度量”之内。让抗“疫”之树,没有旁逸斜出、病侵虫蠹,只有这样才能枝繁叶茂、有“型”成长,为人民群众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法律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抗“疫”只是我们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坎坷,其最终目的还是发展和复兴。因此,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基础。所以疫情防控,不能动摇根基,不能破坏稳定。而法律正是巩固国家根基,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的复兴航船会面临狂风巨浪,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压舱石”,才能攻坚克难,化险为夷。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都以其权威性和客观性维护稳定。面对疫情,不能乱了方寸。心乱,则皆乱。在法律强大的稳定力量下,我们得以迅速投身战“疫”,有序开展工作。如今,复工复产工作也已经陆续开展,经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法律稳,则社会稳。法律“压舱石”让我们迎风更稳定,抗“疫”更有“型”。

 法律是有力保护人民健康的“定心丸”。我国的宪法在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其他衍生法律都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完善,并最终建立起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也是我们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的根本和初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法律就是准则。为了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的优越性,通盘谋划,全局掌控。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共识战疫情。第一时间为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人心稳,人心齐,必克时艰,闯难关。危难时刻,有法律稳战局,有党中央定乾坤,人民群众是有依靠的,战胜疫情是有保障的。挂群众于心,以法律为准绳开展疫情防控,是给人民群众最大的温暖,是有“型”抗“疫”的落脚点。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在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中央,充分运用好法律利器,确保疫情防控依法依规运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抗“疫”的全过程控制,让抗“疫”更有效,让抗“疫”更有“型”。

 依法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得体会第五篇:

 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发展道路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是一场大考。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要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让病毒这个“魔鬼”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夺取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广泛发动群众,戮力同心,共画防控疫情的“同心圆”。疫情防控,广大人民群众是防范的重点和难点。党员干部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和说服教育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当好宣传员,让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防控措施、具体要求“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当好健康知识的广播员,让群众对病毒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日常防范要求等基本知识入脑入心;要当好法律法规的辅导员,引导群众学法守法遵法,维护良好的防控秩序;要当好落实防控措施的示范员,做表率、当样板,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当好心理情绪的化解员,引导群众科学防控,讲清疫情可防可控,有效消除焦虑、恐惧心理。通过制作宣传标语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小广播、流动宣传车、网上推送、小宣讲等形式,通过公开、权威渠道,及时发布疫情第一手信息,回应群众公众关切,引导人们理性对待疫情,增强防范意识,澄清模糊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依法科学防控的轨道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自觉性。

 紧紧依靠群众,万众一心,共筑防控疫情的“防火墙”。历史和实践经验证明,充分动员群众的力量,既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民行...

篇三: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至上生命至上心得 体会

 习近平: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2 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疫情是重大危机,也是考验党执政能力、体现党执政宗旨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鲜明地展现出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面前,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代价,提供全局、全力、全时、全方位的强大保障,尽最大可能抢救病患,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

  总书记的这番话是对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揭示。从总书记的话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党一心为民的情怀,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党团结带领

 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篇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dquo;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 多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生命安全是人民最基本的权利,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础的保障。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做到生命至上;坚持生命至上,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应用到安全管理当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煤化工公司合成车间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更认识到自己担负的重大责任。合成车间是全厂范围最大和人员最多的车间,日常安全工作多,全厂 3 大重大危险源就在我们辖区,为保障车间安全稳定,落实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谈一下我的认识和想法。

  一是充分认识抓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特别重大的政治意义。安全工作是保障车间员工稳定生活的前提,是保障车间经营目标完成的基础;只有安全了,员工的收入才能得到保障,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一切,我们的努力也将失去了意义。所以车间日常安全首要工作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然后保障生产各个系统安全运行。

  二是推进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落实落地。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公司和车间制度,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

 任制,每周组织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积极整改完成。同时对车间重点部位关键岗位,加强管控和检查,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

  三是从严从实抓牢安全管理已势在必行。安全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安全工作无处不在,安全隐患不能马虎对待。在车间管理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安全工作紧抓不放,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彻底扭转车间全体员工的安全观。车间从严安全管理,保障了生产的安全稳定,保证了员工思想和行为安全,员工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这是我们工作的职责和目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能只放在口头上,工作中要自始至终严格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查严改安全隐患,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守护好“一方平安”。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二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值得我们去珍视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对我们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的要求,也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每一个人家庭幸福的源泉。

  作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把职工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重于泰山,它是个人、家庭、企业、

 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生活和企业稳定的重要保障线。

  安全是企业兴衰的命脉,也是每个员工生命的保障,事故给伤亡者家庭带来的不幸是无法弥补的,对责任人带来的是终生的悔恨和难言的苦涩。回想“12.11”事故,虽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但我至今记忆犹新,事故造成两个工友鲜活生命的结束,留给我们的只有悔恨与教训。事后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执行,认真做好风险辨识,工作中不心存侥幸,安全措施执行落实到位,此次事故就可以避免,可安全不是儿戏,太多的如果都于事无补,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

  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我们要以此为教训,认真反思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把现场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常抓不懈、认真严谨,严格遵守安全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员工的负责,营造人人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氛围,坚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四不伤害”,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加强全员安全意识,熟练安全操作技能,让我们用行动诠释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不要

 让事故悲剧重演,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安全思想。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共同努力,珍视生命安全,共建安全和谐企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个人心得感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犹如一支强心剂,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抗疫的信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惟邦本”理念的继承,也是新时代我党“执政为民”思想的体现,更是世界人道主义的典范升华。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向世人阐释了“人民至上”的真正含义,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灾难面前的大国担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唯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方能国泰民安,行稳致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不忘初心,坚定“为民”情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舞台,这是共产党人对历史和人民的承诺。“为民”情

 怀,不仅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同样约束着行为选择的大部分空间;“为民”,就是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如果不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疫情的冲击影响,上至百岁老人。下到数月婴儿,又怎会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保证生命安全?脱贫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又怎会被个个击破,全面小康的目标又怎会如期实现?可见,唯有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人民才会发自肺腑的拥护和爱戴。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攻坚克难,坚持“为民”担当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面对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管控难度最大的复杂形势,如果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和人民共同战斗,战胜千难万阻,抗疫无法取得眼下的阶段性胜利。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夺取抗疫阶段胜利,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建设美丽和谐社会生活,每一步战略部署无不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担当。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面对困难,唯有继续保持一往无前、奋勇争先的豪气,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意志,才能把影响建设

 人民幸福生活道路上的绊脚石,一一踢开,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团结拼搏,坚持“为民”奋斗

  “独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关于团结拼搏的理念和典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团结拼搏作为发展壮大的动力,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甘共苦,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还是平、和平建设时期的人民公社,亦或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都展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书写着人民至上的答卷。善团结者其德必优,德优者其行也将无疆;唯有团结才能生发力量,唯有拼搏才能带来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可以团结的人员,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拼搏。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只有坚定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坚持攻坚克难的为民担当,发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

篇五: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干部学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汇篇

  “澶漫江淮万里春”。近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慰问受灾群众,温暖民心,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在察看庄台后,总书记感慨道“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总书记的感慨点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两个经典故事,饱含了对劳动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斗争精神的深情致敬,和对当下党带领人民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工作的殷殷嘱托,也让党员干部从总书记的“感慨”中做到三个“坚定”。

  坚定人民至上、相信人民、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为了解决水患,大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当工程开始的时候,他与百姓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开山劈石,夙兴夜寐,团结带领部落人民共斗洪魔,最终取得治水成功。大禹治水为了人民,大禹治水的成功更离不开人民。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今年以来,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到防洪救灾,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疫情、斗洪魔,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前疫情尚未根除,防汛救灾任务还在继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紧紧依靠人民,时刻与人民“战”在一起,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

  坚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禹治水时,曾手持规矩,实地查探水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治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河流。大文豪苏轼也是治水专家。元祐六年(1091 年),苏轼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初到任上,正值颍河八丈沟工程开工。颍河与淮河毗连,水系复杂、河患无穷。到底该不该建设八丈沟,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苏轼“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对颍州一带的河道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他寻官问民,查证资料,差人测量,两个月后,取得了准确的情况和数据,并及时叫停这个“拍脑门”工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向朝廷阐述了反对建八丈沟工程的意见。后根据颍州实地情况,疏浚清河、治理颍州西湖,兴航运、灌农田,造福百姓、泽被后世。大禹治水、苏轼治颍的故事均彰显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力戒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办实事,求实效,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今天,我们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抗疫防洪双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获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坚定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古蜀有“泽国”“赤盆”之称,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李冰任蜀守后,实地查探,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发现水流湍急的岷江到下游后,水势浩大,一马平川,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大量泥沙淤积,附近山峦阻流,水患加剧。在尊重当地水文实际规律的前提下,李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修建了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的都江堰。不仅解决了洪灾问题,而且得以灌溉良田万亩,使蜀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作为全球年代最久、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得益于它对自然规律的充分尊重和科学利用。习近平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保护自然生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一副美丽中国新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员干部学习安徽考察心得体会

  8 月 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防汛救灾工作,听取军队参与防汛救灾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发扬连续奋战作风,有力组织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防汛救灾后续工作事关民生、

 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连续奋战作风,慎终如始筑牢堤坝、一以贯之初心为民、毫不动摇咬定目标,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和影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扬以人为本、为民负责的连续奋战作风,慎终如始筑牢堤坝。切实完成好防汛救灾后续任务,必须着眼于中国灾害事故多发的基本国情、提升国家抵御各类灾害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发扬连续奋战作风,不断增强抵御灾害“韧性”。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在安徽淮河考察时再次强调了防汛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出“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慎终如始压紧压实责任,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抓好查险除险,坚决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构建起现代化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发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连续奋战作风,一以贯之初心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完成好防汛救灾后续任务,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一心一意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干人民之所盼,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

 扛起使命,做到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向险而行,锤炼担当铁肩“党性”,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福祉。当一些地方洪水未来时,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修订完善方案预案,落实防汛队伍,不断排查风险隐患,做到洪水不来、准备不止、有备无患;当一些地方洪水来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力以赴打好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当洪水退后,要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正误,践行“顺天应民”原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同自然争夺发展空间。

  发扬固本强基、敢于胜利的连续奋战作风,毫不动摇咬定目标。习近平对抓好下半年全军各项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咬定“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目标,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淬炼固本强基“理性”,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这一根本,将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细落实,不断提升维护国家集中统一和社会稳定能力水平,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员干部学习安徽考察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期间,探访了刚刚经历历史上第 16 次开闸蓄洪的王家坝闸。在淮河流域特有的防洪工程——庄台之上,总书记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细细品悟总书记之语,无不饱

 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情与担当。作为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斗法”,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做实做细。

  初心如磐,为民而“斗”是永不变的价值追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总书记淮河之行,从历史典故中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指引抗御灾害的“斗法”,更是说明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永不变的是党员干部的为民之心。作为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就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老百姓的难点痛点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面对灾害,应迎难而上、主动投身,坚定站在防灾抗灾救灾第一线,与人民心手相连、风雨同舟,用无所畏惧、冲锋在前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乘风破浪”,在考验中“淬火成长”,切实筑牢永不垮塌的“为民之堤”,做实人民“守夜人”。

  使命如山,为民而“斗”是实而细的务实作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与“细”是全面做好抗御灾害工作的前提,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从细节入手,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弄清具体情况、研究具体办法、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还是防汛救灾等工作,各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把各种“斗法”想得细之又细,把工作责任压紧压实。从当前防汛救灾工作来看,各级党员干部就应以雨为令、以水为令、以台风为令,深入一线,根据汛情发展变化积极协调各方做好抢险准备,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提前组织人员转移,积极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做好受灾群众应急安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如天,为民而“斗”是利长远的固本良策。“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一直以来,为保江河安澜和化水患为水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就从未停止过尝试与探索。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主动加强学习,不断从历史与实践中,总结经验启示,把握规律和趋势,集思广益,增强“善谋”本领。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提前绸缪,立足最坏的可能去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要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把全社会抗御灾害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员干部学习安徽考察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到安徽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总书记朴质而深情的话语,道出了心中浓浓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一心一意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扛起使命,改进作风、锤炼党性,增长本领、无私奉献,真正为广大群众增添福祉。

  始终相信群众,汲取为民服务之智。千难万难,相信群众就不难;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执政根基和胜利之本。回顾我们党

 99 年的光辉历程,正是因为紧紧依靠群众,始终扎根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拥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广大党员当始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自觉走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讨教,真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丰厚营养,从基层的生动探索中开阔思路、创新思维,把本领的增强、能力的提升扎根于群众的创造实践中。

  紧紧依靠群众,厚植为民服务之基。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离开群众就是空谈;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离开群众就失去了力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战不可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始终脚踏大地母亲,而他被对手战胜就是因为脱离了母亲的怀抱。党与群众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犹如安泰和大地母亲一样,须臾不可分离。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凝聚最广大群众的力量,汇聚最广大群众的智慧,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共甘苦,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中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切为了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始终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始终维护群众利益,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致力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利,谱写了一曲曲党群、

 军民鱼水深情的赞歌。“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心中装着群众,干事创业就有了底气、有了动力。广大党员要以真挚的为民情怀涵养初心,始终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原点和价值追求,把为民初心和使命刻在心上、融入灵魂,摒弃私心杂念,杜绝贪欲之害,不断淬炼党员本色,厚植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为民谋利益、添福祉的责任,在实干苦干、砥砺奋斗中做出佳绩、砥砺本色。

  能不能始终牢记宗旨、服务人民,能不能做到把群众装在心中,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共产党人要把群众始终装在心中、举过头顶,真正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群众,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所盼所需所急,创造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实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员干部学习安徽考察心得体会

  “这一直是我牵挂的事。”18 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了解情况后,总书记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

篇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救灾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 体会

 当前,防汛已进入“七下八上”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筑牢“思想大堤”“责任大堤”“平安大堤”,用实际行动答好防汛这道“加试题”。

  做好万全准备,筑牢“思想大堤”。“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时刻绷紧安全防汛这根“弦”,充分认识当前抗洪抢险的严峻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筑牢“思想大堤”,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要下好预防预备“先手棋”,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做好打硬仗、持久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汛情预料得严峻一些,把举措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困难估

 计得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备得足、装备运得出、人力转得快、抗洪打得赢。

  扛起使命担当,筑牢“责 任大堤”。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面对洪魔,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主动担当、敢打头阵,带头到灾情最重、危险最大、困难最多的抗灾一线,在抗洪抢险中叫响“我先上”“跟我上”。要加强雨情、汛情、灾情分析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有条不紊、临阵不乱、科学应对。要坚决落实防汛属地管理责任制,全过程、各层级、量化细化各项责任,将每一个环节、每一段堤段、每一次隐患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做到责任明确到位、落实到位、追究到位,一旦出现问题有据可查,切实将防汛责任压紧压实。

  坚持生命至上,筑牢“平 安大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从思想深处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做到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守护在哪里,在防汛救

 灾的“大考”中擦亮为民初心。同时要做好转移人员的情绪安抚和生活安置,从吃、穿、住、医等多方面提供贴心服务,真心实意为受灾群众解决问题。

篇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范文( 五篇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历史交汇点上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诞生记”文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十四五”规划诞生的不易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为民的强大决心,更让我们深切体悟到了规划里“人民至上”的时代情怀。蓝图已绘就,关键靠落实。我们要继续深植“人民至上”的时代情怀,与人民一起奋力耕耘“十四五”。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以更坚定的意志,全心向人民“所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让全党永葆这样的初心,朝着人民所愿、人民所盼、人民所需,去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和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为“人民至上”。“十四五”规划是“人民至上”的规划,是对民富国强的深远谋划和接续奋斗。我们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一往无前、全心全意地落实规划。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以忘我、无我境界在前进的航向里永远镌刻和彰显“人民至上”。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奋斗情怀,以更坚决的奋进,全速进人民“所进”。心有所向,行有所进,进就要有动力。激情汇聚动力。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之忧而忧,奋勇而起,起而行之,不断地迎战为民路上的各种风雨险阻,始终保持战斗状态,矢志不渝地焕发着为民奋进的激情。也正是这样的激情,我们战胜了千难万险,迎来了捷报频传。“人民至上”更能点燃这样的奋进激情。面对“十四五”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我们要有紧迫感。时间不等人,要披星戴月、快马加鞭,一丝不松一刻不停地去奋斗,把这激情化为推进实践“十四五”规划的伟大创造,化为人民群众心中渴望的“进”。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功绩情怀,以更坚实的力量,全面成人民“所成”。正因为我们心中有民,行中为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凝聚起了坚不可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成就了让世人惊叹的伟业。民心聚,事业成。要始终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汇聚民心民力。无论何时,都要时刻牢记有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就有了攻坚克难的实力;人民越是支持,我们成就事业的实力就越不可阻挡。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的一个个宏伟目标中,要汲取人民智慧,深

 入总结人民实践,进一步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磅礴伟力,带领人民群众一同自觉地、自发地、自信地去踏平坎坷,去铺就大道,全面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贯穿其始终、传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所在。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磅礴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在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最细微之处彰显亲民爱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众。

 梦想在改变,不变的是紧握人民的双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跨过千年的风沙,今天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走向历史新的起点。不论古今,人民都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尤其是今天,在这个离梦想已触手可及的时刻,党员干部驾着时代的帆船,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秉持着与民同行的信念,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着“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命运在改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行为也应对人民负责,正如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负责!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不论制定出台政策,还是推动上马项目,要多想想是否对人民群众有益、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益、是否对子孙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计也要去实现,不管将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无论如何也不

 能启动,不管会承受多少诱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对人民负责,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传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却要融进党员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抗击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三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又和生命至上息息相连。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云阻隔,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迁。这次,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这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不同结果

 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制度获得感尤为强烈、笃定。

  人民至上,从来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当展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人民至上,表现在无数“逆行者”对生死的无畏,在生死之间“摆渡”,在没有硝烟战场的冲锋之上。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人民至上表现在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群众的“不抛弃、不放弃”上,务必实现“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务必实现年内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口,人民至上表现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坦坦荡荡,表现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私无畏,表现在义与利、得与失、个人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人民至上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党的人民至上,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的思想、行动和为民实践之中,要奋力写就党员人民至上的人生画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至上首先应体现在忠诚上,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决不两面三刀。一名党员,没有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会在利益面前动摇心志,导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虏;就会在得失面前踌躇不前,导致“不敢为”“不愿为”;就会在成败面前患得患失,导致延宕拖沓、贻误战机。其次,人民至上体现在把工作当事业上。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都是靠双脚走出来,靠双手干出来,靠汗水浇灌出来,靠无数心血和“右玉精神”般的坚持中培育出来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讲不以 GDP 增长率论英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岗位目标是可控的,相对固定的,我们要将人民至上落实到勠力奋斗、立足本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专注之上。第三,人民至上体现在对人民的深情上,体现在浓郁的家国情怀之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工作用心用力还要动情有爱,坚决走好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第四,人民至上表现在发扬“蒙古马精神”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只要走得是光明大道,就要排除万难,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要像“百岔的铁蹄

 马”一样,始终保持昂扬不屈的奔跑之姿,跑出一个“不负人民”的辉煌未来! 抗击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危难关头,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战疫”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我从不同的新闻作品中捕捉到这组数据:“湖北已有3600 多位 80 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 7 位百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患者 108 岁”,“一位 87 岁的老人,身边 10 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越是年龄大、病情重,越能印证“不抛弃、

 不放弃”的执着与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渡尽劫波,山河无恙;历尽艰险,国泰民安。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应该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担当。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饱含深情的话语,透着人民领袖浓浓的人民情怀。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年任务更重,但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因疫情而改变。“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尽管到目前,“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调研。在陕西柞水县,他夸赞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在山西大同,他勉励乡亲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始终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坚持“人民至上”,就不会夙兴夜寐、

 念兹在兹,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定力攻坚克难,兑现承诺。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受疫情影响,“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给人民一个安身立命、创造幸福的平台;有工作可做,有梦想追求,天大的困难都能被奋斗与拼搏的双手克服掉。让种子扎根,离不开土膏微润、阳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时日,就能长成无畏风雨的参天大树;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人民,团结一心,就能迸发出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前进、行稳致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五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保证与人民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就必须与人民紧密团结,做好人民身边的“行者”,与广大群众在逐梦路上携手前进。

  做人民的“先行者”,奋勇向前,敢为民先,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自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解放、发展……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望祖国百年发展之路,不乏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们...

篇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党历来把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正因为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队伍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才不断取得胜利,党才能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

 党坚强有力,党 同 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 国 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 就 就幸福安康。新形势下 , ,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 关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 紧 紧迫。

 为民、务实、 清 清廉—— 扭紧党的群 众 众工作三大关键词 党 的 的执政时间越长,党群 关 关系经受的考验就越大 。

 。随着形势的变化,在 处 处理党群关系方面出现 了 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中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 , ,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 肉 肉联系,本应是天经地 义 义的事,正是有了人民 群 群众的支持,我们党才 能能走到今天。但是,随 着 着党的队伍不断扩大、 客 客观环境变化等因素, 在 在个别地方和部门出现 了 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 搞 搞自我循环的现象。有 些 些党员一旦入了党就觉 得 得自己身份不同了,不 愿 愿、不敢、也不会与群 众 众联系、为群众服务了 , ,长此以往,导致群众 对 对其不信任、不支持、 不 不拥护。甚至在一些地 方 方和部门,即便出台为 群 群众办好事的政策,有 些 些群众也习

 惯性地表示 怀 怀疑、反对。

 人们注 意 意到,此次十八大报告 明 明确提出,“围绕保持 党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 务 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 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 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 众 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 众 众工作的能力。” “ ‘ ‘为民、务实、清廉’ 这 这 3 个关键词可以说抓 住 住了群众工作的要害, 如 如果我们在联系群众的 过 过程中能做到这三条, 提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 工 工作的能力,就一定能 获 获得群众的认可,达到 凝 凝聚共识、与群众一条 心 心的效果。”辛鸣说, “ “十八大之后,在全党 深 深入开展以这三点为主 要 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 实践活动,是党中央为 提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能能力作出的一个重大决 策 策,希望这样的教育实 践 践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 在 在的效果,并且用制度 的 的形式把活动的成果巩 固 固下来。” “贯彻落 实 实十八大精神,开展党 的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动,就要教育引导基层 党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 观 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 路 路线,把联系服务群众 、 、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核 心 心任务和基本职责,始 终 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 、 、作决策、办事情。” 在在山东省日照市委常委 、 、组织部长邹斌芳看来 , ,这场活动将引导各地 把 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工 作 作的最高标准,把群众 公 公认作为考核、评价、 选 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更 更加注重从基层一线选 拔 拔任用干部,教育引导 基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不 不仅要目

 光投向基层、 力 力量沉到基层、指导下 到 到基层,还要把政策、 资资金和基本公共服务更 多 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困 难 难群体倾斜,切实把基 层 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 注 注意力吸引到联系服务 群 群众上来。

 问政于民 、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 从人民伟大实践 中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土 地 地被占用、果树被毁、 村 村里分红不公平、案件 判 判决不公正……今年 8 月 月 31 日,广东省惠州 市 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 大 大下访”活动,市委常 委 委、纪委书记李松亲自 带 带队,11 个接访组分 赴 赴全市各县有关乡镇接 访 访,当天共接访 106 批 批 245人,当场解决 问 问题 37 个,化解越级 访 访、重复访、集体访 9 宗 宗,解决群众饮水、交 通 通、上学、看病、看电 视 视等民生信访问题22 宗 宗。一位来访群众深有 感 感触地说:“多亏了下 访 访活动,解决了我的大 难 难题!” 定期调研、 定 定期接访、驻村蹲点、 选 选派“第一书记”、到 信 信访部门挂职……中央 党 党校教授高新民指出, 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 探 探索了多种形式的联系 群 群众制度,实践已经证 明 明,这些探索正在成为 党 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 间 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长效 机 机制,“只有形成有效 的 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 ‘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 、问计于民’的目的。

 ” ” “党员干部队伍主 流 流是好的,但确有一些 党 党员干部总认为自己比 普 普通群众高出一筹,把 自 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 里 里,

 自觉不自觉地流露 出 出自己和群众是不一样 的 的优越感。不客气地说 , ,卸掉他们的职务、级 别 别,有时候他们观察问 题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 不 不如普通群众。”辛鸣 表 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 完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 群 群众制度,这就要求广 大 大党员干部从感情上进 一 一步贴近群众,保持谦 虚 虚谨慎的态度,问政于 民 民、问需于民、问计于 民 民,这样才能更好地从 人 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 慧 慧和力量。

 在实践中 , ,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的 探 探索中,这“三问”已 经经收到实效。XX 年 6 月 月 8 日,中央党校“党 的 的群众工作”研讨班 3 7 7 名地厅级学员,到人 民 民网开展“体验式教学 ” ”活动,以“新形势下 党 党的群众工作及党群关 系 系”为主题与各位网友 进 进行在线交流。“在今 天 天,通过网络做群众工 作 作,通过网络和群众沟 通 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 渠 渠道,所以我们搞了这 样 样一次体验式教学,目 的 的就是让各位领导在新 的 的形势下,学会用网络 来 来跟群众打交道。”作 为 为培训班的教师,高新 民 民如是介绍研讨班此次 活 活动的目的。

 在高新 民 民看来,拓宽类似上述 这 这种促进“官民”交流 渠 渠道在当下非常必要, 且 且在现实中仍亟待进一 步 步完善和畅通,“群众 利 利益诉求表达不能为表 达 达而表达,而应该蕴含 在 在党委政府的决策机制 之 之中,通过民主决策让 群 群众把意见说出来。” 为为此,她建议,党委、 政 政府决策社会公共事务 时 时应增加群众参与这一 重 重要环节,让群众在决 策 策过程中有机会表达自 己 己的

 意见,与决策者进 行 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 就 就能够使决策者不得不 主 主动去联系群众。

 改 进 进文风会风,整治庸懒 散 散奢—— 以优良党风 带 带动政风民风 11 月 1 19 日,中央纪委监察 部 部机关召开全体党员干 部 部大会学习贯彻十八大 精 精神,新一届中央纪委 领 领导班子首次在委部机 关 关全体亮相。为节省时 间 间,主持人在介绍领导 班 班子成员时向大家建议 , ,每位常委起立时不必 一 一一鼓掌。整个大会用 时时不到一个半小时。会 议 议刚结束,大家纷纷感 叹 叹:这样紧凑、高效的 会 会风令人耳目一新、精 神 神为之一振!

 党的十 八 八大提出,要坚持艰苦 奋 奋斗、勤俭节约,下决 心 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 整 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 气 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 、官僚主义,以优良党 风 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 政 政风民风。

 党的作风 建 建设服务于大局,历来 是 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 建建设的成功经验。高新 民 民指出,庸懒散奢等不 良 良风气看似是小节,却 关 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 众 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 到 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 是 是否信任的大问题。比 如 如,某些具体政策是否 正 正确,要经过一定的时 间 间之后才能证明其正确 性 性,其贯彻执行就在很 大 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

 如 如果民众认为执政党与 政政府是真正为公众利益 服 服务的,就会拥护暂时 不 不能见效的政策;而执 政 政党与政府公信力较低 时 时,其政策即使正确也 难 难以

 得到民众认同,执 行 行的阻力也相应产生, 这 这就是信心问题。由此 可 可见,民众的信心来源 于 于对党和政府表现的认 可 可,而作风作为党性和 世 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 , ,是直接影响人民信心 的的重要因素。

 千里之 堤 堤,溃于蚁穴。和谐社 会 会以公平正义为首要特 征 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 费 费、官僚主义等等不良 作 作风则是对公平正义的 最 最大损害,腐蚀社会主 流 流价值观,削弱党的执 政 政基础。例如,在有些 地 地方,个别党员干部高 高 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 苦苦;大搞政绩工程、追 求 求排场铺张浪费;遇事 推 推诿,小事拖大、大事 拖 拖成乱子等等,尽管不 能 能划入腐败的范畴,但 由 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 与 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常 态 态性工作中出现的,往 往 往会直接影响执政党与 政 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党 群 群关系紧张。高新民表 示 示,近年来各地发生的 群 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 部 部分与党风政风建设存 在 在的问题有关。因此, 没 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 社 社会风气也好不了,也 就 就难以孕育进一步发展 的 的社会环境。

 “相信 群 群众,依靠群众,始终 把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 置置。”党的十八大已经 发 发出号召。人们有理由 相 相信,这必将指引着广 大 大党员干部百尺竿头更 进 进一步,在为人民服务 的 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加 强 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 系和深厚感情。

推荐访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心得体会 人民群众 心得体会 生命安全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