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远方心得体会3篇

远方心得体会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8

远方心得体会3篇远方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55篇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一】 近日,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远方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远方心得体会3篇

篇一:远方心得体会

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 5 5 篇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一】

 近日,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四年的组工干部,品味这段话,不由想起四年前的那个雪夜……

 “妈,我想去**工作,可以吗?” “为什么要去那里?太远了!” “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希望我的青春、我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我渴望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幸运的是,我生而逢时,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的理想完全可以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彻夜长谈后,说服了父母家人,这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小姑娘背起行囊,从松嫩平原走到天山脚下,横跨祖国大地,与“胡杨精神”赴一场“不悔之约”…… **的工作环境与想象不同,这里比北上广一线城市要清苦得多、艰辛得多,不仅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基础设施欠缺。但是我们共产党员从不缺少拥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豪气,把吃苦作为磨炼自己意识的“磨刀石”,在艰苦的环境面前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五加二”“白加黑”的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战胜新冠病毒,以“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情怀助力乡村振兴……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走出“舒适区”,在高压工作和艰巨任务中勇于担当,激发潜能,才能感受生命绽放的精彩。

 在**,我们从事的大多数工作大都是很平凡的。比如,我之前在乡镇从事的扶贫工作,从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对标补短,到最后进入数据库录入,各项标准不能有一丝放松,环环程序不能有一步出错,份份材料更是不能有片刻疏漏,最终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年轻干部投身到**建设之中,要牢树“扎根”的意识,工作到哪里就要把“根”扎到哪里,把“心”

 定到哪里,不择土壤,坚定意志,沉住气、静下心,经受住各种“困难”“诱惑”的考验和磨练,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朴素、顽强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要一步一步过去,脱贫攻坚的山头要一座一座攻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要一项一项落下地。既要有只争朝夕的锐气,更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

 “胡杨精神”是一种家国情怀。常思国之兴衰,是年轻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年轻干部要把自己的知识、学识化作助推国家强盛的动力,敢于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斗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练就通盘谋划、见微知著、精准施策、进退裕如的真本领,以主人翁姿态建设好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有所作为。身在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要学会为家国担当,热爱那片热忱土地。做一个从容自信、眼光长远、格局广阔、情系苍生、心怀天下的人,做一个将个人学业、事业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二】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有着“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说法,其耐旱耐涝,生命力顽强。我想,我们应该从它的身上能想到些什么呢? 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余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胡杨不仅是新疆人的骄傲,我也深深为它惊叹,觉得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贵的精神。在遇到一些曲折时,我常常会想起胡杨树。

 美丽的胡杨,传说如果你在它的身躯上雕一个洞,一定会有黄色的水喷出,我想那一定是它的泪水,无语的哽咽,就这样一个树中的伟丈夫,心中也会有痛和泪,但它还是那样坚强,不朽不倒,举着不朽的利剑,挑战命运和自然。这就是美丽的

 胡杨,不朽的生命...留给世人以思索...留给世人的精神... 胡杨生活在戈壁大漠,那里没有绿水,那里没有青山,也没有人为地呵护,生命望而却步,植物悉数可见。然而,胡杨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上。尤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的变幻,在这远方的远方,默默地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

 走进胡杨,我们就拉进了岁月和时空的距离; 走进胡杨,我们和胡杨一起叩问生命,惟有凝重和震撼; 走进胡杨,若旅行者的感悟----见高山而仰止,面大河而静默,读胡杨而惊叹。

 没有任何生命能和胡杨相比,没有一种植物那么持久地坚守在一片贫瘠和少水的沙滩。但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百折不挠的一个灵魂。坚韧而顽强,寂寞而孤独,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千百年来,这自生自灭的天然胡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而且是人类可以获得的宝贵财产。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可能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只有荒凉的沙漠,而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荒凉。就像胡杨树,它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根系长到十米以下,只要十米以内有水,它就能活。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的扎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沙堆,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 胡杨树的精神是什么呢?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的生长,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的拚搏,在严寒的隆冬坚强的屹立。胡杨树的美丽让人惊奇!胡杨树的顽强让人叹服!生命力极强的骆驼草都臣伏在地,胡杨却铁骨铮铮傲岸屹立,并奉献出一片绿色,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三】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植物,被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赞美胡杨,不仅是因为其风姿卓绝,更是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的不屈“胡杨精神”。余秋雨曾赞美胡

 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这样的光芒,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呢? “胡杨精神”,就是时刻不忘初心,恪尽职守。胡杨树生于荒漠,长于荒漠,西部肆虐的飞沙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也不足以让其退缩,它们就那样坚定地伫立在骄阳与风沙里,不声不响,不卑不亢。风来了,它们奋力去阻挡,没有雨水,它们就把根扎进更深的土壤。这份执着与坚强,需要新时代的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见,近几年来,不论是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还是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安全事件,每一次危机迸发,危难之中第一时间冲上前线的,一定是坚守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医务人员等这些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铭记初心,恪尽职守,只有在艰难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握人生的方向。

 “胡杨精神”,就是铭记坚守一方,造福一方。胡杨生长的地方,一半是人们的安居之地,一半是荒漠蔓延的方向。要想让绿洲不被侵袭,人民安居乐业,胡杨必须坚守荒漠,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一方。把胡杨的这种精神发扬到极致的案例比比皆是。60 多年前,在我国西部有一个名叫右玉的边陲小镇,那里风沙成患、山川贫瘠,发展找不到方向,致富找不到出路。为了让右玉早日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60 多年的光阴里,每任县长都在办公室放把铁锹,他们不约而同地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植树。事实证明,只要把力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即使是荒漠,也能开出最美的花朵。如今的右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右玉精神”也被广为传唱。

 “胡杨精神”,就是不断强化自我,暗自生长。荒漠上的胡杨,没有过多的观众,也就听不到太多的赞扬与褒奖。但就算得不到肯定,听不到回应,胡杨还是卯足了劲,默默地成长。他们把根扎得更深更广,从荒漠深处,积累和储备自身的营养。它们坚信,只有不断成长,才能让自己更强,才能拥有护卫一方的更有力的臂膀。我们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要开始接受教育,成人之后离开课堂,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不断地汲取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

 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发展之基,国家富强之源。在我国“大国意识”觉醒的今天,无论外在环境怎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强化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铭记并赞扬我们的“大国”形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胡杨精神”给我们的启迪还有很多。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让“胡杨精神”永远陪伴和影响我们,激励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四】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有着“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说法,其耐旱耐涝,生命力顽强。我想,我们应该从它的身上能想到些什么呢? 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余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胡杨不仅是新疆人的骄傲,我也深深为它惊叹,觉得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贵的精神。在遇到一些曲折时,我常常会想起胡杨树。

 美丽的胡杨,传说如果你在它的身躯上雕一个洞,一定会有黄色的水喷出,我想那一定是它的泪水,无语的哽咽,就这样一个树中的伟丈夫,心中也会有痛和泪,但它还是那样坚强,不朽不倒,举着不朽的利剑,挑战命运和自然。这就是美丽的胡杨,不朽的生命...留给世人以思索...留给世人的精神... 胡杨生活在戈壁大漠,那里没有绿水,那里没有青山,也没有人为地呵护,生命望而却步,植物悉数可见。然而,胡杨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上。尤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的变幻,在这远方的远方,默默地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

 走进胡杨,我们就拉进了岁月和时空的距离;

 走进胡杨,我们和胡杨一起叩问生命,惟有凝重和震撼; 走进胡杨,若旅行者的感悟----见高山而仰止,面大河而静默,读胡杨而惊叹。

 没有任何生命能和胡杨相比,没有一种植物那么持久地坚守在一片贫瘠和少水的沙滩。但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百折不挠的一个灵魂。坚韧而顽强,寂寞而孤独,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千百年来,这自生自灭的天然胡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而且是人类可以获得的宝贵财产。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可能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只有荒凉的沙漠,而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荒凉。就像胡杨树,它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根系长到十米以下,只要十米以内有水,它就能活。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的扎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沙堆,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 胡杨树的精神是什么呢?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的生长,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的拚搏,在严寒的隆冬坚强的屹立。胡杨树的美丽让人惊奇!胡杨树的顽强让人叹服!生命力极强的骆驼草都臣伏在地,胡杨却铁骨铮铮傲岸屹立,并奉献出一片绿色,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关于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五】

 近日,在第三次中央**座谈会上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笔者认为,广大基层干部当以“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为灯塔,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以“活着一千年不死”的忠诚守望,造福一方。

 胡杨林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的特点为生命力强、抗旱力强,可以活一千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礼赞它的美,今日,我们基层干部当以它的精神、它的灵魂为引领,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基层条

 件艰苦、任务繁重就像胡杨林所处沙漠之洲一样,忍耐着干旱,抗拒着风沙,任凭严寒酷暑,始终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姿态毅然扎根大漠戈壁。我们基层干部也要比别人多一份忠诚守望的责任与担当,多一颗坚守一方、造福一方的民心,以“活着一千年不死”的勇气和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绽放青春绚烂的生命之花。

 以“死了一千年不倒”的坚韧不拔,孕育希望。

 胡杨林之所以能够死后千年不倒,是因为它的根足够深,木质足够硬,这是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千年风霜之忍耐力的最直接体现,这是它给予荒芜沙漠的蓬勃希望之光,这是它作为大漠孤烟不朽丰碑最好的见证。如今的我们,来这一世,为官一任,真正能为百姓留下点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要像“胡杨林”一样勇于进取,埋头骨干,在基层扎深根、打好基、壮筋骨、长才干,以“死了一千年不倒”的定格姿势真正为群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味和铭记的事情,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倒下一千年不朽”的风骨凛凛,...

篇二:远方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做新时代的攀登者、涉水者,心怀远方,风雨兼程,永续奋斗》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学、参观展览观摩学以及通读原著个人学,我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内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这是一次正当其时的思想洗礼和行动激励,它必将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爱业敬岗,通过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把工作中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基层党员干部同样也能成为本单位、本系统、本岗位的“最美奋斗者”。

  一是要坚守初心。落实在基层党员干部身上,初心就是为服务对象搞好服务的热心、耐心和细心和责任心。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忘职责使命,就不能被“钱、权至上”等贪念所侵蚀,不能被“门好进,脸好看,不给好处事不办”等错误观念所左右,否则只会沦为金钱、权力的奴隶,忘了自己姓“党还是”姓“公”,为“公”还是为“私”,自然也就不会尽职尽责,一心为民搞好服务了。要坚守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就要自觉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悟透、融会贯

 通,增强个人提高理论素养。从而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良好风度。

  二是要敬重岗位。岗位是创建事业的平台,敬业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认认真真地履行岗位职责,老老实实地抓好小事细事。敬重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求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负责,处事上公正,从点点滴滴做起,多想人民、少想自己,多些工作、少些懈怠,多思奉献、少思索取,多做实事、少做虚功人而为岗位增光添彩,而不能亵渎岗位,愧对岗位。在工中,坚持捧着一颗诚心,俯身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问计、问策于民,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三是要永续奋斗。永奋斗是检验、衡量每位基层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尺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做到担当有为,必须要有艰苦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围绕各类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困难问题,在工作中解决,在解决中完善,

 做实事、干实绩、求实效,力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是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诠释和检测。只有跋山涉水者,才能真切感受山川的壮丽;只有奋力攀登者,才能亲眼目睹最美的日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新时代的攀登者、涉水者,心怀远方,风雨兼程,通过永续奋斗,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宏伟目标,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去创造个人的人生价值。

篇三:远方心得体会

22 “中国旅游日”活动心得体会

 “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今年 5 月 19 日是第 12 个“中国旅游日”,说起旅游,我也曾想看遍泱泱中华的万古江河,去看看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丰富而多元的样貌,去看看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连绵起伏的丘陵……

  “青春就几年,疫情占三年”,去远方成了一种念想,既然脚步走不出去,那就让心去远方吧,在党史中去看看这些年我们党走过的“红色之旅”,去重温峥嵘岁月,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来一场不一样的旅游。

  如果你去不了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看不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体会不到地形险峻带来的震撼,那不妨去浙江嘉兴南湖那艘“红船”上看看。那艘船会告诉你,它是怎样满载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在惊涛骇浪、汹涌湍急中,做了一件件、一桩桩大事情。“红船”会告诉你,什么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什么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什么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一大代表们在船上喊出“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中国的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中共一大艰难的召开,不也是面对艰险与困难时带给我们的“震撼”吗?

 如果你去不了“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看不了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体会不到捍卫领土的毅力带来的“震撼”,那不妨去江西井冈山的“星火相传”雕塑看看。这座雕塑会告诉你,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什么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什么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井冈山上红旗不倒,鼓舞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斗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点燃了革命力量聚集的“星星之火”。红军们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不也是捍卫领土的毅力带给我们的“震撼”吗?

  如果你去不了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看不了煊赫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体会不到兵马俑们日复一日捍卫千年灵魂的信念带来的“震撼”,那不妨去长征的路途看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它会告诉你,红军是怎样始终不被压倒,始终不怕困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革命的前进通过长征实现了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不也是中共红军的信念与坚持带给我们的“震撼”吗?

  中国旅游日,身未出走心先游,让我们来一场“红色之旅”,一起感受党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2022 “中国旅游日”活动心得体会

 5 月 19 日是中国旅游日,全国各地纷纷打造丰富多彩、特点鲜明的旅游主题,其中乡村旅游是时下的大热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这充分表明,乡村旅游是启动乡村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主抓手。如何答好“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课题,要在起笔、着色、刻画中注重协调发力,方能行稳致远,描绘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新画卷。

  以“浓厚诚意”起笔,既要有“品味”,又要有“土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越过千年,这依然是现代人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值得

 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盲目追求“品味”,在政策和商业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村居越改越像招待所,饭菜越做越像酒店大餐,更有甚者,加上了按摩、洗浴和麻将,过度的商业开发带走了乡村的悠闲与宁静,渐渐丢失了“乡土气息”,听不到鸡鸣狗叫,看不见农耕炊烟,造成了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极大破坏。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味打造异域味,而应着力挖掘本土味。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是守住“魂”,要保留住乡村的“土味”,不能空有花架子,没有实内容;不能光比发展速度,丢失灵魂内核,要传承和发展好当地传统文化,在内与外的协同发展中提升乡村的特色魅力和发展动力,留住乡村的乡土味、民俗味、古韵味、生活味,让乡土气息融合现代气息。

 以“浓重新意”着色,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给游客提供“农的体验、家的感觉、乐的心情、味的清新”。近年来,当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的近郊乡村游成为假期新热点,传统的“农家乐式”吃喝为主的乡村旅游正在面临新挑战,拥有自己的特色才是当前各地乡村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模仿别人,永远抹不掉“伪造”的嫌疑;做好自己,才能凸显“原生”的美丽。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农村有着不同的特点,一味地“生搬硬套”一种模式也并非持久之道,在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路径,让好做法、好经验成为“共性”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资

 源禀赋与特色产业来塑造“个性”,创新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更好地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通过培育各类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让“别样乡村游”成为新的时尚。

  以“浓酽情意”刻画,既要有“开发”,又要有“保护”。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头戏”,通过开辟一片体验农田、发展体验农业,让离开家乡的城市孩子感受一把“春耕秋收”,但急功近利地开发也会让乡村旅游一点点“沦陷”,为了短时利益而肆意挥霍乡村环境资源,得不偿失。乡村美,则中国美。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乡村旅游发展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坚决不走“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破坏自然生态的恶性循环之路;要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崇善自然、尊重自然,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合理规划,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加强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唯有此,乡村才会更有底蕴、更加美丽,乡村旅游才能走得更远,让心有所归、人有所依,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推荐访问:远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远方

扩展阅读文章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