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8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5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8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畅通国内大循环心得体会发言 格局,事关全局。时钟拨回到2020年,彼时的中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世纪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8篇

篇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国内大循环心得体会发言

 格局,事关全局。时钟拨回到 2020 年,彼时的中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世纪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跨国贸易投资大幅萎缩,过去那种大进大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该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布局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这是科学洞察发展趋势后的应对之策,更是深刻剖析客观经济规律后的战略抉择。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主要发达国家都拥有强大内需市场。2020 年美国和日本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 18.3%和 25.2%,明显低于 42.1%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存在调整空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沿着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阔步前行,又对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提出了更高要求。

 畅通国内大循环,我们有供需两端的重要支撑。我国有 14 亿多人口,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 1.2 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同时,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

 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具有全球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已形成强大生产能力。

 畅通国内大循环,我们有持续积累的改革基础。走过新时代的非凡十年,我国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着眼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纵横联动;着眼更好促进公平竞争,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去年以来,不失时机推进的重点领域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畅通国内大循环,我们有日益完善的制度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历史与现实已充分说明,只要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曾几何时,外界产生疑虑——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否意味着中国开放政策的逆转?“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再次宣示中国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越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今年 4 月 10 日,一份关乎国民经济循环的重磅文件亮相。《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开宗明义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这就意味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今年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 2025 年,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展望 2035 年,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直面痛点、打通堵点、消除阻碍,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这是我们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时最大的确定性所在。

 布局先手棋,落子制胜棋,走活关键棋。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这是针对全国而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注定不

 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区要在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方向已明,奋楫笃行。谋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胜利,需要冲破羁绊的闯劲,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实践为证,时间为证——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篇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夺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心得 体会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整体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接下来将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奋力夺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这一重要表述,意味着我国在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协同推进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两年多以来的改革,推动我国国企总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的治理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国有企业的资本布局更加优化,资产质量更加优良,激励约束更加合理,创造性积极性充分激发。这些积极变化,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2 年一季度,虽然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但国有企业依然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促进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之间良好生态的构建,强化了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了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4.3%,其中国有企业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为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一步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还需稳妥施策,多角度多层次助力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一方面,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筑牢夯实的基础上,着眼于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聚焦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让高价值、高质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尽管与过去相比,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同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具体来说,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国资国企系统要进一步推动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明确研究事项分类标准,加快完善并落实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厘清党委会和董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推动董事会配齐建强高效运转,科学落实外部董事占多数要求,加大外部董事管理监督,加快落实重要子企业董事会职权。

  另一方面,经济价值的创造能力提升,应是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关键着眼点所在。要按照这一理念,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实践,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创新突破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率,进而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的提升,让企业在价值创造上更具国际竞争力。

 应加快推动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指导混改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混改全过程监督。

篇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反 思 自 省 2020 年 6 月 30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该方案的通过旨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 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集团率先反应,积极履行国企升级改革的主体责任,从“三去”工作入手,解决集团内部改革升级的思想阻力和行动阻力,在集团范围内召集全员参与“三去”改革升级大讨论,为下一步企业内部革新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作为集团“三去”大讨论中的一员,参与这次讨论心态从“疑惑”转变为“清晰”,从“清晰”转变为“期待”。

 开始的“疑惑”,是因为不懂。因为生病,前期缺席了“三去”的动员部署。所以刚开始接到参加“三去”讨论通知的时候,心里就在不停的打鼓,“三去”是什么?要从哪里下手去讨论?接下来,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同事,学习集团下发的名词解释,明白了“三去”是指“去等靠要思想、去机关化倾向和去大锅饭现象”。但是搞清楚这些词的意思对于参加讨论来说似乎还不够,只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是脱离了实际工作生活的书本化,格式化的发言。于是手握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怀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惴惴不安地参加了第一场讨论会。

 在第一场讨论会中,有关这次讨论会的疑惑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这场讨论会的目的也逐渐清晰。想法和思路需要碰撞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就能在讨论中得到问题答案。第一场讨论会的议题是“完善制度”,讨论在略带拘谨的气氛中开始了。然而意外的是,讨论会里的发言没有半点拘谨的意思。大家的发言没有一团和气,从刚开始就单刀直入,直指问题要害开展讨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大锅饭”、“激励不足”、“分配不均”,这些大家私下偶尔提及的话题,被搬上讨论桌上时,不会因为人多,而削弱发言的力度;不会因为人多,而忽视现象背后的弊病;不会因为人多,而对问题浅尝辄止,停止追根究底。反而正因为人多,大家的发言似乎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对问题和现象的分析更精辟、更一针见血。

 在公司第一场讨论会中,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做出了积极的发言。第一场讨论会的开展,不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局,更是这场讨论会定调。通过它,意识到这次的讨论拒绝和和气气、拒绝隔靴搔痒、拒绝夸夸其谈。所以在第一场讨论会结束后,它传达出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这场讨论会不仅是一场讨论会,还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员思想改革动员会。

 “反思自省”是在之后每场讨论会发言,贯穿始终的发言方式。大家不仅审视了公司上存在的客观问题,也在自省工作思想上的主观问题;不仅审查了公司流程中的不合理,也在自查个人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不仅发现了公司工作任务制定的武断,也在自

 纠工作执行中存在的懈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三去”讨论会中的发言流程,其实也是对待自身工作,总结和改进的流程。公司的升级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个人的进步也需要广泛听取建议。

 “三去”转型升级大讨论,不仅是针对公司的发展做出“去等靠要思想、去机关化倾向和去大锅饭现象”的改革,还是对个人发展做出“去等靠要思想、去机关化倾向和去大锅饭现象”的要求。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个员工自我发展,自我改革的集合,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与提升,把个人视为集团发展的一粒沙,一杯水,积沙成山,汇水成海,脚踏实地,共赴未来。

 “ 三 去 ” 转 型 升 级 大 讨 论 心 得 体 会 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00 年)》精神和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集团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集团从 2020 年 10 月 10 日起至 2020 年 10 月 31 日,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围绕“去等靠要思想、去机关化倾向和去大锅饭现象”的转型升级学习大讨论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对关于“等靠要思想、机关化倾向、大锅饭现象”的了解是处于一种很片面和浅显的程度,对其包含的内容认知不够全面,并且对于这些现象是否在集团内部存在、对两者关联度的思考、都不够充分,但是通过这次将近一个月的学习大

 讨论活动,我对关于这三种现象的明确定义以及集团内部存在的问题感触颇深。

  本次“三去”活动围绕着“去等靠要思想,去机关化倾向,去大锅饭倾向”三个方面展开。“等靠要”思想是缺乏战略思维,主动谋划公司发展的想法较少,仅依靠集团资金支持来维持公司运作,缺乏资金成本的意识,以致公司盈利能力低甚至亏损的懒政表现。纵观集团内部,有部分公司存在成本意识淡薄,在项目建设追求更高更优的同时,不注意把控成本,导致成本负担较大,出现盈利较少甚至亏损的情况;并且有些公司经营水平比较薄弱,工作创新度低,效率不高,同时集团内部虽然运营项目多样化但是项目竞争力在整个市场当中比较薄弱。关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每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强化成本意识,把成本意识贯穿在项目运作的各个流程当中。在前期项目策划时,注意调研,把控成本,设置成本的上下浮动概率,在项目实施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避免出现随意增加成本的情况;同时公司内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行经营业务培训、外出学习调研的相关活动,从而吸收好的经营思路,提升员工的经营能力;对于集团的各个经营项目进行分析排查,对盈利能力差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一一解决,将多种相似小项目进行整合并转,改革创新,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机关化”倾向主要指公司定位不明晰,机构臃肿,过程监督不到位,办事链条长,效率低,检查调研走马观花。就目前看,集团内部存在业务板块分布领域较多,公司主业表现不突出、

 定位不明晰,内部相同业务重叠的同质化企业较多的现象;在各项工作中存在过程监督不到位,缺少专职监督人员;办事流程分类不完善,部分审批程序链条较长,审批周期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细化整合管理公司业务板块,明确公司主业板块业务,调整公司定位,加强推动公司主业的发展,同时将经营业务相同或者相似的公司进行并转整合。在过程监督方面,可以成立监督小组,把专职监督贯穿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且定期对监督小组成员进行轮换,保证监督小组的公平公正性。在优化办事流程板块,可以细化办事流程分类,将日常办公业务与重要经营业务审批流程区分开,并且设置办事流程紧急程度的区分程序,进行具体催办,从而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大锅饭”现象是一种考核体系不健全,薪酬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通过这次大学习我了解到,集团目前存在的显著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薪酬结构不合理,集团内部薪酬差异较大;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采用统一考核机制,难以进行具体量化;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难以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这次的讨论活动,我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薪酬档级,将集团内部薪酬待遇档级进行细化,使各档级之间差异程度处在合理的范围内来调整薪酬结构;同时建立全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探索恰当的量化考核办法,例如可以将职能与业务部

 门绩效考核方法区分开,根据业务性质来确定考核方法,提高绩效比列,以此激发员工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苦奉献,希望通过这次“三去”讨论活动,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找出自己的短板,一一攻破,凝聚共识,为做成更强更优的企业共同努力!

 

篇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实施心得 体会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国企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随着“十四五”的即将开启,国企改革乘势而上,步入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提速升级的新阶段。

  一张施工图

 跑出“加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四梁八柱”,国有企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解决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张关于“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具体施工图就此展开。

  “既然是施工图,一定是有项目、有完成的时间节点,可衡量、可考核。”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聚焦 8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

 的市场主体地位;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八是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一企一策”的要求,各中央企业制定了本企业实施方案,详细明确了每一项改革举措的牵头人、牵头部门和时间节点,将子企业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内部巡视工作范围和考核评价体系。据了解,各中央企业计划在 2020 年年底前完成的改革举措总计 2700 余项,不少企业在规定完成时间内跑出了改革的加速度:中国电子、中国电建等企业已提前完成全部 2020 年改革任务。在科研投入占比方面,航天科工、中国中车集团等企业均提出了更高的指标,其中航天科工提出集团科研投入占比 11.5%以上。

  改革因时因势向纵深推进

  南方电网、中国联通、招商局集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海油、国机集团等企业从销量、利润、成本等不同维度,提出未来3 年经营业绩增长目标;鞍钢集团、中国大唐针对每一项改革任务,逐年列示年度改革举措……

  “各中央企业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在路径安排上也体现了较强的延续性和执行力,既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又突出体现了改革因时因势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统计显示,目前各中央企业国企改革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中涉及的改革任务共计 4329 项、改革举措 10729 项。

  “新一轮国企改革坚持市场化经营机制,就是要寻找一条提升企业效率的改革之路,同时更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改革进一步推向实处。”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央企业还结合自身特点,在实施方案中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特点。比如,东方电气集团创新性提出实施“1532”改革工程: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五个专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实现三个突破两个提升;航天科技在提出 73 条改革举措基础上,明确了 165 项标志性成果,使得实施方案更实更落地;中国一重在探索引入持股 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出完善持股 5%以下投资者征求意见建议机制。

  确保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见证了国企的行动力。在仅仅 3 个多月时间里,不少改革举措已经率先破题,取得初步成效,为今后两年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化学工程将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单独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国投集团近期先后出台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党建 3 项差异化管控制度;东航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建材等央企明确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中长期激励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据了解,目前中央企业 2020 年改革任务和举措普遍完成率超过70%。93 家中央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中长期激励梳理评估工作进展明显。72 家中央企业已经对所出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研究评估。在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子企业中,313 户已经全面实行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子企业户数,483 户已经全面推行了市场化用工制度。

  “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下一步改革要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日前指出。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将通过在线督办系统加强督导推动,并将三年行动的落实情况纳入央企业绩考核,确保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篇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心得 体会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文字虽短,却很有深意。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成绩有目共睹。在去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上,我国国有企业数量达 92 家,中石化、国家电网还分别坐上了“榜眼”“探花”的交椅。然而,国企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毛病同样存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列了一组数据——目前国有企业净资产约 70 万亿元左右,总体年回报率不足5%,有的企业回报率甚至赶不上银行信贷年利率。

 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低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国有企业大都集中在煤电油运、化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资产本身就“重”。再比如,国企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重要节假日要免通行费、油价涨幅有天花板、线损再高也要保障村村通电、战“疫”救灾更是冲锋在前。

 但以上这些并不是一些国企效益差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董事长斯泽夫分析,一些国企“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软实力”上弱。第一,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较弱;第二,产品质量和品牌较弱;第三,管理水平、管理效益,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弱。

 找准了病根,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强身健体”?

 其一,要花大力气提高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模式很多,要把科技创新真正放在第一位。比如,中化集团提出“科学至上”,没有新技术不投资,没有新产品不投资,完全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 75%提高到 100%。企业研发投入可以两倍计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得到更大优惠。国企要用好用足这一政策,把钱花在科技创新上。

 其二,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擦亮品牌。目前,国企在高铁、核电、电力设备、土木工程建设等领域不仅技术领先,而且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透露,美欧曾领先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建设严重超期,开支大幅增加,成本陡升,经济效益严重滑坡。而我国已完全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第四代核电机组正在建造中,高温气冷堆有望今年发电。不过,不少国企技术和质量上的领先优势目前还没有转化为品牌溢价,即使有好技术好产品也难卖出好价格。这需要国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扩大中国品牌影响,提升品牌溢价。

 其三,进一步对标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大智能化改造,同时推动产品智能化,形成高水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打通各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高企业决策、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是引导国有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固然重要,但考核时不能光盯着“钱袋子”,而忽视企业社会

 效益、社会责任以及竞争力的提升。竞争性行业中的国企应该围绕主业来发展,成为国家产业和科技的支撑企业。不抓第一生产力,光有资本实力也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

 为此,在考核国企业绩时要严格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党建、科技、品牌、绿色发展等指标,如此才能真正引导国企向“身强体壮”迈进。

篇六: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集团公司国企改革三年情况总结汇报

 近年来,XX 集团公司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牵引,统筹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等改革专项工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国资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提站位,创新思路强推进,优化集团法人治理架构,压实“两会一层”权责,建立专班推进、三级联动、清单落实、督导考核“四项机制”,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期限,初步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一、创新双入双创模式,提升国企党建引领保障能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公司治理正确方向。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实施办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形成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内涵的国有企业党建特色工作模式。实行党委会前置研究,明确 22 项讨论事项,对重要人事任免、投融资项目、薪酬分配考核等重大决策权限进行优化调整。发挥党委“把管促”作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明确 53 项重点改革任务,总体进度达 95%。积极推进党建入章,成为 XX 省首家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企业;聚焦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环节,厘清党委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决策环节,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执行环节,以督查督办推动经理层落实

 公司党委意见建议,依法保障经理层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监督环节,形成党内监督为主导,纪检、巡视、审计、监事会等各类监督有机融合的“大监督”体系。

 二、创新体制机制,明晰公司治理实践路径 集团及所属二级子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工作要求入章程;制定公司《权责手册》,涵盖权责事项 490 项,实现对关键事项和关键节点全覆盖;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围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个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划定权责边界,科学优化决策流程,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制度规则体系科学化,坚持以《公司章程》为核心,以“两会一层”《议事规则》为关键,以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等制度为支撑,编制《董事会工作手册》。制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议事清单》,明确 99 项事项清单。推动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化,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组建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董事队伍,内部董事 3名、职工董事 1 名、外部董事 6 名。做深做实 4 个专门委员会,配齐配强业务支撑部门,推动专委会成员深度参与决策。推动瘦身健体工作常态化,大刀阔斧实施机构、产业、区域、资源、文化“五大整合”,累计减少二级公司 23 个、三级单位 49 个,整合成立四个区域公司。对省外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等实行十个一体化统筹,实施管理、市场等“六大协同”,实现协同创效 45 亿元。推动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化,将风险、内控、审计等嵌入业务流程,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合规审查,实行法务部门合规性审查机制。通过两非两资“清理处置一批”,仅 2021 年盘活低效无效资产 50 亿元。

 三、完善权责对等机制,提升分层授权放权管控能力 落实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责任,制定实施《投资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办法》《重大资金使用报告制度》《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等授权放权办法,理顺能源集团和权属企业的权利关系。注重分层授权、分类管理,明确投资项目权责。实行能源集团、二级公司、项目单位三级管控模式,能源集团负责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及后评价。2021 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 166 亿元,实现增收创效 50 亿元。注重层次管理、分级管控,落实人事管理责任。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能源集团机构分为 3 个管理层级、7 个机构类型,抓好管理监督。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集团 363 户子企业、1182 个经理层岗位全覆盖。注重规范行为、堵塞漏洞,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划分资金支付审批责任,建立重大资金使用、内部担保事项报告制度,实行融资总额年度预算管理。权属企业及时报告重大财务事项,由能源集团组织专家论证,防范经营风险。坚持授权不免责,实施存量优化增量跨越攻坚行动,推动 2021 年增效 200 亿元以上。

 四、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提升权属公司差异治理能力 区分不同公司层级管控需要、不同体制机制运营特点,创新治理模式,打造一批权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突出规范管理”做强专业公司,逐级明确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逐级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突出依法合规做实上市公司,以“管资本”为基线,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维护上市企业在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独立决策。XX 能源集团市值突破 1500 亿元,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新兴市场评级中位列中国第一,入选全国“双百企业”

 改革案例集。突出灵活高效做活混改企业,发挥民营资本活力,混改资产占比76%。选取海南智慧物流公司为试点,实施经理层授权经营改革,实现治理高效化、经营市场化、运行透明化。突出属地融合做优境外企业,在 XX 澳洲公司设置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由集团委派委员会主席,拥有一票否决权,确保法人治理有效制衡,提炼出“党建+脱贫攻坚”“党建+区域发展”“党建+一带一路”等多种类型党建模式和经验。创新“三保四创两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篇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改革 精神 心得体会: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日成功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我所在的开源证券是国资控股企业。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下面结合学习两会的心得,分享如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一定成果,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整体效能明显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贡献,特别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时,主动服务国家防疫大局,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在对全球经济社会短期冲击后还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国企改革三

 年行动正逢其时。国有企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新要求,不能取得一些成绩就松懈,要树立“改革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新发展动能、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在应变求变中育先机,在敢闯敢干中开新局。

 通过学习,我认为要提高国企竞争力,必须做到: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两个“一以贯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党建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各环节,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效运转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构建融合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审计、风控、内控等监督资源“六位一体”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二是加快推进国 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服务国家、自治区战略目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重点领域及短板环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

 。

 三是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工作重点放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类子企业上,既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又鼓励国有资投资入股民营企业。对国家出资企业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出资企业,探索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优先股,强化国有资本收益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四是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政企

 分开、政资分开,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推动社会公共管理部门不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机构不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监管方式手段,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全面建成全国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不同功能定位、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评价并考核,强化监督协同、严格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调整优化管控模式,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加注重提升资本运营效率、提高资本回报水平。

 五是对标对表培育主业核心。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强化管理,苦练内功,培育主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同时,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将危机意识常态化,提升危机管理水平,把危机管理作为必修课题进行研究、实践,增加平时“看不见的投入”,换来危机时刻“看得见的收益”,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理念真正落地。把人才强企作为核心战略,带头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站在“两个大局”来系统思考、协同推进,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和结构调整、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要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优化经济结构和畅通经济循环中的战略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0 - 2022年)》体会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6 月 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肯定了国有企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未来三年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和改革目标,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国企改革的关键历史阶段,中央专门出台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对巩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由“被动改”转向“主动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趋势性特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承包制改革,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以“抓大放小”开放竞争,再到90 年代末国企“三年脱困”以及世纪之初为解决“九龙治水”困境而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和经营压力不断倒逼着改革。亏损的国企要改革,容易形成共识。但党的十八大之后启动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彰显出主动改革的新逻辑。在启动本轮改革之前,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7.6%,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 22.9%,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央对盈利的国企依然大刀阔斧“刀刃向内”地推进改革,就是要主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波谲云诡的当下通过《行动方案》,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主动改”的特征,它为未来三年国企改革提供清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依靠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迈入关键历史阶段谋划国企改革

 未来三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改革窗口期,《行动方案》的出台是“承上启下”把国企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举。早在 2015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曾对 2020 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有计划的部署。2019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跨越“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的《行动方案》,把“坚持

 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作为基本原则,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作为主要思路,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作为改革目标,打造了关键历史阶段国企改革的“升级版”。

 三、着力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断沿着市场化方向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从中央企业的“四项改革”试点,到“十项改革”单项试点,再到“双百行动”推进综合改革,在多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中形成的一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经到了“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对改革试点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平衡等问题,以及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的短板和弱项,也需要再次“凝聚共识”,推动国企改革政策体系落实到位。《行动方案》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指明了国企改革行动方案的核心思路,致力解决当前国企改革中共存的短板和弱项问题,有助于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关键历史阶段坚定不移推动国企改革再出发,我们要遵循《行动方案》的重要部署,更要把落实视为重中之重。抓住行动重点,补齐改革短板,强化发展弱项,在改革中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决定性的三年中,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必将为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夯实基础。

推荐访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 心得体会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