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十大战略心得体会3篇

十大战略心得体会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8

十大战略心得体会3篇十大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这段时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大战略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十大战略心得体会3篇

篇一:十大战略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 2 月 3 日至 2022 年 5 月 10 日这段时间内的 109 篇讲话、谈话和批示等归纳为 21 个专题精辑成书,是我们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按照相关的学习要求,今天我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八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章节谈下个人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八专题共收入习近平总书记 7 篇重要讲话,其中第二篇《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 2020 年 8 月 20 日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之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使命”“七项任务”,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是安徽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势。全省上下乘势而上,紧扣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战略重点和实践要求,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全面实施 216 项重点任务和 30 项重大建设工程,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新进展,科技创新取得了新成果,城市能级品质有了新提升,城乡发展的动能有了新的拓展,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利。2021 年生产总值近 4.3 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部署。紧扣“一体化”“一盘棋”“高质量”,聚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清单闭环式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合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建设,共建创新平台,共通转化链条,共育创新人才,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高水平城市合作,加快培育壮大现代化的大中小城市;深入推进更高层次的协同开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大通道,共建大平台,联合大通关;深入实施十项暖民心行动,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数字安徽”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风险联防联控,合力打造平安长三角、诚信长三角,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 2 月 3 日至 2022 年 5 月 10 日这段时间内的 109 篇讲话、谈话和批示等归纳为 21 个专题精辑成书,是我们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按照相关的学习要求,今天我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专题“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章节谈下个人体会。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所作的高度概括。这个专题共收录 7 篇文稿,认真品读蕴含其中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思考,就能清晰地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民主,是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民主,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生长出来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引领当代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的各个层级和各个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民主结构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利用丰富多样的民主形式,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实现了民

 主过程的全覆盖,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覆盖。可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其价值和理念不断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学习这个专题,深深感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发展开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画出最大同心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广泛智慧和力量。

 纪检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心,把责任扛在肩上

 作风事关成败,只有作风硬,才能干成事。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更要把作风建设摆在首位。一是破思想顽疾。当前,个别同志习惯于“等靠要”,甚至当“躺平式”

 干部,导致工作推不进、任务完不成。现在,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爬坡赶超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务实担当、主动作为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二是重观念更新。我们要切实增强“‘四城’建设怎么干”的系统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重点解决短板问题,全面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要自觉地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到事业之中,全力以赴、自发自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创造更多出色出彩的业绩实绩。三是提工作效能。在日常工作中,个别同志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想,导致工作迈不开步子、成绩厚不起里子。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一定要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在抓落实上、把行动落在解难题上,想了就动、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当天能办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办,该自己办的事绝不推给别人办,以快、准、细、严的工作作风推进工作、抓好落实。

 二、锚定决心,把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正值我县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决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的重要节点,我们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用实干担当督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为推进“四城”建设和“一

 线五区”方略实施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是坚定不移稳增长。抓好重点工作监督,全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和“十大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督促打好重大项目“突破战”、园区建设“阵地战”、产业发展“升级战”、城乡建设“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保六争先”目标。二是坚持不懈防疫情。抓实疫情防控监督,紧盯形势,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从严从实抓紧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紧守关口,严把重点部位,紧盯重点区域,全面筑牢疫情防线。紧密防范,严密守好门、盯好人、管好物,坚决守护好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保持“零疫情”。三是坚守底线保安全。抓严安稳底线监督,督促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抓紧抓牢安全生产、防火防汛、房屋安全、道路交通、生态环保、债务化解、信访维稳等底线工作,全力守住安全安稳安康底线,以一域之稳服务全局之安。

 三、笃定初心,把群众牢记心中

 要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做到牢记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一是把百姓之事牢记好。要一门心思扑下去,脚沾泥土、心怀真情,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把民生事抓在手上,千方百计督促解决好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县人民,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二是把百姓之难解决好。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敢于直面群众,深入群众访实情、听实话、办实事,全面真实的了解群众切切实实的需求和期盼,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开始督,从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始促,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三是把百姓之权规范好。打铁必须自身硬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带头严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警自省自重自律、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不踩红线、不越底线,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切实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期盼呼唤新作为。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让人民过上高质量生活、让桂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感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和学习贯彻,是全党上下的一件大事。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每一位党员终身学习的指导书、工具书和精神食粮。在机关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机关党委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专责机构,必须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悟透一些,督导各党支部将其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学思践悟,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在学深悟透中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交流研讨学,把思想认识摆进去、把工作任务摆进去、把岗位职责摆进去,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切实做到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真正明白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把“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在具体工作中落到实处。

 二要在学深悟透中感受真理伟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处处蕴含着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哲学智慧,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践论,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立足两个大局,在领导党和国家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和坚实步伐。我们要潜心学、用心悟,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真正从中汲取力量、淬炼灵魂、校准方向,找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朝着“全国民政走前列、省直机关争一流”目标前进。

 三要在学深悟透中厚植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第四卷中的第三个专题,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个专题收入了 2020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感受最深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

 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中,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宁可经济停摆,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生动践行着党的为民宗旨和总书记深厚的爱民情怀。我们民政部门是唯一带“民”和“政”的政府机关,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职责。作为民政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学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机关党委会同相关处室,持续开展“面对面服务、心贴心为民”“六个一”行动,推动党员干部真实体验民生、真心帮助群众、真正落实政策,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四要在学深悟透中提升党建质效。第四卷中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敢于斗争”...

篇二:十大战略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2016-11-10 浏览:分享人:尹裕有手机版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1956 年 2 月至 4 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

 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

 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开始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提出的新思想、新方针,迈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重读这篇重要著作,仍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 34 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 56 年 5 月 2 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 年代末中俄

 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

 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

 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 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中学时上政治经济学课。颇感兴趣。于是利用暑期在家翻读了《论十大关系》。很深刻地理解了计划经济所要理顺的各种关系,一种平衡的思想。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体制也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经济已连续近二十年高速增长,但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耕地减少,资源短缺,区域不平衡等等。因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重新读到了毛主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很

 多论述,其中就有《论十大关系》中的一些论断,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禁深深折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当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初步胜利,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也在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从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有 3 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56 年 2 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 34 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十大关系包括: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其基本论点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

 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思想,更深刻领会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内涵,更加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当今中国继续全面发

 展的重要意义。

篇三:十大战略心得体会

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 5 5 篇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4 月 25 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

 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 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 x 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 x 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 x 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黄旭华,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于 xx,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

 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 x 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 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 x 老家,见到 93 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到 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二、黄旭华院士对我的启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

 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我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一)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世界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表明,能否赢得青年人,是一个政党能否真正保持青春活力的基础; 青年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志,青年兴旺则国家兴旺,青年强盛则国家强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而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告诉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有强大的动力。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追求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荒芜。祖国梦想与青年个人梦想,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中国梦”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青年应该努力追寻的目标。“中国梦”的提出,不只是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和解读,它同时具有相当深刻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它对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当代青年要锤炼高尚品格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诫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它是否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价值支撑。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鲁迅先生认为,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

 当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众所周知,人来到世上,要适应社会,要成长进步,

 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立身、处事、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就得不断学习。

 (四)当代青年要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收获。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事实是最显著的成就,与时俱进的状态是最突出的标志。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进步特征无疑都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五)

 当代青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青年人之间的竞争,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要成长为赢得国际竞争、赢得国家未来的一代人,必须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未来意识。今天,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东西方世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大,各种文化意识相互影响。当代青年在这种情 况下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既需要有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着力将其发扬光大,也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

 三、结语 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已 93 岁高龄,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黄旭华这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当代青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青年人应当积极把握适逢其时的机遇、

 应当从容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不怕困难,勇于锻炼,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事推荐的,蛮实用的。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黄旭华,男,87 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 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 x 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 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 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300 米,是世

 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 30 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 30 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 x,却早已定居 x,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 719 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3 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 88 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 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 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 x 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 30 年没有回过 x 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 x 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 10 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 100 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 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

 黄旭华的父亲于 20 世纪 70 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 年,已经两鬓斑白、62 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 x 老家,母亲这时已经 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 30 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

 “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

 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 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 x 赶回 x 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 90 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 88 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 40 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 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 x 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 多年中,8 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 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 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300 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

推荐访问:十大战略心得体会 十大 心得体会 战略

扩展阅读文章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