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5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解读心得感悟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

篇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一号文件学习解读心得感悟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党建。基层作为处理群众问题的第一线和贯彻上级精神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多、情况复杂,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运用好基层党建这支“水彩笔”,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构图”组织建设,绘就“农业强”的“新蓝图”。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到换届工作选人用人始终。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建促发展,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持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平台,确保提高种粮综合

 效益。各地要发挥农合组织在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用,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党建+互联网+农业”等模式,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临摹”产业发展,绘就“农民富”的“新蓝图”。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各地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产业富民强村的思路,应根据自身特有的文化、环境、地理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策略,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探索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集体变股东的“三变”模式,不断做大做好农民共同富裕的“蛋糕”。要积极探索“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四链富民”模式,以“党组织+”的形式,把党员培养成产业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积极引导鼓励党员承包户、党员示范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辐射带动农户投入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上色”乡村治理,绘就“农村美”的“新蓝图”。农村美不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金石”,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各地要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促进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持续延伸村党组织服务群众链条,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

 化,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党支部+党员+群众”,积极推动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提升”。各地要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探索人居环境整治点面结合,把单村“盆景”逐步打造成地区连片“风景”,让乡村振兴“颜值”和“内涵”并存。

 2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感悟心得

  强化党建引领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各省也将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

  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党的领导是“三农”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根本原则,把“三农”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继续奋发作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想要强农业,就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党对“三农”工作政策要求,坚决落实党的各项决议部署,将党的精神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确保党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切实夯实强国之基、富民之本。坚持党管人才,不断优化“三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一体化建设体系,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重点支持,充分激发乡村人才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想要兴农村,就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效应。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汇聚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持续建堡垒树旗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乡

 镇党委推进乡村振兴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强村带弱村的帮带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持续聚人才建队伍,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入研判村社干部工作状态,深化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加强对返乡青年、新型农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培训,实施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想要赢民心,就必须弘扬共产党员实干精神。赢民心懂民意是基层党员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也是唱响党的好声音、落实党的好政策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放在首位,既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也要突出对农业发展知识学习,摸清农业发展规律,以更多的“专业土话”赢得群众信任。持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工作作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群众所盼所想所需出发,站在乡村发展、群众增收、生活提质的角度多思考、多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2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学习心得

 把握乡村振兴的“三个字眼”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 21 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乡村振兴“三个字眼”,扎实做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

  “稳”字当头,厚植民情,让乡村振兴“坚如磐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之大流行影响深远,强权政治之大蔓延威胁和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确保”: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稳”字当头,厚植为民情怀,让乡村振兴推进“坚如磐石”。新的一年要面对诸多新挑战,多点散发的疫情,危害极端的天气,时有发生的返贫,都需要突出一个“稳”字,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打牢基础的关键。要听民心、顺民意、增民福,汲民之慧根智慧于万众,成民之精神风骨于万心,取民之力量服务于万人。因民而生,生生不息;因民而兴,兴兴而荣;因民而盛,盛世恢弘。

 “进”字贯穿,创新举措,让乡村振兴“稳中求进”。文件提出,乡村发展要“促进”,乡村建设要“推进”,乡村治理要“改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新进展”“新步伐”,都是稳中求“进”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晰头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要突出实效,改进传统手段,改进问题,移风易俗,把大把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和推广符合时代需要的先进经验。

  “硬”字傍身,勇接挑战,让乡村振兴“势如破竹”。保夏粮保全年粮食丰收这场硬仗,必须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坚决打赢。大力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场硬仗,必须“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养一种无私忘我、行端影直的净气,一种铁骨铮铮、腰杆挺直的骨气,一种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勇气,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勇接“烫山芋”,扎实“基本功”,修炼“必杀技”,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淬火锻炼”,“因岗练技,因事施法”,结合岗位实际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领会吃透,不断锤炼应对挑战的“钢筋铁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势如破竹、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高质量完成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 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要瞄定“业态”做文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对如何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更高的要求。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托涉农人才、涉农企业及科研单位,做好“守业、兴业、助业”三篇文章。

  做好乡土人才“守业”文章。“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当今世界并不稳定,如果没有耕地、粮食、种子的安全,就没有农业的安全,更遑论乡村振兴。所以,乡村的发展振兴,必须要把农业作为根本大业守住、守牢,通过农业振兴再来发展和助推相关联的产业振兴,而不能本末倒置,把良田改作他用。乡土人才是农村守业的主力军,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乡土人才的贡献。要在政策、技术、销售上多对乡土人才进行扶持,千方百计支持乡土人才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让乡土人才通过从事农业也能得优厚的报酬,并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更多的心灵归属感与事业成就感。要注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多从情感上关爱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能留得下来,并牢牢扎根,同时,增强乡土人才的故园情怀和反哺奉献意识,努力把骨干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和干部,让他们带头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富裕,体现乡土人才的特殊价值。

  做好涉农企业“兴业”文章。时代的发展,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农业经营也已经走上网络、物流及电子化、标准化的时代。农业产品深加工及附加

 值的开发,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开发利用以及乡村各种配套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涉农企业与农业的联姻。我国国土辽阔,除了耕地,还有山林、水面、草地、沙地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很多的农业资源还闲置在那里,等待有眼光的企业去开发利用。农村前景广阔,我们要大力鼓励涉农企业走到农村去投资兴业,到农村开拓市场,到农村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产业链与农业链结合,形成长久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新模式。要发挥各地乡村在外事业有成的“乡贤”人才的中介与桥梁作用,通过“三请三回”等方式,鼓励他们自己或者介绍朋友来家乡投资创业,兴办涉农企业,利用农村的山、水、田、地,兴办种植、养殖、加工或者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带领农民一起致富,为乡村振兴出力。

  做好涉农院校“助业”文章。相对来说,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是比较强的。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我国农业发明创造的专业教学、科研单位,不能脱离国家与农村需求作业,不能成为与世隔绝的“伊甸园、象牙塔”,要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躺在保险柜中。要鼓励和组织涉农高校与农业企业、乡土人才面对面“对接”“嫁接”,把技术优势转化成生产优势。要鼓励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到农业创业基地去“结对子”,真正通过深入实践,了解掌握农业创业人才在技术、生产、经营上的难点、焦点、堵点在哪,有针对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要鼓励涉农高校眼光盯着世界前沿,围绕技术“瓶颈”和被外国“卡脖子”的项目,搞发明创造,真正把农产品的种子、基因掌握在自己手中,围绕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生态问题,围绕经济效益,在化肥、农药、农机革新上求突破。要通过组织开设“田间讲堂”,积极聘请高校科研人员为“田秀才、土专家”传金送宝,同时,有意识挑选一些

 乡土人才或者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去进修,从而强化生产、经营本领。

篇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2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第一篇

  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事关农民利益,事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在新发展阶段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对广大农民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早在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论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都必须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

 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切为了群众。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四五”时期需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就是民生之利,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解决民生之忧,农业农村现代化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一切为群众,就是要不断造福群众、牢牢植根群众,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具体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来。“一号文件”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与深情担当,要求我们要切实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到“三农”工作中,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来!

 一切依靠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要站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受益,也要让农民群众充分行使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和承担发展责任,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农”发展事业上来。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调动民智民力,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参与到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中来。

 “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号文件”生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切入点,我们要以更有力的务实举措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努力开创为民事业新局面!

 第二篇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作为基层干部,要抓实抓细“三大重点”,用心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持续发扬“孺子牛”精神,甘当乡村发展的“铺路石”。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村贫苦或富裕是考验乡村发展变化好不好的“试金石”,更是检验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强不强的“透视窗”。基层干部是惠农政策的执行者,是乡村发展的驱动力,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做好乡村发展中,基层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急村民之所需、帮村民之所困、解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以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大公无私的政治素养、心系群众的厚重品德做甘当乡村

 发展的“铺路石”、群众致富奔康的“领路人”。要俯下身子、放下位子、掏心窝子做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旅游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引导群众就业创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做到让群众富起来、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才能彻底让乡村发展起来。

 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争做乡村建设的“领头雁”。乡村建设,关键在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连接党和群众重要纽带。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基层干部要主动担当、善于作为,奋勇当先、示范引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实打实干、干就干好”的自觉,吃大苦、耐大劳,出大汗、尽大力,坚持在推进乡村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要善谋事,特别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以实用、管用、好用为根本导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原则科学规划、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要会干事,特别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坚持防止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能成事,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就业、入学、行路、饮水、住房、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牢固树牢“主人翁”意识,做好乡村治理的“当家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乡村治理的“当家人”,也是乡村治理

 的“主力军”。基层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管事不少,大到党政方针政策的落实,小到邻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时刻铭记“功成不必在我”的教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要以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群众服务需求代理代办、上门服务等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水平。要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村规民约“三项机制”,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篇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世纪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两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现“田间地头”里的“升级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更展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浓浓“山海情”。

 “民以食为天”,端稳中国“ 饭碗”,感悟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任何时候,初级粮食产品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命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形下单方面地依赖粮食进口无疑是“甘为鱼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越是复杂的局面就越要练好“基本功”,把中国人的“粮袋子”牢牢系住,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一心一意搞产量,通过稳定耕地面积、鼓励研发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农村种地挑上“金扁担”,让科技“飞”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底线。

 “村喜禾花实”,攥紧致富“钥匙”,感悟产业之间的暖心关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农民腰包“鼓”起来,就不能仅仅盯着已有的“一亩三分田”,而要“广开源”,向现代产业问“药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农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同他们的各种需求对接,在基本设施建设“下乡”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为农民产业致富提供“高附加值”的路子;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实际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选择”的保障,让兴旺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好路,起好头。

 “人不负青山”,保护生态“金山”,感悟山水之间的远见卓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不意味着以环境换发展,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最终是“饮鸩止渴”,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保护居民自己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乡村振兴背后那一点“生态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不仅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能利用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对土地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规划。领会“田间地头”的“山海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化理解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春耕赛场”展身手

 不久前,在冬奥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好成绩,也激励着国人砥砺奋进,勇敢向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奋斗的好时节,全国各地的春耕生产已拉开帷幕,从农资供应、田间管理,到创新指导、防灾减灾,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当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在如火如荼的“春耕赛场”上大展身手。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冲锋队”,哪里需要就上前。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是关乎农业丰收的开局之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扛起责任担当,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好“春耕赛场”上的“冲锋队”,及时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此外,年轻干部还要以“春耕赛场”作为提升能力的“春考”,要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做好市场调查、物资采购、调运销售、生产育种等项工作,要落实中央精神,用好政策“杠杆”,保障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织密农业保险保障网,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从而千方百计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技术组”,农技服务不断线。进入新时代,要想在“春耕赛场”上提质增效,少不了农业科技的参与。因此,年轻干部特别是农业科技干部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特长,在党旗的号召下组成春耕“技术组”,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各地细化安排,强化科技服务,抓住“冷尾暖头”有利时机,抢农时抓春耕,同时还要利用好农业信息化平台,把农情传上来,再精准地把服

 务送下村、让技术落到地。广大的驻村年轻干部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村创新农资营销、配送方式和服务方式,让数字化农服体系切实服务好群众。随着农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广大农技干部还要帮助农民提升信息化水平,让广大农民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把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平台建在田间地头,从而打通科技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保障团”,多方合力护春耕。干部干部,就要以实干当头。因此,广大年轻干部要主动走田间、进农户,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头推广农业技术、组织群众开展基础设施维护、做好农药物资的监管保障,继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带头积极战胜各种困难,团结一切力量,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农业生产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统筹协调,从农资运送,到气象灾害预警,再到农资专项“打假”行动等,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需要各条战线上的年轻干部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农业、水利、科技、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能作用,开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形成推动落实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春耕赛场”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为确保圆满完成春耕备耕夯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主动靠前,当好春耕赛场的“冲锋队”“技术组”和“保障团”,扛起责任担当、发挥专业特长,不负春光,不负时代,在“春耕赛场”上奋力夺取“开门红”。

 《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

  青年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动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动机”,而青年干部肩负着继承和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使命,作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要争当三个“先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动力”。

  做积极工作、勇于负责的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又一批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带头人,青年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地位,紧随新时代的脚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乡村振兴、民族振兴作为理想信念的航向,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的信心决心在岗位上砥砺奋斗、攻坚克难,为绘就一幅幅美丽、宜居、幸福的乡村画卷贡献青春才智和力量。

 做遇事不避、敢于担当的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青年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要不断学习政策理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扎根基层,走出办公室,去田间地头“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锻造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用过硬的本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新作为,用青春的光和亮照耀希望的田野。

  做谋事干事、善作善成的先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奋斗抒写青春华章,是青年的使命。只有奋斗,才能激发潜能,茁壮成长;只有奋斗,才能不负使命,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青年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一线这个“练兵场”,与工作任务叫板,不会的主动学,不懂的谦虚问,不熟的反复练,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确保工作任务落得实、干得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开阔思路,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与电商、物流相结合,学习先进地方的工作经验,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之路,书写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新时代答卷。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用心用情用力绘好乡村“美感”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广大基层干部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方面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以“真实”为画笔,用心勾勒乡村的“素颜美”。“素颜美”真实不做作,既能体现乡村原有的特色,又能保持乡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随波逐流。作为乡村建设中的基层“画家”,我们应该在立足乡村现有条件和保护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妙笔勾勒出乡村原生态的美,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保留乡村古建筑,保持并发展乡村的特色文化,真实展现乡村的原汁原味,杜绝一昧追求流量和热度,迎合消费需要进行批量式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才能既保持“乡味”,又能升华其“内在”,这样的“素颜美”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淘汰,真实耐看、历久弥新。

  以“洁净”为底色,用情塑造乡村的“形象美”。打造生态宜居精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家家户户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用情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和受欢迎的“土方式”,持续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培养爱护环境卫生意识,真正让群众把村容村貌整治当成“家务事”,让乡村治理成为常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村规

 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当好村容村貌的监督员,对任何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说“不”。特别是在农村婚俗、殡葬习俗等移风易俗方面,要持续推进改革和专项治理,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融合。

  以“科技”为颜料,用力渲染乡村的“高级感”。乡村建设不应该是单一、单调的,而应该是多元、多彩的。运用科技手段为乡村建设增添“色彩”,已然成为乡村建设的潮流和趋势。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乡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平台,持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不断优化整合乡村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做大最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起来、宣传出去,一改以往传统的、落后的乡村形象,增加乡村的“高级感”,在多元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

  学好乡村振兴“彩色课堂”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谋划。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号角已吹响,奋斗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乡村振兴“彩色课堂”,用彩色画笔描摹出乡村振兴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

  上好“红色”理论课,锚定目标踔厉奋发。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通向民族复兴的必修课、重点课,同时也是一门“新课”。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怎样预判、规避风险,如何拓展实践路径,如何选择发展最优解……各种实际问题林林总总,都需要我们坚定立场、把牢方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探索。要加强乡村振兴理论培训,举办乡村振兴主体培训班,实现科级干部、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等重点群体全覆盖培训,其他基层干部应训尽训,使基层干部更好掌握乡村振兴政策脉络,更好把地方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大局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村级治理、基层党建、粮食安全等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实战能力。

  上好“绿色”实践课,回归本质充电提能。天时不如地利,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要打好这一仗,必须下沉一线,到广袤农村去练脑力、眼力、手力、脚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课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要把课堂搬到平原丘陵、高山峡谷,在田间地头、果园菜园中上实践课,将枯燥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升华为经验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地方发展实际,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邀

 请对应的专家学者到庭院、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授课,边讲专业理论,边做操作演示,手把手教会农民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等实用技能。要坚持效果导向,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整合集中观摩、挨个练习,座谈讨论等形势,打造“多样化”乡村振兴课堂,让农民脑子里有想法、手头上有方法。

  上好“黄色”示范课,激发活力提质 增效。地利不如人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发挥乡村振兴建设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必须搭起“擂台”开展“武艺大比拼”,以赛促学,以赛长学。各地要因地制宜搭建“舞台”,组织属地内镇村党组织书记同台“打擂”,拿出真本领,展现新实绩,在互评互看、互教互学中激发“比学赶超”热情。要树好标杆模范,通过“比武”把先进标兵选出来,把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出来,台上晒成绩、台下找差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不遗余力拓展“朋友圈”,积极邀请周边邻近地方和发展相似地区一起交流探讨,定期组织到先进地区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对标对表,激发干劲,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荐访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年中 一号文件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