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3政府工作报告心得3篇

2023政府工作报告心得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05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3篇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研读2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55篇合辑 学习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11】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3篇

篇一: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 2022 年 《 政府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5 5 篇合辑

 学习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1 1 】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被很多人转发。过去一年,我国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新的一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我们爬坡过坎,展现新作为、创造新奇迹,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明辨大势,正视困难抓机遇。变局之中,风险和困难本身就蕴含着机遇。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虽然面临着很多风险挑战,也有很多不足短板,但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济发展态势喜人。要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把困难查清楚、把问题想全面,从形势变化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内外压力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以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更加睿智的应对方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攻坚克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实现趋势逆转、取得节节胜利。坚定信心,放开手脚去创新。比黄金更重要的是信心。

 坚定信心才能标定方向、坚实步伐。近年来,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

 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看清时与势,坚定信心,接续奋斗,聚焦新目标新任务,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放开手脚去创新、大胆尝试去突破,以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与力量,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真抓实干,心无旁骛谋发展。千难万难,善于攻坚就不难;大路小路,实干苦干就有出路。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施政纲领,更是发展蓝图,既有目标方向、更有行动路线。要永葆赶考心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制定出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路线图、施工图,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担当、“团结奋进、拼搏创新”的状态,聚精会神抓落实、心无旁骛谋发展,于危机中抢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风险挑战中书写新的历史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2 2 】

 近日,我对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学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

 涨幅 3%左右等主要预期目标和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强调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等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还围绕向民生项目倾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等方面部署了持续改善民生的一系列社会政策,对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更凸显了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彰显了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我将把深入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从以下方面全方位发力,展现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工作怎么发展,坚持听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是我们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的根本。

 一是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我们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把党的主张和意图转变为自觉行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二是从政协工作的定位和特点出发,主动融入发展稳定大局,始终保持与党委、政府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发展上同力。

 二、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作为民建会员、政协委员,我要把理论武装头脑当作一项重要任

 务,着眼改善知识结构,按照“重点学习基本的,兼顾掌握相关的,及时吸收新鲜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参政议政和本职工作。

 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一)认清自我,踏实工作。我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逐步增长自我管理、自我适应、自我革新和创新探索能力,明确自己的方向,永葆努力工作的初心,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二)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一是通过终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自身所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的实际,无论是民建会员、政协委员还是公司管理人员的身份,都对我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我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用业务知识武装自己,把书本和实践紧密结合,及时向领导和优秀同事们请教,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二是在虚心学习的同时,要积极改进工作中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盲目性等不足。坚信自己在今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一定会有更理性的思考,更准确的判断,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创造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

 (三)持之以恒地苦干实干。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贵在艰苦奋斗和始终坚持。当前,我认为自己要坚持不懈地用学习和实干来沉淀知识,练好技能,积累经验,真正做到空下来能学,静下来能想,站起来能讲,拿起来能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

 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提供强有力的素质支撑和能力保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让我以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力量激励自我,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中艰苦奋斗,奉献年华、不负岁月。

 学习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3 3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过去一年,我们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既要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也要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保持政策的指向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项“民生大礼包”,当务之急是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要用好用活各方面政策,让政策“活水”滴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滴灌到民生福祉的每项工作。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政策,从结构政策,到科技政策,从改革开放政策,到区域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各级领导干部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保持政策指向性,既要让每项政策发挥各自的引领撬动作用,也要发挥政策的集成效应,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地区各部门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确保各方面的政策一贯到底、不拐弯打折,也要结合实际,不断细化实化具体举措,让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合力。

 保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与挑战,我们既要备好政策工具箱,有针对性地拿出各种政策,更要确保政策的有效性。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从就业优先政策,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等,我们要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既不能想当然地出台政策,而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台量身定制的政策举措,让政策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也不能搞政策“急刹车”,为了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各项政策要高效有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前瞻意识,要把握大局大势,提早研判分析,做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保持政策的务实性。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政策,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是地方性的政策,无论是整体性方面的政策,还是单一性方面的政策,要始终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出台各项政策时,首先要着力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确保稳的前提下,实现稳中有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要让各项政策“接地气”,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只要我们保持政策的务实性,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学习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4 4 】

 3 月 5 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在回顾 2021 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 2022 年发展目标,并部署重点工作。

 《报告》“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衔接过去与未来,也关系国计民生,寄托着人民的无限期待。聚焦改革,为大家展现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内容丰富详实,成就取得来之不易。这些成就是在克服重重艰难和风险挑战的情况下获得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报告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施政举措,让人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从《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担当。在新冠疫情跌宕反复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国作为疫情防控良好的大国,担当起了世界发展的引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1%,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与此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正能量——2022 年冬奥会顺利进行,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为世界各国提出了零和博弈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力量,《报告》回应了社会及人民的关切。“减税退税并举、加强就业保障、让人民办事更为便利、提高城乡医疗养老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些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从各项具体工作目标任务来看,我最关注的是以下三点。

 第一,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此外,报告还提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

 继续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这有赖于继续扩信用、维护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这一系列的要求表明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实行稳健略宽松的取向,相关的降准和降息操作也值得期待。

 普惠金融发展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且量化目标比较具体和精准,既体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和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明确了未来金融发展的政策方向。金融机构也要根据政策要求,继续加大普惠金融业务拓展力度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优化风控措施,如此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报告明确坚持减税降费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明确进一步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 2.5 万亿元,为更多企业雪中送炭,帮助中小微企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焕发活力生机。市场主体活跃起来,经济支撑才会更加坚强,百姓的就业、消费、生活水平才能持续改善。

 第三,在社会关切的问题上,促进就业、提升市场主体,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教育,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疫情还没有结束,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我们依然提出这样的目标和规划,其底气和信心在于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发展理念,保证质量和结构,规模和速度统筹发展。

 整体来讲,从《报告》中不仅仅能看到一串串经济社会发展的数

 据和成果,一项项精准有力的政策与举措,更从就业民生、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到特殊群体的权利保护等方方面面,让我们感受到党和国家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和回应。

 中国目前所处的环境复杂,国家发展的风险挑战增多, “爬坡过坎”一词是中国奋斗的生动写照。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挑战中前进,但人民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每个人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于面对挑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祖国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5 5 】

 今天上午,我在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感受是,报告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期盼,向人民交出了振奋人心的经济答卷、晒出了温暖民心的幸福账单、绘出了充满信心的施工蓝图,既紧扣时代发展,又热切回应民生,顺应人民期盼,体现了政治高度、施政力度、民生温度。让我尤为振奋的是,报告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高度关注,在各个部分都充满教育的元素,涉及教育的内容有 15 处、35 个要点。

 作为教育部门,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高标准建设教育强 X,努力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到“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篇二: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体会发言

 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纵观《报告》,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承诺的表达,很多是透过高频字来“发声”。

  “稳”,作为《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高频字,其字形演化颇为有趣。古篆文中,“稳=谷物+隐字的部分结构”,体现出家有藏粮方能安稳。以现代字结构来看,该字由禾和急组成,寓意像禾苗一样契合规律快速成长。不论哪种表达,均与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稳”,体现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些目标既有稳健的现实基础,也直接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

  从目标的延续性和延展性来看,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同近两年实际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新增就业目标与去年保持一致,CPI 设定的 3%左右也是剔除 2020 年突发疫情之外持续多年的“小目标”,2021 年增长逾两成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也为“保稳提质”夯实了基础……

 虽然目标契合发展规律,但 5.5%的经济增速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仍需主动作为、爬坡过坎,才能稳稳地达成。为此,宏观、微观、结构和改革等七大方面政策持续协同发力,《报告》中“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表述,也传递出“家有藏粮”的信号。

  与“稳”相携而行的高频字是“进”。“进”是会意字,字源本为“只前行不后退”。

  “稳中求进”——稳是前提和基础,进则蕴含了张力与动能。在《报告》中,“进”的绝大多数亮相都匹配了相应的前行动能,包括“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这些前行动能,来自对经济规律的认知和积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技术迭代、科技创新落地显效、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也来自 14 亿人民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心。

  《报告》将笔墨着重于中国经济之“进”,是源于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坚定判断。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前进动能来自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力,也来自新动能的快速聚集;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构建了中国经济“进”的最优生态。

 对于中国经济的“进”,资本市场重任在肩、大有可为。《报告》提出,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途径。

  除了“稳”和“进”,在《报告》中,“保”的每一次出现,都关系到就业、货币供应、粮食安全、资源供给、物价稳定等重要内容。

  从字面含义看来,“保”更倾向于防御。其象形文字起源是成人对稚子的保护与托举,蕴含了两层含义:守住底线、托举希望。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更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安排。“保”字肩负了守护和托举两项重任。在经济工作中突出“保”字,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对“保”提出了服务于“进”的更高要求。

  在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稳中求进”是有质量的前行,“六稳”“六保”是对经济民生的守护和托举。正是这些掷地有声的高频字,以及其所衔接的政策表达,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篇三: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二篇)

 篇一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 3000 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2021 年工作回顾; 二、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三、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2 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

 稳——应对下行压力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这些目标是稳妥的,符合各方面预期,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2021 年我国 GDP 总量超过 114 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 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 5 年前增长 7%左右、10 年前增长 10.5%,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可以排到世界前 20位。

 这是一个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继续做好“六稳”、 “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字成为今年报告的高频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贯穿其中,形成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

 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

 活——减税降费加力助企业“焕发生机” “实施新的组合式稅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表述,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

 减负力度更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稅减稅约2.5 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稅约 1.5 万亿元,退稅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减稅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 “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靶向性更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稅所得额 100 万元至 300 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稅;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 75%提高到 100%。

 去年集团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享受逾 5000 万元稅收优惠。今年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企业提前拿到退稅,再叠加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意味着“双重利好”。这给制造业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协同更高效——今年减稅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稅、降费,又有缓稅、退稅,整体作用更为明显。

 政府工作报告还部署具体举措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宏观政策一定要协同,才能产生 1+1>2 的效果。”刘尚希说。

 进——加速动能切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进是稳的保障,没有持续的发展进取,就不会有稳的大局。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

 强源头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惠创新主体,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稅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稅优惠等政策。

 抓制造业攻坚,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

 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有绿色含量。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部署,受到代表委员点赞。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资源型城市,我们将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府工作报告系统谋划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精准施策,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动力。

 暖——守牢民生底线汇聚攻坚克难奋进力量 “盼望生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希望能够拓宽收入渠道”......几天来,一份份网民给两会的留言,传递民生热点,反映百姓心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系列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持续改善民生,回应百姓新期待——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400 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 30 元和 5 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拓宽发展新空间——明确“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等;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等;“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一系列新举措着力解决百姓“身边事” “心头事”,凸显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彰显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新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篇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 3000 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 年工作回顾;二、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1 年,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华民族告别绝对贫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春和日丽,江山锦绣。新征程新目标催人奋进——“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 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是关键字之一: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奋斗者的前方没有终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必将行稳致远。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但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有势不可挡的磅礴之力。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一定能攻坚克难,在新的逐梦航程上前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就业:加强对超过 1000 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使用 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报告提出,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 1000 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使用1000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此外,报告还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宽就业渠道的大盘和根本出发,直面就业结构性难题,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政策导向。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 2 亿人左右,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直面新问题与新挑战,符合新发展阶段现实需要。

 乡村振兴: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围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

 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报告提出,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电商等产业,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公平与质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报告提出:我国有 2.9 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报告进行了回应: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当前,中国人口变化、城乡格局改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都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

 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弱项,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

 医疗: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 在医疗领域,继续致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 30 元和 5 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针对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告提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了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现实难点。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异地结算、耗材价格昂贵、重大疾病治疗等均作出有效安排,问题看得清、措施提得实。

 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报告透露一系列利好消息:适当提

 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如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备受关注。报告提出,将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稅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此外,报告还明确提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期待抓紧建立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在进一步完善法律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与社会形成合力,有效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与婚姻家庭权益。

 粮食与能源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报告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

推荐访问: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