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3篇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0-28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3篇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凤都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篇1

  摘要: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和中心,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储备优秀人才。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也要勇于自我革新,担当尽责,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在青年群体中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有助于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激励青年奋发求进,引导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思想引领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不断发展,各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污蔑愈加强烈,也更不易被发觉,一些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而深受这种破坏的侵蚀。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最为积极的先锋力量,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开展思想教育、引领青年成长进步成为当前社会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共青团引领青年培养的历史沿革

  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来,青年就一直是党的关注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加紧了对青年组织的引导与整顿,并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青年团确定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1],这基本确定了青年团与党的关系,即青年团在政治上服从党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时期,青年学生在党和共青团的带领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怀揣革命热情,激烈反抗“三座大山”,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引领青年群体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祖国,为祖国发展储备了强大的人才资源[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加强自身政治性自觉,引领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等活动,为国家发展培育了一批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获得极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进一步。青年群体作为当下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在共青团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三支一扶”、“三下乡”、抗疫等活动,始终奋斗在建设一线,成为国家兴盛、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由此可见,百年发展历程中,共青团紧跟党的领导,带领青年群体围绕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共青团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青年学生教育、引领经验。高校学生群体负有为国家奉献的时代使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高校共青团必须担当负责,引领青年群体繁荣发展,帮助青年在实现个人价值、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突破,报效祖国。

  二、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培养的原则遵循

  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共青团也要与时俱进,考虑好如何将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凝聚起来,如何更切实有效地引领青年思想进步。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根本遵循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进步,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强调了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党的领导[3]。共青团在成立之初就积极动员青年知识及工人等参与革命运动,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唤醒青年的政治觉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谁而去革命,由此带领无数青年不断勇毅前行。这百年奋斗历程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才能延续自身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革命血脉,才能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二)加强责任担当是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基本意识

  青年承担着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重任。当前,青年学生受到各类外来思潮的强烈冲击,一些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而十分容易受到蒙蔽和影响,因此,高校共青团作为学生群体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及实施者,必须加强责任担当[4],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提高思想引领水平,顺应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引导青年了解党和国家光辉历史,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家荣誉感与自豪感,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三)凝聚广大青年是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生命之源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群体,而青年也正是共青团的生命力之所在。高校共青团要引领大学生思想进步,必须注重对青年的关注,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把广大青年团结到团旗周围、凝聚到党旗之下,心系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了解青年心声,让青年在共青团活动中获得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引导青年主动跟随团组织的引领、主动树立良好思想观念,引导青年成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征程路上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5]。

  (四)勇于自我革命是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下的高校共青团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忠诚于党、能力突出、紧跟时代变化的团组织队伍。不管是在动荡不安的革命时期,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亦或是发展蒸蒸日上的改革时期,青年群体始终紧跟党团领导,冲锋在国家的第一线,进入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接踵而来,这意味着高校共青团只有不断创新求变,密切关注青年所思所想,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博得青年信任依靠,才能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共同投身时代洪流,为国家与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6]。

  三、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培养的路径探究

  (一)增强共青团组织领导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能力的增强能够保障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对其引领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第一,要树牢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7]。共青团要始终忠诚于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大众化,将党的革命精神内化于思想之中、外化于实践之上,永葆团组织的政治本色。第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7]。高校共青团要做好青年工作,就要深入学生群众中去,在学生关心的难题上提供帮助,在学生努力的领域上给予支持,增强大学生对团组织的依赖感与认同感,才能更有效地引领青年,开展工作。第三,造就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7]。共青团的领导能力要得以发挥,就必须务实重行,敢于担当,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畏苦、不惧难,在实践中、在与高校学生沟通的一线中不断磨练、提升本领。第四,练就廉洁自律的道德素养[7]。共青团是全体青年人的示范,而团干部是共青团的“主心骨”,团干部加强个人修养,严于律己、常存敬畏、恪守纪律,才更能带领团组织及青年人保持正确方向,为青年发展做好示范。共青团若要有效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就必须加强自身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团干部素质本领,以“清澈与纯粹”[7]的气质与品格做好青年群体的示范与支撑作用。

  (二)注重培养平台的创新利用

  大学生群体是当下网络空间的主力军,也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工作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共青团必须注重和利用好网络平台,高效引领青年进步。第一,掌握舆论主动权。共青团应当将主流话语表达方式与网络文化传播体系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微博、抖音等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平台中,发布推送相关视频、文字资料,日渐将符合国家要求、青年成长所需的高校育人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第二,树立青年典范。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一些学生成为了网络舆论引领者,他们的声音对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共青团也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培育学习典范,使之在高校思想教育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覆盖的思想引领教育体系。虽然网络极大改变了青年人的生活,但却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因此,共青团不能忽视线下教育。当前,许多高校共青团都开展了评选“优秀共青团员”活动,力求以优秀学生模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追求自我进步。共青团从网络平台和校园生活入手开展青年思想教育,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凝聚广大青年,将正确信念悄然渗透到青年人生活中,满足青年群体多样发展需求,正确引导青年学习态度,从而打造大学生思想观念正面教育传播的舆论广场。

  (三)发挥多种资源的协同作用

  高校共青团引领思想发展,需要利用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教育活动。第一,高校共青团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借助利用当地文化特色及发展需求,开展具体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地方志愿服务、文化赛事、紧急救援、科普宣传等活动结合,探索社会化实践育人的新方式,引导青年在基层社会实践中积极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身成长的指引明灯。第二,高校共青团要联合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示范基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践,为团组织引领青年群体在实践中学习树立正确观念做好机制基础,有效促进新时代青年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青年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树立正确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高校共青团以学生思想教育为工作重点,既是其自身使命,也是其发展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青年兴趣所在、思想建设所向来深入探索,利用好、整合好一切平台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篇2

  高校治理结构改革,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大学治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也是高校办好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需要创新治理理念,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体系,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优化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高校治理主要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治理实践。首先,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完备的治理体系,在内部职能部门化方面,多种职权在办学实践中多措并举,但内部职权相对而言更多地集中于相关行政部门且相互交织。如党委管理系统虽与行政管理系统各有分工,但有时存在职权交叉和任务重叠的情况,上述现象对学校的高效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学术共同体职能和行政职能的运行存在错位现象,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性要求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学术共同体在人才培养中的学术主导作用。但客观情况是,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制约了学术共同体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而导致学术共同体职能与行政职能处于失衡状态。最后,学校与院系之间的关系不平衡,学院自主性尚有进一步发挥空间。例如,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地位;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高校行政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学院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步伐。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等主体在高校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就外部治理而言,大学治理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与大学之间的权界及各自合理的价值诉求。当前高校外部治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政府的集中管理与大学的自主办学之间存在矛盾。政府的集中管理,优势是行动能力强、统一支配资源能力强,但这也使得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限,导致高校自治能力弱化,创新发展受到束缚。其次,社会与市场和高校尚缺乏稳定的联系渠道,从而导致社会与市场参与高校治理的功能被弱化。一方面,社会和市场直接参与高校治理相对困难;另一方面,高校难以便捷地获得良好的外部资源和发展条件,直接影响了高校外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贯通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扎根中国土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保障。高校在办学、治学过程中,应改善外部治理环境,优化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以外带内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首先要摒弃传统思维,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向全面治理体系迈进,推动高校治理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是上传下行式的指挥型与服从型,而全面治理更倾向于政府的服务型和高校的主体型。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院校的政策性倾斜、财政扶持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与高校同处一个平台,让政府的政令性转向为高校外部治理体系服务的共处性。在外部治理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肯定高校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明确院校办学的主体支配地位,提升院校办学水平,让高校在用人方面拥有话语权。以外部治理为驱动力,使高校主动凝练办学特色,简政放权,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各高校应坚持特色立校,大兴调研之风,注重教学质量,向市场寻求办学、治学之路。

  高校治理不是简单地处理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而是要让高校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确,促使传统办学传授知识的模式向供需转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政府、市场和高校的责任主体,从而明确高校在社会责任中的科学定位。同时,要求高校在办学治学过程中完成教育执行、培养、社会需求、评估等内部文化建构。通过与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以共建、共享的姿态增强自主办学能力,构建现代高校治理体系。

  稳步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明确职能边界的改革。首先,明确责任和义务,将决策权与行政权切割,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双轨机制。明确高校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明确院校党委的权利和责任,明确院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其次,明确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将职能下沉,真正实现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平衡。明确这层关系,就是明确了院校高层职能与基层学术的关系。要将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纳入高校管理与治理章程,确保全体师生对于院校的各项措施都享有知情权。最后,实行教学岗位责任制度,将课程与岗位结合起来,岗位责任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果的实现,并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篇3

  党的**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共青团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夯实思想之基、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充分发挥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让共青团工作始终与党同心、为党育人、跟党奋斗,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

  一、以党的旗帜指引青年奋斗方向,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指路明灯。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青春力量。广大青年要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弘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无私奉献、拼搏向上,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书写青春华章。

  高校共青团要以党的旗帜为指引,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续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深入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创新开展朋辈教育,邀请优秀朋辈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激发青年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向优秀看齐,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引导青年夯实思想之基

  思想品质是青年成长的奠基石。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新时代广西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先进的优秀青年,如时代楷模黄文秀、逆行出征抗疫英雄梁小霞等,他们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主动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通过开展一系列团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共青团真正成为思想上高度统一、先进、纯洁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校;要统筹各领域、各环节推进理论武装,在日常管理、服务教育以及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灵活运用团课、实践服务、志愿活动、创新创业以及学团干部队伍培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互联网+团建”模式,以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不移用科学理论引领青年学生夯实思想之基。

  三、以多元载体服务青年实践,引导青年做到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的试金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就要在科技攻关中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中冲锋在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披荆斩棘。总之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顶得上、干得好,展现青年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开展实践育人。通过实践检验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是否过硬,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倾力打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搭建更多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大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运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平台,不断历练学生品行。创新是高校共青团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应根据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丰富理论,推动理论与实践在深度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搭建学生干部自我管理服务平台,让更多团员青年参与到学生干部工作中,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总书记在党的**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组织基础。只有切实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更好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此,可从“把方向、抓党建、强思政、干事业”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把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的大学办教育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工作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国情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越办越好。

  二是“抓党建”。“打铁必须自身硬”,抓党建是真正做好基层党员管理工作、教育和发展工作的应有之义。只有抓牢抓实高校党建,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持续深入学习,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更好将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到高校工作中去。高校应积极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服务,为教师用心教书育人和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服务,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服务。高校应积极打造创新型党组织,用适应时代的创新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新思维新举措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发展。

  三是“强思政”。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政治引领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不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这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抓手和重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组织师生深学笃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同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齐抓共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辅相成。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以文化人,滋润学生成长成才。应重视和坚守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传播正能量,形成校园主流价值观。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定守护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是“干事业”。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政治功能,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干事创业谋发展,推动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强化政治和业务引领,选拔、培养和配备“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师作为党建和教学科研的“双带头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广大教师团结奋进。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成果;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打造科研团队,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专业实力,加快推进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荐访问:共青团 综述 引领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怎么写 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思想机制建设工作综述论文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现状有哪些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共青团思政引领 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