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8篇

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5

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8篇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107 -好家长/中学教育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甘肃省通渭县陇山职业中学/张金果【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8篇

篇一: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107

 -好家长 / 中学教育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甘肃省通渭县陇山职业中学/张金果【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还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相互影响,把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从而要克服一种错误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建立一种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观点。二、转变现代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统一思想、统一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校长、教师、学生的考核体系,打破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枷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办学实际,科学地、有效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自己的评价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大胆地迈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同时,要对现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新大纲进行改革,必须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列入新大纲中,进入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对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创新——探究——合作”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学困生和后进生适当增加较实用的知识,帮助其学习一技之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成才和就业的渠道。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仰其人敬其业”,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而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学生能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优、劣势有自知之明,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而自卑与自满都是没有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极大地妨碍着创造力的发挥。要教育、鼓励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帮助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协调发展,尤其是要重视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作用。四、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优势,首先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制订短期强化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介绍一些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态和情绪。通过各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设置教育情境,教师有针对性积极疏导,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教或互教,使教育在潜而默化之中形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开展学生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咨询诊断——矫正治疗——反馈养成”三个阶段实施,扫除学生原有的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社会教育也是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建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消除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隔阂。家长应与子女加强沟通和理解,关心子女的思维和情感,对子女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教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家长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积极参与子女的日常活动,家长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表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学校还要多与校外社会部门沟通,割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开阔学生认识视野,提高认识水平。社会各部门也要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六、塑造学生完整、独立的创造性人格塑造创造性人格,首先是指个性诸方面是否得到全面、统一、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要注重在理想、道德、兴趣、情感、意志、人生观等方面的人格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习惯。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发挥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再次,培养创造性人格离不开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因此,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怀疑,敢于冒险以及不屈不挠的毅力,克服胆怯、倦怠、冷漠、从众和满足现状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不断地健全个性,才能真正发挥个人巨大的潜能。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是学生发挥潜力的重要保证。

篇二: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试用教材 《大学生心理指导》编写大纲 绪

 论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争鸣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 一、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行为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三、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 健康的概念 2 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经验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社会文化标准 4 医学标准 5 心理学标准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概述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 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2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3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课堂教学 2 课外指导 第一章

 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问题

  湘潭职业术学院

 郭果毅 第一节

 自我意识 1 自我认识 2 自我评价 3 自我控制 第二节

 自我意识问题 1 过分追求完美 2 过度低估自我 3 过分自我中心 4 过度自我接受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案例与案例分析 第二章

 挫折应对与意志力的培养

  湖南化工职院

 肖永浮、李德兴 第一节

 认识挫折

  2 1 挫折的概念 2 挫折的原因 3 挫折的分类 第二节

 挫折的应对 1 防卫机制 2 挫折耐力 第三节

 抗挫折意志力培养 1 意志过程 2 动机冲突 3 意志品质 第四节

 大学生挫折案例与案例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

 湖南冶金职院

  陈菊珍、欧阳益 第一节

 个性的构成及特点 1 个性的构成 2 个性的特点 3 气质 4 性格 第二节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1 生物因素 2 环境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1 融入集体 2 小事做起 3 积累知识 4 学会内省 第四节

 大学生人格障碍案例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

  株洲职院

 徐保国、陈捷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 1、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特点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障碍 1、羞怯心理 2、猜忌心理 3、妒嫉心理 4、畏惧心理 5、自负心理 6、自卑心理 7、功利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培养与训练 1、增进人际交往的一般技巧 2、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3、大学生沟通能力训练 第四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案例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

 友情与爱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林萍 刘红云 第一节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和应对友情与爱情 1、友情与爱情 2、大学生产生恋爱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偏差的矫正

  3 1、认识偏差 2、感知错觉 3、自恋与单恋 4、多角恋与失恋 第三节

 案例及案例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

  湖南铁道职院

 李其越、周绍斌 第一节

 情绪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情绪的概念 2、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以及面临的困惑 1、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2、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第三节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管理 1、大学生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 2、合理情绪理论 3、采用行为训练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4、情绪的自我调节训练 第四节

 案例及案例分析 第七章

 心理健康与乐观心态

 湖南工业大学

 陈鹏 第一节

 做一个有魅力的当代大学生 1、乐观心态是一种自然的人生魅力 2、如何找回健康心理 3、心理健康有助于生理健康 4、心理健康与成才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1、大学生新生入校时的心理适应问题 2、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克服 3、大学生妒嫉心理及其危害 4、大学生空虚心理及其调适 第三节

 案例与案例分析 第八章

 大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株洲工业职大

 王小文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心理 1、学习的涵义 2、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3、我国古人的学习心理观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潜能开发与解决问题 1、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与学习智力 2、注重非智力素质的自我培养 3、培养和训练独特的思维方法 4、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与调适 1、缺乏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过强和过弱 3、学习疲劳 4、注意力不集中 5、考试焦虑 第四节

 案例与案例分析 第九章

 网络心理与调适

  湖南铁路科技职院

 马丽华、朱旭

  4 第一节

 网络与网络心理 1、网络成瘾综合症 2、网恋 3、网上暴力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1、正确认识网络系统 2、区分客观存在与虚拟世界 3、正确对待网恋与网友 4、制作上网计划和警醒卡 第三节

 案例及案例分析 第十章

 职业生涯规划

 湖南工业大学

 徐明芳 第一节

 正确认识社会及生涯规划的意义 1、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2、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意义 3、选择职业必须坚持个人主观与社会客观的统一 第二节

 大学生顿号业生涯规划的酝酿 1、环节与原则 2、特点与困扰 3、收集信息与整理资料 第三节

 职业决策与实施 1、适当的自我评估 2、粗线条地确立宏观目标 3、制定有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4、前景性的人生评与信息反馈 第四节

 走向社会 1、迎接现代生活的挑战 2、对未来生活道路的心理准备 3、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第五节

 案例及案例分析

篇三: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p>

 “”

 “”

 2

 “”

 “”

  3

 “”

  “”

  4

 “” 1

 “”

  2

 “”“”

 “„‟”

  “ ”

  “”

  1

 2

  3

 “”

  “”“”“”“”

篇四: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01. 4

 N o. 2 戈御铷 希 L I B E R A L

 A R T S F A NS

 教育教学 2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 李帮 国 ( 贵州省毕节 幼儿 师范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 摘中介 . 促进 全 面 素质 的发 展 。

 【 关键词 】

 素质教 育; 心理素质 ; 全 面发展 【 中图分类号】G444 要】

 实施素质教育 , 要贯彻全 面发展 的教 育方针 , 德 、 智 、 体、 美、 劳均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 , 又必须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671- 1270(2012)02- 0010- 01

 一、 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 学生 良好 的心理素质 实施 素质教育 , 要贯彻全 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 德 、 智、 体 、 美、 劳 均应 以学 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 ,又必须以 良好 的心理素质为 中介 , 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教育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 会的要求 以及 自身发展的需要 , 学校应该对 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

 对 学生 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就能保证 在人 与 自

 然环境 、 社会环境 的互动过程 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 , 心理 素质 是素质结构 的核心因素 , 是人 的素质的灵魂 , 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 理 内在机制和动力。

 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 面发展教育方针 、

 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 。培养学生 良好心理素质是贯 穿学 生素质教育 的一根主线。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生理—— 心理——社会 ”这三 类素质 的教育 。与生理素质相应的是优生优育教育 、 体育 , 与心理 素质相应 的是心理教育 , 与社会 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智育 、 思想政治 教育f包括德育1。按照人的素质发展 的客观要求而 全面实施 的各 类 素质教育对 于人 的健康成长都是必要的 , 决不可厚此薄彼 , 更不 可偏废 。心理教育作 为素质教育 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现代 教育体 系

 中 占有一席之地。

 心理教育与体育 、 智育 、 思想政治教育一样 , 都是 相对 独立 和不可替代 的。

 二、 提 高心理素质的作用 ( 一 ) 提高生理素质及 开发潜能有赖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人 的 生理素质是先天 的、 遗传 的 , 但这先 天的 、 遗传 的生理素质蕴藏着 丰富和 巨大 的潜能 ,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 。

 潜能的开发和发 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从前面谈到 的心理素质与身 体素质 的关系 中就可以得到证 明。尤其是大脑潜能的开发更是如 此 。随着脑科学 的发展 ,人们对脑机能 的认识与 了解也越来越深 入 , 但大脑潜能的开发和机能的发挥有赖于人的心理素质 的提高 。

 为 了使脑 的机能得到充分发挥 ,各种形式 的心理训练与教育模式 产 生了 . 如柯 尔特 ( COl{r) 的思维训 练 . 科普 曼刨设 的“ 儿童 的哲 学 ” , 费厄斯坦提 出的工具性 强化思维训练 . 以及我 国的创 造性思 维教育 、 愉快教育 、 成功教育 、 金色童年教育等 , 都是通过提高学生 心理素 质来开发人 的潜能 。

 ( 二 )心理素质制约着社会文化素质。提高学 生的文化素养必 须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的基础上进行 , 如 同道德教育 、 科学教育等 都是在提高心理素质 的基础上实现的那样 ,提高学生 的社会文化 素质也 必须 提高学生 的心理素质 。

 由此可见 , 与生俱来 的人 的 自然 遗传素质必 须借 助于心理过程这一 中介 .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 明 与精 神文明成果 , 逐渐实现个 体社会化 , 形成 现代人 的素质 。也可 以说 , 生理层面这一基础性因素与社会 文化层 面这一导 向性因素 ,

 是 通过心理层面 , 也就是中介性因素发生联 系和产生相互影响的 ,

 没有心理层 面 , 生理层面与社会文化层 面是不会发生关系 的。

 ( 三 )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 内容 。人的素质的发展 遵 循特定的顺序 ,较高层 次的素质必须 以较低层次素质的发展 为 一10 基础 。如 同良好 的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得 以发展 的物质基础一样 ,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 的背景和基础除生理 素 质外 , 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心理 素质 。

 社会文化本身作 为人类文 明

 的积淀 。

 只有经过 内化才能纳入个体 的索质结构 。

 内化的重 要环节 是“ 理解 ”和“信奉 ”。

 信奉是在接受理解的基础上 , 不断获得相应的 情感 体验进而产 生维护 和体现 知识规 范的需要 和动机后 才能 形 成 , 要依靠 “情感体 验” 、 “需要动机”等非智力因素。

 可见 , 保证内化 实现离不开非智力 因素的参 与。

 脱离或缺乏这些心理因素 , 高层次 的思想观念就只能停留在非生命 的外在物质形态层面。心理素质 是包括思想政治观念在内的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心理 基础 ,心理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 的客观要 求 。

 三、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的方法与途径 (一 ) 在学科教 学中注意培养学生 良好 的心理 品质 , 做到 教书 育心。

 课 堂教学对学生 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 、 发展能力和 开发智力 上 , 而且还表现在 良好 的学 习心理品质 , 即兴趣 、 动机 、 态 度 、 意志等 的培养 以及社会心理品质 。

 即情感 、 交往 、 处事 等品质的 培养和熏陶上。教书育 心中的育心指 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重 视学习心理品质 和社会 心理 品质 的培养与熏陶。各学科课堂教学 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有显在 的 有潜在的。显在 的如学 习成绩 、 学习 兴趣很容易看出来 , 而潜在的 , 如学生人格 、 情感等是潜藏着 的。

 后 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 的。心理辅导教育课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 质 的重要途径 之一 , 通过心理辅导或指 导活动课 , 在教师引 导下 ,

 让学 生通 过讨论 、 表演 、 演说 、 游戏 、 访问 、 填表及观看影 视节 目等 活动形式 , 了解 自己的心理状态 , 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 目的。

 ( 二) 营造 良好 的校园文化心理环 境。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 育的成功经验 , 它也适用 于心育 。

 校 园文化 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 两层 意思 , 一是 指静态文化心理环 境 , 如 校容 、 校貌及各种设施 设 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 ; 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 , 如班 风 、 校风等对学生将 产生更大影响 。

 良好校 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 要动静结合 , 形 成一种整体氛 围 , 创造一 种和谐 、 奋 进的群体 心理 氛围 ,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 响之中 , 心理素质得 到提 高。

 ( 三 )鼓励学员 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舞 台 , 事实证 明 , 丰 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活动 , 不但 能提高学员 的综合 素质 , 而且 在培养学员 自身心理健康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培养 ,而忽视 了心 理素质的健全 , 而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全 面发展 的学生 . 在 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以健康的生理 和心理素质应 对各种突发性事件 , 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 的问题 。

 总之 ,科学知识可 以重新学 习,而 良好的人格却很难重新学 习 , 只有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 生良好 的心理品质 , 提高学 生心理素质 , 才 能达 到“教书育心 ”的最终 目的

篇五: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GU,2004http://chinajournal.net.cnJSYR50韩月奎山东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活动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我们认为 教师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保证一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者的基本素养素质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性只能由人性来形成 情感只能由情感来陶冶 创造性潜能只能由教师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来启示和开发对素质教育结果实际产生影响更具体和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教师的心理和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开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人格是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职能价值在理念上已从知识传授和文化传递转向人的潜能开发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教师职业开始人格化 心理健康的教师才可能具有教师职业的人格品质而要使素质教育达到最终目标教师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人格品质 这些人格品质比其他职业人群更具典型性 是人格的榜样尤其是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形成大多是社会观察学习性质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教师在学生人格形成中肩负了其人格社会化的重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已有的人格特质传递给学生这些人格特质作为一种教育因素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感染学生的人格 哪些人格特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哪些是必须予以隐藏的 教师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内容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确保素质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会求知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在进行文化传递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历史成果的反思质疑和批判精神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高为师的学者还要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习策略善于在更新和运用知识中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创新的创造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创新教育成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思维应具有创新性这样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并据此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创造适应其个体差异的教学情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过程从而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职业道德的心 理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它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 包括职业道德认识 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坚信教育的力量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振兴教育事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和热爱学生的情感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这种教育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和学生的特殊环境对教师的教学心理及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适应和改造能力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前进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线执行者必须具有较好的教育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同时教师对教育环境的适应又不能是消极的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对于不良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凭着自己健康的心理状态给予积极改造用自己的能动力量去影响周围的教育环境 使其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正确地了解自我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是教师适应教师素质教育角色的重要前提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能在自我活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心理素质

 51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等三教师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共同参与营造全社会关注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氛围首先教师心理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观念的树立和转变是实行任何一项改革的首要任务其次要从政策 制度舆论等多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 愉快的社会环境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教师社会地位的真正确立保障教师有足够的社会支持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如可通过完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明确教师的任职资格促进和引导教师的完善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尽快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等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师范教育及师资培训制度的改革师范教育应充分体现教师培养的特色根据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调整教师培养目标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发挥学校在教师心理素质形成和提高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目标应始终与总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 其次 学校应有组织 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活动向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开展自我教育让教师深刻认识自身心理素质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尽量创造条件 不仅使教师有提高的愿望还要让他们了解如何提高调动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主体作用心理素质毕竟是内在的东西最终还是要靠教师自己来提高和维护教师个体应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等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自助能力善待自己关心自己提升自我应充分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自觉学习和掌握有关提高心理教育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知识如缓解压力的方法自觉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增进自己的心理素质                          周介平     江苏无锡技师学院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容易受外界刺激教师不当的批评同学之间的矛盾隔阂学生成绩的下降家庭的冷漠不和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都会使部分学生形成不良的心态 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妨碍他们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 努力把握学生不良心态的化解艺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处理不好将使学生的个性向消极的方面转化下面就常见的不良心态的化解进行一些探讨畏惧心态的化解在学生的学习实习过程中刚开始由于所学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往没有学过的有新鲜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骤然降温整天昏昏欲睡或开始玩各种游戏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些学生学习没有乐趣的原因是学不进做不好他们已经被新知识新技能所征服这就是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最容易产生的一种畏惧心理其实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那么教师怎样来帮助学生调整畏惧心态呢调整畏惧心态的最佳策略是每次当学生表现畏惧心理后作为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进行适当的疏导如帮他找一些原因或方法 同时在精神上鼓励他这不是你笨 而是知识较难其次 帮助学生寻找并建立学习搭档在同学的帮助下 逐步建立学习的信心 同时 同学之间也能建立起友爱互助的感情也能用相互心照不宣的言语给对方打气那种精神支持不同于父母和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再次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适应班级环境 校园环学生不良心态的化解艺术http://chinajournal.net.cnJSYR 心 理

篇六: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育、心理素质教育

 一、 初中德育教师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施

 2001 年 3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 “当前 ,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 如何指导学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

 , 是初中德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同时又指出“初中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 , 笔者认为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因为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 需要动机、情感等 、智力因素 认知等 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 )等 。它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如果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

 , 坚强的意志力 ,豁达活泼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 很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 具有重要作用。

 2、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 将来面临的高一级学校竞争的压力, 要圆满地完成学业 , 需要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智力因素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机参与。就心理素质而言

 , 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 , 而学业不佳反过来又会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加剧后来的不良心态 , 进一步影响学习 , 形成恶性循环。如某学生 , 数、理、化很好, 学习认真 , 但性格孤僻。初三年级几次英语考试不及格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不能跟上其他学生, 心理负担不断加重 , 更加焦虑不安 ,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 记忆力衰退。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的下降。这使他心理遭受重创 , 看到同学的成绩不断提高 , 心理实在承受不住这一挫折 , 最终有一天自家里吃药自杀。可以看出

 , 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学业上如遇挫折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自身又不善于调整。不少学生学业荒废就是这种心理原因。

 2.1

 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如市场经济助长了金钱至上、 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 , 淡化了人们的义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全局观念 , 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堕落腐败现象会摧残腐蚀学生的心灵 , 使他们道德出现滑坡。还有学校一些不良文化风气的影响 , 像

  厌学风、经商风、奢侈浪费风、吃喝玩乐风以及封建腐朽思想、资产阶级错误思潮。这些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对社会、对学校有意见或者“反社会”、或者厌学等不良心理 ,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2.2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 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方式有关。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 : 如 , 专制型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 , 孩子从不敢大声说话 ,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 ,适应能力差 , 对人屈从 , 自信心不足 , 过分抑郁再如 , 溺爱型家庭 , 父母过分溺爱保护子女 , 孩子易形成依赖性格 , 遇事退缩 , 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早期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2.3

 个体因素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 生理上正在发育 , 心理上也十分不成熟 , 心理状态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 个人本身心理素质的具体状况又有差异 , 据我们对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人格分析中发现 , 其性格的缺陷表现为 : 内向、心胸狭窄、抑郁性高、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强、适应现实环境较困难、活动范围狭小。因此说 , 个体的心理素质 ,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 , 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

  3

 提高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首先 , 要在理论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 学校应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 统一认识 , 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素质培育体系。

 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 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 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

 , 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 为形成健康心理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 实践表明这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 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了不少心理困惑

 , 预期效果极好。其次 , 构筑完善的心理疏导、 咨询体系 ,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 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及时发现心理潜在的消极因素

 , 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状态 , 消除疑惧 , 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实践证明 ,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效果较好。3.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在素质教育中不仅是必要的

 , 而且是可操作的。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 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回避不了人生要遇到的价值观、 人生观、恋爱、理想及道德观等思想问题

 , 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 ,健康的心理还包括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可见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反之健康的心理也会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寓道德教育 , 在道德教育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

 ,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 有针对性地在塑造学生的完善高尚人格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发 挥 优 势 , 因 势 利 导 ——谈初中体育教学之德育渗透 信阳市金牛山办事处中心学校

 梅云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就是让教学发挥其渗透德育的功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现阶段初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贪玩、安全意识差,懒惰、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消除学生的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使学生信任教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以情达理。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很多学科所不及的。例如:

 (1)对学生迟到、组织纪律性松懈现象, 教师可及时教育, 使其自觉改正。(2)对学生说粗言秽语现象, 教师要及时指出, 并且在全班反复强调,使同学做到文明有礼,互相尊重。

 (3)对安全问题,教师

  要多举事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功效将会事半功倍。

 二、利用学科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做到训练与娱乐相结合,让学生乐于学习。只要体育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多关心学生,让德育落实到教育中去,使德育发挥它的灵魂作用,教学质量才会更快地提高。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 “体育课用于调节的人的精神状态,既达到锻炼身体,又更有利于学好文化知识”,就如眼睛近视现象,很多人是因为学习紧张,用眼过度造成的。身体好、体育有特长是好事, 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点文化知识。

 三、渗透德育的内容要具体化 心理学认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1、爱国主义与意志品质教育。

 利用体育教材中的目的、任务,基础知识,或电视节目中的各项运动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国家乒乓球队、女子足球队等运动员,通过自强不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国争光。现在学生大都缺少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

  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并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争取早日为国家多作贡献。

 2、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

 利用课堂中的队形队列、 接力跑、各种球类比赛、校运动会等集体体育运动,随时随地实施文明礼貌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让德育教育生动自然地实施。

 3、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教育。教师要及时肯定后进生的进步,要求他们正确评价自己,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和乐观活泼的性格。例如:体育运动中经常组织男女同组练习,或男子比赛,女子做拉拉队,男女同学间互相支持、帮助。此时要教育学生,做到同学间真诚对待,自尊自爱。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乃成功之母 ”自勉。

 4、组织纪律、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教育。

 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组织纪律与道德的关系,从正反方面讨论个人道德、行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行为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道德、有组织纪律的前提下,发挥民主自由,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组织纪律与道德观念为前提,就不存在民主自由,学生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小事抓起,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例如:(1)上课时要准时集队。有同学贪玩,总是迟集队、不愿上课或下课, 这样是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教师要耐心进行教育。(2)足球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

  一定的方法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否则课堂将成为一盘散沙,教与学也无法结合。

 四、德育渗透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1、改革创新,表率楷模法。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无形感召力量。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学态度,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讲解诱导,语言激励,寓德育于游戏、娱乐之中。大多数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 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娱乐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性情。例如:

 (1)迎面接力、拔河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精神。

 (2)篮球赛、足球赛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他们遵纪守法,尊重并服从裁判,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体育道德风尚,学会做人的道理。

 3、细心观察,表彰和鼓励法。青少年活泼好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人、物、事的相互接触,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

  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成功,及时地给予表彰或鼓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

 (1)对学生的篮球、乒乓球技术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2)对中长跑获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3)教育学生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向乐于助人的同学或拾金不昧的同学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很多的,只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教育方法,多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巧妙地实施德育渗透,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篇七: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于素质!素质" 一词由来已久# 起初人们用 !素质"强调生理条件的先天性# 后来$ 心理学借用生理学的这个专业名词$ 对 !素质" 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演进和丰富#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教育改革又一次成为世界性潮流$ 其主题词就是素质教育% %# 年代则提出素质文化的概念#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将教育的目的指向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从根本上扩大了传统素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素质的深层次探索正是在素质教育意义下展开的# 人们不再满足 !素质" 的先天性解释$ 而开始拓展其后天发展的空间$ 主要是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素质的概念素质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古汉语中$!素质" 一词泛指事物的天然性质或人的天赋#!素" 的本意是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质" 是指质地& 品质& 性质$指白色质地$ 可引申为事物的本来性质& 品质#现代汉语中$!素质" 最初是一个生理学& 心理学上的概念$ 主要指人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上的!素质" 概念!&!!&!&!!素质" 则是特点# 如$ !%’%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解释是)生理特点$ 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 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 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 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现代汉语词典( 认为) !素质$ 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林传鼎主编的’心理学词典( 认为) !素质$ 通常指人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 特别是神经系统& 脑& 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朱智贤主编的 ’心理学大辞典(释义$ 素质是 !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 主要是神经系统& 脑的特性$ 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 世纪 $# 年代$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质" 的概念逐步突破了生理学& 心理学的范围$ 而扩大到教育学& 社会学甚至哲学的领域# 在正式出版物以至日常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人口素质"&!民族素质"&素质"&!素质教育" 等词语# 在这种情况下$ 自$# 年代末开始$!素质" 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张焕庭主编的 ’教育词典( 认为 !素质是指有机体!素质$ 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素!职工素质"&!干部素质& 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李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北京!###$++摘育的提出从根本上扩大了传统素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我们认为$ 素质包括自然素质& 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 个层面$ 因此$ 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这 ( 个层面# 更进一步$ 素质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个人的综合质量水平得到稳定的提高和表现#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词素质$ 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分类号,$+$&%要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将教育的目的指向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收稿日期)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重大课题 #(/01##"% 攻关项目的资助#作者简介) 李虹$ 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博士#心理与行为研究 "##+$"*++)2%""2%.!"#$%&’ () *’+,-(.(/+ 012 3&-45%(62%"

 第 ! 期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如身体的构造" 形态"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 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素质虽然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但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 在实践活动中# 素质的某些特点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词典& 从另一个角度认为’素质也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 如国民素质" 民族素质" 干部素质" 教师素质" 作家素质等# 都是在后天环境" 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在国外文献中# 称为 ’素质$ 的概念# 如# 英文中的 "#$%&$#’#&(# 德文中的 )(*)+,# 法文中的 )%!’#’-",# 都是极其多义的" 囊括性的概念! 日本权威的 %新教育学大事典& 认为#体是素质# 这种素质与体质" 气质等同时形成人格的基础! 体质" 气质以生物性" 生理性要素为基础# 素质具有广泛的心理性倾向! 素质分为身体性素质和精神性素质# 特别是精神性素质又被分为智力性素质 (智能)" 感情性素质 (气质)" 意志性素质和精神活动$! 日本学者的这一论述指出素质是各种倾向的综合体./0!素质涵义的深入研讨和素质概念的新内容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过程中# 人们对素质的释义# 无论在内涵或外延方面都突破了素质的传统定义! 对素质内涵的深入研讨和素质定义的扩展#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 研究者对素质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提出的有关素质概念的新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 综合品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 素质就是一个人的品格" 气质" 修养" 风度的综合水平第二" 狭义" 广义论! 狭义的素质" 是指人的身体" 器官及其机能上的特点! 这种素质最初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但是经过后天的活动可以有很大的改变* 广义的素质# 是指以先天遗传的生理特点为基础# 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体和精神各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第三" 基础"影响论! 这种观点认为# 素质通常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40!第四" 稳固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 人的素质是个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第五" 内化素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 人的素质’各种倾向的综合/1/12.23!./3!.53!可总括为由先天素质+内在素质和后天素质+内化素质这两部分构成! 其中内在素质系统虽然变化缓慢#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个构成要素的可塑性也不尽相同# 有着个别性和差别性* 内化素质系统虽然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内在素质系统的制约# 因而也有个别性和差异性! 因此# 人的素质模式是多元化的" 个性化的第六" 理想素质论!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素质论# 理想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指人的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 二是指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 三是指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第七" 两种含义论! 这种观点认为# 一般来讲#素质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主要是生理性的# 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 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 相对稳定的" 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品质结构# 通常又称为 ’素养$第八" 泛指概念论! 这种观点认为# 对于什么是素质这一问题# 人们普遍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的# 认为目前我们所说的 ’素质$ 已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包括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学" 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含义# 其内涵较之最初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80!综上所述# 素质不单纯是一种先天的品质# 它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的综合质量水平!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开展素质教育才有依据# 也才有意义!素质的结构单角度三层次说第一" 一个健全人的素质大体上是由 4 个层面构成, 一是生理素质# 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 生理机能水平" 运动能力" 对外界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等 5 个方面* 二是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三是社会文化素质#它不仅使人的心理打上社会的烙印# 而且使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素质得到社会性的改造# 成为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中介! 人的素质的 4 个层面是由低到高逐层累积的# 又是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的!其中# 生理素质是基础# 是人的素质的物质载体*心理素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有机体组织的生命交互作用的中介* 社会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主要.63!.70!/12/121/694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第 ! 卷第 ! 卷内容! 标志着人的素质的方面" 性质和发展水平"#$#第二" 人的素质可以划分为最本质和最基本的% 个层面! 即三层次$ 自然素质! 即遗传性% 生理性素质& 心理素质! 即个性心理品质! 它是在先天遗传的自然素质基础上! 在后天社会需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依据& 社会文化素质! 即在后天习得的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 其中! 生理层是基础! 是人的素质的载体& 社会文化层是人的素质的主要内容!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最高层次!标志着人的素质的方向% 性质和发展水平& 心理层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肉体组织的生命活动交互作用的中介"&$$三角度多层次说有人认为中的各种素质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共有% 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从素质的身心维度来分!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素质! 二是心理素质& 第二个角度是从纵向层次结构来分! 素质可分为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 个层次& 第三个角度是从横向科类结构来分! 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按照教育功能作用划分的三分法% 四分法%五分法三分法即德% 智% 体& 四分法即德% 智% 体%美& 五分法即德% 智% 体% 美% 劳$按人的意识与行为活动划分的四项素质这种观点认为! 人的素质结构应包括意向素质%智能素质% 个性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 项"’’$$基于上述观点! 笔者比较倾向于素质的三层面说$ 这 % 个层面是’ 自然素质% 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其中! 自然素质是最基础的层面& 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人们接受社会影响! 形成社会素质& 心理素质中既包含着自然素质! 也包含着社会素质! 因此! 心理素质其实是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现$同时! 自然素质% 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又相互依托! 相互作用$’(!(!"’)$! 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结构! 其’(*+%’(*(,*素质教育在 *- 世纪 #- 年代! 西方产生并广泛讨论 (素质教育) 的大背景下! 中国国内在吸收心理学传统的 (素质) 概念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广义的教育学上的 (素质) 概念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 (素质教育) 概念#(素质教育) 一词首次见之于 ’&&, 年 .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正式文件# 同年 # 月制定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强适应时代发展" 社会进步! 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年 % 月! 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在 *,教育法-条文说明+ 中! 明确提出了 (素质教育) 的概念&’&&0 年! 我国制定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 年远景目标纲要+ 再次提出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的奋斗目标& ’&&& 年 0月! 党中央" 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上述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也促使研究者对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素质教育的定义目前! 我国教育界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 由于角度不同! 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 .或解释/ 也不尽相同$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真% 善% 美% 健的价值标准将人类科学的% 道德的% 审美的% 生活的%身体方面的文化成果! 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积淀于个体的身心组织中&.*/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 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 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 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 并使其全面% 充分% 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 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 塑造和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 素质教育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的结合! 使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 消除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 以达到人的完美与发展的教育&.0/ 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 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 从而促使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美的过程&(增*+’/&,

 第 ! 期!""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形成的追求受教育者健全人格和谐发展# 使其能主动适应与创造未来社会的教育思想&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看法是# 因为素质包含自然素质$ 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 个层面# 素质教育也应从这 $ 个层面入手& 在这 $ 个层面中# 比较可塑的部分是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此# 素质教育其实是通过提高人们的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最终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换句话说# 素质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使个人的综合质量水平得到稳定的提高和表现&素质教育中# 一方面应当包含当代社会所认同的关于真善美的价值标准# 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素质的层面上% 另一方面# 更应强调综合质量水平的提高# 这主...

篇八: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我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建议 学生心理素质明显影响着自身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 “我们民族新一代若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力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可见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人”的一撇就是身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会趴下有后者没有前者就会卧着身心健康兼备才能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有可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等。否则基础就会全部落空 2004 年初我们在开展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粤北山区高中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与预防研究》工作时曾对我市城区一中、禾云中学和清新一中三所学校 1465 名高中生作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05 年 11 月我们又抽样调查了城区一中和禾云中学高三 236 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显示①我市高中学生心理总体上呈现健康水平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49.56%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前不久中国心理学会对 6个省市、3000 多名中学生做的一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者达 31。对比两者数据可以发现当前我市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更突出。除人际关系障碍外我市高中生其它方面心理素质也比全国高中生的平均水平要低。②城区高中生的心理状况优于乡镇高中生城乡学生在人际关系障碍、敌对心理、情绪障碍等方面人数存在明显的差距。③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特别突出。除人际障碍外高三学生的敌对情绪、抑郁、焦虑、偏执心理以及强迫症状都很突出48.73%的学生存在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同比全国常模我市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更低。

 ④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要低特别是高三女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表明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女生更需要别人的指导具体数据见下列各表 。

 表 1样本调查中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样本人数 N1465

  2

 躯体 化 强迫 人际 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偏执 精神 病性 人数 68 272 726 144 224 186 258 185 428 比例 4.64% 18.57% 49.56% 9.83% 15.29% 12.70% 17.61% 12.63% 29.22%

 表 2城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样本人数 N1465 躯体强迫 敏感

 化 人际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偏执 精神 病性 清城一中 3.06% 18.51% 47.71% 8.15% 14.43% 10.19% 13.07% 10.19% 24.79% 另两校 5.71% 18.61% 50.80% 10.96% 15.87% 14.38% 20.66% 14.27% 32.19%

 表 3高三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样本人数 N236 躯体 化 敏感

 强迫 人际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偏执 精神 病性 总指数 人数 21 115 95 68 53 53 30 63 43 47 比例 8.90% 48.73% 40.25% 28.81% 22.46% 22.46% 12.71% 26.69% 18.22% 19.92%

 针对我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尝试着提出以下建议以资参考。

 (一)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操作的质量。现阶段我市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推荐在校教师参加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A、B、C 证的培训招聘心理专业大学毕业生任教以及教师进修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培训。借鉴珠三角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召开交流会等方式增进地区间以及校校之间的教育经验交流或者成立市心理健康教育领

  3 导小组和社团等等。

 (二) 切实建立和完善我市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突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力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通过各种方式如课题研究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指导、集中市心理师资力量开展各项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等提升我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民意识及教育水平。

 (三) 树立榜样学校以点带面。榜样学校发挥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窗口作用可作为地区间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并能够为本市心理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经验指导。如顺德区的容山中学、容桂中学都是该区的心理教育榜样学校一些大型的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都是在两校开展又如中山市的纪念中学和中山一中亦都是市心理教育的指定观摩学校教师培训、专家讲座等活动都会定期开展。

 (四) 建立中学生心理预警干预机制。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 以便采取措施 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2005年 3 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既然大学生心理教育需要不断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应加大力度。

 (五) 建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社团。目前我市中小学备有心理教师人数不多力量还较为薄弱以点对面少数辅导多数难以应付众多学生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设立相应的社工组织并通过组织的活动推动全市心理健康工作发展真正落实心理健康“助人自助”的工作实质。如有条件可在每个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小组对相关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

  4 业培训使所有社工都有能力为社会上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员提供帮助。就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尤其有必要的是设立心理辅导工作的社工团队。这样的团队应该是能活跃于本市、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并有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的。现在香港、深圳和广州等许多地区都已有不少的社工团队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推荐访问:高中素质教育平台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高中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