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9篇

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9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2

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9篇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网上观看建国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7篇) 网上观看建国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第一篇: 今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开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9篇,供大家参考。

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9篇

篇一: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7篇)

 网上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 第一篇:

 今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开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成就展的 3D 版官方网站,一个特别磁性的女声娓娓道来:”亲爱的观众,欢迎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展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等联合举办。现在所在的展览的序厅,序厅的四周祖国大地四季壮美的景色,从北国冰封,到岭南秀色,从西域风情到东海听涛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今天正昂首阔步前行,“。

 此次展览紧紧围绕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将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一一展现人们眼前。展览共分为“序言”“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等五个部分。70 年的光辉岁月,70 年的不断探索,展览如一条时光隧道,支部党员通过网上展厅

 的画面徐徐展示,大家仿佛漫步其中,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网上展馆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运用全景观展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形式,360 度全景展示展览现场,生动再现展览全貌。在成就展跨越 70 年的时光隧道中,辉煌成果以独特的呈现方式,串联起 70 年来各领域不断奋进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支部党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做新时代的先进党员,服务好群众,做好民生工作。

 通过参观网上展馆,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走过的伟大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表示要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沿着网站展览路线,一路观看,一路思考,一路感慨。

 70 年前,我们曾以积贫积弱“著称”世界:贫困人口、文盲人数均居世界第一,甚至到 80 年代,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比依然高达 80%多,仍居世界第一。那个时候,中国哪有什么工业,能生产的物件仅限于镰刀、斧头等农用设备。稍微时尚点的东西,前面都要冠以“洋”字,火车、汽车、自行车、轮船、飞机、大炮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正这样一穷二白的境地,反而激发起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开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更加激励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个新世界。从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到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到第一台一级大型电子显微镜试制成功,再到第一个万门程控电话开通.......在展厅现场,我们看到了 150 多件标有“新中国第一”的照片和实物,我们看到了筚路蓝缕的前辈们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的身影,我们看到了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不朽诗篇。

 70 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中国人民用硬邦邦的成绩单向党和政府、向历史、向革命前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沿着展厅线路向前进,更多的“新中国第一”被“世界第一”取而代之。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历程最长的铁路。2016 年,“神威—太

 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制造峰值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2018 年港珠澳大桥开通,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长跨海大桥、最长钢结构桥梁、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的国家。从建国伊始的“铺摊子”发展模式,到党的十九大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不断刷新着世界历史,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日益突出,数次破解中国面临的发展难题,既神来之笔,更集体智慧。

 七十载惊涛拍岸,新时代激流勇进。70 年间,从“新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我们更看到未来中国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俗话说,超越自我最难的。如何在即将跨越 100年的关键节点,创造出更加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这个或许新时代更加考验我们的地方。

 奋进在新征程上,中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网上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 第二篇:

 10 月 1 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仪式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胜利举行。

 ?

 这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共有 1.5 万人参阅,各型飞机 160 余架、装备 580 余套。这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以及人民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盛世新貌 ?

 70 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1949 年大阅兵,获得新生的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我军武器装备大都缴获的“万国牌”。受阅的步兵师步枪方队的武器主要日本造的“三八大盖”步枪;冲锋枪方队配备的美国造的“汤姆逊”冲锋枪和英国造的“斯登”冲锋枪;轻机枪方队主要捷克式轻机枪。

 70 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换了人间,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尽展新颜。这次阅兵集中呈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最新成就,充分彰显了履行使命的综合能力。同时,安排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部分新型武器装备受阅,集中展示了 70 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和军队建设巨大变化。

 勿忘初心 ?

 在阅兵式过程中,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

 游行让人们共温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社会篇章。

 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70 年来,我国人民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遵循各代领导人的理念,为祖国的壮大献出了自己的汗与泪。

 放飞梦想 ?

 阅兵仪式接近尾声时,伴随着由 1300 余名官兵组成的最大规模军乐团演奏的《歌唱祖国》,7 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7 万只气球腾空而起。

 和平鸽象征着和平与希望,而五彩斑斓的气球则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梦想和对更加强大的祖国的憧憬。

 在人们的掌声和喝彩声中,阅兵仪式圆满结束。

 观看建国 70 周年阅兵观后感 6 ?

 ――记在前面 ?

 升国旗,奏国歌。56 门礼炮,共 70 响,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跟随着战士们的脚步前进、前进、前进进! ?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致辞,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让我们举国同庆,为祖国祝福。70 年前的

 今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领导地位,创造新的征程伟业。前进征途上,我们要继续同世界各国共同推进人类共同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巩固好、发展好我们的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

 总书记的致辞紧紧围绕“前进”二字,明确了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坚定了全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紧接着,60 名标兵脚踏着祖国使命,坚定前行。受列部队准备完毕,阅兵仪式开始。“咚-咚-咚”多么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普通的脚步声,这我们国家迈向世界的声音,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我想,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会随着他们的脚踏声而起伏,并激情澎湃。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仪仗方队高举国旗,党旗、军旗向我们走来。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她为我们指引方向,引领我们奋勇前行。领导指挥方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

 联勤保障部队,女兵方队,院校科研方队,维和部队方队,坦克方队,岸舰导弹方队,空中梯队 ?

 强国必先强军,今天的中国,改革重塑,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20 架直升机飞成“70”字样,象征走过的七十年征程,回望历史,今天的中国强大无比。

 最后,国旗方阵拉开群众游行的序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致敬”方阵。中国的发展一部奋斗史,英雄史,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亿万人民当家作主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让我们铭记艰难的前进之路,所以,奋斗本身就一种幸福。还有“青春万岁”方阵,“一国两制”方阵,“与时俱进”方阵,“东方雄狮”方阵,“伟大复兴”方阵仿佛时光倒流,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出一部部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伴随着乐曲《我和我的祖国》,迎来了最后出场的“祖国万岁”方阵,70 载春华秋实,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愿我们载歌载舞,紧紧相连,风雨同舟。

 秋色艳阳,万物成熟。今天,昭示着祖国收获优异的成就,并踏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充满希望,中国人民充满力量。

 网上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 第三篇:

 ?

 今天,心情澎湃,激动万分。

 特殊的日子――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日,我们祖国母亲的寿诞。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 70 周年了,祖国母亲走到今天这一步历经了多少艰辛和磨难,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民族的崛起。

 我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而后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看到如此盛大的场面,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我衷心的为祖国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70 年,峥嵘岁月! ?

 70 年前,中国以一个无畏者的姿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让全世界见证抗战胜利时刻的辉煌。70 年后,我们用一颗敬畏的心来回顾历史,让世界目睹中国的雄姿,并在神州大地上奏响一曲激昂的中华之歌。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雄厚的实力,去站立在世界舞台上,并通过阅兵的形式告诉世界,告诉所有人:中华民族依旧存有傲然之风骨,如寒冬腊梅般不屈不挠,绽放出最美的

 姿态。

 今天的中国就如同歌词中唱响的一般,“堂堂中华要让四洲来贺”,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力量不容小觑的,向世界奏响中华之歌。

 70 年,风雨兼程! ?

 回首 70 年,我们走得气势磅礴,每一步都充满了苦难与艰辛。

 纵观当今世界,我国正面临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70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祖国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热血沸腾,只因爱在心间。

 在欢庆祖国母亲诞辰 70 周年之际,我始终怀揣着一颗热血沸腾,思绪澎湃的心。

 70 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万千,而我感悟的只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千言万语道不尽对祖国母亲的爱。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在生活中时刻牢记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争取成为一名有志向有梦想的中国人,以此来表达我对祖国母亲的爱。

 网上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 第四篇:

 今天 2019 年 10 月 1 日,我们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日子,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庆典活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为之欢欣、鼓舞!而我正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期盼庆典开始! ?

 9 点 58 分,庄严的习主席身着中山装,率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等,郑重的走上了天安门城楼,这时,坐在广场参加国庆大典的各界人民鼓起热烈的掌声。

 10 点,李克强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开始”,在“叮叮当当”的钟声下,迎来了北京时间10:00。2019 年 10 月 1 日阅兵仪式正式开始了。

 全体起立,鸣礼炮!一声声礼炮,五十六门礼炮,七十响轰鸣,仿佛历史略动的脉搏诉说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七十载春华秋实的拼搏。浓浓炮声如春风的战士前赴后继,如燃烧的火炬薪火相传,我们的新中国就这样筚路蓝缕一路走来!

 ?

 陆军,空军,海军,排着整齐雄伟的队伍齐步走来,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亮的口号,庄严肃穆的态度。喜悦,气势,他们爱国的心。

 “升国旗,唱国歌!”,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北京城!雄厚嘹亮的歌声抒发的中国儿女的热烈的爱国情怀! ?

 伟大的领袖习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发表了庄重的演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

 “阅兵开始!” ?

 看着整齐的军队和军队响亮的口号,听着响亮的进行曲,聆听着主席的演讲,瞧见大街上整齐的阅兵武器装备,看着主席与军队问好,飞机直上云霄,在空中发射出鲜艳的色彩,无不在为祖国而感到骄傲。我不由散发出自己浓浓的爱国心。

 伴随着合唱团的歌声,人民群众手拿国旗,鲜花,穿着华丽的表演服装,进行隆重的方阵表演。中国 34 个行政区

 域的彩车驶过,那么隆重! ?

 70 周年的国庆阅兵盛典,激起了我们滚滚的爱国心!我为自己“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我为我中华民族的儿女而感到骄傲! ?

 祝福祖国 70 岁生日快乐!爱我中华,祖国万岁!山河锦绣,盛世中华,祝福新中国生日快乐!愿祖国母亲越来越好,愿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

 网上观看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观后感 第五篇: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伟...

篇二: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苏州河旅游发展总体方案( 2022 —5 2025 年)

 (征求意见稿)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扎实推进苏州河旅游发展工作,积极赋能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区建设。现依据《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特制订《上海苏州河旅游发展总体方案(2022—2025 年)》。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苏州河旅游统筹推进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苏州河游览码头体系,不断完善苏州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扎实推进苏州河沿岸地貌形态、服务业态、绿色生态和城市文脉的融合发展,逐步夯实苏州河旅游发展陆域空间,高品质建设全域型水岸游憩空间,文旅赋能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 2025 年底,苏州河 生态人文环境更加优美,旅游休闲品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空间更加亲民,文旅商体功能深度融合,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窗口”和彰显城市国际风范、东方神韵的著名旅游目的地。

  一是建成“串珠成链”的都市滨 水旅游目的地。对标最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慢行游憩空间,打造具有时尚韵味、水

 岸层次、城市活力的滨水景观体系,全面提升苏州河观光休闲、水上游览、滨水度假功能。文旅赋能“道路+”“公园+”“生活圈+”工程,打造苏州河沿岸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联动沿岸文旅资源,高品质开发苏州河游览产品,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滨水旅游目的地。

  二是建成绽放上海美好生活的“城市秀带”。共建共治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沿岸打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城市暖意、惬意、诗意。建设更多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植入文博美术展览、高品质艺术公教等活动,让人民更好感受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更好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熏陶。

  三是建成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窗口”。活化利用好滨河工业遗产、历史建筑,构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叙事场景,传承“最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推进苏州河沿线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和历史文化等功能重塑,全面提升品质生活、休闲游憩、商贸服务、科创文创等功能,诠释好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二、发展原则

  —— 以人为本、主客共享。坚定人民立场,以人民满意为遵循,倾听吸纳市民游客冀望,引导市民游客参与治理,

 共推精细化管理、品质化服务,共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苏州河旅游品牌,让人民充分享有城市最好资源,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突出生态养护,提升生态质量、扩大生态规模,连通生态斑块、放大生态效益。坚持文化引领,加快文旅赋能、融合发展,焕新城市老风貌、焕醒城市老味道,推进多元功能复合型的活力城区、尺度适宜有温度的人文城区建设。

  —— 水陆联动、以岸托水。高标准建设水上旅游活动轴线,丰富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展示纬度,有效联通沿岸城市体验。以城市肌理为基底,挖掘整合沿岸腹地观光休闲度假资源,打造苏州河陆地文旅功能区,延展苏州河文旅空间、文旅体验,展示城市品质和活力。

  —— 国际标准、卓越品质。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眼细微处特别见精神、特别有味道,精心勾画、精雕细琢,绣出城市品质和城市品味;构建品质优秀、服务一流旅游供给体系,面向全球,努力打造高品质、高颜值、高能级、全天候的城市旅游休闲带。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苏州河旅游功能空间

  一是丰实外 滩源为核心的“黄浦苏州河”功能。依托外滩历史纪念馆、外白渡桥、划船俱乐部、外滩源等资源,以

 国际赛事、艺术品展览交易、亲水休闲、光影秀、文创集市等场景赋能,推进滨水体育功能带、水岸休闲漫步带、文化艺术景观带建设,打造苏州河世界级滨水旅游核心区。以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 粮仓、啤酒阿姨、南苏州河创意园、九子公园等资源为载体,注入文化创意、动态快闪集市、桥底公共艺术空间、活态非遗等业态,赋能老街区、老里弄、老味道以新体验、新感受,建设一批市民休闲好去处,形成海派文化体验集聚区。

  二是提升虹口“河畔会客厅”能级 。依托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博物馆、河滨大楼、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等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突出“滨河廊道+共享街区”特色,进一步细化实化城市休闲、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外白渡桥至乍浦路“文化花园段”、乍浦路至四川北路段休憩观景段建设,持续强化“文化苏河”城市景观带、“世纪同框”品质休闲带、“河滨之源”品牌活动带建设。以微旅游线路串联沿岸优秀历史建筑,优化建筑底层功能,建设滨水游憩景观步道,打造全景式“建筑可阅读”体验区。注入手工服饰、手作文创、娱乐文创、艺术表演和街头表演,细化“河滨源 FASHION”市集主题,丰富夜间文旅服务,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

  三是塑造静安苏河湾历史文化漫步区。以城市文脉体验、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依托苏州河路、天潼路、海宁路、成

 都北路、梅园路等街区和游览码头,串联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总商会旧址、苏河湾中心绿地、慎余里、天后宫、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资源,打造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区。整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没顶画廊等艺术场馆资源,引入世界一流艺术展,建设水陆联动的艺术主题旅游街区。打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等红色场景“沉浸式参观”升级版,形成若干个红色旅游基地。

  四是打造长宁苏州河城市活力游憩区。强化临空音乐公园音乐元素特色标志,联动临空滑板公园、风铃绿地、洛克公园、苏州河景观步廊和周边酒店资源,打造集演艺、运动、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城市演艺活力区。依托华政段滨河步道、圣约翰大学旧址、中山公园等资源,推动周边老建筑和华东政法大学校区开放,丰富休闲、展陈、娱乐等元素,打造静谧绿色与历史怀旧相融合的城市休闲活力区。以临空音乐公园至中环洛克篮球公园为核心段,以沿岸艺术、体育空间为场景,引入群众性艺术表演和体育活动,推动市民休闲娱乐与水岸空间充分融合,打造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生活秀带。

  五是建设普陀苏州河城市文化休闲区。以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长风游艇会、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长风公园、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等资源为重点,形成一批市民休闲好去处,打造集水上运动、亲子休闲、传统节会于一体的城市文

 化休闲区。依托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天安千树广场、M50 创意园、上海造币博物馆、半岛花园绿道等资源,注入街头艺术表演、旧书摊市集、艺术文创、艺术影像展、雕塑展、街头漫画艺术、科普研学教育等产品,打造集文创艺术、绿色康养、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城市多元文化体验区。以枣阳路至曹杨路滨水段为核心,依托沿线亲水平台、苏河驿站、社区、艺术空间、微型书店、风雨长廊、百姓画廊、苏河灯塔等资源,让市民工作生活空间与水岸充分融合,展现有“烟火气”的城市滨水生活秀带。

  (二)构建中华文化、上海故事叙事场景

  一是建设历史文脉呈现场景。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上海大厦、瑞泰公寓、外滩源划船总会旧址、英美颐中烟草公司旧址、原新天安堂等资源为重点,对苏州河沿岸城市建筑、城市遗存、城市风貌实施系统更新,文旅赋能焕醒承载的历史记忆、城市故事,增强可阅读、能浸入、有互动的体验功能,丰富漫步、咖啡吧、休憩、茶室等休闲元素,打造浸入的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叙事微场景。

  二是建设红色文化传播场景。以沪西工人革命史为主线,赋能顾正红纪念馆、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等资源叙事元素,讲述“苏河之畔、工运之源”故事。依托圣约翰大学旧址、周家桥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路易·艾黎旧居、钱学

 森旧居等资源,展陈好学生运动、早期中央机关刊物出版发行、抗战工人运动、上海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丰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资源内容,展现建党早期历史和淞沪抗战场景。

  三是建设民族工业演绎场景。以福新面粉厂、中央造币厂、申新纺织第九厂、长风生态服务区工业遗存、上海试剂总厂遗址、上海啤酒厂旧址等资源为重点,提升解说系统能级,活化工业遗存表述,演绎好上海民族工业从无到有进程。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创享塔园区、M50 创意园区等工业旅游基地能级。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场景。改造提升梦清馆内容展陈,面向市民群众建设苏州河生态治理、沿河生态群落科普、环保生活方式等教育场景。推进苏州河沿岸绿化美化,联通沿岸公园、绿地、广场和绿色步道等生态斑块,融入亲子休闲、绿色康养、亲民便民设施等公共服务元素,让市民游客亲身体验,感受人民城市建设成果。整理老厂房、老工厂变迁故事,讲好苏州河从“臭河浜”到“绿丝带”历程。

  五是建设“上海老味道”生活场景。依托苏州河两岸开放空间、休闲街区、沿岸绿带、健身跑道、驳岸景观等资源,联动住宿酒店、美术馆、博物馆、网红餐厅、咖啡吧、酒吧、传统节会等休闲娱乐元素,进一步丰富城市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功能,呈现“设计感”“时尚潮”“文

 艺范”的城市氛围和美好生活。整合樱花谷光影魔术、“影动外婆河”投影秀、“河滨源 FASHION”市集等资源, 建设上海夜间旅游新地标。推动安康苑历史风貌保护街区、静安滨水艺术走廊等建设,赋予老风貌以新场景、新体验。

  (三)打造主客共享旅游产品体系

  一是建设“悠游苏州河”水上 旅游品牌。立足融入历史文脉、融入城市风貌、融入市民生活,综合苏州河水岸风貌形态要求,加快布局建设苏州河游览码头,精心策划推出班轮、通票、包船等多类型航线,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度假、城市观光、商务活动等各类需求,打造苏州河“水上会客厅”。以游览码头为核心,以苏州河旅游标识系统建设为抓手,联动周边园区、楼宇、商户、公园等文商旅体资源,推动苏州河沿岸形态、文态、业态、生态的融合发展,打造若干个滨水旅游目的地。以“船票+”模式,突出水上观光和岸上体验相结合,推出苏州河特色餐饮、娱乐体验、文创商品、水上运动体验等产品。

  二是创建苏州河水岸微游品牌。以““街区+”“公园+”“生活”为主要特征,联动沿岸住宿、餐饮、娱乐、演艺等资源,打造亲子休闲、夜间集市、城市漫步等城市休闲产品。依托红色资源陈列馆、景区景点等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历史、红色主题展览等特色产品,培育“红色沪西-工人运动”“初心之地-红色之城”“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等红色旅游主题

 线路。依托沿岸地区历史文化遗存,加强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形成建筑阅读、展馆游览、历史桥梁打卡、工业文明展示等产品,打造桥梁文博之旅、阅百年都市经典、百年老马路上的传奇、“苏河寻访-工业文明”等遗产旅游主题线路。以苏州河生态修复、沿岸产业转型、圣约翰大学旧址为重点,开发乡土地理学习、亲子教育、生态观光、科普画廊等旅游产品,打造探寻苏州河的前世今生、走读上海、筑梦百年名校等研学旅游主题线路。

  (四)建设智慧便捷、亲民惠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苏州河旅游慢行游憩系统。提升公共空间、绿化生态、景观环境等多元空间品质,打造更具“暖意、诗意、惬意”的水岸空间。整体提升苏州河沿岸空间环境的艺术化氛围,通过城市家具、市政交通设施艺术化提升、公共艺术品建设、绿化景观提升,以及苏州河桥下空间激活、桥体美化等城市空间艺术化专项建设,形成一批城市空间艺术精品。加快推进苏州河岸线亲水性改造,开展驳岸防汛墙亲水改造和景观美化,提升岸线的亲水性和视觉美感。提升滨河绿化景观环境,设置游憩活动场地、设施、标识导引等设施。

  二是布局旅游公共服务“驿站”体系。建立“全龄友好”的服务设施体系,在滨水空间植入“文体游乐”特色设施,并实现驿站等各类便民设施基本配置完善。依托游览码头,健全服务链条、提升接待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具备文

 旅综合服务、市民游客集散功能的苏州河旅游主入口。以休憩、休闲和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加密沿岸苏河驿站布局。以游览码头、苏河驿站为重点,推进城市家具、市政交通设施艺术化提升和公共艺术品建设、绿化景观提升专项工作。编写苏州河游览讲解词,建立苏州河旅游讲解体系和苏州河旅游讲解志愿者队伍。依托游览码头、交通节点和苏河驿站,以二维码扫描、影像播放、语音讲解等形式,合理设置旅游厕所、停车场、导览导引等标识牌。

  三是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场景应用。依托“乐游上海”在线平台,建设苏州河旅游在线总入口,实现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信息查询、路线规划等综合服务功能。在沿岸公共区域内增设人工智能互动设施,为游客提供更直观、更准确、更高效的信息服务。在苏州河沿岸设置“苏州河畅行码”,实现“一码畅游”。建设苏州河旅游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系统,运用 5G、VR 等新科技、新技术,赋能城市老风貌、老味道以新功能、新活力。

  (五)丰富苏州河高品质节庆赛事活动

  依托上海旅游节平台,引进培育大型国际赛事和综合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进“一区一品”节赛品牌建设,将苏州...

篇三: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22 年上海市高速公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化改造将成为未来建设重点

  高速公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粤高速 A(000429.SZ)、湖南投资(000548.SZ)、山西路桥(000755.SZ)、东莞控股(000828.SZ)、城发环境(000885.SZ)、海南高速(000886.SZ)、现代投资(000900.SZ)、招商公路(001965.SZ)、皖通高速(600012.SH)、中原高速(600020.SH)、福建高速(600033.SH)、楚天高速(60003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上海高速公路通车数据,上海高速公路结构数据 1、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 844.7公里 2012-2019年,上海高速公路里程由 806公里增至 830公里。2020年,上海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 844.7公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沪蓉、沪渝和沪昆等高速穿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未来,上海与苏浙两省的公路连接通道也将增加至67条,共同构筑起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公路体系,“一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将逐步扩大,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切实感受到“同城效应”。

  根据上海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汇总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截止 2017年 7月已通车主要国家级高速公路 7条,省级 12条,已形成成熟交通网。

 2、上海市收费高速公路情况:占收费公路里程的 96.3% 根据 2020 年上海市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截至 2020 年底,上海市收费公路里程 682.9 公里(不含已取消收费公路,下同),占上海市公路总里程 12916.6公里的 5.3%。其中,高速公路657.4公里,占收费公路里程的 96.3%。

 收费高速公路中,政府还贷高速公路约为 196.7公里,占比达到 30%;经营性公路里程 460.7 公路,所占比例达到 70%。

  3、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未来重点将放在信息化改造上 上海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郊区经济发展和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1年 6月 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时期的综合交通大发展为“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长三角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沪苏通

 铁路建成通车,一批铁路、国省干道加快新建改建,一批省界断头路实现联通。

 根据上海交通规划披露数据,未来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将放在信息化改造上,“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运行监测覆盖率达到 100%,公路技术状况指数 MQI 优良率超过 90%。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文章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篇四: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要:

 “ 互联网 +” 教育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应以争做 “ 四有 ” 好老师为追求目标,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方面寻求一种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之路径。具体说来,要努力做到“胸怀责任之心,奠定塑德之基;倾注关爱之情,浇灌未来之花;置身生活之源,探究成才之道”。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贯穿于教育、教学与生活全过程,践行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四有”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争做 “ 四有 ” 好老师,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方面探寻可资路径。

 一、胸怀责任之心,奠定塑德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 “ 讲政治 ”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坚定政治信仰是每个老师须臾不可动摇的政治底线,必须把“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落实于为国培根铸魂的教育活动之中。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可塑性极强,存在发展的各种潜能,老师务必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谆谆教诲,在教学中自觉做到以德为本,以爱育人。生活中我勤恳做事,诚信做人;面对困难,积极乐观;淡泊名利,恪守修身之道。工作中我不忘以“安贫乐教”“止于至善”约束言行,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时刻不忘精耕专业知识,浸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自我学识把课标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坚定政治立场,培养正确“三观”,树立家国情怀,在完善自我中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

 热爱源于责任,正己方能正人; ; 只有胸怀责任,方能育德化人。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六课《做负责任的人》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全民总动员共克时艰”的抗疫视频,并探究各种角色的人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付出什么代价、有什么收获。同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踢皮球”案例反映出来的相互推诿、逃脱责任的行为,让学生在正反对比

 中切身感受“诚信”是立身之本,感知“责任”是为人之道,责任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让学生领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反思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并主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担起自己该有的责任。在最后“真情告白”环节,以歌曲《感恩》作为背景音乐,让每一位同学勇敢说出自己的责任担当。

 又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八课《我们的梦想》教学中,我用 “ 同学们的不同梦想 ” 的民意小调查导入,剖析梦想实现的内外条件,让学生明确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同学都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奋斗,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课堂探究”中我把“国家发展线”和“个人成长线”结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坚定自己在中国梦实现中所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

 在参观 “ 砥砺奋进五年成就展 ” 活动中,我把学生分组,让其分别从 “ 五位一体 ” 角度解读各项成就,并试图从各行

 各业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身上寻找答案 …… 最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家乡(合肥北城)的变化,。

 说好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激发建设家乡人人有责的情怀。

 二、倾注关爱之情,浇灌未来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少年教育关怀备至,尤其重视,他曾以极其形象的比喻说道:

 “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 ‘ 拔节孕穗期 ’ ,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道法老师,我们该如何呵护和浇灌这些未来之花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城关中学汤多宽校长也说过:一节课、一个学期下来,你一定要反思——有没有哪个学生一直沒回答过问题、没参与过课堂探究、没被关注过……用爱关心每一个孩子,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不管课上还是课间,我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争取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用自己的阳光之 “ 爱 ” 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 爱 ” 。我主动通过家长了解孩子,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无缝对接;我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兴趣特长,用爱心拉近距离,用情境激发情感。通过搭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得一位女生学习成绩不错,但不敢发言,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满脸通红,语无伦次。我就鼓励她积极发言,树立她的自信心。为了检验成果,毕业前我为她在两个平行班举办了一场辩论赛,她精心准备后以自己的突出表现被大家选为最佳辩手。大学四年间,她每年教师节都会发信息祝福我,还不忘告诉我她是班每次联谊会的主持人。另一个孩子成绩不好,脾气急躁,上课带头说话,作业也不交。我和他父母联系,他们却说:管不了,糊到毕业算了。我一听就急了,怎能对孩子信马由缰,听之任之?于是我私下和他耐心交流,发现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画画。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我用“最近发展区”原理让他在画画中找到自信,再把这种自信延伸到文化课。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考上了艺术类本科院校。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对老师的最大回报,家长满意的笑容让我非常满足,我

 也因此而亲身感受到作为老师的职业荣誉感。

 三、置身生活之源,探究成才之道 课堂教学是理论学习,但理论又来源于生活,关注生活、深入社会是提高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我实施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我在教学中本着“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践行“以生为本”原则,把学科核心素养融于教学实践中。对于当代网络的“原住民”,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优势及兴趣点出发,运用多媒体、互联网搜集时事热点、焦点评论及身边大小事件等素材,作为教育教学的资源。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培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需求,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语)。

 如部编版七上《少年有梦》对少年梦的特征定性,对梦想实现条件问题的预设及和学生互动后的课堂生成,就是一

 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质疑、分析和拓展的过程,课程设置 旨在培养有思辨理性的智性公民。我注重在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培养中突出法治教育,如部编版八上第五课《违法无小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本材料,搜寻身边习以为常的“不合规”“不合法”行为,如共享单车乱放、给同学起外号、网购随性刷单、给好评等,并结合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其性质及后果,引导孩子们从被动守法到主动尊法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又如精准定性犯罪三大特征,并明确“违法必究”的法治意识,从而提升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决杜绝不良行为,努力做有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总之,通过置身于现实生活,探究学生成才路径,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让生活与学习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号召全国广大教 师 做 党 和 人 民 满 意 的 好 老 师 [EB/OL].http ://cpc.people.com.cn/n/2022/0910/c64094-25629944.htm

 . [2]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 谈 会 [EB/OL].http ://.gov.cn/xinwen/2022-03/18/content_5374831.htm. [3]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77.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 学 师 生 代 表 座 谈 时 的 讲 话 [EB/OL].http ://.chinanews.com/gn/2022/09-10/6575002.shtml. 责任编辑:黄大灿

篇五: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领会 在参观国家“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时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坚定创新自信, 抓紧创新机遇, 勇攀科技高峰, 破解发展难题。

 无论是“九章” “天机” “慧眼” , 还是“嫦娥五号” 、 “奋斗者” 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都离不开广大科技人才的共同努力。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必须厚植科技人才成长沃土, 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真引实用,

 搭建“大舞台”

 。

 创新发展、 科技进步, 离不开人才实力的支撑。

 千金易得, 一才难求。

 因此, 必须真引实用。

 引才环节, 应当坚持需求导向, “缺什么引什么” “用什么招什么” ,不唱“独角戏” 、 不一把尺子量到底、 不“捡到篮里都是菜” , 而是立足科技所需、 发展所向, 用心绘制“科技地图” 与“人才地图” , 分领域、 分层级以技引才、 以才促技, 把技术精湛、 作风扎实、 本领高强的科技人才引进来,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智力

 支持。

 人才发展, 以用为本。

 引才的根本目的在用才。

 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 全面掌握科技人才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 科研经验, 让引进的科技人才在适用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潜能。

 真管实育,

 筑牢“新高地”

 。

 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只是一个起点, 管好育强是帮助科技人才尽快进入角色、 为科研工作贡献力量的关键。

 越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越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心, 越想有所建树、 有所成就。

 只有真管实育, 才能帮助科技人才实现心中“大梦想” , 最大限度地把其专业素养、 科研能力转化成促进发展,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成效。

 真管实育, 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针对科技人才擅长领域的不同, 精准识才、 精心辨才, 为科技人才提供关键岗位, 为他们完成科研、 推进项目 、 成就事业提供支持。

 对科技人才多支持、 少干预, 充分信任、 大胆使用, 为他们创造机会参与重大课题、 参加域外学习提升等, 筑牢科技发展“新高地” 。

 真金实策,

 打造“强磁场”

 。

 科技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生态的竞争, 是政策制度的竞争, 是体制机制的竞争。

 若想栓心留才,让引进的科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的干事创业, 就一定要营造充满活力、 吸引力、 创造力的“梧桐园” 。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

 必须拿出真金实策留住人才, 充分尊重科技人才创新创造价值, 建立健全充分体现科研水平、 创新能力、 成果成效的分配制度, 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 用

 物质财富回报精神财富, 让科技人才的潜心研究、 默默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建立科技人才专项资金, 为科研工作、 项目建设、 技术更新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看得见、 摸得着的价值收益, 把“金 点子” 变成“金果子” , 彻底打破利益分配、 中介服务、 知识产权、 金融配套等“中梗阻” 。

 同时, 把科技人才关心的子女上学、老人就医等日常生活问题呵护细、 保障好, 使“聚才之所” 更暖人心。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 10 月 26 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当前,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坚定创新自信, 紧抓创新机遇, 勇攀科技高峰, 破解发展难题, 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改革创新者胜” , 立足新发展阶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紧跟时

 代发展步伐, 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应不断涵养创新意识, 主动担当、 积极作为,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 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坚持用科技创新引领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燃科技创新“热情”

 , ,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

 。

 热情是保持创新活力的持续动力, 新征程上, 我们还有许多的“娄山关”“腊子口 ” 需要征服, 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长征” 路上, 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保持热情、 怀有激情, 才能不断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 以科技创新助力创新发展。

 为此, 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养成良好作风, 坚定与一切影响科技创新的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 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 不管科技创新之路上有再多的“拦路虎” , 都要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练好科技创新的“基本功” ,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科技创新, 切实扛起扛实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

 。

 创新不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必须要肚中有墨、 脑中有谱, 才能够举一反三, 提出更精辟的见解, 拿出新的科技成果。

 广大科技工作者当以“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的求知态度勤奋学习最新科技理论成果, 用最新科技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并坚持深入具体实践一线, 汲取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建议, 坚持运用我

 国现有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让科技创新更好适应时代的需要, 更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同时, 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培养敏锐的全球科技视野,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积极灵活地运用科技政策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 积极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集中力量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 努力实现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助推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 并帮助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鼓足科技创新“勇气”

 , ,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

 。

 创新是不断推陈出新、 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 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举成功, 唯有不断闯“无人区” “涉险滩” , 才能够冲破阻力、 取得成功,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怀有“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勇气去试、 去闯, 不断保持饱满的创新热情和无畏的创新勇气抢抓机遇, 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站在引领科技创新的时代潮头, 积极扩展科技资讯获取渠道, 带头危广大科技工作者鼓足科技创新勇气, 亲力亲为去点亮推动科技创新的“长明灯” ,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不断打造科技创新新优势, 推动本地区新兴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篇六: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十篇 “伟大历程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一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开通后,我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展览成果。

  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了“序”、“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和“人间正道”5 个部分,并体现历次党代会和重要中央全会、五年规划(计划)等方面的跨段主线,选择***个“新中国第一”进行展示,每 10 年设置英雄模范人物墙,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实现的伟大跨越,清晰展现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深刻揭示新中国 70 年巨变背后的深刻道理。

  通过观看一帧帧珍贵影像,一张张图片展板,一件件实物模型,我充分感受到了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 X 中全会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做好工作的动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勤奋工作、履职尽责,为街道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二

  近日观看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览馆,展览由“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个部分构成,按照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时间顺序,逐年展示取得的伟大成就。整个展厅按照“时光隧道”的创意设计,沿着时间指示牌从 1949 年走向 2019 年,70 年的成就画卷徐徐展开。

  观***个“第一”,见证科技崛起之路。其中,第一个“第一”是 1951 年 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而第***个“第一”是,“2019 年 1 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个“第一”勾勒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光辉历程。

  办人民展览,看人民生活变迁。展览既体现“国事”“大事”,又强调老百姓身边的“家事”“小事”。成就展上展出第一代化纤产品“的确良”、第一家农家乐、取消粮票、“厕所革命”等。还专门设计了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婚房场景,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间乡村婚房,到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户城乡居民家庭场景,再到新时代的普通安居住宅,最后是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智慧家居,展现了 70 年来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真正把成就展办成人民的展览。

  看先进事迹,学习英雄模范。英雄模范,是新中国 70 年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每隔 10 年集中展示这一阶段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亦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河南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老英雄张富清等榜上有名。

  看了展览为国家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也深切意识到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的七十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七十年,是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七十年。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高

 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三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在这条总面积约达 15500 平方米的“时光隧道”内,上至国事、大事、大国重器,下如家事、小事、起居日常――属于中国人的每一个高光时刻、历史瞬间均得以再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络绎不绝地走进展览馆,在一个个展板或展品前感叹:70 年,弹指一挥间;70 年,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老百姓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奉献者。不是每一名普通人都能有幸被列入展览,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盈整个展览。新中国 70 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辛劳和智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大型成就展按照时间序列展开,分为序言、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以1700多张历史照片、180多个视频、650多种实物述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突出坚持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展览中,突出坚持党的领导,专门设置了“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及重要中央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跨段主线,通过全方位展示这些重大

 历史事件和成就,充分展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豪迈气概和美好愿景。

  70 年后再出发,我们会有更多第一的成就,如今从头迈步,70 年后我们再展辉煌成就。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四

  2019 年 11 月 14 日晚,我观看“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

  网上展览馆分别以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示和宣传了新中国成立的 70 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又喜庆的红色大厅,醒目的 70 字样像红旗一样飘扬。环顾一周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领导中国从落后弱小到先进强大的历任主要领导人。“屹立东方”仿佛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如何一步一步变强大的故事,无数的第一次在和我们诉说着成长的艰难,也骄傲的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能行!国家强大了,但人民还不富裕。1978 年,十一届 X 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我国开始重视科学、重视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体制的改革、义务教育的开展,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富裕,我们从全国勒紧裤腰带才有钱造原子弹到吃着大鱼大肉在家看卫星发射;从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强国、举办奥运会;从自行车到各式汽车、高铁;从半导体收音机到世界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我们真正经历见证了这一切的改变。2012 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时代结合起来,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为新中国走向复兴指明了方向。中国在国际事务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本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一带一路的提出发展也为友好国家的发展指出了方向。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党总能

 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适时的调整我们的发展方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必将复兴,人民的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也会持续提成,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将引领全球,我们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相信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将会为祖国的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五

  今天在网上看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成就展,这次大型成就展是按照时间序列来展开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时光隧道”或者“历史长廊”,从 1949 年开始到2019 年,用 70 年以来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书写一副美妙的历史画卷。可以说,这是一部编年体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通过展览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与改革,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70 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贫困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这是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凝聚了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果。

  展览展按照年代线性逻辑展开,观众在观展时如同步入“时光隧道”。这其中,又有十余块橙红色主题展板对每隔 5 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展示。当观众走出“时光隧道”,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伟大征程中的***个关键指标呈现在面前。展板形似片片风帆,寓意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这艘大船正在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成就展中的 7 面人物墙,以年代为序,集中展现新中国发展建设进程中不断涌现的英雄模范。河南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战略科学家黄

 大年、老英雄张富清等榜上有名。每隔 10 年集中展示这一阶段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亦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从大到小,从无到有,从国家发展到人民生活。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间乡村婚房,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户城乡居民家庭场景,再到新时代的普通安居住宅,最后是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智慧家居,成就展还展示了 4 个家庭场景。

  70 年,是人一生的漫长旅途;是几代人的青春与梦想;是从无到有的奋进岁月,是可叹、可敬、可歌颂的里程碑,却也是一个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历史的镜头转动了七十载,一年一景,一人一物,一帧帧的画面都印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70 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继承前辈的事业,进行今天的奋斗,开辟明天的道路,我们就一定能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在更壮阔的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

  大型成就展按照时间序列展开,分为序言、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以1700多张历史照片、180多个视频、650多种实物述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重点突出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辉煌历史业绩,展览馆展示了从建国初到今天的重要事件,定格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时刻,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无一不是激励着我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进。

 70 年风雨征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从1949年的开国盛典,到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到2008年的第一次北京举办奥运会,再到 2018 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用无数傲人的成绩,向世人宣告,中国在世界东方昂首屹立。70 年艰难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进。新时代,中国肩负着光荣与梦想在新的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行。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老百姓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奉献者。不是每一名普通人都能有幸被列入展览,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盈整个展览。新中国 70 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辛劳和智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今天的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指数 20 强行列,中国经济正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70 年后再出发,我们会有更多第一的成就,如今从头迈步,70 年后我们再展辉煌成就。

  观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心得体会七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

 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及网上展馆。

  网上展馆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重点突出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辉煌历史业绩,网上展馆设有导航地图,能够实现展区场景快速切换,还可以详细了解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展项内容。通过观展,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彰显70年显著成就。从1949年的开国盛典,到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座长江大桥、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航母、到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太空行走、再到卫星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落等等,每一次的“第一”都让中国人感到振奋、骄傲和自豪。70 年来,中国的版图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不再是奢望,一日千里、朝发夕至已成常态;高楼大厦、视频电话不再新奇,“嫦娥”奔月、“蛟龙”下海已成现实;衣食住行无忧、全员脱贫在望;上学、就业、看...

篇七: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 2022 版)(征求意见稿)2 2022 年 年 8 8 月

 -2-二、提升主城区交通承载力和时效性.....................................23三、完善新市镇和乡村交通体系.............................................24四、强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24第二篇 打造更高品质的人民满意交通 更好服务经济民生第六章 打造集约多元的客运服务体系,提升交通出行体验....27一、打造高效可靠、功能融合的轨道交通服务.....................27二、打造层次清晰、便捷舒适的地面公交服务.....................28三、打造宜行宜游、特色鲜明的水上客运服务.....................29五、打造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共享出行服务.....................30六、推进多种客运交通方式融合发展.....................................30第七章 打造动静平衡、运行高效的道路交通............................32一、引导车辆有序发展和使用.................................................32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33三、优化停车供给和服务.........................................................33第八章 打造全龄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35一、打造宜行宜骑的慢行交通网络.........................................35二、营造全龄友好的慢行交通环境.........................................36三、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空间.................................37第九章 打造高效货运体系,助力畅通经济循环........................39一、优化调整货运结构.............................................................39二、提升城市配送服务水平.....................................................40

 -4-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系统韧性.........................................57第十四章 优化交通治理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9一、推进法治交通建设.............................................................59二、完善交通市场体系.............................................................59三、构建社会共治体系.............................................................60四、打造交通人才高地.............................................................61

 -2-制工作专班,在深入开展 2013 版白皮书后评估、发展战略和重大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历时 3年基本编制完成。《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22 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在延续一体化交通发展的基础上,重在与时俱进推动发展理念的变革:由注重交通自身发展向统筹交通体系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由注重解决市域交通问题向统筹解决市域、区域交通问题转变;由注重交通效率向统筹效率与服务品质转变;由注重交通功能向统筹交通功能与智慧绿色韧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交通增量供给向统筹增量供给和存量优化转变;由注重交通管理向多元化社会共治转变。《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22 版)》明确未来 10 年上海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是上海推进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仪书”,包括 14 个章节。1、2 章为发展背景和总体要求;3-14 章包括 3 个篇章、12 个板块的政策导向,体例上由目标、原则和行动三部分构成。

 -4-运政策实施,航运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21 年成功举办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2 1.2 建成超大城市交通网络,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持续强化。上海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构建了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网络。多模式轨道交通建设齐头并进,沪苏通铁路建成通车,沪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沿江、沿海通道逐步打开;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等市域铁路开工建设,利用金山铁路开通市域列车;至 2021 年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到 831 公里,中心城近 50%的人步行 10 分钟可以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五个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均实现轨道交通连通,其中 11 号线实现了跨省运营。道路网络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至 2021 年底公路总里程 1.31 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 845 公里,9 座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城市道路 5844 公里,北横通道西段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城市快速路里程 233公里。建成杭申线、长湖申线等航道,对接苏浙的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以港口、机场、火车站为核心的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健全,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多层次城市客运枢纽布局更加完善,有效支撑了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3 1.3 城市交通服务多元高效,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上海始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17 年获得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2021 年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 1398.8 万乘次,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含步

 -6-52%。5 1.5 交通数字化转型全面发力,运行、服务和管理效能持续增强。上海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前沿技术与交通领域加速融合,在综合交通发展尤其是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新基建持续推进,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投产,自动驾驶级别最高的轨道交通 14/15/18 号线建成投运,S32、G60、G15 等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启动。交通出行信息化持续提升,中心城实现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全覆盖,并逐步在郊区推广;巡游出租汽车统一叫车平台及“一键叫车”功能、上海停车 APP 上线运行,打造上海 MaaS 系统 1.0版,“出行即服务”理念得以推广。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累计开放 1289 公里测试道路,总里程居全国首位,其中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年运输量达到 4 万标准箱。建设“易的 PASS”、交通综合业务平台、危险品运输数字化监管平台等,向着交通政务“一网通办”、交通运行“一网统管”的目标稳步迈进。6 1.6 绿色低碳交通向纵深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上海持续从多维度全方位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出台鼓励多式联运发展的支持政策,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水水中转比例最高达到 51.6%,海铁联运箱量增长至 41.7 万标准箱/年。车船等交通工具总体呈现低碳化趋势,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 67 万辆,其中 1.4 万辆公交车更新为新能源车辆,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 50 万个;氢燃料电池

 -8-域的通达性和便利性仍需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仍需增强,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仍待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强化,交通与经济、社会、生态的融合仍要加强。二、形势要求9 1.9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提升交通支撑能力。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将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就要求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强化上海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国内连通能力。0 1.10 拓展发展空间格局要求加速重构综合交通体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提出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新格局,将形成主城区、五个新城、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由内向外逐步拓展的空间发展格局。这就要求着眼于更高的定位和更大的空间,重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1 1.11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交通服务能级。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都市圈同城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等特征更加明显,出行距离增加、非通勤出行比例提升,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持续增加;小批量、多批次、高

 -10-章 第二章 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战略新机遇,积极应对发展新挑战,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一、指导思想1 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更好满足高品质生活,加快打造智慧绿色韧性交通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更好实现高效能治理,打造“人为本、效为先、智为擎、绿为底、韧为基”的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二、愿景目标2 2.2 上海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3 2.3 人本 。以人为本、交通为民的理念更加凸显。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全龄友好性显著提升,交通环境更好适应创新型社会和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交通秩序和安全显著改善。中心城通勤时间控制在 45 分钟以

 -12-著提升,保障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三、战略取向8 2.8 坚持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践行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强化交通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促进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推进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复合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交通服务的外延与内涵。强化交通与城市协同治理、与区域联动发展。9 2.9 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在用地、投资、建设、运行、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大力支持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和高品质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慢行路权优先,合理布局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强化小客车需求调控,综合施策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保障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总体受控。把握新城建设和城市更新契机,优化设施配置,提升服务体验,让绿色交通出行成为新时尚。0 2.10 坚持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推动交通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现代治理思维,更加突出区域差别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更加强调法治、数治多手段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交通治理,全面提升交通治理效能。

 -14-章 第三章 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增强双循环链接能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要持续巩固提升国际海空枢纽地位、提升航运服务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向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进军。目标1 3.1 国际海空枢纽能级居世界前列。夯实上海港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核心和引领地位,初步形成上海全球城市多机场体系,引领长三角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上海港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领先,设施能力满足年集装箱吞吐量 5500 万标准箱、年邮轮旅客吞吐量 450 万人次的发展要求,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 52%,海铁联运业务箱量年均增长 10%以上。上海机场设施能力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1.8 亿人次左右、年货邮吞吐量 650 万吨的发展要求。2 3.2 国际性和开放度全面增强。上海航空枢纽旅客中转比例 17%。上海港港口连接度保持全球领先,集装箱国际中转率 13%。航运要素加速集聚,航运服务辐射全球能级显著增强。原则3 3.3 注重区域协同、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强化国际海空枢纽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航运服务培育新竞争

 -16-际机场保障能力和运营效率,开展通用机场规划研究,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加快构建跨区域的全球城市多机场体系。1 3.11 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整合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东站、轨道交通等资源,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打造“高标准、一体化、全融合”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2 3.12 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全力拓展亚洲最高水平的洲际航线,巩固亚洲航线,发展高品质国内航线,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3 3.13 持续完善浦东国际机场货邮配套基础设施,优化货运航班时刻资源配置,鼓励航空公司开辟全货机航线、提高客运航班腹舱载货率,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构建国际航空寄递网络体系,打造全球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港。4 3.14 支持枢纽运营主基地航空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超级承运人,支持航空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5 3.15 完善空管保障体系,推进上海终端区空域扩容和结构优化。构建全向辐射的航路航线网络。推进军民用空域结构优化。三、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国际影响力6 3.16 依托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培育形成航运与科技、金融、法律、教育、制造、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航运服务品牌。

 -18-第四章 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域提升全球竞争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出行需求快速增长,上海必须面向全国、立足长三角、聚焦上海大都市圈,加快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引领长三角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全面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长三角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目标1 4.1 多层次、一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区域交通协同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上海在全国的综合交...

篇八: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2022 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修订情况,具体到小学阶段,变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二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主要表现如上图。

 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

 义务教育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由原来的三个学段调整为四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指 1-2 年级,第二学段指 3-4 年級,第三学段指5-6 年级,第四学段指 7-9 年级。

 课程内容的修订除将部分内容安排的学段做了调整外,如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重点是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又如在“图形与几核心素养 高中 数学眼光 数学抽象 直观想象 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 数学语言 数学建模 数据分析

 初中 小学 抽象能力 数感、量感、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推理意识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模型观念 模型意识 数据观念 数据意识

 何”知识领域,将原来的四个知识子领域统整为两个知识子领域,即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整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通过知识结构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的闭环。

 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要素。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为此 2022 版课标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作了描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除此之外,新课标通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增加教学、评价案例等方式增强了新课标的指导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加强了幼、小、初、高的学段衔接。

  2 2022 年版数学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入思考,回顾梳理,对比辨析后,收获不少。现将培训学习后,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2022 年版数学新课标的特点

  1、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2、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2.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篇九: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参观了国家 “十三五" " 科技创新成就展重要讲话感悟心得体会

 10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充分肯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从科学家的“科研风骨”中汲取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深耕奉献品质、温润育人品性,切实做到与祖国“休戚与共"、为人民“鞠躬尽瘁”、将事业“薪火相传”。

 厚植“休戚与共"的爱国情怀。“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中国能在世界上挺立起民族脊梁,离不开千千万万致力于国家发展的科研前辈。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许身国威壮河山"的邓稼先,到为了“禾下乘凉梦"终生奋斗在田间地头的袁隆平,再到“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黄大年,他们身上的“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休戚与共"的爱国之情,时刻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记在心间;要坚定“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志,主动把个人梦融入民族梦;要实践“九死无悔”的效国之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深耕“鞠躬尽瘁"的奉献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才使得“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无论是“九章”“天机"“慧眼",还是“京华号”“嫦娥五号”“国和一号”等,它们无一不彰显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学习和发扬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争做“老黄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岗位,热心手头工作;善为“拓荒牛",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勇于突破前人未攻克的领域;甘当“孺子牛”,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措起袖子加油干”。

 温润“薪火相传"的育人品性。“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甘为人梯,同样的,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也需要“前辈"和“后进”的接力向前。广大党员干部需温润“薪火相传”的育人品性,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做致力提携后进的“铺路石""“凌云梯"和“领航人",在日常工作中勇当“伯乐"、善育“新苗"、做好“传帮带”,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现、培养、成就人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

 学习贯彻在参观国家 “十三五" " 科技创新成就展时重要讲话体会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 10 月 26 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立足新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核心动力,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应不断涵养创新意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坚持用科技创新引领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点燃科技创新“热情”,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热情是保持创新活力的持续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长征"路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保持热情、怀有激情,才能不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助力创新发展。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养成良好作风,坚定与一切影响科技创新的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不管科技创新之路上有再多的“拦路虎”,都要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练好科技创新的“基本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切实扛起扛实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须要肚中有墨、脑中有谱,才能够举一反三,提出更精辟的见解,拿出新的科技成果。广大科技工作者当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态度勤奋学习最新科技理论成果,用最新科技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并坚持深入具体实践一线,汲取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建议,坚持运用我国现有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让科技创新更好适应时代的需要,更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培养敏锐的全球科技视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灵活地运用科技政策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积极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努力实现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助推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并帮助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鼓足科技创新“勇气",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创新是不断推陈出新、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举成功,唯有不断闯“无人区”“涉险滩”,才能够冲破阻力、取得成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怀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去试、去闯,不断保持饱满的创新热情和无畏的创新勇气抢抓机遇,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站在引领科技创新的时代潮头,积极扩展科技资讯获取渠道,带头危广大科技工作者鼓足科技创新勇气,亲力亲为去点亮推动科技创新的“长明灯”,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打造科技创新新优势,推动本地区新兴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学习领会在参观国家 “十 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 10 月 26 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昔借浑仪,观璀璨星河;现凭“嫦娥”,奔“寒宫”取壤。古听筒车,击历史长河;今乘“复兴",睹万里山河。从古代“四大发明"时期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创新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不少人儿时的梦想是“等我长大了我要当科学家”,如今一代接一代的祖国花朵已渐渐长大,他们其中有些人

 的梦想虽未能如愿,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前行。

 科技强国复兴中华,需有“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逐梦苍穹,北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精神。从明初万户自制火箭想要踏足太空,到今日组建完备的北斗系统,我们用 600 余年的时光,完成的不仅是探索太空、逐梦苍穹的心愿,还有我们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北斗问天,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劳汗水的结晶,是近年来我国在高精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成果体现,也是迈向科技强国伟大征程的缩影。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一代代航天人高举爱国奋斗旗帜,在夺取胜利的同时,培育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以及“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斗转星移间,“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天问一号”逐鹿火星,这归功于几代科研者接续秉承“探月精神”的伟大引领。“探月精神”星光熠熠,其荣耀背后委实折射出我党在科技强国道路上的坚定与力量。太空之路,无比广阔;航天征程,无限壮美。伴随着“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嗪亮号角,中国航天必将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强国复兴中华,需有“久久为功"的恒心和毅力。擦亮“奋斗”底色,永葆“奉献”情怀,鲁迅先生曾谈到,“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科学的研究从“进食”到“消化"再到“产出"是个漫长的过程,需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愿,更要有为国为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抱负。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不断刷新亩产纪录阐释了“让大家吃饱又吃好"的毕生追求。

 “胜利往往产生于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有志者应脚踏实地、着眼于小、努力进取。高水平的研究结果离不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良好的科学作风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苦心人,天不负”,FAST 工程奠基人南仁东带领团队 20 多年呕心沥血做研究,让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成为看得最远的国家。这些为了“强国梦”而努力追逐“科技梦”的伟大开拓者,用生命讲述了科技人的勇敢和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勇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大家都是战士,“号角”吹响时,冲锋是对青春最好的献礼。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代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秉持“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的信念,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在追逐“强国梦"的战场上,继续怀揣“科技梦”,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

 学习贯彻在参观国家 “十三五" " 科技创新成就展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抓紧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无论是“九章”“天机”“慧眼”,还是“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都离不开广大科

 技人才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厚植科技人才成长沃土,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真引实用,搭建“大舞台”。创新发展、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实力的支撑。千金易得,一才难求。因此,必须真引实用。引才环节,应当坚持需求导向,“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不唱“独角戏”、不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立足科技所需、发展所向,用心绘制“科技地图”与“人才地图”,分领域、分层级以技引才、以才促技,把技术精湛、作风扎实、本领高强的科技人才引进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引才的根本目的在用才。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全面掌握科技人才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科研经验,让引进的科技人才在适用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潜能。

 真管实育,筑牢“新高地”。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只是一个起点,管好育强是帮助科技人才尽快进入角色、为科研工作贡献力量的关键。越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越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越想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只有真管实育,才能帮助科技人才实现心中“大梦想",最大限度地把其专业素养、科研能力转化成促进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成效。真管实育,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针对科技人才擅长领域的不同,精准识才、精心辨才,为科技人才提供关键岗位,为他们完成科研、推进项目、成就事业提供支持。对科技人才多支持、少干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为他们创造机会参与重大课题、参加域外学习提升等,筑牢科技发展“新高地”。

 真金实策,打造“强磁场"。科技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是政策制度的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若想栓心留才,让引进

 的科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的干事创业,就一定要营造充满活力、吸引力、创造力的“梧桐园”。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必须拿出真金实策留住人才,充分尊重科技人才创新创造价值,建立健全充分体现科研水平、创新能力、成果成效的分配制度,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用物质财富回报精神财富,让科技人才的潜心研究、默默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建立科技人才专项资金,为科研工作、项目建设、技术更新提供坚实物质保障。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收益,把“金点子”变成“金果子”,彻底打破利益分配、中介服务、知识产权、金融配套等“中梗阻"。同时,把科技人才关心的子女上学、老人就医等日常生活问题呵护细、保障好,使“聚才之所”更暖人心。

 学习参观国家 “ 十三五" " 科技创新成就展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参观步伐,我们看到了种类繁多的科技成果,也感悟到科技成果背后的“四心”。

 感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进取心。成就展上,在世界科技前沿方面展览重点展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研究、“天机”类脑芯片等基础前沿重大突破以及散裂中子源、“慧眼”卫星等科学装置,这是我们科技前沿的科技成果。前沿如高峰,激励我们不断向上向前奋进。我们的祖国能用最短的时间追上世界大部队的...

推荐访问: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感悟 上海 感悟 发展

上一篇:三责安全大讨论9篇
下一篇:红色旅游征文9篇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