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8篇

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8

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8篇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福建省出台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08月05日来源:福建日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8篇,供大家参考。

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8篇

篇一: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建省出台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1 年 08 月 05 日 来源:福建日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日前,省政府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目前,我省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等 7 个国家级高新区,武平、南平、泉州等 3 个省级高新区。

 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全省高新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持续创新,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基本建成,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共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实现全覆盖。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排名明显提升,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到 2035 年,建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全面建成,创新功能更加完善高效,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度显著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

  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创新措施上,方案提出,布局建设福厦泉科技城,建设以自创区为骨干的科技创新走廊,深入打造福厦泉创新型城市。将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未来科技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自创区年度考核,对建设成效明显的科技城给予奖励 1000 万元。

 持续发挥自创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自创区带动省内其他高新区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经费提高到 5000 万元。推动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重点支持宁德市建设高新区,实现全省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

 采取“ 首发首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支持高新区企业继续实施中科院 STS 计划配套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

 实施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以新制度、新机制建设首批省创新实验室,推动在生物医药、海洋高新、柔性电子等领域创建省创新实验室。对新评估命名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对高新区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年度技术交易额累计 200 万元以上的,按技术交易成交额的 3%给予奖励,单个机构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

 完善孵化平台政策与制度建设。修订《福建省科技企业

  孵化器管理办法》,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高新区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对高新区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大学科技园)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100 万元;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150 万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高新区组织开展“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推动两院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成果在高新区企业率先转化落地。推动产业技术新经验,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制度,充实完善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目录。对高新区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按不超过实际支付技术交易额的 3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强调人才内育外引。支持高新区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内高等院所、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院校等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高新区企业工作的外国专业人才确有需要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

 实施方案强调,要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试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有条件的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完善高新区管理机制,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科技厅加强对国家级高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

 强化高新区评价晋位的激励政策,进入全国排名 100 名以内的国家级高新区,每晋升 1 位,奖励 100 万元,最高不超过 300 万元;其余的每晋升 1 位,奖励 50 万元,最高不超

  过 150 万元,统筹用于高新区创新发展。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进行整改。

篇二: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 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2021〕28 号),加快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以下统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支撑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造环境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高新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持续创新,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基本建成,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共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实现全覆盖。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业态和新经济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增加值实现“双倍增”,创新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加

 快形成,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排名明显提升。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到 2035 年,建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全面建成、创新功能更加完善高效,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度显著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主要产业进入全国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以自创区引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三)布局建设福厦泉科技城。围绕以自创区为重点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入打造福厦泉创新型城市。以福州高新区、福州大学城为依托,推动福州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依托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同安“三谷”等创新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厦门未来科技城;以引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支撑,建设泉州时空科创基地。将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未来科技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自创区年度考核,对建设成效明显的科技城给予奖励 1000 万元,经费继续从自创区建设省级专项资金中列支。对科技城内重大平台的用地指标给予保障,其配套设施用地规模由所在地政府优先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依托国家级高新区按相关规定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科技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

 (四)发挥自创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政策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福厦泉高新区作为自创区核心区的带动能力。加强自创区建设省级专项资金对协同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自创区三片区之间以及三片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经费提高到 5000 万元。引导省内其他高新区,特别是老区苏区所在地的高新区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支

 持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发展。各高新区要主动复制推广自创区、自贸试验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鼓励高新区与自创区、自贸试验区等加强联动合作。(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

 (五)推动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 市全覆盖。强化地方政府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高新区,重点支持宁德市建设高新区,实现全省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支持产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助推创新发展,支持传统工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转型升级。加快高新区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在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研究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高新区创建国家级或省级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科技厅、商务厅、发改委、工信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国防科工办)

 三、加快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六)加快建设新基建。推动高新区实现千兆光纤+5G“双千兆”网络和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有效满足高新区管理和企业转型升级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高质量网络使用需求。加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高新区和创建中的省级高新园区同步规划建设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及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省重点项目,在用地保障、审批办理等方面给予支持。(责任单位: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厅)

 (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支持高新区企业继续实施中科

 院 STS 计划配套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泛物联网、量子科技、类脑科学、柔性电子、高效储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培育未来产业。(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国防科工办)

 (八)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立足高新区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合理规划布局重点产业,确定主攻方向,各高新区力争形成 1~2 个在全省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优势产业,推动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补足服务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打造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高新区。深入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

 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九)实施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以新制度、新机制建设首批省创新实验室,推动在生物医药、海洋高新、柔性电子等领域创建省创新实验室。支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中心等,发挥平台创新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支持高新区以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主导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对新评估命名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对高新区

 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年度技术交易额累计 200 万元以上的,按技术交易成交额的 3%给予奖励,单个机构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教育厅、财政厅, 福州、厦门、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

 (十)打造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修订《福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完善高新区创新创业创造服务体系,推动高新区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高新区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对高新区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大学科技园)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100 万元;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150 万元。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适时开展动态评估,择优进行奖励。支持高新区创建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等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厅、教育厅)

 (十一)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继续打造“知创福建”品牌,完善服务,对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知识产权申请提供优先审查通道,实现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鼓励高新区构建以企业为主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园区。推动高新区规划建设、企业生产制造、技术支撑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一批工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 五、加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十二)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创新创业,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途径,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在高新区组织开展“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在高新区集

 聚,促进技术、资本、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精准对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核心业务,加快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与品牌。(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

 (十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健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具有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福建省税务局,厦门市税务局)

 (十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和我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制度,充实完善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目录。支持高新区内相关企业和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联合研究和创新攻关。对高新区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按不超过实际支付技术交易额的 3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落实“揭榜挂帅”等机制,重点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军民信息和设施共享机制,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培育一批“专、精、强、优”军民融合创新主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国防科工办)

 (十五)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支持高新区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内高等院所、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院校等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和引进国际创新团队。支持高新区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引智专项计划,在高新区企业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不受年龄、学

 历和工作经历限制,可按规定申请人才签证。在高新区企业工作的外国专业人才确有需要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探索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社厅、科技厅、教育厅、工信厅,省委人才办、编办)

 六、加速推动开放协同创新 (十六)加强区域创新合作交流。鼓励高新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国内知名科技园区、福州地区大学城等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中科院 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省中心及莆田分中心建设,形成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发挥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作用,加强协同攻关,推动两院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成果在高新区企业率先转化落地。推动省内高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高新区建设发展水平。支持高新区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技术技能提升中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教育厅、人社厅,省科协,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十七)拓展对外科技合作领域。推动高新区加强与创新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和跨境协作,推动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创新飞地”。支持高新区加大对境外 500 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国际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力度,积极创建国际创新园区。支持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七、深化高新区 体制机制改革 (十八)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赋予国家级高新区相应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等省级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将省级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事项下放或者委托到国家级高新区(汽车整车投资项目备案工作除外)。对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赋予具有独立财政管理职权、清晰独立管辖区划和设有科技管理机构的国家级高新区享有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权限。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在符合规划、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单个工业项目的容积率上限可提高至3.0。(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自然资源厅、工信厅,省委人才办)

 (十九)优化管理体制。修订完善《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省级高新区设立、变更、评价等全流程管理。先行探索高新区与设区市政府部门建立直通车制度。加强高新区管理力度,优化高新区内部管理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整合归并内设机构,实行大部门制,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

篇三: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施 蕾(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家高新区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也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根据国家高新区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提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 5 个方面 25 个指标指导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目的使国家高新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区域内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关键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F127第 35 卷 第 22 期2019 年 11 月Vol.35 No.22Nov.2019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1] 。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要以高质量为原则,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

 正是以知识密集和开放政策环境条件为依托,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自 1988 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历经三十年的努力,国家高新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光辉旗帜和主要战略力量,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2] 。1 国家高新区概况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高新区建设速度明显提升。

 2012 年仅建有国家高新区 105 家,2018 年增加至 168 家,增长了 60% 。

 随着高新区数量的增加,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也逐步提升。

 2017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 307057.5 亿元、工业总产值 202826.6 亿元、 净利润 21420.4 亿元,其中 工 业 总 产 值 和 净 利 润 分 别 比 2012 年 增 长 了57.71% 和 109.12% ;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国家高新区2017 年共实现出口创汇 4780.7 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1.12% [3] 。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实践是中国“改革 + 开放”道路走向成功的生动写照 [4] 。

 国家高新区坚持把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地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5] 。

 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形成了集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 “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 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现中国既定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发挥现有优势的理论指南,指导着“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 [6] ,引领经济不断朝着效率、公平、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前进。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宏大目标, 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

 全社会各方面必须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

 作为国家高新区,应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和区域现实需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开放共赢。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依据,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紧密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要*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评价体系建设”(项目编号:

 2018GY-148 )。*万方数据

 第 22 期求,即创新发展是先导,协调发展是前提,绿色发展是基础,开放发展是关键,共享发展是目的 [7] ,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发展思路和模式。在“创新”方面,国家高新区应秉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高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协调”方面,国家高新区应坚持协调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统筹推进各层面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平衡发展。

 在自身协调发展方面,各高新区必须坚持先进的规划理念, 谋划和推进近期、中期、远期工作衔接;在推进地区协调发展方面,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以点带面,站在全地区范围内谋划定位,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在“绿色”方面,国家高新区应发扬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政策,坚持绿色发展,在加快高新区建设的同时,要保护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开放”方面,国家高新区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其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

 因此高新区的发展更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充分认识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在“共享”方面,国家高新区应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共同富裕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最终是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共享。

 因此,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更要谋划战略全局,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3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根据国家高新区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提出其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国家高新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区域内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原则指标是指用来说明事物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的要素的集合,一般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构成。

 通常情况下,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是用来从事物的质和量两方面表达此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因此,科学的设计出体现事物具体特征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第一步。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涵准确;同时各指标之间既要相互协调统一,又要相互独立。2 )目的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根据研究目的,筛选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指标。3 )可行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规范的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遵循现有的统计调查制度, 指标既有代表性又能便于获取数据,指标的取得简便和具有可操作性。4 )可比性原则:国家高新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区正在前所未有的重视推动高新区的发展。

 设置与其他地区在评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近指标,便于进行对比,提升发展水平。5 )扩展性原则: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一方面满足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又要适当兼顾未来技术与经济、社会要求,可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完善。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筛选首先, 根据以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结合研究目的和相关理论,分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其次,借鉴科技部火炬中心采用的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以多年从事统计工作对指标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设计出一套涵盖范围广、内容详尽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深度访问等方式,逐步完成指标体系的修改和归集, 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调研,确定数据的易获取性和可操作性等, 使指标落地。将修改后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试评价,根据试评价结果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并最终形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3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绿色成效、开放活力、共享共建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共包括 25 个二级指标。

 其中 5 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 25% 、 15% 、 20% 、 20%和 20% ;二级指标为均权,见表 1 。施 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59万方数据

 甘 肃 科 技 第 35 卷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财力及创新服务平台投入、创新产出等,选取了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企业 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等 7 个具体二级指标。2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指标主要反映高新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活跃度和可持续发展情况等,尤其是高素质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因此选取了从业人员增长率、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企业数量增长率、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 4 个具体二级指标。3 )绿色成效。

 绿色成效主要反映了高新区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对环境的尊重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情况,选取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综合能耗降低率、单位 GDP 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GDP 建设用地规模 4 个具体二级指标。4 )开放活力。

 开放活力主要考虑了高新区外向型发展定位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反映高新区对外贸易、交流合作等,选取了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占高新区企业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占所在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进出口额等 5 个具体二级指标。5 )共享共建。

 共享共建主要强调高新区发展最终对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出口等方面,因此选取了人均GDP 、高新区 GDP 占所在城市 GDP 的比重、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所在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新区出口额占所在城市出口额的比重 5 个具体二级指标。表 1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一级指标 代码 二级指标 单位创新能力 X 1 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 人 / 万人X 2 企业 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 3 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X 4 万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 个 / 万人X 5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 / 万人X 6 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万元 / 人X 7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数量 个协调发展 X 8 从业人员增长率 %X 9 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X 10 企业数量增长率 %X 11 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 %绿色成效 X 1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 人X 13 综合能耗降低率 %X 14 单位 GDP 固定资产投资 /X 15 单位 GDP 建设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 亿元开放活力 X 16 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占高新区企业的比重 %X 17 实际利用外资额占所在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 %X 18 进出口额 亿元X 19 企业当年引进技术经费支出 亿元X 20 万人拥有境外知识产权数 件 / 万人共享共建 X 21 人均 GDP 万元 / 人X 22 高新区 GDP 占所在城市 GDP 的比重 %X 23 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所在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X 24 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X 25 高新区出口额占所在城市出口额的比重 %60万方数据

 第 22 期!!!!!!!!!!!!!!!!!!!!!!!!!!!!!!!!!!!!!!!!!!!!!(上接第 50页)未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展其个人的急救精神,或过于紧张而手忙脚乱,但是至少能够尝试参与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成功脱离险景,那怕只是替患者打一通电话报警。

 何况正确学习急救知识,自然会将这种助人精神和文化形态存在于大学生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在脑海当中。

 让他们不会变得那么自私自利,要懂得对社会无私贡献的精神与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士,这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张欣欣 , 贺连香 , 彭华 , 等 . 对中学生实施参与式急救培训的效果分析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33(11):49-52.[2] 张睿 , 肖琴 , 曹若湘 .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校医应急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43(19):3523-3525.[3] 成美娟 , 谭红专 , 朱丽辉 , 等 .2013 年长沙市高一新生急救知识现状分析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6,23(8):907-910.[4] 颜刚威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35(01):1-3.3.4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情况。

 综合指数法是将多种不能同度量的指标数值,分别改变为能同度量的数值,然后进行对比,表明研究对象综合变动的方法。其中, X i 为基础指标数值; min(X i ) 为这一指标在参与评价的国家高新区中的最小值; max(X i ) 为这一指标在国家高新区中的最大值。然后,对无量纲化的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出一级指标的指数值。

 上述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赋均权,一级指标的指数为 Y i 的算数平均数。其中, Y i 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w i为各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各国家高新区评价综合指数。

 M 为综合指数, β j 为一级指标权重。4 结语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建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对高新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正确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国家高新区作为改革试验发展的前沿,不仅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更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参考文献:[1]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 2017-10-28 ( 01 )

 .[2] 张志宏 . 薪火相传 国家高新区奋进在新时代 [EB/OL].(2018-11-27)[2019-3-22]. http://www.chinatorch.gov.cn/gxq30/index.shtml.[3]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4] 王胜光,朱常海 . 中国国家高...

篇四: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8 年第 11 期为深入了解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界首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情况,近日安徽省统计局赴界首市开展调研,与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和十余家骨干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分析研究经济运行情况,找准突出问题,探讨破解之策。界首高新区抓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对全省开发区具有启示作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省开发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仍需狠下功夫。一、界首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界首高新区 2016 年 7 月经省政府批准由安徽界首经济开发区更名设立,规划面积 32.8 平方千米,已建成 13.9平方千米。近年来,界首高新区以打造“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立足循环经济发展特色,加快引入创新资源和要素,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连续两年在省政府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全省前 10、皖北第 1 位,其中 2017 年位居全省第 6 位,比上年提升 2 位。2017 年,界首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 591.6 亿元,税收 21.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20.4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4%、45.5%和 39.1%。“两新”产业发展尤为迅猛,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94.8 亿元、增长 84.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218.4 亿元、增长 36.5%。2018 年上半年,界首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20.9%,税收增长 2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21.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1.9%。二、界首高新区推动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举措界首高新区地处皖北,在无区位、交通、资源、人才优势等“四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历史的积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速度、重质量、可持续的转型升级之路。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先后举办了“院士专家界首行” “绿色工业过程”国际高端论坛等活动;提出“科技创新的奖励资金不受预算约束,上不封顶”和“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奖励资金不与企业的贡献挂钩”。2017 年已兑现科技奖励资金 20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4%。二是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实行借力发展,探索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才并举机制,设立科技人才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建成博士后工作站 5 个、院士工作站 6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3个;实施企业家培训和技能人才工程,组织200 位科技企业家到北大、浙大等高校进行培训,培训高技能人才 1200余人。三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突出“三个面向”,即面向技术难题、面向高校成果、面向市场,每年分季度开展技术难题收集汇总与分类,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高端成果的引进,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自主创新或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天能集团等 100 余家企业,与清华、北大等 60 余所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签订产学研协议 350 余项,集聚形成一批优质科研成果,因 文 / 王三龙(安徽省统计局)要要 要 界首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调研报告圆园18 年第 11 期决策咨询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安徽科技14。

 。. .。

 。

 圆园18 年第 11 期建成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0 家。2.坚持质量品牌兴区坚持品牌是资源、更是竞争力的理念,始终把品牌建设抓实抓牢,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一是围绕园区品牌建设,坚持以创促建。坚持“四区同创”,即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三重一创”基地,通过创建国家和省级平台,增强界首高新区品牌效应。目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上报国家部委待批。二是围绕产业品牌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以建设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基础,大力促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与高端化发展,形成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已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打响循环经济全国品牌,打造中国的卡伦堡。三是围绕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名企名品。支持企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共制定国家标准 4个、行业标准 6 个。天能公司获批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安徽省唯一);南都华宇公司获评省铅酸蓄电池数字化车间,天能集团、华铂科技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云龙粮机的“云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佛子岭面业“佛子岭多肽挂面”荣获“安徽工业精品”称号。3.坚持特色产业引领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理念,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行业,扩大产业优势,已初步形成一园一特色产业。在田营园区动力电池产业领域,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再生铅循环利用产业园,拥有华鑫铅业、华铂科技、金鸿科技、天能电池等骨干企业。2017 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已达 247.9 亿元,形成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在光武园区高分子材料产业领域,已建成华东重要的再生化纤生产基地和新型材料加工基地,拥有康命源新材料、东锦资源科技、冠泓塑业、至远环保等骨干企业。2017 年高分子材料产业产值已达 185.6 亿元,其中东锦资源科技已初步实现“三个废旧塑料瓶进来,一件体恤衫衣出去”。在西城园区铝基新材料产业领域,聚集了华翼金属、一鸣新材料、金兰金盈、枫慧金属等再生铝加工企业。2017 年铝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 61.8 亿元,初步形成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其中,一鸣新材料与清华大学创业团队成功研制新型泡沫铝,可广泛应用在国防武器、桥梁防护等领域,经济效益显著。在东城园区营养健康产业领域,拥有华信生物药业、强旺集团、佛子岭面业、乐氏食品、金裕皖酒业等骨干企业。2017 年营养健康产业产值已达39.2 亿元。其中,华信生物医药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生产的富硒康、雪源康口服液畅销 20 余年。4.坚持创优营商环境始终践行“抓经济工作的重心就是企业服务,企业服务的重点在政策服务”的核心理念,坚持服务企业“四问”工作法,建立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有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一是一以贯之推进服务。早在 2014 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四最四零”,即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差错、反馈零投诉。2015—2017 年,相继开展企业服务年、企业服务促进年、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持续把企业服务推向深入。二是重点突出政策服务。把政策服务作为企业服务的重点,积极研究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超前精准对接上级政策,主动帮助企业争取项目、开拓市场,打造政策服务的品牌。2018 年上半年,已累计为 14 家企业争取上级政策奖励项目,涉及资金 410 万元;引导企业申报省制造强省项目 46 个,涉及奖励资金 4000多万元。三是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银企、银政合作,积极探索专利权、商标权质押,担保代偿金及再担保等制度,通过“助保贷” “统借统还”和过桥周转等创新性金融支持方式,为企业担保贷款。2018 年上半年,已办理担保业务 160 笔、担保贷款 9.85 亿元,办理专利质押担保贷款业务 3 笔、担保金额 1400 万元,为 24 家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使用资金 2.04 亿元。5.坚持创新管理体制界首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一区四园三平台”和“一办五局一中心”的体制格局,建立了统分结合、责权明晰的园区管理体制。一区四园三平台即:界首高新区下辖四个产业园和工投公司、担保公司、高新投资公司三家融资平台。高新区管委会行使经济社会事务权限,负责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兑现各类优惠政策、协调做好各类金融服务,加强对四园各项工作的调度。四个产业园负责做好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谋划和实施、秩序管理等事务。工投公司承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投融资,运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担保公司承担融资服务;高新投资公司负责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及引导、技术创新平台运营管理。“一办五局一中心”即:界首高新区内设党政办公室、经贸发展局、建设发展局、招商局、财政局、科技人才局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其中科技人才局主要负责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育引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负责帮助企业联系院士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设立各类科研平台,及时跟踪高新区主导产业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指导产业发展方向。截至目前,高新区“统分结合”运用灵活,产业园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安徽科技决策咨询15。

 。. .。

 。

 圆园18 年第 11 期进,高新区“统”的作用初步显现。三、界首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界首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发展形势喜人,但相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值得关注。1.要素供给瓶颈凸显一是土地资源紧张。园区用地指标欠缺,一些优质项目如出口加工基地、华信生物药业因土地指标制约而落地难、推进慢。二是资金严重短缺。据初步统计,工业企业仅流动资金缺口就突破 10 亿元,使得不少企业不得不从民间进行融资,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债务风险。三是环境容量有限。目前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优质项目亟待上马,但由于环境容量指标的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四是用工难问题显现。长期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一去不返,招工难、用工贵在皖北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区域也已经有所显现。2.结构不优仍较突出一是产业链条不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一业独大,上半年实现产值 281.3 亿元,占区内工业产值 70%以上。目前,除再生铅产业链不断延长外,再生铜铝和再生塑料产业链条较短,再生铝年产 30 万吨、深加工不足三分之一,再生塑料年产180 万吨、深加工不足五分之一。同时该行业受国家财税政策和环保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国家的增值税退税比例一旦下调或取消以及环保约束趋紧,将直接降低企业盈利水平和生产量。二是三产比重偏低。与工业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的规模仍然偏小,2017 年服务业经营(销售)收入仅占全区经营(销售)收入的 5.2%,低于全省开发区平均水平 13.6 个百分点。3.开放水平亟待提升一是外贸出口占比较低。2017 年,区内 211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出口交货值的企业有 11 家,仅占 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9 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 8.2 亿元,仅占全部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 1.5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1 个百分点;出口额 7742 万美元,下降 19.3%,与全省开发区增长 14.3%形成鲜明对比。二是招商引资有所下降。2017 年,仅新批外资项目 1 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950 万美元,同比下降 53%(全省开发区为增长12.9%);入区内资项目(亿元以上)6 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 16.1 亿元,分别下降 45.5%和 23.6%(全省开发区为增长 12.9%和 20.9%)。四、推动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加快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对开发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界首高新区聚力创新、引领发展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对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在全省开发区中宣传推广。结合此次调研,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精准有力的要素保障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切块单列全省开发区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引导开发区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对开发区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拓宽开发区债券、基金、资源增信等融资渠道;鼓励开发区与劳务输出地合作建立招聘基地,加大皖籍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宣传力度,多措并举缓解企业用工难;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开发区在土地、资金、环保容量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建议适当降低“三重一创”项目投资申报门槛,对皖北开发区内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项目予以认定,让更多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加大对开发区建设孵化器、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的奖补力度,支持开发区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贴息资金以及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鼓励开发区对高端人才、境外股权投资、返程投资、人员落户及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加快开放是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开发区在全面落实省里出台的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对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的奖补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大企业。支持开发区申请设立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设施,鼓励省内开发区与德国以及沪苏浙粤等地开发区合作共建,并从土地指标、资金支持等方面“一事一议”研究具体扶持政策。4.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深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行政区的职能关系,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赋予开发区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推行全员聘用和绩效管理,建立激励性较强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支持开发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成果,大力推进“互联网 + 审批” “多评合一”和“多规合一”等创新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责任编辑院张敏决策咨询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安徽科技16。

 。. .。

 。

篇五: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 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黔党发〔2021〕10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文件精神,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着力构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省“创新引领、产业聚集、改革试验、开放合作”先行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高新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做大,首位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综合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 4 家。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3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达到 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 700 家。项目投资强度及单位面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领先全省开发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的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别达到 500 万元/亩、300 万元/亩。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首位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贵阳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 40 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他国家高新区排位逐年上升。建成一批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色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全省创新引领示范区。

 ——经济贡献能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800 亿元;推动建成千亿级高新区 1 个,五百亿级高新区 2 个,百亿级高新区 6 个。

 ——发展环境显著提升。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基本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引领全省开发区创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支撑平台。

 三、强化高新区功能定位,推进优化整体发展布局 (一)聚焦主责主业。高新区要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主业,以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运营管理、营造环境为主责,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在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现代产业细分领域,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聚焦协调发展。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产业发展快的高新区扩大区域范围和面积,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产业园区,发展“一区多园”模式。支持贵阳国家高新区托管互补性强的产业园区,在“强省会”五年行动

 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联动发展;推动安顺国家高新区与邻近开发区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未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省级高新区依据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及产业基础与相邻开发区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新区辐射带动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聚焦产城融合和绿色发展。推动有条件的高新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大力推广绿色适用技术。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发展宜居、宜创、宜业、宜商的产城融合创新共同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生态环境厅)

 四、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四)优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建立市场需求导向的重大科技项目遴选机制,推动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支持高新区技术创新、标准化、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到 2025 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8%,企业授权发明专利 500 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60 亿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五)加强企业主体培育建设。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合同登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聚焦产业关键节点,大力培育聚集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培育一批上市企业、高成长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后备)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对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5%且营业收入超过 3 亿元的科技型企业,按科创板方向抓好上市培育。到 2025 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 300 家,收入超亿元企业突破 300 家,十亿级企业突破 30 家,力争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突破。(责任单位:各高新区管委会、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

 (六)加快科技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新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资本创办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及孵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到 2025 年,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15 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10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30 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5 家,其他类型研发机构实现同步增长。(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七)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整合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推进省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高新区龙头骨干企业联合研发机构、社会资本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推动高新区与各市(州)所在地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科技园在高新区设立分园。加强与东部地区高新区、成渝地区高新区的合作与交流,探索项目、企业异地孵

 化合作机制。到 2025 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10 家,技术转移机构、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 20 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八)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省技术转移中心,构建“1+N”技术转移体系,加速创新资源导入、集聚、匹配、交易、转化,推动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省级专利信息平台向高新区开放,加强技术供需信息发布与推送,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技术供需对接活动。集聚发展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培养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加强与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合作,拓展科技成果引进通道;实施“科技专员”制度,推行“专员+成果+企业”的成果转化模式。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团队在高新区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重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引进转化落地,符合条件的,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不超过 1000 万元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五、强化首位产业集聚,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壮大 (九)做大做强首位产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园施策,对现有首位产业、潜力产业及龙头企业“摸家底”,开展企业体检、产业诊断,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高新区要制定首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政策,强化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新区产业品牌。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力争在行业领域内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及品牌。(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投资促进局、省大数据局)

 (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经济贡献能力,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推动贵阳国家高新区建设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安顺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遵义高新区重点发展基础材料、健康医药产业集群;黔南高新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产业集群;黔西南高新区全力打造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毕节、六盘水高新区着力建设新能源及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煤机产业集群和基地;碧江、铜仁高新区围绕新型功能材料、大健康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方向聚集发展;黔东南高新区重点发展大健康生物医药及文化创意产业。到 2025 年,培育 1-2 个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六、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十一)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管委会+运营公司”运行机制,优化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鼓励高新区逐步把建设、招商、运营、服务等事务通过市场化方式委托给专业公司或专业团队管理。探索管委会与运营公司领导岗位互相兼任,管委会副职聘用制、年薪制,急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市(州)政府要按照管理层级理顺管理体制,明确高新区管辖、托管范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十二)强化资源要素配置。优先将高新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发挥各类政府产业基金导向作用,鼓励引进天使基

 金、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高新区企业的投入。鼓励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机构在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支持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高新区内高成长企业利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高新区要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厂房等各类资源,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新产业、新业态及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用地、用房。(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贵州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

 (十三)优化营商环境。高新区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贵人服务”水平,推进“一窗进出、并联审批、马上办、限时办”等服务机制以及“权责清单”“负面清单”“问责清单”制管理。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专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服务“一站式”申请办理。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政策先行先试。(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中心、省科技厅)

 七、强化项目化实施,推进产业科技招商机制完善 (十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产业工程统筹布局,发现、筛选、储备、转化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技术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机制,形成“关键技术—高新技术成果(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到 2025 年,国家级高新区新增 50 亿级项目 5 个,省级高新区新增 20 亿级项目 5 个,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 20 项。(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十五)深化东西部协作,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及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互动,强化产业合作、资源互补、成果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动对接招引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开展“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转化”等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高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合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

 (十六)完善招商机制。围绕首位产业、潜力产业及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由高新区党工委与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各产业链链长,负责研究产业链各节点、各环节痛点及需求,统筹调度有效配置要素资源。高新区要将招商引资作为核心工作常态化开展,梳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开展招商引资项目风险评估、过程评估,服务产业科学精准招商,实现重大科技成果、科技研发机构引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聚焦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完善“两图两库两池”,加强项目精包装推介,建立“项目化、...

篇六: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建议——政协大会发言材料

 近年来,*高新区围绕“一个要务,三个生态”,着力改善环境,全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担负了引领市域经济发展重任,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 年,园区大会战益阳市排名第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与融资平台公司没有脱钩,政企不分。园区社会事务移交不彻底,分散了园区抓项目建设的精力。园区规划不合理,高新区与船舶园经济体量都不大,分开发展,难以形成拳头。

 。

 二是审批流程复杂。高新区内设机构及各职能部门派驻园区的分局没有行政审批权限,项目办理各项手续耗费时间较长,难以实现园区事务在园区内办结的目标。

 。

 三是要素保障不全。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返还和银行贷款。土地出让金收益难以弥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支出,银行贷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时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部分项目布局在园区之外,工业集中率不高。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存在部分闲置用地,部分企业投资疲软,开工少,空地多,需要进行清理。

 四是用人机制不活。高新区没有用人自主权,难以根据工作需要

 选调人才,不能制定工作人员薪酬标准,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为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尽快实现我市县域经济领跑益阳目标,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理顺园区管理体制 彻底剥离园区社会事务。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园区管理机构与投融资运营公司相分离,实行园区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为基础的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将园区的社会事务性工作全部移交给园区所在的街道和社区,确保园区集中精力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园区融资平台公司与高新区彻底脱钩,尽快成立新的产业投资公司,负责园区资产归集、投资、经营和管理。赋予高新区自主用人权,根据干部任免程序,授予高新区中层干部任免权。园区根据工作需要自主招录适应园区发展需要的人才。园区管委会以下人员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绩效制和年薪制,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方式遴选领导班子成员。支持园区管理人员到沿海发达园区挂职学习交流。支持建立园区发展容错纠错机制,以最大限度,调动园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 实施园区优化整合 建议将市船舶产业园并入市高新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高新区加挂船舶产业园的牌子。建议将经济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的规模企业列入园区管理,如赤蜂农化,2021 年纳税 1400 万元,2021 年纳

 税 2500 万元,优势企业归并园区有利于做大园区总量。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新上项目优先安排在园区,鼓励园区外的工业项目通过土地置换或者“退二进三”的方式搬迁入园。

 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园区税收分成政策,逐步增加园区所缴税收市级留存部分的分成比列,努力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设立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园区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为园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 规范园区土地管理,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 鼓励支持企业节约用地,尝试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对进入破产程序的僵尸企业的土地,及相关资产,要通过债权人会议,依法加快资产处置终结程序。

 5. 建立科学严格的园区目标管理机制 解放思想,学习发达地区政府管理园区的先进经验,建立突出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园区目标考核机制。园区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的经济待遇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税收、发展增量等经济指标考核结果挂钩。园区对所辖各部门同样实行绩效

 考核的目标管理机制,使目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管人、管事的作用。

 6. 进一步 强化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领导责任制 每一个重大项目和每一个骨干企业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定期调度,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篇七: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府新论 2001 年第 4 期新世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对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前景的思考杨继瑞1!朱仁友2[摘要] 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多种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情况 和需要选择相应的 发展模式。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十大功能: (1) 高新技术孵化基地; (2) 可持续发展极; (3) 大都市的卫星式中心; ( 4) 汇聚英才的 战略高地;(5) 招 商引 资和对外开 放的 窗口 ;( 6) 出 口 创 汇园区;( 7) 现代社会服务体系 的创新区; ( 8) 产、 学、 研互 动的结 点;(9) 城乡 一体化 示范区;( 10) 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关键词] 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技园区; 功能[中图分类号] F299 2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4 0633 ( 2001) 04

 0007

 05[作者]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 2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研究生,成都!610064高新技术开发区可选择的发展模式有三种, 即优势主导模式、 优势导入模式和优势综合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

 根据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特征、 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开发区已有的发展基础,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应选择优势综合发展模式, 即综合利用区内区外的多种优势谋求发展的模式。

 该发展模式的特点是, 多种优势互补, 综合协调发展。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自创立以来, 逐渐在科学、 技术、 人才、 资本等方面形成相对集中的综合优势, 通过实行体制创新和适当的优惠政策, 促进了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较高经济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 九五# 期间,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完成了第一次创业, 成绩显著, GDP 年均增长 45% , 2000 年预计达到 100亿元。

 1999 年科技成果孵化成功率 85%,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 275 家。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从而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奠定了 较好的基础。二十一是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 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大发展的世纪。在新世纪,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应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 肩负起推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 大发展的使命, 其总体定位应体现 ∀ 三高# 特征。

  高起点。

 作为肩负重要使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其起点一定要高。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不仅要成为名副其实的 ∀ 高新技术开发区# , 而且要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都市卫星式中心, 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极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

  高运作。

 作为具有高起点的开发区, 必须进行高效的运作管理, 实行体制创7

 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建立起先进的综合运行体制,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

  高效益。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仍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其潜在效益还远未得到充分实现。

 在新世纪中, 必须在改善软硬件环境和进行高效运作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高新区的产品结构、 产业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市场结构等, 以提高高新区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现高速度和高效益的统一。新世纪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应集成各种优势, 按照上述 ∀ 三高# 要求, 充分发挥以下十大功能:1、 高新技术孵化基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园区,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灵魂。

 科技园区应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密切合作, 发挥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器# 的功能。

 以构建西部 ∀ 硅谷# 为目 标之一的成都高新区, 必须积极探索, 勇于开拓, 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 以产权为纽带, 形成开放式的 ∀ R& D# , 从而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 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使高新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技术孵化基地。

 同时, 高新区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推进器。

 风险投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区要敢于向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企业、 科研机构以及有很强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进行风险投资。

 高新区具备发展风险投资的较好条件, 应按照 ∀ 民办官助# 的原则发展风险投资, 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咨询与管理公司, 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 推荐风险投资项目 , 并受投资者委托对项目 进行管理。高新区应重点在软件产业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 信息化工程、 生物技术、 现代中药工程以及环保技术等方面搞好科技孵化工作。

 ∀ 十五# 期间, 成都高新区要孵化出若干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竞争力, 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 以及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2、 可持续发展极。

 可持续发展包含经济、 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基本内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提高和物质财富增加;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控制人口 和实现人的发展以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护生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努力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 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现贡献。90 年代以来, 我国已经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了 当地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当一部分高新区的产值和利税已占到当地相应指标的 10% 左右。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短周期的有限增长, 而要更多的考虑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不仅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且要成为可持续发展极。

 高新区要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注重人的发展, 使人才资源能实现持续的利用和发展。

 成都高新区应率先在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成西部 ∀ 硅谷# , 并有力地推动全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品质的提升。

 作为可持续发展极,∀ 十五# 期间, 成都高新区在全省、 全8

 市经济中的地位将显著提高, 关联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到 2005 年, 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00 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250 亿元。3、 大都市的卫星式中心。

 城市布局由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转变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城市通常只有一个中心区, 以中心区为极核, 向周围展开和扩散。

 一般说来, 对于 50 万人口 以下的城市而言, 这种布局有其合理性, 但对于 100 万人口 以上的大城市而言, 就会由于人流、 物流、 车流的过于密集而制约城市功能的拓展, 而且会降低中心区的环境质量。

 因此, 现代大城市布局出现了由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格局的转变趋势。

 实践表明, 高新技术产业开以区往往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中心之一。包括新区在内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面积 90 平方公里, 有条件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成长为成都市的大型的卫星式中心。

 这个卫星式中心将在更高的起点上作好城市功能定位, 率先实现城市功能由产业型向人本型转变。二、 三产业是城市的内容与本质。

 作为大都市卫星式中心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实现自身 高速成长的同时, 必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功能, 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

 电子信息、 生物与新型药物等主导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正在向高新区集聚。

 下世纪初, 高新区不仅会孵化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依托的充满活力的集高科技产业、 教育产业、 工商业、 农业、 旅游业为一体的卫星式中心, 而且将有力地推进成都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4、 汇聚英才的战略高地。

 人力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的 ∀ 第一资本#。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力资本, 资金等要素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吸引具有高人力资本的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高新区工作和创业, 为这些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

 高新区集中了 高成长性、 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为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了 施展才华的舞台。

 高新区不仅能吸引国内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也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并能够吸引国外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园区来安家落户。

 在坚持自主分配, 国家征税的基础上, 推行股份期权分配形式, 让科技与管理英才先富起来, 培育一批勤奋敬业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把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部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要使成都高新区成为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汇集地, 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 用优厚的回报留住人才, 用优异的事业聚集人才。

 高新区既要成为各类人才的汇集地, 也应成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

 力争在 ∀ 十五# 期间, 吸引和培养国内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000 人, 高级管理人才3000 人, 并吸引留学人员 2000 人, 引进境外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000 人。5、 招商引 资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资本总是向经济增长潜力大和具有较高利润水平的地区流动。

 成都平原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发展水平最高也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已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对区内外资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 九五# 期间, 高新区在对外商引资方面已经发挥了 一定的作用, 2000 年实际利用外资 4000 万美元, 世界 500 强企业在区内投资新办企业 11 家。

 ∀ 十五# 期间, 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 大开放战略, 高新区招商引资9

 工作要上一个新台阶。

 西部大开发为高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高新区要利用其良好的软硬环境和较强的技术配套能力, 吸引国际上一批跨国公司来投资, 使其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

 ∀十五# 期间, 成都高新区要瞄准世界 500 强,走出去, 请进来, 力争每年引进 3

 5 个国际知名企业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大项目 ,引进 5

 10 个国内知名企业和上亿元的大项目, 实际利用外资要实现大幅增长。6、 出口创汇园区。

 纵观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几乎每一个科技园区都不同程度的发展外向型经济, 许多科技园区明确提出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而且将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作为实施出口 导向型战略的重点。

 成都高新区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不仅要将国外的各种高新技术引进来, 更重要地是要将高新技术产品输出国外, 通过大量的外汇积累实现技术、 设备引进的良性循环, 促进区内区外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升级, 并且通过积累外汇为实施 ∀ 走出去# 的战略创造条件。

 因此, 出口 创汇是高新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成都高新区要以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出口 为重点, 引进电子通讯、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等加工出口型企业, 大力发展以个人电脑、 数字通讯多媒体系统、先进线路板材、 新型电子元器件、 卫星通讯设备、 新型建材、 新型轻工产品、 精细化工产品等为重点的出口 创汇产业。

 ∀ 十五# 期间, 要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创汇达到 25 亿美元。7、 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创新区。

 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福利的助推器。

 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化和网络化。

 高新区作为一个集一、 二、 三产业为一体, 城乡 经济、 社会、 生态融合的大都市的卫星式中心, 需要一个高效的现代服务支持体系。

 ∀ 十五# 期间, 成都高新区一方面必须建立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 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 人才引进、 技术开发、 培训、 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咨询及创业服务, 另一方面, 高新区作为新型的人本型社会经济中心,必须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生活网络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居民的福利。成都高新区要成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创新区,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一是努力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形成一个创业服务平台, 为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等提供集中高效服务; 二是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 形成孵化平台; 三是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形成生产要素交易平台, 建立健全包括资本市场、 技术市场、 人才市场、 信息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 四是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 形成中介服务平台; 五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形成社会保障平台,减少企业负担, 促进高新区所需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 六是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提高居民福利。8、 产、 学、 研互补互动的结点。

 产、 学、 研有机结合可以节省企业的 R& D 支出。产、 学、 研互补互动应该成为高新区 R& D 的主要模式。

 成都市集中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各种科研院所, 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高新区要充分利用这种当地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发挥各种研发主体之间 R& D 的组合效应,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纵观国外科技园区, 几乎无一例外地与大学和科研院所有着密切联系与合作, 其中许多就产生于大学和科研院所。

 产、 学、 研结合可以形成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降低转化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这一转化机制一般包括中介机构、10

 孵化器、 联动机制、 分配机制等。

 健全和高效的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

篇八: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xx 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 年以来,xx 市委、市政府把创新创业作为 xx 经济前行的“新引擎”,把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并明确提出产业发展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之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xx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 ( 一) )。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总体趋势良好。xx 年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共有 x 家,比去年增加 x 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x 亿元,同比增长 x%, 实现增加值 x 亿元,同比增长x%,占GDP比重为x%。

 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x个,同比增长x%,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增加值的比重为 x% 。

 (二)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支撑高新行业 。xx 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 x 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 x%,上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 x 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额的比重 x%。其中 xx市 xx 银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值 x 亿元,xx 省 xx 银星有色冶炼有限公司 x 亿元,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x 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做出了贡献。

  (三)内资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xx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 x 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为 x%,累计实现产值 x 亿元,同比增长 x%,增加值 x 亿元,同比增长 x%,分别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x%、增加值的 x%,内资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 ( 四)三大主要领域优势突出 。从行业分组看,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三大行业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较完善的配套体系,创造了七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领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等都显著高与其他领域。xx 年,三大行业的产值分别达 x 亿元、x 亿元和 x 亿元。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分别达 x 亿元、x 亿元和 x 亿元。

 ( ( 五)高新技术主营业收入小幅增长 。xx 年全市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 x 亿元,同比增长 x%,比上年增加 x 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 x 亿元,同比增长 x %,比上年增加 x 亿元,比主营业务收入还多 x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主要靠高新技术产品。

  二、xx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分园区看,大部分园区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增长。xx 年,全市 x 个园区有 x县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速度为上升趋势,只有苏仙工业集中区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速度增幅较大居前三位的是、 安仁工业集中区(增长 x%)、宜章经济开发区(增长 x%)、汝城经济开发区(增长 x%),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x 个园区。增速最高的县园区和降幅最大的县园区相差 x 个百分点。

 (二)高新企业少,盈利水平低 。xx 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在追赶型发展阶段,xx 高新技术企业只有 x 家,位列全省排名第八位。与排名第一的 xx市相差比较多,xx 市高新技术企业个数是我市的 x 倍。虽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 x 亿元,全省排名第五;增加值x 亿元,全省排名第八 ,但是与全省其他实力较强的地市相比,差距比较大。xx 年,xx 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x 亿元,增加值达 x 亿元,分别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 x 倍、增加值的 x 倍。xx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税金总额 x 亿

 元,同比下降 x%,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税金总额 x 亿元,同比下降 x%。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润 x 亿元,同比下降 x%,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利润 x 亿元,同比增长 x%。没有充分体现出高新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整体处于低端的加工组装层次,附加值较低,配套能力也较弱,盈利水平低。

  。

 (三)高新技术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一是结构不合理。xx 高新技术产业大多集中在有色金属传统产业,该产业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总产值的 x%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前 x的企业中,有 x 家属于有色金属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风险高、安全隐患大,抵御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因素风险的能力低。二是产品层次不高。xx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大部分还是处于卖原料、卖半成品阶段。如稀贵金属产业长期以原矿采选、产品粗加工和废料综合处理回收居多,铋、钨只做到氧化物半成品,银最多做到电子银浆银粉;LED 产业虽然在芯片和外延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但是一直没有带动和辐射产业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石墨产业发展缓慢,至今还处于提纯阶段,没有开发加工产品;近年我市萤石产业虽然引入了中化蓝天、中国五矿等国有大型企业,但也只

 是发展到氢氟酸、氟化钙等无机氟初级产品阶段,产业链一直没有向有机氟等深加工领域延伸。

  三、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龙头 企业,加强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规模企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和省级高新区的创建。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增强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高规格科学规划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科学布局,实现各园区自主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分工合理,协作顺畅的园区体系。建设专业化共性技术平台、高新企业孵化器,满足入园企业专业化共性服务平台需求。

  (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

 (三)建立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切实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合理调整投资结构,改进投资方式,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发挥其引导作用;采取积极措施,招商引资,吸引银行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引进境外投资,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并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资金、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创业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

  (四)增加高企数量,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xx 要依照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以奖代补形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改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的现状。要鼓励企业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在自主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企业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从“学习者”转变为 “创新者”。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府要牵线搭桥,

 协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关系,走市场化的产、学、研结合道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荐访问:高新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高新区 思路 建议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