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6篇

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6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8

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6篇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决议》学习辅导百问(38)——如何理解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本期内容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6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6篇

篇一: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议》学习辅导百问(38)——如何理解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本期内容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中的第三十八问:如何理解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决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了积极而稳妥的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思考。早在 1979 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到 20 世纪末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将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到 20 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

 标。1987 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设想,并在党的十三大上得到确认。党的十三大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党对“三步走”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 3 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这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既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也不能消极悲观、无所作为,只能在长期艰苦创业的基础上制定使经济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切合实际,把达到小康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我国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性标志,既体现了党和人民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

 第二,这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发展战

 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科学擘画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指向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让人民群众能吃得饱饭;第二步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摆脱贫困;第三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用“温饱”、“小康”、“富裕”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使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看得见、摸得着。“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动员和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第三,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个意义上,多次把“三步走”发展战略表述为政治目标。他指出,到 21 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依次实现历程,已经证明了这种优越性。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21 世纪中叶我国不仅能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还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最有力的证明。

篇二: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dquo;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到生动现实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正视历史和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即:“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这六条方针,进一步充实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1997年7月1日零时,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文化中心,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交接仪式。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继香港回归后,祖国统一大业进程铸就的又一个历史丰碑。港珠澳大桥。

 /陈晔华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历史抉择。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大会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党的十五大会场。辉煌转折39

 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新阐述。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论述,体现了党在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理论认识的深化。绘制发展蓝图: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1995年5月,党中央准确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 —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党的十五大和1998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差异较大,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纪之交,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要求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自己,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李响辉煌转折40

篇三: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日,党的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大会中心任务是,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三大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指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作出系统阐释,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前进党的十三大——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了一大步。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发展战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自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1997 年金秋,党的十五大在京召开。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大会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党的十五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大会认为,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SJDDJYB 党史课堂 | 百年辉煌扫码阅读原文

 41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4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阐述。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体现了党在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进一步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朝着 21 世纪阔步前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展望: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 年 11 月 8 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从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响彻大江南北,祖国各地涌动着改革和建设的澎湃热党的十六大——吹响新世纪的前进号角潮。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全面系统阐述,并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扫码阅读原文扫码阅读原文

篇四: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人:撒哈拉秀才 2021.08.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目录

 第 一 部 分

 123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 2 0 1 2 年 1 1 月 1 7 日 在 十 八 届 中 央 政 治 局 第 一 次 集 体 学 习 时 的 讲 话

 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代以后改革开放以来

 — — 2 0 1 3 年 1 月 5 日 在 新 进 中 央 委 员 会 的 委 员 、 候 补 委 员 学 习 贯 彻 党 的 十 八 大 精 神 研 讨 班 上 的 讲 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 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 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相关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40改革开放40 多年的伟大实践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 70 多年的持续探索90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多年的实践17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 多年的历史进程5000中华文明5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第 二 部 分

 “好”就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好”就好在科学的理论体系“好”就好在鲜明的制度优势“好”就好在厚重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好”就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

 • 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好”就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

 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好”就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好”就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好”就好在科学的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此指导下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好”就好在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 “好”就好在科学的理论体系

 •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好”就好在科学的理论体系

  “好”就好在鲜明的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好”就好在鲜明的制度优势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好”就好在鲜明的制度优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在 迎 来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1 0 0 周 年 的 重 要 时 刻√ 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好”就好在鲜明的制度优势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好”就好在厚重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好”就好在厚重的文化自信

 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需要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当前 “好”就好在厚重的文化自信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 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而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起• 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这就是我们厚重文化自信之所在。 “好”就好在厚重的文化自信

 第 三 部 分

 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 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 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

篇五: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四人帮”后,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这个时期,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发展大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接续发展的征程。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四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拨乱反正的完成改革开放的起步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清查清理“四人帮”帮派体系,开始纠正冤假错案,调整和配备各级领导班子,部署开展揭批“四人帮”的运动,恢复党和国家正常秩序,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安定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纠正这种严重混乱最突出的阻碍,是当时提出和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但是,要想短期内消除“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严重混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混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兴风作浪,但也与党内较长时间存在的“左”的错误有关。• “两个凡是”在理论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上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造成了障碍。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两个凡是”提出后不久,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于1977年4月10日致信党中央,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两个凡是”。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聂荣臻、徐向前等老辈革命家也强调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对“两个凡是”进行抵制。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撒销的一切职务。• 邓小平复出后,以科学教育工作为突破口推动拨乱反正;• 领导批判林彪、“四人帮”鼓吹的“文艺黑线专政论”“教育黑线专政论”和“两个估计”;• 号召 尊重知识 、 尊重人才;• 强调“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中的一部分。• 从此,党扭转了一度存在的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 1977年底,“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的 高考得到恢复。•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1977年底高考恢复 *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发表后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

 在邓小平和许多老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党全社会展开。这场深刻而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3月,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开始出现酝酿对外开放和对各方面体制进行改革的新局面。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吉林视察。• 在7月至9月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上,许多部门负责人提出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 9月下旬,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提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9月下旬,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他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由左至右)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参会的中央委员举手表决通过了会议《公报》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决定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 强调要充分发扬民主,提出要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强调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华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 一个伟大转折点而载入光辉史册。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此后又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全国共纠正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1980年5月17日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

 中央还采取措施调整社会关系,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原为劳动者的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他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的讲话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三条指导原则: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的通过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的通过*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举手表决通过《决议》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邓小平多次强调,对毛泽东的功过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指出,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

 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基本结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1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拨乱反正的完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

篇六: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9 9 7 年 9 月 1 2 日)

  同志们:

  现在, 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 是在世纪之交,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 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旗帜就是方向, 旗帜就是形象。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 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邓小平同志逝世后, 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 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 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 各个方面相互配合,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确定这样的主题, 是时代的要求, 人民的愿望。

  一、 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 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

 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

  从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 国家濒临灭亡边缘, 到二零零零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 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 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

  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 的口号,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 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经过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 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 就。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 三次是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 我们党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在 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 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

 必须清醒地看到: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给我们很大压力, 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

 同时必须充分地看到:

 第一,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 境是可能的。

 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经济继续增长。

 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二, 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 改革 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 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 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第三, 更重要的是, 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 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

  能否抓住机遇, 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 也丧失过某些机遇。

 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 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 迈出新的步伐。

  展 望下世纪, 我们的目 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 努力, 到建党一百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正如邓小平所 说:

 “现在, 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 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 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 快、 效益比较好的阶段, 是必要的, 也是能够办到的。

 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

  二、 过去五年的工作

 一 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 是很不寻常的五年。

 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经受住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 验, 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 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五年; 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深刻变革进程中, 妥善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中, 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五年。

  党 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为贯彻十四大精神, 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 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党的建设、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 五” 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五年来全党工作的突出特点是,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路线, 认真实施十四大的重要决策, 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 保持稳定” 的基本方针,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 面推进。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年来, 经济发展 取得显著成绩。

 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一, 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又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 避免了大起大落。

 经济结构 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得到加强, 粮食等农产品稳定增长。

 水利、 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钢铁、 能源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加快。“八五” 计划胜利完成, “九五” 计划的实施有了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 破。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步推进了财政、 税收、 金融、 外贸、 外汇、 计划、 投资、 价格、 流通、 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 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

 国有企业改革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

 对外 经济、 技术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 国家外汇储备显著增加。

  精神 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 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各民族的大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军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在保卫国家安全、 维护祖国统一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 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 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七点二,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五点七, 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市场商品丰富, 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三千二百万。

  五年来, 我们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 可以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前辈。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欢欣鼓舞的盛事, 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我 们大力加强了党的建设。

 全党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深入。

 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党内生活向制度化、 规范化迈出新的步伐。

  我们清醒地看到, 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 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

 主要是:

 国民经济整体 素质和效益不高,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 党风、 政风、 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 贪污腐化、 奢 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 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 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 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 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人 口增长、 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等。

 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 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回 顾五年的工作, 总的看这是改革和发展都比较好的时期。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 保持了路线、 方针、 政策的连续性和全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 妥 善处理了国内和对外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 全国人民高兴, 也获得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

 五年的实践证明, 党的 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我们党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

 五年来的成就, 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这为今后继续前进打下了更为坚 实的基础,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新鲜经验, 必将极大地鼓舞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新

 的胜利。

  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 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

 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大 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第 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 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 起, 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

 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现 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 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 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作出这个决策, 表 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 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 践证明,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 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 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 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因为:

  第 一,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 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篇讲话, 是在“文化大革...

推荐访问: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推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纪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