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吉林历史文化简介10篇

吉林历史文化简介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3

吉林历史文化简介10篇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第18卷 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 No.42017年7月JOURNALOFBEIHUAUNIVERSITY(S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吉林历史文化简介10篇,供大家参考。

吉林历史文化简介10篇

篇一: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18 卷  第 4 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8  No. 42017 年 7 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Jul. 2017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及保护问题研究———以吉林市的历史建筑为视角申文勇  陈  洁  杨俊峰[摘  要] 吉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历史建筑正面临着不合理的修缮、建筑性破坏以及盲目拆迁的严重威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历史建筑一旦消失,就再也无法恢复,其文化价值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历史建筑保护直接关系到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重蹈历史建筑“先濒危,后拯救”的覆辙。[关键词] 历史建筑;文化价值;文物保护;文化名城[中图分类号] K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17)04-0044-05[收稿日期] 2016-12-01[基金项目] 2015 年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吉林市市区近代建筑现状调查及文化价值研究”(20151020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申文勇,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史、东北史研究(吉林  132013);陈洁,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东北史研究(吉林  132013);杨俊峰,吉林市文广新局文物管理处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东北史研究(吉林  132011)。    1994 年 1 月,国务院批准了第三批 37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名列其中,吉林省只有吉林市和集安市获此殊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1] 吉林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吉林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2 166 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8 处,历史文化名镇 1 个。

 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历史建筑占了相当的比重。历史建筑指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

 近代代表性建筑则属于文物古迹的范畴。

 [2] 本文中的历史建筑具体指 1949 年建国前修建的各类建筑物。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正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记录下了吉林市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历史建筑既是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也是研究建筑发展历史、建筑技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极佳素材,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情况,因此极具文化价值。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情况来看,吉林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 1 465 处,其中吉林市 693 处,位居全省首位。

 在吉林市(市区范围内)11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 5 处属于历史建筑;2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9 处属于历史建筑;3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10 处属于历史建筑;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数量更多。这些历史建筑可以简单地分为公共建筑、民居建筑、工业建筑;也可以具体划分为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名人故居(旧居)、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名人墓、工业建筑及附属物、金融商贸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医疗卫生建筑、军事建· 4 4 ·万方数据

 筑及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吉林市的历史建筑集中分布于船营区以及龙潭区乌拉街镇。昌邑区、丰满区的历史建筑存留数量相对较少,周边县市更少。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各级文保部门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迅速增加,很多历史建筑历经磨难得以保存至今,文物普查也得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大量历史建筑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处境令人担忧,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充分认识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认真实施,已经是当务之急。二历经时代的变迁,吉林市保存至今的历史建筑中有相当数量属于精品、孤品甚至绝品,极具文化价值。吉林市的历史建筑中,交通道路设施类建筑保存状况大多较好,例如松花江铁路桥、延安路公铁立交桥等,即使曾经遭到过战乱的严重破坏,也都得到了修复,日常养护也比较及时,管理责任明晰,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并能正常使用。

 此类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当属吉海铁路总站。

 吉海铁路总站中西合璧的铁路站舍建筑,建成时在国内独一无二,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3]吉林机器局历史上是东北地区的第一家现代军火工厂,作为工业建筑,保存至今的吉林机器局旧址,既是吉林近代工业基地的历史见证,又是一处宝贵的工业遗产。日伪统治时期,吉林市建造了 230 万平方米的日式近代建筑。

 [4]566 这些建筑,既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吉林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得以保存至今的几乎都有着特别的代表性。例如伪满吉林铁路局办公楼是上世纪 30 年代吉林市最高的办公楼,整个建筑规模宏伟,造型独特、典雅。

 现为沈阳铁路局吉林办事处办公楼,结构稳定,仍在正常使用。

 伪满吉林省警务厅旧址则是吉林市目前仅存的一处伪吉林省公署的办公机构,现为吉林市人民政府二号办公楼。

 始建于 1930 年的熙洽私邸,建筑风格独特,作为“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官僚私邸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尤其是该建筑的使用者系伪满的政界要员,对于研究吉林沦陷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宗教建筑在吉林市的历史建筑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吉林北山寺庙群是吉林省唯一一处清代寺庙群建筑,对于研究东北的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吉林北山庙宇群中儒、释、道三教杂糅,民间诸神同堂供奉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罕见,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此外,吉林北山的寺庙建筑极具东北地方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吉林的建筑工艺和水平。

 松江路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形体挺拔、比例协调优美,体现出了哥特式建筑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是吉林市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而吉林文庙则是吉林省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庙。

 吉林文庙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正是这些历史建筑,使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变得实至名归。三在历史建筑的维修、维护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修旧如旧:如何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的造型、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如何保留原有的构建质地及制作工艺;如何确保维修是在文物保护部门的监管之下进行。

 这些都直接决定了能否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历史建筑的原貌。在这个问题上处理较好的是吉林北山寺庙群。北山寺庙群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全部塑像和数十幅匾额、楹联被毁。

 如今人们看到的佛像、匾额都是 80 年代后的复制品。

 北山寺庙群把维修及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例如坎离宫的扩建是出于消防及宗教活动的考虑,且经过了省文物局的批准。

 关帝庙的维修也得到了省文物局的批准。玉皇阁生活区中的一些建筑虽然是上世纪 90 年代新建的,但是所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都是在吉林市旧城改造过程中搜集来的废旧砖瓦,建筑风格也与寺庙一致,整个建筑布局比较协调,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素材。吉海铁路总站也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1992 年 8月,吉海铁路总站被列为吉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由吉林市文物管理处埋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1997 年吉林大学师生进行了全面测绘。

 2004 年吉林西站还对建筑盖瓦进行了维修。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作为铁路站舍的价值逐渐下降,但整体建筑完好无损。

 然而更多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保护形势相当严峻。

 长期以来,由于· 5 4 ·万方数据

 历史建筑的所属单位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欠缺,缺乏具有前瞻性的保护措施,未能切实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的维修往往比较随意。吉林北山庙宇群在维修方面可圈可点,但是,近几年伴随着庙宇的不断新建扩建,文物部门的相关意见和要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已经成为破坏历史建筑风貌的典型。1962 年对张作相官邸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官邸内部布局及使用功能均有变动,原装饰面几乎全被拆换, [5] 可谓面目全非。

 2013 年,有关部门开始对张作相官邸按原样修复,算是亡羊补牢。

 对熙洽私邸的保护也很不到位,早年对建筑外墙的粉刷非常随意,2004 年,吉林市老干部局维修时又改变了屋面建筑材料。

 翰星集团对张连山府邸进行维修时也改变了窗户的样式。

 伪满吉林省警务厅旧址在维修时改动同样比较随意,房顶未按原状修缮维护,其颜色、质地、风格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窗户也未能按照原有的样子保留。

 2005 年维修时,又改变了楼门的最初样式,木门被换成了铁门,楼内的一些地面还由水磨石换成了地砖。1934 年开工修建的吉林市松花江堤岸工程,西起临江门外,东至东莱门外关帝庙胡同,在原吉林城墙基址上修筑,总长超过 3 000 米。

 如今,江堤还在,但是随着松江路沿江道路工程的施工,原有江堤的风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吉林市的历史文化名镇,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吉林市唯一的历史街区就在这里。

 保存至今的商铺旧址包括商铺、当铺、盐号、油坊、米行、绸缎行、药铺、麻绳铺、杂货铺、五金铺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民宅。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建筑如今基本都已经改为民宅。这些历史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年久失修特别是违规修缮。

 毕竟由于年代久远,进行改建、翻修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修旧如旧的原则却没能得到遵循,修缮所用的建材基本都与原有建材不同。例如,乌拉街镇几乎所有的民宅都改建、新建了烟囱,而且使用的都是红砖而非青砖。

 一些民宅建筑立面的改动很大,外墙往往抹上了水泥、粉刷了涂料。

 原有的木质窗户几乎全部被更换为铝合金窗、钢窗、塑钢窗,颜色、样式、质地都与原有的窗户完全不同。

 临街的民宅大多被改建成商店、饭店,增加了附属建筑,而设计、施工均未考虑与原有建筑的协调性问题。

 有的甚至安装了卷闸门、金属牌匾和外照明灯,建筑外貌已经彻底改变。

 此类翻修、维修使历史建筑受到了实质性的损坏,一些修缮不合理的房子甚至由此成了危房,乌拉街镇街区的整体历史风貌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四任何一座历史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一样,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历史街区的衬托,单纯的保护往往只是保留了建筑本身,却忽略了对周边环境的相应保护,为数不多的近代建筑已经成为城市中的孤岛,被杂乱无章的各类建筑包围,结果使历史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建筑性破坏。

 同拆毁性破坏相比,建筑性破坏更难制止,复原难度也更大。

 对于吉林市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这种情况更具有破坏性。

 历史建筑所处环境日益恶劣,商业开发不断蚕食历史街区、历史建筑。

 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保护的重要性,一旦历史建筑消失,原有的历史风貌的改变将是不可逆的。

 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城市记忆的缺失———而这往往是无法恢复的。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地区,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风貌的趋同和城市特色的丧失,吉林市也不例外。对建设控制地带内所有非文物建筑的高度的控制,是文物建筑周边良好的视线通廊的重要保证。

 1996 年施行的《吉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八条指出: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纪念意义或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传统特色建筑、风景名胜和自然风貌。

 建设部 2004 年 3 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

 对于已经确定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必须依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

 [6] 2005 年10 月1 日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更是明确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必须控制历史城区内的建筑高度。

 在分别确定历史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视线通廊内建筑高度、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内建筑高度的基础上,应制定历史城区的建筑高度控制规定。

 [2]7 但是近年来,大量的高层建筑在吉林市拔地而起,新建建筑与原有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协调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还是以吉林文庙为例,相关部门曾经做过大量工作以保护文庙的周边环境。

 1998 年,吉林文庙西墙外的一些住户被迁走,消除了火灾隐患。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文庙南面高层住宅楼的修建被阻止。

 [7] 但是时隔不久,这里还是建起了多栋高度超· 6 4 ·万方数据

 过百米的酒店和高层住宅! 周边环境与历史建筑主体极不协调,文庙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建筑性破坏。

 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吉海铁路总站、观音古刹...

篇二: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26 卷2012 年 2 月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第 1 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Vol. 26FebruaryNo. 12012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叶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团委, 吉林长春130012)[收稿日 期] 2011—08—02[作者简介] 叶嘉( 1982—)

 ,男 ,吉林省延吉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团委干事。[摘要] 饮食文化是旅游餐饮业发展的灵魂支撑。

 延边拥有丰富的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 不仅为民族餐饮发展带来了 不竭动力,也丰富了 延边旅游文化资源。

 但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不够完善,延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成体系 ,民族餐饮业难以进行品牌建设, 延边文化旅游特色明 显却不被旅游者深刻体会。

 从而应提高延边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促进各民族之间 饮食文化交流, 弘扬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拉动延边民族餐饮经济发展,形成延边地区支柱性产业链。[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旅游餐饮[中图分类号] F592. 7; TS971.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0657( 2012)01 - 0028 - 05一、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及特征( 一)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朝鲜族饮食文化具有自 己独特的体系, 浓郁的民族特色享誉全国。1. 主食的文化精髓— — —延边大米。

 延边州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在伪满时期,延边大米被称为“御皇米”。

 2006 年,延边的大米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总局的审查, 获得“延边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当地朝鲜族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有独特的种植方法和生产流程, 使得延边水稻米具有米质纯净、 晶莹洁白、 米饭油润、 营养价值高的高品质。延边朝鲜族在做米饭的时候,喜欢配点杂粮,煮大米饭的用水和用火都十分讲究, 做米饭的器具也十分独特,锅用的是铁焖锅。延边大米是旅游资源之一, 游客可以观赏延边的稻田,观看朝鲜族传统种植水稻的情景,了解朝鲜族的稻米制作流程, 以及亲身体验朝鲜族农舍煮大米饭的乐趣。2. 最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质的食品— — —冷面。

 延边冷面如今在国内小有名气, 之所以说冷面最具有朝鲜族民族气息,首先符合朝鲜族喜食生冷、凉拌食品的饮食爱好;其次用料讲究,符合朝鲜族人民重食疗、尚天然的饮食特点。

 冷面的主料为白面、荞麦面和淀粉。

 冷面清香爽口,光滑润道,虽然朝鲜族在过去有正月 初四正午吃冷面可以长寿说法, 但是冷面在炎热夏季食用的比较多。3. 朝鲜族饮食招牌菜— — —泡菜。

 朝鲜族泡菜所取的原料都是新鲜的各种利于长时间存放而发酵的山野菜、蔬菜和水果, 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朝鲜族泡菜选用原料随季节·82·

 的不同而有变化, 原料和调料运用广泛和讲究。

 朝鲜族的大小宴会和千家万户, 泡菜缺一不可。

 在延边任何一家朝鲜族或者汉族餐馆吃饭, 泡菜免费提供。

 朝鲜族泡菜如今确实是成为了 朝鲜族饮食的“代表菜”。4. 其他朝鲜族饮食。

 朝鲜族特色饮食除上述以外,还有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打糕,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朝鲜族有在正月 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的风俗,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 凡是在正月 十五早晨喝的酒, 都叫“耳明酒”。

 朝鲜族喜食狗肉, 三伏天宰狗喝狗肉汤,但在红白喜事时, 绝不吃狗肉, 这是朝鲜族的一种习俗和礼节。

 待客上品的饮料, 朝鲜族自 家酿制的米酒等。5. 朝鲜族用餐礼仪。

 作为“白衣民族”, 朝鲜族非常爱干净、懂礼节、重视节令,尤其重视尊老爱幼。朝鲜族用餐礼仪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

 餐桌的摆放和餐饮礼仪受儒教的影响比较大。( 2)

 餐桌的摆放一次性完成。

 摆餐有三碟、 五碟、七碟、九碟和十二碟等特殊摆餐方式。( 3)

 在大家庭里,一般以成年男子为中心, 每人都具有单独的饭桌, 大家席地而坐。

 随之的食器和饭桌以单人用得较多。( 4)

 每个人的盛饭量没有按照个人的饭量, 而是按照食器的大小, 所以当使用大点的食器时剩饭的现象比较多。( 5)

 非常重视餐桌礼仪, 在周岁、婚礼、花甲、 祭祀等日子里,对使用食品非常规范有讲究。( 6)

 用餐后有喝锅巴汤的习惯。( 二)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特点延边地区地貌呈山地、 丘陵、盆地三个梯度, 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

 延边朝鲜族在特殊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下, 继承了传统的饮食习惯、融合了东北汉族饮食风味、汲取了半岛南部的饮食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风俗,主要特征有尚天然, 制作简便; 重食疗, 口味偏辣;融多元,韩式风味流行。延边朝鲜族饮食主副食区别明显, 副食品种类多;贮藏食品发达, 不仅泡菜和其他发酵食品发达,干燥食品和腌制食品也很丰富;与食品的花色相比,更重视味道,风味丰富, 善于利用香辛; 饮食结构中谷物性食品和蔬菜占的比重大,而动物食品少;季节食品发达;注重早餐和中餐; 注重谷物食品, 谷物食品非常发达;医食同源的基本精神融合在食品中。伴随着人们饮食消费需求经历了 求新— — —求变— — —求优— — —求绿色的变化, 旅游餐饮消费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食品和传统的就餐环境, 养生保健已经成为新时尚, 此外还在视觉、 味觉、 嗅觉等方面追求新奇的需求。

 朝鲜族饮食文化发展促进了本民族的文化发展, 更丰富了中国饮食文明的内涵。

 朝鲜族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渐渐符合当代人们的饮食消费需求, 所以朝鲜族餐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朝鲜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的关系将民族、文化、餐饮、旅游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和必然结果。

 饮食文化性渗透和表现在旅游餐饮业中,比如旅游饭店,只有提高住宿、 餐饮、 娱乐等服务环节的文化品位,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加强旅游饭店企业文化建设,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一)

 饮食文化是餐饮业的灵魂支撑饮食文化的组织载体就是饭店, 载体活动的范围是餐饮业。

 餐饮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餐饮消费是旅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进行餐饮活动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 在旅游活动中还体现了人的精神需要,满足了旅游者的求新求奇的需要。

 旅游餐饮业的产品被旅游经济理论界纳入基本的旅游产品的范畴。

 由于餐饮消费是旅游体验的基本环节,其满意度必然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92·

 ( 二)

 饮食消费是旅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饮食活动,这是人的生理需求。

 旅游餐饮业的产品也因此被旅游经济理论的学者们纳入了基本旅游产品的范畴。

 旅游者来延边旅游除了领略长白山的雄伟神奇,观赏边境风情, 体验寒冬里的冰雪运动, 旅游者当然不会错过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

 朝鲜族的泡菜、狗肉汤、酱汤、冷面等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佳肴,是来延边旅游的驴友们不能错过的。( 三)

 餐饮消 费满意度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因 素众多, 测量标准是“愉悦度或者满意度”。

 所谓“吃好、 玩好、 睡好”是评价旅游服务满意度的一个最简单的标准, 餐饮消费是旅游体验的基本环节之一, 也是其他旅游产品体验的衔接点。

 因为首先一日 三餐, 餐前对饮食有期盼,餐中游客之间会有交流和比较,餐后会对饮食做出评价,评价的高低不仅影响接下来的旅游活动心情,也影响对整个服务质量的评价。

 所以餐饮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必然影响了整个旅游过程的质量,也是旅游企业销售和服务的重点项目 。总之,朝鲜族饮食文化是延边旅游餐饮的灵魂,也是旅游餐饮发展的动力之源。

 旅游的实质是跨越地域空间的对自 然和文化的体验, 而不同的地区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当地自 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因此成为了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资源。

 朝鲜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是吸引无数来访者津津乐道的事情。三、延边朝鲜族旅游餐饮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延边朝鲜族自 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 中、 朝、 俄三国交界地带,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我国最早的民族自 治州之一, 至 2010 年末, 全州户 籍总人口为 218. 7 万人, 朝鲜族人口 80. 6 万人, 占总人口的 36. 8% 。

 延边民族餐饮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旅游业发展中壮大,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

 延边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 不成体系 , 附属于民俗旅游延边饮食文化作为朝鲜族民俗中的一部分, 在民俗旅游体验中是最直接、 最简单的方式。

 延边州从 2002 年开始,每年举办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结合延边的其他旅游资源( 长白山旅游、边境旅游、冰雪旅游等)

 , 开发独具延边特色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

 截止到 2007 年,延边开发的有关饮食的民俗节庆旅游活动有:

 龙井黄牛节、 龙井农乐节、龙井苹果梨节、海兰江有机大米民俗文化节、龙井松茸节、福满采参节等 。

 但目前延边州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民俗节庆活动形式单一,民俗活动内容大同小异, 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开发节庆旅游活动, 对挖掘文化内涵和现代实用性重视不足,民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大,所以当地居民的参与率比较低, 而国 内 外旅游者的参观率更低。( 二)

 民族餐饮业发展迅速, 民族餐饮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外地市场拓展难延边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地方, 饮食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随着延边劳务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延边民族餐饮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

 2009 年,延边州餐饮业营业收入总额达36. 7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12. 8% , 占 全州 经 济 总 额16. 9% 。

 延边餐饮业的特点是高、 中、 低各档次具备,中外风味兼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韩食料理以及东北风味,还有大众风味的川 菜。

 延边餐饮业中民族饭店居多,烧烤类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延边餐饮业中独树一帜。延边朝鲜族的饮食业尚处于拓荒阶段, 亟需要开发、 整顿、改进。

 朝鲜族餐饮业现有的状态是单、散、弱。

 此外,餐饮业在延边经济中增长比率起伏较大,易受季节性变化、旅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延边民族餐饮业在烹饪技能上加工精细, 就餐环境上精益求精,管理上力求改进,但是延边缺乏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餐饮大企业, 并且在拓宽全国市场上显得·03·

 力不从心。

 虽然丰茂烧烤的连锁店开到了北京, 但是其市场拓展力也是有限。

 所谓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管理, 一流企业卖文化。

 企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 菜品实现了标准化, 人才梯队也有所建设,如何进行质的飞跃,企业文化的介入不可或缺。( 三)

 民族餐饮业对朝鲜族饮食文化重视不够,缺乏对饮食文化深挖掘和文化营销饮食文化是餐饮业的灵魂支撑, 是民族餐饮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本。

 延边民族餐饮企业发展理念有偏差,忙于造势扩张, 疏于管理提高, 缺乏统一的标准,精力大多花在扩张店铺和网点建设上,进行资源整合的很少, 影响品牌的扩大。

 如何打破束缚朝鲜族餐饮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士认为,要站在产业开发的角度,宏扬朝鲜族传统餐饮文化,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加延边旅游的综合吸引力。四、延边朝鲜族旅游餐饮业发展建议在东北亚区域开发、“长吉图区域开发”、“延龙图城市一体化建设”等政策规划的大环境下, 延边旅游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延边旅游发展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是延边地区文化最活跃、生命力最顽强的组成部分。

 对朝鲜族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保护、继承和发展,对弘扬延边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增进民族间和世界人民的沟通和了解,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开发朝鲜族饮食文化,有利于丰富延边旅游资源,对培育延边旅游支柱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一)

 结合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 开发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在延边旅游业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发和利用, 仅仅停留在导游的导游词里。

 在饮食资源开发中, 要全面详实地汇集涉及朝鲜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背景、非官方的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资料,让游客在享受延边美食时,能边听( 听故事)

 、边看( 看原料、工序)

 、边尝( 尝滋味儿)

 、边思( 思意蕴)

 , 让客人乐在其中。

 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科学定位。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时, 应该挑选那些最有代表性的、最具有声望的资源加以优化组合,对于朝鲜族菜品进行科学的合理搭配,凸显文化内涵。( 二)

 要彰显文化特色, 做好民族餐饮业发展定位朝鲜族餐饮有许多独特的餐品,选哪一些品种推向市场,要很好的研究,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分析延边州内外饮食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按照本地的环境, 社会的发展,饮食习惯的变化,消费者消费的水平,筛选出若干个品种作为重点向外推广,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科研攻关,规划好延边州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总体方案,引导餐饮企业走范围化、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之路,把市场做大。( 三)

 做好饮食文化与旅游整合的工作餐饮是旅游业的一个核心要素,当餐饮与旅游业相辅相成时,两者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确立旅游强州的目标,必然要关注餐饮业的发展。

 以餐饮带动旅游业发展,延边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朝鲜族餐饮具有浓郁的绿色餐饮色彩, 可以让人们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文化, 符合现代人对饮食的需求。

 朝鲜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对提升延边州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市场前景。

 我们必须有效地开发朝鲜族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增加延边旅游的综合吸引力。( 四)

 博采众长,做好文化营销要吸收现代餐饮各类合理要素, ...

篇三: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019 /21(总第 738 期)MOVIE LITERATURE新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文化研究杨婷婷 1   郭松洋 2 (1. 吉林大学 学生工作部ꎬ 吉林 长春  130000ꎻ 2. 吉林大学 党委办公室ꎬ 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 为充分发挥影视作品中红色文化的价值作用ꎬ 笔者从红色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入手ꎬ 对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影视作品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析ꎬ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析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浪潮”“红色叙事”“红色力量”ꎬ 最后探究了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ꎬ 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ꎮ[关 键 词] 新时代ꎻ 影视作品ꎻ 红色文化ꎻ 意义ꎻ 思政教育ꎻ 路径[作者简介] 杨婷婷(1982—  )ꎬ 女ꎬ 吉林通化人ꎬ 博士ꎬ 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 吉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ꎬ 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ꎻ 郭松洋(1986—  )ꎬ男ꎬ 宁夏石嘴山人ꎬ 吉林大学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ꎬ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治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ꎮ一、 红色文化相关概念解析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ꎬ 由中国共产党人、 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ꎬ 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ꎮ 红色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ꎬ 同时还包括非物质文化ꎮ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ꎬ 这些红色文化是推动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ꎬ 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ꎬ 是为我们敲响落后就要挨打警钟的主要工具ꎬ 可以说ꎬ 如果没有这些红色文化ꎬ 我国很难取得当今如此辉煌的成就ꎮ 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ꎬ 这些红色文化是让他们保持清醒、 艰苦奋斗的关键性因素ꎮ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ꎬ 而红色文化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ꎬ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ꎬ 我们时刻需要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ꎬ 让它们告诉当代人ꎬ 如今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ꎬ 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ꎬ 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ꎬ 也向革命老前辈的无私奉献、 不怕牺牲、 敢于拼搏的高贵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ꎮ二、 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影视作品中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ꎮ 红色对于所有的中华儿女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ꎬ 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喜气、 好运ꎬ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ꎬ 中国红所蕴含的意义更为广泛ꎮ 比如ꎬ 它可以代表好运、安详ꎬ 也可以代表勇敢、 奋斗ꎬ 还可以指向热烈、红红火火ꎬ 当然ꎬ 在某种程度上它还代表着血腥与危险ꎮ 在古时候的中国ꎬ 红色基本上都代表着一种积极性的心情ꎬ 多用于比较喜庆的一些节日ꎬ比如喜结连理等ꎮ 在这种背景下ꎬ 红色象征着吉祥安康、 百年好合ꎬ 被很多文人墨客所青睐ꎮ 但是ꎬ 对于近代史上的中国而言ꎬ 红色更多象征的是血与火ꎬ 同时也彰显出革命先烈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 艰苦奋斗、 坚强不屈的精忠报国之志ꎮ总而言之ꎬ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ꎬ 甚至是现代ꎬ红色文化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ꎬ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ꎮ 从新时代影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红色文化角度来看ꎬ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红色浪潮”“红色叙事”以及“红色力量”ꎮ 而新时代背景下的影视作品也多是从这三个层面体现出其蕴含的红色文化ꎮ在新时代背景下ꎬ 很多高校大学生似乎遗忘了这段血与火组成的近代史ꎬ 遗忘了他们当前所享受的和平、 安定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ꎬ 每天在028

 XUESHULUNTAN 学术论坛|学校里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碌碌无为ꎬ 逐渐沦为“垮掉的一代”ꎮ 而他们之所以会堕落成这样ꎬ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亲身感受一下红色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ꎬ 单纯地从课本上了解这段历史并不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ꎮ 利用影视作品不仅可以重现那些历史场景ꎬ 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ꎬ 从而让他们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ꎬ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ꎬ 让他们了解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ꎬ 从而激起他们顽强拼搏、 百折不挠、 迎难而上的斗志ꎮ 在这个过程中ꎬ 我们必须将这些红色文化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ꎬ 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ꎬ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ꎬ 让这些融入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价值和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出来ꎬ 深化影视作品创作的意义ꎮ虽然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ꎬ 但是由于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ꎬ 实际所取得的思政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ꎬ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ꎬ 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ꎬ 同时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ꎮ 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ꎬ 放心大胆地走创新路线ꎬ在原有的教学体制基础上ꎬ 以融入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为媒介ꎬ 让学生在鉴赏这些影视作品过程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ꎬ 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ꎮ三、 过去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浪潮”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ꎮ 首先是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将一些红色文化融入其中ꎬ 对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非常明显的效能ꎮ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浪潮”最早出现在新中国刚成立之时ꎮ 在这段时期ꎬ 新中国刚刚成立ꎬ 可以说是一穷二白ꎬ 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处于“婴儿”状态ꎬ 发展速度极其缓慢ꎮ 对于刚刚摆脱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华儿女而言ꎬ 在这个艰苦的时代背景下ꎬ 新中国的诞生和未来发展都是极其艰难的ꎮ 而如何实现自身发展ꎬ让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重新崛起ꎬ 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产生ꎬ 而这一个个的红色故事必然也是由错综复杂的红色文化所组成ꎮ 由于社会群体需要革命故事来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撑ꎬ 所以国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凝聚某种集体意识ꎬ 并且搭建社会主流文化中的红色文化体系ꎮ 经过前期不断努力ꎬ 新中国最终度过了最初的磨合阶段ꎬ使中国影视行业掀起了“红色浪潮”ꎮ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影视作品基本上所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明显的相似性ꎬ 都是向观众叙述过往的种种苦难ꎬ 告诫人们革命时期的艰辛ꎬ 并且歌颂中国共产党ꎬ 用欢快愉悦的心情去迎接新中国的成立ꎮ其中的代表作品有众所周知的«白毛女»、 耳熟能详的«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等优秀作品ꎮ 而在纪念新中国十周年之时ꎬ 中国影视行业又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红色革命影视作品ꎬ 比如«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等ꎮ 事实上ꎬ 这些影视作品不但把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浪潮”推向了顶峰ꎬ 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ꎬ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而学到这段历史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光荣事迹ꎮ 在这段时期所形成的红色影视作品中所歌颂、 塑造的英雄形象在新时代仍然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ꎬ是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经常使用的教育素材ꎮ 但是ꎬ 在“文革”时期ꎬ 中国影视行业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ꎬ 进入了“冬眠期”ꎬ 在这段时期ꎬ 中国影视行业基本上处于一种完全停滞的状态ꎬ 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倒退的状态ꎮ 在“文革”时期所创作出的影视作品ꎬ 原来的革命题材被凸显阶级斗争性质的样板戏所替代ꎮ 比如ꎬ «智取威虎山»«龙须沟»等ꎬ 所表现的内容并不是过去的革命题材ꎬ 而是表现阶级斗争ꎮ 甚至一直到“文革”结束以后ꎬ 这段时期对中国影视创作的影响力都没有消失殆尽ꎬ 中国影视行业在“文革”时期之前所形成的“红色浪潮”都没有快速步入正轨ꎬ 还存在明显的阶级斗争倾向ꎮ 虽然在 20 世纪 80 年代ꎬ 中国影视行业基本上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的缩影ꎬ 但是却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矫枉过正ꎮ这一问题的出现给中国红色电影创作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ꎬ 在批判历史以及大众娱乐的不断影响下表现出一种“倒退”的发展趋势ꎮ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ꎬ 中国影视行业才迎来新的“春天”ꎬ 为中国红色影视创作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ꎮ 在 199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199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以及 1999年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影响下ꎬ中国很多优秀红色影视作品相继问世ꎬ 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红色影视行业光明的发展前景ꎬ 比如«大决战»«开国大典»«毛泽东的故事»等ꎮ 这些年来ꎬ 虽然中国在政治、 经济、 教育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ꎬ 但是党和人民却没有忘029

 |2019 /21(总第 738 期)MOVIE LITERATURE记历史ꎮ 在弘扬主旋律、 倡导红色电影创造思想的影响下ꎬ 很多大制作的红色影视作品相继上映ꎬ再次掀起了新一代的“红色浪潮”ꎬ 比如«百团大战»«建国大业»等ꎮ 因此ꎬ 从大的方面来讲ꎬ 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成长主要呈现了两个革新特征:一个是将宏大叙事与对某些事件或者人物进行细致性的刻画有机结合到一起ꎬ 表现的“粗中有细、细中有粗”ꎬ 让这些影视作品在重现历史时能够让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刻画得更有直观性ꎬ 让观众能够更专注地观察这些人物的各方面特征ꎬ 同时也使作品的故事性进一步得到提升ꎻ 另一个是让影视作品的主角人物形象更丰满ꎬ 既最大限度地对人物进行真实还原ꎬ 同时还可以增强人物的可感性ꎬ 让人们产生可与之比肩的感觉ꎮ四、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叙事”与过去中国影视作品所表现出的“红色叙事”特征不同ꎬ 在新时代背景下ꎬ 中国影视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光荣事迹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ꎮ 比如ꎬ 在对孔繁森、 焦裕禄、 任长霞等英雄人物形象再现时ꎬ 就表现得非常稀松平常ꎬ 并没有用非常华丽的辞藻来修饰ꎬ 更没有像美国影视作品中那样往往喜欢塑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ꎮ在新时代背景下ꎬ 中国红色影视行业对当代英雄形象进行塑造时ꎬ 往往习惯于保持原汁原味ꎬ 核心是对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传承ꎬ 都在塑造具有崇高性和集体性形象中对中国新时代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进行宣扬ꎬ 希望让国人在不断地学习中把这些和平年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传承、 发展下去ꎮ 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以有一个好的故事、 好的人物为前提ꎬ 而“红色叙事”就意味着有好的故事ꎬ 影视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好的人物ꎮ “红色叙事”的目的非常明确ꎬ 就是想通过对平凡伟人的种种事迹来将他们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一种外现的形式展示给观众ꎬ 让观众通过这些“红色叙事”内容来了解这样的一个人物ꎬ 从而让他们在认可该主人公的同时去虚心地学习他的思想和行为ꎬ 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ꎮ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而言ꎬ 他们所缺少的并不是教育ꎬ 而是能够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的人和事ꎮ 在一定程度上ꎬ 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ꎬ 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做出改变ꎬ 所以学校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ꎬ将这些有“红色叙事”特点的影视作品添加到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中ꎬ 开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ꎮ 同时让这些和平时期的伟大人物形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宣传ꎬ 让这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能够记住这些伟大人物的英雄事迹ꎬ 并且以这些人物为学习的榜样ꎬ 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ꎬ 不要沉迷于享受ꎬ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ꎬ 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ꎬ 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ꎮ 同时ꎬ还要有爱国主义情感ꎬ 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ꎬ 要有集体荣誉感ꎬ 不要自私自利ꎬ 有“牺牲小我ꎬ 成就大我”的勇气和决心ꎮ 总而言之ꎬ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叙事”所表现出的价值ꎬ 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接一代地传承、 发展下去ꎬ 深化教育的内涵ꎮ五、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力量”在中国影视作品的不断发展中ꎬ 融入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所使用的创作题材和叙事手法不断发生演变ꎬ 使得这些影视作品不仅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红色文化的媒介和桥梁ꎬ 同时也让其传递给观众非常强大的“红色力量”ꎬ 让它的价值得以升华ꎮ 对于这些红色影视作品而言ꎬ 红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ꎮ 其中的战争题材一般是所有红色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ꎬ 其向所有的中华儿女传递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ꎮ 就拿新时代背景下所创造出的几个影视作品为例ꎮ 比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ꎬ 都向观众传递出一种“牺牲小我ꎬ 成就大我”的“红色力量”ꎬ 而这些力量确实是当前公众所欠缺的内容ꎮ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偶然性ꎬ 而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发现ꎬ 很多文化的出现并不是表面上那种偶然出现的ꎬ 而是必然出现的ꎬ 因为市场需求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ꎬ 每个中华儿女都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ꎬ 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ꎬ 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给予他们前进的推动力ꎬ 让他们从思想上做出改变ꎬ 不能变得自私自利ꎬ 甚至为了自己的一点儿蝇头小利而牺牲公众利益ꎮ中国影视作品属于大众化艺术ꎬ 其在传承中国民族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价值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ꎮ 普通的观众可以在观看、 鉴赏这些融入了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时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角度来学习这些文化ꎬ 获...

篇四: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第27卷

 2013 年 6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June. 2013

 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文明的中心区域初探张

 目(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507)摘 要:

 在我国古代相继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明, 有着集中分布的特点, 它们都相对集中的分布于我国东北东部的长白山地区。

 长白山地区优越的自 然和历 史条件为各文明的崛起提供了 沃壤, 也确立其自 身文明中心区域的历 史地位。

 生长于这一地区的文明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文明的显著特点, 长白山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为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 新的活力, 成为了 屹立于中华文明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关键词:

 长白山地区; 东北少数民族; 中心区域; 文明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46( 2013)

 02-0086-05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由历史上祖国境内的各民族所共同创造的, 不仅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而且边疆的少数民族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明, 这其中就包括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明。

 东北的少数民族在他们所生活的特殊环境中将东北地区的渔猎与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屹立于中华文明大家庭之中的东北地域文明, 它们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 也为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之相继而兴的高句丽、 渤海、 女真、 后金等各东北少数民族文明, 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地域性的分布规律, 那就是这些文明在地域上的集中分布, 它们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心区域, 这个区域可以被称为长白山地区, 长白山地区特殊的自然历史条件成就了它作为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文明中心区域的地位, 也造就了东北少数民族文明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一、 长白山地区的界定长白山最早称“不咸山” , 这一名称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

 “大荒之中有山 , 名 曰 不[1 ]两汉魏晋时长白山被称为“单单大岭” 、咸。

 ”“盖马大山” 等, 至辽金时始有长白山之名, 沿用至今。

 长白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长白山仅指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交界的以白云峰为最高点的山地。

 广义的长白山则指的是长白山脉, 即我国的辽宁、 吉林、 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

 它北起三江平原南侧, 向南延伸至辽东半岛与千山相接, 包括完达山、 老爷岭、 张广才岭、 吉林哈达岭等在内的众多平行断块山地, 山地海拔多在800- 1500米,以中段长白山最高, 向南、 北两个方向逐次降低。本文所指的长白山地区是广义的长白山, 它北起三江平原南缘, 南至辽东半岛北部, 西达哈尔滨、 长春、 沈阳一线以东的东北中部台地, 东括朝鲜半岛北部, 大体上指我国东北的东部地区。

 这一区域的地形以台地、 低山、 中山、 丘陵等为主, 是历史上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活动的最重要的区域。

 这个区域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很多原始族群由此北上、 东进, 足迹遍及黑龙江流域以致整个东[2]进入历史时期后, 夫余、 高句丽、北亚地区。

 ”秽貊以及一脉相承的肃慎、 挹娄、 勿吉、 靺鞨、 女真民族先后在这个区域内繁衍生息, 他们利用长白山地区有利的自 然和人文环境进行渔猎和农业生产, 通过与中原王朝的政治、 经济交往吸收先进的第 27 卷

 第 92 期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ol. 27

 No.92

  收稿日期:

 2013- 02- 01

 作者简介:

 张

  目(1986- )

 , 男, 吉林长岭人, 历史地理学硕士,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外语系教师, 主要研究旅游文化地理。

 87第92期中原文化, 促进了民族自身的不断发展。

 它们不仅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地方政权, 创造了古代东北地区少有的几个文明局面, 而且它们还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致于入主中原, 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包括几乎整个东北地区东部的长白山地区是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活动的主要舞台, 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东北少数民族文明, 是东北少数民族文明的中心区域。二、 长白山地区成为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文明中心区域的原因长白山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古代少数民族争相登场亮相的舞台, 成为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文明的中心区域是长时期历史选择的结果, 是由其自身条件和周边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有着深刻的自然和人文原因。(一)

 优越的自然条件东北少数民族的众多文明之所以集中于长白山地区是绝非偶然的, 这是由长白山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长白山地区有利的地形、 丰富的资源、 较为湿润温暖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源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东北各后进民族从落后走向文明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证。长白山地区的地形以台地、 低山、 中山、 丘陵等为主, 无高山峻岭。

 在众多列近似平行的山岭中间有条带状的河流冲击平原, 其中以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之间的牡丹江平原以及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之间的辉发河平原最具代表性。

 并且在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还分布着大面积地势平缓的台地, 这以吉林市南北一线地区最具代表性。

 中低山与平原、 台地相间的地形为生存在这里的民族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机会, 他们可猎可耕, 分布广泛的山林提供了广阔的狩猎场所, 而山岭之间的平原、 台地所生产的粮食也足以供给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人口。

 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各民族大多都走过了一条由山地向平原、 由渔猎到农耕的发展道路, 在由低级向高级经济方式的转变中, 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最终完成了由落后向文明的转变。

 高句丽、 渤海、 女真等民族的发展都充分利用了长白山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 完成了向文明的过渡。

 高句丽民族是完成由落后向文明转变的典型。

 早期的高句丽民族生活于鸭绿江、 混河地区, 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 只经营少量的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史书上有“虽力佣作, 不足以实果腹”但是高句丽人顺应了由渔猎到农耕的发展道路, 积[3]的记载。极由低级经济生产方式向高级生产方式转变。

 在有利自然条件的基础上, 积极向中原学习, 引进先进的铁制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以致“家家自 有小仓, 名为桴京”[4],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进一步促成了高句丽文明的诞生。长白山地区森林苍郁、 草原茂密, 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古代的历史文献对此也多有记载,其中《三国志・魏志・挹娄传》 称:

 “其地多山险……处山林之间……出赤玉、 好貂, 今所谓挹娄[5]、 《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 有云:貂是也”“共葬作大木, 长十余丈, 开一头作户 ”[6], 而《新唐书・黑水传》 也有:

 “土多貂鼠、 白兔、 白鹰” 、 “开元、 天宝间八来, 献鲸睛、 貂鼠、 白兔[7]的记录。

 这一地区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 而皮”且它还有较为丰富的铁、 铜、 银、 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各族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动物的皮毛和长白山地区的特有的药材也为东北各族的对外政治、 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源, 为他们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所起的作用则更为重要,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各族发展生产、 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同时它也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长白山地区各文明中, 渤海是发展程度最高的, 它也是对矿产资源利用最为充分的, 在渤海的手工业中冶铁、 冶铜以及各种金属器具的制造都较为发达。特别是它的冶铜业, 它所出产的熟铜大量出口中原, 受到中原军民的欢迎, 针对于国家的贸易禁令甚至于836年出现了淄青节度使“渤海将到熟铜,[8]的建议。请不禁断”长白山地区基本处于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温度带上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四季分明, 冬季较为寒冷, 夏季温暖湿润基本无酷暑。

 相对于东北的北部而言更为温暖, 而相对于中西部而言更为湿润, 在张

 目:

 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文明的中心区域初探

 88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第27卷整个东北地区中这里的气候条件可是说是得天独厚的, 它使得长白山地区各族能够获得较为舒适的生存环境, 大力发展更为高级的农业、 畜牧业和手工业。

 夫余、 高句丽、 渤海、 女真等民族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够得以生存发展, 并创造出高于东北其他地区的文明的。长白山地区不仅山岭纵横, 而且河流密布, 山河相间。

 众多水量充沛的河流可以为低地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支持该区各族农业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 长白山地区的河流多为东北- 西南走向, 由北至南分布的众多河流提供了该地区与中原地区相连的通道, 该地区的各民族正是以这些山间的河谷做为通道, 或乘船或陆行, 由长白山区直达辽东、 中原, 其中渤海的营州道和朝贡道正是循此通道以联系中原的。

 长白山地区的河流作为通道作用的存在, 便捷了该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的联系, 有利于它们对中原先进文明的吸收, 促进各族的发展。(二)

 有利的人文环境长白山地区之所以成为东北少数民族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因为它为各族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也因为它为各族提供了有利的人文环境, 为各族提供了既能趋利又可避害的庇护所和兴盛地。长白山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疆的最东部, 偏于一隅且又多大山险阻, 既不直接与南方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相接也不直接与西部游牧文明的草原帝国相连。

 除了朝鲜半岛上相对较为强大的新罗等政权之外, 在长白山地区周围分布的多为落后的游猎和游牧民族, 只要能够合理的处理好于中原王朝和草原帝国的关系, 在一般的情况下长白山地区的各民族政权都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夫余政权一度称霸东北, 一枝独秀; 高句丽以长白山地区南部地区为基地, 历几百年的发展亦是强盛一时; 渤海在大祚荣率众东奔牡丹江流域故地, “东保桂娄之故地, 据东牟山, 筑城以居之”[9]之后,成功躲过了唐朝军队的追击, 以牡丹江流域作为根据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享誉海内的“海东盛国” ; 金和清更是以长白山地区为根据地, 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 最终入主中原。

 长白山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提供了一个可以避害的庇护所, 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强大政权对这一地区的侵伐, 使得长白山各族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从而使文明的产生成为了可能。长白山地区处于南方的农耕文明和西方的游牧文明的交汇处, 同时其东部又濒临着海洋。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生活于这一区域的各民族可同时吸收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 并且通过海洋与海外的日本等国家产生联系。

 对多种文明的借鉴和吸收极大的促进了长白山地区各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如渤海国就曾出现“太白山之菟、 南海之昆布、 栅城之豉、 扶余之鹿、 颉之豕、 率宾之马、 显州之布、 沃州之绵、 龙州之䌷、 位城之铁、 卢城之稻、 湄沱湖之鲫。

 果有丸都之李, 乐游之梨”[1 0]的经济繁荣景象。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对外交通方便了长白山地区各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学习, 在不断的交流和吸收中促进了自身的迅速发展, 使文明的产生由可能变为了现实。三、 长白山地区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特点植根于长白山地区的各东北少数民族文明是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出的特殊文明, 活动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各民族充分利用长白山地区所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创造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渔猎、 农业混合文明, 这种文明是建立在渔猎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它既有各种文明所共通的东西, 同时也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一)

 长白山地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长白山地区的文明, 自夫余、 高句丽至渤海、女真等都是在盛极一时后便销声匿迹。

 历史上的长白山地区长期处于一个文明与落后的不断循环之中, 诞生于该地区的文明没有明显的连续性, 一个旧的文明毁灭之后不会有一个新的文明随即产生,而且新旧文明间的传承关系也并不明显, 不稳定性成为了长白山地区文明的主要特征。

 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其一, 这是由长白山地区各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渔猎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

 生活于长白山地区的各族如夫余、 高句丽、 靺鞨、 女真等都是在渔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史书上

 89第92期对高句丽的记载曾是“多大山深谷, 无原泽。

 随山[1 1 ], 渤海的先世挹娄也曾是谷以为居, 食涧水”“出赤玉, 好貂, 今所谓挹娄貂是也”[1 2], 而在跨入文明的门槛之后渔猎经济在各族的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如渤海国在进入文明高度发达的阶段后兽皮、 药材仍是其对外交换和贸易的主要产品。

 建立在渔猎经济基础上的各族文明无法避免的要受到渔猎经济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影响,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样立足于渔猎经济之上的长白山文明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了不稳定的特点。

 其二, 长白山地区文明...

篇五: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者简介〕赵宾福, 男, 1963 年 2 月 生, 历史学博士, 吉林大学文学院、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任瑞波, 男, 1987 年生,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2011 级硕士研究生; 杜战伟, 男, 1985 年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2011 级博士研究生, 邮编 130012。小 河 沿 文 化 界 说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关 键 词〕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陶器雪山一期遗存〔内容提要〕关于小河沿文化的内涵和命名问题, 学术界虽讨论了多年, 但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燕山以北地区小河沿文化遗址材料和墓地材料的检讨, 重新界定了小河沿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分布范围。

 经过进一步的比对分析, 认为燕山以南的雪山一期遗存、 中贾壁遗存、 午方遗存 ( 类型)

 总体特征与小河沿文化区别明显, 不宜纳入小河沿文化范畴。

 燕山以南各类遗存中所见的少部分小河沿文化因素, 实为相同时期诸考古学文化之间彼此交流或受到了相同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图分类号〕 K871.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0483( 2013)

 01 - 0010 - 11小河沿文化, 得名于 1974 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的敖汉旗小河沿村南台 地遗址①。此前 开 展 的 锦 西 沙 锅 屯 遗 址 的 发 掘 ( 1921年)②、 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 ( 1935 年)③和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墓地的发掘 ( 1960 年)④虽也都出土了一些小河沿文化的遗物, 但均没有被当成一种独立的文化遗存而加以区别。南台地遗址发掘以后, 小河沿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0 多年来不仅发现了一批新材料, 提出了 一些新认识, 而且还就一些关键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截止目 前, 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小河沿文化基本内涵和燕山南北两地同时期遗存的文化关系上, 意见分歧最大。

 有的学者认为小河沿文化主要分布在燕山以北的辽西地区, 文化内涵仅限于以南台地等遗址为代表的遗存⑤。

 也有学者认为燕山以南地区发现的雪山一期遗存、 午方类型和中贾壁遗存, 与燕山以北的小河沿文化应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 其间的差异反映的仅仅是同一种考古学文化内 部地域类型的不同⑥。

 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在文化命名问题上有的主张应统称为小河沿文化⑦, 有的主张应统称为雪山一期 文化⑧。

 最近又有学者认为燕山以南地区有些遗存可以归入小河沿文化, 有些遗存不能归入小河沿文化⑨。纵观已有研究成果, 不难发现人们对燕山南北两地出土的所谓小河沿文化遗存的认识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讨论, 而微观上的比对分析做的都很不够, 因此很难形成一致性的意见或基本性的共识。

 为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笔者拟从逐一检讨燕山以北地区出土的小河沿文化各遗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入手, 总结和概括小河沿文化的基本特征组合, 然后通过对燕山以南各相关遗存的分析和与燕山以北地区小河沿文化的比较, 最后界定小河沿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分布范围。一、 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遗存的分析迄今为止, 燕山以北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小河沿文化遗址和墓地共有 6 处, 分别为南台地遗址、 白音长汗遗址、 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大南沟墓地 ( 包括石棚山 墓地和老鹞窝梁墓地)

 、 哈拉海沟墓地和石羊石虎山墓地 ( 图一)

 。以下试就这 6 处遗址和墓地的材料逐一进行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和概括该地区小河沿文化的基本特征。·01·

 图一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遗址分布及燕山以南相关遗存遗址分布示意图1. 南台地2. 辽宁建平鸟楚路3. 赤峰红山后4. 克什克腾旗上店5. 赤峰哈拉海沟6. 大南沟7. 石羊石虎山8. 白音长汗9. 蓟县张家园10. 河北容城午方、 上坡11. 昌平雪山12. 阳原姜家梁13. 镇江营14. 平山县中贾壁 ( ●分布在燕山以北的小河沿文化遗址; ▲分布在燕山以南的相关遗存遗址)1. 南台地遗址1974 年,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联合昭乌达盟工作站与敖汉旗文化馆, 对位于昭乌达盟敖汉旗小河沿公社的南台地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此次发掘共清理出 4 座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的房址和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灰坑⑩。

 房屋分两种形制, 一种呈圆形双室, 另 一种呈椭圆形。

 灰坑分布在房址周围, 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

 出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大宗, 泥质陶数量很少。

 大多数陶器表面施有纹饰, 种类主要有拍印细绳纹、 方格纹、 编织纹和席纹, 彩陶多为黑彩。

 陶器分罐、 瓮、 尊形器、 器座、钵、 豆、 盘、 猪狗头饰和纺轮等多种, 其中筒形罐、 双耳壶、 尊形器和镂空豆的造型和装饰颇具特色。

 由于主持发掘的学者认为南台地遗址出 土 的 遗 物 具 有 鲜 明 的 自 身 特 点 (图 二,A)

 , 因此将其正式命名为 “小河沿文化”。

 由于南台地遗址是 “小河沿文化” 赖以命名的第一个发掘地点, 因此理应被看成是认识小河沿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材料。2. 白音长汗遗址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 治区林西县白音长汗村附近, 内蒙古自 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于 1988 年、 1989 年和 1991 年对该遗址进行过三次发掘14 座灰坑和部分地层出土的材料应属于小河沿文化。

 其陶器主要是以夹砂褐陶为主, 泥质陶瑏 瑡。

 据发掘报告看, 遗址北区的数量较少。

 接近一半的陶器 ( 片)

 施有纹饰,其中附加堆纹最多, 绳纹次之, 压印纹、 刻划纹和彩陶占有一定的比例。

 陶器数量虽少, 但所属种 类较多, 主要有筒形罐、 豆、 壶、 盆、钵、 盂、 漏斗、 盏、 盅、 带孔器和器座等。

 仔细分析这批陶器, 不难发现无论是陶质陶色、器表装饰, 还是器物种类, 都与南台地遗址出土的陶器相同, 因此应归入小河沿文化的范畴( 图二, B)

 。3. 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1989 年,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在内蒙古自 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景乡上店村进行文物调查时, 于 A 地点清理了 6 座墓葬。

 其中 4 座已被破坏殆尽, 另外两座出有双耳陶罐和彩陶钵。在 B 地点清理灰坑 1 个, 出土 3 件可复原的陶器和 1 块彩陶片出土的双耳罐、 彩陶钵、 双耳壶观察, 器形和瑏 瑢。

 据上店遗址 A、 B 两个地点纹饰均与南台地出土的小河沿文化遗存相一致,故可判定它们应是小河沿文化的遗存 ( 图二,C)

 。4. 大南沟墓地大南沟墓地位于内蒙古自 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大南沟村附近, 是石棚山墓地和老鹞窝梁墓地的总称。1977年和1979年, 辽宁省博物馆、 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和翁牛特旗文化馆先后对这两处墓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 共清理墓葬83 座瑏 瑣。

 从报告发表的材料来看, 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竖穴墓和土坑竖穴洞室墓两种, 前者占绝大多 数。

 在随葬陶器中 ,泥质陶数量较多, 夹砂陶相对较少。

 陶器表面多施有纹饰, 主要为绳纹、 刻 划 纹、 附加堆纹和几何形纹, 彩陶占一定的比例。

 主要器类有筒 形 罐 、 壶 、 尊 形 器 、 豆 、 盆 、 钵 和 盂 。

 由 于这些出 自 墓葬的陶器, 在种类、 形态和器表装饰方面都与南台地遗址出土的陶器群存在很大的共性, 因此可确认大南沟村出土的石棚山遗·11·

 图二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遗址出土陶器A. 南台地遗址 ( 1. 筒形罐 H16:

 12. 双耳壶 F4:

 23. 豆柄 H6:

 14. 器座 F4:

 35. 尊 F4:16. 豆 F11:

 17. 双耳罐 H16:

 28. 豆座 T1:

 29. 盘 F11:

 210. 盆 F2:

 16)

 ; B. 白音长汗遗址 ( 11、 16、 20. 筒形罐 AT23②b:

 8AT22②:

 6AT21②a:

 212. 壶 ( 领)

 AH38:

 913.豆盘 AH38:

 1014. 双耳罐 AT39②a:

 1115、 17. 钵 AH10:

 2AH58:

 218. 豆柄 AT39②a:

 919. 盆 AT23②b:

 7 )

 ; C. 上店遗址 ( 21、 22、 24. 双耳罐 KXB:

 H2KXB:

 H1AM1:

 723.壶 KXB:

 H325. 钵 AM1:

 10)存和老鹞窝梁遗存应该是规模较大的两处小河沿文化墓地 ( 图三, A)

 。5. 哈拉海沟墓地该墓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哈拉海沟村, 2007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 性 发 掘。

 共 清 理 墓 葬 51 座、 祭 祀 坑 1个瑏 瑤。

 墓葬形制以土坑竖穴洞室墓为主, 随葬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大宗。

 纹饰主要有刻划纹、 附加堆纹、 锥刺纹、 网格纹、 绳纹、几何纹和变体回纹, 其中刻划纹最多, 附加堆纹次之, 彩陶占陶器总量的 1 /3。

 器形以平底筒形罐和豆为主, 钵、 壶次之, 还有盂、 尊形器、 器座等, 随葬品 基本组合为筒形罐和豆。该墓地还出土 28 件 ( 组)

 玉器, 多为小型装饰品, 以镯为主, 有少量的环、 璧、 珠。

 哈拉海沟墓地发现较晚, 资料也尚未完全公布, 但是从现已发表的资料看, 该墓地出土的陶器器形、器表装饰、 单个墓葬中随葬品器物组合以及墓葬形制, 都与石棚山墓地和老鹞窝梁墓地基本一致, 因此应同属于小河沿文化 ( 图三, B)

 。6. 石羊石虎山墓地该墓地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新惠乡, 1960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对该墓地仅有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瑏 瑥。

 这座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随葬有陶器、 石器和蚌器。

 出土的陶器有壶、 罐、 盂、 钵、 豆 ( 柄)

 等, 其中夹砂陶多于泥质陶, 部分陶器施有刻划纹和彩绘 ( 图三,C)

 。

 虽然只有一座墓葬, 但是该墓出土的双耳壶和彩陶钵等随葬品在石棚山墓地和哈拉海沟墓地常见, 故将其视为小河沿文化的墓葬应当·21·

 图三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墓葬出土陶器A. 大南沟 ( 1、 6、 11. 筒形罐 石棚山 M64:

 2M70:

 2老鹞窝梁 M6:

 32. 高肩罐 石棚山 M39:

 13、8、 13. 豆 石棚山 M1:

 6M67:

 16M74:

 34、 9、 14、 16. 钵 石棚山 M57:

 1M73:

 2M54:

 4老鹞窝梁 M1:

 55. 尊 石棚山 M32:

 117、 12. 双耳壶 石棚山 M76:

 4M74:

 410. 侈口罐 石棚山 M29:

 1915. 罐 石棚山 M27:

 517. 盆 石棚山 M32:

 6)

 ; B. 哈拉海沟墓地 ( 18、 23. 筒形罐 M38:

 4M1:

 519、 24. 双耳壶 M39:

 5M39:

 2820、 25. 豆 M36:

 1M3:

 221、 26. 钵 M34:

 2M39:

 1022. 尊M39:

 227. 鼓腹罐 M20:

 428. 圈足罐 M42:

 7)

 ; C. 石羊石虎山墓地 ( 29、 32. 筒形罐30. 壶31、33. 尊 )无误。需要指出的是, 除上述三处墓地以外, 最近发掘的南宝力皋吐墓地也不同程度地出土了具有小河沿文化特征的随葬陶器, 如网格纹筒形罐、 高领双耳壶、 尊形器和钵等瑏 瑦。

 但从该墓地出土的全部遗存来看, 它们至少包含有小河沿文化、 偏堡子类型存、 乙组遗存杂。

 因此, 有关该墓地的文化性质及其归属等瑏 瑧和小拉哈一期甲 组遗瑏 瑨等多种文化因素, 内 涵较为复问题, 还有待全部材料发表以后再作更深入的·31·

 研究。依据上述 6 处遗址和墓地材料的比较分析,现可将燕山以北地区小河沿文化的基本面貌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房屋皆为半地穴式, 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出现双室房屋。第二, 墓葬有两种形制, 一种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另一种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洞室墓。第三, 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陶器种类基本相同, 典型器物为平底筒形罐、 豆、 双耳壶、 鼓腹罐、 尊形器和钵。第四, 遗址出 土的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宗,多数呈褐色和灰色, 泥质陶相对较少。

 墓葬出土的陶器以泥质陶为主, 多数器表呈红色, 夹砂陶数量偏少。第五, 陶器表面多施纹饰, 主要为附加堆纹、 刻划纹、 绳纹、 网格纹等。

 彩陶图案多样,分 “回” 字形、 “F” 形、 三角形、 卷云形和八角星形多种。第六, 遗址和墓地中常见细石器和少量的玉 ( 石)

 质装饰品。二、 燕山以南相关文化遗存的分析在燕山以南地区发现的遗址当中, 现有 6处出土了与小河沿文化相关的遗存。

 它们分别是雪山遗址、 镇江营遗址、 张家园遗址、 午方遗址、 姜家梁遗址和中贾壁遗址。1. 雪山遗址雪山遗址位于北京昌平县雪山村。

 1961 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主持者是邹衡、 俞伟超和高明先生瑏 瑩。发掘后, 邹衡先生曾提出 过 “雪山一期文化”的命名,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批资料至今没有 公 布, 而 且 今 后 也 基 本 不 可 能 公 布瑐 瑠。1982 ~ 1983 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对雪山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瑐 瑡, 再次发现了 9 座属于 “雪山一期文化” 的灰坑, 其中以 H17 出土的陶器最具有代表性。

 遗憾的是, 目 前学术界所见到的只有第二次发掘出土的三件器物线图, 两件为鼓腹双耳罐、 一件为鼓腹双耳壶, 且未标明出土单位 ( 图四, A)

 。

 另据文字叙述, 雪山一期的陶器还有盆、 豆、 钵等。

 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 所有陶器中除一件陶罐施有刻划纹外,其余皆为素面。

 陶罐有大口和小口之分, 皆双耳。由此看来, 雪山一期遗存与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已公布的图、 文材料中均不见小河沿文化最常见的平底筒形罐,也不见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的指征性器物尊形器; 二是雪山遗址一期的陶器几乎全部为素面,这与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陶器多数施纹的装饰风格完全不同。

 所以从目 前公布的资料来看,“雪山一期文化” 与燕山以北的小河沿文化有着较大的差距, 不能将它们视为同一考古学文化。

 不仅如此, 仅凭现有的发表资料, 也很难说清楚 “雪山一期文化” 本身的面貌特征。2. 镇江营遗址镇江营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南岸,1986 ~ 1990 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瑐 瑢。

 发掘报告认为, 镇江营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与燕山以北的小河沿文化基本同时。其陶器多数为夹云母红褐陶, 泥质陶极少。

 陶器多为素面, 以罐类最多, 其次为钵 ( 图四,B)

 。

 仔细分析这批材料, 不难发现其中不见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常见的鼓腹双耳壶、 豆和指征性器物尊形器, 器表装饰更是大不相同。

 虽然个别平底筒形罐的造型与燕山以北小河沿文化的同类器相似, 但这类器形数量极少, 显然不是镇江营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的主体因素。由此可定, 镇江营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的文化性质不同于燕山以北的小河沿文化。3. 张家园遗址张家园遗址位于天津蓟...

篇六: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百年 薪火相传 化茧成蝶— — 吉林女子学校百年文化流脉实录■王福利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吉林女子学校历史的回望,呈现了百年文化流脉中革故鼎新、爱国忧民、关注文化、矢志育人等办学品质;阐述了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文化传承的价值;展示了当今女校关注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境界。关键词:

 百年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作者简介王福利,吉林女子学校校长、党委书记,教育学硕士,正高级讲师,北华大学客座教授,兼职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德育与教学。1907年,一个帝国行将没落,一个时代呼之欲出。西学东渐,民主思潮渐入人心,男女平等呼声日渐响彻。爱国女杰秋瑾等人创办《中国女报》,《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相继颁布,吉林女子学校迎着时代的曙光破茧而出。经历了109年的风霜雨雪,斗转星移,她已枝叶繁盛,秀干成栋。百年激荡,时光更迭,女校在收获桃李满天下之时,也凝聚了爱国忧民、革故鼎新、关注文化之品格。让我们走近她的历史,探寻教育的真谛。一、激荡百年 生生不息 铸就灵魂(一)1907—1920年 — —破茧而出 独领风骚吉林省为萨满文化发轫之所,满人入关称帝之时,吉林市便已成为东北大荒之野中的一座重要城市。清朝政权一向“重武备而轻文略”,故而吉林市的教育相对落后。然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却于一百多年前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破茧而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清末,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等民主思潮涌入中国,同时“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的平等意识也一并输入,女子享受平等教育之事成为社会改革绕不开的议题。1904年1月,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由于该年为癸卯年,所以又叫“癸卯学制”。受其影响,1907年3月8日,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将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列入了正规学校教育体系。

 《东三省政略》卷九之《学务·吉林省·纪师范篇》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吉林设立行省,负责教育的提学使吴鲁奉命筹办吉林女子师范学堂。次年5月23日,学校建成开学,由候补直隶知州王文珊为学堂监督(校长),招收十四五岁的女生入学。专题研究版块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34期综 综 合— — — 166

 地址在蒙古旗胡同蒙古旗官学旧址,校名为“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并附设“女子两等小学”。此事成为吉林省之盛事,当时女生入学当属开天辟地,教室中的琅琅书声,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女校真可谓一枝独秀、风光无限、前无古人、独领风骚。文献《东三省政略》称:

 “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二)1921—1930年 — —呼应“五四” 勇立潮头1921年,思想进步又热心女子教育事业的王雅南先生在原女师基础上创建“吉林省立女子中学”,使女校根系更为壮大。在祝步唐先生任校长期间,学校开始修建教学楼和大礼堂,建筑设计方案由中国建筑泰斗级人物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共同审定。1929年,充满浓郁中式风格的两层青砖教学楼和体现西洋文化的大礼堂竣工,当时可谓轰动省城,极为荣耀。吉林督军兼省长的张作相先生也亲临落成典礼,可谓盛极一时。因学校地处省城,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较深,民主与科学思想活跃。女校课程设计新颖时尚,文体活动尤为出彩。据记载,女校的笛鼓队人数逾七十,列队演奏时银白色的短笛鸣奏和红色小鼓击打伴奏,交相呼应。笛声悠扬鼓奏铿锵,出队上街时观者若潮,堪称靓丽无双。这在男尊女卑思想浓重的清末民初的吉林,的确开旷世之先风。此间历史风云变幻,女校师生秉承公理,肩责天下,开展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活动。如师生们投身于1925年“五卅运动”的街头宣传和1928年“保路爱国运动”的游行示威,抗议当局出卖吉惠路。(三)1931—1947年 — —坚守灵魂 心向光明“九一八”事变后,学校陷入日寇控制。1938年,日伪推行了殖民教育的《新学制》,学校被更名为“吉林省立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国仇家恨,不可断绝,群情激愤,不可言说。女校师生虽身处日寇掌控,却仍坚守民族大义,与日寇管理者斗智斗勇,从未停歇。中共地下党员李世超以国文教师的身份联合广大师生秘密开展地下抗日活动。后来李世超同志事迹被改编成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李世超即为主人公李一民的历史原型。日寇统治期间,女校也是英雄辈出,如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文联主席董速,于1930年至1934年就读于女校,后于1936年考入北大,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在新四军做宣传工作,后入延安抗大、延安女大学习、工作,1942年任八路军359旅随军记者。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不久,学校恢复原名“吉林省立女子中学”之名,继续为国家培养女性人才。我国导弹设计高级工程师温家琦在此就读,他于1955年毕业于哈工大,参与了我国第一批自行设计的海鹰2号、上游1号等4个型号的海防导弹的研制,并成为《世界导弹大全》总编之一,又担任《俄汉军事大辞典》航天编审, 《世界军事知识词典》《现代国防知识丛书》编委等职,可谓女校桃李之杰出代表。(四)1948—1965年 — —步入正轨 英姿勃发1948年吉林解放,学校更名为“吉林省联合女子初级中学校”,学校秩序逐步稳定,全体师生英姿勃发。秦家桓老师作词作曲并指挥演唱的《松花江大合唱》表达了当时女校师生的美好心声。

 “女中大楼红又红,红楼顶上太阳升,太阳升多光明,学习场上争英雄……”的歌声经常回荡在校园。这时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在女校毕业后便步入了兴山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曾任卫生部医政司长的迟宝兰和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等便是她们的代表。1950 年 10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 “抗美援朝”成为时代主题。师生们“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涨,当省政府做出动员中学生参军参战的决定时,许多同学连夜写申请要求参军,施正洁、任玉环、林雪松、于雅珍、潘桂秋等一批学生相继离开学校,有的直奔朝鲜战场,有的则到了东北军区第十九医院等部门工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贡献了女校不可遗忘的光与热。(五)1966—1976年 — —风云再起 坚守本心1966年, “十年浩劫”席卷神州,女校也未能幸免。期间,学校教学楼和大礼堂付之一炬,大量的教学器材和办公用品被毁,损失达244 500元,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上课,这让心存正义之士痛心疾首,然混乱年代,谁又能独善其身。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全校师生欢欣— — — 167

 鼓舞,在揭批了“四人帮”的罪行后,更不忘育人使命,研究制定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教学计划。当年11月学校编写的画廊报在吉林市组织的评选中荣获优秀奖。(六)1977年至今 — —改革复苏 扬帆起航1985年,经省教委批准,学校传承了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的传统,更名为“吉林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致力于发展职业教育,开始扬帆起航,踏上新的征程。1996年,学校被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5年,吉林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学校注入新鲜血液。2006年,吉林市服装学校、吉林市旅游学校同时并入,同时更名为“吉林女子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10月10日吉林女子学校迎来了百年华诞,同时挂牌成立了吉林省首个真正意义的职教集团 — —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走上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新的教育征途。2010年,在吉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搬迁至风景秀丽的松花湖畔,作为当年全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女校重建工程,按照市政府“把吉林女子学校打造成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吉林省中职最高标准”之决策,投资2.4亿元完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校园建设。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5年,学校被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称号。同年,学校又成为首批“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百年女校迎来了腾飞的时代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二、薪火相传 古今交融 固本强根追溯女校发展历史的真谛不是为了对史实的考评或补白,而是要不断追寻历史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创新学校文化。我们审视历史,是为寻找发展坐标,读懂了历史,也就把握了现实情状和未来走向。(一)促进古今交融 ,传承办学思想吉林女校“勤奋、精业、博闻、成才”的校训最早见于1921年的校报。

 这八字虽朴素,但朴中见真,是挺起女校百年来多难兴校的精神脊梁,深深植根于这片在继承中创新的土壤里,铸就了女校的百年辉煌,此校训也必将推动吉林女校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新时代的女校又丰富了其内涵,生成了“厚学敦品、尚美唯新”的校风, “开发智能、弘扬个性”的教风, “手脑并用、智德婵媛”学风,并使之相互完善融合。这既体现了对传统办学思想的传承,又体现了新时期的丰富内涵,使办学思想在传承中得到了升华。(二)传承隐性文化,融通古今校歌校歌是学校隐性文化的表现之一,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凝练,是学校办学底蕴的昭示,是学校培养目标的精华,是学校价值观的展现。当今女校,在汲取原校歌思想精华的同时,添加了鲜明时代色彩的内容,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白山松水,女权肇始,我校夙清芬;力学无荒,乐群健体,进德继先民;文章艺术推陈意,科学贵知新;奋发有为,惜阴敬业,努力莫逡巡。”这是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创立之初学监王文珊等人创作的校歌。学校汲取了此校歌的精华,结合时代特点,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创作了新校歌《窈窕淑女,成功之盼》:

 “你承载了百年历史底蕴,你创造着跨世纪的辉煌。博文成才秀外慧中,东方丽人在这里成就梦想。你培育了千万职场英才,你输送着中华巾帼栋梁。勤奋精业智德婵媛,圣洁天使在这里自由飞翔。松花江畔的吉林女校,您为我们举起蓝天。北国江城的吉林女校,我们为您添彩增光。你绿满天涯,你桃李芬芳,吉林女子学校,梦想在这里扬帆起航。”新版校歌在传承女校精义之时,也为女校注入新时代的期许。女校百年,桃李芬芳,成就英才,筑造梦想。(三)根植爱国热土,永固爱国传统爱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的主题,但各个历史时期的内涵则是各有侧重的。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情和一种时代行动。在爱国精神传承时赋予时代内涵才是我们庄严的使命。在百年办学历史中,女校历晚清、经民国、遭东北沦陷,仍不忘初心,更为妇女解放、反对奴役、争取自— — — 168

 由,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民族危亡时刻,师生们投入到抗日救亡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这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就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旗帜。在其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出版了《花开的声音》、 《春雷的绽放》等爱国主义教育事例集;组织了“恰同学少年 — —伟人事迹论坛”;开展以“中国梦 女校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等,进一步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四)延续学校血脉,升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才是对传统的最好保留。建校以来,广大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基因根脉和源头活水。女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推陈出新,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女校特色、充满青春激情、体现女孩鲜明个性主题的— —“德艺双馨、靓丽女孩”系列活动,使之成为女校育人的“主旋律”。同时,女校以新的形式开展传承美好传统品格的文化活动,如“最美女生”文明礼仪活动、 “最美孝心”感恩活动、 “最美梦想”才艺展示活动、 “最美声音”传唱活动、 “最美家园”寝室文化创建活动、 “最美巧手”生活能力大比拼活动等,使师生在百年文化的浸润中修正身心、塑造品行、培养技能。(五)沉淀历史精华,编撰《文化百年》以书籍梳理历史,保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学校在深入挖掘百年女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编撰了《文化百年》一书,书中共十大版块,分别为:

 “回眸百年” “主流色彩” “魅力女性” “秀外慧中” “智德婵媛” “立体架构” “规矩方圆” “秀干成栋” “春华秋实” “美好愿景”。这本书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寻访和追踪,更是对百年精神的凝练与发展。每一名新入校的学生,拿到的第一本书,便是《文化百年》,学子们在阅读中,体味着女校时光流转、岁月过往,感受着文化的传承、精神的流淌。(六)固化学校历史,昭示美好未来固化历史,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昭示和对未来的思索。学校通过建设校史展室固化百年历史沿革及文化发展主线。以“百年春秋,薪火传承”、“亲切关怀,雨露阳光”、 “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科研兴校,励精图治” “振兴教育,教师为本” “育人为本,韶音不辍” “强强联手,惠泽互长” “教泽绵长,桃李芬芳”等 8 个版块为载体,用 200 余幅图片、图表,100余件实物展品将女校发展历程徐徐展开,娓娓道来,令人仿佛穿越时光,徜徉于女校百年历史文化中。展室中间是一座立体沙盘模型,展示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构想,使之成为女校传统教育的课堂、宣传展示的窗口、联系校友的平台、校史研究的基地。同时,学校选择核心地带,建设了9 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将学校历史精华、文化内核、办学理念、礼仪规范、女性文化雕刻在广场四周的石壁上。历史、现代与未来在这里交汇,呈现了一幅壮美波澜的女校画卷,使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在相互融合中归于永恒。一所学校最为珍贵的,不仅仅是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更是其悠久的历史与人文积淀,这才是一所学校最好的名片。三、化茧成蝶 展翅高飞 再创辉煌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所言:

 “一所学校...

篇七: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各省省会简称由来及简介(超全)

  序号 省份 简称 省会 说明 23 个省份 1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有“北大仓”(粮仓)

 之称, 是中国最北的, 也是最东的省份, 又称“冰城”, 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 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2 吉林省 吉 长春 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 是中国的“汽车城” 3 辽宁省 辽 沈阳 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 4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 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 故简称“冀” 5 甘肃省 甘 兰州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位于黄河上游 6 青海省 青 西宁 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7 陕西省 陕 西安 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 是古代 秦 国 的 所 在 地 , 故称 “秦 ”或 “陜”。

 省会西安市(古称长安)

 ,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8 河南省 豫 郑州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九州岛”中的“豫州”, 故简称“豫”, 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遗址。

 9 山东省 鲁 济南 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 故简称“鲁”。

 省会济南市, 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10 山西省 晋 太原 有“煤海”之称, 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 简称“晋” 11 安徽省 皖 合肥 出产“文房四宝”中的 纸 、 墨、 砚 (湖笔, 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

 12 湖北省 鄂 武汉 湖北--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水陆交通便利, 夏季气温高, 有“火炉”之称。

 13 湖南省 湘 长沙 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 故简称“湘” 14 江苏省 苏 南京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15 四川省 川 成都 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 16 贵州省 黔 贵阳 “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 此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也是中国的国酒 17 云南省 滇 昆明 同缅甸、 寮国、 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 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 。这里冬天不冷, 夏天不热, 气候温和, 四季如春。

 18 浙江省 浙 杭州 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

 风景优美, 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19 江西省 赣 南昌 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 故简称“赣” 20 广东省 粤 广州 位于中国南部, 毗邻港澳,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 大洋州、 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

 省会广州市(又名「羊城」 和「花城」 )

 有2000 多年历史, 也是中国南方最大商贸中心。

 21 福建省 闽 福州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 简称“闽”, 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又称“榕城”, 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22 台湾省 台 台北 福建省对面是中国的宝岛台湾, 台北和高雄是两个最大的城市。

 台湾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 他们的祖

 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过去的, 通用普通话和闽南话, 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

 23 海南省 琼 海口 有“东方夏威夷”美称 5 个自治区 24 新疆 新 乌鲁木齐 维吾尔族,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25 内蒙古 蒙 呼和浩特 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 意指“青色的城市” 26 宁夏 宁 银川 回族, 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27 广西省 桂 南宁 壮族, 区内的桂林、 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 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28 西藏 藏 拉萨 西藏省会拉萨市, 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

 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 日照时间长, 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4 个直辖市 29 北京市 京 北京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30 上海市 沪 上海 位于长江的入海处, 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商业中心、 贸易中心。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 31 天津市 津 天津 是首都北京的门户, 是全国著名经济中心 32 重庆市 渝 重庆 在长江上游 2 个特别行政区 33 香港 港 香港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 由三个部份组成:

 与中国大陆连接的澳门半岛,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仔岛及路环岛

 34 澳门 澳 澳门 1999 年 12 月 20 日回归, 由三份组成:

 与中国大陆连接的澳岛, 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岛及路环岛

篇八: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 — 以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为例□ 张丛葵,陈京涛,常 乐[摘 要]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通过合理确定历史文化名镇的功能,传承与发展其具有特色化的村镇格局,以建筑高度、人口容量、土地布局、道路系统、传统街巷、绿地景观、建筑整治与更新、基础设施等规划控制要素对村镇文化环境进行整体动态保护。避免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建设高潮中,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价值在当代社会得到不断升华。[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文章编号]1006-0022(2008)12-0094-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Preservation Planning for Wulajie ManEthnic Town/Zhang Congkui, Chen Jingtao, Chang Le[Abstract]

 Wulajie is a historic town of the Man ethnicity. It has inherited traditional t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village layout. The Wulajie historic preservation plan controls building height, population density, land use layout, and roadnetworks. It also provides for traditional streets, green spaces, architectural renov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infrastructure. With this historic preservation plan, Wulajie preserves its historic features by avoiding negative impacts of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Key words]

 Historic town and historic village, Preservation planning, Man ethnicity of Wulajie1引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真实地记录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聚落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其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近年来,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陆续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 。但现阶段各级政府为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进行乡镇建设,已出现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高潮,且建设中建筑趋同成为一种潮流 [3] 。为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在城镇建设中创造具有特色的村镇格局,突出民族性、地域性和特色,并引导、鼓励、扶持基层自主实施。2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解乌拉街满族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掌握当地原住民的历史发展脉落,笔者从史实和文献中寻找城镇发展的点滴记忆,解读城镇构成中建筑、山水、道路等风貌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分析乌拉街满族镇的自然景观特色,通过座谈与走访等方式感受其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多方面、多角度地总结乌拉街满族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乌拉街满族镇的历史价值,其价值主要有4个方面。2.1 历史文化价值2.1.1 满族历史发展脉络的真实延续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内,从《乌拉通志》《乌拉镇志》可知,“吉林乌拉”是满语,汉语为“沿江”之义,古称“洪泥罗”城。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已生活在这里;明朝是海西女真的

 952008 年第 12 期   第 24 卷历初年。乌拉古城的选址符合一般古城选址的理想基址位置,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地势平坦而有一定的坡度,城市坐北朝南,背靠主峰、左右次峰,形成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可谓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绝佳环境。乌拉古城的轴线十分考究,古城以山水为大地坐标,轴线充分考虑风水中主山、朝山等对山关系,最终确定古城布局并非正南正北,其南北中轴线约偏离正北方向33   °。中轴线与远处北方的七家子山山峰遥相呼应;另一条副轴线对应东侧远山,同样体现了城市选址中山水文化的精心与巧妙,体现出满族先人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东北古代城址综合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现在的吉林市建城晚于乌拉街,向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实际上,吉林市的城市选址轴线是乌拉古城轴线的延伸(图1,图2)。2.2 建筑文化价值乌拉街满族镇传统东北民居众多,尤其是古城街历史地段沿街商业建筑密集,属于传统的“前店后寝”形式,总建筑面积达10   637   m2,充分反映了东北民居的典型特征:院落布局按中轴线展开,布局严谨;内院正房居中布置,两厢房布置避开正房,正房间数居多,院落宽松;民居一般为灰瓦砖墙,屋顶坡度大,较宽;院内影墙将整个院落分为内院和外院,以保证内院的私密性;建筑细部精美,采用砖雕、木雕的悬鱼、腰花等进行装饰;部分民居建筑的万字炕和落地式烟囱等建筑构件充分体现了满族建筑的特点。由于这些传统民居全面展示了满族先人高超的建筑手法,其建造技艺已被列入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3 社会与人文价值乌拉街满族镇作为满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满族文化曾深入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时至今日,依然得到传承与发展。①民间仍保留有大量独特的原生态文化形式,主要有:民间说唱,如已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满族说部;民间音乐,如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乌拉满族萨满音乐;民间舞蹈,如乌拉满族秧歌、乌拉陈汉军单鼓舞;杂技与竞技,如满族珍珠球、满族 嘎拉哈。满族传统民俗得到了传承,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乌拉满族瓜尔佳氏家祭、松花江河灯、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乌拉满族鹰猎习俗等。②作为满族聚居区,乌拉街满族镇的传统满族饮食文化传承较为突出,可以品尝到满族传统的野味烧烤、原汁鱼汤、满汉全席、三套碗、满式火锅,以及粘豆包、大肉饭、白肉血肠、水豆腐等极具东北及满族特色的美味佳肴。③乌拉街满族镇婚嫁文化虽说由繁至简,但古风犹存,在婚礼上仍保留着“押车、坐帐、开脸、回门”等习俗,集中体现了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特色。④节庆文化受到重视。在传统的春节、上元节、端午节及满族特有的颁金节、添仓节,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居民依据习俗,沿袭传统的庆祝方式与食物,并将其生活化。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建国之地。1613年,努尔哈赤率重兵破城,灭乌拉国,凭此地而兵强马壮,为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乌拉街满族镇被清王朝尊为“龙兴之地”,方圆500   里不得擅入,并在此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清朝三大贡品基地之一。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留下过战迹、足迹和墨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由第四任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报请朝廷批准于古城东南高埠处建立新城,即现在的乌拉街镇,清代格局一直得以保留并传承下来,历经清朝、民国的发展,一直是满族人民生活聚居的镇区。乌拉街满族镇文物古迹众多,曾有“四祠”“八庙”“四府”“八大胡同”“古街”等古建筑,现保留下来比较著名的有乌拉古城遗址、白花点将台、后府、魁府、萨府等。同时,清代满族民居建筑群集中在镇域中心4   km2 范围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满族历史发展文脉的真实延续。2.1.2 古代综合聚落的典型代表现位于乌拉街满族镇内的乌拉古城是16世纪初,海西女真南迁后形成的四大部落之一   — 乌拉部的都城,建于万图2 吉林市城市选址轴线 图1 历史演变分析图

 962.4 旅游价值乌拉街满族镇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拥有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的遗址、建筑,以及特色浓郁的地方产品和人文景观。其中,以人文旅游资源居多,同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辅相成。①乌拉街满族镇夏季凉爽、景色宜人,适宜避暑;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距离吉林市近40   km,处于松花江冬季不冻段的末端,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雾凇”频现(图3),冬季里几乎天天都有雾凇,是欣赏雾凇的最好去处。②乌拉街镇的种植业历史悠久,农业特色突出,是吉林市的蔬菜基地。乌拉街满族镇是清朝三大贡品基地之一,时至今日其物产依然丰富,乌拉街的大白菜、大蒜、小毛葱等农产品闻名国内外,乌拉白小米更是清王朝的“贡米”。③人文历史丰富,文物众多,满族风情散居民间。3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3.1 保护要素与保护框架东北有广泛的森林、草原、平原,其民俗、生活网络、交通方式与婉约的江南水乡、依山而建的湘西、贵州民居相差甚远,因此,城镇格局、沿街空间、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等体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要素,需要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若失去了原有环境,就图4 高度分区及视廊控制规划图图3  乌拉街满族镇“雾凇”奇观图5 镇区用地规划图

 972008 年第 12 期   第 24 卷会影响对其历史文化信息的正确理解。因此,保护规划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整体格局、历史氛围和文化环境,确定合理的保护要素,制定整体性的保护框架。通过分析乌拉街满族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规划确定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有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大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性保护要素主要包括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历史风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优秀的历史建筑、历史遗存及其依托的环境、古城格局等;非物质性保护要素主要包括满族文化、婚嫁习俗、传统曲艺、传统工艺、古今文学、宗教文化等。依据规划保护要素,规划确定保护的总体策略为“一江、一城、一街、一寺、三府、众遗存”。其中,“一江”指围绕松花江而形成的优美自然环境;“一城”指以乌拉古城为代表的历史见证;“一街”指以古城街两侧历史建筑为代表的清代的传统民居与街巷;“一寺”指清真寺,反映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三府”指以魁府、萨府、后府为代表的典型的清代建筑;“众遗存”指镇内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与非物质文化。3.2 功能定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只有其居民代代相承,才能将其特色文化沿袭发展下去。因此,在保护规划的制定中,既要保留已有的、合理的功能,又要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寻找适宜的、符合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和发展的新功能,使之与原有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综合分析乌拉街满族镇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城镇布局,根据保护历史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和促进产业体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乌拉街满族镇以居住、旅游、商业服务等为主要功能,是具有宜人生活环境和浓郁满族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3.3 规划控制要素为有效保护历史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特色,维护其城镇整体格局,依据城镇的发展演变过程,满足其发展与保护并重的要求,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确定了8大规划控制要素。3.3.1 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决定着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风貌。在对乌拉街满族镇镇中心区现状建筑进行高度分析的基础上,规划确定镇中心区的建筑层数为1层~2层、2层~4层、4层~6层,其中,一层高度不超过3.3   m,二层高度不超过6.4   m,三层高度不超过9.5   m,四层高度不超过12.6   m,六层建筑总高度不超过24   m。同时,为保护乌拉街满族镇视廊,规划确定古城街、建设路为重要视廊,两侧沿街路建筑层数为一层,控制建设路与滨江绿带相连景观广场的树木高度,宜种植灌木,高度不宜超过1.5   m,并保持河道、岸线视线的通畅(图4)。3.3.2 人口容量控制适宜的人口容量可以保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的原真性与有效传承。由于近年来乌拉街满族镇的镇区人口处于增长停滞状态,对此规划未作控制。同时为保护乌拉古城,规划严格控制乌拉古城内的人口规模,远期逐步迁出乌拉古城居民,并将迁出居民依据其行政所属及居住习惯分别进行安置。3.3.3 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城镇功能定位,保护规划确定镇中心区的用地类型控制为居住及其服务设施和特色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保护方面增加用地,取消镇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并将其迁移出镇区,在镇区东北部新设少量传统手工业用地,以便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图5)。3.3.4 道路规划道路系统是城镇用地布局的骨架,勾画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格局,规划既要沿袭传统道路特色,又要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因此,规划根据古城街历史地段内传统街巷现有的尺度、比例,采用步行方式;将非传统街巷的现状路规划拓宽为支路,解决东西向交通问题。古城街历史地段外围路网在保证不破坏古城街历史地段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其应有的可达性,解决古城街历史地段的出行和消防问题。结合该区域的现状特点,规划滨江景观路,拓宽振兴街,疏解南北向交通。同时,为确保古城街作为旅游观光景区的交通可达性,结合核心保护区重要景观节点设置停车场,以缓解旅游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图6)。3.3.5 绿地及空间景观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绿地及空间景观系统有效地保护了镇、村的传统格局,并为居民与村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了名镇、名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规划结合原有的历史资源和现状的自然景观资源,沿松花江规划一条20   m宽的滨江绿带,为新规划和拓宽的主次干路规划道路绿化带;结合乌拉古城城门图6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98旧址规划绿化主题广场,反映古城发展的历史,再现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在松花江沿岸规划绿化广场,为居民提供游憩集会的场所。绿地设计充分考虑与松花江的关系,与滨江绿带结合,从而形成丰富的绿地与空间景观。3.3.6 传统街巷保护乌拉街满族镇古城街历史地段曾经是商铺云集的区段,史称“西门午市”,古城街由福源当胡同至乌拉古城南侧外墙,道路宽度为6   m,两侧建筑相距平均达12   m。与古城街相交的9条传统...

篇九: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独有的表现形式,是经历时间洗礼和岁月沉淀所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特色的杰出代表 [1] 。文章从东北三省纺织类非遗的批次和类别、地区和民族、纺织工艺流程分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由于其他研究人员对纺织类非遗相关统计与研究存在一定误差 [2] ,根据专业学者对“纺织类非遗”这一概念的明确解析 [3] ,文章将对东北三省纺织类非遗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其中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共8项,东北三省省级纺织类非遗共35项(其中包括国家级纺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整理李鹏飞1 ,张丹1 ,赵金龙 2(1.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武汉 430073;2.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 430073)摘 要:[研究意义]东北地区地域广阔,少数民族较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较少。文章通过对东北三省国家级和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分析,以期对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员起到参考借鉴作用。[研究方法]文章以国务院公布的四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三省)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整理、数据统计、比较论证等方法,对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批次及民族地区分布情况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与结论]整理分析结果: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5项,其中8项属于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次之,具有显著地域性和民族性;按传统纺织工艺流程分类,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绣、服饰和其他三大类别等。关键词: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中图分类号:J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4131-(2021)02-0051-06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List of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LI Pengfei, ZHANG Dan, ZHAO Jinlong(1.School of communic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430073 China;2.The Hubei Research Centre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he northeast China is of vast area with many ethnic minorities and ri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there are fewresearchers about textil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it is expected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for the researchers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Based on the four batches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and the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published by Heilongjiang,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batches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stribution of ethnic areas in the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through induction, data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textil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has a total of 35 items, including eight textilebelonging to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n nationality, Korean nationality, the Hezhen na⁃tionality 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extile process flow, the northeastthree provinces textil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mbroidery, garments and other three categories.Key words: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Textil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Data compilation收稿日期:2020-09-17;修回日期:2021-01-03。基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项目课题《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主场馆内容设计项目》 (项目编号:20192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项目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工作指南和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238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李鹏飞,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张丹,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金龙,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副主任。服饰与文化:非遗研究 51万方数据

 批次第一批(2006 年)第二批(2008 年)第四批(2014年)序号12345678项目编号Ⅷ-85Ⅶ-80Ⅶ-80Ⅶ-80Ⅷ-112Ⅹ-109Ⅶ-80Ⅶ-80项目名称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朝鲜族服饰满族刺绣满族刺绣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吉林省通化市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辽宁省锦州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克东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主要特点一般采用大马哈鱼,鱼皮量大,将鱼皮经过处理,缝制成衣服满族刺绣的技法移绣到枕头上,一般新人双方结婚时都会对枕头面采取这样的绣法吸收了各地方刺绣之长。题材大都象征吉祥多流行于乡间的一种刺绣针法,刺品包含日用生活的各种物件将处理过的毛皮裁剪、缝制、刺绣而制作出毛皮成品长服上下一体,斜系衣带,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克东县满族妇女在“麻花布”上的刺绣手艺转移到满绣上而形成所用蚕丝为天然原料,针法为距今1300多年的渤海国靺鞨族针法表1 东北三省国家级综合统计Tab. 1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atistics织类非遗8项),以黑龙江数量居多,满族刺绣为代表,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黑龙江渤海靺鞨(mò hé)绣 ,吉林朝鲜族民族服饰,辽宁满族民间刺绣等急需传承和保护。1 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批次及类别统计分析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中,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占8项(表1),占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总数的3.9%。其中第一批1项,第二批5项,第三批0项,第四批2项 [4] 。对比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表4),第一批45项,第二批105项,第三批28项,第四批29项,可以发现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和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属相同增长趋势,第一批项目对比其它三批次较为均衡,第二批次突飞猛进,远高于其它三项批次,而第三、第四批次则处于劣势,占整体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和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批次增长起伏相近,但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在第二批比较突出占5项,远超于其他批次,因为各省对第一批次的申报项目挖掘的不够深入,而忽略了非遗工作的重要性 [5] ,而在第二批次申报的时候,东北三省根据2006年文化部审议通过并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6] 等政策法规的高度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使省级纺织类非遗在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上取得成功,而第三、第四批次没有更多进展,只有第四批扩展类项目两项,说明对纺织类非遗后续进展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可持续性发展。东北三省省级纺织类非遗共计 35项,其中黑龙江省分五个批次占19项,吉林省分四表2 东北三省省级综合统计Tab. 2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provincial comprehensive statistics地区黑龙江省批次第一批第二批序号123456789项目名称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刺绣克东满绣革兀革拉制作技艺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赫哲族传统服饰朝鲜族传统服饰鄂伦春族萨满服饰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克东县哈尔滨市、海林市呼玛县佳木斯市郊区宁安市呼玛县主要特点一般采用大马哈鱼,鱼皮量大,将鱼皮经过处理,缝制成衣服将处理过的毛皮裁剪、缝制、刺绣而制作出毛皮成品将皮子剪成各种图案后缝制在皮制品上,用各种颜色的线刺绣克东县满族妇女在“麻花布”上的刺绣手艺不断移到满绣上将鱼皮革兀革拉絮上捶软的革兀革拉草,轻便、暖和、不结霜长服右大襟,前后或左右开衩主要原料是鱼皮和兽皮,具有防水、抗湿等适合地域性等特点长服上下一体,斜系衣带,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把动植物的美丽形态纹样图案装饰在萨满服饰上二零二一年 四月/第十卷 第二期 FASHION GUIDE服饰导刊52万方数据

 个批次占11项,辽宁省分两个批次占5项(表2),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省级纺织类非遗中包含了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8项,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占省级纺织类非遗的22.9% [7] 。通过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批次类别统计(表3)发现,第一批1项是传统技艺类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第二批是以满族刺绣为代表的传统美术3项,兽皮传统技艺1项,民族服饰1项;第四批2项是满族刺绣扩展项目,对比全国国家级纺织类非遗批次类别统计(表 4),传统美术类 73 项(占续上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二批第四批10111213141516171819123456789101112345达斡尔族刺绣渤海靺鞨(mò hé)绣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萨满服饰北安乌鱼绣宁古塔满绣满族刺绣孙氏手工布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满族传统服饰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满族旗袍传统工艺朝鲜族传统服饰老白山张氏皮匠蒙古族枕头顶刺绣郭丽手工艺布鞋贾春红编织满族服饰手工技艺蒙古族服饰朝鲜族刺绣郭尔罗斯布艺普兰店手工布艺技艺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凤城满族荷包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蒙古勒津刺绣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牡丹江市牡丹江市逊克县黑河北安市牡丹江宁安市黑龙江省各地区哈尔滨市南岗区佳木斯市、饶河县牡丹江市、海林市吉林省通化市吉林市、吉林师范大学延吉市安图县前郭县长春市长春市长春市前郭县延边州前郭县普兰店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丹东市锦州市古塔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风格朴实、色调柔和、生动秀美,绣有花草鸟兽、山水树木等。把动植物的美丽形态纹样图案装饰在萨满服饰上所用蚕丝为天然原料,针法为距今1300多年的渤海国靺鞨族针法别致的剪裁、色彩相互协调、古朴而深厚,具有精美的鳞纹、造型神奇等把植物、动物的形态图案装饰在服饰的边角各处吸收多家刺绣手法而形成的刺绣流派,因多集中在乌鱼镇得名其造型粗犷拙朴、夸张,构图巧妙,色彩鲜艳,冷暖对比强烈古代丝织工艺所衍生的技术,纹饰在丝织面料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用各种颜色的布做的手工艺品,具有东北风格,造型大气、颜色亮丽别致的剪裁、色彩相互协调、古朴而深厚,具有精美的鳞纹、造型神奇等清代宫廷、民间常见的穿着服饰,现在穿着的较少满族刺绣的技法移绣到枕头上,一般新人双方结婚时都会对枕头面采取这样的绣法精美复杂的刺绣工艺,逐渐把本身面料覆盖长服上下一体,斜系衣带,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汉族传统皮制作工艺和满族的皮制作工艺结合而成,在汉族传统皮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吸收满族皮制作工艺吸收了汉、满等其他民族刺绣的精湛技艺,制作精美、风格独特在传统布鞋基础上吸纳东北民间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将现代健康理念融入其中最早用毛线做原料,后改为开司米绒线,具有颜色串位法、色线互带法、凹凸叶筋法等多种技法清代宫廷、民间常见的穿着服饰,现在穿着的较少以袍服为主,便于骑马,袍子肥大袖长,用红、绿绸缎做腰带也称绘画刺绣,主要描绘美丽的自然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制作绣花、挑花、贴花之技法,使郭尔罗斯布艺产品形成产业化,注册“郭尔罗”品牌王家布老虎技艺和韩家手工饰品技艺是普兰店手工布艺技两大代表吸收了各地方刺绣之长。题材大都象征吉祥主要材料是绸缎,表面刺有花鸟虫鱼、喜气用语、吉祥瑞兽等多流行于乡间的一种刺绣针法,刺品包含日用生活的各种物件主要运用在帽子、袍服边饰、长短坎肩等边角处的一种刺绣服饰与文化:非遗研究 53万方数据

 6.8%),传统技艺类 84项(占2.3%),民俗类50项(占2%),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传统美术占比(6.8%)略高于全国纺织类传统美术的平均值(6.4%),而传统技艺和民俗要低于全国平均值(传统技艺平均值7.4%、民俗平均值4.4%)。由此可以看出,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传统美术类别接近全国平均值,而传统技艺和民俗落差较大,其原因是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传统美术类皆为满族刺绣,而满族刺绣由于浓厚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发展使得东北三省传统美术类纺织非遗在整体数量上占有优势。通过东北三省省级纺织类非遗批次类别统计(表5)发现,其中传统美术17项,主要代表为满族民间刺绣等;传统技艺10项,主要代表为鱼皮制作技艺、手工布艺、手工编织等;民俗8项,主要代表为少数民族服饰等,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占省级纺织类非遗总数的22.9%,传统美术占29.4%、传统技艺占20%、民俗占12.5%,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美术要高于其他类别,且都是以满族刺绣为代表,而传统技艺占比接近于各类别平均值,在类别中符合标准,而民俗类占比最低,且只有平均值的一半,说明各省对纺织类民俗发展缺乏深度挖掘,对国家级纺织类民俗非遗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整理、申报。2 东北三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及民族分布分析东北三省国家级纺织类非遗地区及民族...

篇十: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33 卷第 l0 期 2012 年 l0 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 L OF T ONGH UA

 NOR MA L UNIV E R SIT Y

 V o I_33 No l 0 0 ot .20 12 延边 民俗旅游“ SWOT ’’ 分析 魏 凤 云 .王金 超 ( 1. 长春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 院, 吉林 长春 130032; 2.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

 延 边朝鲜族 自治州是我 国朝鲜族主要 的聚居地 , 目前 已经开发 了民俗旅游项 目, 建立 了配套的旅游设施 , 但 营销 力度 不够 ,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还有待提 高. 该文通过对延边民俗旅游进行 SWOT 分析 , 得 出其存在的优势和劣 势、 外部 面临的机 遇与 挑战 , 以期为延边民俗旅游的成功营销提供借鉴.

 关键词 :

 民俗 ; 民俗旅游 ; 资源 ; 营销 中图分类号 :

 F592. 7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开发项 目. 项 目编号 :

 2012535 ; 长春师范学 院人文社会科 学基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

 1008 —7974( 2012) 10 —0102 — 03 金项 目. 项 目编号 :

 2011010 收稿 日期 :

 2012 — 08 —25 作者简介 :

 魏风云 ( 1981一) , 女 , 吉林长春人 , 长春师范学 院历 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

 1

 引言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人 民群众集 体创造 、 享 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具体反 映在各 民族的饮 食 、 服饰 、 生产 、 节庆 、 民居建筑 、 婚丧嫁娶 、 文娱活动 等方面. 民俗作为一种 民间传承文化 , 它的主体部分 形成于过去, 属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递文化. 它的根 脉一直延伸到 当今社 会的各 个领域 , 伴随着一个国 家和民族 的生活继续 向前发展.

 民俗旅游是 以具体的地理范围或特定 民族 的民 俗文化为资源 , 展示其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

 更多地强调参与 、 体验当地具有 民族特色 的文化生 活. 民俗旅游包括 以下内容 :

 民俗历史文化游 、 民俗 饮食文化游 、 民俗服饰文化游 、 民俗节庆文化游 、 民 俗建筑文化 游、 民俗宗教文化游 、 民俗商 品文化游 等 .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 自治州之一 , 是 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 目前有 朝鲜族居民 81. 6 万人 , 占全 国朝鲜族人 口总数的 43% , 占延边州人 口总数的 37. 53%. 延边地区位于 我国东北边疆 的中、 俄 、 朝三 国交界地带 , 以其优越 的地理位置 、 独特的 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吸引了大 批 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这其中尤 以民俗景观最具魅 力 , 最具生命力. 民俗文化是延边旅游资源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在饮食 、 建筑 、 服饰、 婚丧嫁娶 、 节 庆等方面 无一不展示了其特色鲜明、 丰富多彩的朝鲜族风情.

 因此 , 充分开发延边地 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对于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 10 2 · 22. 1

 延边民俗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 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 1) 饮食民俗旅游资源,朝鲜族特色饮食主要 包括朝鲜族冷面、 朝鲜族狗 肉、 朝鲜族打糕 、 朝鲜族 酱汤 、 朝鲜族泡菜 、 米肠、 石锅拌饭 、 辣椒酱. 以米饭 为主食 , 不喜吃鸭、 鹅 、 羊以及较为油腻的食物.

 ( 2) 建筑民俗旅游 资源. 朝鲜族房屋建筑 大多 是木质结构 , 以木搭架 , 屋顶为四个倾斜面, 用瓦片 、

 麦草 、 以及稻草覆盖, 墙壁 多为粉刷 白灰的泥墙. 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砖 瓦结构 的住宅也 日益 增多.

 (3)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 朝鲜族喜爱素 白衣服,

 自古便有“ 白衣民族” 的美称. 妇女喜穿缠裙 、 筒裙,

 色彩鲜艳. 姑娘 的衣裙鲜艳夺 目, 色彩缤纷. 男 子喜 穿 白色短上衣 、 外套 、 坎肩 、 大裆肥裤. 大人通常给孩 子穿七彩衣, 把好像彩虹在身的七色绸缎用来给儿 童做衣服. 朝鲜族人 民也许是 出于审美 或是 出于辟 邪的原因, 把夺 目的彩虹当做光明和美丽的象征. 穿 七彩衣意在让儿童显得更加聪慧 、 幸福和可爱. 朝鲜 族服饰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社会 民俗旅游资源. 朝鲜族 很看重家庭礼 仪 , 尤其 以婚俗礼仪为重. 在过去 , 婚俗礼仪繁多 、 程 序复杂 :

 奠雁礼 、 交拜礼 、 席宴礼等. 朝鲜族传统婚礼 已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朝鲜族很重 视孝道 , 视为万行之首,祭礼 和丧礼都形 成 了独特 的程序. 此外朝鲜族还有其特 色的人生 礼仪 :

 花 甲 礼.

  ( 5) 节庆 民俗旅游资源. 朝鲜族重要 的节 H 有 :

 朝鲜族岁首( 春节 ) 、 朝鲜族上元节 ( 正月十五 ) 、 上 已节( 农历三月三 ) 、 燃灯节 ( 农历 四月初八 ) 、 朝鲜 族流头节 ( 农 历 六 月 十五 ) 、 朝 鲜族 秋 夕节 ( 中秋 节) 、 朝鲜族老人节 ( 8 月 15 日) 、 “ 九三” 民俗节、 延 边成人节( 5 月 18 日) . 此外 , 延边每年举办 70 多项 以朝鲜族民俗为主题 的旅游节庆活动. 如延边朝鲜 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 、 延吉朝族曲艺节 、 延吉少数 民族民间舞蹈节等. 主要包括民族舞蹈表演、 象帽舞 表演 、 传统婚礼观赏活动等节 目.

 2. 2 延边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 ( 1) 双重 民族和双重文化属性. 延边朝 鲜族风 俗与韩国、 朝鲜两 国社会民族风俗相近 , 具有我 国民 俗风情的同时兼有异 域风情. ( 2) 传统性 与现代性 相结合. 在社会风俗和节庆活动方面, 尊重传统 的同 时更具现代气息. ( 3) 文化 的独特性 与包容 性相结 合. 朝鲜族民俗文化兼容并蓄, 吸收并借鉴了其他民

 族优秀的生产生活方式 , 孕育 出既独特又包容的 民 族性格.

 3延边民俗旅游“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 , 是上世 纪 80 年代初 , 最先 由美 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的, 又称态势分析法.

 SWOT 是英 文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的缩写. SWOT 分析是一种对 自身条件的优 势( Strengths) 和劣 势 ( Weaknesses) , 外部 环境 的机 遇( Opportunities) 和挑战( Threats) 进行综合分析的 工具 .

 3. 1 延边民俗旅游的优势 ( 1) 延边 民俗旅游 资源的优势. 延 边 民俗旅游 资源类型繁多 、 内容 丰富 , 主要包括 :

 舞蹈 、 民间音 乐、 节庆活动 、 民间工艺、 建筑 、 宗教信仰 、 服饰 以及 饮食文化 , 引起 了客源地潜在旅游者的兴趣. 特别是 其双重文化和双重 民族属性 , 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

 给游客以强烈的新奇感. (2) 旅游者需求 的变 化带来客源优势. 据一项 针对入境游客心 中的最具吸引力的中国旅游项 目的 抽样调查表明, 有 30%的入境游 客认为是名胜古迹 和山水风光 , 认为是民族风俗的高达 70%. 可见 , 国 内外游客对 民族风情 的兴趣逐渐增加 , 日益高于对 名胜古迹及 自然风光的向往. 在延边旅游资源 中民 俗旅游项 目所 占比例将 日趋加大.

 ( 3) 地缘和人缘优势. 延边位于 图们 江开发和 东北亚开发 的中心地带 , 人员往来频繁, 具有地缘优 势. 同时 , 朝鲜半 岛孕育 了延边朝鲜族的祖 先 , 延边 的朝鲜族与韩国、 朝鲜有特殊的人缘关系 , 这便成为 了国外客源市场的一个优势.

 3. 2延边民俗旅游的劣势 ( 1) 延边民俗旅游开发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第 一,政府制定的民俗 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缺乏整体性 和完善性. 现有 民俗村规模小 , 开发层次低 , 没有全 面围绕“ 食 、 住 、 行 、 游 、 购 、 娱 ”六大旅游要素进行有 针对性的开发. 第二 , 朝鲜族 民俗氛 围不够浓厚. 在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 朝鲜族与汉族长期混杂居住 , 面 临着被汉族同化 , 民族 特色渐弱的情况. 第三 , 缺乏 亮点产品 , 民俗旅游不成熟. 目前没有开发 出一条成 熟稳定的线路. 现有民俗景点旅游价值不高, 民俗内

 涵没有充分发掘 , 配套设施和产品整合落后. 第 四,

 宣传力度不够. 全国共有 55 个少数民族 , 各有特点 ,

 各有风俗 , 旅游产品种类繁多. 延边地理位置在国内 旅游中不占优势 , 所 以营销宣传更显重要. 而 目前,

 延边民俗旅游资源宣传力度不大 , 手段单一 , 辐射范 围较小 , 缺乏有力的促销推广. (2) 旅游业季节性明 显. 延边旅游旺季为每年的5 ~10 月份, 旺季时旅游 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延边旅游季节性明显 , 主要受长 白山等 自然风光制约. 很多游客 , 特别是韩国游客,

 主要因长白山而来 , 希望 同时欣 赏到 自然风光和民 族风俗. 而民俗无处不在 , 无时不在 , 总体不存在季 节性问题. 所以延边旅游季节性 明显这一现状事实 上 已经影 响了民俗旅游 的发展. ( 3) 居民对 民俗文 化旅游认识层次不高. 本地居民民俗文化资源及其 经济价值意识淡薄 , 在 民俗形象方面缺乏 自发性塑 造行为 , 没有深入地认识到民俗 资源 的经济价值和 社会价值. 例如 :

 延 吉火车站 、 飞机场和进入 延吉市 的主要交通要道等一些 门面地区 , 民俗氛围并不浓 郁. 延吉火车站周边小吃店铺虽然有一部分 是朝鲜 族小吃 , 但室内装修 、 餐具等民族特色欠缺.

 3. 3延 边 民俗 旅游 的机 遇 ( 1) 政策 的民族 区域 自治政策. 2009 年 8 月 30 日, 国务院批复 《 中国图们 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 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 标志着图们江 区域合作开发从地方政府的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它的实施 , 使延边迎来 了旅 游事业大发展 的机遇.

 (2)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旅游业 已经越来 越成为延边 的支柱产业 , 政府出台了《 延边朝鲜族 自

 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为民俗旅游提供了政策支 持.

 4延边 民俗旅游的挑战 ( 1) 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营销对延边地区营销 的 冲击. 近在吉林省内 , 远至全 国范围, 各少数 民族地 区越来越重视发展民俗旅游, 营销手段各 出奇招 , 方 式也是独具匠心. 这就事实上上演 了一场营销大战,

 营销的成败也就成 为一个地 区民俗旅游 的关键 因 素. ( 2) 韩 国、 朝鲜分割客源市场. 随着人 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 出国旅游越来越普遍 ,

  ( 下转第 106 页) .】

 03 .

 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能力 、 对项 目进行谋划 的能力 、 还 要具备与各部 门团结 配合 的协作 的能力 , 否则就很 难进行和完成税收筹划工作.

 3. 3正确认识税收筹划, 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 工 作 中小企业决策主体应该树立依法纳税 的观念 ,

 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 这是做好税收筹划 的重要条件. 很多中小企业往往会 因为会计核算不 合理而陷入困境 , 会产生风险 , 所 以我们一定要做好 这项工作. 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各方面 的发 展和进步, 所以, 要树立正确的税 收筹划观念, 促进 企业不断提高和发展. 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工 作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

 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 和核算准则 , 处理好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

 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 , 处理好报表 , 报告等工作. 做 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税收筹划.

 3. 4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牢固树立风险意 识 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 , 经常有变动 , 所 以我们要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 由于变化经常存在,

 所 以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 的调整和完善 , 税法及相 关法律也不例外. 面对不同的变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 活动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企业要关注这些变化 , 积 极抓住对企业有利的条件 , 从而开展企业 的活动. 面 对我国法律的调整 和变化, 税 收筹划人员要分析其 中的变化对企业 的影响 , 及时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 方案 , 加强企业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 , 这样才能有 利于企业经济 目标 的实现, 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保 证企业更好发展.

 3. 5营造 良好的税企关系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之一 , 对我 国 经济建设各方面发展 的贡献都非常大. 税收关系到 国家的利益, 更关系到企业的利益 , 所以做好税收筹 划工作是十分必要 的. 在企业与税务机关打交道 的 时候 , 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联系, 熟悉税务执法机关 的工作程序 , 尽量减少观念上的分歧 , 使企业 的发展 与当地的税收环境相适应.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 保 证税收筹划 的切实可行 , 企业 要加强与政府和税 务 部门的沟通 , 及时了解新的法律和政策 , 使其 为企业 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理防范风险.

 中小企业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及其风 险, 做好 对风险的防范. 合理的进行税收筹划 , 时刻关 注税法 的制定和执行. 这样企业不但 可以处理好 经营管理 活动 , 还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良好的税收筹划可 以给 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 , 纳税机关要加强税法的 宣传 , 使纳税人更好的了解税法 , 熟悉税法 , 使税法 能够深人人心. 完善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体系 , 这样税 收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 中小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 1] 袁雪梅. 浅析 中小企业税 收筹划 [J ] . 现代 商业 , 2008(6 ) .

 [2] 华雪文.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研 究[J ] . 发展研 究, 2006(4) .

 [3] 张萍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J ] . 审计与理财, 2010( 1) .

 [4] 李洁. 浅析 中小企业的税收筹 划风险及防范[ J ] . 电子商务 , 2010( 10) .

 [5] 钱 红.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 险及其防范[ J ] .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 2006(6 ) ( 责任编辑 :

 吕增艳) ( 上接 第 103 页) 更多的游客能够支付起 出国游的费用. 又因为延边 朝鲜族祖先来 自于朝鲜半 岛, 所 以很多感兴趣 的游 客更愿意直接去韩 国领略大韩 民族风情. 特别是韩 国比延边朝鲜族地 区传统文化 、 民族风俗保存更为 完整 , 本真性与商品性结合更为密切 自然, 因此吸引

 了大批 国内游客, 事实上与延边分割 了民俗旅游 客 源市场 .

 基于对延边 民俗旅游所进行 的 SWOT 分析 , 不 难得出其存在 的优势和劣势 、 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 这些分析将为延边民俗旅游市场细分和 目标 市 ...

推荐访问:吉林历史文化简介 吉林 历史文化 简介

扩展阅读文章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