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5篇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1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5篇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学校代码:10200 研究生学号:2016101504 分类号:D23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5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5篇

篇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代码:10200

  研究生学号:2016101504

  分 类 号:D23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Era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作者:

 汤东霖

 指导教师:

 徐立恒 讲师 一级学科:

 政治学 二级学科:

 中共党史 研究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位类型:

 学术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9 年 6 月

 I 摘

 要

 政治建设一般性概念是指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执政纲领和特定时期的政治路线,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之相符的具体工作政策,并通过对党员进行纲领、路线等方面的政治教育来确保全党行为和思想的一致性,使全体党员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将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首位,发挥政治建设对其他各项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新时代。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党内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政治问题相关联,因此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新时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分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建设的历史依据与时代背景;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一部分,在回溯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分析新时代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即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提出既是十八大之前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之总结,也是基于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新变化的科学判断,更是这一时期党情变化和管党治党新经验的科学决策。

 第二部分,在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提出背景的基础上,梳理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做到“两个维护”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净化政治生态是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提高党政治能力是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坚定政治信仰是政治建设的主要目的,并由此归纳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三部分,从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出发,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维护两个核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增强政治功能与政治本领,提高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

 第四部分,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理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创新了党建理论的话语表达方式;拓宽了党开展政治建设的理论视野。实践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加强政治建设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加强政治建设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建设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首要原则;政治建设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生机和活力。

 II结语部分,是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强调了研究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党的建设;政治建设

 III Abstract

 The general concept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refers to the ruling par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its own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formulate a governing platform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the political line of a specific period, and on this basis to formulate a specific work policy consistent with it, and through the program of party members,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route and other aspects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actions and ideas of the whole party, so that all party members work together in the right political direction. After the Great 18,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deployed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ork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four great", and has clearly put forwar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t the top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19 major parti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other party building work. At present, the cause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der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while seeing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we must also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arty, mos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political issues.

  Therefore,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party in the new period.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the CPC"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si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new era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path, the new era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first part,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backtrack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at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world situation the party"s situation, and holds that the proposal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 18 summary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efore the 18,

  It is also the scientific decision of the change of party situation and the new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ruling party in this period. The second part, on the basis of

 IV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the core content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o achieve two maintenance is the primary task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urifying political ecology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belief is the main purpos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us summed up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The third part,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xpounds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a targeted way, including: adhering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leadership, maintaining the two cores, serious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creating a good political ecology,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function and political ability, and improving political capacity.

  Stand firm in political positions and strengthen political beliefs. The Part IV expound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theoretical value is embodied in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Party build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ng the discourse expression of party building theory, and broadening the vision of the party to carry out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al value embodied in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and effect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dds the party"s cohesion, consolidates the party"s ruling position, is the first principle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and injects vitality and vitality into the great project of the new Era party. The conclusion part, on the ba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contents,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and furth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Era; Party Building; Political Construction

 V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 目

 录 ................................................................................................................... V

 引 引

 言 ................................................................................................................... 1

 (一)问题的提出 ....................................................................................................... 1

 (二)相关文献综述 ................................................................................................... 2

 (三)研究方法 ........................................................................................................... 5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出的历史依据与时代背景 ............................................ 7

 (一)重视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 7

 (二)世情新变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 9

 (三)党情新变化与管党治党新经验要求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治党 ................. 11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13

 (一)做到“两个维护”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13

 (二)净化政治生态是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 ......................................................... 14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 15

 (四)坚定政治信仰是政治建设的主要目的 ......................................................... 15

 (五)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 ......................................................................... 16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

 (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增强核心意识 ............................................................. 20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 22

 (三)增强政治功能与政治本领,提高政治能力 ................................................. 25

 (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 ..................................................................... 27

 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31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价值 ..................................................................... 31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价值 ..................................................................... 34

 结 结

 论 ................................................................................................................. 38

 VI参考文献 ................................................................................................................. 39

 后 后

 记 ................................................................................................................. ...

篇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W 爹 笟 士莩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习 此 平 許 对 代 剎 友 飨 壳 理 於 与 卖 成 所 堯  赵 俊 毅  指 导 教 师:周 秀 红 教 授  专 业 名 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方 向: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党建 二 〇一 九 年五 月  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理论与实践研究

 硕士研究生:赵俊毅 指导老师:周秀红教授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19 年 5 月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New Age System of Party Administration

 Candidate:Zhao Junyi

 Supervisor:Zhou Xiuhong Professor Majo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19

  I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开创了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2014 年 10 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制度治党,创新了党建思想。制度治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制度建设已经发生了由建章立制到制度治理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关于制度治党的表述,由此前的把“制度建设”与其他建设并列,到“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化方向纵深发展,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新形势下,研究习近平制度治党,有利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而且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从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价值意蕴等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具体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论述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和我国历代共产党人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角度,从“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背景角度,阐释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理论的来源。第三章梳理阐释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发展过程与主要特点。第四章解读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制度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第二是制度建设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第三是制度建设保障党的组织建设;第四是制度建设督促党的作风建设;第五是制度建设规范党的纪律建设。第五章从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三个维度论述了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理论与实践

  II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New Age System of Party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focused on new situations and tasks, integrated the Party under strict rule into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arrangements, and focused on building a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that does not dare to rot, cannot rot, and does not want to rot, thus opening up a new situation in the Party under strict rule. In October 2014, Xi Jinping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 institution to govern the Party and innovated the idea of Party building at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summary confer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shows that the Party"s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ula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s.

 The statemen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on the system of governing the Party, from which "system construction" was juxtaposed with other construction, to "system 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through", mar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in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zation. It is a prominent highlight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studying Xi Jinping"s system of governing the Party is conducive to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Marxist theory of party building, and it has also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with strict governance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o build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from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realistic basis, development process, main contents, main features, value implication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and other basic issues, specifically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au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 and the innovation points. The second

  III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practical basis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yste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ctical advanc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ystem, and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world situatio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arty situation", It explains the source of the theory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The third chapter combs and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The fourth chapter interpre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The first is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second i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hir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guarantees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he fourth is to supervis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style of work; The fifth is to standardize the Party"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the new era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and time value.

 Keywords :Xi Jinping,New Age,Institutional governance,Theory and practice

 IV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3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5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6 1.3.1 研究思路 ......................................................... 6 1.3.2 研究方法 ......................................................... 6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6 1.4.1 研究的重难点 ..................................................... 7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7 1.5 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问题的措施 ........................................... 7 第 2 章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

 ................ 8 2.1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理论渊源 ............................................... 8 2.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8 2.1.2 列宁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9 2.1.3 毛泽东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11 2.1.4 邓小平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12 2.1.5 江泽民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13 2.1.6 胡锦涛关于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 14 2.2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现实背景 .............................................. 14 2.2.1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情 ............................................ 15 2.2.2 新与旧问题交织的国情 ............................................ 16 2.2.3 风险与考验重叠的党情 ............................................ 17 第 3 章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发展过程与主要特点

 ............... 18 3.1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发展过程 .............................................. 18 3.1.1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提出 ............................................ 18

 V3.1.2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完善 ............................................ 19 3.1.3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成熟 ............................................ 20 3.1.4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发展 ............................................ 20 3.2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主要特点 .............................................. 21 3.2.1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创造性 .......................................... 21 3.2.2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系统性 .......................................... 22 3.2.3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实效性 .......................................... 23 第 4 章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主要内容

 ............................ 24 4.1 政治建设制度化 ........................................................ 24 4.1.1 政治建设的内涵 .................................................. 24 4.1.2 制度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 25 4.2 思想建设制度化 ........................................................ 26 4.2.1 思想建设的内涵 .................................................. 26 4.2.2 制度建设促进党的思想建设 ........................................ 26 4.3 组织建设制度化 ........................................................ 27 4.3.1 组织建设的内涵 .................................................. 27 4.3.2 制度建设保障党的组织建设 ........................................ 28 4.4 作风建设制度化 ........................................................ 28 4.4.1 作风建设的内涵 .................................................. 28 4.4.2 制度建设督促党的作风建设 ........................................ 29 4.5 纪律建设制度化 ........................................................ 29 4.5.1 纪律建设的内涵 .................................................. 30 4.5.2 制度建设规范党的纪律建设 ........................................ 30 第 5 章 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价值意蕴

 ............................ 32 5.1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理论价值 .............................................. 32 5.1.1 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篇三: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650 期2021·11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王泽兵 汪 斌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维度厘清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围绕政治信仰、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担当四个要素,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理论内涵,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作者简介:王泽兵,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汪 斌,四川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610068)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 2018 年度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育研究”(18SB0543)、四川师范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项目“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DOI:10.19865/j.cnki.xxdj.2021.11.021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21)11-0074-04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高等院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组织紧密团结联系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其政治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党在高校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能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对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高 校 学 生 党 支 部 政 治 建 设 的 生 成 逻 辑 ,可 以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维度来理解,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的科学理论是其生成的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是其生成的历史来源,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是其生成的现实土壤。1. 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强调“政治”作用,并将其融入政党的政治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上, “政治问题对活跃的革命者来说不是次要的问题,而是首要的问题”[1] 。马克思曾在《政治冷淡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工人阶级参与政治斗争的意义,严厉批判了那种只要求工人阶级从思想上反对资本主义而不从制度上进行斗争的“政治冷淡主义”的圣徒们。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了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纯洁性的基本途径,要求所有党支部和小组不得再用宗派名称,这是实现党内真正和谐的关键。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建党理论,诠释了政治建设对于政党的重要意义。列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强调“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2](P283)

 。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列宁认为政治同经济相比必须占首位,如果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政治建设在理念上的重视和实践上的探索,既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渊源,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理论之源。2. 历史来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使命。注重政治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高度自觉,讲政治更是党的学 工 视 窗7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650 期2021·11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 “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3] (P605)

 ,强调了政治建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遵守党都的章程和纪律,要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要求全体党员做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胡锦涛指出,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确、积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干扰,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站在战略性和全 局 性 高 度 ,强 调 党 的 政 治 建 设 是“ 灵 魂 ”和“ 根基”。习近平深刻指出,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4] (P87)

 。旗帜鲜明讲政治,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政治基因,这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历史来源。3. 现实土壤: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从“宽松软”走向了“严紧硬”,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卓著。但不可忽视的是,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然复杂,高校学生党支部被虚化弱化边缘化、党员教育形式大于内容、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党员不讲政治、淡化政治、去政治化的倾向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政治上不清醒、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立场定力缺失等突出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严重侵害到党的健康肌体,已成为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党组织弱化政治性带来的消极后果。高校唯有把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源头上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理论内涵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理论内涵是由政治信仰、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担当等重要内容构成的一个完备的体系。1.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信仰是政治主体的重要精神支柱,对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政治信仰,也就失去了政治目标和政治动力。一个伟大的政党,最重要的力量来自广大党员内心深处自觉而崇高的信仰。在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坚定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端正其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确立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不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大学生党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办事的底线,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在关键时刻能靠得住、信得过。2. 培养大学生党员“两个维护”的政治意识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意识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形成的系统化认知,是直接规范和引导党员政治行为活动的重要精神要素。对共产党员而言,政治意识是其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灵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全体党员应该坚持的最高政治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党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全党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其政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学生党支部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把增强大学生党员“两个维护”的政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3. 培养大学生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情感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政治情感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政治主体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政治情感贯穿于人们政治行为的始终,是深刻影响政治主体进行政治选择、政治活动的重要因素。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对党绝对忠诚是最基本的学 工 视 窗7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650 期2021·11政治素养、最起码的政治品格和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正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党员存在对党假忠诚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套,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又是一套。这种假忠诚现象严重损坏党的形象,阻碍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高校学生党支部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政治情感层面就是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情感,促使大学生党员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情感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全过程,做到忠于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和纲领、忠于党的纪律。4. 培养大学生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政治担当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责任,是衡量和判断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尺度,是每一个共产党人要树立的首要形象。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宣告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把培养大学生党员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作为党支部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引导大学生党员当好人民的公仆、做好人民的学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各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三、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高校要从党的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出发,基于系统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的统筹考虑,着力破解瓶颈难题,探寻新路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1. 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在大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 “高校党的建设要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5] 。高校学生党支部应该切实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充分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扣基层实际,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构建运行常态、机制灵活的理论学习模式,用大学生党员愿听爱听的话讲好新思想,引导大学生党员用新思想“补钙”,使其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做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2. 增强政治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首先,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党员和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高校党委要把政治标准贯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创新理念夯实基层支部。一是要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探索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将组织体系建设得更加健全,把组织活动开展更加有效,促使党支部活力更加彰显。二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确保每个阵地不断得到巩固。三是要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校院两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通过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问责机制,全力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严在经常、落到实处。其次,要把加强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严肃化建设作为基本途径。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笼子,筑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基。高校学生党支部要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使党的组织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规范起来。高校党委要制订出台学生党支部政治生活标准化方案,明确大学生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该做” “不该做” “如何做”的具体内容,促使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员遵规守纪。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优化载体,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依托。高校党组织要创新策划“支部主题党日”、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激发大学生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在大学生党员中落地生根。同时,学生党支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和规范基层党内政治生活,推进“智学 工 视 窗7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650 期2021·11慧党建”。比如,学生党支部...

篇四: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代党的政治领导力: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显著优势的核心要义。政治领导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对新形势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必须进一步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政治领导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明确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鲜明主题。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入剖析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和实践要求,从而弄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逻辑内核,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党的政治領导力的基本理论逻辑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紧抓住党的政治领导,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纲”和“魂”。

 1.执政党的政治领导是政党政治的核心内容 政治具有多重性内涵,政治问题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探讨政党与现代化的关系时提出,“身处正在实现现代化之中的当今世界,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2]。其中,作为政党政治运作核心要素的执政党,是国家政权的实际执掌者,是国家意志形成、表达、制定直至落实的实际主导者。执政党执掌和运作国家政权,首先必然表现为政治上的领导。无论是推荐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还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政策、推动政府运转、维持社会秩序,都是政治领导的直接体现。

 2.党的政治领导力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理论上确认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领导地位。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革命性变迁的主导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则是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最高组织形式。政治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根本,但如果不组成自己的阶级政党、没有具备先进觉悟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无法完成的。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领导作用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3]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第一位的、首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们是依靠政治来领导,离开了政治就谈不上领导。”[4] 3.党的政治领导力根植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国情和特色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况决定了,要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必须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5]。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后得以不断完善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政治领导力得到历史性锻造。

 4.政治领导力是党的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 党的政治领导力作为政党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6]党的政治领导力体现在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发展大势、驾驭全局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防范各种风险,把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核心作用落到实处。只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确保党始终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价值逻辑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全面从严治党以来的实践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和重要判断,在理论、历史和现实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1.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继承革命传统和弘扬时代优势的经验总结 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政治力量。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国革命成功经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次次克服困难,成功明确了政治方向,实现了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蜕变,最终赢得政治领导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作用,搭建起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框架,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根本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展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实践价值。纵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首要的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依靠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引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2.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国家能力的竞争,是各国政党实现有效治理、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竞争。如果政党的政治领导力弱,必然导致国家能力的弱化,尤其是在应对高危事件和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等问题时,政党政治领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事件或争端解决的进程与方式,间接影响着一国或几国关系的发展甚至存亡。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武装、政权、群众、党四种力量如何联系与配合呢?首先是党的领导问题,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这些都是以执政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为前提,提升国家能力的重大实践举措。因此,我们党要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经受住“四大考验”,有效化解“四种危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增强党在新时代的政治领导力。

 3.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破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难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9]当前,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逐渐显现,这就要求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都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才能避免改革中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现象,才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跑偏、不变形、不走样,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方面重大风险,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三、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实践逻辑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命题,这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提高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解决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的实践要求。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多重角度入手,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依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政治路线引领实践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用党的政治信仰凝聚力量。政治信仰是政治主体对某种对象及其本质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取向,政党的政治信仰是其公开树立起来并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和旗帜,也是一个政党政治领导力强大与否的显著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上的“钙”,必须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信仰融入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融入全体人民的思想和实践中,从而为实现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在政治信仰的旗帜下,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还需要有具体的政治目标和政治路线作为保障。列宁曾指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1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环境和形势制定明确的政治纲领和具体任务,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以阶段性目标的具体政治实践引领社会发展,推动党的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最好的政治印证和最有效的检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11]。全党务必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根本来贯彻执行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部署和推进各自领域的重大决策和任务,时刻与党的政治路线对标看齐。在复杂的政治实践中以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政治目标,以具有科学性、战略性的政治纲领,团结、凝聚和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集中和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坚持“两个维护”、培育政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一个没有核心领袖、没有坚强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来说至关重要。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要更加科学有效地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原则,把党内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起来,避免出现党委包办一切、事事干涉的现象;要坚决防止“一言堂”,做到既确保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又能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通过科学高效的民主集中制真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領导力,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文化,以正确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引领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同时,要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作斗争,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科学正确的分析和评判,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找出问题、增强团结、凝聚力量,坚决防止和反对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侵蚀,为营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培植肥沃的政治土壤。

 3.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出明确而具体的阐述:“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党组织要发挥作用。”[12]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着力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从源头理顺党政军群机构之间的发展脉络和实践分工,切实把党的政治领导力贯彻落实到各机构、各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在思想引领、组织群众和社会号召等方面发挥政治领导力和核心作用。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并完善与各民主党派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

 利用、积极争取工商界人士、宗教界人士、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推动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善于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大党风范,不断在理论上、实践中和制度上拓展新空间、开辟新境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将这些力量和因素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更好实现党的领导,进而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4.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本领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要求全...

篇五: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要素、生成逻辑与路径指向

  [摘要]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有着基本的理论要素构成,准确理解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就需要把握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要素;深入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就要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层面认知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意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从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弘扬政治文化、提升政治能力等方面积极推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路径;逻辑;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不是普通的政党,而是肩负着光荣历史使命、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型政党。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总体的要求,也进行了整体的部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分析探讨黨的政治建设理论构成要素、逻辑意蕴,总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对

 于新时代丰富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深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要素

 “党的政治建设理论要素可分为任务、基础、保障和目标四个层面”[1]。这四个层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机体,也反映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发展的思维来审视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有所不同,但维护党中央权威、听党指挥始终是政治建设最重要的任务。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就必须首先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做到“两个维护”符合党章精神,做到“两个维护”在本质上也是在维护党章权威,而党章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依据,要求党员做到“两个维护”也是以党的章程为依据的。二是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前提,只有全党自觉

 服务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才能确保党的政治路线落地落实,确保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组成了政治建设的基础。党的政治建设极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也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性。政治信仰是党员对政党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逻辑起点,有了坚强的政治信仰,党员才会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即人民立场。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可以放弃生命,这种牺牲精神铸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灵魂。此外,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力量来自人民,党的政治建设依靠的主要力量也来自人民。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保障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体党员的刚性约束,是政治建设的硬性规定,二者共同构成了党的制度约束体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锤炼党性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抓手。政治

 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都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动力机制,也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

 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而展开的,是为了提升党建质量。换而言之,不管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加强政治纪律建设,还是提高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等,其直接目的都指向了党建质量和水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三重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述中,都能感受其强烈的“政治性”。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共中央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举措。理论来源于实践,新时代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论断,是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逻辑:回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特点决定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命题,但发表了与党的政治建设密切相关的论断,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借鉴。

 倡导党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诞生的,而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指导欧洲工人运动的诞生的。纲领是政党最基本的要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纲领。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旗帜鲜明地亮出本党的政治纲领和主张,更好地团结和凝聚无产阶级,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自己的纲领还必须制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提出的策略原则坚持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但明确了经济斗争必须服务于政治斗争。

 必须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政

 党是阶级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一定要把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将对群众的政治宣传和教育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局限在“学术界”的范围之内。他们认为,增强工人阶级对党的政治认同是为了把党的理论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理论宣传。他们通过发挥报刊的影响力来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以便积极开展对群众的政治宣传和教育。例如,他们通过在《莱茵报》《前进报》《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文章,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主动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和原理,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

 必须维护党的政治权威。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他认为“没有权威的政治”[2]会导致革命的失败。针对巴枯宁反对权威、主张自治的错误思想和言论,恩格斯奋笔疾书,写出了《论权威》一文,系统阐述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想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对立,彻底批判了其反对权威、主张自治的谬论,揭露了巴枯宁放弃斗争、放弃党的领导的本质面目。列宁针对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党没有合法的生存空间以及党内存在的一些无政府主义思想,反复强调了

 党的集中制。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必须要有权威。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也没有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直接论述。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如何树立政治纲领、如何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以及如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论述非常丰富,成为今天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

 (二)历史逻辑: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历史探索

 1927 年党的五大第一次决定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针对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針对党内民主不健全,领导人独断专行暴露出来的右倾错误,提出党内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针对党员队伍复杂,中央领导不力的情况提出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并首次将政治纪律列入党内纪律检查范围。这对于在大革命失败时期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非常重要。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在古田会议上,针对红四

 军内部出现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单纯军事化观点,毛泽东严肃地指出,红军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集团,“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3]。古田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党的领导、政治工作放在人民军队的首要位置。1944 年 4 月,毛泽东又提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论断。由此可见,毛泽东建党思想虽然是从“思想建党”开始和起步的,但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政治路线来保障党的建设方向不偏离,也没有忽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这“三大法宝”中的政治要素和内容。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第一次提出了党要在“政治上进行建设”的概念,要求全党要密切结合党的政治路线、政治领导来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政治路线问题上最大限度地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全党的高度统一,最大范围地实现了全党的团结,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特别注重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作用。党中央先后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了党对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中央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步恢复和扩大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针对“文革”对民主集中制的破坏,邓小平同志强调“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4]。进入新时期,针对个别的领导干部不注意政治甚至忽视政治的问题,江泽民同志适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讲”的要求。其中,讲政治包括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5],这六个方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体。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党的建设具体要求上,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作这样明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得益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加强和政治领导力的不断提高。在党近百年的历史上,正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发挥好了政治建设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才保证党在各种复杂

 局面下的团结统一,保证党及时有效的克服各种自身的错误和内部消极因素,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状态。

 (三)现实的逻辑:勇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与挑战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首先,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加明晰、全体党员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加明确,这些都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党的政治建设决定了思想建设的内容、决定着组织建设的性质和结构、决定作风建设的政治立场、保证着纪律建设的方向性、为制度建设提供根本依据,在党的建设具体部署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为其它建设及反腐败斗争提供有力支撑,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利于提升管党治党的成效,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6]。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巩固近年来党的建设成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

 心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党内问题的重灾区延伸,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例如,近年来,党中央着眼于从政治上建设党,依纪依规依法查处了一大批贪污腐败分子,清除了重大政治隐患,挽救了党,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获得了双丰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巩固成绩,就必须在丰富党建理论、提高党建质量上下功夫,而党建理论的丰富、党建治理的提高均需要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实现。

 3.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蔚然成风,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意识明显增强、责任有力落实,构建出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不强、缺乏政治敏锐性,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忽视政治建设;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政治信仰,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漠不关心,党内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等。从管党治党的实践来看,党

 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是政治问题衍生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必须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时代提出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突出政治建设能够增强全党的政治意识、筑牢政治定力、汇集政治力量,为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依赖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绝不是一个自发行为,而是依靠全党各级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自觉行动,是一个不断拓展的系统工程。

 (一)坚定政治信仰

 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这一点已经被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反复证明。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角度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角度来看,政治信仰始终对加强政治建设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

 从党的政治建设高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领导干部讲政治,必须把坚定政治信仰作为逻辑起点。崇高的

 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应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局势,思考我们党的发展方向;要不断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研究深度,建立双向互动、虚实结合的政治信仰教育体系,根据党员群体分类实施专题教育...

推荐访问: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党的建设 新时代 实践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