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3篇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3篇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思政育人,其实也是自育的过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3篇

篇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

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思政育人,其实也是自育的过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感动他人。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3 月 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____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指出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要点。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意义深远。____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内生动力。

  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有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传业授道解惑。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三、办好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是出路。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思政课要想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努力编好教材、创新教法、发展学科、壮大队伍、建强机构,让思政课堂变成魅力四射的网红课。

  少年强,则中国强。办好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根据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总体部署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总支结合学院自身学习状况,于 2019 年 11 月6 日下午在行政楼 235 会议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四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会。本次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进行集中专题学习后,在场教工党员就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等问题开展充分研讨,并就下一步具体工作的开展达成高度共识。

  首先,由李楠同志、张洪涛同志和秦国伟同志领读,大家共同学习了《意见》的全文,再次深入学习和领会《意见》文件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接下来,在党总支书记李楠同志主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展开的交流和讨论。

  讨论中,李楠同志提出要意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要在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内容及教材建设,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具有先位优势,希望在场党员积极投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教师。张洪涛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发表了他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心得体会。秦国伟同志认为要更好推进思政课在新时代的建设工作,根本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责任,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思政课机制。王维国同志表示,办好思政课要意识到“两个关键”,抓好“四个重点”,要按照____总书记的要求把教材编好、把课上好、把队伍建设好,并综合分析我院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启发大家找到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

  思政课一线教师谢菏生、周华珍、孙帅同志就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应将我院本科生的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提前开设,并建议将授课时长由一学期拓展为一学年,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应协调各门课程的具体安排,以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建议增加史料内容的课程讲授,让学生更好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具备历史分析的能力。向征同志认为要建设属于我院的优势学科,发挥我院的比较优势,更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青年教师和辅导员张瑜、梁璐、刘欢同志就学生们所反馈的相关课程问题同在场党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开设相关课程以帮助同学们尽早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尽快进入到学科话语体系等具体建议。在场全体党员,站在思政课教师和中国社科大马学院建设者和开拓者的角度,深度关切并对即将面临毕业的首届本科生的出口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形势,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就业选择和考研选择,并提供相关经验和技能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李楠同志做会议总结,他对在场党员的教学热情和情怀表示充分肯定,对我院未来的思政课建设充满信心,并进一步指出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日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我们日后工作的根本方向。

  教师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x 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2020 年 9 月 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____总书记2019 年 3 月 18 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求是》杂志自 2019 年 1 月 1 日改版以来,首次发表的____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章,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深刻认识深入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从 2019 年 1 月 1日出版的第 1 期起全新改版,每期发表一篇____总书记重要文章,这是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全党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大举措。《求是》发表的____总书记重要文章,集中体现了____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将学校思政课建设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会议召开一年多来,党情、国情、世情、教情又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战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

 工作,充分体现“双线作战”总布局和“两个确保”总目标,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教育战线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深入学习贯彻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____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有力推动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二、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认真抓好重要文章精神的学习贯彻

  1.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要把学习重要文章精神,与学习《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第一卷、第二卷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____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系统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组织专题学习,深刻领会文章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办好学校思政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全员学习讨论,坚定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进一步凝聚办好新时代学校思

 政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2.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学。要对照文章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要求,对标检视、明确差距,结合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落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加快解决编制保障、教师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

  3.深化研究、宣传阐释学。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加大对文章的研究宣传阐释力度,从学理角度、学术高度深入剖析____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充分彰显思政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培养一代又一代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神圣事业中的重大责任。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是各级各类重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各高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类学术期刊,要积极开设专栏、编发专刊,为思政课教学科研优秀成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委中心组率先学习。要压实主体责任,分层分类组织学习,进一步学深悟透文章精神,确保全体教职员工和相关学科专业学生全覆盖。

  2.创新形式,务求实效。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确保师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学习贯彻文章精神、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主动对接中央和本地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立体传播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氛围。

篇二: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三篇

  篇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教师要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十九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习十九大精神落实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等具体教学工作中,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确实如此,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正是小学时遇到了一个好教师,培养了他对数学的深厚兴趣,才有他后来的成就。北京大学正是因为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讯、胡适等一代又一代名师,才奠定了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科学的底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深受鼓舞,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忘初心,首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一个好老师,并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还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这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课堂上不忘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下,要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中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其次,积累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要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指导好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合格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风师德修养,时刻铭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班主任工作中,保持阳光、善意的心态,给学生树立一个无声的榜样。更要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孩子家长满意的教师。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合格的教师。

 篇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初心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使命就是实现我们在学校领导给的目标,如“兴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胜法宝,对于我们教者来说这更是我们实现我们在校目标的制胜法宝。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呢?

  党员干部们要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必须要主动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不断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爱党的责任心。

  后勤保障服务类教师们,要从“心”做起,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学生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用师爱来滋润学生。

  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们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之核心。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尊重学生感情,但请老师们切记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原则性。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说的,明白学生做的。教师对学生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循序渐进,抓反复,反复抓,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的扶持,学生就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成长。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敢于托付。在对待学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亲其师,信其道,然后进行引导,要让学生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习近平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更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勇于担当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主动担当,牢记使命。

 篇三: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身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来说,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为人民做贡献?怎么样才能发挥作用?十九大召开后,我突然茅塞顿开:唯有坚守好岗位,牢记职责所在,方能体现初心。

 首先,贯彻好专业知识。学好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不仅仅要学习书面的知识,更要多多向领导同事请教,获取良好的工作方式工作经验,不断通过理论实践知识充实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领悟认知能力。学会多思考善总结,古往今来都有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与思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效果。做到事前完善计划,事中把握节奏,事后总结经验。

  其次,注重政治思想,多走群众路线。不断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与其他党员集中交流、谈及所思所想,从而提升党员自身的思想认识,解决自身在思想上可能出现的误区。村居工作中,老百姓就是我们的服务主体,建设基础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思想认识,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思想正确了,工作方向就正确了,服务对象也就明确了,责任意识也就形成了。要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这才是党建想要发挥的作用,也是在村居中所谓引领的目的。在村居工作中,不但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还要有长远的思想,久远的布局策略,在谋求村居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全局的利益。

  再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为人师表。我认为村务工作中也应如此。我们是居民们的典范,我们做好了他们会效仿,起到引领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自省、自律,做到廉洁自律。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

 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节约观念。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是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摒弃糟糠,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解决社会矛盾出谋划策。

 跟随党的领导,一路向前,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看到过去走过的路;也许会看到光辉靓丽的未来;也许在岔路口感到迷茫。只要面向未来,不断前进,勇于挑战应对,才不会愧对你内心深处最初的想法。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篇三: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

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Establish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r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作

 者:

 武东生/宋怡如/刘巍

 作者简介:

 武东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宋怡如,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刘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9 年第 20191 期 第 66-70 页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讲建树德业,“树人”指培养人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撷取汉语中这两个惯用语之深意,以“立德树人”标识教育及其发展之根本,十分清楚地表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办学治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归根到底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期刊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

 201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9)01-0066-00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深刻阐述当代中国教育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新形势新时代教育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基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指示发展教育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这一发展教育的理念,意涵深远、掷地有声。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实际要求,对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担当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光荣任务,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

  一、“立德”以树人“树人”须立德

 今天用作表述教育根本任务的“立德树人”,是由汉语中“立德”和“树人”两个惯用语集合而成。“立德”,意为建树德业,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关于“三不朽”的论述。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国的范宣子和叔孙豹议论人如何才可以做到“不朽”,范宣子以为自己的家族世不绝嗣且声名显赫,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死而不朽”,叔孙豹则指出,世代相传而名扬天下,只能称作“世禄”却不是“不朽”,他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树人”,是指培育人才,源于成书在战国的《管子》,该书的“权修”篇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作者将“树人”与种谷、植树作比较,说明人的培养是关系长远、成效百倍的大事,应作“终身之计”。

  叔孙豹以“虽久不废”解释“不朽”,认定“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人的真正的“死而不朽”。他把“立德”置于“太上”的位置以彰显其重要,主张操守德行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最具不朽意义的业绩。“三不朽”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远,其视“立德”为“太上”之“不朽”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推重人的嘉德懿行、将成就高尚道德看作人生最高追求的文化传统。孔子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论“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荀子·劝学》),明代学者洪应明指出,“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

 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菜根谭》)等等,表达的是同样的思想。

  《管子》提出人的培养应当作“终身之计”,“树人”以育才造士,因“一树百获”而关系长远和重大,这个道理借助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久以来为人们所传颂。关于“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思想,中国古人多有论述,譬如《易·蒙》的“彖辞”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指出人生而蒙昧幼稚,须经启蒙培育才能成人,而教人走正道的工作,有着圣贤之功的意义。思想家王夫之更是借解读古语对培养人的工作加以分析,“《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入于恶习,耳所闻者非人之言,目所见者非人之事,日渐月渍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伐毛,必不能胜。”(《俟解》)明白指出,一个人成人之后的高下优劣,取决于“树人”是“养其习于童蒙”以立“作圣之基”、还是使其“不幸而失教,陷入于恶习”。

  “立德”,指树立道德,“树人”论人的培养,现在把看似各自独立意涵的两个概念并用,借以表述对教育的一种新理念,这是因为,“立德”和“树人”本来就是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两件事情,而两个惯用语的立意又都和人的教育培养直接相关。先看“立德”,叔孙豹提出的“立德”,是就一个人可达到“虽久不废”的业绩来说的。其实,可称之为“不朽”的“立德”,如唐人孔颖达所作的解释,“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春秋左传正义》)一个人努力修养德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展示了高洁的品行,人们称其为有德之人;一个人以其至善大美的操守,“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这才是真正的“太上”之“不朽”,即,“立德”之

 所以使一个人死而不朽,是因为崇高的德行,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功效,其广泛和深远的示范意义,并不会随人去世而湮灭。藉此而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倘能“立德”,无论其自觉与否,就对他人和后世有教育的意义,就已经实际做着“树人”的工作。再看“树人”,这个惯用语专指对人的培养、教育,使其成人、成才。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在说明,对人的培养教育是一件既涉及长远又关系重大的事情,《管子》所谓“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能否实现育才造士计划的角度特别提示人们,在“树人”一事上,是“养正”还是“失教”,是为人立下“作圣之基”还是使其“陷入于恶习”,这才是真正的要害所在。这样来看,对人的培养教育,首先需要回答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的问题,“立德”本来就是“树人”的题中要旨。

  中国先哲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为人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为此就需要“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设校办学就是为了使人成人成才。《礼记·学记》有“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说法,“教为政本”“尊师重教”,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华文化千百年发展中形成的一个重要传统。此其一。建立学校对人加以教育,是为着使人知书达理、成为有德行的人,前贤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

 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荀子·礼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一切的教育作为、培养工作,是使人“学为圣人”。因此,“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新书·大政下》)“树人”须“德教为先”,施教的目的在于把人培育为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这也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传统的核心要义。此其二。关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而渊深,立德以树人、树人先立德,“立德”“树人”两个惯用语蕴含着这个亘古不易的深刻道理,简明扼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因此而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继承和发扬。

  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的古代贤哲从培育人“一树而百获”的认识出发,主张“树人”当作“终身之计”;基于“建国君民”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倡导治国理政要“教学为先”;因美好品行“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将“立德”视作人生不朽的最高追求;探求“德”之于人的意义,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强调学校教育要“德教为先”。这些十分精深的思想无疑具有长久的意义,是我们深入理解教育及其社会功能、正确认识和解决涉及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大部署,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要求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是说,教育及其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才。“立德树人”取“立德”和“树人”两语之深意,合用来表述当代中国教育的“根本任

 务”,这个新概念其来有自、意境深远,它所代表的当代中国发展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的理念,鲜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晰传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主要思想。

  第一,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这本就是教育服务社会的天职。将“立德”置于“树人”之前,用言简意赅的“立德树人”表述教育的“根本任务”,意在强调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对教育实现其社会功能、完成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具有前提的意义;是要表明教育所“树”之“人”,必须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合格人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第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问题的回答。“立德树人”意在强调立什么样的“德”,这对于教育及其发展具有“根本”的意义。它清楚地表明,当代中国办教育,首先要确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大“德”,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之路,保证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得到贯彻,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朝着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展开。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教育事业的实践中提出这一教育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

  第三,教育通过启迪心智、传承知识、提升技能、陶冶情操,为人类的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追求。习近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中国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这意味着党和国家优先发展...

推荐访问: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 树人 新时代 立德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