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家风廉政建设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家风廉政建设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2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家风廉政建设,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家风廉政建设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家风廉政建设 一)党员干部贪腐背后的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综合评价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从其个人的工作表现和道德状况出发,还要从其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道德表现来看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然而,近年来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凸显,不容忽视。家风不正已经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腐败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家风建设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向。2015 年 10 月 16 日,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虽然,领导干部家风不正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典型:

 1 1 、姑息养奸型 领导干部对家属亲属本该有严管约束之责,但现实生活中,父子之情、夫妻之爱、兄弟之道常常让一部分人失去了原则立场,对家属子女的胡作非为不管不问,甚至冒着波及自身的风险装聋作哑、放任自流,等到“气候”养成,才感叹莫可奈何,悔之晚矣。在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原市长季建业七项受贿事实

 当中,有三项都与家人有关,涉及到他的妻子、女儿和哥哥。他在谈到对家人管束不严时,曾经坦诚“因为和家属长期分居两地,一些朋友正好利用了这个软肋,对自己的家人发起进攻”。季建业认为没有大问题。对女儿一味溺爱、迁就,以至于到今天害了自己、害了女儿、害了家庭。” 2 2 、助纣为虐型 “大树底下好乘凉”“朝廷有人好做官”这样的封建糟粕,似乎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一些领导干部仍然不懂如何慎待亲情,千方百计为己、为家、为亲人着想谋利,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丑陋规则,不是在经济上“关怀备至”,就是在人事上“加官晋爵”。

 3、沆瀣一气型 与前两种类型不同的是,这一不正家风影响下的领导干部不再“被动”,而是向“主动”“主谋”转变,与品行不端的家属相互掩映,演绎“权力共享”“家族共贪”家风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家风堕落亦非一日而成。腐败官员的家庭之所以从温馨的港湾沦变为腐败温床和“权钱交易所”,说到底是因为家风出了问题。

 二)现阶段,导致领导干部家风不正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体现,是人生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家风不正甚至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主要根源还在于忽视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进而导致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悄然变异。第一,价值观扭曲,不是以自身对社会、国家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有无,而是将占有金钱财物的多少、照顾妻儿亲属的巨细看成是自己为官做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以致拜金主义横行,抹杀了对党纪国法本能的敬畏之情。第二,权力观异化。一些领导干部还是把公权充作私器、职权视为特权,“我有你无”的权力在他们手里沦为取财谋利的手段和工具。第三,亲情观畸变。一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就应给家人一点“补偿”。于是越过公权与私利、公理与私情的天然鸿沟,处处为妻儿“计深远”,事事为亲人谋福利。

 2、家属亲属的轻薄无行作祟 不良家风的形成,领导干部当然有责任,但其家属亲属也概莫能外。生活在一家一族之中,身心不正的亲属子女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进而形成“人前‘同气连枝’,狱中‘同病相怜’”的家族式窝案、亲缘式腐败。这些家属们在官员的贪污腐化过程中往往扮演着以下这些角色:

 第一,腐败“催化剂”。在图谋不轨的家属当中,有的向官员灌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收白不收”等思想;有的私自收受财物;有的不仅不咬耳朵、不扯袖子、不敲警钟,反而劝其违纪违法,同恶共济。

 第二,贪猥“左右手”。在不良家风的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的特权思想不断滋生,他们将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视作“摇钱树”,为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自己甘当财物进出的“中转站”,暗合支援,一起获利。第三,贪腐“急先锋”。身为家属,一些人对于钱财的爱慕、对于权力的狂热,丝毫不亚于为官主政的领导干部,他们迫不及待地从幕后跳到台前,成为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操盘手”。

 3、外部环境的监督制约“失灵” 近年来,随着《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制度的印发推行,特别是被誉为党内“刑法”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让制度长出了“牙齿”。但很长一段时间来,制度规范的欠缺,社会关注的弱化,使得领导干部家庭以外的监督制约较为乏力,为领导干部家风腐败提供了生存土壤。

 第一,制度设置不尽全面科学。审视当前的党内法规制度,似乎只有《准则》《条例》,以及中组部 2011 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等为数不多的制度对干部齐家治

 家的问题有所涉及。至于其他党内法规,对于党员干部的家庭家风都没有明确提及或规定。

 第二,监督约束存在薄弱环节。家风一直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私家小事”。因此,对于领导干部家风问题的监督,有关部门往往驳不开面子、拉不开情面。此外,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人予以照顾,也是以往常见不怪的潜规则。第三,社会制约不够精准有力。由于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家庭成员情况公开等实效举措尚未全面推行,群众监督的着力点或发力点还相对缺乏,以致于对领导干部家风情况的了解,往往只能停留于一些街谈巷议、市井传闻,精准性不够,真实性不足。

推荐访问:家风 廉政建设 党员干部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家风廉政建设 党员干部廉洁家风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