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2022年)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2022年)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2022年),供大家参考。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2022年)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 1 1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6 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已进入主汛期,雨水集中期、灾害易发期、防汛关键期三期叠加,暴雨明显增多、江河水库水位保持高位运行、土壤含水饱和等,甚至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不仅让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威胁,还关系到全面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因此,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保持临战状态,通过把防御措施、关怀措施、兴农措施落实落细,有力有效应对汛情,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主动仗”。

 把防御措施落实落细,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服从上级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把防御措施落实落细。国家防总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相关地区做好防汛、防台风等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遵照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的统一调度指挥,要深刻认识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山洪与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山塘水库、交通干线等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安全警示及防护设施,加强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要完善防范机制,建立好“联防联动、信息通报、原因调查、责任追究”四大机制,扎实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强防汛物资日常管理,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及时补充应急物资,筑牢“安全防线”,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关怀措施落实落细,筑起“暖心堤坝”。防汛工作的重点是“防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严格落实堤防巡査防守职责,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旦发现险情,采取的首要措施应当是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安抚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挨家挨户送服务、谈心谈话,并集中力量救灾重建,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群众筑起“暖心堤坝”。

 把兴农措施落实落细,守好“群众钱袋”。防汛工作的重点还在于尽可能减少农作物损失。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把兴农措施落实落细,大力实施森林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深入推进林业“金山银山”工程,持续推进森林生态修复和“绿美乡村”建设,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当洪涝地质灾害不可避免时,要把握好“疏”和“堵”的关系,进行排水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作,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指导农民采取排涝、补种、田间管理等措施,及时调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确保不误农时,守好“群众钱袋”,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防汛救 灾个人心得及感悟 2 2 20__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汛情,全市雨情紧急、水情迅猛、灾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水情、险情、灾情 雨情:1-9 月,全市累计降雨量 1417.9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7.1%。5~9 月,市区降雨 1105.1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63.3%。含山县降雨 1014.3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46.6%。和县降雨 1083.6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64.3%。当涂县降雨 1169.9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71.0%。特别是 6 月 18 日至 7 月 6 日出现的四次强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 3.5 倍,暴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全市 6 月 18 日入梅,7 月 21 日出梅,梅雨期 34 天,梅雨期降水量 588.6 毫米。汛期,全市小时最大降雨量 52.5 毫米。市区日最大降水量 148.2 毫米,出现在 7 月 1 日。三天最大降水量 257.3 毫米,出现在 7 月 1~3 日。

 水情:今年,长江来水偏早,水位涨势迅猛。从 4 月初开始,长江马鞍山站水位持续快速上涨,4 月下旬即达设防水位,且超过 1983年、1998 年等大水年份的同期水位,比 20_年同期水位高近 3 米。同时,姑溪河、黄池河、牛屯河等内河水位也快速上涨,入汛前全部超过设防水位。7 月初,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全市江河水位全线

 迅猛上涨。汛情最严重时,长江马鞍山段和境内 10 条主要内河堤防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姑溪河(上游段)、黄池河、运粮河、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青山河(上游段)等 7 条内河超保证水位,姑溪河(上游段)、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等 4 条内河超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水位,绝大部分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达 30 多天。汛期,长江马鞍山站最高水位 11.18 米,出现在 7 月 7 日,最低水位 4.39 米,出现在 9 月 27 日。

 险情:因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全市内河堤防险情频发,共出现漫溢、滑坡、管涌、跌窝等各类险情 710 处(含山县 317 处、和县 255处、当涂县 101 处、雨山区 8 处、博望区 15 处、市开发区 2 处、慈湖高新区 4 处、郑蒲港新区 8 处),其中,较大险情 83 处(含山县 25处、和县 44 处、当涂县 7 处、博望区 3 处、郑蒲港新区 4 处)。

 灾情:全市受灾人口 106.9 万人,倒塌房屋 2408 间,转移安置人口 6.65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95.1 千公顷,成灾面积 63.3 千公顷,绝收面积 40.9 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1.74 亿元。损坏小型水库 35 座、堤防 96 处 358.5 千米、护岸 254 处、水闸 240 座、塘坝 1147 口、灌溉设施 1094 处、机电泵站 220 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6.55 亿元。

 二、防汛抗洪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是迅速部署安排。汛情发生后,各级防指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迅速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持久战。此

 后,又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对全市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研判,并作出精确部署。市政府连续召开 30 余次防汛工作调度会,分析雨情、水情、汛情、灾情,调度指挥抗洪救灾工作。二是领导靠前指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第一时间、不分昼夜,走遍受灾地区,深入堤防一线查汛情,赶往集中安置点听民声,全面掌握汛情灾情,果断作出精准部署。市委常委、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长,均按照分工到各自责任点督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各县区、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全部驻守防汛一线,日夜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三是县区落实有力。各县区、园区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决策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四是部门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市水利局派出 6 个工作组,驻守防汛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气象局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马鞍山水文局及时提供水文信息;市住建委开展积水路段巡查,各易涝点和泵站安排专人值守;市安监局抓好尾矿库巡查值守;市国土局派出 7 个督查组对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统筹调拨工作;市公安局出动警力 3700 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抽调精干人员,充实防指力量,并建立高效的督查、派单和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各项指令发得出去、落得下来,确保重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马钢、十七冶凸显国企责任担当,全力投入全市抗洪救灾大局;市防指其他成员单位也按照责任分工,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强化科学调度,积极有效应对。一是汛前准备充分。早在汛期来临之前,市防指就制定了抗洪救灾工作总体方案,层层落实防汛

 责任,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充分准备。先后举办了 6 批防汛培训班和 11 场防汛演练,落实了 9 个市级防汛物资储备点和15个县级防汛仓库,排查加固9处市级重点险工要段,督促 14 处“开口子”工程按时复堤,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人员撤退转移方案。同时,实施完成了雨山湖北门、体育馆东门等 7 处易涝点整治工程,对市管 577 公里下水管网进行了疏浚,对市区排涝泵站设备进行了维护检修。二是监测预警到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预报,主动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预案确定的应急响应标准,市防指于7 月1日12 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 月 2 日 12 时提升到Ⅲ级,7 月 5 日 12 时提升到Ⅱ级,7 月 6 日 22时提升到 I 级,应急响应实现连续“四级跳”。各县区、园区也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全力投入防汛抢险。三是巡查抢险有力。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每天有 6 万多名干群严防死守,对长江两岸及市内各主要河流、中小水库,开展 24 小时拉网式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险情,有效保障堤防安全。四是统筹调度科学。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全力排水,通江涵闸累计排水量达 35 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内河防汛压力。统筹抓好防汛抗洪、防台风和抗旱工作,积极开展“尼伯特”、“莫兰蒂”等台风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五是城乡排涝有序。强降雨期间,主城区每天派出 100 余名防汛人员、10 余辆防汛车辆不间断巡查,并对高速北入口、中加南门(达观天下)等 17 处积水点进行了应急处置,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强降雨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各县区、园区也充分利

 用间歇性晴好天气,指导开展蔬菜大棚、畜禽棚舍清沟沥水,组织农户抢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三)发挥组织引领,团结一心抗洪。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灾 30 多个日日夜夜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数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防汛抢险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救灾安置点成立临时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到了“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鲜艳旗帜”,涌现出了尹建平、刘安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递正能量,营造防汛抗洪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刊发各类宣传稿件 2300 余篇(件),其中中央主流媒体刊登 100 余篇(件),省级主流媒体刊登 300 余篇(件),市级媒体刊发 1900 余篇(件),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推出的《抗洪书记尹建平》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倡议下,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为灾区慷慨解囊。广大市民和企业积极响应,为防汛救灾捐款捐物,参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安抚等工作,给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四)强化军民联动,各方广泛参与。一是人民军队始终冲锋在前。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紧急出动,不畏艰险,奋勇参战。防汛救灾期间,第一集团军某旅、武警等 1500 名官兵驰援我市,马鞍山军分区、市

 武警支队、各级公安机关共出动官兵、干警 4300 余人次,动用车辆、冲锋舟、橡皮艇 300 多台(艘)次,投入全市抗洪抢险,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是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洪救灾。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我们坚持把群众作为防汛救灾的基本力量,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来。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阶段,全市每天有 6 万多名抗洪大军,日夜坚守在 1353 公里江河大堤上,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战高温,斗恶浪,筑子埂,查隐患,排险情,是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五)保障生命安全,转移安置群众。一是迅速及时转移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前谋划和安排好群众转移方案、撤退路线和安置地点,特别是对山洪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威胁地区、危旧房、施工工地、低洼地区、水库泄洪影响区等危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查全、查细、查实”,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不落一人。全市共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6 万多人。二是妥善有序安置群众。在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互帮互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集中安置点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受灾群众转移集中安置点管理指导意见,抽派数百名党员干部进驻安置点,确保被安置群众“有饭吃、有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高峰时全市共设置 10 户以上集中安置点 32 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 5541 人。三是全面周到服务群众。各级卫生部门派出多批医疗小分队,实现灾区包保、医疗救治、卫生防疫、血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等五个“全覆盖”。全市深入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达 4210 人次,派出医疗防疫队 610 批次 1679 人,诊疗救治各

 类病人 4874 人次,消杀面积 69.1 万平方米,有效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六)全面减少损失,抓好灾后重建。一是迅速开展查灾救灾。全市各级民政、住建、交运、国土等部门分赴灾区进行实地核查,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防洪抗灾各项资金随到随拨、随调随拨。二是全力推进生产自救。着力抓好生产自救,深入广泛地了解受灾农民需求,加强技术指导和农资保障,引导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面了解受灾企业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

推荐访问:防汛 救灾 感悟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及感悟【精选4篇】 防汛救灾个人心得体会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