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2-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供大家参考。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http://www.wendangku.net/doc/a9428d796bd97f192279e9ab.html 中国崀山网 2013年02月05日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由来

2008年底新宁县政府准备将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作为湖南省第二个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建设部、湖南省建设厅以及社会各界予以新宁县和崀山风景名胜区巨大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崀山申遗也为新宁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县政府提出要对《新宁县总体规划(2000-2020)》进行修编,并将编制期限调整为2010-2030年。

1.2 规划背景

1.2.1 崀山申遗成功带来的发展契机和挑战

崀山一旦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并带来游客量井喷式的增长。这一变化,在给新宁带来旅游接待压力的同时,也给全县的经济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此外,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也为城市开发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1.2.2 区域交通的重大改善

随着西部开发步伐加快,湘西南地区已开始或正在计划修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区域交通设施,届时,新宁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这一变化,不仅会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旅游发展,也将对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提出挑战,同时,还会对城市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1.2.3 上版规划期限过半

在本次规划委托之际,上版规划实施已近10年,规划近期即将到期。然而,实施情况与规划当时的预测之间有较大偏差。在新的机遇到来之际,需要对过去进行总结和调整。

1.2.4 规划管理政策的变化

《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国家加强了对城乡建设的管理,特别明确了城市必须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进行有效保护。而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是新宁县撑发展之根本,对此,规划必须对其提出明确的保护和利用要求。此外《城乡规划法》还对规划编制和报批的程序,以及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此之前编制的规划显然无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1.3 规划进展过程

1.3.1 前期洽谈准备阶段

2009年3月,湖南省新宁县规划建设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接洽,准备编制新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009年8月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新宁县规划建设局签订了《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的项目合同。

合同中明确,本次总体规划为县城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由县规划建设局委托其他单位同时编制。

1.3.2 资料收集与现状调研阶段

2009年9月中旬至下旬,规划组进驻新宁县城,完成第一次现场调研和踏勘工作。规划组首先对现状县城现状建成区、崀山风景名胜区、县域乡镇、县域风景旅游景点以及对外交通线路等进行了踏勘。与此同时,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召开了有全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规划组征求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走访了十余个县级部门。

1.3.3 方案阶段

2010年1月,项目组就初步方案向县政府及县有关部门进行了第一次方案汇报。初步方案得到了多数部门和领导的首肯,并要求继续深入,尽快报批总体规划纲要。

2010年7月底,湖南崀山作为世界丹霞地貌的代表性地区,与我国其他5个丹霞地貌一起,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2010年8月,项目组在县规划建设局的协调下,就纲要前要点内容向新宁县规划建设上级主管部门——邵阳市规划局的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了汇报。专家和领导在肯定了项目组提出的调整城市发展方向等重大战略的同时,也要求新宁县规划局应按照湖南省建设厅的要求,将本次规划作为对上版总体规划的修改,规划期限保持2020年不变,规模尽可能不超过上版规划。此外,应补充《上版规划的实施评估报告》、《强制性内容修改报告》,以及新拓展城区的《地质勘察报告》。

2011年4月,项目组在完成了合同要求以外的《上版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和《强制性内容修改报告》后,就纲要内容向邵阳市规划局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了汇报。专家领导再次肯定了规划组关于城市发展方向调整的设想,同时要求,为了保证总体规划顺利审查,新宁县应尽快完成并提交新拓展城区的《地质勘查报告》,并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同时提交,一并审查。

2011年11月,在新宁县政府的邀请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副院长,在项目组的陪同下,考察了新宁县城,并就县城行政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2011年12月后,由于种种原因,项目中断。

1.3.4 纲要阶段

2012年8月,项目重新启动。

1.4 上版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要点

1.4.1 规划编制背景

1994年,崀山风景区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随着地区知名度的提高,金石镇在原有县域服务中心职能基础上,发展了旅游服务职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对城市环境品质、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政府于200 0年组织编制总体规划。

1.4.2 规划的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

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 050年。

2.城市发展目标

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突出“兴农富民,重工增效,旅游创收,流通经商,科教兴业”五个方面,把新宁建设成为农业强县、旅游名县、财政富县、一流城市。

3.县域城镇体系

形成以金石镇为中心,包括黄龙、万塘、崀山、水庙、麻林等镇的西部城镇片区和以回龙寺为中心包括一渡水、高桥、马头桥组成的东部城镇片区;回龙寺至崀山、马头桥至黄金、马头桥至一渡水和万塘至崀山四条经济发展轴共同组成的“两片四轴”的县域城镇体系。

4.城市性质

金石镇是新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崀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

5.中心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2020年人口规模为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8平方公里。

6.城市规划区范围

以金石镇老城区为基础,加上周围的扶夷村、江口桥村、金子岭林场场部、藕塘村、焦家龙村、观瀑村、志木山、松风亭、古田、下马石、金石、莲村、柳山村、李家塘村。总人口7.1万人,总用地35.3平方公里。

7.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近期以大兴路为纵向发展轴向北发展,以大兴路和崀山大道相交点为中心,形成21世纪新宁县城新的城市中心。远期向南跨扶夷江发展至水头乡政府、向西发展莲村一带。

8.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一中心两组团。一个中心指以现状的老城区为基础,包括志木山、松风亭、古田等大片用地,规划成为新宁县城的中心区,主要发展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居住和工业等;两个组团为西边的莲村组和南边的扶夷水头组团、莲村组团以旅游接待设施为主、扶夷水头组团以发展及文教卫体为主。

1.4.3 实施成效与偏差

1.经济发展总量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2000-2010新宁县GDP年均增长率达11.1%,略快于上版规划预测的发展速度。全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32:26.5:41.5调整为2010年的29.8:

25.8:44.4。与1999年相比,农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但是距

离规划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

2.城镇化发展水平未达到预期

2000版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新宁县域总人口为63万人,城镇化水平34%。

实际2010年全县户籍总人口为61.96万人,城镇化水平30.96%,均低于上版规划的预测水平。

实际水平与预测的差距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新宁是地处落后地区的传统农业县,全县外出务工的人较多,县域人口呈现流出大于流入的总体格局。

其二,县域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未来趋势的预测缺乏可靠依据,因而预测结果与实际发展有一定偏差。

3.上版规划在城市格局上有较大突破,打破了县城沿扶夷江一字排开的拓展方式,构建了解放路、大兴路的“T”字形发展框架,解决了当时城市缺乏拓展空间的问题。

4.县城空间拓展动力不足

根据统计2010年末,新宁县城城镇建设用地约为7.4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73.37平方米。小于总体规划人均1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标准,说明建设用地的拓展速度,小于县城人口增长的速度。此外,上版总体布局中莲村组团、水头组团也未能形成。

1.4.4 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

总体看来,规划实施与规划本身存在偏差,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

1.外部条件的变化

首先是崀山申遗对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上版规划无法预期到的,因而,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方面,规划都未能配合旅游做出有效的安排。

其次,上版规划编制之时,高速公路尚未规划,因此,规划未能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其联络线对城市空间拓展的拉动和限制作用,做出响应。

2.规划自身的不足

一方面,规划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城市景观塑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就金石古城的保护,城市景观控制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安排,由此导致古城和城市整体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规划对城市生态基底及资源的保护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在维持和优化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发展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弹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导致城市难以应对相继而来的外部条件变化。

1.5 本次规划研究重点

1.5.1 明确发展目标与动力

从区域的角度以宏观的视野,重新审视新宁的地位和作用,指明发展目标和动力。

1.5.2 构建弹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

在明确城市空间拓展的各种条件和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空间发展动力机制,构建一个适应城市未来多种发展机遇的弹性空间发展框架。

1.5.3 落实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深入研究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律,结合新宁发展实际,将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落实到空间。

1.5.4 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

强化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挖掘、展示历史文化,同时深化城市设计和景观控制内容。

1.6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6]第146号)

《风景名胜区条例》

《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

《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1.7 规划期限

近期 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 2021年-2030年

1.8 指导思想

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友好、

社会和谐”的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人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建设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遵循旅游产业

发展规律,促进县城向旅游城市的转型,实现县域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宁县一切发展的前提,规划高度重视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城市环境的建设,科学处理资源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4、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发

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1.9 技术路线

1.9.1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一方面,从区域角度出发,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分析研究县城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其根源。以目标和问题的双导向,统筹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1.9.2 刚性要求与弹性控制相结合

在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本底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城市空间生长框架,同时,明确世界遗产、水、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保护的刚性要求,以刚性要求和弹性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城市在未来不同机遇条件下都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9.3 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以旅游发展为城市建设的动力,借鉴国际先进旅游城市的经验,以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律指导城市建设,构筑城市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平台。

1.10 规划范围与用地说明

1.10.1 规划区

规划区指城市建成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该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城市的持续发展、资源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需要。

根据《强制性内容修改报告》,本次规划的规划区在上版规划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范围为包括崀山风景名胜区、金石镇镇域,金石镇以北、以西的扶夷江、新寨河、长塘河两岸河谷平缓地带所涉及村庄的村界范围,以及金石镇东侧舜皇山西侧的山坡地带,总面积365平方公里。

1.10.2 县城

即县域中心城区。县城规划城市建成区与范围详见相关规划图纸,主要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联络线、白塔公路围合的用地,以及少量外围区域。该区域的用地布局规划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1.10.3 现状城区

即扶夷江北岸河谷地带的现状建成区。本次规划将对其进行重点疏解。1.10.4 金石古城

根据历史记载,以及现状保护情况,确定东风路以西的扶夷江转弯半岛为金石古城范围。本次规划将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

2 新宁县概况

2.1 位置与行政区划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资江水系扶夷江上源。县境北连武冈市,东北毗邻邵阳县,东南毗邻东安,西接城步县,南界广西省全州县和资源县。县城金石镇距湖南省省会长沙市372公里,距桂林180公里,距邵阳市府142公里,武冈市府42公里,邵阳县城104公里,东安县城103公里,资源县城72公里。

东西长84.3公里,南北宽73.8公里。境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oC,降水丰富,光热充足,植物多样化。县域下辖8镇10乡,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6

0.8万人。

2.2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新宁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县境属楚黔巫中地。秦统一中国后,县地属长沙郡。西汉置昭陵县,地属昭陵管辖,隶长沙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三月析昭陵县置夫彝(亦作夫夷)侯国,县境为夫彝侯国地,隶属零陵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夫彝侯国除。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立夫彝县,隶属零陵郡。三国吴后主宝鼎元年(226)冬,县属昭陵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昭陵为邵陵,县属邵陵郡。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

02),夫彝县改称扶县,属邵陵郡。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改扶县为扶阳

县,隶属邵陵郡。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5)改扶阳为扶彝(亦作扶夷),隶属邵陵郡。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废邵陵郡为邵阳县,扶彝县并入邵阳县,隶属长沙郡。隋炀帝义宁元年(617)建武攸县(治今城步儒林镇),县地属武攸管辖。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武攸为武冈,历梁、唐、晋、汉、周五代至宋初,县地均为武冈地,隶邵州。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置莳竹县(后改绥宁县,治今绥宁县寨市),县地属之。徽宗崇宁五年(1106),绥宁县地分置临冈县(治今通道临口),县地属临冈,隶邵州,次年改隶武冈军。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在扶夷旧地建新宁县,属武冈军。“新宁县”县名始于此。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新宁县属武冈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三月,改武冈路为武冈府,新宁县属武冈府。洪武九年(1376),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新宁县随州属宝庆府。

清初因明之旧。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县直属宝庆府。

中华民国初废宝庆府县直属湘江道。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县直隶湖南省。民国26年,县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新宁县和平解放,属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4月更名湖南省邵阳专员公署)管辖。

1986年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新宁县改属邵阳市。

2.3 自然条件

1.地质构造

新宁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由新宁复式向斜、猫儿山——关帝庙早期华夏系隆起带及祁阳山字型构造组成,并叠加有新华夏构造体系。

县境进入陆地阶段后,经历了燕山断块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主要使地层进一步产生断裂,并伴随着小型岩浆侵入活动;喜马拉雅运动主要是地壳的持续上升、掀斜、坳褶和强烈的夷平作用,从而形成县内南高北低的地势,并造成新宁断裂带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导致系列地震活动。

新宁县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区域起伏变化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灾害类型多,灾种全,分布较广,属省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地质环境条件和降雨因素的控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灾种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2.地形地貌

县域西南,东南地区山高岭峻;中部地势低平,西北山丘遍布,东北谷口敞开;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地表切割强烈,侵蚀及堆积地貌发育。地势最高点麻林乡黄河顶佛山,主峰海拨2021米,最低点靖位乡笑岩村八家湾,海拨208米,地势高差1813米。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四类型。

县境海拔400米以上的各类峰林高低总面积1827.71平方公里,占全境总面积的64.997%。海拔400—600米的低山面积539.2平方公里,海拔600—800米的中低山面积94.58平方公里。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84座,其中800—10 00米的山峰106座、1000—1500米的281座、1500米以上的97座。山体脉状延伸,总的走向为北北东向,其特征是:岭高、坡陡、谷深。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山脉、雪峰山脉支脉、河伯岭山脉。

丘陵县境海拔260—400米之间的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的河谷边缘地带,面积554.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72%。

县境岗地主要分布在扶夷江谷地边缘,平原与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在西北山丘中也有零星分布,面积14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表现为切割微弱,起伏和缓,常呈平顶丘岗,其中有宽浅的坳沟相间。

境内出现的是溪谷平原,多呈串珠状和枝条状分布于扶夷江及其8条主要支流沿岸,金峰、白沙、迥龙寺、水庙、飞仙桥、一渡水、巡田、塘尾头等乡镇均有产出。

3.气候

新宁县属华中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且南北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温度17℃,年平均降水量1331.1mm,日照时间1465.6小时,无霜期长,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14.3h,可照时数为4434h,日照率为32%。日照最多的为2003年,达1600h,最少的为2002年,仅819.1h。每年7月日照时数最多,平均达226.2h,2月日照时数最少,仅46.8h。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除7月、8月相对湿度分别为74%、78%外,其余月份均在80%以上。

2.4 县域资源

1.风景旅游资源

新宁县境内的崀山是湖南秀丽山水的佼佼者,有“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

之称。南与广西桂林相距180公里,东距南岳衡山250公里,北与韶山、武陵源呼应,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紫霞峒、扶夷江、骆驼峰、牛鼻寨、八角寨五大景区,18个风景区100多个重点景点,以雄、奇、险、秀、幽为主要特色,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是继广东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之后又一新发现的全国最大乃至世界稀有的成规模的丹霞地貌景区。

县内还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舜皇山、万峰山、紫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此外,县境内的风神洞、浴女岩、八音岩等喀斯特地貌溶洞,以及五里画廊等生态自然景观,也各具特色。

2.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发现矿产34种,其中燃料矿4种,黑色金属矿3种。有色金属矿9种,稀有元素4种,非金属矿11种,矿点107处。经探查,境内燃料矿贮量约

1.17亿吨,钨矿蕴藏量42750吨,另有镝矿铜矿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类有高

岭土、大理石、钾长石等具有极高开采价值的建材类矿石。

3.水资源

县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80条,其中5-10公里的40条,10-50公里的54条,50-100公里的10条,100-500平方公里的6条,500-1000平方公里的1条,

总流域面积2351.1平方公里。80条河流分属资江水系、湘江水系和浣江水系,汇入洞庭湖。

最主要的一条河流是扶夷江。扶夷江旧名罗江,资水南源。源出广西资源县金紫山,从窖市镇窖市村青山冲入县城,流经窖市、崀山、金峰、金石镇、白沙、西冲、黄龙、清江、高堡、军田、白云、回龙寺、塘尾头等16个乡镇,于回龙寺车上伍家入邵阳。县境流长114.5公里,河道平均宽度180米,境内流域面积2226.4平方公里。河流流经石灰岩、花岗岩、砂砾岩等地区,沿河风景优美,可供游览的河段有30多公里。扶夷江主要支流有新寨河、冻江、双江等。

4.动植物资源

新宁县属中亚热带南侧,具有南岭植物区系和雪峰山植物区系的特点,有比较完整的天然植被。较完整的天然植被在舜皇山、紫云山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呈垂直分布规律。境内植被类型丰富,已查明有维管束植物201科1006属31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树种71种,其中包括银杉、银杏、资源冷杉、红豆杉、伯乐树5种一级树种和66种二级树种。

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主要哺乳动物有野猪、水鹿、穿山甲等46种;鸟类有锦鸡、画眉、猫头鹰等20余种;爬行类有绵蛇、眼镜蛇、银环蛇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1种,其中一级6种,二级15种。

5.历史文化资源

新宁县西南部的黄金、麻林两乡是瑶族自治乡,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时至今日,两乡依然保留了一些瑶族文化,80%以上的老人都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自称“峒话”。每年四月初八,瑶族人都以吃“乌饭”来祭祀昔日的瑶族英雄。

此外,新宁县境内人文景观较为丰富。其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白面寨,清代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刘华轩的墓葬,以及龙潭桥、柳山回龙桥、安山翠风桥、一渡水回溪桥等一批代表民间建筑工艺与成就的古建筑。县城的老街虽然部分建

筑已经被改造得失去了特色,但老街中的城墙和街道格局,以及码头和若干吊角楼仍旧得以保存。

新宁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民俗文化是未来县域旅游发展可挖掘利用的优势条件。

2.5 社会经济

从总体上讲,新宁县目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基础弱,财政收入较少,群众生活较为困难,与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是全省重点扶贫工作县,全县尚有近20万人未摆脱贫困。

农业方面,新宁县土地面积构成约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农耕地面积59.21万亩,其中水田39.97万亩,旱土19.24万亩,桔园10.5万亩.全县人口6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为33.21万人,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9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973元。农业生产水平总体低下,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努力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新进展,粮食生产由缺粮县变为余粮县,基本解决农村的温饱问题。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态农业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新宁县工业发展滞后。2010年新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19亿元,占全县G DP的22.86%,占全市二产GDP的4.02%。新宁县乡镇企业以本地资源为依托,资源加工为重点,形成了四大行业,即:矿产业、食品加工业、竹木加工业、水电开发。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四个工业小区,即:回龙镇的食品加工小区、一渡水镇的矿产开采及冶炼小区、麻林乡的竹木加工小区。

第三产业方面,新宁县山川毓秀,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还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新宁县进行旅游开发潜力是巨大的。现阶段由于外部交通条件滞后、旅游风景体系不健全,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全县的景观旅游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3 新宁县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3.1 风景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

3.1.1 崀山世界自然遗产资源

2010年8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崀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作为本次六个捆绑申遗的丹霞地貌景点之一,湖南崀山具有“景色最优美、发育最完整、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大面积丹霞地貌区”的特点,是具有世界级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湖南省继张家界武陵源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

新宁作为崀山世界遗产的所在地,其知名度也随崀山申遗成功而大大提升。

与周边地区相比,新宁建设旅游城市的优势十分突出。

3.1.2 自然景观资源

新宁县境内山形起伏,水网如织,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异,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既包括山林、河谷等各类自然景观,也包括历史遗迹、少数民族聚居点等各类人文景观。这些景观资源是未来影响新宁发展的重要条件。总体看来,新宁的自然遗产可以分为三类。

1.山体景观资源

除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外,新宁还有舜皇山自然保护区、万峰山自然保护区、黄金牧场、紫云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山体景观资源。

舜皇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东侧,为新宁县与东安县共有,新宁最高峰就在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内。目前东安对舜皇山的旅游开发力度较大,已经开展了漂

流、登山等旅游项目。新宁尚未对舜皇山进行开发,只作为当地居民户外登山健身的场所之一。

万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域西侧,为新宁县与城步县共有,目前尚未开发。

黄金牧场:位于黄金瑶族自制乡的西侧。黄金牧场作为南方山地草原,具有较强的景观特色。目前牧场上除牛、马、羊外,还特别开辟了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并出产鹿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旅游旺季对游客有一定吸引力。

紫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回龙寺镇南侧,目前尚未开发。

2.水体景观资源

流程5公里以上的河流80条,其中的76条属于资江水系,3条属于湘江水系,1条属于沅江水系。扶夷江作为资水南源及其八条主要支流,包括新寨河、冻江、双江等十县域内最为主要的河流。但作为一个多山地区,新宁的水体景观特色并不突出。

3.溶洞景观资源

除比较突出的丹霞地貌外,新宁县局部地区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因而有一定的溶洞发育。其中风神洞、浴女岩、八音岩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风神洞:位于紫云山下,洞内幽深,并且受到空间变化的影响,风速有较大变化,因而得名“风神洞”。目前风神洞已有游步道等游览设施建设,但游客量极少。

浴女岩:位于水庙镇内,洞内空间变化丰富,尤其是地下水十分丰富,且钟乳造型奇特,有较高的景观价值。目前该溶洞已承包给个人经营,开发水平较低。

八音岩:位于水庙镇内,该溶洞奇特之处在于,岩石可发出多种不同效果的声音,有一定的景观价值。目前该溶洞已承包给个人经营,开发水平较低。

喊水岩:位于水庙镇内,该溶洞奇特之处在于,雨季洞内水流可随外界声音变化而有所变化,因而得名“喊水岩”。目前该溶洞已承包给个人经营,开发水平较低。

3.1.3 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1.历史遗存

金石古城,新石器代遗址白面寨,清代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刘华轩墓葬,一渡水村,村龙潭桥、柳山回龙桥、安山翠风桥等。

金石古城:为县城的发源地,位于扶夷江转弯处,三面环水,一面背山,风水格局保留完好。该城始建于明代,现局部保留明代城墙,内部只有少量明清时代建筑保存,其余多数建筑为解放后翻盖。街道仍然保持建城时期格局,明清时代的码头仍在使用。

目前古城面临巨大的改造与建设压力,城内多数住宅已成危房,靠近东风路一侧的建筑大多已经被改造,层数增加,体量增大。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古城面临被毁的危险。

一渡水古村:位于一渡水乡北部,始建于明代。村庄外部山环水绕,风水格局保存完好。并且有引渠将山泉水引入村庄内部,以自然的方式解决村民用水与排水问题,现实了古代建村者的智慧。村内多数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且多有匾额、题字等文化遗迹,历史价值较高。

目前村庄保存完好,但局部需要整修,尚无旅游开发。

2.民族风情

黄金、麻林:县域西部的黄金、麻林为瑶族自治乡。两乡具有少量的瑶族建筑及特色鲜明的瑶族风情。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3.1.4 风景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

新宁拥有湖南省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崀山,风景资源价值与周边地区相比优势明显,并为新宁建设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

其他自然景观虽价值不高,但类型丰富,与世界遗产形成互补,应加以整合挖掘利用。

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数量不多,但特色鲜明,挖掘潜力巨大。应在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利用,彰显新宁的文化魅力。

3.2 产业发展情况与分析评价

3.2.1 经济总量低,但发展速度较快,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新宁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新宁县GDP总量为43.27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较快;人均GDP达到7717元/人。在邵阳市三区一市八县中位居倒数第三,仅好于城步县和北塔区,新宁经济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未来,新宁需要寻找最适宜自身条件的产业突破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2.2 农业特色明显,但需提高产出效率

2010年新宁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096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占一产总产值的60%,林业增加值占5%,牧业增加值占32%,渔业增加值占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1%。总体来看新宁第一产业以农、林业为主,其它产业兼顾发展。

新宁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均处于全市中等偏下水平。近年来,新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初步形成若干以脐橙、中药材、烤烟、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未来,新宁应进一步发挥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注意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打造邵阳市乃至湖南省的生态农业强县。同时,应注意与旅游业的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

3.2.3 工业缺乏比较优势,且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威胁

新宁不具有工业原材料的优势,又没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因此不具备工业大发展的动力,第二产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人均工业产值均处于全市下游水平。

目前新宁的第二产业多为采砂、采矿、选矿等资源依赖型的工业门类,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短,效益差,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保障新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新宁应以全县整体最优发展为出发点,重视第二产业与农产品生产和旅游发展的协同作用,用战略性眼光对产业发展进行甄选,发展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型的工业门类,避免短视行为对环境和生态做出无法弥补的伤害。

首先要限制采选业、矿产挖掘、合金制造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大力支持推动食品制造、烟草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强化区域竞争力、同时增加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后要注意工业的空间布局,形成优势互补、整体协同的县域工业布局。

3.2.4 第三产业与旅游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较大

新宁县第三产业总量偏低,三产增加值以及三产人均产值均位列全市倒数第三。但是近几年,旅游业增长较快增,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县域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0年新宁第三产业产值为1926354万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县GDP 总量的44.5%。新宁县第三产业发展平稳,速度较快。1990-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7%,表明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政策环境优良,主导思想明确。

未来新宁应首先加强对崀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同时顺应旅游发展规律,将县城打造为与世界遗产相匹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县城为核心,带动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发挥旅游业对县域经济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3.2.5 小结

总体来看,未来新宁应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并根据自身条件以及旅游也发展的需要,对产业门类进行取舍,对产业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围绕旅游的发展,

促进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更替与提升,走跨越式发展之

路。

3.3 新宁在多层面区域中的地位

崀山申遗成功后,新宁区域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将在不同层面的区域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3.3.1 湖南省层面——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

湖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全省的旅游发展也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张家界武陵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湖南省国

内外游客量猛增,极大的推动了全省的旅游发展。本次崀山申遗过程中,省委省

政府就提出,要构建“北有武陵源,南有崀山”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现在,崀山

已经成为全省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为湖南省旅游增加了新的魅力。受崀山世界

遗产申报成功的影响,全省游客量尤其是海外游客量会出现新的大幅度增长,进

而促进全省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新宁崀山将成为湖南省旅游发展新的增

长极。《湖南省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中提出,要将湖南省建设成为世

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新宁,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3.2 两省交界地区——旅游合作的门户

张家界是湖南旅游发展的核心,桂林是广西旅游发展的核心,新宁在地理空间上恰好位于两个旅游核心城市之间,对构建张家界——桂林旅游黄金线路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距离桂林最近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新宁在承接

桂林的旅游发展辐射,分流桂林游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是广西到

湖南旅游的第一站景点,是两省旅游交流与合作的门户城市。随省际旅游合作的

不断加强,新宁将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3.3 湘西南层面——游客集散地

新宁所在的湘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总体水平无法与桂林和张家界相提并论,因而缺乏旅游吸引力,游客量较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有资源,没市场”的尴尬状态。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其吸引力大大提升,近几个月的游客量相当于原来全年游客量的2-3倍。今后,随崀山旅游发展进入成熟稳定阶段,新宁的游客将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因此,对湘西南地区来说,新宁将成为游客落脚点和集散地。这种集散效应会随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得到强化。

3.4 新宁面临的发展机遇

3.4.1 国家战略转型赋予新宁的机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把战略重点由东南沿海转向内陆地区,增长方式由以出口和投资为主,转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并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举措。新宁作为中部县市,随国家战略中间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举措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作为以旅游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地区,新宁也将从中受益。

3.4.2 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2004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合作达成,区域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随经济合作的深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于是产生了泛珠三角区域“9+2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设想。对于湖南、广西两个旅游资源大省来说,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趋势意味着两省之间更多的旅游合作。新宁位于两省交界地带,在未来的省际旅游发展合作中,新宁的地位将更加突出,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发展机遇。

3.4.3 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1.武冈机场

多年来,交通一直是制约湘西发展的瓶颈,层层叠叠的群山在塑造了湘西独特的风景资源的同时,隔断了湘西与外界,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武冈机场的建设将打破这一困局。使湘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尤其是远距离的交通联系更加便利快捷。而这一机场的建设,也为新宁建设旅游城市,拓展远端的客源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2.与湘西和桂北地区的联系

洞新高速公路这一纵向交通动脉,打通了新宁与湘西北部、以及广西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后,由新宁到桂林市区只需1.5小时左右。为新宁吸引来自张家界、桂林两个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计划中的张崀桂高速铁路,将构建湘西至桂北的旅游快速通道,同时也是新宁在高速交通时代融入更大范围区域的基本保障。但这一铁路的选线和站场选址尚未确定,新宁必须积极争取这一铁路的尽快建设,并且将选线与选址与自身空间布局和交通相结合,让高速铁路成为带动新宁发展的直接动力。

3.与湘东及珠三角地区的联系

永乐高速公路打通了新宁与京珠高速的联系,为吸引来自湘东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打下了基础。

4.与周边县市的联系

永乐高速公路、新全公路、国道207、省道218、省道220为新宁打通了与周边县市的快速联系通道,为吸引周边地区的短途游客,以及为周边景点景区提供旅游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3.5 新宁发展面临的挑战

3.5.1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更高的保护要求

成为世界遗产不仅意味着旅游的收益,更意味着对属于全世界的自然遗产承担保护工作,兑现对世界的承诺。这就要求世界遗产地城市一方面要加强对遗产

本身的自然、生态以及地质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同时,也必须控制旅游发展对世

界遗产的影响,特别是要避免旅游开发对遗产的破坏。

然而,虽然旅游会对世界遗产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旅游是推动新宁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协调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和世界遗产保护的关系,对新宁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5.2 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

旅游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新宁是全省的贫困县,经济总体水平在邵阳市尚且位列居后,面对旅游开发的大笔资金投入,县财政显得捉襟见肘。如果

周边县市借助崀山,以旅游为导向率先建设,新宁将十分被动。

同时,旅游发展在起步阶段对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全县的发展仍旧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撑。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新宁的产业基础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发展不具优势,并且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

协调现有产业和旅游业的关系,是新宁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3.5.3 旅游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新宁县城原来仅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崀山成为世界遗产之后,仅作为向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的旅游服务基地已经不足以满足世界遗产的保护和

发展要求。一方面,出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城市要能够承担起分流游客缓解世

界遗产游客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世界级吸引力的资源,其游客也将

来世界各地,这将会对城市建设的品质和旅游接待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一个面向国际的旅游城市,需要体现自身的景观特色与文化魅力,发展城市旅游,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并且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面

对这些问题和要求,新宁显得经验不足。在今后的建设中,新宁需要在借鉴其他

旅游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

3.6 新宁建设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的必要性及策略

3.6.1 新宁建设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的必要性

1.完善湖南省旅游格局,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需要

由于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湖南全省北部和东部旅游发展较快。相对而言南部,尤其是西南部地区旅游发展较慢。新宁建设湖南省精品旅游服务基地,能有效的推动湘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形成全省南北并重、东西协同的旅游发展

格局。

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新宁,提高其旅游中心地位,有利于树立更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促进全省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湖南省精品旅游服务基地的新宁,借助其位于两省交界地区的区位优势,便于吸纳来自桂林分流的游客,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建立湖南与广西旅游合

作的平台,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2.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需要

湘西与桂北地区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旅游发展主要集中于张家界、桂林两个著名旅游城市周边。对于两市之间的湘西南来说,旅游资源虽同样丰富,旅游发展却相对落后,是极具后发优势的地区。新宁作为旅游城市,是湘西南旅

游发展的龙头和窗口,游客进入湘西南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同时,作为张家

界与桂林之间新型旅游城市,新宁有与张家界、桂林相媲美的资源优势,可以成

为连接和吸纳两市旅游市场资源的重要节点,并将这些市场资源辐射和扩散到湘

西南更大范围的区域。张家界旅游城市的建设加速了湘西北部地区旅游资源的整

合,桂林带动广西北部整体旅游发展,新宁同样也将承担起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带动湘西南区域整体的发展的旅游中心城市作用。

3.新宁自身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

新宁工业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农业有特色但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成长迅速。

旅游新宁发展的重要机遇,以旅游业带动一、二、三产共同发展也是新宁产业发展的最佳方式与途径。

但对于整体经济实力偏弱的新宁,旅游发展需要更大的游客规模和旅游腹地支撑。只有通过服务于更大区域,新宁才能在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咨询等初级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旅游会议、休闲娱乐、商务度假等高等级旅游服务功能,以此带动新宁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高,推动全县的经济产业发展。因此,建设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是新宁自身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

3.6.2 新宁建设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的优势

1.崀山世界遗产的资源优势

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后,崀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已经成为湖南省最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目前,到崀山观光已经成为游客到这一地区旅游的主要目的。

这种知名度和吸引力无疑是旅游城市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他市县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此外,舜皇山、黄金、麻林以及特色农业等县域内其他资源,也为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依托优势。

2.区域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必须对人流和物流有较强的聚集和疏散能力,因此便捷和快速的区域交通联系十分重要。洞新高速公路、永乐高速公路、张崀桂铁路以及武冈机场的建设,使新宁从交通廊道的末端,转变为区域交通的节点。这种交通区位的极大转变,也为新宁建设旅游城市搭建了一个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良好的对外交通框架。

3.张、桂两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张家界和桂林是两个旅游发展相对城区的地区,而且都处在旅游市场扩散和辐射的发展阶段,张家界、崀山、桂林也是一条区域乃至全国重点的旅游发展线路。新宁正是这条重要旅游发展线路上的节点,可以借助这一重要线路,承接来自张家界和桂林的旅游市场辐射,为旅游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客源基础。

4.独特的山水城市建设条件

城市自身的环境和文化特色,对旅游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宁地区山区,有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同时,由于地处边缘地区,对外联系不便,发展速度较慢,新宁还保留了金石古城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世外桃源”般淳朴的民风。这些都为新宁建设一座有特色、有魅力的旅游城市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3.6.3 新宁建设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的策略

1.对接区域重大设施,融入区域旅游格局

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为新宁搭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框架,新宁应该积极与这些重大交通设施对接,提高自身人流、物流的聚集和扩散能力。

同时,加强县域内通景公路的建设,强化与县域周边旅游资源的道路交通联系,使新宁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逐步将新宁发展成为区域旅游的门户和枢纽城市,实现旅游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2.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服务

一方面,依托崀山世界遗产强烈的市场号召力,拓展远途游客市场。另一方面,结合黄金、麻林、舜皇山、老城、古村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发展自文化探访、休闲游憩、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吸引短途游客,进一步扩大新宁的旅游市场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务中心、旅游度假基地、休闲娱乐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完善对游客的服务,并进一步提升新宁旅游服务水平、规模,强化新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加强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

将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相结合。首先,依托现有农业基础,促进农业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旅游带动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其次,加强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依托农副产品加工、竹木加工等行业,发展旅游商品、纪念品制造业,形成新宁第二产业的主导门类;第三,通过对县域以及周边县市的旅游服务,促进新宁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的升级与完善。

4.协调世界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依托崀山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建设旅游城市,借助旅游城市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疏解旅游对世界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有效的保护世界遗产,实现旅游城市发展、世界遗产保护的双赢。

5.突出城市特色与景观的塑造

充分利用新宁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加强城市景观塑造,挖掘展示城市文化,提升环境品质,将县城打造为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城市。

3.7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结论

区域发展的整体背景,以及新宁自身的发现现实和资源条件,决定了新宁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旅游。旅游是新宁今后经济与产业发展,乃至城市发展建设的直接动力,而旅游城市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同时,作为全省第二个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新宁应承担起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支撑湖南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带动功能。因而,新宁应将建设湘西南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在建设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新宁应积极与区域交通设施对接,强化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协调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且利用自身优越的山水环境,塑造出山水交融、文化内涵丰厚的有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4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4.1 城市发展总目标

抓住区域交通条件改善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新宁建设成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景观特色鲜明,旅游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

4.2 城市发展分目标

4.2.1 风景城市、文化名城

保护崀山世界遗产,促进金石古成的保护与更新,塑造与世界自然遗产品质相匹配的,山水景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风景城市和文化名城。

4.2.2 区域旅游服务基地

依托崀山世界自然遗产,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围绕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湘西南区域乃至湖南省的旅游服务基地。

4.2.3 宜居城市

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各项服务设施配套,以旅游促进地方就业,为本地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

4.3 城市发展策略

4.3.1 产业协同策略

强化旅游业的主导地位,以旅游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构筑健康、完善的产业功能体系。产业布局立足县域,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保障旅游发展为原则,统筹布局。

4.3.2 强化中心策略

强化县城作为县域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各项旅游服务职能,带动全县的旅游发展;同时,依托旅游发展,增强县城吸纳人口、解决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带动县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心。

4.3.3 交通支撑策略

积极与区域内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重大交通设施进行对接,同时完善县域内部交通网络,以便捷完善的内外交通,支撑新宁旅游城市的建设,以及县域各方面的整体发展。

4.3.4 生态保育策略

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划定不同功能区,进行分类引导,确保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培育。

4.3.5 城乡统筹策略

以旅游带动城乡地区的整体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5 县城城市性质与规模

5.1 县城城市性质

5.1.1 上版规划城市性质

上版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金石镇是新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崀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

上版规划性质准确概括了金石镇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作为崀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的作用。

5.1.2 县城职能分析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相应的空间地域内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和承担的主要职能。结合新宁县城的特点,其城市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自然遗产地

崀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具有珍贵、独特的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是新宁县城建设旅游城市的基石和保障,因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职能是新宁县城的首要职能之一。

2.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是新宁丰富而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决定的,同时,只有国际化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水平才能与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相匹配。

3.湖南精品旅游服务基地

湘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类型丰富,但旅游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新宁应充分发挥其湘西南门户和节点的带动作用,承担旅游组织、游客集散等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加强与湘西北部以及桂林地区的资源互补与旅游协作,促进湘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

4.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新宁县城作为全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应充分利用城市的积聚效益和辐射作用,发挥其行政管理、商业服务、交通运输、文化服务、医疗教育等中心城市职能。

5.1.3 县城城市性质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区域定位引导、新宁县城的特点、城市主要职能和未来发展目标,确定新宁县城的城市性质为:

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湖南省精品旅游服务基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2 县城人口规模

5.2.1 现状人口构成

根据建设部规划司发文(97)建规规字第8号文《关于上报核定城市规模材料的要求的通知》的规定:城市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现状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2011年末,新宁县城现状建成

区内共有户籍城镇人口和户籍农业人口83584人(新宁人口统计年报资料),根据公安局提供的资料。规划区内的暂住人口规模为3.5万人。暂住人口主要由其它乡镇农民弃农从事第三产业和以及来自其它乡镇的初、高中寄宿学生等构成。

因此规划区内现状人口规模为11.86万人。

5.2.2 县城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上版新宁县总体规划,1999年末县城现状人口为61010人(其中暂住人口

数为7470人),据此测算,从1999年到2011年,县城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为5.

70%,其中暂住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3.73%,说明近12年是县城外来人口快速增

长的阶段,县城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不断加强。外来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县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壮大的有利条件。

根据新宁县民政局提供资料,1998-2011年新宁县城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

5.29‰,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甚至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出来,机械增长是县城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受到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活跃程度、政策制度、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将分析以上几种因素,确定新宁县未来人口

的增长趋势。

1.面临发展机遇,人口集聚能力增强

崀山申遗成功提高了新宁县在湖南省的地位和知名度,新宁县承办湖南省旅游节,进一步带动县城的建设。同时,新宁县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洞兴高速将

新宁与整个湘西的连接起来。新宁县城由边缘走向区域重要的节点,人口的集聚

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2.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三产全面提升

旅游业将成为新宁县城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商贸、餐饮、房地产、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

3.县城打造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人口向县城集中

随着崀山旅游与桂林、湘西的对接,客源互通,县域内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未

来将有大量的游客进入新宁县,县城将打造成为县域旅游的服务中心。大部分旅

游者将在县城内住宿、消费、中转。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

的总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将旅游人口折算为常住人口。

4.生态保育优先,景区人口向县城搬迁

崀山风景名胜区内还存在一些农村人口,为了景区的发展和生态保育,建议将这

一部分人口迁出,在县城内集中安置。

根据以上分析,新宁县城未来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是继续上升,而且将以人口机械

增长为主。

5.2.3 县城人口增长限制性因素分析

1.旅游城市人口规模不应突破环境容量

新宁县城生态环境优良,扶夷江蜿蜒穿城而过,鹅毛岭公园卧于城中,城北公园与林科所生态园南北相对。作为旅游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应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的完整性。本次规划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县城能够承载的最优人口规模,应不超过25万人。

2.旅游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旅游城市人口的增长,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不应按照常规的人口扩张模式。本次规划分析得出,新宁县城旅游业处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的、对相关产业及就业的带动能力偏弱,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新宁县旅游业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县城的人口规模不会快速增长。

3.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利用方式对人口规模的限制

新宁县城土地资源紧张。随着近些年城市空间拓展迅速,扶夷江西岸的河谷平坝用地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劈山建城的建设模式,成本较高,对自然山体破坏严重。

新宁县城定位于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度假城市,应该发挥有限的土地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的最大价值,即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度假组团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小区。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和利用方式决定了新宁人口规模不宜太大。

4.合理架构旅游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由于新宁县城发展空间有限,造成了县城用地盲目地扩张、甚至向崀山风景区方向发展,直接威胁到风景区的保护。因此县城应当立足县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发展。借助周边其他乡镇的旅游资源和充裕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空间拓展

5.新宁县经济实力无法支撑人口增加带来的大规模的住房建设

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土地出让费、建安成本加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每平米住房的建设费用约为1500元,按照人均住房25平米计算,则新宁县城每增

加1万人,建设费用就高达0.37亿元。2009年新宁县全部财政收入刚刚过亿,无法支撑人口增加带来的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即使全部招商引资也不现实。。5.2.4 上位规划对县城人口规模的要求

《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新宁县城2010年人口8-10万,2020年人口15-18万人。

5.2.5 县城人口规模预测

1.综合增长率法

综合递增率法是通过历史时期人口综合递增率的变化特征来预测规划的期人口

综合递增率,从而求得规划期总人口的方法,预测公式为:

P n =P O(1+r)n

——预测期末总人口数

式中:P

n

P

——基期总人口数

O

r——人口综合增长率

n——预测年份

从1999年到2011年,县城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为5.70%。根据以上分析,未来县城人口的增加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其中2011年-2015年,是县城旅游业休闲

业及相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预测县城人口综合增长率7.0%;2015-2020

年,新宁县城区域旅游服务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随着人口基数变大,就业岗的饱和,新宁县城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预测人口综合增长率为5%。

新宁县城人口预测---综合增长率法

2.区域分配法

区域分配法就是根据预测区域历年总人口在更大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从区域总人口的层面分析预测人口的方法。预测过程如下:

2011年新宁县共有非农业人口23.44万人(包括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其中

县城非农业人口规模为11.86万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50.60%。根据县域“极化两心”的发展战略,将以新宁县城为中心,打造湘西南地区旅游服务中心和县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应当推进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因此县城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比重将会提高。

新宁县域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规模

201564 36% 23 60% 13.8

202068 43% 30 60% 18.0

注: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规模数据均根据《新宁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009-2030年)》(评审稿)中的相关内容。

3.县城人口规模

根据综合增长率法、区域分配法,最终确定规划区总人口规模为:2015年为15万人,2020年为18万人。

5.3 旅游折算人口规模

为游客提供优越的旅游环境和完善的旅游服务是旅游城市的重要职能。旅游折算人口是旅游城市确定承担该职能所需空间及设施总量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了确定旅游折算人口规模,规划首先参考黄山、张家界等世界遗产城市游客规模增长的规律,根据新宁游客增长的现状特点,确定规划期游客规模;其次,根据游客规模,预测旅游接待的床位数;最后根据床位的出租率和游客平均停留天数,确定旅游折算人口。

5.3.1 游客人数预测

新宁县旅游起步于80年代,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未来将成为新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新宁县的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根据《新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年崀山风景名胜区和舜皇山森林公

园的游客量为12.5万人次, 2002年增加到21.5万人次, 2007年达到48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达16.1%。(1998-2002年游客数据来源于《湖南新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P16》;2007游客数据来源于《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地保护管理规划(2008-2012)P10》)

2010年新宁申遗成功后,崀山的知名度和游客吸引了空前提高,游客数量

大幅度增加。2010年1—9月,崀山共接待游客92.2万人次, 同比增长232%。

预计崀山2015年游客数量将达到360万人次。

规划认为考虑到对崀山景区的保护,应将县城作为游客接待及中转集散中心,将大部分旅游接待设施集中建设在县城内,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考虑旅游人口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等的要求,这首先需要预测旅游人口的规模。

综合研究国内其他世界遗产地的游客数量及增长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黄山、泰山、武当山等发展较为成熟的世界遗产地,近年游客增长率较低,游客人数增加幅度小。三清山、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最新申遗成功的遗产地,由于“申报”效应,游客大幅度增加。

第二,游客数量并不是持续增加,受宏观经济环境及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如九寨沟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2009年、2010年的游客人数较少。武当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2010年游客数量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第三,由于山岳型风景区的游客容量有限,因此目前国内不少山岳型景区开始限制游客数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因此不能盲目扩大和追求游客数量的增加。

考虑到未来崀山知名度和游客吸引力的不断扩大,崀山作为湖南省新的旅游名片,将会得到省里政策、资金、建设项目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些外力作用将会使新宁旅游发生较大的飞跃。因此对于游客增长率的判断,前十年应该是游客迅速增加的阶段,后十年是游客数量较为平稳的阶段。

表部分世界遗产地2010年游客数量

崀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大部分都会住宿在新宁县城,考虑县城不同程度的吸引力,将系数(在新宁县城居住的旅客人次占总旅客人次的比重)确定为低(80%)、

中(85%)、高三个指标(90%),由此形成三套指标,对应的旅客人次和旅客人

数如下:

表新宁县游客人数预测

5.3.2 旅游所需床位数预测

根据旅客人数,可以推算出旅游人数所需的床位数,公式如下:

每年旅游人数×平均过夜天数

全年平均所需床位数= ───────────────

可游天数×客房出租率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年)中的数据测算,我国游客含境外游客的平均

过夜天数约为1.88天,酒店客房出租率为64.16%。根据相关旅游城市的经验,苏州市游客的平均过夜时间为2天;泉州市游客的平均过夜天数为1.98天,客

房出租率为60.9%。

3-2 新宁县城住宿游客规模预测

因此预测2015年2020年新宁县城游客的平均过夜天数分别为1.8天、2.2天;

2015年、2020年新宁县城客房的出租率分别为70%、75%;全年可以游览天数以260天计。

对应上面所预测的低、中、高三套不同的住宿游客方案,最终确定床位数如下:3-3新宁县城旅游接待床位数预测

5.3.3 旅游折算人口规模预测

与其他旅游城市对比可得,床位数与旅游折算人口数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张家界及其他旅游城市的案例分析,这个比例关系为70%左右,因此计算得:2015年的旅游折算人口:2.73×70% =1.9万人

2020年的旅游折算人口:4.58×70% =3.2万人

5.4 县城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城市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并根据国家对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的要求,核定新宁县城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绿地、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相关设施配置需参考旅游折算人口规模。

6 规划区范围划定与空间管制

6.1 规划区范围划定

城市规划区是为了保障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均要通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

6.1.1 本次城市规划区划定的影响因素

1.崀山世界遗产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与城市距离较近的风景名胜区,城市发展必然会对世界遗产的风景资源保护、旅游设施建设、人口转移

产生影响;另外,县城水厂取水口就设在风景区北大门,为城市的用水安全,也

必须对这一地带的水资源加以严格保护。

2.金紫岭是县城最重要的背景山体,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氧源地,同时,金紫岭的西侧山坡也是县城重要的景观面。为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及景观品质,需

要对金紫岭西侧山坡进行建设控制。

3.飞仙桥和白沙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乡镇,远景可能会成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区,需要对这两个乡镇驻地及其周边的适宜建设用地进行整体控制,避免今后的

建设矛盾。

4.白马田是县城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位于县城主要河流——长塘河的上游,垃圾场的工程建设将直接影响县城的生态安全,应对其自身及周边的建设加以控

制。

6.1.2 规划区划定

为了方便管理,将以上因素所涉及的行政村村庄范围全部划入城市规划区内。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崀山风景名胜区、金石镇镇域,金石镇以北、以西的扶夷江、

新寨河、长塘河两岸河谷平缓地带所涉及村庄的村界范围,以及金石镇东侧金紫

岭西侧的山坡地带,总面积365平方公里。

6.2 规划区空间管制

为更好的指导城市的各项建设活动,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城市规划区进行空间管制规划。将规划区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四类区域,分别提出管制措施。

6.2.1 已建区管制要求

指现状崀山镇、白沙镇、飞仙桥乡、金石镇的城镇建设用地,以及保留的村庄的建设用地。

已建区的核心任务是根据规划,逐步调整优化。包括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绿地景观建设,完善服务设施等形成良好的城市(镇)面貌。同时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环境,提高村庄居住质量。

该区的管制措施为:所有扩建、改建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严格的两证一书管理。

6.2.2 适建区管制要求

该类用地是充分考虑到高程和坡度限制,以及风景区内的保护要求,一方面,避让了地形较复杂、场地工程造价较高的区域,并与景观、环境、基本农田和地址灾害区协调后,划定的城市(镇)适宜建设的地区,即在县城空间增长边界内的规划新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

该类区域属于优先开发区域。该区域应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与规模要求,控制建设标准。注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建设中要兼顾风景旅游城市的景观塑造要求。

该区的管制措施为:区内所有新建项目由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严格的两证一书管理。区内原有村庄应尽快编制撤并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加强管理,引导村庄逐步融入城市建设。

6.2.3 限建区管制要求

这类用地分为三部分:

1.基本农田以外、坡度小于25度的非规划建设用地。该区域有一定的建设条件,并且对城市来说有较强的生态与景观敏感性。原则上不宜利用,确有需要时,开发规模、强度、密度、用地性质等都必须严格控制,只能适当安排点状布局的少量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与整体环境景观相融合的要求。

管理要求为:原则上不做开发建设,对特殊建设需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廊道、分散的旅游配套建设等)必须符合相关法规条例要求,并严格控制规模、性质、体量等。同时,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报告,确保生态安全。

2.扶夷江、新寨河、长塘河两侧50米范围内的滨河生态与景观敏感地带。

该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同时对城市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应按照城市绿线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3.世界遗产范围以外、风景区以内的地区。该区域对世界遗产的整体保护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控制要求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执行。

6.2.4 禁建区管制要求

禁建区指为保持城市的生态环境而要严格保护的地区,包括崀山世界遗产、基本农田、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城市水源及其保护区、扶夷江、新寨河、长塘河等重要水系水体。

该类区域属于严控发展区域。重点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和可持续。该区域内的各种活动根据事权归属分解管理,相互协调。

该区域的管理规定为:

1.世界遗产提名地范围,按照《崀山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与管理规划》进行管理。

2.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法规和政策,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要求。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种树,或进行其他非农业耕种活动。

3.城市水源及其保护区,禁止在附近布局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不得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源地,禁止在水源保护区游泳、捕鱼、堆放垃圾。

4.扶夷江、长塘河、新寨河水体,严格控制水上船只数量,不得向水域内投弃垃圾渣土,严禁采砂破坏性作业活动,除防洪水利设施外,原则上禁止水上建设行为。

7 城市用地评价

7.1 城市用地评价

由于部分用地处于山区,远离县城,不可能进行城市建设开发,并且缺少地址勘测数据。因此,本次规划不做规划区的全覆盖评价,只对县城发展可能会涉及到的用地进行评价,即为北至高速公路出入口、南至水头、西至新寨河河谷西端、东至观瀑工业园的范围。

用地评价以《新宁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规划研究》、《新宁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新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了河流行洪要求、地形条件等有关内容,通过多重因素综合评定后得出结论。

评价范围内的用地分成三类:

7.1.1 Ⅰ类用地

适宜建设用地。主要为扶夷江、长塘河、新寨河两岸的河谷坪坝地区,经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相对稳定,可作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地基,地质灾害影响小,坡度小于10度,用地平坦,不需工程准备即可使用的土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首选。

7.1.2 Ⅱ类用地

基本适宜建设用地,在评价范围内共有平方公里。为平均坡度在10-25度的丘陵地,主要分布在现状建成区的西北侧梽木山一代。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推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有一定的滑坡、塌方、塌陷危险性,但经过适当的工程处理,可以用于城市建设。除非十分必要,尽量避免将此类地区用于城市建设。

7.1.3 Ⅲ类用地

不适宜建设用地。此类用地平均坡度在25度以上,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推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扶夷江南岸的金紫岭,以及县城以北的丘陵地带。

7.2 城市用地现状与存在问题

7.2.1 城市用地现状

根据统计2011年末,新宁县城城镇建设用地约为8.4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

11.8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71.3平方米。

7.2.2 主要存在问题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低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与国家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相差较大,不能满足城市功能建设的基本需求,更无法适应旅游城市的建设要求。

2.居住用地比例过高

现状居住用地比例为28.97%,而与居住配套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明显不足,整体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较差,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不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5.64%,与旅游城市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4.城市公共绿地布局不均衡

新宁现状绿地约占现状建设用地的29.38%,但受布局影响,可供城市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绿地极为匮乏。

5.工业用地分布不合理

县城工业用地与城市居住用地混杂布局,对城市景观环境的影响较大。

7.3 城市空间布局原则

7.3.1 强化滨水空间的利用和塑造

结合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对现状扶夷江边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滨水开敞空间,提升建筑风貌,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促进商业、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挖掘和提升滨水地区土地价值。新建城区在预留滨水开敞空间的同时,将公共设施布局与滨水景观塑造相结合,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展现滨水城市特色。

7.3.2 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保护城市山水格局;控制世界自然遗产与城市之间的缓冲地带,避免城市与景区连片发展;结合新城建设,疏解金石古城人口与功能,从而实现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7.3.3 突出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跳出现有较为局促的城市空间,以崀山申遗成功为契机,选择景观条件好、用地充裕的空间集中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以景观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中心承载大规模的游客接待功能,带动全县乃至区域的旅游发展。

7.3.4 旅游与县城职能适当分异

根据旅游城市发展经验,规划采取县城职能与旅游职能分异布局的方式,实现城市与旅游两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现状城区承担大部分的县城服务职能,集中的旅游服务职能由新建的城市组团来承担。

7.3.5 远近结合,保持发展弹性

一方面,由城市长远发展着眼,构建远景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在合理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根据近期人口规模预测,以及规划修改的要求,划定规划期的城市建设用地。以远近结合的方式,既满足规划期的城市建设要求,又能使城市在遇到不可预知的发展机遇,可以相对灵活的应对,并且不偏离城市长远的发展目标。

7.4 县城空间发展策略

7.4.1 旅游西跨——战略决策,重点发展

抓住申遗成功、旅游飞跃式发展的契机,及时引导城市空间跨越鹅毛岭,在区位、景观、交通条件都十分优越的新寨河河谷地带,开辟新的城区,承担起大规模、高品质、类型完善的旅游接待功能,进而引导县城向旅游城市的转型发展。

7.4.2 城市北延——疏解老城,提升功能

顺应城市功能发展的惯性和连续性,在保障地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现状城区向北部的延伸和拓展,整合提升现有城市功能,强化对县域的服务,并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间。

7.4.3 城景交融——依山傍水,体现特色

将城市设计思想引入规划。一方面,结合山水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突出城市依山傍水的空间特色;另一方面,将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组织与城市山水景观塑造相结合,凸显城景交融的风景旅游城市特色。

7.4.4 组团拓展——功能互补,结构完善

顺应河谷团状非连续的空间特征,采用组团式布局模式,突出组团各自的功能特色和组团之间的功能互补,强化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共同构建功能完善、结构紧密的城市空间格局。并以灵活的组团布局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发展机遇。

7.5 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县城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六组团”。

7.5.1 一心——鹅毛岭生态绿心

以鹅毛岭为县城的城市绿心,突出其强化城市的生态格局,统领城市景观的核心作用。

7.5.2 两轴——扶夷江城市发展轴、新寨河-长塘河旅游发展轴

1.扶夷江城市发展轴

依托扶夷江,以老城区为中心,发展城市综合功能和产业功能

2.新寨河-长塘河旅游发展轴

依托新寨河、长塘河布局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新城。

7.5.3 六组团——金石组团、大渔塘组团、水头组团、新寨组团、古田组

团、水落冲组团

以山水等自然要素为基础,将县城分为6个具有不同功能特色的综合组团。

7.6 县城组团及片区布局要点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8平方公里。

7.6.1 金石组团

位于扶夷江以北河谷地带,南到扶夷江,北至崀山大道。规划对现状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并适当拓展规模,形成县级商业中心功能的居住及综合服务组团。

该组团是具有。建设用地约为412.76公顷,布局要点如下:

规划布局要点:

1.结合扶夷江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增强滨江地带的商业服务功能,构建滨江商业中心;

2.在对金石老城的保护与更新基础上,集中适度开展旅游休闲服务;

3.外迁现有工业企业,完善城市各级各类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

4.舜皇大道以东布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居住区。

7.6.2 大渔塘组团

位于金石组团以北的丘陵地带,南至崀山大道,北至高速公路联络线,西至组团生态隔离带。规划依托崀山大道的交通优势,适度开发旅游接待及商贸服务设施,大渔塘景观资源适度开发旅游度假设施和高品质居住社区,形成具有县级商务中心功能的居住及综合服务组团。建设用地约312.40公顷,布局要点如下规划布局要点:

1.结合长途客运站等运输设施外迁,建设包括写字楼、星级酒店在内的县城商务中心;

2.围绕大渔塘及其上游水库,适度发展旅游度假设施;

3.依托崀山实验中学开发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高品质居住社区;7.6.3 水头组团

位于扶夷江南岸的水头村河谷内。规划依托扶夷江、金紫岭优质的景观资源,适度开发旅游度假设施,形成具有一定度假服务功能的居住及综合服务组团。建设用地约280.27公顷,布局要点如下:

规划布局要点:

1.围绕扶夷江江畔沙洲建设城市体育公园,结合体育公园布局少量的度假设施;

2.组团中部布局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

3.其余地带结合内部水系,建设服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

7.6.4 新寨组团

位于新寨河河谷地带,东至鹅毛岭,北至新寨河,西侧与愚公岭相邻。规划依托该地区优越的区位、景观和用地条件,开发娱乐、休闲、商业等设施在内的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以旅游接待、娱乐度假为主的功能性组团。建设用地约152.

66公顷,布局要点如下:

规划布局要点:

1.组团东部的滨河地带保留宽阔的滨水开放空间,结合开放空间建设游客中心、商业、餐饮、民宿旅游接待设施。

2.组团中部建设度假村、旅游商品市场、大型超市等度假服务设施。

3.组团西部的山脚地带为旅游服务人口建设配套居住小区。

4. 组团南部入口临近崀山大道,布置县城旅游客运站、旅游公交枢纽和游

客集散中心。

7.6.5 古田组团:

位于杜家山以北,高速公路联络线以南,新寨河以东。规划依托古田村一带两河交汇形成的丰富景观,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并配以相应的居住设施,形成具有行政中心功能的居住及综合服务组团。建设用地约200.47公顷,布局要点如下:

规划布局要点:

1.在新寨河、长塘河交汇处东侧,布局建设县级行政中心。

2.行政中心两侧布置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

3.其余丘陵地带结合地形,建设高品质山地居住社区。

7.6.6 水落冲组团:

位于长塘河河谷,水落冲以东。在长塘河对岸布局会议中心,以及文化娱乐、体育休闲设施,并配套相应的居住社区,形成具有文化、体育中心功能的居住及综合服务组团。规划期建设用地约258.91公顷,布局要点如下:规划布局要点:

1.结合长塘、新寨两河交汇处的湿地景观,建设大型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西侧,延续行政中心轴线,布局会议中心及相应酒店接待设施;湿地公园以北建设县体育中心;

2.长塘河上游滨河地带,结合开敞空间建设布局特色商业中心、娱乐综合体灯等商业娱乐设施,形成为居民和游客服务的文化体育娱乐中心;

3.将搬迁的县一中与三中合并,并扩大规模,建设一所综合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加职业教育)。

4.组团的其他部分,建设环境优美舒适、配套服务完善的居住社区。

7.7 规划建设用地构成

新宁县城建设用地统计表

注: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8万人。

8 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1 规划原则

8.1.1 提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

首先,发挥县城对县域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各类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其次,根据现状情况,参考国家相关规范,制定合理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并结合新的城市空间拓展,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配备。

8.1.2 突出旅游服务功能

注重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特别是旅游衍生的会展、度假、商务等功能安排,巩固和提高新宁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地位。

8.1.3 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的结合

公共设施布局与公园、滨河绿地等公共空间结合,提高设施利用效率,体现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

8.2 用地规模与设施分级

县城的公共服务中心按照3级进行配置。分别是县级中心、组团中心、片区中心。

8.2.1 县级中心

县级中心3个,分别为:新寨河主中心、大渔塘副中心、扶夷江副中心。其中新寨河主中心是集行政办公、旅游接待、商业商贸为一体的综合中心;大鱼塘副中心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扶夷江副中心以传统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8.2.2 2组团中心

组团中心6个,分别位于金石、大渔塘、古田、水头、新寨、水落冲6个组团内。

8.2.3 片区中心

片区中心6个,作为各组团中心公共服务的补充。

8.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80.47,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06%,人均建设用地10.03平方米。

8.3.1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2020年行政办公用地为34.92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1.95%,人均用地1.94平方米。

县城行政中心位于古田组团长塘河、新寨河交汇处。行政中心结合山水环境加强绿地和开场空间的建设,强化景观轴线,提升环境质量,营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行政办公区。其他行政办公设施结合规划城市用地灵活布局。

8.3.2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2020年文化设施用地为27.79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1.55%,人均用地1.54平方米。

县城文化中心围绕行政中心布局,位于古田组团和水落冲组团的交界地带。

古田组团布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水落冲组团结合长塘河滨河开敞空间建设会议中心。其他文化设施用地结合各个居住区中心和片区中心配置。

8.3.3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规划根据国家相关规范,以及县城居住用地的布局,合理配置中小学。并结合新建城区教育设施的建设,对现状中小学进行调整,减少班级和学生数,提高设施和环境配套水平。规划后教育科研用地为60.69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3.

38%,人均教育科研用地3.37平米。

(1)小学规划

解放小学调整为18班小学,占地1.4公顷,服务人口约1万人;藕塘小学调整为24班小学,占地1.8公顷,服务人口约为1.9万人;焦家垄小学调整为18班,占地1.4公顷,服务人口1.5万人;连村小学迁至新寨组团,调整为18班,占地1.4公顷,服务人口约1万人;金石组团西部新建一所18班鹅岭小学,占地1.4公顷,服务人口1万人;大渔塘组团新建一所30班小学,占地2.3公顷,服务人口2-2.5万人;古田组团新建一所36班小学,占地2.8公顷,服务人口2.5-3万人。

(2)中学规划

焦家垄中学调整为36班初中校,占地3.2公顷,服务人口约为5-6万人;在县一中与县三中合并的基础上,在水落冲组团新建一座九年制54班学校,占地4.5公顷,服务人口3万人;水头组团新建一所54班的九年制学校,占地4. 8公顷,服务人口3.5万人。

(3)职业教育

规划结合水落冲组团的九年制学校,建设综合职业教育学校。

(4)学前教育

居住小区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建设幼儿园等学前教育设施。

规划县城教育设施一览表

8.3.4 体育用地规划

提倡全民健身,完善各级体育设施配置,同时,根据新宁县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适当提高体育用地配套标准。规划体育用地为40.05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2.23%,人均建设用地2.23平方米。

长塘河与新寨河交汇处北侧建设一处环境宜人的体育公园。

在水头组团北侧扶夷江边规划建设一处体育公园,方便市民使用。

其他体育用地结合各居住区中心和片区的公共绿地配置。

8.3.5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完善医疗机构设置,通过搬迁、扩建等手段满足县级医疗机构对用地的需求;

配套居住区级、社区级的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功能完善,服务均衡的卫生医疗设施布局体系。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为13.79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0.77%,人均医疗卫生用地0.77平方米。

(1)保留现状人民医院,提高设施及环境配套水平。

(2)县中医院由金石古城中迁出,在水落冲组团结合行政中心建设一座新的全科综合医院。引导其余专科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或并入全科综合医院,或成为综合医院的分支机构。

(3)在大渔塘组团的高速公路联络线与大兴路交叉口处,建设一处县级疾控中心,并配备传染病医院。

(4)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其他用地混合布局,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或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设置1处。

8.3.6 社会福利用地规划

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3.2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18%,人均用地0.

18 平方米。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2处:大渔塘组团结合大渔塘公园设置养老

院等福利、残疾人等公益福利设施;水头组团结合水南公园布局孤儿院等公益福利设施。

8.3.7 文物古迹用地规划

规划加强对新宁县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对有条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要实施抢救式保护,如武庙、邵阳会馆等;对占用文保单位,且其使用功能对保护造成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应限期搬出;

对有条件整理开放的文物古迹,如白宫庙、兴文塔等,应修缮后供市民及游客纪念参观;同时应整治文保单位周边环境,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可适当结合广场、绿地、文化休闲设施等用地整体布局。

对已备案的新宁县老街的保护方式重新研究,若文物的保护方式不利于老城的有机更新和整体发展,可考虑按照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风貌地区的方式进行保护。

8.4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作为国际化水准的旅游城市,新宁的商业服务业设施的配备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大量国内外游客在住宿、餐饮、购物、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规划大幅度提高了县城商业服务业用地的配套标准。规划商业服

务业设施用地位327.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24%,人均建设用地18.18平方米。

8.4.1 商业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用地281.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7%,人均建设用地15.6 6平方米。

(1)零售商业用地及批发市场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组团、片区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位于金石组团的滨江地带,规划结合滨江景观带,建设大型商业中心、休闲娱乐综合体等商业设施;大渔塘副中心和新寨主中心分别布局特色化、专业化购物中心等商业服务设施;其他居住区中心和片区中心以布局超市、农副产品市场、沿街底商为主。

在交通便利处建设农副产品批发、水果蔬菜批发、建材批发、农具批发2处专业市场。

新宁县城规划专业市场一览表

1 农机具、五金市场梽木片区,长途客运站以北新建

2 农贸、农产品、水果市场水落冲组团北端新建

注:其它小型集贸市场按各居住区需求单独进行配套设置,不纳入本表统计。

(2)旅馆用地规划

县城目前宾馆、酒店类接待设施较少,且布局分散。规划将结合城市内山水景观环境较好的地带集中布局旅馆用地。

规划旅馆用地12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6.71%,人均建设用地6.68平方米。旅馆用地集中在新寨河滨河地带、扶夷江滨江地带、大渔塘公园周边、王家

垄山脚下等景观环境优越的地带,以建设宾馆、星级酒店、度假村和大型度假社区为主,满足各类旅游度假接待需求。

8.4.2 商务用地规划

县城目前商务用地主要分布在解放路沿线。规划结合大渔塘副中心、旅游接待组团、会议中心集中安排商务用地。

规划商务用地20.8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16 %,人均用地1.16平方米。商务用地集中在三处:位于崀山大道两侧的县城商务中心,建设综合性写字楼等商务设施;新寨组团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商务设施;水落冲组团结合会议中心,开发配套商务设施。

8.4.3 娱乐康体用地规划

县城现状娱乐康体用地较少,不能满足市民日常娱乐需求。然而,娱乐康体活动是观光游览活动的补充,对新宁建设旅游目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结合扶夷江、新寨河等城市开放空间布局各类娱乐康体用地。

规划娱乐康体设施用地8.1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45%,人均用地0.

45平方米。娱乐康体用地集中在两处:新寨组团建设露天表演场、文化集市等度假娱乐设施;水头组团滨江地带开发主题公园类的康体项目。

8.4.4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其他服务设施用地15.7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88%,人均用地

0.88平方米。规划引导汽修站等设施迁往梽木片区,结合物流中心布局。

9 县城居住用地规划

9.1 规划目标与原则

9.1.1 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各个居住区,加强各级各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均衡布局公园、带状绿地等开敞空间。使居民能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并且机会相对均等的使用开敞空间,体现旅游城市的生态宜居的特点。

9.1.2 规划原则

1.与城市空间布局相结合

根据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结构,以及城市的山水环境,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形成一系列环境优越、生活方便居住区。

2.提高服务设施和环境配套水平

居住小区的开发力求品位高、配套全、环境美。一方面,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建立与城市开敞空间衔接的居住区内部开敞空间系统,提高居住环境品质。

3.住宅开发体现风景旅游城市特色

一方面,降低开发强度与密度,强化城市的山水风景特色;另一方面,在满足县城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开发一定数量的高品质住区,满足部分游客的长期度假需求。

9.2 住房规划策略

规划努力为城市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现代化生活居住环境,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各项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9.2.1 新建居住用地

根据城市整体空间发展的格局,引导新建城市住宅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注重城市山水格局对城市居住用地布局的影响,体现不同类型城市

住宅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鼓励规模化开发建设,以便于新建成区各项设施配备的系统完整。避免在新的建设用地中出现以户为单位、各自为营的自建房形式。

1.高品质居住社区

选择靠山或滨水地区的居住用地,布局新宁高品质居住社区。应注重与地形环境的协调,利用外部山水营造小区内部景观环境,同时提供与规模相匹配的居

住配套,在满足本地居民对高品质住房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外来购房者、长期

度假游客对高品质住区的需求。

2.一般居住社区

注意居住用地各地块规模适宜,使其便利使用,且适宜整体开发。合理配置社区级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使用要求。规划布局与城市整体绿地景观系统有

效衔接的社区级绿地景观系统。

9.2.2 金石古城居住用地

对金石古城实施总体保护式更新。

老城内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借助旅游的发展,对老街内部居住建筑进行有机更新。对老街居住建筑进行综合评估,分类提出整治办法。有一定风貌价值

的予以保留,并进行内部改造,风貌价值较低的居住建筑可考虑予以改造或拆除。

拆除或改造的目标应结合老城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空间布局,改变使用性质,或用于完善居住配套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

9.2.3 其他现状居住用地

对于老街以外的现有居住用地,根据现状居住环境与配套条件,分为三类采取不同措施。

1.保留类

指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规模和社会生活网络,环境质量尚可,在规划期考虑基本予以保留的片区。主要包括质量较好、标准较高的单位住房和近年来新建的居住区。

2.调整类

指已基本成型,但在环境或服务设施方面需要改善或加强的小区或组团。主要包括较早建成、质量标准不高的住房。规划要求对这一类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在保留现有社会网络的同时,根据其规模,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环境的改善。

3.更新类

指现状生活环境质量较差,服务设施配套严重短缺的片区。规划建议对这一类居住用地可通过居住人口结构调整和房地产运作,彻底改善其环境质量,或形成新的住区,或迁移至其他居住片区重新安置。

9.2.4 政策保障性住房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建设标准,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廉租住房建设应当坚持经济、适用原则,并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经济适用房定位为由政府提供划拨土地和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以非盈利为目标、面向中低收入者供应,具有政策性的保障住房,是由政府调控的特殊商品住宅。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方面,应该将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逐步并轨,充分考虑工薪阶层的实际需求。

新建廉租住房应当采取配套建设与相对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合理确定套型结构。

9.3 规划指标与布局

9.3.1 规划指标建议

为保证新宁县城未来居住环境的全面提升,应结合实际,按照不同类型的居住片区具体情况,建设不同档次、不同类型、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居住区。同时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 50180-93)的要求执行。

居住片区建议控制指标

最大建筑密

15% 18% 30% 25% 35%

最高建筑层

3 4 7 12 3

最小绿化率40%35%30%35%25%

人均居住面

积50-80平方米30平方米25平方米25平方米

30-40平方

区位选择适合建设于环

境优美的浅丘

与滨河地带。

满足高水平的

居住要求。

适合建设于

环境优美的

河滨、丘陵

地区,交通

较便利,满

足中上层次

居住、度假

和旅游功能

要求。

适合城郊、交

通便利处、以

及与工业厂矿

区配套的中等

及以下各层次

居住要求。

适合建设于

中心地带、城

市干道沿线

等景观节点

地区,产生丰

富的天际线,

档次为中档、

中高档。

旧城改造地

9.3.2 总体布局

2020年规划居住用地达到543.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0.29%,人均居住用地30.19平方米。

以建设设施完整、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区、居住小区为目标。规划确定8个居住片区:

1.金石西居住片区:位于金石组团大兴路以西,多为现状居住片区。规划根据住宅具体特征进采取不同方式实施更新改造。逐渐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后居住用地总量为84.7公顷,居民2.8万人。

2.金石东居住片区:位于金石组团大兴路以东,是近期开发的重点地段。建设以多层为主的、中高层为辅,设施配套较齐全、绿化环境较好的中档居住片区,吸纳现状人口外迁,以缓解老城居住压力。规划居住用地77.08公顷,居民2.6万人。

3.大鱼塘居住片区:是近期开发的重点地段。结合自然地形,建设以多层为主、中高层为辅的,配套设施齐全,绿化环境优良的中高档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105.78公顷,居民3.5万人。

4.水头居住片区:是随省道改线建设的区域。建设以多层为主,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较好的中档与高档相结合的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120.1公顷,居民3.8万人。

5.古田居住片区:是规划中期开发的重点区域。结合山地环境,以中低层为主,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异的中高档居住社区。规划居住用地76.8公顷,居民2.2万人。

6.水落冲居住片区:是规划中远期建设的重点地区,结合新城行政文化中心,建设以多层和中高层为主的,配套设施完善、环境品质高的中高档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60.6公顷,居民2万人。

7.新寨河居住片区:是为旅游组团配套建设的居住社区。结合地形环境,建设以多层联排住宅为主的中档社区。规划居住用地18.5公顷,居民1万人。

保障性住房主要分布于金石西片区、水头片区及观瀑内。

10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1 工业用地

10.1.1 规划原则

1.以旅游发展为重,尽量压缩中心城市工业。工业发展以全县域角度统筹协调,在其他乡镇集中布局。

2.鼓励旅游商品制造等旅游加工业发展;建立以环境为标准的准入制度,禁止在新宁开展对环境有可能产生威胁的工业生产项目。

3.集约土地,集中发展: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的统一安排,减小县城工业用地总量,在观瀑工业园集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大工业用地地均产出。10.1.2 用地布局规划

2020年规划工业用地达到25.3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1%,人均工业用地1.41平方米。其中,全部为一类工业用地,无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集中于县城北部观瀑工业园。注意与周边用地的防护隔离。

10.2 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33.65公顷,人均仓储用地面积1.8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7%。

规划结合飞虎片区的物流功能,集中布局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危险品仓库建议远离城市选址建设,并做好隔离防护。

11 县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1.1 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11.1.1 交通发展目标

构建通达性强、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城市路网,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发展需要,为实现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提供适宜的交通支撑。

11.1.2 交通发展策略

1.理顺对外交通联系,构建内外一体化交通构架

根据县城对外联系需求,梳理对外交通网络,减少过境公路对县城内部的干扰;注重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强化县城路网与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联系,构建内外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2.结合用地布局,构建开放的城市路网体系

根据县城组团式的用地布局,对现状路网进行必要的调整,构建新、旧城区联系便捷、等级合理、功能明确、服务高效的道路网系统。

3.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

根据旅游城市交通特点,一方面加密路网,满足游客高频率出行对道路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强化慢行交通的组织,形成快慢分流、人车分行的、安全有效的旅游城市慢行系统。

11.2 对外交通规划

11.2.1 对外交通需求分析

新宁未来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向有三方面:首先,为了建设国际化的风景旅游城市,新宁应加强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和张家界的联系;其次,为了拓展远端客源市场,新宁有必要建立通往武冈机场的便捷通道;最后,随着区域地位的提升,对外事务也将大大增加,为此新宁必须加强与上级城市邵阳的联系。

以上三方面的交通联系都可以高速公路实现,因此,新宁未来最主要的出行通道将是连接洞新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高速公路联络线。现有省道、县道将作为县城对外交通的辅助线路,主要担负县城和县域其他地区联络的功能。

11.2.2 公路规划

规划在已经确定的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的基础上,结合县城的组团布局,对省道、县道进行调整,将过境公路布局在组团之间或者组团边缘,以减少对县城内部交通与生活的干扰。具体调整如下:

1.高速公路联络线

根据上级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要求,已经完成征地的高速公路联络线将做较大的调整:由高速公路出入口接出后,穿越长塘河河谷,再由长塘河转弯处接入原线。调整后的联络线,红线宽度为60米,为双向6车道,两侧各控制10米宽的防护绿带。

2.省道220改线

省道220改线至水落冲西侧,经过愚公岭跨扶夷江,接入水头组团南侧的省道原线。

3.省道218改线

省道218 改线至扶夷江西岸的水头组团穿过。原穿越风景区的部分改为景区内部的游览公路。

4.其他公路

规划保留其他公路,并就进接入城市道路。

11.2.3 客/货运站规划

将现状客运站搬迁至飞虎片区。并结合该片区的仓储物流,建设货运站一处。

1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1.3.1 路网结构

配合县城组团式空间布局,采用以主干路衔接各个组团,次干路、支路根据地形环境随形就势的“枝网状”路网结构。

11.3.2 道路等级及断面控制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个等级。

1.主干路

规划主干路共9条。主干路承担组团间或组团内部长距离的交通联络功能,两侧不设小区出入口,尽量少设公共建筑物出入口。新建主干道红线为45米,采用两块板或三块板、双向6车道的断面形式。崀山大道红线保持现状60米,采用四块板、双向6车道的断面形式。解放路和园艺路根据现状条件适当展宽路面,通过路口拓宽和渠化,提高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外围公路及主干路一览表

2.次干路

在主干路网的基础上按合理的密度、间距加密城市次干路,完善次干路网络。规划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米左右,道路断面一般三块板形式。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可为道路两侧用地提供直接服务功能,但应严格限制路边停车;两侧分隔带的不对穿断口间距宜不小于150米,对穿断口间距宜不小于200米。

次干路一览表

3.支路

支路在交通上起到分流主次干道交通流量的疏散与汇集作用。

新宁根据城市空间塑造的需求,组织高密度、小间距、尺度宜人和适宜步行的组团路网,按150—250米的间距均匀布置。新建支路其红线宽度一般控制在20米,一块板,双向两车道,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

11.3.3 交叉口控制

除高速公路出入口外,城市内所有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主要道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管制。主、次干路交叉口全部按照渠化要求控制。

11.4 停车场规划

城市停车场主要有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两种形式。公共停车场可分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在城市出入口附近,市内公共停车场设在城市中心、分区中心或商贸较为集中的地区。

11.4.1 公共停车场规划

公共停车场又分为城市对外出入口停车场和市内停车场两大类。

外来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或出入口附近,是为过境交通及外来入境车辆服务的综合性停车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的合理布置有助于避免上述车辆在高峰期进入市区,造成市区更大的交通压力。

城市中心地区的公共停车场布局应均衡分散,在城市一般地区按车流、人流集散点布设。中心地区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约为100~200米,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服务半径约为200~300米,不应大于300米;商业步行区附近应有相应规模的公共停车场,其距步行区的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00米。

规划取1平方米/人作为县城人均公共停车场用地指标,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9.95公顷。其中县城中心和组团中心以及城市外围公共停车场占县城全部停车场面积的50-60%。其余的公共停车场分散在城市的其他地区,具体位置和用

地范围在控规中确定。

11.4.2 配建停车场规划

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场的主体,在停车场中占据较大比例。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欲从根本上、长远角度解决停车设施供应与动态交通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则必须制定全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标准与准则,并作为地方性法规实施。建议新建公建要严格按以下配建指标进行建设,否则不予审批。

建筑物泊位配建标准建议表

12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1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12.1.1 规划目标与绿地指标

1.规划目标

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保护城市生态格局,构建系统完整、结构均衡、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整体的环境品质。

2.绿地指标体系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新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体系一览表

12.1.2 规划原则

1.因借山水格局,构建绿色骨架

依托山川、河流建设城市绿色空间,并注重保留山、水之间的绿色通道,形成山、水、城三者相互融合的生态城市格局。同时,围绕公园等城市绿色空间,布局城市重要功能,营造生态化的城市环境,以开敞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土地资源价值。

2.优化绿地布局,满足居民需求

在以上生态城市绿地格局的基础上,根据居住区及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居住区及以下级别绿地,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0%以上。

3.注重防护保育,完善绿地功能

结合用地布局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及生态绿地的建设,发挥各类绿地在生态保育、安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强对城市外围绿色空间的保护

将外围绿色开敞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补充,加以保护和利用,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多城郊游憩场所和设施。

12.2 绿地与广场用地规模

12.2.1 用地规模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219.5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2.26%,人均用地

12.2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182.5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18%,人

均用地10.14平方米;防护绿地24.4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36%,人均用地1.36平方米;广场用地12.6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70%,人均用

地0.70平方米。

12.3 绿地系统布局

12.3.1 生态绿地

规划生态绿地包括8处郊野公园及1处组团隔离带。郊野公园包括:杜家山郊野公园、鹅毛岭郊野公园、金紫岭郊野公园、崀山珍稀植物园、愚公岭郊野公园、斗篷岩郊野公园、长冲郊野公园及水落冲郊野公园。

1.杜家山郊野公园、鹅毛岭郊野公园:规划加强山地植被抚育,提高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建立跨越崀山大道的生态通道,主要开展观光游憩活动,成为城市的绿心。

2.金紫岭郊野公园:规划引导现状居民点逐步向山下搬迁,并加强植被抚育,主要开展攀登健身等观光游憩活动。

3.崀山珍稀植物园:规划依托崀山植物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郊野植物园,主要开展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等活动。

4.愚公岭郊野公园:规划加强愚公岭的山地植被抚育,可根据旅游策划开展少量的山地旅游设施建设。

5.斗篷岩郊野公园:规划对斗篷岩和宛旦平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攀登、野营、农家乐、爱国主义教育等旅游项目。

6.长冲郊野公园:规划加强山地植被抚育,开展野营、采摘等生态化的户外休闲活动,并以现状居民点为依托,发展旅游休闲服务。同时,可适度开展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户外运动项目。

7.水落冲郊野公园:规划加山地植被抚育,可适度开展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户外运动项目。

12.3.2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分为城市公园、路侧公园、街头绿地。

1.城市公园

规划城市公园11处,分别为中心湿地公园、王家垄公园、人和公园、新寨河公园、新城公园、大渔塘公园、狮陀寺公园、松枫岭公园、扶夷江公园、水头公园、水南公园。

2.路侧公园

沿三中南路、长新路、飞新北路、飞新路、愚山路、连村路、杜家岭路、舜皇大道、鹅岭路、柳山路、园艺路、滨河路、吉水路、江南一路单侧布局宽约2 0米的路侧公园。结合组团内部冲沟布局不少于30米宽的滨水绿地。

3.街头绿地

结合路侧公园,布局若干街头绿地,满足市民日常游憩交往需求。

12.3.3 生产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设置50米的防护绿地;部分主干路两侧设置20—30米防护绿带,并在城市高压走廊、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周边设置安全防护及卫生防护绿地。

12.4 城市绿线管理

城市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规划确定的城市绿线主要包括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规划绿地的用地范围,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

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12.5 城市蓝线管理与岸线规划

城市蓝线,是指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蓝线主要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内的扶夷江主河道河段及两侧各50米范围;新寨河、水槽源河及长塘河三条支流城市建设用地内河道两侧各30米范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外河道两侧各100米范围。

城市蓝线内的用地,应依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严禁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

13 金石古城保护与更新

13.1 金石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13.1.1 老城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求对老城实施保护更新

金石古城是新宁兼具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现有的格局和遗存真实完整地体现了新宁悠久的历史和城市发展历程。金石古城的自身价值要求规划对其实施保护性更新的策略。

13.1.2 新宁旅游城市的建设需要文化促进

崀山风景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一外部条件的改善给县城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宁县城有机会借崀山风景区的知名度跻身旅游城市之列。

但是本次丹霞自然遗产申报成功是六个地区同时获得的,这其中要突出新宁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维持新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持崀山风景区自然景观质量的同时,必须寻找另外的城市吸引力。金石古城则是新宁县最有基础的地区,可以对现状老城进行保护式更新,发展成为具有文化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基于对内部条件和外部机遇的综合考虑,规划将深入挖掘老城价值、保护老城风貌、提升老城功能,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金石古城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发挥特有的魅力。

13.2 金石古城范围与现状概况

13.3 金石古城更新目标与策略

13.3.1 保护更新目标

按照城市整体布局要求,结合老城自身特点,形成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居住、文化创意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片区。

13.3.2 保护更新策略

1.功能优化策略

——以旅游和文化为先导的产业发展策略

综合新宁未来产业重点、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老城将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带动整体更新。即利用重点地区开展旅游活动或文化活动,强化老城有别于一般城市空间的传统氛围,进而盘活老城其他用地,最终达到老城区整体价值最大化。

——功能疏解与环境提升相结合

利用老城更新这一契机,疏解不符合老城更新目标的一般城市职能,如行政、产业等。置换用地部分用于提供适宜开展旅游和文化活动的场所,部分转化为公共空间,适度降低老城密度。通过功能疏解将老城打造为宜居宜游、平衡发展的地区。

2.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

——突出老城整体风貌,实施分层保护

强调老城的整体价值。规划通过对整体格局、特色风貌街区、特色风貌建筑三个层次的保护,全面突出金石古城最具传统特色的空间要素。

——着重塑造老城公共空间

老城应重点梳理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突出以祁剧为代表的文化空间,串联码头广场的滨水空间,以及适宜居民和游客公共活动的商业街区。

——实施有机更新

强调老城的真实性及多样性。真实的城市生活塑造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多样性促进城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老城更新应避免大规模集中拆建,而是以现有建筑单体为单位,实施渐进式小规模改造,从而形成和谐统一又多样丰富的城市空间。

3.交通协调策略

——内部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为突出老城传统格局,维持传统的街道肌理和尺度,有效创造适于休闲和游憩的空间气氛,老城内部采取以非机动车为主组织交通的策略。除消防、环卫等

市政机动车辆外,其他机动车采取分时分段限行的管理办法,局部地区实施完全步行的交通策略。

——外部交通以到达为目的

老城内部的非机动交通组织对外部到达性交通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规划应通过设置大型停车场等方式处理好老城周边各主要交通流向上以“到达老城”为目标的机动性交通。

——突出水上游览路线

老城传统上极为重视水路交通,规划应重新恢复原有码头地区的交通功能,突出以历史空间为载体,水上游览功能为内容的传统空间使用方式。

4.实施策略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

政府出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滨水公共空间整治等,涉及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部分应由政府负责,进行强制性管理,涉及街区商业经营或旅游经营的部分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整。

——分期实施,突出重点

老城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针对不同片区特点和城市旅游的需求,划定重点发展片区,制定更新实施计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实施更新改造。

13.4 金石古城更新规划

13.4.1 用地规划

1.一带

即沿扶夷江的滨水公共活动带。这是金石古城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最为融合的地区,也是未来发展休闲旅游的重点地区。该公共活动带自西向东细分为四个主题区段,分别为老城体验段、休闲度假段、户外亲水段、文化艺术段。

2.三线

综合老城肌理和现状城市用地提炼金石古城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线形空间:老城墙、红旗街、迎阳街,规划将老城游览购物的功能与历史文化要素充分结合,形成城墙散步道、红旗旅游商业街和迎阳生活商业街。

3.双核

即南门广场和滨水广场。规划通过对这两个开放空间的塑造,分别展示老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

13.4.2 金石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库

1.老城墙保护展示线

通过对老城墙的详细勘址,明确金石古城墙的具体走向和位置。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局部重建、地面标识、遗址公园建设等方式,有效标识老城墙历史遗存,作为城市总体格局展示的重点项目,突出新宁县城的历史厚重。

2.红旗旅游商品商业街

红旗街是南门外直街,南北走向,处于老城中心地位。规划保持红旗街走向和道路宽度,发展特色商业,形成老城区以游客为对象的步行商业街。

3.迎阳街城市生活商业街

未来老城内仍然有居民居住,因此需要面向居民生活的零售商品。结合迎阳街周边较多零售商业的现状,规划重点发展以普通居民生活商品为经营内容的迎阳城市生活商业街,在满足老城居民生活的同时,展示现代新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也作为游客游览项目之一。

4.老城体验区段

较多真实历史遗存,修整、保护现有民居建筑,由居民自主使用,凸显扩大老城传统生活的影响力。

5.休闲度假区段

新建改建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全面开展民宿、休闲、餐饮等休闲度假活动。

6.户外亲水区段

该区段位于老城南部,红旗商业街最南端,水面开阔,应充分发挥景观条件特征,营造滨水活动区,并重点建设其中的滨水广场。

7.文化艺术区段

结合祁剧团的改建,打造以地方戏剧文化为主的文化展示场所,并以戏剧文化演出带动衍生品市场发展,使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

8.停车场

老城南、北临近东风路各修建大型停车场一处,截流以老城为旅游目的地的机动车交通。

9.码头建设

结合老码头的保护、复建、新建,建设滨水码头区,成为老城滨水地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同时作为水上游览路线的起讫点,承载新宁县城水陆游线转换的重要功能。

金石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列表

推荐访问:明天下午之内交一份魏河县上半年发展计划 新宁 总体规划 县城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