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1-22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1

  一、对巴中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建区设市十六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底,全市有123个乡集镇,61个建制镇,其中重点镇5个,省级试点镇48个,县城以下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乡镇平均建成区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着一个小城镇。恩阳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清江镇近几年来城镇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年5—10万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长。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抓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小城镇成为人口、经济、社会等资源的重要集聚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辐射点,成为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结合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农村人口的转移起到了吸纳作用。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1%。比如,乐坝镇总人口7680人,城镇人口达到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白衣镇十年来镇区面积扩大8倍,城镇人口增加6倍,达到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

  (三)基础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底,全市乡镇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条,里程1208公里;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70%;乡镇通电率100%;60个乡镇建有集中供水厂(站);所有建制乡镇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60%的乡镇开通网络;建成了一批综合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经营超市,促进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阳、清江、乐坝、涪阳和兴文实现天然气管道集中供气;地处深山的空山乡实现了“五通”。

  (四)镇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加快增长,特别是建制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乡集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型、工贸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城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其中二产业6.47亿元,三产业10.63亿元。如,乐坝建镇十五年来,坚持以工业、商贸为主导,去年底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占gdp的8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43:53,提供税收超过万元。涪阳镇兴办12家超市,新建1万平方米综合商品交易楼,吸引了一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个体户达到250户,带动了以涪阳、陈河为中心的通江银耳、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五)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红军文化。长赤、毛浴、沙溪、光雾山(桃园)、得胜等镇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深厚的红色文化。白衣古镇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著称。恩阳古镇以红军文化、特色民居远近闻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水宁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清江、曾口、涪阳、铁佛等21个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镇。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划明显滞后。城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滞后于建设发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率仅为27%,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控制性详规,更没有小区规划。已有的小城镇规划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总体布局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镇规模偏小,9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乡集镇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农村居民点的层次上,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貌,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城镇品味,基本上是一条水泥路、一排卷帘门,“千镇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由于自身财力薄弱,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投入明显不足。一方面,乡镇政府性债务沉重。据对恩阳、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驷马、诺水河、广纳、涪阳、乐坝、大河、光雾山12个小城镇的调查,除涪阳已消化全部债务外,其余11个镇政府性债务达到1.25亿元,最少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的乐坝镇为140万元,的驷马、恩阳达到2200万元,平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设的乡镇,公路与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现象突出;多数乡镇未实现雨污分流,未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

  缺乏;燃气普及率仅为0.1%。

  三是缺乏产业支撑。城镇经济总体效益不高,产业发展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水平低的状况,产业支撑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和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的有效积聚,城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弱,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对外交流合作有限,对外开放的水平低,仍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借力、借势、借资金、借技术发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镇管理水平不高。城镇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门调控能力较弱。规划应有的指导性、性和强制性作用发挥得不够,随意性明显,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小城镇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准确把握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中的功能定位

  城镇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一)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是一个行政区域的中心。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一头连农村,一头连城市,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在该地域系统内发挥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的发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此,必须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发挥小城镇的聚集作用。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当前,大中城市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相对集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内需之功效。建设小城镇,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发展一个地方的生产,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富裕一个地方的百姓。

  (三)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业文明向农村扩散,离不开小城镇,城市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镇为基地,才能尽快为分散的农民所掌握、所享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要通过小城镇向农村传播。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带动作用,对农村产业的辐射作用。

  (四)发挥小城镇促进对外开放的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是农村进步的强大动力。小城镇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积累少,招商引资难度大,更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小城镇,充分发挥其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像乐坝镇多年来重视抓小城镇建设,促进开放开发,吸引了大量外地和当地人务工经商,兴办企业,镇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五)发挥小城镇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要确立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作为体现以人为本、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产业集中区,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形成广泛共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需要,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是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根据巴中实际,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市、县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手抓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增强小城镇的发展活力、发展后劲。

  (二)坚持规划导向。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按照起点要高、规模适度、分步实施的要求,提高规划水平。明确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突出特色、个性发展,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切实避免“千镇一面”的雷同。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选址、规模、标准和设施配置,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镇。一要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二要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包括控制性详规、小区规划、管理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的规划;三要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小城镇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教育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基础潜力、产业潜力。四要严格实行规划控制,增强规划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的连续性。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2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城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经济发展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华阴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大地的必经之地。市境有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旅游景点多达210处。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对于华阴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华阴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华阴市按照“依山兴城、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旅游兴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战略,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管理体系,不断壮大以华山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至2008年底,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城镇服务功能有了显著提高,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

  1、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先后改造了太华路、华岳路、岳庙西街、老城街、环城西路等城市干道,新建了府北路商业步行街,开工了长城路、杨震路等;至2008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53平方公里,比2005年新增2.53平方公里。后期,随着华山拆迁安置小区、十冶住宅小区、华山北站广场、实验学校的建设,城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区道路面积达69.7万平方米,比2005年新增 14.9 万平方米;城镇人口1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13%,比2005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华阴市的厂矿企业多,城镇人口比例高。

  2、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加快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市医院住院楼、中医院,启动了实验学校建设;广电通讯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至2008年底,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3万人,覆盖率达88.6%,比2005年增加1.5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5.84万人,覆盖率达99.5%,比2005年增加0.34万人;全市电话普及率为45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5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4部;商贸流通业更加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3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倍,年均增长28.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6%。

  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用于城市建设维护的资金达1.2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2.98%,比2005年增长了6倍,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了19.4个百分点。加大“创卫”工作步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建了城北休闲公园,绿化了城市主干道和城中村闲置土地,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57公顷,绿化率39.6%,人均绿地面积1.76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09公顷、16.6个百分点和0.16平方米。建设了宝莲灯雕塑,实施了政府广场和太华路、华岳路、环城西路等城区主干道及主要建筑的亮化工程,城区夜景更加亮丽;启用了华岳垃圾处理厂,健全了垃圾清运系统和城市卫生保洁体系,垃圾处理率达80%,城市“脏乱差”现象基本得到根除;加快污水处理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城区污水管网铺设基本完成,排水管道铺设长度达66.3公里,比2005年新增13.3公里。

  4、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38亿元,比2005年增长45.6%,年均增长13.3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比2005年增长47.2%,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8608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29.3%。财政预算内支出3.8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92倍,年均增长42.9%;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3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4.9%,年均增长4.7%。其中华山登山人数实现113.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32%,年均增长9.7%。旅游总收入6.4亿元,比2005年增加48.8%,年均增长14.2%。

  5、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968元,比2005年增长64.3%增加4293元,年均增长18%增加1431元;消费能力不断扩张。人均消费性支出达7887元,比2005年增长40.9%增加2290元,年均增长12.1%增加763元;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至200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7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7.1平方米,年均增加2.37平方米。

  二、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华阴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如供气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集中供热工程还未开展,城区路网建设缓慢,污水处理项目正在实施,蔬菜市场仅有一处,城区地热资源开发还正在起步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华阴市城市的扩张。

  2、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华阴市作为一个新兴的风景型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构建山水绿色华阴和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华阴市城市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主要路段的环卫设施和公厕太少,城区没有体育运动场所,城关中学和小学生源超饱和,教学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处于自发状态,文化活动、图书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文化需求,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较少,卫生服务能力不强,档次高规模大的宾馆和会场基本没有等。

  3、强大的旅游优势对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华阴市一直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扩南接”的城市发展思路,但城区与华山共享旅游资源优势,分享旅游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还不是十分明显。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现代便利的交通优势,另一方面是西岳庙等城区旅游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还不到位,导致部分游客短时间或仅在华山景区游玩,而不到城区来或不在城区居住等。这样,对城区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品零售等势必带来不利的因素,不利于城区消费市场的发展繁荣。

  4、城中村改造相对滞后。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华阴市的城中村愈来愈多,已扩展到现在的城关、南寺、东宫、南寨等近20个村子。由于村集体经济软弱,致使村内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村民住宅建筑风格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华阴市的对外形象。同时,各村都是独门独户,况且新规划的庄基地越来越大,老村中土地闲置,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华阴市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首先解决“城中村”问题。

  5、城镇管理不够规范,市民素质亟待提高。

  城区的建筑风格不一,在主要路段还存在着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受群众习惯影响,还存在着“马路市场”,尤其是逢集,占道经营非常严重,部分市民素质不高,还存在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不良现象。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正处于国家扩大内需,东资西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时刻,华阴市应紧抓发展机遇,按照既定的城市“东扩南接”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构建山水绿色华阴和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完善城市发展规划。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是建设龙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目前,华阴市要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突特色,科学实用理念,制定详细的建制镇的发展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城市街景规划等分项规划,明确区域的功能,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协作,强化其优势功能互补,扩充城镇规模,增大容量,力争在现有2个“关中百镇”的基础上,将剩余的2个建制镇纳入省级重点支持范围。同时,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2、创新城市经营理念。

  城市建设必须走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路子,以经营的手段来加快城市建设。一是土地资源资产化。要加大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整合闲散土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公开挂牌,竞价拍卖,以地生财;二是基础设施市场化。对可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实施市场化运作,如出售公共停车场、公厕经营权,拍卖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上的广告发布权等,将所得资金再投入城市建设,实现再投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建设项目社会化。按照“政府抓规划,民力搞建设,社会出效益”的要求,变单纯的依赖财政投入为政府投入为导向,开发商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快“华山城投公司”运作。城投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要在开行融资完成太华路改造的基础上,以供气、供热、道路、公园、学校、医院、地热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类项目为重点,以开行和市辖各金融机构为融资对象,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大力实施土地置换项目。即以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兑换条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解决华阴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开发了闲置土地,繁荣了华阴市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宜居环境。一是有效开拓西岳庙旅游市场。聚集各类民俗文化,合理增加老腔等文化演出时间,加大宣传促销,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带动城区经济发展。二是拓展商业服务网点。以华岳路、太华路和正在建设的长城路、杨震路及将要建设的华山北站广场、杜峪河公园等为重点,统一规划,加大政策引导,社会融资,建设特色商业街、步行街和地热温泉养生等休闲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及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华山旅游消费的聚集区和承载区;三是健全文化休闲设施。加快建设杜峪河公园、城河公园、体育场,在宝莲灯雕塑的基础上,再在主要路段规划建设“市树”“市花”或杨震等历史名人雕塑,同时规划建设布点丰富的文化广场和城市文化休闲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建设。加大政策引导,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建设与华阴市文化相匹配的规模化住宅小区,不断改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社区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村民住宅小区的形式,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节约土地资源,全力改善城市面貌;五是完善便民设施。在城区各路段合理规划设置垃圾箱,规划建设公厕。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在华岳路、太华路南段和岳庙街等主要路段规划建设2个便民蔬菜市场、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六是加快教育、卫生、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档次,完善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需求。

  4、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体制。

  城市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一是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以规范建设、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落实门前卫生“四包”责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市场规化管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划行归市后,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明火亮灶、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行为;三是健全城市卫生保洁体系。加强垃圾处理厂后期运作,进一步完善垃圾清运系统,继续实行分段包干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洒水,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现象。

  5、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民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对群众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在电视台开辟《城市建设大家谈》等栏目,引导培育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规范居民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和共同进步。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将京津冀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为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统筹谋划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大厂县委农工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大厂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重大机遇,按照京东新城、幸福大厂的总体定位,以文化产业、全域旅游为两大抓手,以“五城同建”为标准,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县户籍人口13.07万人,常住人口达到2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3个百分点。

  (一)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对接通州新城规划,编制完成了《大厂回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以及《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域水系及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城市总规、控规和各类专项规划6大类60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成为全省规划最为完善的县域之一,为与北京通州区的“三统一”政策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大厂县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供热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两所污水处理厂和两所供水厂,启动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潮白河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管网建设一期工程,全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5%;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所,配套完成10千伏线路130公里,启动实施10千伏进村工程,供电可靠率完成近100%;顺利建成县城西部天然气门站,县域内形成环状为主、环支结合的管网结构体系;完成三热迁扩建一期和四热扩建工程,启动一、二热并网工程,集中供暖覆盖居民户数不断增加。

  (三)对接京津工作进展迅速。为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厂县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对接北京、力促与北京互通相融。全县完成各等级公路大修、新建及改造200余公里,完成大修、改建县乡村级公路191公里,新增城镇道路41公里,由城市主干道、周边次干道和内部微循环道路组成的县域路网体系逐步形成,潮白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内部主次干道网基本形成。密涿高速大厂段实现通车,京唐铁路(大厂段)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增设了大厂至北京地铁潞城站、大郊亭站2条快速公交专线,谋划建设县内旅游轨道交通,进一步实现与北京的便捷互通。

  (四)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建成民族宫、伊乡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县城五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创产业高起点起步。高标准编制水网水系规划和水网通航规划,完成引潮济鲍和主干渠清淤扩挖等工程,同步实施沿岸美化绿化,并沿河打造滨河景观带,建设若干景观节点,启动湿地公园建设,实施了潮白河上游生态补水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民生工程取得新成就。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大厂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民生工程放在首位,不断将“惠民实事工程”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办成了一大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民生保障达12类20项,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教育领域完成了全县域教育布局和升级改造,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卫生领域全面改革,完成了一大批医疗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二、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现存优势

  科学有序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既要准确地把握上级政策,更要深入分析大厂县面临的形势,找准自身的优势,以明确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综合分析大厂县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城镇建设现状,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长远趋势,大厂县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大优势:

  第一,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较好的基础。大厂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较高,“一心、三片”(一心是指县域绿心,三片指中心城区、夏垫、潮白三大城镇片区)的城镇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空间广阔。2016年,大厂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亿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万元,居于全市领先水平,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目前,大厂县已建成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三个省级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70%以上,财政贡献占全县的85%以上,强大的园区经济是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第二,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难得的机遇。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京津冀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北三县统筹发展正在有力推进。大厂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内,城镇化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可以说大势所趋、正逢其时。我们要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大局,借势发展,在构建功能互补,宜居宜业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实现更好发展。

  第三,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良好的借鉴。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陆续推出了一批成功典型,我们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工作经验,借势京津,定位首都后花园,走出一条符合大厂县情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要坚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下,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统筹谋划我县新型城镇化

  一是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衔接应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承接合作”是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明确定位和重要任务,其主要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我们要抓住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和产业调整机遇,加强园区建设,做强转型升级载体。继续完善规划体系,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创新驱动强县建设,引领县域经济腾飞。要按照错位发展的模式,与北京产业互动、协调发展。要紧紧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瞄准北京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发展中试基地、高端制造物流基地;挖掘自身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京都文化,建设京东健康疗养基地、旅游休闲会馆,支持玫瑰农庄、热代万果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型经济;培育壮大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创产业,培育动漫以及衍生品制造,形成文化与产业双核驱动。

  二是要主动接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主要是人才和产业。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大厂县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中心与腹地的一体化的关系。也就是说,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大厂县将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通勤密集的区域功能综合体,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一方面,主动接收北京的人口转移,特别是科研院校、高新技术人才、白领等人员,把城市转移运作起来,另一方面,吸引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厂孵化转化,努力把大厂打造成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基地。

  (二)要坚持走中心城镇群建设的路子,助推城乡一体化

  未来一个时期是大厂县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经济重要发展时期。一方面,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一些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地段和空间需要得到较好的管控。城镇与乡村紧密相连,城乡空间的发展应该充分落实“一体化”的思想,集约利用土地和各类资源,形成高效合理的空间结构。为此,加快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应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度,从各地的成功模式看,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中心城镇群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如昆山市千灯镇、嘉善姚庄镇均是加大中心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目标,大厂县也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中心城镇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强化提升中心城镇群的集聚辐射功能,推进中心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要抓住廊坊市创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良好契机,突出区域特色,持续推进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功能、居住功能、服务功能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县城新城、潮白新城、夏垫新城三大城镇片区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最大限度发挥中心镇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与中心城镇群规划建设相衔接,要有计划地推进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使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三)要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当前破题开路的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借鉴江浙等省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经验,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并按照PPP项目操作流程规范有序推动实施。要以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国际小镇、影视小镇、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小镇、中国戏剧小镇、夏垫非遗古镇、陈府创意田园小镇等六个特色小镇为契机,重点发展清真食品、数字传媒、文化创意、影视产业服务、游戏动漫、科技休闲农业等核心产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大厂县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振兴发展新动力,以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

推荐访问:城镇化 调研报告 建设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总结 城镇化发展趋势 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研究 城镇化趋势 中国城镇化率 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推进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