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5篇

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5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18

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5篇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七七事变282周年心得体会 今年7月7日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纪念日。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纪念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5篇

篇一: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七事变 2 82 周年心得体会

 今年 7 月 7 日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 82 周年纪念日。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纪念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时间过去了 82 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硝烟虽散去,历史上被欺侮的痛,仍挥之不去。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右翼势力依然逍遥法外,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依旧受到外部反华势力的阻挠、分裂、甚至颠覆,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虎视眈眈。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化悲痛为力量,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要以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布局为指导,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权为民,不搞特权,勤于自省,为政清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对党、组织、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我们纪念“七七事变”,让我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都得到一次升华。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一起重温那段山河喋血、壮怀激烈的历史,我们不只要铭记这一天,更要将那段烽火岁月永记于心,我们向

  那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和平的仁人志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要警惕当今日本的一小撮右翼分子,企图遗忘和歪曲“血写的事实”,企图为其侵略罪行进行粉饰。

 我们守望历史,正是为了和平的尊严。不忍历史成往事,更应铭记历史,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为了捍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在关键的时间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创建和平的最好姿态。

 我们纪念“七七事变”,也是一个回顾初心、牢记使命的契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里那共御外侮、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质品格;众志成城、血战到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看到抗战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我们愤慨侵略者的恶行,感叹烈士们的伟大牺牲,更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尊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谋求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国强民,增强国力,振兴经济,激荡光荣与梦想。

 我们要不忘初心弘扬抗战精神,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学习先烈们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篇二: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事变观后感三篇

  导语: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七七事变观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七七事变观后感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 1937 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 年 7 月 7 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 8 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第 29 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

 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 ,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 21 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

 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七七事变观后感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 6 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 29 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 ,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 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 军将士大刀挥舞,

 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 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 70 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反动派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 4 万万 5 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

 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七七事变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中华民族亿万民众难以忘却的日子。七十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就是这一天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 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 29 军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中国进入八年抗战时期。

 晚上,守在电视机旁,中央六套播出了影片《七七事变》,再一次通过胶片进入历史。时光倒流当时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外夷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侵略者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

 刻。

 胶片上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停的在跳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的民族气节,军人魂魄,以及全国民众的爱国情操,也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担忧的伟大精神和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再现了中国守军二十九军的英勇气概,也反映了当时面对内忧外困之际,一种无耐的心情。

 影片中刻划出的人物生动逼真,宋哲元军长的大义凛然,宋母的民族气魄,张自忠将军的大智大勇,以及佟麟阁副军长的视死如规精神,“打虎将军”赵登禹师长的大忠大孝,有力的诠释了中国历来的传统美德,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能够大局为重,体现保家卫国的精神。

 看完影片,托腮沉思。七十一年过去了,我们怎样来牢记历史,怎样在先烈的精神与斗志的鼓舞下,建设我们的祖国。但是从现在看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日本右冀势力仍不直面历史,就他们的卑劣行径深刻道歉,而是妄图抹杀过去,鼓吹军国主义思想,窜改历史教科书,致使日本年青一代不知有侵略中国一事。中国青少年在现代化潮流的推动下对我们的历史也所知甚少。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多少革命志士用鲜血换来的,而我们还在用自已的无知来践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们振作起

 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篇三: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dquo;七七事变”5 85 周年心得感想范文示例

  正视历史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2022 年 7 月 7 日

  “七七事变”85 周年

  山河日新 国力日强

  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依然清晰地镌刻在国人心中

  经历多次修复仍留有密集枪眼与弹坑的宛平城,见证了 85 年前那个夜幕里的腥风血雨——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假借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卢沟桥与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就此爆发,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全民族抗战的状态。宛平城内、卢沟桥上的一阵阵枪声,打破了北平原有的平静,也唤醒了沉睡在中华儿女体内的那只雄狮。

  “宛平与北平不平,华北与中国告急”。面对空前的亡国亡种危机,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共同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坚固长城。在全民族团结反抗下,面对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儿

 女不畏敌人炮火,前赴后继、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正是卢沟桥上的炮声激起了他们抗日的怒火,唤醒了他们沉睡的民族魂魄,使这些同样仅拥有平凡身躯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震撼人心的壮举。

  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日开始。在全国人民经过 8 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历史,记忆犹新、不容忘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 101 周年,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到辉煌。从历史的坐标出发,我们的奋斗更有底气,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85 年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如今破碎飘絮已是过往

  然而一寸山河一寸血

  你我必须铭记:

  勿忘国耻,吾辈奋发!

篇四: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七七事变”5 85 周年 心得体会发言稿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党中央大力号召及众多爱国人士的呼吁奔走和全力运筹下,建立了来之不易的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背后,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青史为鉴,用心解锁“全民族抗战”背后的“全”字密码,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奋力书写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时代新答卷。

  全心全意、全始全终,解锁理想信念的“全”字密码。“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从卢沟桥事变肇始,惊天“枪响”震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平津内外,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热血”浇铸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用“生命”锻造了不可跨越、崇墉百雉的“长城盾墙”,用“忠诚”谱写了感天动地、誓死不屈的“壮丽史诗”。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是永恒不变的“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踏浪前行的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最好的忠诚是牢记“国之大者”、砥砺初心使命,是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大计紧密相连,全心全意、全始全终,化“心中信仰”为乡村振兴挥洒的“青春汗水”,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的“信念决心”。

 全身投入、全情融入,解锁执着奉献的“全”字密码。卢沟桥“硝烟四起”的那一天,第 29 军司令团全体将士高喊,“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与桥共存亡,绝不后退。”革命英烈们用“血肉之躯”来抵挡侵略者的“刺刀枪炮”,他们捍卫的是民族大义,守护的是“人民的江山”。“人民至上”是穿越时空的“磁力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二字重逾千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走进群众生活,方知百姓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新时代青年要明晰自己是“人民勤务员”这一准确“标签”,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挂在嘴边,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姿态思“民生疾苦”,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谋“富民之策”。拜人民群众为师,把“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向下扎根,方可向上生长。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解锁砥砺奋进的“全”字密码。“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今日的中国,历经了岁月河流的“潮起潮落”,已不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清醒,才有不忘国耻的自觉;只有清醒,才有砥砺前行的韧劲。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坚固的堡垒”。作为新时代的“新鲜血液”,扛起的是民族的责任,接下的是时代的“接力棒”。迎难而上是历久弥坚的“正能量”,年轻干部要“自我施压”“自找

 苦吃”,钻研“卡脖子”的技术难关,脚踏现实“大地”的同时,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保持正视问题的清醒和主动担当的自觉。用历史的火把照亮奋斗之路,积聚起“乘风破浪”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踏平“坎坷”奔赴“光明”大道 。

篇五: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七事变》观后感

 《七七事变》观后感 800 字

  73 年前的七七,日本鬼子的炮火向我卢沟桥的守兵猛扑,天地玄黄。哪个时候还没有我的母亲,我的外公还是一个被抓的壮丁,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敌人是谁,并不重要。我的母亲也许不会想到,在日本鬼子扑向卢沟桥的 42 年之后,这个日子令她比日本侵华更难忘。疼痛可以令人刻骨铭心,我想她永生不能忘记这个日子,尽管她不知道这一天的 42 年前是卢沟桥事变——她只知道这一天是农历 6 月 14。

  我也不知道我出生的这一天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日子,我还不知道 42 年前的这一天直到后来的每一个这一天多少人刻骨铭心,直到有一天朋友问我的星座,我才开始翻阅万年历知道7月7日。我直觉这一天是农历的七夕——中国的情人节,我的朋友也是这个直觉并因此记住了我的生日,但当我理性的思考我知道这一天已不是农历,是阳历的七月七日,是七七事变爆发的这一天。

  这一天日本鬼子发了多少发炮弹,开了多少枪?这一天中国守军开了多少发炮弹,回击了多少枪?中国守军牺牲了多少,日本鬼子又牺牲了多少?这一天,中国人是群情激愤还是满心悲哀?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这一天如果是农历是中国的七夕,如果是阳历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为七七事变。

  我就是这样的肤浅。

 我后来知道,在 1937 年的七月七日之后,中国的文艺界团结一心,集体创作出《保卫卢沟桥》,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上演,创造了中国出版演出上的奇迹;我后来知道,有个叫穆旦的诗人写出了《赞美》的诗歌,他说: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

  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我后来知道,在这个日子的前一天,艾青已准确的预测了这一天的到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我了解这些的时候,已经不再年青。这忽然让我触目惊心,是否这一天预示这寒冷与苦难;寂寞与抗争,是否预示着不停的事变。诗人的思维远远要比历史学家更形象。37 的七七,抗战开始,38 年日本已经占领了武汉,知道 43、44,中国人才开始反攻。多漫长的 8 年啊!,屈辱的八年,如果放在一个完整的人生当中,我此刻何在?

  我知道我的肤浅。总是将伟大的命题缩小到一个人的世界当中。但我可以辩解,七七因为我自己而可以在我的世界里刻骨。我不知道这一天的炮火——永远也无从体验,但我可以记住我自己世界里的七七,多么的不可琢磨。

  15 机电 1 班 张鑫

推荐访问: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观后感 观后感 事变 爆发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