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十九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共富党课感想10篇

共富党课感想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3-26

共富党课感想10篇共富党课感想 学习贯彻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时机特殊、意义重大。梁言顺书记所作的报告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富党课感想10篇,供大家参考。

共富党课感想10篇

篇一:共富党课感想

习贯彻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时机特殊、意义重大。梁言顺书记所作的报告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力度、民生温度,让人听后鼓舞振奋、信心倍增。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践忠诚,牢记嘱托、捍卫核心。《报告》从九个方面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用宁夏一域的实践,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真理光辉、磅礴力量。谋划部署工作把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忠诚核心、拥护核心、捍卫核心、跟随核心的政治本色。二是绘蓝图,锚定目标、一干到底。

 《报告》精准研判分析区情,提出“三区建设”“四新任务”“五大战略”等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六新六特六优”产业、20 个重大建设项目、“6 大提升行动"、“一主一带一副"区域发展新格局等具体任务。三是展情怀,人民至上、温暖民心。《报告》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透纸背的是“人民"二字,提出实施共同富裕战略和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宜居宜业城镇、人民生活富地等温暖民心的具体措施,展现了自治区党委把为民造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根本落脚点的行动自觉。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唯有矢志奋斗,方能无悔青春,身为其中的一份子,我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作为工作和生活中的风向标,切实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深刻领悟,真正的做到入心入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积极发挥到党员带头作用,坚决做到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并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力量凝聚到实现自治区第十

  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一、以“创新"为首,转变工作方式。作为一名党建宣传员,要深刻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对照党代会的要求,就是要特别注意自身工作实际,提升党建工作引领,加强自身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正确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用创新的思维想问题,转变工作方式,努力做到学有所获、学有进步、学有提升,实现学用结合,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二、以“务实”为要,筑牢群众基础。要将此次党代会精神与自己的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从自身做起,敢于克服困难,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紧密联系群众,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为老百姓服务,确保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以“制度"为纲,规范工作运行。我们要将党代会精神贯彻到日常工作实处,特别是我们在基层堡垒上工作,贴近群众的宣传员,更要规范运行工作,要坚持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党员的党性宗旨观念和大局服务意识,促使基层党员转变作风,转变观念,争做先进,争当楷模,推动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形象的不断提高。着重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群众会、入户宣传、张贴横幅等形式,使党代会精神走深走实。

 我们要认真贯彻好梁言顺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始终做到“四个必须”,以五个“坚定不移”的工作举措大干实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 XX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贯彻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代会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报告,系统总结、积蓄力量的总结报告,把准上情、吃透区情的实践报告,勇担使命、科学谋划的战略报告,必将激励全区上下薜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自治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党代会部署要求,继续实千苦千、勇股迫赶奋进,推动固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以实千实绩实效回报总书记对固原、对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和关心厚爱。

 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会无比清晰地看到,那些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莫不源于伟大思想的光辉照耀。

 “没有思想的时代,就像没有舵的船。” 回眸宁夏五年峥蝶岁月,那些回响在万千塞上儿女心头的谆谆教诲,那些饱含深情、寄子无限希望的殷殷期盼,就如前行路上的灯塔,引领着宁夏的航程、照耀着塞上大地,激发起全区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奏响了新时代宁夏发展的最强音。

 真理的光芒,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两次亲临宁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 年了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进农村、看企业、访民情、谈发展,在西吉县将台堡深情寄语“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已的长征路”,在宁东基地向全党全国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要求我们“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

  宁夏"。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要发扬毛主席在《清平乐• 六盘山》中所抒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我们“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更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谆谆嘱托,饱含深情厚谊;殷殷期许,寄予无限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站在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宁夏各项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藏着人民领袖对宁夏各族群众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也蕴含着一国掌舵者为宁夏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引航程的深谋远虑。

 思想伟为,照耀光辉实践;真理之光,指引前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擘画了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重大战略、实践路径,是宁夏发展的总遵循、总原则、总纲领,是我们前行路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更是未来征程中宁夏步履坚定、斗志昂扬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学习贯彻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鼓舞人心,谋划未来全面系统、高瞻远瞩,擘画蓝图目标明确、催人奋进,汇集宁夏精神、宁夏担当,契合宁夏实际、人民期盼,使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保证”,从“六个建设”对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认真履行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职责,自觉把精准思维贯穿到监督全过程,找准靶心、精准发力,注重抓早抓小,坚持有案必查,严防“灯下黑”,为推动 XX 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书写“初心答卷 一、着力提升学习主动性,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从加强自身建设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学习的组织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情况,了解新形势,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的思想精髓、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全会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思想自

  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巡察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还要通过各种专题学习,补足知识短板,在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找准职能定位,完善发展思路,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二、着眼大局大势,围绕中心开展工作 要进一步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自觉跟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把发现和推动解决影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确定了今后五年全自治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我自治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实现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就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从近年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有的党委(党组、党支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习惯当“老好人",不敢动真碰硬,管到位严到份还有差距;制度执行不力,部分政策制度抓而不细、落而不实,存在“高开低走"的情况,问题往往出在“最后一公里";有的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薄,酒驾、赌博、违规吃喝和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礼金等低级错误屡禁不止,表面看似“四风”问题,实则“风腐一体”暗藏腐败;少数不法商人为攫取非法利益“围猎”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敢腐”的震慑才刚刚开始,“不能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不想腐”的自觉还远远没有达到。纪委全会提出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深挖彻查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

  工程建设、文化旅游等六大行业领域背后隐藏的腐败行为。

 三、持续强化反腐高压震慑,一体推进“三不”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既严厉惩治、又有利于稳定,努力提高惩治腐败效能。坚持“两个优先查处",强化“两条时间红线”,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注重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通过提出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等形式,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持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推进“清廉 XX”建设,不断增强“不想腐”的工作质效

  学习贯彻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回顾了宁夏过去五年的峥蝶岁月、璀璨辉煌;今天的宁夏,人民更加富裕、民族更加团结,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稳定、环境更加优美。向未来而去,再次站在崭新起点的宁夏,坚持对党忠诚,坚持人民为上,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向前奋进的磅礴力量,必定创造更加灿烂的新业绩。党代会更为我们街道社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此次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对于我们街道社区工作者而言,不仅为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代会精神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篇,也更加坚定了 XX 人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建设文明幸福魅力 XX 的信心和决心。我将以学习领会梁言顺书记的报告精神,转化成为做好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四个“紧紧抓住"。

 一、紧紧抓住城市基层党建这个关键点。积极为驻区单位党组织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根据群众需要,围绕“有事您说话”主题实践活动,为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组织党员认领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文明幸福魅力 XX”创建工作,引导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定点定责服务群众。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组织党员广泛参与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大讲堂、喜迎二十大演讲比赛、书画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二、紧紧抓住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基本点。围绕“党性教育、党性体检、志愿服务、议事活动、党内建设”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

  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宣讲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一对一”包保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加深与流动党员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

 三、紧紧抓住服务提质增效这个切入点。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打造服务民生平台。认真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进一步加强街道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服务能力的提高,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和双违建筑认定工作,倾力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三最"问题。

 四、紧紧抓住改进工作作风这个落脚点。坚持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按照总书记关于改进作风的四点要求,坚持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说干就干、干就干成。坚持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党员干部...

篇二:共富党课感想

 市委书记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感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发言材料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发言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党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感

 市委书记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感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为中华民族长远计、为子孙后代谋的大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展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局视野和非凡的远见卓识。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要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促。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

 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后又强调对“草”、“沙”、“冰”的系统治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必须全方位谋划、全地域统筹、全过程管控,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算好整体账和综合账,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依法依规、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的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制度安排,有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当担责。必须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这次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现代生态科学基础,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这些思想以及他在主持地方工作期间积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量宝贵经验,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三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一部单独论述生态文明的专著,也没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的生态思想却渗透于他们的所有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人类盲目对自然破坏的行为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方到中央我们可清晰看到,习近平同志注重生态保护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将给我们许多重要启示。在陕北梁家河插队任党支部书记时,他带领群众改善生态,打坝造田,发展生产,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成功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初始的生态情结。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他当时就意识到了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提出“宁肯不要钱, 也不要污染, 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口号,体现了习近平同志认识的前瞻性和生态情怀。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他鼓励宁德依托荒山、荒坡、荒滩实行集约经营,开创绿色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002年,在福建率先提出生态省战略构想,使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清晰的生态文明理念。

 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很多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八大公害”事件,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

 反思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从《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 世纪议程》,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世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反思不断深入,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 又要为子孙后代保留继续发展的潜力,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肩负重要职责。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近年来,财政部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资金投入,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承担起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不断完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抓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污染防治任务相适应,切实强化财政保障支撑作用。二是狠抓党中央确定的重大任务落实。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难点,资金分配向治理任务重点区域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绩效突出重点地区倾斜,切实提升资金分配精准度和效率。三是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推动市场主体切实履行责任。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强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确保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一步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区财政局 2021 年 12 月**日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

 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必须处理好绿水青

 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心怀“国之大者”,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更加自觉推动

 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更加自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自觉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自觉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事: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相关文件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发言:

 一、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论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过去九年,习近平总书记奔波各地考察调研,敏锐寻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仔细倾听群众心声,认真调研环保“痼疾”,高瞻远瞩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深刻感知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成效性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危机意识,采取长效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先后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气、水、

 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XX-20XX 年)》,率先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承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向世界承诺力争于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我个人感受到变化较大的则是 XX 的空气环境,由 20XX 年的124 个污染天,23 个重度、严重污染天,到 20XX 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 XX 空气环境治理的扎实成效,也是 XX 打响蓝天保卫战,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成果。

 三、深刻把握 XX 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XX 有奇山、异水...

篇三:共富党课感想

2022 党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有机结合。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来推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把“蛋糕”做大做好,把“蛋糕”切好分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内生动力。

 口口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进入新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有机结合。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口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落实好党中央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古代的

 “大同思想”和近代的空想式共同富裕构想,都是这一美好愿望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富裕理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里所讲的共同富裕,是“所有的人”“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口口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物质财富的丰富就谈不上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如果没有精神富裕,物质富裕也就会失去意义。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仅指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富裕,还包括生态领域的富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来推动。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口口指出:“我们要实现 14 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在不同时期,促进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任务。“十四五”期间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 年远景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要靠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共同富裕是“发展型共同富裕",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不是只在分配上做文章。有人过分强调共同富裕的“分配性”,而忽视它所要求的经济发展性,这不利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解决。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还包括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等其他多方面发展的高质量,这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有人片面地把高质量发展局限在生产力的物质方面,好像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就业、分配、利益调节等具体的生产关系无关。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要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社会和

 谐,还要生态良好。因此,高质量发展是个综合概念,要求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都要高质量,这与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一致的。

 单就经济本身来说,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产品、产值、产业三个层次上都实现高质量。产品高质量要求产品的功能结构必须有利于节约、降耗、减排、低碳、绿色,产品的功能、寿命达到均衡,在产品结构上才能最合理、最节约。产值的高质量要求消除盲目的 GDP 数量崇拜,在改善 GDP 构成上下功夫。GDP 构成中的高科技产品、硬实力产品、正能量产品、绿色产品、有益健康产品、满足科学消费和理性消费产品及服务的占比越高,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质量越高,越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产业的高质量意味着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产业虚拟化、空心化、泡沫化不可取,高质量的产业结构要求实体与虚拟配合协调、生产与服务互相支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基础厚实,产业从中低端不断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持续高度化,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多占据关键地位。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把“蛋糕"做大做好。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满足人民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在重视应用性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谋求原理性突破,进行原始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以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切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是充分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生产决定分配,分

 配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要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共同富裕要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防止陷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来实现。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把握好勤劳和创新的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内生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2021 年第 20 期《求是》杂志刊发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是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加强对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系统研究、顶层谋划,释放出重大的政策信号,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

 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从人类渴求社会繁荣与发展这个终极目标来看,二者的总目标是一致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无论是资源配置与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经济增长率的提升、物质财富的增加,效率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提高效率,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也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价值理想。不断增进社会公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则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由此可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不断增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新特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尽管公平与效率有时存在着矛盾,但我们不应把二者视作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加以割裂开来,而应把体现效率、促进公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行不悖的目标始...

篇四:共富党课感想

:微党课《我的祖国,我的家》从‚忆往昔,小‘家’变迁思改革‛、‚看今朝,大‘家’编织中国梦‛、‚展未来,我与祖国共奋进‛三部分讲述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以来祖国日新月异到变化。

 微党课以我自身的视角,讲述了从小到大我家的变迁史,从原本 50 平米的小房子,拆迁到了 110 米的大房子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也过得越来越体面。正是因为祖国心系万千小‚家‛,才会发展国之大‚家‛。再看今朝,祖国不断努力,不断向世界证明自己,各行各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展望未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努力为国家培育一批批国之栋梁,为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奋斗。

 我的祖国,我的家 在微党课开始前,我想给大家猜个字谜:‚一玉立口中,一瓦立上头‛这是什么词语?没错,就是‚国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它是一座充满爱的房子,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我们也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国家。1949 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让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转眼间,祖国和我们已共同经历了 70 年风风雨雨,70 年的发展让祖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家,是记录时代的重要依据。今天,我就先和大家说说,我家的变化。

 不知道大家的家中是否还有这些物品:28 英寸的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电风扇……一件件似曾相识的物品,已与我共度了 20 多个春秋,也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2 年,我出生于革命圣地,南湖红船旁的一座小区——绢纺社区。当时,我们一家四口居住在一间一室一厅的 50 平米的房子里。家中布局十分狭小,我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自己的房间,而是和奶奶一起挤在客厅里的这张小床上。还记得每年的夏天是我最难熬的日子,由于家中经济条件的不富裕,一直没有安装空调。到了烈日炎炎,暑热难耐的夏日里,给我送来凉爽的只有这台上海牌电风扇。

 2013 年,绢纺社区进行拆迁,凭借着拆迁的东风,我们被安置到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 110 平米的大房子中。于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和书房。原本让人熟悉的那些个老物件儿不见了,而是被汽车、扫地机器人、中央空调等一系列更先进的生活用品所替代了。家的变化带给我无限的欣喜,不得不说,正是因为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才使得我家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祖国的千万家庭都像我们家一样,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正是因为祖国心系万千小‚家‛,才会发展国之大‚家‛。回顾 2018 年,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三大运营商正式取消流量漫游费;17 种抗癌药已纳入国家医保基本支付范围;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达到 100%……这种种举措都是真正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大众的。

 在新时代发展时期,我们不断向世界证明自己:从衣食住行到到江河工程,从高原天路到头顶星空,从制造业大国到互联网大国,它们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编织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人们的努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70 年的改变不仅是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更是国家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为祖国这短短几十年的伟大成就而自豪,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华儿女而骄傲。我想大声说:‚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

篇五:共富党课感想

感想 党课感想

 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 我参加了这一期的党校培训。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我深深的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拥有这么优秀的政党而感到自豪。

 回首八十年前的中国, 民族危机激化, 殖民地化加深, 战乱频频, 经济凋敝, 民不聊生的黑暗深渊, 中国正处在被宰割、 被瓜分、 被

 奴役的命运之中。

 而八十年后的今天, 经过八十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 更使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今天, 我们提出了国企改革的方案, 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中国加入了 wto,北京申奥成功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熟的党, 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 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 在愈搓愈奋中走向成熟, 在除旧布新中稳定政权,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 在与反革命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使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 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

 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是因为她所代表的阶级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来自她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 并不意味着她所代表的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利益。

 工人阶级的最高理想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剥削制度, 实现共产主义, 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理想,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 凌驾于群众之上。

  正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以她的无限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

 而当今社会的××*功邪教组织, 利用人们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麻痹人们的思想, 由此, 我们更应该勇于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与一切不科学的现象作斗争,我们更应该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相信党的伟大力量可以压倒一切反科学的错误。

  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

 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 ××*总书记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反复强调, 党的思想、 作风、 组织、 纪律状况和战斗力、 领导水平, 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 根据这个重要纲领,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今天, 在国内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特点, 以及我们党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面前, 抓好党的建设, 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政治建设、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人, 我们的人生要有所追求, 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 人生观、 价值观为指导, 不断的完善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确立我们的人生追求、 就应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以自己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以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为祖国的自由、 独立、 统一、 富强而奋斗。

 经过党校的学习, 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 我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

 她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庄严与神圣, 使我们年轻的生命征成有了旗帜和明灯。

 让我们着眼于这样的选择追求, 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我们应该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实践四个统一, 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密切联系群众, 正确维护群众利益, 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关心集体和同学, 严于律己, 经常用党员的标准来对照自己, 经常总结, 看看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 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篇六:共富党课感想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材料三篇

  省党代会顺利召开,袁家军书记在报告中全面回顾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让我感受到成就显著,成果丰硕,勾画的宏伟蓝图令我鼓舞,袁书记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极不平凡,是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五年,是开启系统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这是历届省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开拓创新、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旗帜下唯实惟先、埋头苦干的结果。袁家军书记在报告中阐述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重在夯思想之基、提精神之气、践行动之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再次燃旺,同心同德,在巩固、提升、创新、发展中砥砺奋进,共同谱写司法行政新的灿烂和辉煌。

 一、夯思想之基,打造具有司法辨识度的党建成果。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到 2027 年打造“八个高地”的具体目标,是对“两个先行”奋斗目标的具体展开,让人眼前一亮,把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作为首要目标,体现了党建统领,意义极为重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党建质量。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突出“党建+”,创新“党建+N”工作模式,深度融合疫情防控、重点项目攻坚、除险保安、聚力凝心等各项工作,营造新时代党建发展良好环境,打造具有 XX 司法辨识度的党建成

 果。

 二、提精神之气、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好生态。“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现实中有一些干部,总提不起“精气神”来,理想淡化、党性不强、萎靡不振、贪图安逸、这样的党员干部可能是溃堤之蚁,提振干部“精气神”关乎清廉环境的重要路径,打造清廉高地更需要提高“精气神”。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文化笔墨浓重,宋韵文化作为浙江文化标识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深挖宋韵文化的价值,将其融合清廉文化,切实转化风清气正的清廉好生态。将廉政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使机关干部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红线意识。

 三、践行动之实,打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员营地。能示范善奋斗是新时代党员的金名片。通过开展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等系列活动,打造“能学”“能比”“能拼”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加强关心关爱青年党员,突出载体建设,丰富党员展示方式和内容,依托 8090 宣讲平台、服务“法助共富、法护平安”活动,积极打造党员教育基地、党员政治生活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示范岗等阵地,将全面发展镶嵌到支部、党员的“骨髓”中,将全面提升成为各支部、各党员的标识,激发机关党建活力,打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员营地。

 历史的价值在于孕育未来,深刻把握省党代会精神,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肩负起党赋予我的职责和使命,

 紧扣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条主线,聚焦六大关键,实现六个突破,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展现 XX 担当、作出 XX 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袁家军书记的话高瞻远瞩、掷地有声,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干劲走好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之路。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工作持续发力,创下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数位列全国第二、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试点落地等优秀成绩,但对照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今,创建号角继续吹响,作为示范市创建专班的一份子,我要坚定信心、修炼“真功”,为法治 XX 建设、示范创建提神养“气”。

 一是要修好“心学”树正气。“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唯有好学深思,方能练就“金刚之身”。要坚持学思践悟、常修为政之得;要提升政治站位,勇扛在肩使命,为完成示范创建三年三步走的工作目标提供精神滋养和内在动力。

 二是要增强“内功”硬底气。“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示范创建工作五花八门、零碎繁琐,只有业务上精进不休,才能干事时胸有成竹。业务学习贵在“钻”,要认真研读考评细则,夯实

 专班工作的“基本功”;业务提升贵在“勤”,特别是针对行政争议化解、公职律师覆盖等短板工作,要敢于啃“硬骨头”,在不断磨炼中探索弱点提升的“牛鼻子”;业务突破贵在“新”,要多思善悟,为培育乡镇(街道)信访法治化改革等系列亮点项目打造“XX 名片”。

 三是要淬炼“耐力”养大气。示范创建专班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干的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更应不愧不怍、淡然处之,做“耐得住”的干部。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一方面要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以天下之心为心”。既应“实”字当先、做法治建设的促进者,更应“情”字为重,做法治 XX 的守护者,切实让群众在高质量法治建设中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

 学习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于 6月 20日至 22在杭州胜利召开,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我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袁家军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报告。

 我在认真聆听、学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后,有三点感想:

 一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报告回首过去砥砺奋进的不平凡五年,展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五年;报告中的四个部分,紧紧围绕经济、民生、生态、文化、政治等方面展开,感觉离我们很远,但却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感叹于近五年的变化,更加期待未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唯实惟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奋力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二是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我会再次认真学习党代会报告原文,深刻领悟其内涵、实质,争取学懂弄通做实。虽然我平时工作与数字打交道时间更多,但依然会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文章,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完善知识结构,并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以实践助力能力提升,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

 三是坚定信念,履职尽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总开关”,以坚定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做好财务相关工作,为领导决策部署部机关中心工作提供财务依据,为__组织工作贡献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党代会精神,认真履职,克难奋进。

篇七:共富党课感想

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心得体会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以及专家论述,现结合自身理解,谈一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所以一个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一成不变,量变时时发生,质变则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所以在一个时期内社会主要矛盾具有相对稳定性。回顾过去 X 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三大报告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到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XX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自 XX 年以来,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刻总结,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

 有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得出这样的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X 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可以说已经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X.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中国成立 X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 X 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 X 万亿元增长到 X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X%。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小康。XX 年至 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由 XX 美元提高到XX 美元以上,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已成世界制造大国,并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有些领域,例如高铁、航天、钢铁、道路、桥梁、高楼建筑、计算机、通讯、天文观测等,已走在世界前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X.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一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而且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包括个人价值的实

 现。在衣食住行都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在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即精神文化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资源、文化、住房、家政、养老、健康等需求更是日益强烈。而现实情况是这一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X.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X 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XX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也即将实现。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 X 市为例,根据 XX 年 X 月 X 日国家统计局 X 调查队发布城乡居民生活报告,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年突破三万元,达到 XXX 元,比 XX 年的 XX 元增长 X.X 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年达到 XXX 元,比 XX 年的 XX 元增长 X.X 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X 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XX 年,X 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X.X 万人,较 XX 年的X.X 万人增长 X.X 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XX.X 万人,较XX年的X.X万人增长X.X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X.X万人,较 XX 年的 X.X 万人增长 X.X 倍。

 X.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发展存在的各类短板。我国人均 GDP 在世界上排名 X 多位;人群之间不平衡,人民收入各个地区各行业差距较大,根据国家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截至 XX年年底我国还有 XX 万人未脱贫,渴望走出深度贫困;城乡之间、东部西部之间不平衡,发展落差仍然存在,资源发布不均衡;人民的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供给结构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我们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到香港、澳大利亚抢购奶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特别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这些都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好坏。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然,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

 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首先,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生产力”增长。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及时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再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应该转换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工作着力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生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高铁的输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高铁、高速路网全覆盖,已经对

 全国乃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立,地区间加强对口扶持,找准自身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继续打好三大战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XX 年 X 月 X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并指出明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已确定的行动方案,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一是干字当头,脱贫一个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在总书记带领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 X%以上,贫困村将退出 X%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X%以上,我们贡献“中国样本”。但越是到最后越不能放松,截止 XX 年年底我国还有XX 万人未脱贫,这部分都是一些特殊困难人群,任务会比以往更加艰巨,所以必须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二是稳字当头,把好风险防控关。人民群众利益始终是总书记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朴素而平实的语言,既蕴含着深刻的经济思想,也体现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在 XX 年 X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

 推进中国金融业发展,既着眼金融业自身繁荣,还必须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维护广大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严字当头,污染防治力度不减。我们要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决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为代价。各地政府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增设备、换技术、改工艺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我省牢记总书记嘱托,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山地公园省”的独特生态优势和“多彩 X 风”的斑斓民族文化,着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走出了一条高速度、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业后发赶超之路。凭借夏季凉爽的气候遗世独立,打造了 X 生态样本,并连续十年举办生态文明世界论坛,成为人人艳羡的“避暑之都”,也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最后,不论是加快区域间平衡发展,还是继续打好三大战役,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中心”,那就是“以党为核心”。所以,在新时代,为有效化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大报告如是说。

篇八:共富党课感想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党课讲稿 学习贯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 学习领会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2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3 学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4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5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6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党课讲稿

 在经历了 156 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香港于 1997 年重回中国怀抱。今年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纪念日,在一个半世纪中,香港虽然与内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因同属于中华民族,香港始终与中国紧密相连,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人民把握机会,同心共建,让香港在这 25 年的时间里向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大步迈进。

 一、香港历史简要回顾 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 3000 人。

 1841 年 1 月 26 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雷声大、雨点小,香港就这样被英国人抢走了。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就是耻辱的开始。

 1860 年 10 月 24 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 年 6 月 9 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 200 多个大小岛屿,租期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 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1941年 12 月 25 日,被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本占领时期。1945 年 9 月 15 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 年至 1984 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 12 月 19 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1998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市经历极大波动。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

 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成功击退炒家。

 2005 年 9 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迎客,这是全球第 5 个迪斯尼乐园。2008 年 8 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年 12 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

 二、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刚才讲到,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割让给了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

 1982 年 9 月 26 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84 年 12 月 19 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85 年 5 月 27 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 12 年的过渡期。

 1997 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在香港成立了特别行政区,除国家外交、国防事务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香港回归历史意义与成就 香港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二十五年以来,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7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

 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特别是这些年国家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 香港回归的 25 年来,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经济、民生、政治、文化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5 年来,香港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1997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 1.37 万亿港元,2021 年为 2.86 万亿港元,年均实质增长 2.7%。截至 2022 年 5 月,香港特区财政储备从回归之初的 3700亿港元增长到 9000 多亿港元,外汇储备从回归之初的 800 多亿美元增长到 4650 亿美元。

 25 年来,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的地位得以保持和提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总排名常年居全球第三位。截至 2022 年 4 月,香港银行港元存款总额比回归之初增长 3.7 倍,股市市值比回归之初增长 7 倍,2021 年度债券总发行额是 1997 年的 20 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0 年,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以集装箱吞吐量计算,香港在全球排名第九。

 25 年来,香港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贸易及物流、旅游、金融、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支柱产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9 年,四大产业增加值共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 56.4%,吸纳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5.3%。香港还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及创意、

 创新及科技、检测认证、环保等新兴产业。

 25 年来,香港民生水平稳步提升,香港人口总数从 1997 年的650.21 万,增长到 2021 年的 741.31 万,25 年人口增长近百万,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关于人均寿命,男性从 1997 年的 76.8 岁增长到 2021 年的 83 岁,女性从1997 年的 82.2 岁增长到 2021 年的 87.7 岁。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截至 2022 年 1 月,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增长至 11135 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 60%,处理全球约 76%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做大做强。截至 2022 年 4 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 1370 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 53.3%,市值37.6 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 77.7%;2021 年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200.79亿港元及216.3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021 年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总额 422.97 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其中新上市内地企业集资额占总额 98%。

 结语 在国家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区在过去 25 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只要香港坚守“一国两制”,用好香港的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两

 制”之利,积极作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必定可以继续向前迈进,再创佳绩,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贯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

 7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发展历程,深刻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表达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坚定立场,为我们在新阶段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引、指明了行动方向。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增强了广大香港居民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也必将汇聚起中华儿女携手前行、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一国两制”这一凝结中国智慧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一国两制”实现了以和平的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祖国人民鼎力支持。“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得到香港居民的一致拥护。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性、可行性和韧性,是一个好制度。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风风雨雨更加促使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把这一制度维护好、发展好。习主席提出“四个必须”,即必须全面

 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这是香港实现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指引,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底线思维,发挥好香港的特殊优势,着力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国”底线越牢,“两制”空间越大。二是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三是爱国者和持不同价值理念者的关系,要把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而是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不断扩大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增强社会包容性。四是祖国内地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要把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牢牢握住发展这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只要我们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丰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实践,坚持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香港的优势必将更彰显,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学习领会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2

 “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7 月 1 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深切的期待和希望。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和热烈共鸣。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以深邃宽广的视野系统回顾了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香港回归以来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的骄人成绩,科学阐释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制度创新的深刻内涵。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对“一国两制”制度极具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指南,彰显了中央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必将引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新实践,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迈上新台阶。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香港回归祖国后,广大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在祖国的坚定支持下,香港不仅顶住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塑造了活力、自由、法治的发展环境,更是发挥区位、制度等独特优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奋楫争先,在实现自身飞跃的同时,也为祖国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一国两制”这一前

 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经验弥足珍贵,启示映照未来。香港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支持。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深刻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

篇九:共富党课感想

 学习贯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 学习领会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2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3 学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4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5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6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发言 7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8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9 学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0 学习贯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1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12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党课讲稿

 学习贯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

 7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发展历程,深刻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表达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坚定立场,为我们在新阶段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引、指明了行动方向。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增强了广大香港居民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也必将汇聚起中华儿女携手前行、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一国两制”这一凝结中国智慧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一国两制”实现了以和平的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祖国人民鼎力支持。“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得到香港居民的一致拥护。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性、可行性和韧性,是一个好制度。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风风雨雨更加促使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把这一制度维护好、发展好。习主席提出“四个必须”,即必须全面

 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这是香港实现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指引,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底线思维,发挥好香港的特殊优势,着力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国”底线越牢,“两制”空间越大。二是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三是爱国者和持不同价值理念者的关系,要把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而是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不断扩大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增强社会包容性。四是祖国内地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要把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牢牢握住发展这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只要我们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丰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实践,坚持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香港的优势必将更彰显,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学习领会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2

 “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7 月 1 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深切的期待和希望。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和热烈共鸣。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以深邃宽广的视野系统回顾了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香港回归以来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的骄人成绩,科学阐释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制度创新的深刻内涵。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对“一国两制”制度极具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指南,彰显了中央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必将引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新实践,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迈上新台阶。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香港回归祖国后,广大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在祖国的坚定支持下,香港不仅顶住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塑造了活力、自由、法治的发展环境,更是发挥区位、制度等独特优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奋楫争先,在实现自身飞跃的同时,也为祖国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一国两制”这一前

 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经验弥足珍贵,启示映照未来。香港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支持。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深刻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 致远。我们要牢牢按照习近平主席“四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断深化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规律性认识,推动 “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具时代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香港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就必定越走越宽广。

 当前,香港正处在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 5 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了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定当不负重托,勇担使命,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开辟香港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优势,下大力气破解住房难、贫富差距大、年轻人向上流动难等历史难题,勇于开启良政善治新局面,努力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好香港同胞的福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舟共济,扬帆万里。香港新起点与国家新征程相交汇,必将迸发出更澎湃的动力,创造更辉煌的业绩。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心得体会 3

  2022 年 7 月 1 日,香港将迎来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回归祖国 25 周年纪念日。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将和香港同胞一道庆祝这件喜事。

 25 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从此,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开启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25 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

 当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实践充分证明,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只有做到“爱国者治港”,中央

 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各种深层次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香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回归祖国 25 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25 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面向未来,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彰显,“一国两制”实践必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25 年来,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香港始终勇立发展潮头,与祖国同频共振。如今的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凝心聚力谋发展、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今天的祖国高度开放、日新月异,足以凭国家之大、活力之盛,为香港增优势、拓空间、破难题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更为香港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新的征程上,中央将进一步完善支持香港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机制创新,注重发挥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作用,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措施,健全香港

 与内地在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各种机制。事实将继续证明,只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香港定能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香港居民。

 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如今,香港发展重回正轨,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安,“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香港所具有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和人才众多、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优良等特色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新的征程上,广大香港同胞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一定能推动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今天的香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拥有更加稳固的基础,能够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壮阔征程中,香港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坚信,广大香港同胞弘扬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并肩,风雨无阻、勇往直前,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香港就一定能在新起点上再创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学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4

 7 月 1 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述职报告时,就作出重要论断:“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作为新时代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和核心内容,是建立健全、发展完善特别行政区政治制度和体制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

 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架构中,身处重要岗位、掌握重要权力、肩负重要管治责任的人士,必须是坚定的爱国者。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爱国者?早在 1984 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

 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2021 年,中央依法完善香...

篇十:共富党课感想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座谈发言稿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经验交流发言讲话稿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心得体会 1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心得体会 2

 【党课讲稿】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要常态更要长效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体会文章】

 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座谈发言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百年党史,是民族的精神“富矿”,更是共产党人的灯塔。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明所从来则动力充足。党史学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每位党员干部作为终身课题常抓长抓、抓细抓实,保持常学常思常悟,从不断回眸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时时“回眸”,才能持续校准方向、厘清认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内涵丰富,学史明理,首先要在“学”上下功夫,研判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提神醒脑”,进而“强筋壮骨”,以更准的政治判断力、更深的政治领悟力、更强的政治执行力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

 时时“回眸”,才能保持初心如一、信仰永驻。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面对疫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白衣天使逆行出征……信不是嘴上说说,必须激荡在灵魂深处,发自内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为民服务之心。

 时时“回眸”,才能始终传承红色、永葆本色。学史崇德这个“德”,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德。真学不一定真懂,真懂才能悟真,悟真方能明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要认真学,在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思考,经过思考,将学习的党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所收所获,才能更容易掌握与理解党的历史。学习铭记党史,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党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弘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锻造,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时时“回眸”,才能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习党史,用是关键,只有真用,才能初心不变。在学习中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党性锤炼,砥砺政治品格,践履知行合一,到发展难题多的领域,聚焦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

 在的普遍问题;到矛盾突出的地区,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到困难多的党员中,聚焦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投身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确保规定动作步步落实,自选动作亮点纷呈,让党史学习出实效、见真果。

 百年党史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元宵佳节之际更要时刻以身作则、争做表率,赋予党史学习教育新年新的意义,让灿烂党史在新的一年里“如虎添翼”!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经验交流发言讲话稿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的召开,全党集中学习党史即将告一段落,但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单靠一次集中党史学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努力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充分发挥百年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是继续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调动全党全社会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我们不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为了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把党的成功经验发扬好,我们需要把对党史的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充分利用党史有人物有故事、吸引力感染性强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让人们在喜闻乐见中学习党的知识、接受党性教育。

 二是充分运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持续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2021 年以来,围绕

 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党的历史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多次专题学习、主题研讨和现场感悟,加深了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自信和行动自觉。应继续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常态化党史学习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中心组每年要开展不少于一次以党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开展不少于一次瞻仰红色纪念场馆的现场学习,通过“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三是将党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帮助党员干部不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重视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成功秘诀,也是党得以完成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制胜法宝和关键之所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继续把党史学习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并适度增加党史学习的内容和课程,引导党员干部经常用党史滋养初心、坚定信心。部门和行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该把党史学习作为培训的必修课程,发挥各自优势特点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和智慧源泉。

 四是牢牢抓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阵地,鼓励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党

 的历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在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职责。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要结合各自特点搞好党的历史学习,逐步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比如在中小学思政课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让中小学生了解党的基本历程、革命建设的艰难困苦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小就培养他们对党的深厚情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结合近现代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让当代大学生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五是持续发挥各类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让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起来活起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大批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和其他各类纪念设施得到了修建修缮修复,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打卡”热捧,对于激发爱国热情、提振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红色资源有历史有情节、有人物有场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应该继续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六是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作品春风化雨,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感受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在借鉴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和党员干部实际需求,在学习方法和载体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可视化、数字化的党史题材红色文化作品,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教育效果。比如电影党课、音乐党课、美术党课、戏曲党课等特色艺术党课,在润物无声中让党的故事、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应该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途径,打造更多党史题材的红色文化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通过互联网开展全方位、多维度传播,让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艺术熏陶中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永远在路上。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做到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心得体会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必修课”,也是“常修课”。我们要突出一个“常”字,把以史为鉴抓在经常,把学思践悟融入日常,把为民服务做在平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把以史为鉴抓在经常。“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启迪,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经验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用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增强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深刻地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读懂“从哪里来”的初心,明确“走向何方”的路标,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在党史中追溯理论发展、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把学思践悟融入日常。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必须把学思践悟融入日常,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确保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增进了历史自信,坚定了革命理想,汲取了奋进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坚持经常学、深入学、自觉学,推进学史明理持续深化、学史增信持续拓展、学史崇德持续涵养,努力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上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路、管用举措和有效办法。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心得体会 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教育成果。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终身课题,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擦亮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重属性”,持续释放“思想育人、精神铸魂、实践强能”的源动力,团结和带领全党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信念教育“制度化”,增强思想育人的“引导性”。“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从党的创新理论汲取智慧、指导工作,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养分、砥砺品格,真正达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良好效果。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走来,向辉煌灿烂的未来蓝图奋进,信仰始终是引航方向的“灯塔”,理想永远是助燃内心的“火炬”,要想增强“思想育人”的“引导性”,就得大力推动信念教育的“制度化”。通过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当中,切实结合到日常教育规划、年度培训指南中,让信念理想成为党员学习的“必修课”,从而让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深学深悟中真正感受思想的伟力,激发奋进的决心。

 价值培养“常态化”,促进精神铸魂的“渗透性”。“志之所

 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百年党史的一篇一页都写满了躬身为民的赤子之心,一字一句都诠释了质朴爱民的深厚之情,时常品读公仆故事、学习先锋榜样、追忆非凡历程,就能激荡起鱼水深情的阵阵涟漪、感受到党群同心的磅礴合力,从而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理念宗旨。要想促进精神铸魂的“渗透性”,就得将价值培养“常态化”,通过在社会各界宣讲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例、在全党上下培育先锋模范的标杆典型、在工作内外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风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提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胜信心,真正...

推荐访问:共富党课感想 党课 感想

十九范文网 www.ib19.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十九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